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演講稿 推薦度:
- 小記者演講稿 推薦度:
- 小記者演講稿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關(guān)于記者演講稿匯編10篇
演講稿特別注重結(jié)構(gòu)清楚,層次簡明。在發(fā)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演講稿應(yīng)用范圍愈來愈廣泛,怎么寫演講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記者演講稿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記者演講稿 篇1
在行走中記錄、在體驗中發(fā)現(xiàn),是中央電視臺《遠方的家》欄目一直堅持的方向。六年來,我們攀雪山、過草原、越峽谷、穿行原始森林,克服了很多難以想象的困難,但腳步依然堅定。因為這一路上,我們遇到了許許多多讓我們感動的人和事。這其中對我影響最大的,也讓我終生難忘的,是在西藏阿里丁嘎執(zhí)勤點的采訪經(jīng)歷。
西藏阿里是中國西南部最偏遠的地區(qū),我們經(jīng)常走了一天都碰不到一個人。這里也被稱作“生命禁區(qū)”,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空氣中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40%,有時候我們需要一邊吸氧一邊拍攝。
執(zhí)勤點的海拔將近5000米,沒有房子,只有三頂軍用帳篷,是戰(zhàn)士們吃飯、睡覺、學習的地方。雖然在去之前我已經(jīng)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但現(xiàn)實體驗還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8級大風里,我出鏡播報要靠喊。就在這時,我看到一個戰(zhàn)士站崗的背影。這個背影像一座界碑矗立在那里,讓我們攝制組所有成員為之震撼,也讓我們腦海里國門衛(wèi)士的形象一下子變得具體。為了不打擾正常執(zhí)勤,我們只能遠遠地看著他。一張還稚嫩的臉龐,臉頰紅紅的,不是因為害羞,是因為高原長期的.日曬風吹,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高原紅”。
晚上睡覺前,帳篷外面有戰(zhàn)士打著手電洗腳。大家可能會覺得洗腳那么平常的事情,有什么可說的呢。但是當我走到他旁邊,借著手電的光,發(fā)現(xiàn)洗腳水沒有冒熱氣,伸手去試了一下水溫,我才知道他用的是冷水!摸著寒冷刺骨的洗腳水,我真想馬上變出一個大鍋爐,給他們燒上一大鍋的熱水,讓他們好好泡泡冰冷的腳?粗@些十八九歲的戰(zhàn)士,我在想,如果他們在城市里生活,或許他們是體驗著大學生活的莘莘學子,或許他們是網(wǎng)絡(luò)游戲的高手、時尚達人,但是他們卻選擇了在艱苦的邊疆保家衛(wèi)國。他們讓我感受到了青年人的奉獻、青年人的擔當!
第二天一早,我參加了一次很特別的升旗儀式。因為條件有限,他們只能把國歌錄到手機里,每次升旗用手機來播放國歌。聽著手機里播放的國歌,我覺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雄壯,鮮艷的五星紅旗也飄揚得格外耀眼。
戰(zhàn)士們說我是第一個到他們那兒的女孩兒,這讓我感到意外,也非常自豪。雖然和戰(zhàn)士們只有短短兩天的相處,但是他們的淳樸和善良,讓我覺得他們就像家人一樣。告別時,我放下了女孩的矜持,和他們一一擁抱。
節(jié)目播出后,很多觀眾都說是流著淚把這期節(jié)目看完的。在祖國廣闊的陸路邊疆,有很多這樣的邊防哨所。戰(zhàn)士們要面對惡劣的天氣、艱苦的環(huán)境,要忍受寂寞與孤獨。他們的艱辛可能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他們都無怨無悔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沒有國,哪有家!我們作為這個大家庭的一員,應(yīng)該常懷感恩和珍惜之心,感恩這些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戰(zhàn)士們,珍惜我們擁有的一切。而作為一名記者,我也將一往直前,繼續(xù)帶著我的真誠,在行走中發(fā)現(xiàn)好故事,講述好故事!
