- 相關推薦
《培根論人生》讀后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培根論人生》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培根論人生》讀后感1
美德好比寶石,它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同樣,一個打扮并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者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未必也具有內在的美,因為造物似乎是吝嗇的,他給了此就不再予彼。所以許多美男子徒有其表卻不是真正的男子漢,他們過于追求形體之美而忽略了內心的修養(yǎng)。但這不可絕對而論,因為奧古斯都、菲斯帕薌、菲力普王、愛德華四世、阿爾西巴底斯、伊斯梅爾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就形貌而言,自然之美要勝于服飾之美,而優(yōu)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單純儀容之美。
最高的美是畫家所無法表現的,因為它并非人力所能創(chuàng)造。這是一種奇妙的美。曾經有兩位畫家——阿皮雷斯和丟勒滑稽地認為,可以按照幾何比例,或者通過攝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點,用畫合成一張最完美的人像。其實像這樣畫出來的美人,恐怕只表現了畫家本人的某種偏愛。美是很難制定規(guī)范的(正如同音樂一樣),創(chuàng)造它的常常是機遇,而不是公式。有許多臉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優(yōu)美,但作為整體卻非常動人。
有些老人也會顯得很可愛,因為他們的作風優(yōu)雅而練達。有一句拉丁諺語說:“四季之美盡在晚秋。”而盡管有的年輕人少年俊秀,卻由于缺乏優(yōu)美的舉止和修養(yǎng)而不配得到贊美。
美猶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敗而難保持的.。世上有許多美人,他們有過放蕩的青春,卻迎受著愧悔的晚年。因此,應該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這樣,美才會放射出燦爛的光輝。
《培根論人生》讀后感2
大家早上好,接下來我將為大家分享我讀《培根人生論》后的一些感受。不是說你每看了一本書,你就會比以前更高了一個層次,也不是說你看了很多的言情小說,你就對愛情有更深的了解,更不是說你看了數不清的名人傳記,成功就近在咫尺。由于我的閱歷有限,自然是沒那種可能在短短的幾十天后,看完了《培根人生論》,就將人生理解得與眾不同,將人生看得透徹明白。但讀了書后,我當然還是有些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一些見解。
真理如珍珠般璀璨培根他這樣說到:使人們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受欺騙的原因,不僅由于探索真理的困難,也不僅由于真理使人的幻想破滅,而且是由于假象更適合人性中喜歡自我安慰、自我欺騙的惡習。是的,當今社會中大多數人似乎已經沒有那種再想追根究底的精神和堅持真理的想法了,人們似乎更加愿意相信謊言和假象的'東西。就算明明知道是被欺騙了,但是仍然愿意接受謊言帶來的暫時性的利益。
也許我們已經習慣了不再思考,不再頻繁地去質疑,不再對什么事都抱有懷疑,堅信專家所說的,相信政府所說的,相信國家所說的!澳切┢墼p的行為,像蛇一樣無法立足,只能**地靠肚皮爬行”,“沒有比虛偽和背信棄義更為可恥的罪惡了!”培根把這樣的描述給了騙子和虛偽的人。這個社會是需要真理的,因為真理是衡量我們墮落的判斷與情感的尺度,更是衡量我們自身的尺度。就我而言,我這個專業(yè)而言,將來大多數都將成為培育祖國的花朵的人,所以我們要更加堅信真理,誠信守時,對小學生做好良好的榜樣。
《培根論人生》讀后感3
《培根人生論》是英國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哲學智慧與人生經驗的結晶,凝聚了文藝復興以后歐洲古典人文主義的價值觀念和政治理想。但即使放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其中的觀點也使我們受益良多。
我們生活在一個群居社會,每天都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接觸。因此必須懂得如何得當地待人接物,那么細節(jié)就顯得尤為重要。細節(jié)上的一絲不茍可贏得很高的稱贊。因為細節(jié)更容易被人注意,而施展大才的機會猶如節(jié)日,并非每天都有。舉止彬彬有禮的人,一定能贏得好的聲譽。這正如西班牙的'伊麗莎白女王所說:“禮節(jié)乃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薦信!倍Y儀是微妙的東西。它既是人類間交際所不可或缺的,卻又是不可過于計較的。如果把禮儀形式看得高于一切,結果就會失去人與人之間真誠的信任。因此在交際中要掌握分寸,既要直爽又能不失禮。無論地位高低、財富多少,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心存善念。善良,是人類的一切精神和道德品格中最偉大的一種。如果人不具備這種品格,那么就如同卑賤的鼠輩,既可憐又可憎。
