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教學反思

時間:2023-04-07 18:49:00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測量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測量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測量教學反思

測量教學反思1

  本節(jié)課是在實踐活動中實際測量相隔較遠的兩點間的距離。

  尺是度量長度的工具。無論直尺還是卷尺都很難直接度量相隔較遠的兩點間的距離,一般把較遠的距離分成若干段,用尺量出各段的實際長度,相加得到兩地間的距離。為此,先要通過兩點測定一條直線,然后沿著這條直線測量長度。實踐活動《實際測量》著重引導學生測定這樣的一條直線。教材呈現(xiàn)了三名學生在A、B兩點間測定直線的情境,兩名男孩各把一根標桿豎直插在A點和B點,一名女孩在A、B之間的C點和D點依次插標桿。只要四根豎直的標桿插的地點A、B、C、D在同一條直線上,那么A、B之間的距離就可以分成AC、CD、DB三段度量,戴帽的男孩正在觀察并指揮調(diào)整,利用四根標桿在A、B之間測定一條直線。教材引導學生看懂情境圖,體會圖中的三人分別在做什么,尤其是戴帽子的男孩是怎樣判斷四根標桿在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然后用這樣的方法在操場上開展類似的.實踐活動。

  這次實踐活動里還有步測和目測。步測要知道步長,步長一般不采用量一步有多長的方法獲得,而通過“路程÷步數(shù)=平均步長”算得。教材指導學生選一段距離走三次,通過填表計算平均步長,這一段距離不能過短,也不必過長,一般20米左右就可以了。由于步測是按平時走路的步子測量某些長度,所以要用自然均勻的步子在這段距離上走三次,以平均每次走的步數(shù)求得的平均步長比較接近常態(tài)。目測只能估計兩點間的距離,往往與實際距離有較大的誤差。教材只是介紹練習目測的方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嘗試著進行一些目測。

測量教學反思2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具體情境,讓學生感知一個圖形周長的含義。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各種圖形周長的長短,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主動參與新知識的學習,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對數(shù)學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教學過程:

  活動一:課前交流,激起興趣

  師:同學們,在平時你都有哪些愛好呢?

  生1:我愛好滑旱冰。

  生2:我愛好看電視。

  師:在與同學們的交流中,老師知道同學們的愛好非常廣泛。我呢是一個攝影愛好者,平時喜歡把看到的美的事物拍攝下來也喜歡收集整理一些好看的圖片。十一假期,我發(fā)現(xiàn)很多地方都擺出了漂亮的花壇,所以我不但拍攝了還收集了一組關(guān)于花壇的圖片,我們來欣賞一下?(課件出示花壇圖片)

  生:好。

  師:圖片欣賞完了,想說點什么?

  生1:那么多的花壇真漂亮!

  生2:真美麗!

  師:看得出來大家都為生活在我們這個美麗的大家庭里感到驕傲和自豪。

  【評析:用學生親切、喜歡的花壇圖片為切入點,迅速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學生快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這樣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fā),既能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又能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

  活動二:創(chuàng)設情景,感受周長

  師:通過剛才的交流,同學們都感覺到我們的城市非常漂亮,你知道嗎,為了讓校園變的更加美麗,我校也在校園里建造了各種形狀的花壇。今天老師把花壇的圖片也帶來了,一起看一下吧?

 。ㄕn件出示花壇圖片)

  師:這么漂亮的花壇,它們都是什么形狀的,你知道嗎?

  生:圓形、長方形、正方形。(師指生說)

  師(指到扇形):那么請同學們看這個圖形,像不像我們夏天用到的(師手勢演示扇的動作)扇子?它就叫做扇形。

  師:這么美麗的花壇,要想保護好里面的花草,我們應該怎么做?

 。ǖ谝淮涡〗M討論:先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自己想出辦法后在小組內(nèi)交流。)

  生1:按時給它澆水。

  生2:不進去踩踏。

  生3:在花壇一邊豎上牌子,寫上:愛護花草。

  生4:可以給花壇安上護欄。

  生5:派監(jiān)督員在一邊看著。

  活動三:感知圖形周長的含義

  師:大家可真了不起,想出了這么多的好方法,看來大家都覺得給花壇安上護欄比較妥當,我們就用這種辦法來保護這些美麗的花兒吧。根據(jù)我們學校的花壇情況及剛才提到的保護方案,如果你是護欄設計師,護欄要安在什么地方呢?(給學生留一點思考的時間)

  師:哪個同學上來給大家說一說,你的護欄是在什么地方安裝的。

  生1(圓形花壇):我是圍著花壇安一圈。(師板書:一圈)

  師:你能把小手舉起來,邊指邊說,慢一點,讓下面的同學聽清楚嗎? 生2(長方形):我把護欄安在花壇的四周。

  師:你說得真好,花壇的四周(花壇的一圈)也就是花壇的一周。(板書:一周)誰能來說一說這個扇形花壇它的護欄在什么地方安裝?