記者演講稿 篇2
今天,我要講的是我的一段采訪故事,是發(fā)生在一位普普通通農(nóng)村婦女身上的真實故事。
她叫趙XX,今年62歲。32年前,趙XX的公公婆婆兩個月內(nèi)相繼離世,撇下最大17歲、最小才6歲的3個婆弟和兩個婆妹,看著孤苦無依的弟弟妹妹們,趙XX發(fā)誓說,就是拉棍要飯也一定要把他們拉扯成人。家里沒錢,趙XX就挨家挨戶去借;家里沒房,趙XX就和丈夫想盡辦法把生產(chǎn)隊里3間沒上瓦的倉庫修繕后給弟弟妹妹們置辦了一個新家;缺衣少食,她就節(jié)衣縮食,拖著自己的兩個孩子加班加點,為全家老小做飯洗衣、縫縫補補。
就這樣,趙XX為了這個大家庭不停地操勞著,弟妹們長大之后,趙XX先后把倆婆妹風風光光地嫁了出去,又幫助二弟三弟建了新房,甚至用自己兒子的宅基地為四弟蓋了房子。常年的辛苦勞作和體力透支,她又患上了食道癌。
太多太多的牽掛讓趙XX不能撒手,堅強的信念支撐著趙XX與病魔搏斗。丈夫從親朋好友那里借來2萬多元,她到醫(yī)院做了3次手術(shù),抽掉了兩根肋骨,截下了25厘米長的.食管,在5年的持續(xù)化療后,她竟奇跡般地康復了。
疾病和困窘?jīng)]有難倒趙XX,二弟媳突發(fā)疾病離世,她又毅然收養(yǎng)了兩個侄子。30年來,她家欠下了5萬多元的外債。作為家里的大嫂、大娘,一個“大”字就是她沉甸甸的責任,她拒絕了弟妹們幫助還款的請求,拖著虛弱的身軀輾轉(zhuǎn)幾個大城市打工,終于在20xx年底還清了欠賬。
當天,從趙XX家采訪歸來之后,帶著感動,我飽含熱淚連夜寫出了《平輿大地嫂子頌》的新聞通訊,先后被《輿鄉(xiāng)風》、《駐馬店日報》、《河南日報》刊登。
今年6月底,我參加了“河南省道德模范在身邊”基層巡演活動,歷時一個多月,共宣講40多場,把趙XX的事跡傳遍了中原大地。在聆聽了趙XX的感人事跡后,無數(shù)人被感動了。在開封宣講的那天,趙XX也來到了現(xiàn)場,活動結(jié)束后,許許多多的鄉(xiāng)親走上前去和她握手擁抱。
日前,趙XX成功當選為第五屆全國道德模范,她走進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了《圓夢中國·德耀中華》授獎儀式。載譽歸來,省委書記郭庚茂在接見她時特意向她豎起了大拇指。
記者演講稿 篇3
提起我的女兒,今年已經(jīng)十一歲了,她和普通孩子一樣,是一個健康、活潑的小姑娘。但就在五年前,我和她還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這一切都源于那年冬天的一次采訪。
記得那天接到一條新聞線索,說是鹽湖區(qū)金井鄉(xiāng)衛(wèi)褚村有一戶貧困家庭,家里有個患心臟病的女孩需要幫助。我第一次見到這個叫相亞歡的小女孩,她在教室里顯得是那么的“特別”,因為她的皮膚是青紫色,尤其是嘴唇更是有些發(fā)黑,只有一雙明亮的大眼睛是那么的炯炯有神。課間休息,同學們都跑到操場上快樂地玩著游戲,可是相亞歡卻靜靜地靠在教室前的一棵樹旁,遠遠地看著同學們,眼神里全是向往。這是因為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隨著年齡的增長,心臟的壓力會越來越大,如果再不及時救治就會有生命危險,F(xiàn)在孩子病情一直在加重,連走路都成了問題,每走兩步就需要蹲下來休息。在采訪中,相亞歡的爺爺還告訴了一個讓我吃驚的消息,原來這個小女孩是八年前他在城里打工時撿到的一個棄嬰。亞歡是個非常聰明乖巧的孩子,她對學習非常執(zhí)著。家里沒有寫作業(yè)用的書桌,她就把兩個小板凳疊在一起,趴在并不平整的土炕邊上,一筆一劃地認真完成著作業(yè)。由于家庭貧困,小亞歡一年四季身上所穿的衣服,都是村里的好心人給的,天熱的時候給薄的,天冷的時候給厚的,就連學習用的削筆刀也是同學借給她的。
采訪時,我問孩子的最大心愿是什么,她告訴我說長大后想當一名老師,或許是孩子覺得這個愿望太遙遠,說完后她低著頭沉默了。
告別亞歡一家人的時候,我無法平靜自己的心情。兩位善良的老人再窮再累,都能把孩子養(yǎng)到了上學的年齡,可作為一名記者,我怎么能夠眼睜睜看到一個花骨朵還沒有綻放就匆匆凋零?回到家里,趕完這篇新聞稿已經(jīng)是凌晨四點鐘了,我滿腦子都是孩子渴望的眼神,一刻都不想等待,我上網(wǎng)查閱了大量關(guān)于先天性心臟病的資料,看看這個孩子是不是有救治的希望。
