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的學習總結

時間:2023-05-03 18:57:16 工作總結 我要投稿

小學語文的學習總結

  學好語文,要注意培養(yǎng)學習興趣,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積累學習方法,增強學習能力等。下面我們來看看小學語文的學習總結,歡迎閱讀借鑒。

小學語文的學習總結

  小學語文的學習總結1

  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需要有學習興趣,好的學習習慣等都是很重要的。有人感到學習語文很吃力,我想主要是由于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沒有擁有一把打開語文之門的金鑰匙。

  學好語文,要注意培養(yǎng)學習興趣,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積累學習方法,增強學習能力等。我希望當你讀完這篇“爛文”后,能為你的語文之路,墊石鋪地,為你的語文大廈添磚加瓦,為你學習鋪上一條通天大道。

  對語文學習感興趣,就為你的語文學習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無論做任何事,興趣是最重要的。兩千年前的“文圣”孔子就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正說明了“好”、“樂”對于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的追求,可以說是精神支柱,朋友,如果你現(xiàn)在暫時對語文,并不感興趣,沒關系,你可以從“0”開始。培養(yǎng)興趣,可以去背誦,抄錄一些精彩的片斷,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以及課外知識都可以。這樣,慢慢積累,在某一天,你會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當一個才多識廣,知識淵博的學者就是如此容易。你還可以參加一些關于語文方面的活動,比如演講、征文等等。

  愛因斯坦說過:“在學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動機是工作中的樂趣,是工作獲得結果時的樂趣,以及對這種結果社會價值的認識。”正如剛才說的,你可以參加社交活動,那有人便會問了,如果贏了,當然會使我們斗志高昂,興趣更濃烈,而相反,則會挫傷我們的積極性,對語文反感,那豈不是適得其反嗎?我可以肯定回答:“不會的”。這樣看你如何認識結果的'價值。正如所說,會信心百倍去學好語文,如果失敗了,可以自我檢討,是哪里做得不好,“挫折是強人的一筆巨大財富,弱者的萬丈深淵”,你可以想想,正因為發(fā)現(xiàn)了缺陷,我們才會去彌補,才會做得更好。學習興趣是基礎的話,好的學習習慣,則是一位技藝超群的建筑師。

  學習習慣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你學習質量的好壞。葉圣陶認為:“從小學老師到大學教授,他們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幫助學生養(yǎng)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學方面的良好習慣”。由這句話我們至少可以看到好的習慣的重要性,其實好的習慣,主要還是靠自己去養(yǎng)成的。農村有句俗語是這樣說的“習慣成自然”如果你堅持一個好的學習習慣,久而久之,則會成為雷打不動的“自然”。那怎樣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我們可以從學習實踐中,文章作品中去領會!抖Y記》中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就是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我們可以把它慢慢融入我們的學習之中。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則又給我們敲響要“學”“思”結合的警鐘!皩W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有許多的名人對學習做出了總結,我們不妨一試(但不可盲目)。其實,更重要的是要我們從學習中去總結,比如說,在一個幽靜的地方,我們不妨坐下靜靜心,默默想想散文、名言之類,不但更能愉悅心情,而且還增深了印象。如果說好的學習習慣是一位獨具匠心的建筑師,那好的學習方法則是精美實用的建筑材料。

  說學習方法,其實與學習習慣有許多交叉之處,比如:抄錄精彩片段,吟誦古詩,隨時寫下精彩瞬間,等等都是好的學習方法。語文學習重要的就是積累與運用,上面的那些方法都是積累的重要手段。我們運用語文知識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可用在諸方面,譬如:社交、寫作、演講……無不與我們密切相關,有人學習語文很有一套,但運用時卻是茶壺里裝餃子——倒不出來。其實學的目的就是用,這是綱。由于方法因人而異,我就不多討論了!我相信親愛的朋友你定會有錦囊妙計的。好的學習習慣,興趣很濃,方法很對,若沒有語文學習能力那還是無濟無事。

