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標培訓的心得(精選6篇)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你想好怎么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標培訓的心得(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標培訓的心得1
一、引言
最新出臺的高中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將地理信息技術應用到高中地理教學中的規(guī)定,較之以前的地理課程學習內容有較大的區(qū)別,同時由于之前對地理信息技術的沒有接觸,學生對此是陌生的,而教師由于缺乏教學經驗,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地理信息技術積累一定的教學經驗。所以,將地理信息技術應用到高中地理教學中無論對學生還是教師都值得探討,尤其是作為一門對信息技術要求很高的學問,它能促進學生對高中地理及信息技術的掌握。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上學校應重視這方面的問題,為配合教學建設一支專業(yè)的師資隊伍,同時配備專業(yè)的設備設施,強調師生都重視地理信息技術應用到高中地理教學的這一舉措,更好地運用現代化高科技技術,為更好地透徹地了解地理知識及將來從事相關類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地理信息技術的概述
地理信息技術,即“3S”技術,包括GPS(全球定位系統)、RS(遙感技術)及GIS(地理信息系統)。三者雖然相互獨立,但是通常在應用過程當中又互相之間有聯系,需要同時派上用場,一般情況下GPS負責定位,RS負責對數據或者信息進行采集,GIS負責對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F階段,3S技術應用在我國交通、農業(yè)、環(huán)保等各個領域當中,并且作出巨大貢獻,它對測量的高精度和高效率的特點在工作中解決許多難題,取得極大的成就,在全球都得到極高的重視及關注,是現如今的一個炙手可熱的一門技術。GPS(全球定位系統),具有全球、實時及全能的特點,完全不受天氣的干擾,能連續(xù)不斷地進行高精度的測量、測速及定位等,目前應用于全球的各個范疇。RS(遙感技術),能通過傳感器將在遠距離的電磁波信息通過處理成可供人類適用的圖像或者其他計算機信息,具有感應距離遠、感測范圍大的特點,目前被廣泛推崇和關注。GIS(地理信息系統),采用現代高科技計算機技術將采集的數據和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使收集到的數據和信息呈現出為人類所用的狀態(tài)。
三、地理信息技術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1.RS(遙感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首先,通過遙感技術,能夠監(jiān)測到土壤土質、土地利用現狀、河流情況及農作物的生長狀況,使學生更細致透徹地領悟到在土地農作物生長環(huán)節(jié)的變化,如果配合遙感圖像,學習也會更具有趣味性。其次,天氣預報正是通過遙感技術監(jiān)測得到的,通過監(jiān)測感應天氣變化信息及數據,并通過全球定位系統和地理信息系統將其轉化為可以讀取的圖像和信息;同時它還能監(jiān)測出自然災害的變化,時刻預警自然災害的發(fā)生,并且及時采取措施盡量降低對人類生命財產安全的損失。通過RS技術的應用,學生更熟練地掌握知識原理,更形象化地將知識點展現在學生面前,增強教學效果。
2.GPS(全球定位系統)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GPS(全球定位系統),相對RS及GIS,學生相對比較熟悉一點,因為它較多應用在生活當中最多的應該各種地圖導航及應用在交通工具上的智能導航等,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可應用GPS的相關原理進行模擬教學。例如,從世界地圖的一點到另外一點,通過GPS技術讓其自行導航多條路線路線、直線、最合適的路線、最省時的路線等,然后通過遙感技術將整個路途中的環(huán)境及天氣變化監(jiān)測出來并通過圖像呈現出來。這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知識及地理信息技術的興趣,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獲取知識。
3.GIS(地理信息系統)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GIS(地理信息系統)在日常生活中占據重要的地位,但是高中生可能沒有很明確的.意識。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意地將其引導到那上面。例如,在地理教材上會出現一些立體的或者三維的景象圖、氣象變化圖等,告訴學生這些圖都是通過地理信息系統加工處理而產生的,學生自然而然會對地理信息系統產生認知,并且激發(fā)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體會這些圖像是如何形成的,并且是如何轉化而來的。同時,通過上機實驗操作,讓學生感受地理信息系統的強大。采用這些教學方法,從根本上刺激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地理知識及地理信息技術,促使學生對各個地理知識點的理解及掌握。
四、將地理信息技術應用到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意義
就現階段而言,地理信息技術是我國乃至全世界探討地理問題的重要的手段之一,因此,將地理信息技術應用到高中地理教學中是大勢所趨。
1.提高教學質量。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要求自身進步,提高教學質量,將地理信息技術應用到高中地理教學中,增強學生對知識的認知與理解能力,打破“死記硬背”的傳統結構,使學生感受到地理信息系統強大的吸引力,從而使學生積極自主地展開學習,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2.豐富教學內容,使課堂更活躍。
