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這土地》教案

時間:2023-02-26 08:33:30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我愛這土地》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愛這土地》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愛這土地》教案

  《我愛這土地》教案 篇1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本首詩歌的寫作背景,領會詩歌的象征意義

  【過程與方法】熟讀成誦,把握詩歌的節(jié)奏和旋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把握詩歌的愛國主題,加深對愛國的理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關鍵詩句,從而理解詩人的愛國情感

  【教學難點】領會詩歌的象征手法并且理解其中的象征意義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小組討論、多媒體教學

  四、教學過程

 。ㄒ唬┱勗拰

  通過談話法導入!皭蹏笔怯篮愕闹黝},比如我們之前學習的都德的《最后一課》等作品。而在舊中國,我們的土地飽受侵略,這樣的過程中同樣也演繹了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又有多少眷戀的情節(jié)。今天讓我們走進詩人艾青的《我愛這土地》這首詩歌,一起去感受那眷戀的情節(jié)。(板書:我愛這土地)

 。ǘ┱w感知

  1、補充介紹相應的創(chuàng)作背景,了解一定得歷史知識

  《我愛這土地》寫于抗日戰(zhàn)爭開始后的1938年,當時日本侵略軍連續(xù)攻占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qū),所到之處瘋狂肆虐,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國人民奮起抵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滿懷對祖國的摯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詩。(同學們補充介紹)

  2、相信大家都回去預習了這首詩歌,結合剛才的歷史介紹,都知道了這首詩歌里面包含了作者深深的愛國情感。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將作者這種情感表達出來呢?(聽朗讀音頻)

  3、指導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把握詩歌的深沉、悲愴的感情基調,而且注意語速。

 。ㄈ┥钊胙凶x

  1、同學們找出詩歌中的“意象”。解釋什么是“意象”。(自主閱讀圈畫)

  明確:鳥、土地、河流、風、黎明(指名同學回答)

  2、分析詩歌意象:

 。1)“鳥”,象征著詩人自己。鳥兒雖然飽受磨難,但是依然在用盡全力去唱歌。就象征著詩人在亂火中依然抒發(fā)著對祖國的熱愛。象征著中國人民滿懷悲憤掀起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斗爭的禮贊。(老師作為代表先分析一個)

 。2)同學們帶著感情朗讀這一句。

 。3)其余意象同學們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學習,然后小組代表分享,其余同學補充。

  “土地”象征的中華民族的搖籃;“河流”“風”象征反抗精神;“黎明”象征著生機和希望;

  (4)帶著情感朗讀這些詩句。

  3、分析“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這句話的內涵。

  明確:作者將自己的情感毫無保留的獻給了這片土地。

  4、齊聲朗讀詩歌的最后一句,“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愛這土地愛得深沉……”

  明確:升華這首詩歌的愛國情感和作者最真摯的內心感受。

 。ㄋ模┩卣寡由

  讀完這首詩歌,有什么想說的。面對現在的祖國,大家又有什么想要表達的。

  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或者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

  (五)小結作業(yè)

  小結:再次朗讀詩歌,收束全文,情感升華。

  作業(yè):熟讀成誦,讀出感情。

  改寫這首詩歌,用繁榮的意象,下節(jié)課組織朗誦比賽和詩歌分享會。

  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詩以“假如”開頭,這個頭開得突兀、新奇,有凝神沉思之感。詩中的“鳥”是泛指,是共名,它不像歷代詩人所反復詠唱的.杜鵑、鷓鴣那樣,稍一點染,即具有一種天然的特殊的情味和意蘊,而是全靠作者在無所依傍的情況下作出新的藝術追求。再則,詩中特地亮出“嘶啞的喉嚨”,也和古典詩詞中棲枝的黃鶯、啼血的杜鵑、沖天的白鷺等大異其趣,它純粹是抗戰(zhàn)初期悲壯的時代氛圍對于作者的影響所致,同時也是這位“悲哀的詩人”(作者自稱)所具有的特殊氣質和個性的深情流露。

  詩的首句集中展現了作者對土地的一片赤誠之愛。在個體生命的短暫、渺小與大地生命的博大、永恒之間,作者為了表達自己對土地最真摯、深沉的愛,把自己想像成“一只鳥”,永遠不知疲倦地圍繞著祖國大地飛翔。全詩表現出一種“憂郁”的感情特色,這種“憂郁”是對災難深重的祖國愛得深沉的內在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自民族的苦難,因而格外動人。這里有深刻的憂患意識,有博大的歷史襟懷,有濃烈的愛國真情。這種憂郁表現在兩點:其一,強烈的抒情色彩。這首詩可以說是作者的自白。作者采用了“直接”的抒情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土地的感情。它像“誓詞”一樣嚴肅,又像“血”一樣莊嚴,十分強烈,震撼人心。詩人用了四行象征性的詩句,來概括“我”的使命。這四句詩并沒有具體所指,但它們以更形象、更廣泛的泛指性,擴大加深了這使命的內涵。作者所深深愛著的這土地,正在經歷著一場歷史的大搏斗,大變革。人民在奮起,民族在覺醒,“無比溫柔的黎明”已經可望了……作者作為一只鳥,就要為這一偉大的時代歌唱。其二,寫實和象征交織。作者用寫實和象征的手法,描繪了一組鮮明的詩歌意象,分別賦予“大地”、“河流”、“風”、“黎明”等意象不同的象征和暗示意味。但作者對祖國的“黎明”也抱有樂觀的信念,作了美妙的抒寫。

  這首詩在抒情上不斷地強化自己的感情,以便久久地撥動心弦。此詩偏以“假如”開頭,這是第一層強化。誰不知道鳥聲優(yōu)美清脆,此詩偏以“嘶啞”相形容,這是第二層強化。光有這兩層強化還不夠,于是詩中接連出現了所歌唱的對象:土地、河流、風、黎明。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描寫這些對象時達到了窮形盡相、淋漓酣暢的地步,充分體現了這位自由體詩人的藝術特色。寫詩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因為“的”字一多,拖泥帶水,沖淡了詩味。作者艾青則不然,他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組成的長句來抒發(fā)纏綿而深沉的感情,喜歡在所描寫的對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詞和修飾語,以展現對象的神采風貌,形成一種特殊的立體感和雕塑感,這是作者艾青的自由詩創(chuàng)作不同于其他自由詩作者(如田間)的一個重要特色!段覑圻@土地》這首詩也不例外,且看詩人在“土地”“河流”“風”“黎明”這樣的中心詞語前面特意加上的“悲憤的”“激烈的”“溫柔的”等許多修飾語,就科窺見其中的奧秘了。以上所說的這些描摹土地、河流等景觀的長句,可說是第三層強化。正當為作者不斷的歌唱——頑強的生命力所折服所吸引時,詩篇卻陡然來了一個大的轉折,一個破折號之后突出“我死了”,讓身軀肥沃土地。于是,生前和死后,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而在這強烈的對比和反差中一以貫之的乃是“鳥”對土地的執(zhí)著的愛,這便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念茲在茲,至死不渝。

  藝術特色

  篇幅短小,構思精巧

  土地是個博大的意象,詩人選擇它來作為寄情和傾訴的對象,其境界極其廣闊,然而又將這些感情濃縮在10行的詩句里,取得了極佳的藝術效果。這首先是因為作者不是從實處落筆,而是從虛處落筆,不是直寫自己與土地的關系,而是通過想像把自己虛擬為“一只鳥”,借鳥兒與土地的關系來展開全詩的藝術境界,使詩的整體構架顯得巧妙自然,渾然不覺。詩中的“鳥”,僅是泛指,具有象征性,不像古詩詞中那些實指(如杜鵑、鷓鴣等)!坝盟粏〉暮韲蹈璩保且痪湟俗⒛、令人心動、值得品味和沉思的詩句,也是全詩中深化作者對土地感情的一個奇異的亮點。本來,鳥聲是優(yōu)美清脆的,不存在“嘶啞”的聲音,但作者卻特別亮出“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是當時悲壯的時代氛圍(抗戰(zhàn)初期)、作者特殊的個性與氣質以及作者特殊的表達需要等,共同作用于鳥兒形象而產生的審美意象,它大大提升和強化了形象的審美表現力,從中更能感到作者對土地的愛是如此的執(zhí)著、堅貞和頑強:即使是面對這樣一片浸透著苦難的土地,作者也要無條件地去愛,要永遠不知疲倦、竭盡全力地去為這片土地而歌唱!接下來,作者用類似電影蒙太奇式的特寫鏡頭,依次推出他要歌唱的對象:土地、河流、風、黎明。這些都是博大的自然或宇宙意象,有動有靜,有近有遠,境界開闊,氣勢恢弘。作者在“土地、河流、風、黎明”前都特意加上了帶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詞或修飾語,使它們一個個都轉化成了富有象征意味和暗示力的畫面。從構思的角度看,到這里,作者仍然緊扣“鳥兒”這個虛擬的形象(“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作者借這個形象,象征性地表現了自己決心生于土地、歌于土地、葬于土地,與土地生死相依、忠貞不渝的強烈情感。至此,詩的感情已達到了高潮。