  學習能力是漸漸培養(yǎng)和積累的。有人說魯迅的文章很難懂,其實就是因為沒有找到突破口,我們理解一句話一定要聯(lián)系當時的時代背景,及上下文語境,這樣你才會將難題迎刃而解。學習 要重識基礎能力鞏固,首先要謹記一些寫法、修辭及符號的用意,只有這樣堅實的基礎,才可去拔高!坝賱t不達”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并非一日之功,需要你的恒心。

  小學語文的學習總結2

  一、營造閱讀氛圍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蓖瑯拥,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閱讀產生主動需要。學校努力為學生營造一種“書聲瑯瑯,書香滿校園”的良好氛圍。學校在校園醒目的位置張貼創(chuàng)建“書香校園”的宣傳畫、警示語等;然后在班級環(huán)境建設中突出閱讀的特色,學習園地、黑板報等以宣傳讀書為主題;其次是完善班級圖書角。各班對書柜進行裝飾及自由命名,利用學生的資源圍繞“每月閱讀主題”充實書柜,書籍內容要求健康、積極。

  二、指導閱讀實踐

  葉圣陶先生曾說:“養(yǎng)成良好習慣必須實踐。換句話說,那不僅是知識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樣怎樣,未必就養(yǎng)成好習慣,必須怎樣怎樣去做,才可以養(yǎng)成好習慣”。小學生由于閱讀習慣差導致閱讀效率低。對他們閱讀習慣的矯正可以從兩方面進行:

  首先,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認真閱讀的習慣。在閱讀時,教師應明確要求:讀書時,要逐字逐句地讀,遇到不認識的字要查字典寫上拼音,遇到不理解的詞語要查字典理解等。

  其次,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時動手做標記或批注的習慣,如在閱讀過程中遇到好詞佳句進行圈劃,遇到不懂的地方做批注。這樣,能幫助他們集中注意力,促進他們邊讀邊思考。

  三、重視課堂教學

  1、讀懂。

  讀懂,即具備基本的閱讀能力。學生基本閱讀能力的形成,在于教師的指導和有針對性的訓練。 “帶領學生從文章走個來回!本褪钦f,首先把語言文字弄清楚,從而進入文章的思想內容,再從思想內容走出來,進一步理解語言文字是怎樣組織運用的。從整體思考也指明閱讀是一個“整體——局部——整體”、“語言——思想——語言”的反復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主體,教師任務是使學生讀的更好,最終能夠自己去讀。

  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邊讀邊思考的辦法。讀有多種辦法,有誦讀、朗讀、默讀、個別讀、齊讀、范讀等等。不管是那種讀法,教師都要提出要求,讓學生邊讀邊思考,讀一遍就要一遍的收獲,而不是一味的讓學生去讀。

  2、會讀。

  會讀,即初步形成正確的閱讀的策略:初步學會瀏覽、略讀、精讀的方法,初步具有整體上把握自己閱讀方向、正確運用閱讀策略的能力。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是補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具體地說是:會用精讀的方法,正確而又創(chuàng)見地理解閱讀材料,從而達到自己的閱讀的目的。精讀,就是對文章逐句誦讀,仔細揣摩,領會要旨的一種閱讀方法。精讀有利于透徹理解文章的內容和形勢,有助于提高閱讀的深度。精讀訓練的要求是:

  (1)、規(guī)定閱讀的方向。即精讀前確定精讀的主要問題。

  (2)、指點閱讀的程序。一般都應該按“整體感知——局部分析——整體綜合”這三個邏輯步驟訓練學生精讀,使之理解課文。

  (3)、指點閱讀的方法。包括運用基礎知識指導讀解的方法和運用閱讀思考剖析讀物的方法。指點閱讀的.常規(guī)。如:查檢、參考、圈點、批注等。

  3、學會精讀。閱讀是一種與作者心靈溝通的過程,多閱讀,可以豐富學生的大腦,美化學生的心靈。閱讀分為精讀和略讀,略讀是粗略的讀,為的是博采,精讀要讀透讀懂,精讀和略讀相輔相成。針對小學生讀書不用心,所得甚少的現(xiàn)狀,我在班級中專門設立了閱讀賞析課,目的就是為了指導學生學會精讀。引導學生從作品的語言表達和思想內涵去分析、積累、背誦,培養(yǎng)學精讀感悟的能力。讓學生做到讀書與思考同步,即讀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