沒有想到,在節(jié)目播出后的第三天,運城市急救中心打來了電話,在詳細了解亞歡的病情后,他們表示能治好亞歡的病,并且全程免費。聽到這樣的消息,我的心情非常激動,說話也語無倫次,電話里只會重復地說著“謝謝”。隨后,我們把相亞歡接到醫(yī)院接受全面的身體檢查,由于相亞歡的病情復雜,專家們經(jīng)過多次的研究討論,終于確定了手術(shù)方案。
我清楚地記得12月24號,手術(shù)定在這天上午的十點開始,這次手術(shù)或許會是亞歡生命中的一個轉(zhuǎn)折點。在手術(shù)前,她一個人靜靜地坐在床上,低頭撥弄著手指。我走過去問她怕不怕,她沒有回答我。沉默了片刻,孩子問我說:“阿姨,手術(shù)做完了可不可以帶我去逛公園?他們說那里很好玩,我沒有去過,我很想去那里坐船!甭牭竭@樣的話,我的心幾乎都要碎了。我強忍著眼淚說:“當然可以啊,公園里不光有船,還有很多好玩的地方,等你病好了阿姨一定會帶你去!”她很開心地笑了,可我卻哭了。
通過兩次成功的心臟手術(shù),如今的相亞歡已經(jīng)徹底擺脫了病魔的糾纏,她現(xiàn)在已經(jīng)完全和正常孩子一樣學習和生活了。按照我們的約定,我?guī)チ斯珗@,專門坐了她夢想已久的船,她玩得特別高興,完全恢復了小女孩天真爛漫的.天性。在這五年之間,每年的寒暑假是我和亞歡最快樂的日子。就算工作再忙,我也要把她接到家里住一段。
去年春節(jié),我把亞歡接到家里過年。晚上睡覺前她好像有什么心事一樣,猶豫了半天開口對我說:“阿姨,我想給你說件事,以后我可以叫你媽媽嗎?”看著孩子期望的眼神,我不知道說什么好。我問她為什么,她說我沒有媽媽,你像媽媽一樣對我好,我感覺你就是我媽媽。聽完后我緊緊地抱著她,這個孩子又一次讓我流淚了,在我的心里我默默地認可了這個女兒。
每次看到同齡的孩子,都會想到我的女兒相亞歡,想著她也在愛的陽光下快樂地成長,我的心里就十分欣慰。作為一名電視新聞的媒體人,我常常思考著:新聞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由此聯(lián)想到功夫影星李連杰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武術(shù)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他的答案只有一個字:愛。我在這里要說的是,新聞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只有兩個字:大愛。愛之花開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榮,正是因為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開滿愛之花,即便再弱小的生命,也會因愛而創(chuàng)造奇跡,收獲夢想。
記者演講稿 篇4
站在新年,回望去年,總有一種感動讓我淚流滿面。
我想起新聞界“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的數(shù)個感人瞬間,想起舉辦中的艱難曲折與欣喜快樂,想起去年冬天在全國新聞單位和高校的巡講,恰如冬天里的一把火,再次點燃學子的新聞理想,恰如春天里的一股暖流,重新激發(fā)出記者的崇高企盼——不忘初心從哪里出發(fā),本來為何出發(fā),現(xiàn)在如何再次出發(fā)。
對記者來說,講故事是本職,講好故事是本事。把好故事講好需要水平,好故事是有味道的。聽好記者講好故事,從演講比賽到全國巡講,有些故事,我都聽了十多遍了,每次都流眼淚。有些故事,聽了多次終于有一次忍不住流下眼淚,因為講故事的人水平不斷提高,把內(nèi)心的真情盡情綻放、深情釋放。做成一件事,收獲一份感動,同時培育一個講故事的人,把他講故事的潛能發(fā)揮出來,這于我,也是一種欣喜。
有人說,好的講述應(yīng)該有“三聲”,掌聲、笑聲、哭聲,是效果也是標準。聽著他們的故事,回味這些掌聲、笑聲、哭聲,我想到了許多。我是一個服務(wù)者,參與者,但首先是一個傾聽者。
掌聲來自哪里?在廣西師范大學,解放軍報駐西藏記者站的郭豐寬講了不到七分鐘,掌聲響起十三次,老郭沒想到,我們沒想到,大學生來之前也沒想到。