將地理信息技術應用到地理教學中,并且將計算機上級實驗操作運用到其中,豐富課堂學習內容,同時創(chuàng)新教學授課方式,不再是傳統單一無聊教師口傳,有利于課堂氣氛更活躍,學生學習興趣也得到一定的提升。與此同時,使學生更細致全面地掌握地理信息技術及地理知識點,從而達到教學效果。
3.培養(yǎng)學生利用探索思維思考問題的能力。
地理信息技術是一門深奧有趣的技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不斷拓展自己的思維能力,從而熟練地掌握地理知識并且靈活運用地理信息技術,并且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開闊視野,并且通過知識掌握體驗到成就感。
五、結語
地理信息技術在我國今后的發(fā)展中一定會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需要不斷研究和探索,以促進地理教學水平和地理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的提高。
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標培訓的心得2
教學如同做人,都是一門藝術,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斷學習、反思、和總結。理論指導實踐,所以要想自己在教學上不斷進步和提高,就要不停學習本專業(yè)的理論知識,用專業(yè)理論知識來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通過這次培訓,我又一次認真地學習了《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雖然是又一次的學習,但還真有“溫故而知新”的感覺,讓我在教學方面又有了新的體會和收獲。
在教學中我們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它有利于集思廣益,優(yōu)勢互補。但我認為過于頻繁就會適得其反,好鋼要用在刀刃上,討論要在真正需要時候用,討論問題應該有思考價值絕不能留于形式,以防止教學出現“浮躁與虛假”“課堂教學熱熱鬧鬧,結果卻為低效”等現象。教學工作也是腳踏實地、不斷革新的艱辛嘗試與實踐,絕不能使“有效教學”成了“面子工程”的化妝品。
新時代,新要求,新挑戰(zhàn)。新教材編寫體現了“新”“實”“活”的特點。新主要表現在選材新、結構新;實主要表現在更貼近學生實際、更強調實際運用、更突出實用效果;活主要表現在活用教材,既教材需要整合處理和開發(fā)、教法學法要活潑、為生活化學習提供范例。這樣既拉近了信息技術與生活的關系,更體現了信息技術本身的個性,而且也可以讓學生感覺到信息技術與生活更貼近了。使學生愿學樂學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標。在此,我只想談談對“活”的認識,尤其是在課堂上,如何使一節(jié)課鮮活。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曾嘗試這樣做:在閱讀教學中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盡量讓學生帶著興趣、帶著問題在探索中體驗閱讀的快樂。情景創(chuàng)設的形式力求活潑生動,符合學生心理特征,能夠與學生產生共鳴,最好是能夠在共同的學習探索中碰撞出知識的火花。
實踐操作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探索的過程,一個感情體驗的過程。老師不能為完成教學任務和所謂的教學秩序而剝奪學生探索和體驗的權利,而是要因勢利導,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享受探索的樂趣,在實踐操作中得到高尚情感的陶冶。探索和體驗是個體生命獨有的心理過程,沒有絕對的對與錯,要允許有差異,不要把專家的實踐操作體驗強加給學生。因此,在講課的過程中,我總是不斷地給學生實踐的機會,讓他們講對操作的了解,對結果的理解,對不同問題的見解。活躍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忘我的投入,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體驗到了自信感、成就感、快樂感,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也使得教師的講課更富有激情與活力。
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強調信息技術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可操作性。特別強調從問題解決出發(fā),讓學生處理信息、開展交流相互合作的過程,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掌握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同時鼓勵學生將所學的信息技術積極應用到實踐中。
下面以我上的的一節(jié)信息技術課為例,淺談一下我在整合方面的一些體會。
我講的這節(jié)課是利用搜索引擎在網上查找信息。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掌握了網絡的基本知識,對Internet有了感性的認識,能對相關信息快速搜索,并能制作簡單網頁的基礎上學習的。考慮到大部分同學都會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我將這節(jié)課的重點放到了如何將找到的信息運用到日常的學習中,目的是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將網絡信息技術作為輔助學習的工具,從這一方面整合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信息技術課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確立了“任務驅動”的教學原則。這個原則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思想,將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與完成任務相結合。