  4、學會選擇讀書。知識如煙波浩淼的大海,書多如沙礫,寮如繁星。在此中間有一部分書需要精心研讀,有一部分書要遠離(內容不健康地書)。讀一本好書就像與一位高尚的人交談,讀一本壞書比不閱讀還糟糕,因此,對于小學生課內外讀什么書,語文教師要做精心的指導。根據新課標要求的小學生各年齡段閱讀書的篇目,采取了向學生推薦和向家長列書目清單介紹的方法,讓學生和家長有選擇性的購買、閱讀書籍,以提高學生閱讀的質量,擴大閱讀的視野。

  5、學會寫讀書筆記。閱讀只單純去讀是不夠的,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讀書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教師在指導閱讀時要求學生做到“不懂筆墨不讀書”,閱讀時作好讀書筆記,增強讀書的效果。同時教給學生寫讀書筆記的方法:

  (1)摘抄原文。閱讀中遇到好詞佳句進行摘抄,以加強語言積累,豐富寫作素材。

  (2)提綱式摘錄。要求學生寫出所讀文章的主要內容,各部分的大意,以培養(yǎng)學生總結、概括的能力。

  (3)寫讀后感。閱讀時引導學生抒發(fā)讀書感受,評價文中的人物、事件、語言等,并記錄下來,久而久之,養(yǎng)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已達到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和能及時抒發(fā)自己感情的能力。

  四、提高閱讀的效果

  閱讀需要有時間、空間和措施的保障,才能獲得真正的實效。

  1、建立讀書匯報制度。教師可每天的閱讀課上抽出10分鐘的時間,安排兩名學生講述自己讀書的收獲,其余同學評議,如此一來,不但能矯正學生課內外閱讀中的不足,還能借助同學之口,拓寬其他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并且,每隔一段時間組織一次集體讀書匯報活動,匯報的形式多樣,可口述,可展示,也可以用書面形式匯報自己的讀書成果,還可以做圖書卡片、剪貼報、手抄報……通過多種多樣的讀書匯報形式讓學生盡情吸取精神營養(yǎng)。

  2、形成制度,確保讀書時間。

  小學生的自控能力相對較低,加上貪玩的天性,絕大部分學生需要老師監(jiān)督指導。課內閱讀有充足的時間保障,這就要求課外閱讀也應有時間做保障,才能達到實效。語文教師要將課外閱讀納入了日常教學管理之中,把課外閱讀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結合起來,經常把學生領入閱覽室、圖書室,讓學生在浩瀚的書海之中自由泛舟。并且,平時要求學生每天堅持讀書至少20分鐘,做好讀書筆記,將自己感興趣或優(yōu)美的字、詞、句、段、篇,也可以寫下自己的讀書感受。時間長了,學生的習慣就成了自然,課內外閱讀就成了約定俗成的制度了。有了時間的保障,學生讀書的質量自然就有了明顯的提高。

  3、保證有充足的時間去讀書和思考

  “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苯處熢谥笇W生閱讀時還給學生讀書思考的時間,發(fā)現(xiàn)、探索的時間。”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

  4、培養(yǎng)學生自學,自悟,自得的能力

  讓學生獨立地查找資料,弄懂字詞意思,理清文章寫作順序、主要內容,畫出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并在初讀中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然后再抓重點詞句讀讀、想想、畫畫、演演,運用多種感觀體會語言含義,與課文情感產生共鳴,探究語言規(guī)律。最后讓學生談談自己讀懂哪些語句,文章為什么這樣命題?這樣開頭、結尾?課文寫了什么?怎樣寫?這樣寫好在哪里?你知道為什么這樣寫?所有的這些讓學生自己體味出來。