  巧妙轉換,另辟詩境

  通常來說,詩情到達高潮之后,再接下來抒寫難度就很大,寫得不好,就難以為繼,或畫蛇添足,或前后脫節(jié),或情思弱化,難以壓陣……但作者卻巧妙地宕開一筆,隔開一行,做了必要的間歇和停頓后,開始巧妙轉換,另辟詩境,寫下了兩行形象突出,感情進一步升華的結尾。有怦然心動,過目難忘,吟誦不已之感。

  第一,抒情視角作了轉換。詩的第一節(jié)是從虛擬的視角,即從鳥兒的視角去想像,去表現鳥兒對土地的忠誠與摯愛,顯得形象含蓄;第二節(jié)卻換成實寫的視角,即從作者自我的視角去實寫自己“常含淚水的眼睛”,傾訴自己對土地的“深沉”之愛,是直抒胸臆。這樣,虛境和實境的結合與對應,構筑了全詩內在完整的藝術空間;結果與原因的關聯與對照,又構成了支撐全詩的內在邏輯結構。

  第二,寫作手法作了轉換。第一節(jié)用的是比,是想像的境界;第二節(jié)用的是賦,是直抒胸臆的寫實。全詩由前面蒙太奇鏡頭式的畫面暗示轉到了后面作者的直接指點,以一個強有力的情感抒發(fā)結束了全篇,從而把注意力引到一個濃郁的情感氛圍中,再一次感受到作者對土地的忠貞與摯愛。

  主題意象

  主題

  作者通過描述自己生活在祖國的這塊土地上,痛苦多于歡樂,心中郁結著過多的“悲憤”、“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然而,這畢竟是生他養(yǎng)他的祖國,即使為她痛苦到死,也不愿意離開這土地——“死了”以后連“羽毛”也要“腐爛在土地里面”。表達了作者一種刻骨銘心、至死不渝的最偉大、最深沉的愛國主義感情。

  意象

  作者艾青詩歌中的土地情結以及土地在作者詩中具有多重象征意義。作者艾青堪稱“土地的歌者”,“土地”構成了作者詩歌的中心意象。“土地”這一意象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中華文明的象征,也是祖國命運的象征,其中聚集著作者對祖國和大地母親深深的愛,這種感情在這首詩中得到充分的反映:詩人表示要像鳥一樣歌唱祖國大地;死了,也要使自己融進祖國的土地中。“土地”的意象也凝聚著作者對生于斯、耕作于斯、死于斯的勞動者最深沉的愛,對他們的命運的關注與探索。這里的“土地”,不再單純是客觀景物,而是貫注了作者主觀情感的“象”。作者對蒼老、衰弱、正備受苦難的祖國感到萬分悲哀,挾著這份感情,用憂郁的目光掃視周圍時,寂寞、貧困的曠野的載體——土地便進如作者的腦海。作者通過吟唱土地這一個“象”,詛咒摧殘土地的人,幻想著土地能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在詩中,作者的歌喉雖然沙啞但卻寬厚,雖然悲哀但卻博大,顯示出一種雄渾的生命感;雖古樸但卻蒼勁有力,因為土地是孕育萬物的基礎。正是由于有了對土地的這種熱愛和眷戀,作者筆下的另外三個意象便順流而出!昂恿鳌钡那懊婕由稀坝肋h洶涌著”和“悲憤”兩個形容詞,“風”前面加上“無止息地吹刮著的”和“激怒”兩個修飾語,就把“河流”“風”這兩種外在的純景物變成了含有作者主觀情思的“象”,就把悲憤和激怒的人民為了挽救土地的那種不屈不撓、前仆后繼、奮力抗爭的革命斗爭形象地表現了出來!袄杳鳌边@個意象表明作者堅信在人民風起云涌的斗爭中必將迎來曙光,迎來勝利。但是作者意猶未盡,“——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表達了作者對土地執(zhí)著的愛。最后兩句“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再回歸到土地這個意象上來,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名家點評

  施建清《一只常含淚水的鳥》:詩離不開詩人的體驗,詩人的情感也必須融合在時代的痛苦與歡樂中。

  李復威《艾青詩歌賞析》:艾青的詩歌飽含激情,或憂郁,或恬靜柔和……

  王繼波《(我愛這土地)的意象藝術》:“土地”是艾青常用的一個意象,可以說那是他的又一生命。

  牛漢、郭寶臣《艾青名作欣賞》:……詩人,對土地的理解更深刻了,對土地的感情更濃烈了。

  《我愛這土地》教案 篇2

  學習《我愛這土地》,識記有關艾青的文學常識,了解本詩的寫作背景。以下是為大家分享的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我愛這土地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歡迎瀏覽!

  課題:

  《我愛這土地》

  課型:

  講讀2課時

  學習目標

  1.能正確劃分詩的節(jié)奏、重音,飽含深情地朗誦詩歌。

  2.識記有關艾青的文學常識,了解本詩的寫作背景。

  教學重點、難點

  1.關鍵詩句的理解

  2.識記有關艾青的文學常識,了解本詩的寫作背景。

  學法指導:“讀、議、展、點、練”相結合。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愛國持人寫下了流傳千古的愛國詩篇,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這些不朽的詩篇,都是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愛國志士發(fā)自內心的呼喊。今天,我們來學習同一題材的現代詩歌名篇《我愛這土地》。(板書:我愛這土地)艾青

  二、作者簡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現代著名詩人。早期詩風格渾厚質樸,調子深沉憂郁。抗戰(zhàn)時期的詩作,格調昂揚。建國后,作品思想更趨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詩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為《大堰河──我的保姆》。詩人曾自稱為“悲哀的詩人”。在中國新詩發(fā)展史上,艾青是繼郭沫若、聞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動一代詩風,并產生過重大影響的詩人,在世界上也享有聲譽,1985年,法國授予艾青文學藝術最高勛章。

  三、解題,背景介紹

  詩的題目是《我愛這土地》,旗幟鮮明地表達了對土地的熱愛,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詩中出現最多的'兩個意象之一(另一個是“太陽”)!巴恋亍毕笳髦B(yǎng)他而又多災多難的祖國。對“土地”的熱愛,是艾青作品詠唱不盡的旋律。

  本詩寫于1938年11月,其時日本侵略軍連續(xù)攻占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qū),所到之處瘋狂肆虐,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國人民奮起反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堅定地匯入民族解放斗爭的洪流中,成為時代的“吹號者”,滿懷對祖國深沉的愛和對侵略者切齒的恨,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愛國詩篇。

  四、朗讀指導

  自由體的新詩,不同于舊體詩,字數、停頓、押韻沒有嚴格的限制。隨感情的表達句子可長可短,字數可多可少,自由靈活,不拘一格。因此,我們在讀現代詩歌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詩歌的節(jié)奏、停頓,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培養(yǎng)自己的語感,理解詩歌所描寫的對象、運用的表現手法,更準確地領悟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詞語的重讀與否,主要是由詩歌的情感所決定的。一般來說,能鮮明的表達出詩人情感的詞語,包括中心語、修飾語,都應該重讀。

  第一步:聽錄音或教師范讀,注意個別字詞讀音;

  第二步:用符號劃分詩歌的停頓和重讀的字詞;

  第三步:小組自由朗讀,探討本詩的感情基調:悲愴而深沉;

  第四步:小組分別齊讀,注意重音劃分

  五、課堂練習

  一、給下邊加點字注音。

  艾( )青 嘶( )啞( ) 姹( )紫嫣( )紅 薔( )薇

  二、下列詞語沒錯別字的一項是( )。

  A.嘶啞 喉嚨 急怒 腐爛

  B.黎明 溫柔 深沉 敦厚

  C.激流 契機 洶擁 神奇

  D.復新 悲憤 象征 摯愛

  三、結合語境解釋加點詞的意義。

  ①.我也應該用嘶。 )的喉嚨歌唱

  ②.這永遠洶涌( )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郏@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 )的風

 、埽驗槲覍ν恋貝鄣蒙畛粒 )

  四、填空

 、伲啵1910—1996), 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 。主要詩集有:《大堰河》、《曠野》、《火把》、《歡呼集》、《春天》、《歸來的歌》、《艾青詩選》、《艾青短詩選》等等。

 、冢ㄟ^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來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種較為普遍的意義,這種表現手法叫 。

 、郏脑⒘嗽娙嗽笧樽鎳I出一切的決心的詩句是 。

  五、選出對下列詩句的節(jié)奏.重音劃分錯誤的一項是 ( )

  A.假如/我是一只小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B.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C.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D.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六、教學反思:

  《我愛這土地》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熟讀并背誦,把握詩歌的內在旋律與和諧節(jié)奏

  2. 把握詩歌的意象,領會其象征意義。

  3.把握詩歌的主題。提高閱讀和鑒賞詩歌的能力。

  學習重點:

  誦讀,理解詩歌意象,體會詩人真摯的情感。

  學習難點:

  感受詩歌中涌動著的激情,把握詩歌主題。

  一、自學

  1、自查資料,了解艾青及本詩的寫作背景。

  2、自由誦讀,體會由詩中感情起伏所構成的“內在節(jié)奏”。

  3、給下面加線字注音。

  嘶啞( ) 喉嚨 ( ) 吹刮( )

  4、課文哪幾句詩使用了排比修辭,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5、下面詩句朗讀時哪些詞語應該重讀?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6、思考:詩歌是按怎樣的思路抒寫的?

