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六年級語文《用心靈去傾聽》的教學反思
《用心靈去傾聽》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主題為“感受人間真情”,旨在通過這一組課文的學習,感受人間真情,學習如何通過人物語言、心理描寫等來抒發(fā)美好情感。
本文講述“我”與問訊處工作人員蘇珊的交往過程,從幼時初識蘇珊,一直寫到蘇珊離開人世,其中重點寫了四次打電話:小時候“我”手指砸傷了,金絲雀死了,長大后再相約,最后一次聞遺言。他們素未謀面,是通過電話一次又一次的交流,是蘇珊的“用心靈去傾聽”,形成了彼此間情同母子的美好感情。感情因語言交流而起,情感借語言描寫傳遞,因此文本中的語言描寫尤其值得我們關注。
在課堂上,我問學生:蘇珊用心靈傾聽了“我”幾次?可能是我的表述有問題,可能是學生聽不懂這個問題,無一人回答。后來我又問:“我”給問訊處打了幾次電話?分別是因為什么事情?這時候,學生們才開始仔細尋找相關語句。在概括回答時,也能很輕易地回答出來。
關注言語內容,體會人物品質:我讓學生讀一讀蘇珊對“我”說的話,問:蘇珊為什么不直接告訴作者金絲雀死了呢?對于這個問題,學生很容易就能知道:她很有愛心,是在慎 重、認真地“想了想”之后,用“去另一個世界歌 唱”來撫慰孩子,用自己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影響“我”,讓“我”不再傷心。
對于蘇珊的品質,學生都能很容易地讀出來,可見這個知識點對于他們來說比較容易,一讀就懂。
聚焦照應手法,體會美好感情:這是我在課堂上沒有提及的,改正如下:
長大后“我”試著聯(lián)系蘇珊,聽到蘇珊熟悉的聲音,我說:“蘇珊?你能告訴我‘修理’這個詞怎么拼寫嗎?”她沉默了一會,說:“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經好了!
生活中,我們和多年沒聯(lián)系的朋友通常會怎么說話?應該讓學生進行簡單的口語交際模擬,然后讓他們對比文中的對話,發(fā)現(xiàn)有什么地方不合常理。課文中的一問一答都極不合理——問得怪:長大后已經工作的“我”難道還不知道“修理”怎么拼寫嗎?干嗎要這樣問呢?答得怪:蘇珊完全是答非所問,不說“修理”的拼寫方法,卻言手指的傷。
這是怎么回事呢?聯(lián)系上文,發(fā)現(xiàn)了言語背后的秘密——照應手法。一問一答,問非真問,答非所問,卻都和前文照應,說明多年前的交往一直記在彼此的心中,盡管時隔多年,默契依然,感情依然,讀來倍感親切、動人,而且行文前后照應,更顯結構嚴謹。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學生就能很快就找到文中還有多處照應,比如上例中的“去另一個世界歌唱”等。
品讀概述語言,遷移學習語用:課堂上沒有提及,改進如下:
出示文本:
我對她講了這些年來我的情況,并告訴她,她為兒時的我所做的一切有多么重要。蘇珊對我說,她也要感謝我。她說她沒有孩子,我的話使她感受到了做母親的幸福。
提問:對比前面的對話,你發(fā)現(xiàn)它們在表達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討論交流后明確:前文是直接引用人物語言,表達時有提示語,人物語言放在雙引號中。后文是簡要概括人物語言的主要內容,屬于間接概述,不用雙引號。
教師繼續(xù)追問:究竟是什么原因,作者這里要采用間接概述的人物語言描寫方法呢?
接著按照學生認知發(fā)展的規(guī)律,安排一個語境中的遷移運用,學習間接概述的寫法——文章最后六個自然段寫當湯米再一次回到故鄉(xiāng)小鎮(zhèn),撥通“問訊處”時,接電話的不再是蘇珊,是另一個女人,文章用三個自然段直接引用了她的語言。你能將它們轉換成間接概述嗎?寫一寫。
學生完成概述練習,然后交流、評議,重點關注稱呼以及標點符號的變化,并再次體會表達的不同效果。至此,學生完成了從“認識——實踐——遷移”的流程,學會了概述描寫。
一篇略讀課文,不單單是要讓學生知道文章大意,了解人物品質,還要學會方法,遷移運用。這堂課我只上了25分鐘,很多語用的東西都沒有,現(xiàn)在重新設計教學板塊,認為在以上的三個板塊的教學中,學生既能關注內容,又聚焦表達,既感受人物品質,也能發(fā)現(xiàn)表達形式的秘密。
【六年級語文《用心靈去傾聽》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用心靈去傾聽教學反思04-28
用心靈去傾聽教學反思04-28
課文《用心靈去傾聽》教學反思范文04-29
《用心靈去傾聽》教學設計04-30
用心靈去傾聽04-08
六年級語文用心靈去傾聽104-30
用心靈去傾聽的作文02-26
小學六年級語文《用心靈去傾聽》教案04-25
《用心靈去傾聽》教案 孔文靜04-25
《用心靈去傾聽》教案和學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