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數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年級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直觀演示、操作、觀察、分析、概括等方法,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
2、理解分數各部分名稱,會正確讀寫幾分之一。
過程與方法:
通過動手操作等實踐活動,直觀地認識幾分之一。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初步體會分數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探索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
教學難點:
能正確理解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敘述幾分之一的意義。
教學準備:
各種圖形的紙片若干、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出示:今天是小胖的生日,小丁丁帶了一個蛋糕來為他祝賀,他們倆會怎么分這個蛋糕?(對半平分)
每人能分到幾個蛋糕?(討論)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認識
1、(交流,匯報)小胖和小丁丁每人能分到幾個蛋糕呢?(半個)
2、半個蛋糕請你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示。
3、在數學中,我們可以用分數來表示。指導的讀法和寫法。
4、這里的表示什么意思?
小結:把這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個蛋糕的。所以小胖和小丁每人能分到個蛋糕。
5、動手操作
。1)在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紙片中選一個你喜歡的圖形,動手折一折,找出它的,涂上顏色,并說一說。
(2)那么空白部分又占這個圖形的幾分之幾?
(3)看圖說一說
A、把一個圓形紙片折成了同樣大小的2部分,每一部分都是圓形紙片的,是(
。﹤圓形紙片。
B、把一個三角形紙片折成了同樣大小的2部分,每一部分都是三角形紙片的,是(
)個三角形紙片。
C、學生自己選一個圖形說一說。
。4)觀察比較兩個圖形的涂色部分都是它們的,大小是否相同?
。ㄒ粋正方形、圓……都是一個整體,因為整體大小不同,所以所得到的二分之一的大小也不同。)
(二)、認識
1、小胖和小丁丁正準備切蛋糕時,小巧和小亞也來祝賀小胖的'生日了,于是他們決定四個人平分這個蛋糕,那又該怎么分呢?每人再拿出一個圓形紙片替代蛋糕,動手折一折,分一分。(可以同桌商量)
。1)交流方法。
。2)每人能分到多少蛋糕?你是怎樣想的?
。3)說一說是什么意思。會寫嗎?一起來書空一下。
2、動手操作
。1)你能從另外一些圖形中找到嗎?(每人再選一個圖形,折一折、涂一涂,并且同桌說一說你是怎么得到它的的,然后全班交流。)
。2)在這些圖形的空白部分中有沒有它的?
。3)看圖說一說
A、把一個正方形紙片折成了同樣大小的4部分,每一部分都是正方形紙片的(
。牵
。﹤正方形紙片。
B、學生自己選一個圖形說一說。
。4)正方形和圓形紙片的涂色部分同樣都是它們的,大小相同嗎?為什么?
三年級數學教案2
復習目標:
進一步鞏固用兩步連除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了解題目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系,通過具體練習,進一步培養(yǎng)分析和推理能力。
復習過程:
一、基本訓練
1、P15.5
先讓學生獨立填表,再組織交流。
引導學生觀察表格,發(fā)現挖的天數和每天挖的米數之間的變化規(guī)律,適當滲透一些函數思想。
2、P15.6
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半價出售“的意思,求出每件玩具的半價是多少。
組織討論能買道哪些玩具。
鼓勵學生聯系生活經驗靈活解決問題。
3、P16.9
組織學生討論第一個問題,明確所買的商品的.理由。
組織討論第二個問題的解決方法,需要兩步計算求出問題。
二、課內練習
1、學校新買來840本故事書,分給6個年級,每個年級有4個班,平均每個班分得多少本?
2、三(4)班有4個小組,每組8人,平均每人采5個昆蟲標本。他們班一共采集多少個昆蟲標本?
3、電器商店里,電飯鍋原價250元,電話機原價180元,收音機原價480元,洗衣機原價780元。為了促銷,現在所有電器一律半價出售。400元錢能買到哪些電器?最多能買到幾件?