  7、詩中“用嘶啞的喉嚨歌唱”的“鳥”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二、互教

  1、導入新課

  2、檢查自學情況

  3、自由讀課文,組內成果交流后展示。

  4.當堂探究:

  (1)詩人為何不用“珠圓玉潤”之類的詞而用“嘶啞”形容鳥兒唱的歌喉?從中你可體會到什么?

  (2)鳥兒歌唱的內容中,“土地”“河流”“風”“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義。結合時代特征,說說它們有哪些象征意蘊?

  (3)詩句“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4)詩歌的第二節(jié)與第一節(jié)有著怎樣的聯系?把第二節(jié)去掉,詩歌主題的表達將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三、展測

  a、課文小結

  b、檢測訓練

  1、給下面加線字注音。

  嘶啞( ) 喉嚨 ( ) 吹刮( )

  2、課文哪幾句詩使用了排比修辭,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3、下面詩句朗讀時哪些詞語應該重讀?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4、詩歌是講究煉字的。

  詩人把自己虛擬成一只鳥,卻用了“嘶啞”一詞來描寫“我”的歌唱!八粏 币辉~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如果用“嘹亮”好嗎?為什么?

  5、抗戰(zhàn)初期的1938年,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滿懷對祖國深沉的愛和對侵略者切齒的恨,創(chuàng)作了《我愛這土地》。

  請你結合本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體會

  (1)“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2)“悲憤的河流”

  (3)“激怒的風”

  (4)“溫柔的黎明”這幾個意象所體現的內涵。

  教學反思

  《我愛這土地》教案 篇4

  一、導入新課

  土地,萬物生靈的根基。曾有人掠奪它而對它百般蹂躪,曾有人捍衛(wèi)它而為它披肝瀝膽。在它的脊梁上演繹著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膚上烙印著多少眷戀情結。誰不鐘愛自己的土地?誰不依戀大地母親?讓我們深情吟唱詩人艾青的《我愛這土地》,一起去感受詩人澎湃著的靈魂。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認識作者,了解作品

  作者簡介:艾青(1910—1996),原名蔣正涵,號海澄,浙江金華人,著名詩人。其早期詩風格渾厚質樸,調子深沉憂郁。抗戰(zhàn)時期的詩作,格調昂揚。新中國成立后,作品思想更趨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以“悲哀的詩人”自稱。主要詩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在中國新詩發(fā)展史上,艾青是繼郭沫若、聞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動一代詩風,并產生重大影響的詩人。

  寫作背景:本詩寫于抗戰(zhàn)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軍連續(xù)攻占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qū),所到之處瘋狂肆虐,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國人民奮起反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滿懷對祖國深沉的愛和對侵略者切齒的恨,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詩。

  教學提示

  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詩歌并劃分節(jié)奏,在朗讀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目標導學二:朗讀詩歌,體悟情感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詩歌,劃分詩歌節(jié)奏。

  2、請同學們聽示范朗讀,用心感受,并用文中的詞語概括詩歌的感情基調。

  明確:深沉。

  背景(強調):1938年10月,武漢失守,作為詩人的艾青,親見了自己生存的土地被侵略者肆意踐踏的過程,懷著對侵略者的痛恨與對家國的熱愛寫下了這首詩。因此,“深沉”一詞中既包含著對這片土地深切的喜愛,又包含著對這片土地遭受兵燹之災的沉痛。

  3、請同學們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其“深沉”的特點。

  目標導學三:分析詩歌意象,理解意象的象征意義

  1、探究:詩歌運用了哪些意象?它們是如何從常見的實景變?yōu)橐庀蟮模?/p>

  明確:“土地”:土地是實寫的腳下的“土地”,但它同時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中華文明的象征,也是祖國命運的象征。因此,這里的“土地”,不再是單純的客觀景物,而是貫注了作者主觀情感的“意象”。

  “河流”與“風”:“河流”與“風”本是常見之景,但是“河流”的前面加上了“永遠洶涌著”和“悲憤”兩個修飾語,“風”前面加上了“無止息地吹刮著的”和“激怒”兩個修飾語,如此,“河流”“風”便不只表現了實景,更把悲憤和激怒的人民為了挽救土地的那種不屈不撓、前仆后繼、奮力抗爭的革命斗爭,形象地表現了出來,這兩種外在的純景物也就變成了含有作者主觀情思的“意象”。

  “黎明”:這個意象表明作者堅信在人民風起云涌的斗爭中必將迎來曙光,迎來勝利。

  教學提示

  意象:即寓“意”之“象”,指詩歌中熔鑄了詩人主觀情感的客觀物象,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對“意象”概念的把握。

  2、意象是融合了主觀情感的客觀之景,本文的意象除了表達出作者的感情,更具有深刻的象征意義。請你說說上述意象分別象征著什么。

  教學提示

  象征:用一個具體的事物來代表一個抽象的事物,并且前者是后者意義的載體,是后者精神的呈現時,就可以說前者是后者的象征。

  作者為何選取上述意象?你能模仿作者,創(chuàng)造合適的意象來表達這深沉的情感嗎?

  明確:作者所表達的主題是熱愛中華民族,熱愛自己的家國。因此,選用“土地”意象象征自己的家國最為適宜!昂恿鳌薄帮L”“黎明”等景象組合在一起,就是一幅已有動蕩之勢的大地的畫卷,再配以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修飾語,它們便更加鮮活地組織在一起,具有了深刻的象征意義。也可以嘗試用其他的意象,如“那滂沱不絕的沉重雨滴”等。

  學法指導

  學生可大膽嘗試,模仿艾青的寫詩手法,自選景象作為表達情感的意象。

  詩中“用嘶啞的喉嚨歌唱”的“鳥”是一個怎樣的形象?作者為何要將自己假設為鳥?如何理解這只鳥用嘶啞的喉嚨歌唱至死,最后“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明確:這是一只愿意將生命耗盡,將全身投入土地的懷抱,與它所摯愛的土地融為一體的鳥。作者將自己假設為鳥,借鳥兒與土地的關系來展開全詩的藝術境界,使詩的整體構架顯得巧妙自然,渾然一體。而假設為鳥后,一開篇便說“用嘶啞的喉嚨歌唱”,本來,鳥聲是優(yōu)美清脆的,不存在“嘶啞”的聲音,但當時悲壯的時代氛圍(抗戰(zhàn)初期)、作者特殊的個性與氣質以及作者特殊的表達需要,共同作用于鳥兒,使其變成了以嘶啞喉嚨歌唱的悲涼意象,以此表現出作者對土地的愛是如此執(zhí)著、堅貞和頑強。

  目標導學四:賞析作品,把握詩歌藝術特色

  1、這首詩在結構上共分兩節(jié),請簡要說說兩節(jié)詩歌各有什么特點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

  明確:詩的第一節(jié)是從虛擬的視角,即從鳥兒的視角去想象,去表現鳥兒對土地的忠誠與摯愛,顯得形象含蓄;第二節(jié)卻換成實寫的視角,即從作者自我的視角去實寫自己“常含淚水的.眼睛”,傾訴自己對土地的“深沉”之愛,是直抒胸臆。這樣,虛境和實境的結合與對應,構筑了全詩內在完整的藝術空間;結果與原因的關聯與對照,又構成了支撐全詩的內在邏輯結構。此外,從手法特點上看,第一節(jié)用的是比,是想象的境界;第二節(jié)則是直抒胸臆的寫實。全詩由前面蒙太奇鏡頭式的畫面暗示轉到了后面作者的直接指點,以一個強有力的情感抒發(fā)結束了全篇,從而把注意力引到一個濃郁的情感氛圍中,再一次感受到作者對土地的忠貞與摯愛。

  2、探究:本詩多次出現助詞“的”,這樣寫會不會顯得詩歌拖泥帶水,沖淡了詩味?請就此談談你的理解。

  明確:詩人為求詩句簡練并富有詩意美,在寫詩時往往忌用或少用助詞“的”,即便是自由詩創(chuàng)作,“的”字多次出現,也會顯得拖泥帶水,沖淡了詩味。艾青則不然,他不僅不避諱這個助詞“的”,還巧妙地運用一系列“的”字組成的長句來抒發(fā)纏綿而深沉的感情,喜歡在所描寫的對象前面加上大量的修飾語,以展現對象的神采風貌,形成一種特殊的立體感和雕塑感,這也正是艾青詩作不同于其他詩作的一個重要特色。

  《我愛這土地》教案 篇5

  一、導入

 。ńM織課堂,布置同學預習課文,還可結合當時的情況導)

  師:請同學們跟著老師用心寫兩個字“母親”我們把什么人稱作母親呢?

  生:把生我的媽媽稱作母親。

 。ㄉ荷覀凁B(yǎng)我們的人)

  師:那有時我們還把什么比作母親呢?

  生:祖國 土地 大海 地球 老師等

  師:(鼓勵性的語言)我們把土地、祖國也稱作母親,因為它是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又是我們大展身手的用武之地,是我們所有炎黃子孫一起的母親。母親給予我們最多的是什么呢?