人心固然應該善良,而行善卻不能僅憑感情。意大利有句嘲諷話:“過分善良,就是傻瓜!钡拇_,人性中仁善的傾向有時候也會犯錯誤,為了不做濫施仁愛的傻子,我們就要注意,不要受有些人假面具和私欲的欺弄,而變得太輕信和軟心腸。輕信和軟心腸常常誘使老實人上當,因此行善還要靠理智的指引。
《培根論人生》讀后感4
培根在文中談到,在人類的一切情欲中,嫉妒之情恐怕要算作最頑強,最持久的。人們口上很少提及嫉妒,或許是因為這個詞的敏感性。但是,我們可以知道,蕓蕓眾生多多少少會有嫉妒之心。有的人不表達出來,將之化作自己奮斗的動力,有的人則會將嫉妒發(fā)揮至極,損害他人的聲譽甚至是奪取他人性命。古人有云:嫉妒是不懂休息的。嫉妒其實是驅使我們干好事或者干壞事的動力機器,是有效的催化劑。那到底是干給人類帶來福音的好事,還是去干讓人不齒的壞事,那就決定于自身素質了。
培根在文章中詳細講了哪些人容易嫉妒,哪些人容易招致嫉妒。嫉妒,無異于魔鬼,容易悄悄侵蝕小人之心,讓他去做君子不齒之事;招致妒忌的人,容易受到打擊。而且,嫉妒之毒眼傷人最狠之時,正是那被嫉妒之人最為春風得意之時。然而,文章卻絲毫未提如何抵制嫉妒之心。既然嫉妒之心有如魔鬼,那作者總該說說解決的'辦法吧。培根沒有。他的緘默恰恰說明了,嫉妒之心,人皆有之。無德者嫉妒有德者,下層人嫉妒上層人,苦難者嫉妒幸福者,這聽起來是順理成章,再自然不過;蛟S有人計較之,與其說那些人是嫉妒,不如說是羨慕。這似乎一個是貶義詞,一個是褒義詞?墒俏乙詾,“羨慕”這個詞雖有對那些成功的幸福的人肯定,但也隱約暗含著些許嫉妒。在圣經中,嫉妒屬于原罪之一,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其中的例子,是兄弟該隱和亞伯。該隱就是因為嫉妒亞伯而將亞伯殺害。但是,圣經說,人類是可以通過自身的修養(yǎng)來擺脫原罪。也就是說,嫉妒之心是與生俱來,但人類可以將之內化成提升自身能力的動力,讓嫉妒為我們利用,而不是我們被嫉妒利用。
《培根論人生》讀后感5
《培根論人生》以文筆優(yōu)美,語句簡潔,趣味雋永,格言精妙深受我的喜愛,本書充滿作者對人世的通透洞察,體現了作者的現實主義與其道德的完美結合。
培根曾在《論厄運》中說:“一切幸運都并非沒有煩惱,而一切厄運也絕不沒有希望”。這一句讓我為之震撼,使我認識到,我應學會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厄運,在厄運面前要學會堅忍這本書包含著培根的思想與情感的價值觀,培根是英國17世紀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曾提出“知識就是力量”的著名學論,鼓勵人們以科學的方法去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在本書中培根的“厄運觀”是英雄主義的具有古典浪漫主義色彩,培根認為與厄運搏斗能磨勵出堅忍的美德,最美好的品質出在惡運中被顯示的,“使我不禁想起易卜生的一句話;真下的強者,關于從順境中找表陰影,從逆境中找到光亮,時時效準自己前進的目標。他們的話讓我在苦難面前又有了重新的'認識,馬克思曾給培根以極高的的評價,稱他為”英國唯物主義與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的始祖“。《培根論人生》也是英國文學中最為經典,最為精煉的著作之一,本書中最能反映他的人生態(tài)度,“幸運所需的美德是節(jié)制,而厄運所需要的美德是堅忍”,所以我應該學會“直面人”,學會正視人生的苦東順逆,擁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和通過東面的健康人格。
培根的《論人生》使我深刻的領悟到:當面對困難時,在厄運中要滿懷希望,學會在逆境中尋找光明,不因它厄運而一蹶不振,做到“直面人生”。
《培根論人生》讀后感6
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高尚的人說話。”我常想,要是我能多讀書,時時接受熏陶,我不也可以成為品德高尚的人嗎?由于種種原因,我沒有時間讀很多的書,所以我也沒能成為品德高尚的人。但值得慶幸的是,我讀到了一本好書,那就是——《培根論人生》。
