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紀錄片故宮觀后感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chǎn)生了許多感想吧,觀后感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后的感觸。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紀錄片故宮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紀錄片故宮觀后感1
看完《故宮》這部紀錄片,有個詞一直在我腦海中顯現(xiàn),那就是“奇跡”。
這個奇跡的產(chǎn)生似乎就是古代皇帝的一個命令。公元1406年,明代永樂皇帝朱棣奪過皇位后,將自己原來的封國北平設為第二京都,改名為北京,耗費無限人力物力歷時15年終于建成紫禁城。古代封建帝王稱自己為天帝之子,而深紅色的宮墻和金黃色的琉璃瓦是故宮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也是皇家高貴身份的象征。紫禁城內(nèi)最尊貴的建筑是太和殿,建筑面積2377.00㎡,高26.92m,連同臺基通高35.05m,長寬比例為9比5,象征著九五之尊。
而影片中在向觀眾展示玉器時多采用鏡頭慢慢拉近的.手法,給人以視覺的刺激效應;或采用由平拍慢慢轉(zhuǎn)入俯拍的手法,展現(xiàn)玉器年代久遠的神秘感。大量的推拉鏡頭、降格拍攝等塑造了獨特的視覺效果。在對光線的控制上也把握的很好,天空中流動的浮云,表現(xiàn)出了時光的流逝,歲月的滄桑。具有運動感,動靜結合。
紫禁城在建后的二百多年里,不僅多次經(jīng)歷了雷雨、失火等天災的侵害,也歷經(jīng)了一次改朝換代這座華麗的宮殿里曾住過兩家人,朱家和愛新覺羅家。紫禁城中只有一些重大的事件有所記載,并且無一例外都是為了皇權的爭奪。深紅的高大磚墻,金黃色的硫璃瓦,宮殿的棱角向天翹起,格局統(tǒng)一,設計整齊,寬敞大道,高階皇梁,暗示著封建的等級的森嚴。
故宮這個奇跡歷經(jīng)了風雨磨難,屹立不倒,其中的文化珍寶更是凝聚了千百年文化的結晶,不管如何,我們應該永遠銘記。
紀錄片故宮觀后感2
片中讓不少觀眾產(chǎn)生敬佩與感動之處俯拾即是。貫穿片中的一條文物修復的傳承脈絡,更像是一條紅繩,連接著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呈現(xiàn)故宮這群神秘的手藝如何一代一代按部就班地傳下去。一位女師傅在講述自己入行時,她的師傅教徒弟時說的第一句話是:只有耐下性子,才能做好文物修復工作。這句話也成為片中的“點睛之筆”。
最受觀眾青睞的是宮廷鐘表組王津。他面對的'是一對乾隆皇帝鐘愛的銅鍍金鄉(xiāng)村音樂水法鐘;税藗月時間修復,擰上發(fā)條,終于眼前的鐘“活”了:小雞小鴨揮動翅膀,天鵝扭動身姿,船只航行,掩在樹下的大門打開,里面的織女正在勞作,讓觀眾看得目瞪口呆。
片子的旁白里說:“現(xiàn)代中國需要‘工匠精神’!边@引起了很多網(wǎng)友的共鳴,“原來我們身邊還有這樣的人,真的一輩子只干一件事兒!
該片另一位導演蕭寒稱“工匠精神”有好多層含義,“首先是敬畏、熱愛,中間可能會出現(xiàn)厭倦,但到最后就變成真正的融合了。一輩子只干一件事兒,這太牛了,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可能做不到,這就是為什么年輕觀眾會一下被打中,都說‘獻出我的膝蓋’什么的。那種耐下心來不急不躁不趕地去做一件事,這樣的氣質(zhì)現(xiàn)在太稀缺了!
“從前周遭總是出現(xiàn)日本工藝、德國制造,沒想到的是,原來在我們的國家,也有大寫的工匠精神,他們是我們的驕傲”,一位90后的學生陸先生說,這部紀錄片對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他帶來職業(yè)態(tài)度的觸動。
沒有清穿劇的天馬行空,亦沒有如《甄嬛傳》的起伏跌宕。在《故宮》里,行走在故宮的是一群做著不普通工作的普通人,他們讓故宮從深沉的歷史和文化的見證者與保有者,變?yōu)橐粋供當下人施展拳腳和情懷的工作平臺。沒有高談論闊,只有扎扎實實,以“匠人”之赤誠,做好本分。
【紀錄片故宮觀后感】相關文章:
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觀后感3篇04-26
紀錄片觀后感04-02
鏡子的紀錄片觀后感11-12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11-19
紀錄片《鏡子》觀后感11-21
紀錄片鏡子的觀后感10-20
紀錄片海洋觀后感11-08
貨幣紀錄片觀后感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