  生:關心 照顧 呵護 和愛

  師:(同學們都是非常懂得感恩的人)那我們也應該回報母親以“愛”不同時代的人以不同的方式表達著對于祖國土地的熱愛(黃河大合唱的音樂)正是這種對祖國的熱愛將我們緊緊的團結在一起克服了一切的困難。今天我們來學習著名詩人艾青的《我愛這土地》聽聽他是怎么歌唱對祖國的熱愛的。(這里要不要聽朗讀帶或者是老師朗讀一遍)

  二、進入課文

 。ㄟ@里會不會冷場,怎么啟發(fā)同學)

  師:詩歌,詩歌,詩是用來唱的,請同學們先以自身喜歡的方式來讀讀這首詩。讀完之后可以結合具體的語句來談談你初讀的感受。

  生:好象有一種很深沉的愛吧,因為最后一句詩“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生:好象還有一種悲憤的感情吧“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的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生:好象讀不太懂,為什么要說假如我是一只鳥,還有這些土地,河流什么指的是什么呢?

  生:好象和我們以前學過的一些歌唱祖國的詩歌不一樣。還有一點點悲傷在里面。

  師:同學們真是些老實、坦率的人,老師初次讀這首詩時也有同感。因為詩歌是高度凝練的藝術,語言又極富跳躍性,往往讓我們發(fā)生一種距離感。需要我們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用聯想和想象去補充。我們來了解一下這首詩創(chuàng)作的背景和作者的一些情況。

  師:1937年“七七事變”之后,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開始任意踐踏蹂躪中國的國土和人民,1938年連續(xù)侵占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qū),所到之處瘋狂肆掠,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制造了一系列駭人聽聞的慘案,我們的祖國母親遍體零傷,滿目倉痍,我們的同胞、兄弟姐妹被任意的殺戮。中國人民沒有退卻而是奮起反抗,進行了百折不撓的斗爭。(解說伴著影片同時進行)愛國詩人艾青正是在這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滿懷著對祖國的深沉的愛和對侵略者切齒的恨寫下了這首跳動著時代最強音的慷慨激昂的詩。

  師:(這里有沒有必要介紹一下作者呢?)艾青(1910~1996)浙江金華人,原名蔣海澄,1932年由法國回國,因參與愛國運動被捕入獄,獄中創(chuàng)作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詩集《向太陽》 《黎明的通知》主旨:詛咒黑暗和丑陋,謳歌光明與進步,抒發(fā)愛國愛明之情。

  師:《我愛這土地》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一首廣為傳誦的詩歌,唱出了許多人的心聲。請同學們小組成員之間互相讀讀這首詩歌,討論討論哪些詞語或者句子打動了你,該怎么去讀。(同學能不能到這個層次)(與上一次的讀是不是在逐層深入,聯系緊不緊密)

  生:我覺得這個句子特別打動我“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感到非常的憤怒,還有一種抗爭在里面。

  (鼓勵同學“聲音真洪亮,讀得棒極了,為大家開了個好頭,等等)

  師:能不能試著讀讀,表達強烈感情的地方我們要讀成重音。

  生:這一句“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應該要讀得深沉一點,有個省略號聲音要拖一點。

  師:體會的真不錯,感情深沉我們可以把音調壓低一點,語氣舒緩一點,試試能不能用聲音表示出來呢?

  生:“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個“嘶啞”似乎有一種很執(zhí)著的感情。

  師:(同學們的感情真的是非常細膩,讀得把老師都感動了)再讀幾遍肯定會更好,我們來聽聽朗讀帶,注意聽他的節(jié)奏、重音和感情是怎樣掌握的。

  三、品位、感受詩歌(這里單獨列出來好象有重復的感覺,不流暢)

  師:(同學假如在跟讀或者是在標停頓和重音,和時的鼓勵褒揚)通過反復的朗讀,我們已經體會了詩人一局部的感情,比方說對祖國、土地的愛,對敵人的恨等等,詩人的感情又是通過哪些具體的事物,用什么方式表達出來的呢?(用什么方式同學是否明白)請同學們細讀這首詩,動動腦,大膽的發(fā)現問題,并將你們發(fā)現的問題先在小組進行討論,待會推選代表匯報小組學習的效果,還不是很明確的,我們一起討論解決。

  生:我們這小組主要是找到了作者對于祖國的愛主要是通過對土地、河流、風等的描寫體現出來的,被暴風雨打擊的土地,應該是指侵掠者踐踏的國土,悲憤的河流和激怒的`風應該是說面對侵略者中國人民感到很憤怒,奮起反抗,但是這個溫柔的黎明不知道指什么?

  師:你們小組可真棒,剛剛你們提到被暴風雨打擊的土地應該是指侵略者踐踏的國土,這種通過對一種事物具體形象的描繪來暗示另一事物或某一普遍意義的表示手法就是──

  生:象征手法。

  師:這些事物也就是詩歌中常用的“意象”──飽含著詩人感情的事物。

  師:那么根據同學們的理解“土地象征著歷經磨難的祖國”“河流和風象征著人民的悲憤以和百折不撓的反抗”經過人民的反抗,我們中國就必將迎來什么呢?

  生:勝利。所以這個溫柔的黎明應該是指革命斗爭的光明前景,敵后根據地的希望。

  生:我們這小組主要找到了這兩句話“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我們認為“嘶啞”應該也能表達對祖國的愛,但是我們有個疑問為什么不能用“圓潤或者是嘹亮來形容他的喉嚨呢?”

  師:這小組的同學真不錯,會換一個詞語來體會詩歌。同學們無妨假設自身是這只鳥在什么情況下會用嘶啞的喉嚨歌唱,因為什么,都已經嘶啞了還要歌唱,我們看哪個同學回答的又快又全面。

  生:應該是當時的中國被帝國主義侵略,感到很悲憤,所以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師:還有同學要補充嗎?

  生:應該是他一直在歌唱,唱到喉嚨都嘶啞了還在唱。

  師:嘶啞了還在不停的唱,標明了什么呢?

  生:對祖國執(zhí)著而深沉的愛

  師:所以歌唱的不只僅是鳥,還是作者,是作者借鳥的形象來歌唱對祖國的愛。

  生:我們這小組還認為“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這句詩很能體現出詩人對祖國的熱愛。死了之后羽毛都腐爛在土地里面,說明死了都要和祖國大地融為一體,充沛表達了對祖國的眷念和為祖國獻身的愿望。

  師:生前是用嘶啞的喉嚨歌唱,死后魂歸這片自身深愛的大地,這是一種怎樣的深情呀。詩歌是不是就此結束了呢?

  生:沒有,最后一個自然段,詩人用“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是直接表達了對祖國的愛,但是這一段和第一段有什么關系呢?

  師: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好,第一節(jié)是借鳥的形象抒發(fā)對祖國的愛,第二節(jié)直接抒發(fā)對祖國深沉的愛,他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生:正是因為有了第一節(jié)的感情的抒發(fā),才會有第二節(jié)直接的抒情,應該是一種升華。

  師:我們一起來小結一下這首詩,這首詩以“假如”領起,用“嘶啞”來形容鳥兒的歌喉,進而續(xù)寫歌唱的內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轉寫鳥兒死后魂歸大地,最后將鳥兒的形象代之以詩人自身形象,詩意層層遞進。貫穿始終的是對祖國深沉的愛。請同學們順著這個思路,滿懷深情的讀讀,我們等下請同學們結合關鍵詞語齊背這首詩。

  四、拓展延伸

  1、常用意象的積累:

  師:詩人的感情通過一些具體的事物的描寫體現出來,它們就成了詩歌中的意象,他往往象征著另一普遍的意義,就象本詩中的土地、河流、風和黎明等,他們使詩歌形象生動,含蓄雋永,讓人回味無窮,同學們回憶一下以前學習過的古詩文,哪些意象或者象征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結合具體的詩句說說?

 。ㄍ瑢W一下說不出來老師可提示,其實在我們身邊很多花草樹木等就有它常用的象征意)

  生:荷花是純真、清高的象征 周敦頤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師:不錯,講過的東西記得很牢固,還有沒有,

  生:明月象征思鄉(xiāng)之情“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嬋娟”。

  生:柳樹象征離別。“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ㄒ姾镁褪,鼓勵“同學們知道的真不少,看來平時就很注意積累了)

 。病⑽乙矔

  師:“詩緣情,言志”詩歌是表達感情抒發(fā)志向的很好的方式,同學們對于自身的祖國、故鄉(xiāng)、自身的親人朋友應該也有許多要表達的感情,我們就以“假如我是……”來寫一首小詩,能用象征就最好了,一兩句能夠表達你的感情志向就可以了。

 。蕚鋷讉提示的句子,讓一兩個同學說說就可以了,注意對同學的點評)

  3、詩歌閱讀欣賞:

  師:學習了這首詩歌,我們知道要閱讀欣賞一首詩歌要從哪幾個方面入手呢?

  生:時代背景、重點詞句、意象象征等等。

  師:概括,課件展示,希望同學們能學以致用,課外多搜集一些詩歌進行閱讀欣賞,提高文學修養(yǎng)。

  五、結束全文

  音樂(愛國歌曲)或者是齊背。

  《我愛這土地》教案 篇6

  一、導入:

  穿越時空,只有一種感情能將民族的心聯系起來,那就是對祖國深深地愛戀。早在1938年,著名詩人艾青就眼含熱淚對祖國母親唱了一首深情的贊歌——《我愛這土地》,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感受詩人澎湃的靈魂。

  二、學習目標:

  1、通過反復朗讀,感受詩人真摯的感情。

  2、品味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領會其象征意義。

 。ㄕ埻瑢W們齊讀學習目標)

  三、整體感知:

 。ㄒ唬┳髡呓榻B(要走近詩歌,我們先走近詩人)

  ——有沒有同學能更多地介紹一下詩人艾青?