針對學生平時的各科進度,有目的的選擇一些趣味性強、與各學科知識相關的內容,設置幾個任務,由學生自主學習,最終目的是利用信息技術,完成任務,擴充自己的資源庫。具體做法是:
1.設置任務:利用所學知識,搜索相關信息,擴充到自己的資源庫中。語文:關于錢鐘書先生和楊絳先生;物理:關于聲納的定位;歷史:對陳獨秀的評價;地理:對黃河污染的研究。
2.完成方法: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有一兩名水平較高的同學,每個成員選擇一科,合理的運用所學知識,在網絡上檢索信息,下載下來,最后由小組成員們一起將信息匯總,擴充到資源庫中,每小組在解決問題時,可以相互討論,相互研究,使學生積極協作,運用集體的力量來完成任務。
3.各組互相交換成果,互相點評。
4.老師總結點評:同學們都做得很好,找到的內容很新穎、豐富,極大的擴充了大家的知識容量,豐富了學習網站的內容,由于時間的關系,很多同學還有大量的內容沒有添加到自己的網站,同學們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再找一些更多的相關內容,擴充到自己的資源庫中。
在組織的這節(jié)信息技術課程學習過程中,一方面,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指導,另一方面,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引導學生開展專題研究性學習上,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將信息技術與學科學習整合起來。在活動中鍛煉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自主發(fā)現和自主探索能力。
實施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是一個需要深入研究與探討的課題,而且不同學科的整合方式不完全一樣,不可能按一個模式來進行整合。
掌握常用的計算機網絡技術,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起著關鍵的作用,信息技術與學科學習的有機整合也必能進一步促進現代技術教育的發(fā)展步伐。
信息技術不僅應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而且還應重視對學生終身學習愿望、科學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將科學探究列入內容標準,旨在將學習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將科學探究列入內容標準的目的是要做到知識的傳承與知識的探究并重。對于初中學生、特別是八年級的學生而言,許多探究是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的,否則一節(jié)課45分鐘,總是覺得時間不夠用。對初中學生而言,科學探究活動是一件新事物,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起始階段應當以講授的知識點為載體,設置各種問題情景,以探究過程為主,從中滲透科學探究的基本要素,同時可選取較簡單的題材讓學生進行一些只包括部分要素的探究活動,以后隨著學生知識的積累及各方面能力的增強,再有意識地指導學生自主設計一些沒有確定答案的包含所有探究要素的開放性探究課題,真正實現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的目標
新課程下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學生學業(yè)評價已不再是單純檢查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技能掌握的情況,而是運用多種方法綜合評價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知識與技能,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等方面的變化與進步。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學業(yè)評價時應該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采用多元化評價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激勵學生不斷進步與成長,培養(yǎng)學生成為具有信息素養(yǎng)的社會接班人。
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標培訓的心得3
開學初,在學校的要求和自身發(fā)展的需要下學習了信息技術課程新課標,加上自己參加工作兩年的實踐教學,得到了一些新的認識:
1、關于信息技術常規(guī)教學課應該怎樣上的心得:
“信息技術課堂怎樣控制?”、“如何讓45分鐘學生收獲的更多?”、“進行教學環(huán)節(jié)轉換時怎樣將學生‘‘抓‘‘回到課堂?”等等。這些一直是我經常遇見的問題。作為信息技術教師的我,平時課堂教學中如何做到調控課堂游刃有余呢?下面提供兩種策略以供研討:
A、激勵策略——利用各種手段鼓勵學生,把學生的注意力帶回到課堂上來。
B、運籌帷幄策略——提前備好課(備好學生、備好教材、備好教學準備、備好教學設備設施、備好教學中所用的教學資源),對所要發(fā)生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2、關于課堂教學中如何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突破教學重難點的心得:
教師要深入理解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內涵,針對具體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條件和教師自身特點,合理選用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并優(yōu)化組合、取長補短,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確保達成教學目標。
下面提供幾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以供研討:
吃透教材、拓展教材,合理組織教學資源。
