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偷書賊》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偷書賊》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qū)懸黄x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偷書賊》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偷書賊》讀后感1
冬天里很少有人會在外面閑逛,我也不例外。在溫暖的屋子里喝著熱茶,捧一本好書的感覺真的非常好!因此,這個寒假我"消滅"了好幾本小說。
這么多書中,最讓我深思的是澳大利亞作家馬克斯·蘇薩克的作品《偷書賊》。這是一本描寫二戰(zhàn)時孤兒的故事。
九歲小女孩莉賽爾在戰(zhàn)亂中失去弟弟并被德國慕尼黑貧民區(qū)的一戶人家收養(yǎng),她的養(yǎng)父教她認字讀書,將她帶入了文字的世界。莉賽爾從此對閱讀有了強烈的執(zhí)著。書本讓她熬過了現(xiàn)實的苦難,也不可思議地幫助了周圍同樣承受苦難的人。
書中文字間流動著一種刻骨的冷漠和麻木,卻讓人欲罷不能。這個故事深刻的體現(xiàn)了人性的善與惡。正如書中所說:"人性中有一點善有一點惡,只需要加水和和。"
莉賽爾生活的環(huán)境非常惡劣:大人彼此仇恨咒罵,老師狠毒無情,戰(zhàn)火紛飛威脅著生命。但她用手中偷來的書營造了一個充滿淡淡溫暖的小空間:讀書給躲在養(yǎng)父家地下室的猶太人聽,給空襲時躲入防空洞的街坊鄰居聽,安慰了一顆顆惶惶不安的`心。如此鮮明深刻的對比讓我們不禁沉思:人之本性有善亦有惡,那交錯的光華竟然會在不同環(huán)境不同個體間牽扯出或耀眼或灰暗、或炙熱或寒冷地記憶。
本書的一大亮點便是敘述方式的與眾不同:莉賽爾的故事由收割生命的死神口中道出。你聽過死神講故事嗎?他首都開口,就顯出理智、冷靜與幽默來,甚至還帶著一絲溫暖,將一個與他相遇三次的孤單小女孩和她所偷十本書的故事娓娓道來。死神用一種包容的感情講述一段段碎片般的故事,讓讀者隨著他的講述一起為那不曾泯滅的良知感嘆,為來之不易的安寧欣喜,為不曾停止的死亡落淚,為所剩無幾的純真祈禱,為無邊無際的絕望黯然。通過講述者淡然的語調(diào),讀者腦中會勾勒出一幅由灰色、黑色、紅色、白色以及金色描繪的復(fù)雜畫面。
戰(zhàn)爭永遠伴隨著尖叫和鮮血、痛苦和傷痕、絕望和死亡。在這之中翻滾的靈魂浸滿黑暗,因而當人性的光輝在這片黑暗中亮起來時,便異常顯眼又彌足珍貴。而激發(fā)出這光輝的便是書籍的力量。在那戰(zhàn)亂的年代,人們因為空虛冷漠,到處噴灑著惡意的毒液。莉賽爾如果沒有書,也會變成那樣。然而一頁頁紙張上的那一段段美妙文字加入了她的生活,在弟弟冷清的葬禮后,成為她尚未完全泯滅的熱情地寄托。書是人類文化的精華和知識傳承的橋梁,對于莉賽爾來說書就是灰暗生活中唯一的追求,也是疲勞絕望時僅有的心靈港灣,同時,書也點燃了她的人性之善,就像書的扉頁燃燒后的美麗金光照亮了黑暗一樣。
相信只要是讀過《偷書賊》的人,心中就都會有這樣一個小女孩形象:衣衫襤褸,發(fā)絲散亂,全身落滿炮灰,在懷里抱著一本破舊的書,但她的眼神卻在黑暗中顯現(xiàn)出微弱卻堅定的光芒,就像她的書一樣有著照亮廢墟的力量。
人性怎能兼具如此的光明與邪惡,在讀書與偷書之間,在互助與殺戮之間,展現(xiàn)著人性的美好。