  生3(扇形)(邊指邊說)我也是圍著花壇安一圈。(一圈也叫一周)

  師:大家圍的花壇形狀雖不同,但是圍的方法卻有共同之處,你發(fā)現(xiàn)了嗎? 生1:都是沿著花壇的邊從一個點出發(fā)轉(zhuǎn)一圈再回到這個點圍成的。 生2:圍了花壇一周。

  師:回答得非常好,都是沿著花壇的邊,圍了花壇一周。

  【評析:情境的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參與數(shù)學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指一指的過程中體驗到了“圍花壇一周”的方法,對“一周”有了最初步的感性認識。學生理解起來更加形象易掌握。】

  活動四:深化感知,認識周長概念

  師:剛才同學們說得非常好,現(xiàn)在我們知道護欄安在什么地方了,那怎樣才能知道每個花壇需要多長的護欄呢?動腦筋想一想。

  生:只要知道花壇一周的長度就可以了。

  師:同學們很聰明,花壇一周的長度就是花壇的周長,所以說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板書:周長:圖形一周的長度)。這就是這節(jié)課我和大家一塊來學習的問題。(板書:圖形的周長)

  師:有關(guān)周長,你想說點什么?

  生1:什么是周長?

  師:你提的這個問題非常有價值。

  生2:周長到底有多長?

  生3:怎樣計算圖形的周長?

  師:哪個同學能到前面來和同學們說一說這個圓形花壇的周長(貼圓形花壇) 生:(邊指邊說)這個圓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從起點圍繞圖形邊沿一圈再回到起點)

  師:你說得真好,對,這個圓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哪位同學能像剛才這位同學這樣到前面來給大家說一說這幾個圖形的周長?(貼正方形、長方形、扇形)

  生(邊指邊說):正方形、長方形的周長是它四條邊的長度,扇形的周長是它一周的長度。

  【評析:將求護欄的長度轉(zhuǎn)化為求花壇一周的長度,在不同的學習資源中進一步體會圍“一周”的概念,讓學生在說一說中加深理解周長的定義!

  活動五:合作探究,理解周長的含義

  師:同學們想研究的問題很多,但是由于時間關(guān)系我們不能一一解決。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學習什么是周長,怎樣知道圖形的長度。你在生活中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每個花壇一周的長度是多少呢?

  師:有同學說用測量的辦法,下面咱們就在小組內(nèi)討論一下,這些不同形狀的圖形我們可以用什么測量的方法來測量它的周長。

  (第二次小組討論)

  師:哪位同學說一說,你是用什么方法測量的哪個圖形的周長。

  生1:我們覺得測量圓形可以用繩子。

  生2:測量較大的圖形周長可以用步量的方法。

  師:這個同學想到了用繩子測量圓形的周長,老師這里有根繩子你能給大家演示一下嗎?

  生(演示測量的方法):做好標記,然后再測量繩子的長度就可以了。 師:同學們聽了這位同學的方法,你覺得他的方法怎么樣?(好)簡直太棒了。關(guān)于圓形誰還有不同的測量方法?

  生1:我覺得可以用米尺。

  生2:還可以用直尺,讓它圍著圓形轉(zhuǎn)圈。

  生3:還可以用紙條,然后測量紙條的長度。

  師:同學們可真不簡單,想出了這么多測量圓形周長的方法,其實,同學們在無意識中用到了一種數(shù)學思想。有知道的嗎?(學生搖頭)化曲為直的數(shù)學思想。這是很重要的一種數(shù)學思想。在以后的學習當中,我們經(jīng)常會用到。 師:那其他圖形的周長怎樣測量呢?

  生1:長方形和正方形可以先用直尺測量出它們四條邊的長度然后加起來就可以了。

  生2:長方形只測量相鄰兩條邊就可以了,因為它的對邊相等。 生3:正方形只測一條邊就可以,他們四條邊相等。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想出的測量方法越來越簡單。扇形的周長怎樣測量呢? 生1:可以用繩子。

  生2:用軟尺。

  師:同學們都很聰明,想出了這么多好的測量方法,那么像圓形、扇形這樣的圖形,我們是不是一定要用圍一圍的測量方法來求它的周長呢?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們還會學到更簡便的.計算方法。

  【評析:概念的應用,新舊知識的綜合;知識的拓展;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操作,調(diào)動其心靈深處的思考,真正理解周長的概念,同時體現(xiàn)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又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周長的理解和感悟!

  活動六:實踐應用,拓展延伸

  師:通過測量我們就能知道學;▔闹荛L。我想同學們會很快買回適合花壇長度的護欄。下面請用你們學到的本領(lǐng)來看看這些圖形吧。

  1、新知學習,邊說邊做,用小手邊指邊說各種圖形的周長。例如:扇形、長方形、圓形、大樹葉,貼在黑板上,讓孩子到前面來描出周長。

  2、感受周長,請學生用軟尺測量同學頭圍、腰圍并記錄,還可以測量課桌面周長、講桌面周長,其中兩人測量,一人記錄。

  3、走進生活,逢年過節(jié),把教學樓安裝上彩燈,教學樓一共需要多少米彩燈燈線?