抓住學生特點,精心運用教學方法。
A、以“任務驅動”貫穿教學過程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計算機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在信息技術課中體現“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讓學生在一個個典型的信息處理“任務”的驅動下展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識的脈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能力。
B、推行協作學習法
協作學習是一種通過小組或團隊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策略。要求教師具有新型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以“學”為“主”,同時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建協作學習環(huán)境。
C、運用案例教學法
目前我們的機房大多具備多媒體電子教室功能,我們要充分利用其展示功能,講練結合,僅靠教師講,學生很難理解,而利用極域多媒體電子教室軟件中的廣播教學,教師邊講邊演示,學生就聽得很明白、看得很清楚,更容易掌握;像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利用實例作品進行教學,向學生展示一些實踐中做得較好的作品,讓學生在欣賞作品時得到感悟,引起共鳴。同時,教師可構建信息技術教育網站,將教案、課件和操作難點錄成視頻文件(可用“屏幕錄象專家”)放在網站上,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掌握情況來瀏覽網頁和選取下載內容,使課堂教學與網上教學相結合。
網絡互動教學是我們信息技術教學的必要教學手段。
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標培訓的心得4
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是時代的需要,是新世紀人才最核心的素質培養(yǎng)。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探索能力。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標的制定與實施,帶給教師全新的教育理念,它要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全身心地融入教學的全過程,自主探究,發(fā)現知識,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知識,同時得到充分的情感體驗、真切的人文關懷。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多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活動,使課堂成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沃土。那么,信息技術教師應當如何去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呢?
根據信息技術學科特點,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
創(chuàng)新意識是指一種發(fā)現問題,并努力探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的心理取向,是創(chuàng)新的動力源泉。中學信息技術學科具有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特點。第一,它是一門實踐操作性比較強的學科,知識涵蓋范圍廣,更新速度快;第二,它還具有文化性、應用性、發(fā)展性和模塊化等特點,應用信息技術的方法和手段解決實際問題,是這門學科的靈魂。教師要深入研究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在教學中運用先進的,富有生命力的,獨具創(chuàng)意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并善于啟發(fā)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新課標要求我們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不要局限于一種軟件的使用方法,而應該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真正掌握計算機的應用技能,培養(yǎng)學生融會貫通、舉一反三、不斷探索、積極創(chuàng)新的能力。例如,在學習《插入各種素材并作調整》這一節(jié)內容時,我并不局限于某一種軟件中怎么插入和調整素材,而以一種軟件為藍本,講述在多種軟件中插入和調整某種素材通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項。講完課后,給學生提供素材,讓學生練習,鼓勵學生將插入的素材進行合理的調整,結果學生不但掌握了各種素材的插入方法,還創(chuàng)作出了很多新穎的素材應用效果,從而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探索新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正處于發(fā)展階段,他們的知識經驗、先天素質、潛能千差萬別。信息技術教師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就要在教學中注重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努力讓學生發(fā)揮專長,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促使學生將來在各自的領域中都能創(chuàng)造性地作出貢獻,成為國家需要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那么,信息技術教師怎樣才能做到這些呢?