  5、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現(xiàn)在不少小學生到畢業(yè)時還不會讀書,朗讀時丟字加字,甚至讀破句;看課外書籍,走馬看花,不求甚解。所以語文教師要從低年級起就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認真讀書的習慣;帶著問題讀書的習慣;不動筆不讀書的習慣;自己我評價習慣等等。

  6、堅持以讀為本

  閱讀理解能力是以感悟,體驗為基礎的重要能力。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的熟,不解說自曉其義也。”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學生可以以多種閱讀方式,如:自由讀,輕聲讀,默讀,大聲朗讀,分角色讀,分組讀,吟誦,背誦,表演等等。

  7、學會積累

  指導學生從課外讀物中吸取營養(yǎng),學會積累。語文學習的基本途徑是積累與訓練。常言道:“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的道理就是如此。中國古代學習論認為“積漸成學”是讀書之規(guī)律,如孔子主張“博學于文”;荀子論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近現(xiàn)代的學習理論研究揭示,心智技能的學習與形成有賴于積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加涅就認為“學習的過程是逐漸積累的過程!币虼耍覀円獎(chuàng)造一切條件,幫助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激發(fā)其讀書興趣,積累盡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語言材料,積淀盡可能多的語感經驗,不斷豐富學生的“心理詞典”。

  小學語文的學習總結3

  一、 加強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縱觀語文教學的歷史,在古代,說某某能寫一手好字,能寫書信,這人的語文素養(yǎng)就好;相反,說某某的語文水平差,往往就說這人斗大的字也識不了一筐?梢姽糯桔拥恼Z文教學目的是何其簡單。但盡管簡單.卻包含了教會做“人”的基本能力這一亙古不變的道理。因此,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學生的將來學習和今后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種基礎,就是讀讀背背、說說寫寫。“能說會道”“出口成章”“下筆成文”不就是對一個人語文水平高的最好評價嗎? 當前在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受教育部門的統(tǒng)考和評價體制的束縛,還沒有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模式。小學語文教學較大程度上仍在“講”、“練”、“考”中兜圈子。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素養(yǎng)上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才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要義所在。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那么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呢?結合我校許多語文老師的教學實踐提出以下幾種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做法:

  1、走進教材,讓學生直接體驗作品的人文精神。

  語文課程含有豐富的情感和人文內涵。對人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對學生心靈的震撼是極其深遠的。所以要把學生帶進教材,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直接體驗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

  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用欣賞的目光看待每篇課文。教師應重視用文學性的語言把學生帶進教材,讓學生在聽、說、讀中體會語言文字的美。如:教學老舍的《養(yǎng)花》一文時,可以抓住老舍先生養(yǎng)花所付出的勞動這一段落,著力滲透“不勞動連棵花兒也養(yǎng)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這一富有人文內涵的思想內容。

  課上引導學生夸夸班上熱愛勞動的同學,并倡導組織學生進行公益勞動,家務勞動,自己也學養(yǎng)花等實踐活動。這樣也就使學生懂得了勞動光榮、懶惰可恥的道理,學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養(yǎng)。又如:教學古詩《石灰吟》,課前準備好幾塊生石灰和盛有清水的臉盆,讓學生在課堂上把生石灰放進臉盆,親眼目睹生石灰的變化過程。學生對堅硬的.生石灰在水中沸騰,翻滾,最終蹤影皆無,只留下清白一片的變化過程驚嘆不已?上攵藭r教師不用講解,學生也已深入感悟到石灰不怕犧牲的

  品格,清清白白的形象,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生命價值觀的教育,并在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表情朗讀,展現(xiàn)課文描寫的形象,抓住課文中有一定內涵的詞句進行體會,落實語言文字的綜合訓練。

  2、走出教材,讓學生擴展閱讀,多實踐,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從課內來說,每一節(jié)語文課留出3至5分鐘給學生擴展閱讀和本次課文相關的材料,讓學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體驗,語文素養(yǎng)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