《偷書賊》是一個關(guān)于文字如何喂養(yǎng)人類靈魂的獨特故事,是一個撼動死神的故事。
《偷書賊》讀后感2
列寧說過,“書籍是巨大的力量”。一本好書不僅僅能給人知識,更能凈化人的心靈。最近讀的一本書是《偷書賊》,“偷書賊”的書名相當奇特,令我充滿好奇。
《偷書賊》以一個9歲的小女孩莉賽爾為主線。莉賽爾于故事開始,便接連失去了摯愛的親人,莉賽爾在弟弟冷清的喪禮后偷了一本掘墓工人的手冊,為的是要紀念自己永遠失去的家庭。寄養(yǎng)家庭位在慕尼黑凋蔽貧困的區(qū)域,大人彼此仇恨咒罵,老師狠毒無情,戰(zhàn)火時時威脅人命。莉賽爾每晚抱著掘墓工人手冊入睡,惡夢不斷。養(yǎng)父為了讓她安眠,于是為她朗誦手冊內(nèi)容,并開始教她識字。學會認字進而開始讀書的莉賽爾,盡管生活艱苦,吃不飽穿不暖,卻發(fā)現(xiàn)了一項比食物更讓她難以抗拒的東西——書,她忍不住開始偷書,用偷來的書繼續(xù)學習認字。從此莉賽爾進入了文字的奇妙世界,讓她熬過了現(xiàn)實的苦難。
莉賽爾對文字的渴望,影響了她的友情、親情、愛情,也讓她透過文字改變了許多人:要好的'朋友魯?shù),陪著莉賽爾一起共患難、偷書,培養(yǎng)了堅貞不移的友情;遭逢德軍迫害的猶太人麥克連,莉賽爾的閱讀喚起麥克連的靈魂,而麥克連也以文字回報莉賽爾,讓莉賽爾體認自己閱讀的力量與感動;遭逢戰(zhàn)爭空襲,躲藏于地下室中的鎮(zhèn)民,莉賽爾的閱讀安撫了大家驚慌不安的忐忑心情;故事最后,敵軍自天空灑下無情的雨滴,鎮(zhèn)上居民均無一幸免時,文字卻救了莉賽爾一命,成了空炸肆虐后如地獄的天堂街上,唯一的生還者。特別的是,執(zhí)行撿取靈魂工作的死神在之前不斷遇到莉賽爾,也在最后的那次爆炸中撿到了她所寫的書,令死神納悶的是,為何人類一面是無止境的互相殺戮,另一面卻有發(fā)至內(nèi)心的情感呢?
本書最吸引人的一個地方是以死神的角度來述說這個故事,他以尖銳的觀察力與一點點嘲諷和感情,看著世上的人相互廝殺卻又相互扶持,在這本書中,死神以詼諧的語氣告訴我們這個故事,而有時也會無奈的透露出他對這份工作的不愿意,更表現(xiàn)了對人性復(fù)雜的感慨于驚嘆。作者正是利用了這個不屬于人類的局外人從而客觀冷靜的對一切的一切加以評論、思考。書中最值得我們深思的句子,大多出自死神之口,也正是他的這個特殊的身份,不止一次的向我們透露著真相:人性的丑與美。
從書中,我體會到,不可小看平凡的力量,平凡的小女孩莉賽爾以文字化解了戰(zhàn)亂時期許多人的惶惶不安,說明了再平凡的人也能以平凡的力量在他人心中造出不平凡的自己。每個人都是平凡的,平凡中孕育著力量,積聚力量,平凡便會變成不平凡。
如果說有一本書能同時表現(xiàn)出戰(zhàn)爭的殘酷和人性的溫暖,如果說有一本書能讓人體會到人于人的疏離和真摯的情感,如果說有一本說會讓人在看的時候痛哭流涕,看完后卻能露出滿足的微笑,如果有這樣一本書,我想這本書就是《偷書賊》吧。這是一個文字如何喂養(yǎng)人類靈魂的獨特故事,一個撼動死神的故事!都~約時報》對《偷書賊》的評論是:能讓人決定重生的,只有書。翻開《偷書賊》能找到書的力量和文字的力量。
《偷書賊》讀后感3
午后的陽光透過玻璃籠罩在書頁上,輕風吹拂著,手中的書卻別樣沉重——《偷書賊》,書是那個黑暗世界里唯一的一絲光亮。女主角莉賽爾在清冷的喪禮后,意她外得到她的第一本書《掘墓人手冊》。在養(yǎng)父的幫助下,她學會了閱讀。她因此發(fā)現(xiàn)了一個比食物更難以抗拒的東西——文字,由此癡迷上了文字的載體——書。書使莉賽爾能夠直面苦難,并超越了苦難。這個死神眼里的“偷書賊”,利用閱讀救贖了自己偷書的罪行,并完成了心靈的升華。