《培根論人生》確實是一本好書!我之所以喜歡它,是因為這本書談論了人生的價值,它告訴我,什么是真正的美、善、惡,告訴我天性與修養(yǎng)的關系,嫉妒與猜疑總是在悄悄地毀掉人間最美好的東西,這本書使我感悟到人活在世上應該有自己真正的價值。其中,“論求知”與“論友誼”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謂“求知”,無疑是對知識的追求和渴望,促使人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甚至超越知識。而其目的,不是為了吹噓炫耀,而應該是為了尋找真理,啟迪智慧;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天性,而實踐又可以改進知識本身。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學習嘗試則可以檢驗、修正知識本身的真?zhèn)。其實,一個人如果沒有求知欲,就會像市儈一般,庸庸碌碌,無所作為。“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鄙鐣拖褚粭l大河,如滔滔江水奔流不息連綿不絕。人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生存,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甚至慢進亦退。我們生活在一個加速度的時代:加速的時間、加速的工作、加速的知識更新……處在這樣一個知識瞬息萬變的時代里,處在這樣一個經濟高速發(fā)展的社會中,為避免自己陷入“貶值”、“淘汰”的境地,就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充電。事實亦證明,處于學習狀態(tài)的人必定會成為最有潛力、最有價值的人。
《培根論人生》讀后感7
以前曾經斷斷續(xù)續(xù)讀過一些培根的隨筆,前日有幸替補參加了市(縣)區(qū)司法局中層干部培訓班,更有幸聆聽江城監(jiān)獄長張久慶前輩的講課,受益最大的莫過于激發(fā)起重溫培根隨筆的熱情,昨晚整夜拜讀了著名學者何新先生翻譯的培根《人生論》,從而得以有機會完整地讀完培根所有58篇隨筆和1篇隨筆殘篇,讀完之后覺得受益匪淺。
培根的隨筆兼有散文、論文和隨筆的意義,翻開后,給人的第一個印象就是文章短小。58篇隨筆中,很多都不超過千字,可短短的一小篇就可以讓人受益匪淺,正如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所說的,“簡潔是智慧的靈魂!58篇隨筆,每一篇都是培根哲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他人生閱歷的記錄與智慧才華的結晶,每篇都文筆優(yōu)美、語言凝練、寓意深刻。隨筆談到的“真”、“善”、“美”、“人性”、“幸!薄ⅰ吧馈、“愛情”、“財富”、“智慧”、“勇敢”等,哪一個不是關于人生的重大課題,哪一篇不充滿著生活哲理,貫穿著辨證思想。每讀完一篇,總是思緒萬千,但細細理來,所有的感悟都已被他隨筆中精煉的語句所概括。當然,58篇隨筆中也有些篇章存在著爭議,如《論韜晦》、《論野心》等篇章中敘述的'做人之道,實際上是典型的市儈哲學;《論帝王》、《論貴族》等篇幅中則旨在向君王介紹統(tǒng)治經驗和權術。這些有小小爭議的篇幅卻無法掩蓋隨筆折射出的那種對于人性問題的深刻思考和深沉見解。
《培根論人生》讀后感8
“讀書可以作為消遣,可以作為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干。―――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認識事物原理。―――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敏,寫作則能使人精確。―――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培根論述了讀書的目的和作用,并指出讀書和獲取知識是密不可分的。
隨后培根在《新工具》這部著作中明確指出:“人的知識和人的力量是合于一體的,因為原因不明的地方,就不可能獲得預期的結果。對于有待征服的'大自然,恰恰首先必須服從它!边@兩句話后來被凝縮成為現在已為人類所共知的名言:“知識就是力量”,培根是提出這一原理的先導。
唐代的顏真卿也有詩云:“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立志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恨讀書遲!彼麄兌荚诓患s而同的強調讀書的重要性,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更應該好讀書,讀好書,藏克家說過:“讀過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益友。”同時我們要把讀書和思考結合起來,因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則殆。”
“我把財富看作德行的累贅,除此之外,再也沒有更合適的詞來形容它―――事實上,過多的財富是無用的。因為一個人的需要是有限的,超過這種需要的錢財,便是多余之物。―――不要信任那些自稱蔑視財富的人。因為他們之所以蔑視財富,也許只是因為他們沒有財富。假若他們一旦搞到錢財的話,恐怕沒有人比他們更敬奉財神了。
【《培根論人生》讀后感】相關文章:
培根人生論讀后感09-01
培根論人生讀書心得11-13
論人生三態(tài)作文09-12
培根名言04-26
《論人生》讀后感09-02
如何挑選培根05-01
培根名言名句10-25
培根的經典語錄11-06
培根經典語錄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