  ——那么一起看大屏幕(請一位同學讀一下艾青簡介)

 。ǘ├首x環(huán)節(jié):

  1、自由朗讀:(請同學們放聲朗讀,提出兩點要求:(1)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感情;(2)要注意語氣、語速、重音、停頓等朗讀技巧的處理)

  2、哪位同學談談詩人的感情。

  一學生:有悲憤,還有愛國的情感。

  師:有沒有不同意見?

  生:沒有。

  師:針對這種情感,我們應如何來朗讀?

  生:語氣——沉郁;語速——舒緩;還應注意準確的停頓;恰當的重音。

  3、誰來試著朗讀?

  一學生朗讀。

  4、評價朗讀(誰來評價一下剛才這位同學的朗讀?——能夠真誠的贊揚和批評他人,對他人是一種幫助,對自己是一種進步)

  一學生:我覺得他讀得語速過快,味道不足。

  師:你愿意為大家朗讀一遍嗎?

  生讀。

  師:誰再為剛才的朗讀進行一番點評?

  一學生:我感覺停頓、重音都沒問題,就是感覺拿捏得不夠到位。

  師:評價是比較中肯的。那么你能為大家朗讀一遍嗎?

  此生讀。

  師:大家認為他讀得怎樣?

  學生:好。

  師:有沒有再進步的空間呢?

  生:有

  師:我們還是來欣賞一下錄音朗讀吧?

  5、聽錄音朗讀(注意在課本上標注停頓及重音)

  師:同學們剛才聽的非常投入,有沒有同學愿意再次朗讀?即使是剛才讀過的同學也可以重試一次!這可是一次機會,一次鍛煉自己的機會!向勇氣挑戰(zhàn)!

  剛才已經讀過的一位同學又一次舉手。

  師:哇,某某同學又把手筆直的舉起來了。ü室馔nD一下)嗯,估計下面會有掌聲響起!

  學生熱烈鼓掌,某生朗讀。

  (三)品味環(huán)節(jié):

  師:朗讀水平不可能一下子就提高到我們期望的高度,那么本節(jié)課剩下的時間,我們還是一起來品味詩歌,看作者怎樣把抽象的感情形象的表達出來。要讀懂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弄清楚兩個問題。哪兩個問題呢?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第一個問題:詩中具體歌詠的是什么?

  生:土地。

  師:僅僅指土地嗎?

  生:祖國

  師:嗯,祖國,也就是中華民族。那么詩中那些詩句描繪了中華民族的形象?

  生: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師:這三句話塑造了怎樣的民族形象?

  生:……

  師:我們逐句理解一下。先理解“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句,要理解這句,哪個詞是關鍵詞?

  生:關鍵詞是“暴風雨”,塑造了一個倍受蹂躪的民族形象。

  師:受誰的蹂躪?

  生:日本。

  師:如何知道?

  生:在詩的最后面有一個時間1938年。

  師:可見,寫作年代和時代背景對理解文本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第一句寫出了一個飽經苦難的民族形象,第二句呢?

  生:一個不屈不撓的中華民族。

  師:“不屈不撓”這個詞用得真好。你從哪幾個關鍵詞讀出這個民族形象?

  生:從“悲憤、激怒、永遠、無止息”讀出

  師:這四個詞我們是否給他們劃為兩組理解,思路會更清晰。“悲憤、激怒”兩詞寫出了不屈的情感、抗爭的精神,而“永遠、無止息”兩詞寫出了這種抗爭精神的程度,像滔滔江水永不停息。可見,中心詞前面的修飾成分對把握文本也起著重要的作用。還是一個怎樣的民族呢?

  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民族。

  師:從哪里讀出的?

  生:“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這句看出。

  師:讀到“黎明”時,你眼前浮現了怎樣的畫面?

  生:一輪紅日噴薄而出,沖破黑暗,露出曙光,迎來嶄新的一天。

  師:是呀,我們民族迎來了美好的未來。抬頭看黑板,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概括中華民族的形象:她是一個飽經苦難的民族,

  但,她是一個不屈的民族,

  最終,她是一個有著光明未來的民族!

  師:把民族形象的句子朗讀一遍

  生:齊讀

  師:中華民族的形象是借助誰之口展現出來的呢?

  生:鳥

  師:鳥是怎樣的形象呢?

  生:……

  師:要理解“鳥”這個形象,首先找出描寫鳥的形象的詩句。

  生:“我也應用嘶啞的`喉嚨歌唱”和“——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我覺得這是一個革命者的形象。

  師:對,是一個義無反顧樂于犧牲自己的革命者的形象。但,我又有一個疑問:一般我們都愛用“悅耳、珠圓玉潤”來形容歌唱,為何詩句要用“嘶啞”?

  生:因為它為飽受磨難的祖國焦灼憂慮

  生:聯系上下句,他不停的呼喊,把嗓子累啞了。

  師:是呀,從嘹亮唱到嘶啞唱到死,一個杜鵑啼血般的奉獻者的形象,它愛這土地,生于斯,死于斯,甚至葬于斯,連“羽毛也腐爛在這土地里”,是一種怎樣的大無畏的犧牲精神,不由讓我們想起龔自珍的《己亥雜詩》中的名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師:看黑板。前一豎排的事物叫“意象”,后一豎排是他們“象征義”,因此,本詩是運用了象征手法。

  師:正因為有這樣無畏的這樣英勇的人民,我們的祖國才是有希望的。因此艾青才如此深情唱到:(請齊讀)

  生:(齊讀)為什么我的眼里長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師:這僅僅兩句詩歌,有沒有疑問?

  生:為什么愛得深沉,就要常含淚水?

  師:沒有同學來為他解答一下?

  生:我認為他是為祖國難過而哭泣。

  師:有沒有補充的?

  生:……

  師:這個回答你滿意嗎?

  生:還可以吧。

  師:“還可以吧”表示不是很滿意,對不?

  生:點頭

  師:僅僅是悲傷的淚嗎?聯系民族形象來理解。

  生:(恍然大悟)為磨難的祖國流下悲傷的淚水

  為不屈的祖國流下堅強(悲壯)的淚水

  為希望的祖國流下憧憬的淚

  水

  師:是的。不論祖國在怎樣的情景中,詩人都表現了與祖國不棄不離榮辱與共的愛戀之情。請同學們把這小節(jié)再飽含深情誦讀一遍。

  生:齊讀

  師:我還有一個疑問,這小節(jié)可不可以刪掉?

  生:不可以

  師:為什么?

  生:前一部分是描寫性的記敘,這一小節(jié)是直接抒情,畫龍點睛,深化主題,感情也得以升華。

  師:非常好。請再把這首詩齊讀一遍。好不好?

  生:大聲齊讀。

  四、拓展提高;

  師:我有一個問題想請教一下我們同學。假如陶淵明文天祥同時與艾青相遇,艾青更容易和誰心心相印?為什么?

  生:和文天祥。因為他們都是愛國詩人。

  師:對。都生活在國難當頭之際,都有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和愛國熱情。

  愛國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你積累了哪些愛國?

  生:死去無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妒緝骸罚懹危

  生: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書憤》(陸游)

  生: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蛾P山月》(陸游)

  師;這樣的詩句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多,我們無須再列舉。請飽含深情再齊聲朗讀一遍《我愛這土地》

  生:齊讀

  師:最后兩句味不夠濃,再讀一次“為什么——……”

  生:再次朗讀讀后兩句。

  五、作業(yè)

  假如詩人還健在,面對繁榮昌盛的祖國,還用《我愛這土地》抒情,他會怎樣寫

  《我愛這土地》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走進、細讀文本,通過朗讀、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和象征意味的語言,來理解詩人對這土地和祖國深沉而又刻骨銘心的愛。

  2.走出文本,思考“土地”這一詩歌意象所蘊含的深意。

  一.新課導入

  假如你是一只鳥,你會用的喉嚨唱歌,為什么?

  設計意圖:吸引學生對文本的關注,可以快速進入文本。(如果學生用嘹亮、婉轉、清脆等詞語,我會告訴他,可有一只鳥兒卻覺得自己應該用嘶啞的喉嚨來歌唱,為什么?)

  二.不同形式的朗讀

  詩歌的語言凝煉、生動,一些關鍵字、句,往往包含著極豐富的內涵和意蘊,讓學生在反復吟誦中,領會這些詩句的豐富內涵,從而深入體會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扣題通過幾個主干問題來品讀詩歌中關鍵詞的深刻內涵。(提醒學生注意本詩的創(chuàng)作年代)

  1.這是一片怎樣的土地?

  2.“鳥兒”歌唱這片土地上怎樣的風景?

  3.“鳥兒”用怎樣的方式來愛這片土地?

  前兩個問題主要引導學生關注暴風雨、悲憤、激怒、永遠、無止息、林間、溫柔的黎明等富有象征意味和暗示力的詞語。在此過程中,要抓住學生的回答往縱深追問:比如我們?yōu)楹伪瘧;被激怒后會產生怎樣的反應;為什么這黎明是出自“林間”而非天邊;象征著希望的黎明為何用“溫柔”來修飾……這里還要注意幾個問題:

 。1)“這”與“那”近指、遠指的區(qū)別,凄涼、苦難和抗爭是充盈在我眼中的,希望是裝在我心中的,也許離它還有咫尺之遙。

 。2)打擊——悲憤——激怒——黎明這一從處境到情感到反應到結果這一情感的變化過程。

  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欣賞詩人的這句“我是作為一個悲苦的種族爭取解放,擺脫枷鎖的歌手而寫詩!