  4、動腦筋,激發(fā)孩子學習周長和數(shù)學知識的興趣。

  5、理解體驗,分別請幾列小火車的同學圍著某一排同學的座位步測周長(兩步是1米)。

  課堂小結(jié):

  你喜歡這節(jié)課嗎?喜歡哪些地方,誰來說一說?

  圖形的周長教學反思

  這是參加“諸城市教學改革優(yōu)秀教師”評選活動中我講授的一節(jié)青島版三年級下冊《圖形的周長》信息窗1。說心里話,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段時間,抽簽是在周六,比較巧就抽到了這個課題,周二下午最后一節(jié)比賽,教案課件準備好后,周末在家里我給兩歲的女兒講了好幾遍!開始還喜歡聽,后來再講就不聽了,轉(zhuǎn)身就跑掉了。

  我就想,平日上課孩子們是否也是這種感覺,不喜歡聽想轉(zhuǎn)身跑掉,我該怎么改變?nèi)绾闻,讓孩子們愛聽、喜歡上數(shù)學課!我覺得:上課應該是一次又一次的心情愉悅的體驗、發(fā)現(xiàn)、感受知識的過程,不要為了上課而上課,把每一節(jié)課都當成是和孩子們互相探究、發(fā)現(xiàn)、感悟知識的快樂旅程,那樣很多問題及就迎刃而解了,我和學生們可就都輕松開心了呢!

  再回到這節(jié)課,周一找了個班講了講,效果不很好,有點亂。

  亂在:

  1、開始導入,用到的花壇圖片太多,孩子們很喜歡看但是不會想到主題,于是刪除大部分;

  2、軟尺量周長,更是亂極了,孩子們不知道怎么用軟尺、什么是頭圍、腰圍,量的亂糟糟,分工也不明確;

  3、走周長,整排同學下來走,隊伍過長更是亂。

  找車校長商量之后決定:量周長,先找出一個小組到前面來,老師講清軟尺的用法,并示范給孩子看如何測量頭圍、腰圍,另外兩名同學記錄,給每個小組分好工再開始測量;走周長,不再是整排同學走,而是開小火車,每次一列小火車,開始老師領(lǐng)著走,然后同學領(lǐng)著走就不會亂了,可以多走幾列。解決的了這幾亂,心里就有底氣一些了。

  引入周長的概念有點快,概念可以一點一點給出,可以先給出“一周”、通過講解再給出“圖形一周的長度”,還有“封閉”一詞孩子不是很理解,沒有深入講解,可以在給出圖形一周的長度概念之后,再出一個題,有封閉有開放圖形,讓孩子們選擇哪些圖形有周長哪些沒有,加深對封閉圖形的理解,最后完善概念 ”

  這樣循序漸進的給出周長的概念會更形象好理解易接受。

  新知學習一題,老師把各種形狀的圖片貼在黑板上找了孩子來描出周長,欠缺的是沒有把圖形再揭下來,讓孩子觀察周長是線而不是面,以防以后學習面積把周長和面積混淆了,這也是這節(jié)課又一個缺點。

  這節(jié)課的小結(jié),如果改變以往的問法:“這節(jié)課你的收獲是什么?”這樣問:“你喜歡這節(jié)課嗎?喜歡哪些地方,誰來說一說?”那就更好了,以后我就這樣

  

測量教學反思3

  本單元在每堂課的教學中,都注重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從學生熟悉的身邊事物入手,通過學生用眼看,用尺量等活動引入教學新知識。

  如:在教學毫米的認識中,從學生熟悉的數(shù)學書進行觀察,估計長、寬、高后,填表,通過提問,看誰的結(jié)果準確,怎樣驗證呢?得到用尺子的測量方法。而后看書的厚度、寬度不是整厘米數(shù)時,引出毫米,了解毫米的意義,之后,通過觀察1毫米長度,量1分硬幣、電話卡等的厚度建立1毫米的觀念之后,教學毫米和厘米的關(guān)系,,最后通過各種練習,增加對毫米和認識,強化毫米和厘米的關(guān)系。

  這個單元的內(nèi)容是學生身邊的數(shù)學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教學中也為學生提供了生動有趣的'情境,加強了動手操作活動,重視了學生的估算和教學的完整性,但學生在接受這部分知識的過程中,仍存在著許多問題,1.缺乏生活實際經(jīng)驗,一對長度單位辯別不清,不能根據(jù)數(shù)大小合理填寫,二對有些物體不知實際大小或長度,無法正確定位,只好亂填寫.2.對一些物體的重量不能正確判斷.實際重量模糊不清,不有正確添寫,3.對重量單位及長度單位的換算掌握的也不夠.4.重量單位及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沒有很好的掌握.