四個人,四個故事,真實再現(xiàn)了西藏的苦、戰(zhàn)士的愛、生活的難、人民的情。講到一些細節(jié),講到起承轉(zhuǎn)合,掌聲從千人現(xiàn)場的各個角落響起,匯成一條人心激蕩的河流。這掌聲,讓老郭都有點懵了。其實,他剛下高原不久,來到平原還有些醉氧,上臺前還頭疼得要命。你獻出這份真情,人家就回報這份真情,你奉獻這份赤誠,人家就回報這份真誠。老郭說:“講完這場,我就要重新回到高原,回到駐守邊關(guān)的'戰(zhàn)士中間,迎接新年。”掌聲再次響起。
地理的高原不是所有人都能抵達,人生的高峰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到達,但情感的高峰只要真心付出,每個人都能真實體驗。
笑聲來自哪里?對于湖北人民廣播電臺的簡然來說,各個時代的大學生有各個時代的笑聲。
她講的題目是“今夜不寂寞”。大學生一聽就笑了,而且是哄堂大笑。她讀到的是:雖然有一種難以跨越的溝叫“代溝”,雖然有一種差別叫“階層”,但也有一種溝通方式叫“共情”。她理解這就是今天的年輕人,她也輕松地笑了。她講二十一年前寂寞還是寂寞的意思,而菊花也還只是一種花,她說堅持了二十一年做這個響徹湖北夜空的欄目,講其中遇到的人,講做過的事,講到殘疾姑娘找到愛情、農(nóng)家孩子走入大學。聽她講著學生曾經(jīng)擁有的故事,大學生們的表情由輕笑到莊重到會心一笑。當聽完夜幕下的故事,簡然愛心基金啟航,大學生的笑聲和掌聲交融一起,經(jīng)久不息。
簡然說:“是的,我們必須懂得俯下身去,懷著恭敬的心情仔細傾聽比你更微弱的聲音,我們的故事不在于多華麗,而在于多少人能聽得明白,能說進多少人的心里!本次犯呱芯蛷淖鹬厮碎_始,講述故事首先從學會傾聽開始。
講故事必須眼中有人、心中有情。尊重聽眾的心理首先必須關(guān)注聽眾的表情。年輕的記者在這方面走得更遠。
做特別報道的吳喆華講的故事題目是“可以沒有愛情,但不能沒有真相”?吹窖葜v題目播放出來時現(xiàn)場有笑聲,他上場鄭重強調(diào)“本次演講不是來征婚的”,立刻又有笑聲。他講如何去暗訪,借工牌混進工廠、把U盤含到嘴里、見到有人來追趕躺在平板車上溜出來……這些生動的細節(jié),引來陣陣笑聲。笑聲背后是會心,是共鳴,是對新聞事業(yè)執(zhí)著追求的共享。笑聲背后雷鳴般的掌聲,何嘗不是對輿論監(jiān)督的肯定,對堅守職業(yè)精神的贊許,對新聞使命的敬禮。
復旦大學一位教授說,應(yīng)該讓好記者進課堂,讓好故事進課堂,幾個好故事勝過半學期課。是的,講故事里面的笑聲,講故事之前之后互動激發(fā)互相啟發(fā)的會心笑聲,表明我們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可以講得更生動活潑一些,可以更豐富多彩一些。講故事不是端著的,聽故事不是坐著的,那是人與人的互動、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傳遞。在浙江大學巡講,數(shù)百人無一退場,聽說不少人聽著聽著就推遲或放棄了晚上的周末約會。
哭聲來自哪里?因為講的都是記者親歷、親見,故事都是記者自采、自寫,好記者講起好故事,身段是柔和的、聲音是平和的,但越是這種平和,越是映襯出故事的真切真實。
哈爾濱日報陳楠講到在采訪與救人之間抉擇時,認為記者應(yīng)該先救人,而準備救人前考慮到可能有去無回,把父親多年前贈送自己的筆交給別人,這支筆的故事讓人淚眼蒙眬。父親盼子快快懂事的殷殷希望、記者社會責任要求必須暫時放下可能永遠失去的父子親情,這支筆的故事讓人淚流滿面。
光明日報鄭晉鳴講述小島夫妻故事,講到王繼才升旗、王仕花敬禮,姿勢并不標準,卻美得讓人掉淚,讓聽者也情不自禁掉淚。沒人要求、也沒人看她們升旗卻堅持守島二十八年,一萬又二百二十天,用壞了一百七十多面國旗,聽壞了十九臺收音機!盀槭裁磮猿植换?因為島就是家就是國,守島就是守國家,如果當年日本鬼子侵略連云港時,我們有人在,敵人就上不來。”聽著這話,多少人感慨良多、沉思不已。講到大女兒結(jié)婚化了五次妝,父母遲遲沒有來,因為遇上臺風天,講到 “我走得慢點,或許爸媽就能趕上了”,聽著姑娘的心聲讓人淚流滿面。親情永遠是撥動人最柔軟心弦的撥片,真情永遠是打濕人最溫暖臉龐的泉眼。鄭晉鳴講別人也是講自己,講寫了半輩子好人,還是有沒寫完的故事,每次講到最后“我在崗位工作的時間還剩五年,做事的時間越來越少,但做人的時間越來越長”,場場都是掌聲經(jīng)久不息。