如今,我們坐在柔軟的椅子上,伸直腿,把書擱在腿上慢慢翻看,耳邊還放著舒緩的音樂。與之相比,我們很幸運,也很可憐。莉賽爾的閱讀太過沉重,它承載著拯救的任務(wù)。那偷來的一本本書,那些或印刷或手寫的字,像一顆顆晶瑩的星星,閃耀在十三歲女孩的心里,由此開啟了一段沉重卻充滿希望的人生。
在淺閱讀流行的今天,我們真的認真讀過一本書嗎?讀書,與我們不是功利的求取謀生的知識,便使用來消磨時光,在讀完這個死神講述的故事之后,我們會不會記起,原來讀書是為了鑄造一個美好的心靈的?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樣,書架上整齊的擺著從各種書店買來的書。很多都還來不及看,抹上了厚厚的灰。或是隨意翻了兩下,淺淺的看了后就重新放回了原位,沒過多久,又生成了厚厚的灰……每本書都散發(fā)著難聞的霉味,無奈,我只得搬出來曬一曬。天氣很好,我把書一本本放在陽光底下,手中拿著十分舊的書,拍拍上面的灰塵,隨著厚厚的灰一點點被我拭去,陽光下的書面閃閃發(fā)光,我呆呆的看著,周圍的一切仿佛回到了很久很久以前,久得我都忘了,原來我愛讀書……
我第一次接觸書是通過傾聽,我沉浸在那美好的旋律中。那時,媽媽捧著色彩斑斕的童話故事書,靜靜的坐在床邊,銀白的月光輕輕的灑在書本上,媽媽的.聲音仿佛被施了魔法,在那妙趣橫生的故事中,顯得格外動聽:“今天我們來講愛麗絲夢游仙境的故事。從前啊,有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她不小心掉進了兔子洞,一個美麗的仙境就從這開始了……”月光隨著媽媽媽媽的聲音撥動著,風兒吹拂著書頁,急著想看下面的故事情節(jié)。不知不覺,故事就講完了,我卻遲遲不肯睡去,“媽媽,真的有仙境嗎?”我傻傻的問。媽媽笑了笑,說:“當然有啦,乖,睡吧!蔽业玫搅藵M意的答案,滿足的睡了。夢里,我坐在一本巨大的故事書里飛到了一個美麗的地方,傳說那里就是仙境……
緊緊地捧著手中那本見證我愛上閱讀的童話書,感受當時沉浸在書中的美好情感,心也變的寧靜了。記得我我學會認字后讀的第一本書就是《宋詞三百首》。我并不是十分理解其中的意思,很多字還要借助查字典來認識,但我并不在意,一遍一遍,慢慢地,大聲地朗讀著。字字句句都如清水,漂洗著我的心靈。漸漸的,我覺得自己好像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與他分享彼此心里的故事。那時,書腳已被翻得起毛打卷,然而我的心卻異常平滑,沒有坑坑點點。
我一直以為,愛上書是個例外,在不得不之外,然而最終發(fā)現(xiàn),只有我愛上書,沒有例外。暮色已在身邊聚攏,我將書一本本收起,擺在桌頭,沒有機械肅穆的正襟危坐著,只是隨意的靠著墻壁,以便隨時翻閱,靜靜的,將生活帶給心靈的傷痕,一點點撫平。讓我們做個偷書賊,偷出書中的一絲光亮。
《偷書賊》讀后感4
關(guān)于戰(zhàn)爭創(chuàng)傷、生命與死亡的書不少,這本分外打動我。也許當時病弱,不能閱讀只能聽書,格外容易被感動,書中的情緒絲絲縷縷滲入心中,幾次眼眶發(fā)熱,只好抬頭望天快速眨眼不讓淚水掉落。
人愿意同情弱者。當作者巧妙地運用死神視角講述戰(zhàn)爭的慘烈,客觀地告訴你殘酷的現(xiàn)實,你很容易被帶入故事。和人類自相殘殺的殘忍相比,死神似乎都顯得溫情仁慈,讓我想起了布拉德皮特飾演的男性死神…書中的死神似乎沒有明顯性別區(qū)分,冷靜克制兼有力量與仁慈。