1.積極運用啟發(fā)式和任務式教學方法,營造創(chuàng)新氛圍
啟發(fā)式教學是指教師在發(fā)揮主導作用的前提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引導學生積極地開展思維活動,主動獲取知識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它符合中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注重教師對學生思維的點撥。學生對自己學過的東西只有通過自己的認真思考分析研究,達到融會貫通的程度,才會使得知識真正為自己所有。如在學習《通過因特網獲取信息的方法》這一節(jié)課時,我以搜索十多項學生感興趣且教材中沒有的內容為突破口,鼓勵學生動手實踐,親自體驗檢索操作的使用方法。
任務式教學是指教師提出一定的問題并設置目標,讓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獨立或與他人協作完成。課堂教學目標應遵循實踐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原則,任務明確,學而有趣。例如,在學習《緒言》一章時,我讓學生做一個介紹勝利油田的主題作品,要求學生將收集到的有關勝利油田的資料用PowerPoint作品展示出來。上課時,我先給學生展示幾種PowerPoint軟件的操作效果,從最簡單的文字飛入到較復雜的圖片動畫,學生看了很吃驚,發(fā)出了“我們也能做出這樣的效果嗎”的聲音,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產生了自學、創(chuàng)新的激情。
2.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條件,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潛能
新課標要求教師教學手段要靈活多變,教學方法要多種多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媒體,將各種信息技術設備用于教學,為教學服務,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現代化教育媒體的.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目的。那么教師應該怎樣開展自己的教學活動呢?
(1)精講多練,積極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和自學能力,始于積極思維和動手實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起指導、啟發(fā)、達成共識的作用,教師應給學生留有更多的思維空間,不需要面面俱到,包辦代替學生所要做的一切,應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實踐中去親身體驗創(chuàng)新的樂趣。這不僅能深化教學內容,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向高潮,而且還有利于拓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用ACDSee6.0軟件講授《圖像的效果》一節(jié)時,我給學生講首先要選中圖片,并進入編輯模式,然后打開“更改”菜單選項,執(zhí)行“曝光”命令,學生隨著我調整“亮度”、“對比度”等命令中的滑塊,看到圖像發(fā)生了自己意想不到的變化,都發(fā)出了感嘆聲。在這種氣氛下,我就鼓勵學生自己動手體驗“銳化”、“顏色”等菜單命令帶來的圖像效果,于是學生通過自主練習制作了很多優(yōu)美的圖片。有的學生還將自己制作的某些效果的圖片保存了起來,留待以后欣賞或使用。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2)鼓勵學生團隊協作學習,在互動中共同創(chuàng)造。
新課標非常注重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要求學生具有協作學習的能力和團隊作戰(zhàn)的精神。在教學中,我采用了“小組協同作戰(zhàn)”的學習形式,變師生單向交流為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多向交流,讓學生在智力上相互激蕩,情感上相互感染,操作上互相合作,評價上相互檢查,使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并從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例如,講授必修課“第二章信息獲取”這章內容時,我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一個以《尋找記憶規(guī)律》為題目的主題作品,材料的搜集、表現形式的選擇、內容的選擇等等都由學生自己做主。學生經過小組討論、研究和設計,然后再上機制作完成。最后,教師和學生共同評價。整個過程都有學生參與,充分發(fā)揮了學生主體作用,使學生的自主學習、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得到極大的提高。
(3)教師分層指導,因材施教,發(fā)展學生個性。
由于學生所掌握知識程度不同,層次不一,對教師所教內容的理解、掌握程度也不一樣,所以分層教學很有必要。在上機實習時,對個別基礎較差的學生作個別指導,一旦發(fā)現有進步,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從而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基礎好的學生,教師指導他們去探索掌握一些較深的知識,引導他們如何去獲取知識,通過上機指導,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我還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操作任務,根據自愿的原則,學生自由組合創(chuàng)作小組或獨立創(chuàng)作。在操作過程中,我積極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疑問并分層指導,部分增加知識容量,滿足各層次學生的需求,充分發(fā)揮不同層次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進而達到發(fā)展學生個性的目的。
科學評價,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動機,鼓勵學生不斷創(chuàng)新