掌聲源自感動著你的感動,激發(fā)一種噴薄而出的沖動和激動。笑聲源自快樂著你的快樂,涌起一種自然而然的觸動和會心?蘼曉醋郧椴蛔越膫,流淌著一種無法隱瞞的情意和情懷。傾聽臺上故事,傾聽臺下“三聲”,鼓舞我們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此次巡講,走進新聞單位和高校,再次感動新聞記者,感動新聞學子。新聞記者正在路上,需要激勵。在現(xiàn)實與理想之間徘徊,需要選擇崇高,也需要腳踏實地。在堅持與放棄之間猶豫,需要堅定信心,也需要不忘初心。對這些關(guān)切與思考,好記者的好故事應(yīng)該說給了部分答案。新聞學子激情夢想,展望來時的路,熱情滿懷。新聞記者行進中國,抒寫精彩故事,走得越深,寫得越實,文風更加清新,故事激蕩人心。
我們傾聽這些故事,聽著那人那事,聽著掌聲笑聲哭聲,三生有幸也。身處這個偉大時代,倍感幸運。有觸摸溫度的手,有體會真情的心,對人民有深情,對生活有熱愛,就會有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傾聽故事的心情、傳遞故事的沖動,這種處處留心,這種時空移位,這種角色換位,我想,不但應(yīng)該是記者的職業(yè)歷練,也應(yīng)該是我們每個人體味別人、體會歷史、體察時代的情感磨煉。
記者演講稿 篇5
記者到底是怎樣一種職業(yè)?如你問我為什么想做一名記者,接下來我講給你聽。
鄒XX是正陽縣慎水鄉(xiāng)賈余村人,一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20xx年10月,他71歲的父親突發(fā)疾病撒手人寰,留給他的只有兩間漏雨的瓦房和一個患有重度智障、生活不能自理的“傻媽媽”。年僅13歲的鄒XX不得不一人撐起這個家庭,洗衣、做飯、干農(nóng)活、照顧媽媽。我們采訪時,XX剛好放學,13歲的他身高1.4米,體重只有25公斤,看上去要比同齡的孩子瘦得多?粗谄苼y不堪的小屋中熟練地淘米做飯,那種窮困到無奈的情景讓同樣出身農(nóng)村的我也感到心酸。下午,我們?nèi)バX就讀的學校采訪,小XX正在講臺上朗讀他寫的作文。他說,爸爸在時,我不需要照顧家;爸不在了,我與媽媽相依為命,我洗衣、做飯、干農(nóng)活,我是我們家最厲害的.人!我要好好學習,等我長大了帶媽媽去世界旅游,讓媽媽成為幸福的人!
小XX的事跡在我臺播出后,社會反響很大,各級黨委、政府、社會愛心人士紛紛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得知這個消息的那一刻,是我從業(yè)以來最開心最難忘的一刻,我第一次覺得記者職業(yè)是如此偉大而有意義。而這個與我無親無故的小男孩兒也從此烙在了我的心坎上,成為我時常想起的人。
除了這位樂天知命、好學苦讀、立志讓媽媽幸福的小XX,我常常想起的還有15年無怨無悔不求回報、義務(wù)為學生教授音樂課的朱玉梅老師;父親不幸殘疾、在母親的辛苦供養(yǎng)下考上大學、毅然棄筆從戎報效祖國的大學生軍人王漢禹;18年來不離不棄悉心照料癱瘓在床的丈夫、用瘦弱的身體撐起苦難的家、用無悔的堅持詮釋夫妻真愛的農(nóng)村婦女鄧小想。
一張張可親可敬的面孔,一個個可歌可泣的故事,他們時刻都在提醒著我、鞭策著我,有一個聲音在呼喚:我不能停下,我們要去傳遞更多的愛心,傳播更多的正能量,要真真切切地傾聽群眾呼聲,要扎扎實實寫好每一篇稿子,要本本分分做好每一篇報道。
記者演講稿 篇6
這個季節(jié)不會春暖花開,但我卻想面向大海,因為記者夢我做得太長久了,腳下堅實的土地已給了我力量。
曾經(jīng)我是一名教師,想著傳道授業(yè)解惑,與學生為友,但夜深之時,總感覺有種未曾有過的力量催促自己去改變、去嘗試。正是這種力量支撐著我在繁重的教學之后,每晚與孤燈相伴,在本科畢業(yè)多年之后,我坐進了向往已久的復旦課堂里。早已不再年輕的我為了練好口語,將小石子放進嘴里,所以當我在烏鎮(zhèn)用流利的英語采訪外國游客時,我知道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就如當初很多人不解地問我:當一名教師不是很好嗎?放棄一切重頭開始值得嗎?如今依舊有很多人問我:放棄上海的一切,回到這里,會后悔嗎?我只想說,對家庭我有太多的愧疚,我需要做一些補償;對事業(yè),我有足夠的信心,在xx晚報這個全新的平臺上,找到自己扎實的立足點。