  第三個問題主要品讀出“嘶啞”、(因為這片災難深重的土地而內心沉痛)“死”(為何而死?受傷、犧牲還是完成了使命?)“腐爛”(靈肉都與土地交融,刻骨銘心的愛)的深意

  在此基礎上,完成這題填空題:這是一片土地。學生這時應該會有更多的理解,不會再停留在“暴風雨”上比如:凄涼、苦難、希望,不?範帯0褜W生羅列的匯總成排比句朗讀,然后然后再朗讀原文,進一步體會詩歌語言的凝練、生動。

  四.學生質疑(生成環(huán)節(jié))

  期待學生的相互質疑碰撞出彼此思維的火花,很多時候,學生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所做出的對文本的理解也會讓老師拓寬思路,從而加深對彼此對文本的理解。這其實也是一個教學相長的環(huán)節(jié)。這里有兩個點期望學生可以關注到,如果學生沒有意識到,老師可以自己拋出問題:

 。1)為什么要把自己假設成一只鳥?

  (2)最后兩句似乎與上文銜接不上,出現了斷層。

  五.“我愛這土地”,這里的“土地”可以換成“祖國”或是“國家”嗎?

  辨析這三者的`關系。國家側重于政治意義,相對于祖國,土地更加具體,意義也更加深遠(補充材料)

  1.土地(秦牧)(課前)

  2.北方(課前)

  3.國人的鄉(xiāng)土情結:游子遠游常會帶一掊故土寄托情思;古時有一種刑法叫做“流放”,僅次于死刑,讓你脫離安身立命的故土,背井離鄉(xiāng),折磨精神造成的苦痛遠甚于肉體?梢娻l(xiāng)土和國土是一個人情感世界中多么厚重而又溫柔的一個情結。

  所以說,土地它不僅是祖國母親的象征,還是生命之母的象征,民族精神和意志根植于此、同時也是血脈的傳承和文化的傳承。

  所以詩人是帶著這樣的情感積淀,來抒發(fā)他對這片土地忠誠與摯愛,任何苦難不可能也不要想把他們割裂,他們生死不離,“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彼栽娙丝梢院敛怀C情,把他的感情表達地直白而又熾烈“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我愛這土地》教案 篇8

  1、課例名稱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我愛這土地》

  2、教學目標

  熟讀并背誦,感受詩歌的旋律與節(jié)奏美

  把握詩歌的意象,領會其象征意義。

  3、重點難點

  誦讀

  理解詩歌意象,體會詩人真摯的情感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活動1

  1、導入:

  假如你穿越了看到日本侵華戰(zhàn)爭時期對祖國人民所做的種種惡習,你會如何用語言來表達了,展示侵華戰(zhàn)爭時期的照片。由此引入課題。(那如果你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你會怎么做?我想聽聽男同學的心聲。)

  2、檢查預習:

  師:首先來檢查一下大家的預習作業(yè),看一看大家對作者以及時代背景的了解,哪位同學來簡單的介紹一下作者艾青了?(學生舉手回答)

  師:對于作者有了一個簡單的了解之后,我們來看一看時代背景,哪位同學能來介紹一下(學生回答)

  師:這首詩寫于1938年11月,當時,正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步伐最為肆虐的時候,他們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而我們中國人民奮起反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

  活動2【活動】任務2

  師:同學們的預習作業(yè)完成的不錯,下面我們就來讀讀這首詩。(那位來)

  3、初讀課文:

  自由讀

  泛讀

  聽朗讀

  比較朗讀進行點評(你認為那個地方讀得好,那個地方讀的不好,你認為應該如何來讀)

  在請同學來讀

  為什么這些地方要這樣讀?下面進入品讀階段:

  活動3【活動】活動3

  品讀課文:

  1、詩歌首先借助什么具體形象事物塑造了“我”的形象?

  2、結合寫作背景,準確理解“土地”“河流”“風”“黎明”的形象包含的象征意義。

  3、鳥兒歌唱的內容中,“土地” “河流”、“風”、“黎明”的前面有“暴風雨所打擊的”、“悲憤的”、“激怒的”、“溫柔的“這些修飾語,其作用是什么?

  活動4【活動】活動4

  研讀課文:

  1、詩歌開頭寫著“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請你結合以上歌唱的內容,思考為什么這里用“嘶啞”一詞,而不用“清脆”或“嘹亮”?

  明確:“嘶啞”表達了歌唱不已,真情無限的情懷;哪怕唱至喉嚨充血,聲音嘶啞,面對困難斗爭的幾多悲傷,也不會停息對大地的'歌唱。如果用“清脆”或“嘹亮”雖添了亮色,但少了艱辛,減弱了對大地摯誠感情的表達,所以不能換

  2、詩句“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庇泻紊钜猓

  明確:這兩句詩充分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為祖國獻身的愿望。表達了詩人對土地、對祖國的愛。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

  3、詩中哪兩句詩直接抒發(fā)了“我”對“這土地”的熱愛之情?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明確:這兩句詩一問一答,直抒胸臆,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而且隱含獻身之意。

  《我愛這土地》教案 篇9

  【學習目標】

  1、熟讀并背誦,把握詩歌的內在旋律與和諧節(jié)奏。

  2、體會詩歌中優(yōu)美的意境,感受涌動著的激情。

  3、體味詩歌抒發(fā)的戀土深情,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

  誦讀。理解詩歌意象,體會詩人真摯的情感。

  難點

  感受詩歌中涌動著的激情,把握詩歌主題。

  【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的對象是初三學生,對詩詞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作為我校學生,大部分的語文基礎不是很好,理解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所以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注意“因材施教”。

  【導學流程】

  自主學習的內容

  一、回顧舊知

  1、給加點的.字注音:

  沁園春( )莽莽( )紅裝素裹( )折腰( )略輸( )

  稍遜( )成吉思汗( )稍遜風騷()數風流人物()

  二、基礎知識感知

  1、艾青(1910~1996),現代詩人。原名蔣正涵,號海澄,浙江金華人。自幼由一位貧苦農婦養(yǎng)育到5歲回家。1932年,加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從事革命文藝活動,不久被捕,在獄中寫了不少詩,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發(fā)表后引起轟動,一舉成名。1935年出獄,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大堰河》,泥土氣息濃郁,詩風沉雄,情調憂郁而感傷。艾青是繼聞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產生過重要影響的詩人。

  2、這首詩寫于1938年11月。其時正值國難當頭,日本侵略軍連續(xù)攻占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qū),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國人民奮起反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值此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艾青用筆飽蘸深情地寫下了《我愛這土地》。

  3、這首詩無固定的節(jié)律,不押韻。它主要由句中停頓和句末停頓構成一定的節(jié)拍。誦讀時要著重體會由詩中感情起伏所構成的“內在節(jié)奏”。

  我愛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三、文本探究

  1、詩人為何不用“珠圓玉潤”之類的詞,而用“嘶啞”形容鳥兒鳴唱的歌喉?從中你可體會到什么?

  2、為什么小鳥喉嚨嘶啞了還要歌唱?

  3.鳥兒歌唱的內容中,“土地”“河流”“風”“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義?結合時代特征,說說它們有哪些象征意蘊。

  4、詩句“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5、評說詩中“鳥”的形象,用“這是一只________的鳥”句式說話。

  四、基礎知識拓展與遷移:

  1、第一部分(第一節(jié)):以鳥眷戀土地作比,表達了詩人對祖國的摯愛之情。詩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鳥”虛擬,“歌唱”的是“鳥”同時也是“詩人”;“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的是“鳥”,也是詩人為祖國獻身的愿望,使詩的境界更為深邃博大。

  第二部分(第二節(jié)):直抒胸臆,以“眼里常含淚水”的情狀,表達自己對祖國深沉的愛。詩在隔開一行,作了必要的間歇和停頓之后,轉換了角度,像一個高明的歌唱家,充分理解樂譜最后一個休止符的意義,他吸夠了氣、蓄足了勢,終于唱出了最高的一個音符。

  2、這首抒情詩采用了象征手法表達情意。詩人假設自己是一只鳥,通過鳥兒對土地的歌唱,表達了詩人對處于苦難之中的祖國刻骨銘心、至死不渝的熱愛之情以及決心為其獻出生命的強烈愿望。

  請記錄自主學習過程中的疑難:

  小組討論

  文本探究的題目1、2、3、4、5、

  提問展示問題預設

  文本探究題目1、2,3、4、5、題

  課堂訓練問題預設

  試用結構框架圖來表示本篇古詩的結構。

  我愛這土地

  艾青

  鳥——詩人自己 土地——祖國大地 河流風——抗爭精神 黎明——勝利的曙光意象樸實象征深遠

  常含淚水 愛得深沉 直抒胸臆熱情澎湃

  整理內化

  1、學生總結本篇古詩詞所用到的寫作手法。

  2、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的不足。

  《我愛這土地》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在詩中所抒發(fā)的愛國主義感情。

  2.了解象征手法在詩歌中的運用。

  教學重點

  1.感受詩歌的節(jié)奏,理解詩歌的意象,感悟詩歌的意蘊。

  2.賞析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詩句,理解詩歌巧妙的抒情方式。

  教學難點

  通過詩歌的意象理解詩人抒發(fā)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播放(《共和國之戀》)。