測量教學反思4

  一、課前研討定方案

  長度單位、重量單位、面積單位等單元的內(nèi)容并不多,教學時間固然短,但這些部分知識又較為抽象,于是,學生接受起來往往較為困難。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我們四年段數(shù)學教研組的全體老師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最后達成共識——讓學生多一些實踐體驗,讓他們下意識地經(jīng)歷平時熟視無睹的一些現(xiàn)象,從而抽象為新的數(shù)學知識。對于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較小的面積,學生還可以從教室里的很多實物得到充分的認識,但是,對于公頃、平方千米等土地面積單位,不帶學生走出課堂,*老師的三寸不爛之舌是很難讓學生真正理解的,更談不上接受應用。這就告訴我們,走出課堂最為合適。然而,好奇心極強的學生,一走出課堂就很難調(diào)控,帶他們到室外去實際感受會學得更好,這只是我們的一廂情愿,他們的注意力常常要被各種景象所迷惑。這是我們事先應當考慮到的。為此,我們想到了一塊兒——合作上大課。

  就這樣,在教學《實際測量》一節(jié)時,我們各個班先在室內(nèi)事先學習了實際測量一些必備的知識,接著401、403、405三個班合作,402、404兩個班聯(lián)手,分兩節(jié)帶學生到室外上實踐課。

  實踐課開始了,我們401、403、405三個班的老師既分工又合作。首先,由我將實踐活動要注意的事項、要完成的任務作一番簡單的說明與強調(diào)(已在課前布置學生作充分和必要的預習),然后由我維持三個班學生的紀律,由克寧和碧云老師帶幾個學生進行實際測量。他們首先測量的是邊長10米的正方形,測量后讓所有學生感受,這就是100平方米大。之后,我們再次帶領(lǐng)一小部分同學測量整個瑞基廣場的長和寬,測量的結(jié)果大約是長132米、寬82米,用計算器很快算出瑞基廣場總面積約10824平方米,比1公頃還大些。說實在的,在沒測量之前,我們曾苦惱難找到讓學生感受1公頃實際大小的場地,我們自己估算得也不夠準。俗語說得好:實踐出真知。

  接下來,他們兩位老師再次領(lǐng)另一部分學生代表測出50米長的直跑道,同時在每間隔10米的地方插上標桿,我們再一起組織學生分小組進行目測練習。學生目測時,我們不忘在方法上作實際指導:注意10米處、20米處、30米處……標桿的高矮之別、自己的感受。然后再讓學生在這跑道上分小組自由來回走3次,并讓各人記下自己每次所走的步數(shù)。并算出自己的步長,為下面的步測做準備。很快地,一節(jié)課過去了,可是,我們預計要完成的任務沒能全部兌現(xiàn)。

  二、課后反思謀發(fā)展

  課后我們再度反思,發(fā)現(xiàn)這節(jié)課的合作教學總體是成功的'。因為學生不僅實際測量了較短和較長的兩點間的一段距離,還經(jīng)歷了目測和步測的過程,基本懂得如何使自己的實際測量本領(lǐng)更強,并算出他們各自的步長,感受了前面學過的較大面積100平方米、1公頃有多大。但是,同時我們也看到有待進一步改善的地方。如:課前老師可先帶幾個較有組織能力的同學測出廣場的長和寬,測出面積100平方米的正方形。這樣,可省下不少時間,再讓這些同學分散到各組中當小組長,組織小組同學進行測量。其次,要盡可能多備幾套工具,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際操作,學生的參與率會更高,效果會更好的(但學校條件極為有限。),畢竟,學生更熱衷于自己動手而不是觀望。除此,我們還有同感,要打破原來課堂的格局,連上兩節(jié)課,才能確保學生有充足的實際操作時間與機會,老師也才能從學生的實踐活動中發(fā)現(xiàn)問題,作更進一步的指導。

  我班接下來的一節(jié)還是我的課,我便臨時作決定,讓學生留下來繼續(xù)做實踐才能更好解決的事。(學生們正在興頭上,個個躍躍欲試)找兩個物體,先進行目測,接著步測,最后用工具測,再算出誤差,思索如何讓自己的目測和步測更準確些;或者用步測量出操場或一塊長方形的長和寬,并估算它的面積大約有多大;或者測量籃球場、沙坑等的實際大小……小組之間、組內(nèi)各位同學還積極開展競賽,自行發(fā)起比比誰估得準、算得快。那場面,真可謂激情奔放!

  總之,過后我們幾位老師再次交流,都覺得學生對這部分內(nèi)容掌握得較往屆好。這一切,緣于課程新思想——經(jīng)歷是一種過程性目標的引領(lǐng),她讓我們勇于打破常規(guī),真正自由大膽主宰課堂,大膽嘗試轉(zhuǎn)變教學方式,讓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在課堂上淋漓盡致地發(fā)揮,讓我們的教學真正服務于學生的發(fā)展。這,就是本節(jié)課帶給我們的最大收獲。

測量教學反思5

  在教學《測量》時,我是這樣講的:

  首先我先讓學生分組合作用自己的方法測量出十米的距離(在教室外),然后讓學生匯報測量方法;接著把學生按高矮分兩組手拉手看十米需要幾個學生,再讓學生走一走,看自己走十米需要幾步,最后讓學生說一說大約十米的物品。