喜歡做一名記者,只因為對于記者而言,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嶄新的。每天一睜開眼,我想著:哦,又是一天,一個未知的一天,這一天我又像往常一樣出門,找選題、想角度、做采訪、寫文章,這其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可能中斷、都有不可預料的`情況出現(xiàn),我必須時時打起精神來應(yīng)對、解決,也許辛苦就在這里,挑戰(zhàn)、誘惑也在這里。當一天結(jié)束時,我會回想著對自己說:還行,這一天我把不可能的采訪完成了,我為報道找了一個很好的角度。發(fā)現(xiàn)自己對苦難還會感動,對不平還會憤慨,對英雄還會敬佩。每天都會有新的挑戰(zhàn)出現(xiàn),每天出門都有無數(shù)的未知等著我,只有做一名記者,才會讓我永遠與麻木無關(guān),永遠與年輕相鄰。我希望當一切結(jié)束時,我也能對自己說:還行,我在記者這個行當里干得不錯,我寫過的幾篇報道至今還有人記起。
喜歡做一名記者,只因為自己是個理想主義者。在這個媒體年代里,信息已變得觸手可及,我們已不再僅僅是信息的采集者,這早已不是我們的第一要責,我們都應(yīng)該是理想主義者,有理想者,才能先行一步。在這個媒體年代里,地球村早已來到我們的身邊,我們關(guān)注著巴以沖突,談?wù)撝萘鞲,比較著卡米拉與戴安娜的風度,卻常常忽視腳下的土地、身邊的民眾,他們是沉默的大多數(shù),只有借助于媒體的力量,才能將他們的聲音放大,用我們手中的話語權(quán)傳遞他們的聲音,是我們共同的理想。所以,我從xx早報來到了xx晚報。在早報做財經(jīng)新聞的時候,可以每次出入的是星級酒店,采訪的對象不是有錢的,就是有權(quán)的,卻發(fā)現(xiàn)感動已離我越來越遠。回到這片熟悉的土地,看著每天從這個城市角落里升騰出來的新聞:凌晨四點掃大街的環(huán)衛(wèi)工、覺海寺前那張哭泣的小臉、福海云天見錢不眼開的打妹、府南花園那對善良而平凡的小店夫婦,都讓我有種踩在地面的感覺。
晚報從創(chuàng)刊至今只有十年,從改版至今只有百天,也許我們的聲音還很弱小,我們的步履還不沉穩(wěn),但我們一直睜眼看著這塊土地,年頭這塊土地上的民眾,因為我們相信,有理想者,才能走得更遠。
記者演講稿 篇7
xx年夏天,我獨自一人坐上南下的火車,去了福建一份都市報,在那里開始了我的新聞旅程。
幾年里,我時常在想:我們?yōu)檎l怎樣寫作?有前輩告訴我,做新聞就是做事,做事的根本是做人。
是的,事實上,我們一生都會面臨相同的問題:我們要做什么樣的人?我們要做什么樣的事?我們要怎樣去做事?
我們會很容易給出一個答案:做正確的人。做正確的事。正確地做事。可是實踐我們的答案,可能需要耗費一生的時光。
是什么讓我們永遠抓不住正確的答案?我想,答案是:我們始終沒有解決內(nèi)心的沖突———我們?yōu)檎l寫作?
做記者,有人追求的只是一種謀生手段,有的人只追求一份體面的職業(yè)。分歧在于內(nèi)心。
幾年來,我一直為“新聞”兩個字激動和驕傲。我熱愛我從事的這個職業(yè)。在這個行當中,我曾經(jīng)被朋友和同事們寄望去“開創(chuàng)大場面”,也曾因為能力的欠缺而自怨自艾。但是,有多少人能如同我們這般幸運,在一個風云際會的時代里成為“當下”的記錄者,成為“歷史”的見證人?
我們是記者。顯然,我們不是作家、不是教師、不是評論家、更不是什么無冕之王……
記者要做的事情,不是創(chuàng)作,不是教導讀者,不是對事物發(fā)表看法,我們要做的事情只是代替背后成千上萬的`讀者,替他們選擇的對象發(fā)問或是探查一件讀者感興趣的事情,然后用旁觀者的身份、平靜的心態(tài),客觀真實地寫出一份報道,回答讀者的困惑……
做記者,幾乎每天要研究選題,寫作稿件,然后是每周,每年。
要做一個好記者,我的強烈感覺是,一定要有長跑的毅力和心理準備。
我們很多青年記者,包括我總是在詢問:怎樣成為一名好記者?怎樣寫出一篇好新聞?