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知識性和技能性相結合”的學科。如果我們用傳統教學評價方法去考核他們的學習效果,將會束縛學生的思維,削弱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難以發(fā)揮出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所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道路中還需要對評價方式加以改革,使信息技術教學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真正走上素質教育的軌道。我在這方面作了一些嘗試,將對學生評價的重點放在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揮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體現上,給所有的學生以肯定或激勵,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動機,鼓勵學生不斷創(chuàng)新。
我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主要注重“創(chuàng)意實踐”的考核,鼓勵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靈活應用到實踐當中去。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創(chuàng)作,使他們完成的作品盡可能精致、生動和富有靈性。這種評價方式帶有課題研究的性質,其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從而達到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目的。例如,在學習完“通過因特網獲取信息的方法”后,我讓學生寫一篇《美麗的黃河三角洲――東營》的作文,以考核學生對這一節(jié)內容的掌握情況,要求作品圖文并茂、版式優(yōu)美,其他方面不作限制,給學生留有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空間。作文完成后,上交到我指定的計算機中,然后我再和全班學生一起進行評價,評價的重點是學生作品的創(chuàng)意。這種教師僅規(guī)定主題和簡單要求,學生自主進行作品創(chuàng)作,師生共同評議的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做出來的作品創(chuàng)意大多數都比較好。
在多年的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通過使用這些注重教學的創(chuàng)造性和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的教學方法,我欣喜地發(fā)現很多學生養(yǎng)成了勤學好問、樂于思考的好習慣,學生的自主學習、團結協作和創(chuàng)新探索的能力得到了極大的增強。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計算機的普及,時代對信息技術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術教師要深入理解和運用新課標中的教學理論,更新教學觀念,開放思維,進行創(chuàng)造性教學,在教學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給學生一個創(chuàng)新學習的空間,積極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從而為國家培養(yǎng)出更多更優(yōu)秀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
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標培訓的心得5
二十一世紀是國際化、信息化的全新社會,也是“知識經濟社會”的時代,這就必然向教育者提出新的要求——開發(fā)人的智力、提高人的素質,發(fā)揮人的潛能。
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體是教師,教學又是一門有難度的工作,如何讓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是我們每位從事教學工作者應當深思的問題。
過去的課堂教學是由老師教學生學(被動接受),后來發(fā)展為我要學——我會學——自主學——互相交流學,這也是教學的必然發(fā)展過程。課堂教學模式也由學生的指名、輪流轉化為發(fā)言不必舉手,想說就說,井然有序的發(fā)言變成迫不及待的搶答,課堂教學更民主化,學生有了大膽表現自己的機會。
在教學中我們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它有利于集思廣益,優(yōu)勢互補。但我認為過于頻繁就會適得其反,好鋼要用在刀刃上,討論要在真正需要時候用,討論問題應該有思考價值絕不能留于形式,以防止教學出現“浮躁與虛假”“課堂教學熱熱鬧鬧,結果卻為低效”等現象。教學工作也是腳踏實地、不斷革新的艱辛嘗試與實踐,絕不能使“有效教學”成了“面子工程”的化妝品。
新時代,新要求,新挑戰(zhàn)。讓我們從事教學工作的每一位同行樹立良好的形象,用愛心和睿智去譜寫自己的教育人生。
雖然很早以前就參加過課標、教材的培訓,但是以前在很多時候只是走走形式,自身并沒有真正走進研究與探索中去,F在我校要在開學初對所有的教師要進行專業(yè)的測試,我發(fā)現我對新課標認識還很膚淺,一次次的自己研究,面對新的體制我在理解新課標時出現了不少新的問題,這些問題迫使我不得不從一個新的角度重新審視新課標,從而也有了更新的體會。
新教材編寫體現了“新”“實”“活”的特點。新主要表現在選材新、結構新;實主要表現在更貼近學生實際、更強調實際運用、更突出實用效果;活主要表現在活用教材,既教材需要整合處理和開發(fā)、教法學法要活潑、為生活化學習提供范例。這樣既拉近了信息技術與生活的.關系,更體現了信息技術本身的個性,而且也可以讓學生感覺到信息技術與生活更貼近了。