  在進行操場測量時,由于學校沒有操場,我讓學生先測量了一下學校院子的東西長度,然后讓學生試一試在一分鐘內(nèi)走多少米,再讓學生分組走四百米(學生不知道),告訴學生走四百米用的時間,然后讓學生估算一下標準操場的長度。

  最后的作業(yè)讓學生完成在“做一做”中的3。

  整堂課上的`很累,一是學生有點亂,而是感覺教的有點死板,很機械,課堂氣氛不活躍。

  這堂課的優(yōu)點:

  教材與實地結(jié)合,學校沒有操場,怎么辦,這一部分占課堂近二分之一的時間。我將學校院子的長度作為操場,然后讓學生走一走,估計一下。這基本上能讓學生在印象中有一個標準操場的樣子。

  自主學習。在本課中,因為需要學生動手的多,也因為老師的經(jīng)驗不能代替學生的實踐,我讓學生分組來進行測量,親自動手做,教師只起指導作用,這樣,學生無拘無束,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

  不足:

  測量操場沒有讓學生自己測,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感到教材例題與習題矛盾,你都量了,還讓學生走什么,估算什么,所以就省略了這一環(huán)節(jié)。

  事后,我感覺講這一課經(jīng)驗太少,不知道到底怎樣才能輕松而又有效的上好這一課,因此,懇請同仁多加指導。

測量教學反思6

  一、課堂反思的意義及指導思想

  課堂教學反思是可以加速教師由初任教師邁向?qū)<倚徒處煹倪M程;課堂教學反思可以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培養(yǎng)教師的思維能力,激發(fā)教師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師的教學指導思想是教師理解教學的一種圖式,教師的教學指導思想是由不同的教學信念所構(gòu)成的一個有機體,他是動態(tài)的。教師的教學指導思想在教師的教學中起著一定的導向作用。

  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園地,教師工作的根據(jù)地,我們應該重視課堂教學。把和諧帶入課堂,使課堂充滿活力。只有在寬松、平等、和諧、生動、充滿活力的氛圍,才能誘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興趣,創(chuàng)造思維。教師的教學藝術(shù)不僅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教師應把愉快與熱情傳給學生,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心情愉快充滿激情地投入數(shù)學學習中去。生活離不開數(shù)學,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數(shù)學與生活永遠無法割舍。離開生活的數(shù)學是蒼白無力的,數(shù)學只有在實踐中得以延伸,生活是數(shù)學的生命之源。教師應盡力創(chuàng)設情景、創(chuàng)造條件,將課堂與學生生活實際有機結(jié)合起來,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加強感知,激發(fā)思維。

  二、反思課堂教學思路

  《有趣的測量》是北師大版數(shù)學第十冊第四單元的內(nèi)容,是在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基礎(chǔ)上進行教學的,首先根據(jù)《烏鴉喝水》的小故事引導啟發(fā)學生,設計一個測量石塊的方案呢?是對這一部分知識的延伸與發(fā)展。以往舊教材中,這部分內(nèi)容,只在習題中出現(xiàn)過,新教材卻將它納入例題范圍,這是因為不規(guī)則的物體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所以學習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和研究價值,同時為今后進一步學習數(shù)學知識和物理知識奠定了基礎(chǔ)。

  我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猜想、實驗操作等數(shù)學活動過程,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體驗等量替換的數(shù)學方法。在教學時,我出示、一盒長方體形狀的牛奶和一塊正方體魔方、一塊不規(guī)則形狀石塊讓學生說說怎么知道它們的體積。學生很快說出求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的方法。至于石塊,它既不是長方體,也不是正方體,怎么知道它的體積呢?我先讓學生觀察,猜一猜它到底有多大,然后讓學生討論設計測量方案。在交流討論結(jié)果時,學生有的說出了教材呈現(xiàn)的兩種方案,有的說出其它可行的方案......我對學生設計的方案都給予充分的肯定,并選擇教材上呈現(xiàn)的兩種方案,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讓學生明白這是把不規(guī)則石塊的體積轉(zhuǎn)化成了可測量的水的體積。這樣既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體積的含義,又能幫助學生發(fā)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反思課堂教學過程

  (一)、讓學生親自動手測量小石塊的體積

  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理解數(shù)學的最好方法,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的理解,沒有學生的設計操作就沒有真正的數(shù)學學習,而操作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新課標也指出”教師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能夠有條理有根據(jù)地進行操作,比較完整地敘述操作過程,并說明理由”。因此學生在操作時,教師一定要耐心指導,一定要給予他們充足的操作及交流思考成果的時間,這樣才能保證學生操作的實際效果。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小石塊和量杯,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測量出小石塊的體積。在教學本節(jié)課時,測量方案的設計是不能在三兩分鐘內(nèi)就完成了的,待學生測量出小石塊的體積后讓學生說出測量的方法,并從實驗中得出”石塊的體積=水槽底面積×水面上升的高度”后,我就進一步追問:為什么”石塊的體積=水槽底面積×水面上升的高度”?學生一時表述不清,但他們思考后就意識到:水面上升的原因是投入了石塊,水增加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還有一些學生,先是疑惑,停頓幾秒后,就都豁然開朗了。思考時間還給了學生,學生真正經(jīng)歷了整個思考過程,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考能力。給予耗費學生思考的時間是值得付出的代價。