  二、進入課文

  (一)初讀詩歌,領會感情基調

  1、請學生自由朗讀詩歌,讀完之后結合具體的語句來談自己初讀的感受。

  2、理解詩歌的感情基調,必須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教師介紹相關時代背景。

  3、作者簡介

  4、學生聆聽錄音,再次感受這首詩的感情基調,同時注意詩歌的節(jié)奏、語氣、語調。

  (二)、再讀詩歌,品味詩情。

  1.在朗誦中同學們感受到了潛藏在這首詩文字之下的深沉的情懷。請概括說明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哪些詩句表現了這一情感?(要求學生必須用詩歌中的詩句來說明觀點)

  2.帶著詩作所表達的情感朗讀詩歌,解讀詩歌的主要內容。請學生把理解詩意過程中存有疑惑或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提出來,互相探討理解。

  (三).三讀詩歌,賞析詩句。

  請學生再讀詩歌,品味賞析富有表現力的詞句。指導學生深入挖掘詩歌所表達的深層意蘊(從詞語的表達效果分析,特別要結合時代背景解讀):

  A.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B.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C.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D.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學生細細品讀詩歌,以小組形式分析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抓住重點詞句深入挖掘。

  三、課堂小結

  詩人以鳥的形象自喻,用飽含激情的詩句歌唱祖國,歌唱神圣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這種鳥兒對土地的癡情,表達出詩人愿為祖國奉獻一切的赤子衷情。

  附:板書設計

  我愛這土地

  意象象征

  鳥詩人自己

  土地受蹂躪的祖國大地

  河流、風憤怒的抗爭精神

  黎明(光明的未來)解放區(qū)

  課后練習

  一、基礎題

  1.選出對下列詩句的節(jié)奏劃分錯誤的一項是()

  A.假如/我是一只小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B.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C.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D.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2.鳥兒歌唱的內容中分別有什么象征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鞏固題

  3.如何準確把握詩中“鳥”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愛這土地》的第二節(jié)與第一節(jié)有著怎樣的聯系?把第二節(jié)去掉,詩歌主題的表達將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高題

  5.詩人為何不用“珠圓玉潤”之類的詞而用“嘶啞”形容鳥兒的歌喉?從中你可以體會到什么?

  《我愛這土地》教案 篇11

  一、教學目標:

  1、朗讀、背誦詩歌。

  2、把握詩歌的形象,領會其象征含義。

  3、領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誦讀詩歌;領悟作者在詩歌中表達出的思想感情。

  2、教學難點:把握詩歌中出現的形象,領會象征含義。

  三、教學方法:

  1、欣賞誦讀法通過有感情地誦讀,把握詩歌的內在旋律與節(jié)奏美,認真體味詩歌蘊含的深沉情感。

  2、問題探究法對詩歌形象的象征含義及詩歌的主題進行探究。

  3、比較閱讀法將同類題材詩歌進行比較,從而更全面地理解詩歌。

  四、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時數:

  一課時

  六、教學步驟:

  (一)導入示標:

  土地,承載著萬物生靈。誰不鐘愛自己的土地,誰不愛戀大地母親,讓我們深情吟唱詩人艾青的《我愛這土地》,一起去感受詩人澎湃著的心魂。(板書:我愛這土地),點明學習目標與學習重點和難點。

  檢查預習:請學生談談所了解詩人的有關情況、寫作背景等。

  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1、作者: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現代詩人。早期詩風格渾厚質樸,調子深沉憂郁?箲(zhàn)時期的詩作,格調昂揚。建國后,作品思想更趨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詩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為《大堰河——我的保姆》。詩人曾自稱為“悲哀的詩人”。在中國新詩發(fā)展,艾青是繼郭沫若、聞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動一代詩風,并產生過重大影響的詩人,在世界上也享有聲譽,1985年,法國授予艾青文學藝術勛章。

  2、寫作背景:

  《我愛這土地》寫于1938年,當時是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的初期,日寇橫行,東北早已淪喪,華北、華東、華南也已遭日寇鐵蹄的踐踏,中國人民奮起反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詩人看到當時的形勢,心中充滿了對祖國深沉的愛和對侵略者切齒的恨,于是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詩。

 。ǘ┱b讀詩歌,整體感知:

  教師指導:

  自由體的新詩,不同于舊體詩,字數、停頓、押韻沒有嚴格的限制。句子可長可短,字數可多可少,自由靈活,不拘一格。因此,我們在讀現代詩歌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詩歌的節(jié)奏、停頓,輕重緩急,抑揚頓挫,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培養(yǎng)語感,理解詩歌所描寫的對象、運用的表現手法,更準確地領悟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詞語的重讀與否,主要是由詩歌的情感所決定的。一般來說,能鮮明的表達出詩人情感的詞語,包括中心語、修飾語,都應該重讀。

  (三)研讀詩歌,合作探究:

  1、詩中是通過什么形象來表達出這樣的愛國激情的?請你把相關詩句找出來,并談談你的理解。

  學生思考并討論,明確:詩中以“一只鳥”的形象來表達感情!凹偃缥沂且恢圾B,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詩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鳥”虛擬,“歌唱”的是“鳥”同時也是“詩人”;“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的是“鳥”,同時也是“詩人”為祖國獻身的愿望。這種寓情于形象的描寫,不僅有助于感情的抒發(fā),也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感。

  2、詩中的“鳥”,它都歌唱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又有什么象征含義呢?

  明確:內容有“土地”、“河流”、“風”、“黎明”。(學生朗讀,感悟。)

  學生討論并明確:

  “土地”象征繁衍養(yǎng)育中華民族的祖國大地。這“土地”“被暴風雨所打擊著”,說明祖國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國主義摧殘、肆虐。

  “河流”“風”象征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氨瘧崱薄凹づ倍急憩F出人民心中對侵略者暴行的憤怒,中國人民正滿懷悲憤地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

  “黎明”象征充滿生機與希望的解放區(qū)!盁o比溫柔”充滿了對那里的向往。

  這些描寫形象地表達了當時祖國大地遭受的苦難,人民的悲憤以及對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學生再次朗讀,體會表達效果,并嘗試背誦。

  3、思考:詩句“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庇泻紊钜?

  明確:這只鳥是一個飽受磨難、拼盡全力用整個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它歌唱土地、河流、風和黎明,生命耗盡后便投身土地的懷抱,與它所摯愛的土地融為一體。這表達出詩人對土地的眷戀,將自身融進大地,隱含了一種敢于犧牲自我之意。

  全班再次朗讀、背誦。

  4、學生在熟讀詩歌的基礎上,找出揭示全詩主旨的`詩句,并談談理由。

  明確:詩最后一段:“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這兩句詩一問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淚水”的情狀,托出詩人那顆真摯熾熱的愛國之心,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對土地,對祖國的眷戀和熱愛。

  5、思考:這首詩在結構上,一、二節(jié)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

  明確:這兩節(jié)詩都飽含著詩人對祖國深深的眷戀和無盡的熱愛之情。第一節(jié)是對“愛土地(祖國)”主題的抒情性的鋪陳描述,第二節(jié)可看作是感情的迸發(fā),感情的升華,讓讀者更能感受到這種真摯地感情。

  6、課堂小結:

  “土地”是艾青詩歌的中心意象之一,它凝聚著詩人對祖國——大地母親最深沉的愛。本節(jié)課主要弄清以下三點:①理解本詩作者所表達的強烈的愛國熱情;②理解體味本詩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蘊;③把握詩歌的象征手法。

  《我愛這土地》教案 篇12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有關艾青的文學常識和本詩的寫作背景

 。2)把握詩歌的意象,領會其象征意義。

  (二)、過程與方法

  熟讀并背誦,把握詩歌的內在旋律與和諧節(jié)奏。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把握詩歌主題。培養(yǎng)愛國情結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ㄒ唬┲攸c : 理解關鍵詩句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ǘ╇y點 :象征的表現手法和詩歌描寫對象的象征意義。

  三、教學方式:

  1、誦讀法:通過有感情的誦讀,把握詩歌內在旋律與和諧節(jié)奏,

  2、認真體味詩歌蘊涵的深沉情感。

  3、探究欣賞法:對詩歌意象和主題的解讀

  四、教學課型:

  新授課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教學內容

  在家自學部分

  一、要求學生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如上網查詢、查閱字典和圖書館查閱等)了解艾青的有關簡介和代表作品。

  二、讀準下列字詞音

  嘶啞 洶涌 刮著 腐爛

  四、預習課文,思考問題:

  詩中“用嘶啞的喉嚨歌唱”的“鳥”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如何理解這只“鳥”歌唱至死,最后“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

  在校教學部分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一直對一句歌詞很感興趣,那就是:”頭頂一片天,腳踏一方土,風雨中我昂起頭,深情常望土”,這描寫的是風雨中昂頭向前的英雄形象,之所以能勇敢地昂首向前,原因在于有一片海闊天空,更因為有一方實實在在的土地。土地給了人們許許多多的感觸,今天我們將要來學習的是《我愛這土地》。

 。ò鍟n題:《我愛這土地》)

  2、解題:

  師:題目中包含哪些事物?