使學生愿學樂學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標。新教材體現“新”“實”“活”三個特點,在此,我只想談談對“活”的認識,“新”“實”“活”三個特點,在此,我只想談談對“活”的認識,尤其是在課堂上,如何使一節(jié)課鮮活。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曾嘗試這樣做:在閱讀教學中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盡量讓學生帶著興趣、帶著問題在探索中體驗閱讀的快樂。情景創(chuàng)設的形式力求活潑生動,符合學生心理特征,能夠與學生產生共鳴,最好是能夠在共同的學習探索中碰撞出知識的火花。
實踐操作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探索的過程,一個感情體驗的過程。老師不能為完成教學任務和所謂的教學秩序而剝奪學生探索和體驗的權利,而是要因勢利導,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享受探索的樂趣,在實踐操作中得到高尚情感的陶冶。探索和體驗是個體生命獨有的心理過程,沒有絕對的對與錯,要允許有差異,不要把專家的實踐操作體驗強加給學生。因此,在講課的過程中,我總是不斷地給學生實踐的機會,讓他們講對操作的了解,對結果的理解,對不同問題的見解。活躍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忘我的投入,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體驗到了自信感、成就感、快樂感,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也使得教師的講課更富有激情與活力。
努力做到上課使人喜聞樂見,下課使人回味無窮是我追求的理想境界!
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標培訓的心得6
現代社會正逐步走進信息時代。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信息技術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手段,正在成為人們生活的一個基本要素、一種生活的素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這個新概念,已經成為評價人才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我們通過開設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目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把信息技術教育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一部分。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在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綜合實踐活動是綜合程度很高的課程,它不是其他課程的輔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的獨特功能和價值的相對獨立的課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課程內容的綜合性。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超越具有嚴密的知識體系和技能體系的學科界限,強調以學生的經驗、社會實際和社會需要的問題為核心,以主題的形式對課程資源進行整合的課程,有效地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
2、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尤其注重學生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方式,轉變學生那種單一的以知識傳授為基本方式、以知識結果的`獲得為直接目的的學習活動,強調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如探究、調查、訪問、考察、操作、服務、勞動實踐和技術實踐等,注重學生對實際活動過程的親歷和體驗。
3、實踐活動的自主性。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自主性的充分發(fā)揮開辟了廣闊的空間。綜合實踐活動使兒童隨時隨地從他們自己的生活中選擇感興趣的問題為研究學習對象,自然地、綜合地學習。這種學習是出于自己的興趣和“個人意義”地學(主動地學),而不是老師要他們學(被動地學),這將還原出他們探索生活的美好的天性。
二、信息技術教育的定位。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和信息技術教育四個主要方面的內容,同時也將班隊活動、學校傳統活動、學生的心理健康活動等內容融入其中。信息技術是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還是非常有用的工具。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一要教會學生學習信息技術,二更要讓學生學會使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
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一部分,信息技術教育不能象以前只注重講練結合,只要求學生會,而應該強調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協作性學習和自主性學習等多種學習的統整,要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信息技術教育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能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容器”,要努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標培訓的心得】相關文章:
信息技術新課標培訓的心得(精選35篇)01-13
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12-09
新課標培訓心得12-04
信息技術新課標培訓心得范文(通用19篇)08-23
高中物理新課標培訓心得(通用12篇)10-19
高中新課標培訓心得范文(通用5篇)08-20
英語新課標培訓心得02-24
新課標數學培訓心得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