 。ǘ、注重課堂教學中的思維方法的引導。在教學時,我通過引導,讓學生發(fā)現(xiàn),不規(guī)則的石塊體積必須要轉(zhuǎn)化成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水可以充當這一轉(zhuǎn)化過程中的中介,解決問題的關(guān)鍵是怎樣在水中體現(xiàn)石塊的體積,學生思考后,結(jié)合生活的實際可知:將石塊放入盛滿水的容器里,溢出的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學生充分理解這一方法后,我又問:你還有其它測量石塊的.體積的方法嗎?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將石塊放入盛有一定量水的長方體容器里,上漲的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把石塊放在一個長方體容器里,往里面倒水,沒過石塊后,再把石塊取出,下降的水的體積也可以是石塊的體積。

  四、反思課堂教學中的得失

  當然,本節(jié)課也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例如自已在課堂上的語言應更精煉,這樣課堂上也不會浪費太多的時間;又如在學生分小組用兩種方案測量石塊的體積后,教師再用這兩種方案來分別測量同一塊石塊的體積,在全班學生面前演示,從而驗證兩種方法都可以測量出石塊的體積,只要操作方法得當,測出的石塊的體積就比較準確了,這樣的話,就更能很好完成本節(jié)課的目標了。在學生掌握了以上兩種測量方法后在引導學生在小組內(nèi)研究討論另外兩種、方法的時間掌控不好,分布不均,用時過多,應引導學生掌握方法即可。因此造成后面的練習提高時間不足。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如在問題的設計上,應該讓學生覺得有挑戰(zhàn)性,以此來激發(fā)學生探索的興趣;另外,在學生敘述如何測量石塊的體積時,教師應該更注重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策略;在練習時,對于個別習題,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用方程來解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對評價性語言的使用有所欠缺。

  總之,這節(jié)課并不完美,還存在有待改進的地方,對于各位老師所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我也會虛心接受并及時改正。

測量教學反思7

  這一單元教學內(nèi)容包括認識分米、毫米、千米和噸。這一時期的作業(yè)都是在氣及而笑這樣的狀態(tài)下批改完的。學生的回答真是五花八門,什么都有。如有學生說我睡的床長2(千米);一頭鯨重60(克)。更有甚者,連長度單位和質(zhì)單位都不分,一個雞蛋重60(分米)這樣的答案。

  課后,我認真進行了反思,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問題出現(xiàn)呢?課堂上,我也努力創(chuàng)設了各種情境,如教學毫米時,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一毫米的物品,并動手量一量。分米的認識也是如此。教學千米時,還帶學生到操場上走了1千米;放學回家還請家長協(xié)助,從校門口出發(fā)到哪里是1千米。教學噸時,只能是憑空想象,根本沒有直觀感受,教師只能說25千克的孩子,大約有40個那么多能有一噸,后來我發(fā)現(xiàn)這些活動,學生缺乏真正的.感悟過程,有些根本就沒有去做。在課堂上,學生動手能量的東西就是課桌、書本、自己的身高等等。一方面在家庭生活中,學生能測量的機會真是少之又少,既沒有測量需要的尺,也缺乏一定的指導。另一方面除了作業(yè)和課堂上,學生在生活上根本沒有這方面的交流。

  所以這方面的學習內(nèi)容離學生的生活太遙遠了,才導致犯這樣那樣的錯誤。誠懇請教各位同行,提出提寶貴建議。

測量教學反思8

  《有趣的測量》是一個實踐活動,本活動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之后進行的一節(jié)課,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經(jīng)歷測量石塊體積的實驗過程,探索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在實踐和探究過程中,體會轉(zhuǎn)化的數(shù)學思想,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知識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樹立運用數(shù)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自信心。

  在教學時,我通過引導,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識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不規(guī)則的石塊體積必須要轉(zhuǎn)化成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水可以充當這一轉(zhuǎn)化過程中的中介,解決問題的關(guān)鍵是怎樣在水中體現(xiàn)石塊的體積,學生思考后,結(jié)合生活的實際可知:將石塊放入盛滿水的容器里,溢出的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

  學生充分理解這一方法后,我又問:你還有其它測量石塊的體積的方法嗎?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將石塊放入盛有一定量水的長方體容器里,上漲的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把石塊放在一個長方體容器里,往里面倒水,沒過石塊后,再把石塊取出,下降的'水的體積也可以是石塊的體積。

  在此,我就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自主學習的空間,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每個人有自己的想法后,在交流中造成沖突,又在觀察、討論、思考中相互接納,滿足了學生的不同需要,盡顯了學生的潛在能力。