我想,這一方面能證明我們對于新聞事業(yè)的激動與熱情,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我們面臨最緊迫和焦慮的問題。
有時候我聽到一些“訣竅”,有人推薦我們閱讀一些范文,更多時候,我被告知:去做,去寫,去思考。然后告訴自己:我這一篇比上一篇寫得好。做新聞就像談戀愛,唯有實踐才能抵達幸福。
我還聽到一個關(guān)于閱讀的“訣竅”,那就是讀杰作,讀偉大的故事。好新聞就是一個好故事。好記者就是一個杰出的講故事的人。新聞與小說一樣,都是故事,它們之間的本質(zhì)區(qū)別在于:新聞是真實的,小說是虛構(gòu)的。那些偉大的故事會告訴我們,將故事講好是很值得驕傲的事……所有東西都要回歸到信仰。你相信什么,你就可能成為什么。
在通往信仰的道路上有無數(shù)條岔路,這時已不存在天賦、能力或者運氣的差別,關(guān)鍵在于你的選擇。你選擇了什么,你就可能成為什么。
記者演講稿 篇8
20xx年,也是我從事新聞工作的第16個年頭。重新審視過去的一年,于我卻不同尋常,因為這里有太多的時光值得我珍惜和鐫刻,有太多的記憶值得我珍藏和回味。
今年,是大冶分社四合機制改革的第一年,我真正融入記者之中,在與他們的摸爬滾打、榮辱與共之中,真切感受到他們的`心跳和脈動,感知到他們的思想和情懷。
時政部是一個年輕的團隊,90前后是絕對主力軍。因為年輕,記者程長珠在加班趕稿中忘記了饑餓;因為年輕,記者馮升在冒雨采訪中依然感覺內(nèi)心溫暖;因為年輕,記者周雨婷踏著月光采訪歸來也倍感愜意;也因為年輕,每每接到百姓訴求,大家總能飽含激情與熱情
這些事,成為我生命中雕刻的時光,照亮我在希望中前行。
記者演講稿 篇9
1944年6月,中國共產(chǎn)黨邀請21位中外記者赴延安采訪,xxx親自擔任新聞發(fā)言人,接受連珠炮式的提問。美國記者愛波斯坦贊嘆說,中國的新聞之門正在打開!在這之后的70年間,從這扇門走出來的一代代新聞人在激情、擔當和夢想的照耀下,腳步穩(wěn)健,愈行愈遠。記者,在筆下堅守道義,在前行中彰顯正義的力量!我從事新聞工作二十多年,始終認為:選擇了記者,就是選擇了一種使命。因為記者,是社會的良心!
十四年前,我負責南昌電臺溫馨港灣節(jié)目的采編播工作。有一天接到一位聽眾的求助電話。她聲淚俱下告訴我,她兩個兒子患上血友病,大兒子剛剛病逝,還來不及悲痛,小兒子又因為出血不止造成左腿感染,需要截肢。現(xiàn)在醫(yī)藥費又告急,她完全陷入了絕望。放下電話,我?guī)喜稍L機直奔九四醫(yī)院血液科。來到病床前,看到的是一張青春卻蒼白的臉。二十歲的小伙兒虛弱的眼神里只剩下對生命的渴望,蓬勃的生命就要在最好的年華凋謝,讓人心疼!來到醫(yī)生值班室,我了解到小伙危急的治療狀況:左腿感染壞死,必須盡快截肢。雖然血友病人手術(shù)風險極大,但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誰也不愿放棄!
隨后我和孩子母親來到他們的家,位于永外正街一處狹小擁擠的房子。桌上的咸菜剩飯無聲地訴說著這個家庭的窘迫。臨走時,我將隨身帶的四百多元錢全部塞進了孩子母親的手里。在當晚的節(jié)目里,我播放了采訪錄音,講述了這個家庭的遭遇。節(jié)目播出后引起極大反響,當晚就有的哥的姐開車把錢送到電臺。當我們籌集到八千多元善款送到醫(yī)院時,母親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當時就要跪下。兒子及時手術(shù)了,整整五個小時,我一直陪著母親守候。孩子活著被推出來,母親又是哭又是笑。然而,三天后,孩子最終沒能闖過術(shù)后危險期,走了。得而復失的母親撕心裂肺地哭喊著:我沒有兒子啦,什么都沒了!望著悲痛欲絕的母親,我感到自己是那么無助、無能和無奈。我默默地陪著她流淚,不忍也不能打擾一個母親失去兒子的悲痛。
故事并沒有結(jié)束。之后的日子,我有空就去看望這位母親,帶她一起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在正能量的影響下,孩子母親逐漸走出了陰霾,20xx年開始她主動參加志愿活動,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志愿者,20xx年她成為一名遺體器官捐獻者,20xx年又成為一名無償獻血者。她總是說,我已了無牽掛,也沒有別的辦法感恩,只有用血肉之軀去回報社會!
這是一個悲喜交加的故事,在我們的報道中,生命重新有了一種姿態(tài)。盡管每個新聞工作者的力量是微薄的,但力量可以匯聚,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無限延伸!
在我們這行,貧困出新聞,大難易成名。但切膚的傷痛豈能成為煽情的工具,悲慘的災區(qū)怎能成為個人的秀場!我不愿在災難中做個新聞狂歡者。曾經(jīng),我跑過監(jiān)獄,看望死緩的罪犯,告知對他家人的幫助,讓他安心改造。曾經(jīng),我跑過醫(yī)院,撫慰產(chǎn)后抑郁的母親,讓她快樂起來。曾經(jīng),我跑過婦聯(lián),給遭受家暴的農(nóng)婦尋求司法途徑,為她捍衛(wèi)尊嚴!