  生:我、土地

  師:他們是以什么為紐帶聯系在一起的?

  生:以愛為紐帶,所以全詩的主題就是愛,題目突出全詩的主題。

  二、整體感知。

  1、作者深愛著這土地,整首詩的感情應該怎樣表達出來呢?我們來聽一下錄音朗讀,(第一遍要求聽準詞句的讀音,再聽要求把握本詩的感情基調,深沉和悲 ,第三次聽要求停住停頓。學生齊讀一次,分男女生各讀一次)

  2、學生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老師補充

  《我愛這土地》寫于抗日戰(zhàn)爭開始后的1938年,當時日本侵略軍連續(xù)攻占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qū),所到之處瘋狂肆虐,已經到了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

  在淪陷區(qū)的人們過著怎樣的生活呢?我在網上找到了四張圖片:第一張是幾百、幾萬人像蜂似的逃難,一張是所有的日本士兵圍成一個圈,在觀看他們的士兵活埋我們中國人;一張是一個瘦弱的女人在一個破罐上拼命的找食物;一張是一個人爬在貧瘠、沒有任何農作物的土地上,我不知道他是餓得趴在地上喘氣還是已經死了。這就是當時人們的生活。

  面對敵人瘋狂肆虐,我們中國人是不是毫無感覺,(不是的)例如艾青,滿懷對祖國的摯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詩。

  3、鑒賞詩歌內容:(要求學生自己在詩中找出關鍵字詞,討論那里表現了詩人的愛)

  師:我在詩中是什么?

  生:鳥。

  師:作者把自己假設為一只鳥,假設這只鳥在干什么?

  生:歌唱土地。

  師:鳥兒一般是用清脆的喉嚨進行歡快的歌唱,課文中的'鳥是這樣唱的嗎?

  生:不是的,是嘶啞的唱。

  師:既然一般的鳥兒叫聲都是:清脆的、 婉轉的、悠揚動聽的,為什么詩中的鳥是嘶啞的呢?

  生:本身嘶。貘f)、飽受磨難、用盡氣力。

  師:一直在歌唱,唱到聲音都嘶啞了。

  師:為什么要這樣對土地唱呢?

  生:土地正被暴風雨打擊著。

  師:暴風雨在這里象征著什么?

  生:日寇對中國的踐踏和摧殘。

  師:那么后面洶涌著悲憤的河流、無止息的激怒的風、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是不是也指日寇的摧殘呢?

  生:不是的,而是我們中國人民對祖國遭受欺凌的悲痛、憤怒的反抗、光明的未來。

  師:(歸納)暴雨打擊,激起河水洶涌,風聲呼呼,發(fā)出憤怒的吼叫,戰(zhàn)勝風雨后,安靜祥和,迎來了溫柔的黎明。

  師:然后我這只鳥死了,為什么這只“鳥”歌唱至死,最后“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

  生:活著要盡全力為土地歌唱,死后也要全身心的投入土地的懷抱,將最后的“營養(yǎng)”獻給祖國,與祖國融為一體。

  師:為什么鳥兒會這樣,文后有答案嗎?

  生: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小結:前面以假設開頭,假托鳥兒為土地歌唱,抒情了自己對祖國的熱愛之情。當感情積累到一定的,人就會不由自主的爆發(fā)出來。所以后面以設問開頭,高度凝練的概括了主題----愛的深沉。

  歸納中心:

  師:這是不是作者一個人的心聲呢?

  生:不是

  師:(歸納)一切愛國的知識分子、全中華民族華夏兒女的共同心聲

  第二課時

  三、合作探討

  1、詩歌中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鳥兒,寫了鳥兒的生和死,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為什么鳥兒用的是“嘶啞的喉嚨”來歌唱?

  這只“鳥”是一個飽受磨難,拼盡全力用整個生命去歌唱的形象。

  它歌唱土地、河流、風和黎明,生命耗盡后便投身土地的懷抱,與它所摯愛的土地融為一體,實際上寄寓了詩人愿為祖國獻出一切的決心。這是不是作者一個人的心聲,是一切愛國的知識分子、全中華民族華夏兒女的共同心聲。

  2、全詩一共選取了幾個鮮明的詩歌意象來寫?這些意象都賦予了獨特的象征意義,請討論每個意象到底象征著什么?

 。ㄒ庀螅鹤髡咭磉_一些內心的情感,借用一些物象來表達,那就是意象。當物象成為意象是,就有了一些內涵在其中,就賦予了獨特的象征意義,)

  土地:遭踐踏的國土,繁衍養(yǎng)育中華民族的祖國

  河流、風:滿腔的悲憤和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

  黎明:光明與希望

  四、拓展延伸,培養(yǎng)情操:

  1、師:假如詩人還健在,面對繁榮昌盛的祖國,還用《我愛這土地》來抒情,他會怎么改寫:

  假如我是一只鳥,

  我也應該用 的喉嚨歌唱:

  這被 所滋養(yǎng)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 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 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 ……

  ------然后我死了,

  連羽毛也 在土地里面。

  為什么我的嘴角常含 ?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可從下面詞語中選出最能表達詩意的填空:

 。ㄐθ荨⑿ρ、埋葬、融化、 夕陽、朝霞、啼血、圓潤、

  憤怒、激情、感動、猛烈、狂風暴雨、和風細雨)

  點撥背誦:

  對這首詩,我們要抓住關鍵的字詞來強化對他的記憶,達到快記快背的效果

  四、作業(yè)設計

  五、板書設計

  注:輔助練習

  答案:

  教學后記:

  《我愛這土地》教案 篇13

  一、設計說明

  這是一首蘊含著深沉而真摯的愛國之情的好詩,也是學生進入初中后所學的第一首現代詩,教學的成敗直接關系到后面幾首詩的學習。因此,教學應根據文體特點,通過誦讀法、探究欣賞法、比較閱讀法 ,把握詩歌的內在旋律與節(jié)奏美,認真體味詩歌蘊含的深沉情感,探究詩歌形象的象征含義及詩歌的主題,在比較中掌握學習詩歌的門徑。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感受本詩的節(jié)奏,理解體味本詩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蘊。

  2.把握詩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朗讀感受詩歌的音韻美與節(jié)奏美,通過小組品讀欣賞詩歌的意境美,通過討論析讀理解詩歌的表現方法和真摯深沉的情感。

  2.通過自主輻射閱讀《假使我們不去打仗》、《給戰(zhàn)斗者》,進一步理解、感悟詩歌的意象及作品巧妙的抒情方式。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學習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存亡的關頭,為祖國獻身的思想和對祖國的無限摯

  愛之情。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

  三、教學步驟:

  (一)導入:

  土地,萬物生靈的根基。曾有人掠奪它而百般蹂躪,曾有人捍衛(wèi)它而披肝瀝膽。在它的脊梁上演繹著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膚上烙印著多少眷戀情結。誰不鐘愛自己的`土地,誰不愛戀大地母親,讓我們深情吟唱艾青詩人的《我愛這土地》,一起去感受詩人澎湃著的激情。(板書:我愛這土地)

  (二)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三)誦讀詩歌,整體感知:

  第一步:聽錄音范讀;用符號劃分詩歌的停頓和重讀的字詞

  第二步:學生自由朗讀

  第三步;指名學生朗讀

  第四步:全班同學集體朗讀

  (四)研讀詩歌,理解主旨:

  1、學生在熟讀詩歌的基礎上,找出揭示全詩主旨的詩句,并談談理由。

  2、詩中是通過什么形象來表達出這樣的愛國激情的?請你把相關詩句找出來,并談談你的理解。

  3、詩中的“鳥”,它都歌唱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又有什么象征含義呢?

  學生再次朗讀,體會表達效果,并嘗試背誦。

  4、思考:詩歌開頭寫著“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請你結合以上歌唱的內容,思考為什么這里用“嘶啞”一詞,而不用“清脆”或“嘹亮”。

  5、思考:詩句“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庇泻紊钜?

  全班再次朗讀、背誦。

  6、思考:這首詩在結構上,一、二節(jié)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

  7、討論:本詩出現了許多“的”字,這樣會不會拖泥帶水,沖談了詩味,談談你的理解。

  (五)比較閱讀,拓展學習:

  請將這首詩與我們學過的《我愛這土地》比較一下,說說它們有什么異同?

  (六)布置作業(yè):

  1、假如你是一只鳥,聯系我們今天改革開放的新時代,你會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試一試,相信你會比例子仿寫得更好。

  2、艾青在詩中,含著淚水說:“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古往今來,在我們中華史冊上記下了多少愛國志士的類似詩篇,猶如繁星高懸夜空。

  (八)板書設計:

  我愛這土地

  艾青

  鳥嘶啞的喉嚨歌唱:土地

  河流

  風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黎明

  我常含淚水

【《我愛這土地》教案】相關文章:

我愛這土地作文07-05

《我愛這土地》教案(通用8篇)07-20

《我愛這土地》語文教案設計10-02

我愛這土地高中優(yōu)秀作文10-05

《我愛這土地》教學設計509-30

《我愛這土地》教學設計709-30

《我愛這土地》教學設計309-30

《我愛這土地》教學設計409-30

《我愛這土地》教學設計2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