測量教學反思9

  本課教材除引言外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古代的水鐘”有兩個活動:第一個活動觀察認識古代的水鐘,以看圖的方式認識;第二個活動對古人用水鐘計時的原因的推測,由此引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第二部分“滴漏實驗”有三個活動:第一個活動通過反復滴漏一定量的水認識“在一定條件下滴漏一定量的水用的時間是相同的”;第二個活動推測并驗證用同樣的裝置(和第一個活動一樣)滴漏一定量的水(10ml、50ml)需要的時間,進一步認識第一個活動獲得的認知;第三個活動推測推測、觀察滴漏完全部300ml的水需要的時間。

  為了上好這節(jié)課,我經(jīng)過了幾次試教,對教案進行了多次大的修改。最后的結(jié)果還算比較順利。

  上完這一課以后,我覺得教材的編排還是有欠考慮的地方。首先,在一個容器里裝100毫升水,要全部流完是比較困難的,因為水有表面張力,流到還剩下一點的時候就不會往下流了。其次,讓學生根據(jù)流完100毫升水的時間來推測流出10毫升、20毫升水的時間有難度。流出10毫升水的時間比較短,學生測量起來也有難度。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對教材做了一些改進。把書上的幾個實驗進行了整合。我的改進方法是:分別測量積聚20毫升、40毫升和60毫升水的時間。得到數(shù)據(jù)后,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讓學生形成在一定條件下,積聚同樣多的水所用時間基本相等的概念。再對數(shù)據(jù)進行深入的分析,讓學生認識到水流的速度會受到水位高低的影響,水位高,流速快,水位低,流速慢。認識到這一點以后,再讓學生思考,既然水流的速度不是勻速的,那古人又怎么能用水來測量時間呢?從而引出對古代水鐘結(jié)構(gòu)的.分析。有了前面的探究,孩子們很快就明白了,原來古人是想辦法讓水位保持在一定高度來保持水流速度的。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給了充分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探究。在實驗前,我先給孩子們介紹了一下實驗器材,然后讓他們討論怎樣做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實驗任務。孩子們說了很多,特別提到了這個實驗必須小組成員分工合作才能完成。這樣,,讓他們自己分工,每個孩子都明確了任務,有的計時、有的操作、有的觀察……每個孩子都有事可做,都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來了。避免了以往實驗中一人動手其他人無事可做的現(xiàn)象。

  但是由于我上課時有些緊張,所以對學生的發(fā)言反饋不是很到位。當孩子們沒有得到我預期的答案時,我心里有些著急,不知道該怎么去引導,我想,這跟平時的積累有關(guān)系,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朝這方面去努力。

測量教學反思10

  電流在前面學習有所涉及,但比較抽象,因為電流看不見、摸不著,學生難以直接形成電流的概念。在這一節(jié)中畫電路圖和連接實物電路中正確接入電流表是這節(jié)的重點內(nèi)容,正確讀出電流表的讀數(shù)也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nèi)容。教學中的難點是把電流表正確地連入電路。所以我為了突破教學難點的設計是讓學生動手實驗,實驗過程中分析、思考,畫電路圖。上課時我認為做的`很好的地方是課本上給了四個使用電流表的注意事項。我分別以“試錯”的方式向大家展示當連錯的時候會出現(xiàn)哪些現(xiàn)象,引起了學生的關(guān)注和興趣。學生在每次試錯前都會進行猜測,最后驗證實際情況是否與自己猜測相同,我會問他們?yōu)槭裁措娏鞅頃@樣,他們就陷入思考。我認為通過這節(jié)課大家對于電流表的使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測量教學反思11

  成功之處:

  同學乙的

  總結(jié)

  中能夠在自己的身上找到了相應的測量工具,把所學的'理論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起來,學習效果較好;同學丁的

  總結(jié)

  中說到了

  學習方法

  像累計法,控制變量法等這些物理方法的研究和應用物理的學習很有指導意義;還有一個同學在總結(jié)時談到了拉長的橡皮尺的偏值問題,這些都很好。

  失誤的地方:

  沒有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自己講授的太多,無形中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不能夠做到開放。針對學生的回顧總結(jié),應該加強物理相信過程的教育,著重做好體驗生活這的物理,讓生活走向社會,體現(xiàn)sts教育。沒有充分體驗物理學的學科特點,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chǔ),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測量教學反思12

  《有趣的測量》是北師大版數(shù)學第十冊第四單元的內(nèi)容,是在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基礎(chǔ)上進行教學的,是對這一部分知識的延伸與發(fā)展。不規(guī)則的物體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所以學習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和研究價值。在本節(jié)課中,我有以下兩點不足之處:

  一、沒有創(chuàng)新

  如何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書本上提供了兩個方案,我覺得這兩個實驗學生在科學課中都有做過,所以上課時省略了實驗過程,而是直接讓學生闡述過程,最后總結(jié)出求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方法,過于形式化。

  二、沒有深入研究

  在教學本節(jié)課時,沒有明確不規(guī)則的石塊體積必須要轉(zhuǎn)化成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水可以充當這一轉(zhuǎn)化過程中的中介。從而得出“石塊的體積=水槽底面積×水面上升的高度”。