  從課外來說,必須加強課外閱讀和實踐。語文教育是母語教育,有取之不盡的教育資源,有得天獨厚的語文環(huán)境。班委選舉;課前一分鐘演講;評論班級生活;開主題隊會;讀書、看報、聽廣播;參加文藝、體育、科技競賽都會使學生在“語文化”的生活中,體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這都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好方法。

  二、注重學生的閱讀背誦

  我國有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的俗語,古圣先賢也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再簡單不過了,熟讀成誦,積少成多,然后融會貫通,化為已有。一味的讀,一味的背,在硬性讀背的戒尺下不也培養(yǎng)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見“讀”在學習語文中還是具有相當?shù)淖饔玫。我們看到有些語文教師卻對“讀”束之高閣,在閱讀教學中去搞新花樣。教師純粹“為講而講”,學生純粹“為學而學”,“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頗顯熱鬧,可學生學完一段時間后實質卻知之甚少,遺忘很快。正如走馬觀花式的旅游僅是“到此一游”而已。

  有位教師在執(zhí)教一篇游記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采用小導游的方式讓學生先小組合作學習,然后集體交流,抽學生輪流上臺用自己的語言向同學們介紹景點的特點。利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在教學時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觀的畫面圖,猶如身臨其境,美不勝收,接著又讓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相關信息。整堂課內容充實,模式新穎,學生饒有興趣,也學了很多。表面上學生收獲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對文本的朗讀,實質的理解還是缺少相當?shù)膬群杏胁糠謱W生甚至一節(jié)課中沒開過口,這顯然無助于課文的內容的解讀。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弊x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yǎng)的好方法,F(xiàn)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礎。 朱熹曾經說過: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分析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xié)同作用。心理學家早有實驗結論:多種分析器官協(xié)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復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三、注重學生自悟探究

  當前的語文教學,不管是老牌的“教師講,學生聽”,還是翻新的“教師問,學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師撥,學生轉”,其總體還是以教師為中心,“喧賓奪主”的情況還是顯而易見。

  其實,語文教學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fā)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薄白晕颉北闶菍W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學“文”。當然,學生的自悟探究,絕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領悟,必須在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維培養(yǎng),自悟探究中要有語言訓練,自悟探究中要有創(chuàng)新的火花。我們許多老師在新老教材的語文教學中,曾經嘗試運用過“小組互動探究四步法”,也就是:1.讀——讀喜愛的語段;2.說——說探究的內容;3.問——問不懂的問題;4.幫——幫助解決疑難。例如:學習《桂林山水》時,就是主要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通過讀一讀、說一說、問一問、幫一幫的過程,以多元的對話為模式,師生之間的平等交流,同學之間的合作探究,這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形式,使整個課堂彌漫著一股親切、活潑的氣氛。課堂上或爭先發(fā)言、或點評、或小組討論。教師在課堂上架設起一座文本與學生對話的橋梁,使學生學會了真正地學。

  四、語文生活化,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yè)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支配課余時間的主人。教學中要強調“精講”,使學生能在課內完成大部分作業(yè)。為此,要關注兒童的經驗和體驗,并以兒童的經驗、體驗為中介,解決語文課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與兒童生活的具體性、多樣性、獨特性的矛盾。

  從兒童的經驗世界出發(fā)引導兒童進入課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兒童的自我體驗為契機、引發(fā)兒童和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共鳴。既使是學生發(fā)表了一些“異想天開”,有悖于常理的意見,也不要輕易否定。我們常常見到的是,恰恰是學生天真、幼稚毫無忌諱的“童言稚語”,表露了兒童純真的天性,閃爍著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課堂。培養(yǎng)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實踐,反復歷練,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點累積起來,才會形成一個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所以,教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生活處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辟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里,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小學語文的學習總結】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國培學習總結05-02

小學語文學習方法總結04-30

小學語文學習方法總結05-02

全員培訓小學語文學習總結05-02

遠程培訓小學語文學習總結05-02

小學語文國培學習總結(精選11篇)04-08

小學語文遠程培訓學習總結(精選10篇)01-06

語文學習總結09-30

小學語文學習計劃11-10

小學語文暑假學習計劃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