記者,用忠誠記錄時代,服務(wù)人民。我們有信念,繼承和發(fā)揚黨的新聞工作優(yōu)良傳統(tǒng);我們有力量,充分發(fā)揮新聞工作的正確輿論導向作用;我們有責任,保持媒體公信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為記者,是社會的良心!
記者演講稿 篇10
今年8月底,我從太平洋一艘名叫“海洋六號”的科考船出海歸來。這艘船上的中國地質(zhì)人,常年在國際公海進行資源調(diào)查,為國家探尋海底礦藏。
起航?jīng)]幾天,大海就變得喜怒無常。七八級風,浪高4米,我感覺頭暈目眩。船長藍明華搖搖晃晃在四處排查隱患,他叮囑我最好回屋躺著。層層巨浪瘋狂地拍打著窗戶,凌晨1點多,船要翻了似的發(fā)出坍塌般轟鳴,瞬間就把我從床上狠狠地甩了下來。藍明華沖進駕駛臺發(fā)出一連串指令:“艄向過左30度!船速降3節(jié)……”他跟我說,“海洋六號”搖到30度就可能翻船,一個橫浪過來,船搖到了20多度,好險!就這樣,“海洋六號”帶著深海找礦的國家使命,與一個個臺風擦肩而過。
海況一好轉(zhuǎn),大家就得忙著把上百件高精尖設(shè)備送到海底去采樣?瓶缄爢T王俊珠拿給我一件救生衣穿,他說,甲板濕滑,設(shè)備多繩索。如果不小心套住腳或被搖晃的儀器撞到,都會容易落水。果然,就在送設(shè)備下水時,他一轉(zhuǎn)身不小心碰傷了腿,但只是咧了咧嘴,就跳上1米多高的取樣箱去掛鉤了。還有一次,一臺操作機器突然失靈,千米長的鋼纜緊貼船尾,一旦卡住螺旋槳,整條船的人員和物資都有危險。搶修小組一頭扎進40多度的機艙連續(xù)5小時排險,電機員說,這已經(jīng)是今年第20次了,時間最長的一次是連續(xù)9小時搶險。就在這種壓力下,科考隊員們24小時不間斷地測深海、采樣品、做實驗。
“海洋六號”也有鮮為人知的傳奇經(jīng)歷。7月中旬,“蛟龍”號來到附近海域準備下潛,希望“海洋六號”協(xié)助測量深海數(shù)據(jù),首席科學家劉方蘭當即安排并全程跟蹤測量。他告訴我,當年“蛟龍”號下潛7000米刷新世界紀錄讓全國振奮,但很少有人知道是“海洋六號”連續(xù)兩年提供技術(shù)支撐。那時,“海洋六號”連續(xù)4個晚上穿越地球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最終測出地球最深點應(yīng)該是10923米。我問他,為什么不用國外最新數(shù)據(jù),還要反復去測4遍?他說:“這就是科學,追求精準,我們要發(fā)出中國自己的聲音。”
如今“海洋六號”再次協(xié)助“蛟龍”下潛,劉方蘭把數(shù)據(jù)傳送過去,收到對方的郵件說:“‘海六’為‘蛟龍’保駕護航,默默奉獻,深潛英雄沒有你們的名字,勞動獎?wù)抡也灰娔銈兊纳碛。即便這樣,相信共和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對此,劉方蘭說,恰如“海洋六號”常年開展的大洋資源環(huán)境科考,其實都是最基礎(chǔ)的幕后工作,為的是在國際海底圈定中國自己的礦區(qū),在大洋深處烙下“中國印”。
40多天很快過去了,我每天都認真寫隨船手記,把他們勇于擔當、團結(jié)進取、科學務(wù)實和無私奉獻的故事傳播出去,也渴望能更深入地了解這些人、這份事業(yè)。于是我申請了一個崗位 ,請求輪換凌晨1點到7點的大夜班。那一夜,海上疾風驟雨,我和隊員們拼命拉住止蕩繩,把1.2噸重的設(shè)備送到海底,把雙手插進冰涼的海底淤泥去采樣……我頭一次知道,原來戴著厚厚的.手套,粗糙的繩索在手里翻滾也會鉆心地疼,原來熱帶太平洋的夜晚也會讓人感到刺骨的冷!我體會到,即便困乏到極點,鞋子和衣褲灌滿了雨水,依然要頂著濕冷的海風堅守崗位的艱辛。
現(xiàn)在,這艘船已經(jīng)在深海連續(xù)奮戰(zhàn)了大半年。在實現(xiàn)海洋強國夢的航程中,他們“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奉獻”的精神在我心里打下了永恒的烙印,讓我的新聞理想在一線揚帆遠航!
【記者演講稿】相關(guān)文章:
記者的作文03-02
記者節(jié)記者發(fā)言稿11-03
記者來了作文05-07
記者述職報告02-17
記者的實習總結(jié)01-10
記者工作心得05-02
記者實習鑒定12-29
記者實習總結(jié)11-18
記者的實習心得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