測量教學反思13

  本節(jié)課安排了兩個活動:第一是認識彈簧測力計,學生通過觀察、認讀和實際感受來認識彈簧測力計的結(jié)構(gòu)、計量單位、刻度標識及如何讀數(shù),這是使用彈簧測力計的前提;第二是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一方面引導學生親身感受不同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先估測、后測量實際的物體,這是本課的重點內(nèi)容。研討部分引導學生思考得更為深刻,進一步認識彈力概念的內(nèi)涵和實例。

  本課教學中,做得好的地方如下:

  1.實驗用品選取恰當,有利于突破重難點

  “測量幾種物品的重力”活動中,測量的對象為學生的一些學習用品。這些物品和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取材方便,不僅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實驗興趣,而且能夠幫助學生盡快建立起力的單位概念。

  學生實驗用具彈簧秤與教師演示用彈簧秤的`量程和最小刻度不同,讓學生明白不同的彈簧秤量程和最小刻度不同,使用時應當注意觀察。

  估計被測物重力是難點,教師選擇用鉤碼來引導學生思考,最后得出利用鉤碼來估計被測物的重力大小。這個過程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同時指導學生充分運用工具來科學測量。

  2.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

  整個教學設計從觀察到實驗操作的教學都非常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討論解決,教師在過程中僅充當一個引導者。

  需改進的地方:

  1.課堂時間分配不當

  教師設計的兩個學生活動,本意是讓學生自主探究,所以時間分配應該傾向于兩個活動,但由于導課所用時間過多,占用學生自主研究時間,使得課堂勉強結(jié)束,導致了課堂教學不完整。而進行的活動因為時間不充分,可能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個人認為本堂課可以換個處理方法:或者分成兩個課時,或者簡化“認識彈簧測力計”的教學。

  2.學生匯報觀察結(jié)果的有效性較低

  本節(jié)課以學生活動為主,很考驗學生的觀察、討論以及匯報的有效性。在觀察、討論活動時,學生的配合度較高,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中很快得出預期的答案。但是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太高,過于想分享自己的想法,沒有注意傾聽別人的答案,出現(xiàn)較多相同答案。

測量教學反思14

  在這節(jié)課上,我力求做到讓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學習數(shù)學同時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充分參與數(shù)學活動與交流機會,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推理、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和估測的能力。

  一、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fā),在學生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進行教學,引發(fā)學生學習的需要。學生已經(jīng)學過了長度單位米厘米,并且掌握了測量物體的方法,課上,我請學生猜一猜、量一量籃球場的長和寬,學生認識到物體長度較長時需要更大的長度單位:米,這樣便建立了已有知識與新知的聯(lián)系。

  二、為學生提供了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在課堂教學中,采取小組合作、同桌討論、全班交流等學習方式,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知識的產(chǎn)生,發(fā)展過程。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掌握了測量的方法。三、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寬松,自主的學習環(huán)境。練習部分通過制作表格的活動,幫助學生學會在生活中恰當?shù)氖褂瞄L度單位,運用合適的整理方法,同時更進一步體會長度單位在生活中的價值,這既鞏固了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又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獲得了愉悅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真正地感受數(shù)學,體驗數(shù)學。

  四、重視估測能力的培養(yǎng)。估測是解決問題的一種重要策略,也是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途徑。在本課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讓估測活動貫穿于整個測量過程之中,在測量每一個物體的長度時,要先估計,然后測量,學生在估測,實際測量的過程中強化表象,從而逐步形成空間觀念。

測量教學反思15

  在學生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的基礎(chǔ)上進行教學的,是對這部分知識的延伸與發(fā)展。主要的知識點是測量不規(guī)則形狀的物體的`體積,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猜想、證明等數(shù)學活動過程,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體驗等量替換的數(shù)學方法和轉(zhuǎn)化的數(shù)學思想。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氣氛中獲取知識,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教學時,我出示一塊不規(guī)則形狀石塊、一塊橡皮泥,讓學生說說怎么知道它們的體積。學生很快說出求橡皮泥的體積的方法(把橡皮泥捏成長方體和正方體)。至于石塊,它既不是長方體,也不是正方體,怎么知道它的體積呢?在學生對不規(guī)則的物體的體積測量束手無策時,我又創(chuàng)設了讓學生回顧“烏鴉喝水”這個情境,更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然后讓學生討論設計測量方案。在交流討論結(jié)果時,有的學生說出了教材呈現(xiàn)的兩種方案,并選擇教材上呈現(xiàn)的兩種方案,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讓學生明白這是把不規(guī)則石塊的體積轉(zhuǎn)化成了可測量的水的體積。這樣既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體積的含義,又能幫助學生發(fā)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設計練習時,我力求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既達到鞏固新知的目的,又培養(yǎng)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測量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測量教學反思08-12

《有趣的測量》教學反思08-27

電流的測量教學反思09-30

物體運動的測量的教學反思09-21

測量物質(zhì)的密度教學反思04-08

《有趣的測量》教學反思范文10-06

測量小燈泡的電阻教學反思09-21

測量物質(zhì)的密度教學建議的反思09-21

《有趣的測量》教學反思 毛翡翠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