回頭說弱者。主人公是個小女孩,先后失去了父母被一戶小鎮(zhèn)居民收養(yǎng)。她成了孤兒,但又擁有養(yǎng)父母的真心疼愛和朋友們的友誼,似乎為她的不幸做出了補償。我不喜歡養(yǎng)母口口聲聲的叫她小母豬,但后來發(fā)現(xiàn)她是刀子嘴豆腐心的人。這里的爸爸我很喜歡,寬厚包容重諾善良有音樂細胞,平常的苦日子在他面前變得豐富多彩,他是家里偉岸的支撐。我都有些羨慕麗澤爾了。女主在這樣的家庭中養(yǎng)成了善良正義好學的品質(zhì)。記得有一幅照片,一位拾荒者坐在破箱子上認真地讀書。周遭破敗的一切因她的專注欣悅而明亮起來。那是對知識文明的向往,一種美好的希望。麗澤爾的喜歡閱讀對書籍的喜愛擁有同樣的含義?雌饋砼⒑芸蓱z,但她又很強韌,對猶太人的幫助對書籍的冒險搶救及防空洞中為大家讀書顯示出她的成長和強大。同樣是弱勢一方的馬克思和麗澤爾有共同之處,頑強生存絕處掙扎。他們既弱小又強大,體現(xiàn)了生命力的偉大,這種反差很動人。
作者運用了多處巧妙的反語,營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偷、賊,習慣中是貶義詞,但書中反映的是求知欲、對文明和平安寧生活的向往。馬克思的“偷了天空”反映對自由的渴望。我們常說的“偷得浮生半日閑”那是忙碌之余偶得閑暇的竊喜歡悅;戀愛的人總是說“你偷走了我的心”那是深情的告白與嬌嗔;古語有言:竊鉤者誅竊國者侯。偷本書與妄圖控制世界二者比較,對同胞同類的屠殺就格外血腥殘暴,這是一種對戰(zhàn)爭和貪欲的`有力控訴!
作者運用文字功力高超,他把“文字用到了正確的地方”。用麗澤爾的普通生活映襯戰(zhàn)爭的恐怖毀滅,顯出平淡生活的溫情可貴;用簡單易懂的文字記錄表達人物內(nèi)心深處的風暴、回憶、痛悔、美好情感的復(fù)蘇……比如馬克思寫的“俯視我的人”、“撿字人”,還有麗澤爾的筆記書,用油漆畫在地下室的畫與詩,都變成打動讀者的一幅幅畫面。
作者塑造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角色:活力四射青澀少年愛卻說不出口,性格古怪愛發(fā)射痰炮的鄰居大嬸兒,憂郁優(yōu)雅的鎮(zhèn)長夫人,狂熱的納粹黨員……外表兇悍的養(yǎng)母夜里抱著爸爸的手風琴思念在戰(zhàn)場的丈夫,麗澤爾對死去少年的一吻,親生母親與女兒離別的站臺,鎮(zhèn)長夫人的信與點心……那么多感人的片段定格成凝固的瞬間,讓我難以忘懷。
這樣的筆力深刻刻畫了人性的復(fù)雜,它既是善良的也是殘忍的,既是美好的也是丑惡的,既是真實的也是沉重的。作品在痛苦過后懷有希望,麗澤爾在苦難之后幸存下來擁有了愛情家庭子女長壽,經(jīng)歷苦難的人分外珍惜幸福。他們應(yīng)該得到幸福。
在閱讀中成長,在閱讀中洗禮,在閱讀中升華。希望世界和平穩(wěn)定,親人不再離散。人類要學會汲取教訓(xùn),不斷前進走向光明,讓戰(zhàn)爭屠殺成為不再重演的歷史。
【《偷書賊》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偷書賊的作文04-29
偷書賊作文07-22
《偷書賊》讀書筆記04-26
《偷書賊》的讀后感(精選14篇)06-30
《偷書賊》讀后感(精選21篇)10-03
讀《偷書賊》有感5篇11-02
《偷書賊》讀后感(通用13篇)06-15
偷書的作文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