4、P16思考題
學生分組完成或獨立完成。
組織討論
左題可先根據除數和十位商的商求出它們的積,再根據十位上的余數2算出被除數的前兩位數,然后根據個位上的余數2,填出被除數個位上的數9。
右題商的百位上只能是1,十位上只能是0,個位上可以是2~9中任何一個數。
三、全課總結。
四、作業(yè):P16.7~8
三年級數學教案3
單元教學目標:
1、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千克、噸,了解1克、1千克、1噸的實際質量,建立清晰的質量單位的概念。
2、掌握質量單位克、千克、噸之間的相互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了解質量單位克、千克、噸的字母表示方法,了解用秤可以稱物體的輕重。
4、能結合生活實際,在具體的情境中解決與克、千克、噸有關的簡單問題,進一步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單元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千克、噸,了解1克、1千克、1噸的實際質量,建立清晰的'質量單位的感念。
2、難點:噸的質量概念的建立。
課時安排:
5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2、掌握“1千克= 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教學難點:
掌握“1千克= 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教學用具:各種秤、幻燈、小黑板、1千克的鹽。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輕重:
1、游戲導入。請三位學生到臺前做“背一背”的游戲(請一位同學背另外兩位同學,被被的兩位同學輕重對比明顯)。背的同學把感受講給同學們聽,讓學生感受到人是有輕重的。
2、實踐體驗。再請學生掂一掂桌上或帶來的物體,感受物體的輕重并互相說一說。
二、實踐體驗,建立概念。
1、認識秤。
2、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⑴、稱一稱。
、啤⒌嘁坏。
、恰⒐酪还。
、取⒄乙徽。
、伞⒉乱徊。
、、拎一拎。
、、說一說。
⑻、小結: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單位表示物體有多重。
3、建立克的質量觀念。
4、單位換算。
、拧⒆寣W生通過稱一稱、算一算等活動,理解1千克= 1000克。如可以通過稱2袋500克的鹽,也可以稱5袋200克的米等活動。
、、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并讓學生說說再哪兒看見過這種符號。
三、拓展應用一個雞蛋重()一個西瓜重()
2、 2kg = ( )g 4000g = ( )kg 7kg = ( )g 8000g = ( )k
3、實踐活動我的體重、同伴的體重、一土豆,我的書包我的估計稱量結果
4、想一想: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鹽比較,哪個重些?
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
1、引導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中有何收獲?
2、布置課后實踐活動任務:用秤在家分別稱出1千克、2千克的物品并掂一掂。
課后反思:
三年級數學教案4
一、關于本單元內容的安排
本單元主要教學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包括口算、筆算、估算和解決實際問題四個方面的內容。這四方面內容在安排上,以筆算教學為主線,把其他三方面內容的教學與筆算教學交融,力求形成比較優(yōu)化的結構。
口算
整百數除以一位數,比較容易的幾百幾十除以一位數。
筆算
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包括商里有0的除法)。
估算
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商是幾位數,商是幾百或幾十多。
解決實際問題
解答關于除法的一步計算的實際問題,解答關于除法的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1.本單元的重點是筆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以“基本算法一特殊情況一實際應用”這條線索貫穿整個單元。
“基本算法”是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一般步驟與方法,“特殊情況”是商里有0的除法,“實際應用”著重教學連除的實際問題。
2.口算教學安排在筆算教學的“兩端”,即口算整百數除以一位數在筆算的前面,口算幾百幾十除以一位數在筆算的后面。
這樣安排有兩個原因:首先是筆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時的第一步,要把被除數百位上的數除以除數,這就是在計算整百數除以一位數。所以,口算整百數除以一位數是筆算的基礎,應該先于筆算教學。其次是類似630;3、630;7這樣的幾百幾十除以一位數都是比較容易、比較特殊的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學生在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筆算的基礎上學習這些口算很輕松,完全能夠自己學會。所以,教材把口算比較容易的幾百幾十除以一位數安排在筆算后面。
3.估算和筆算相伴相隨、相輔相成。
全單元四道教學筆算的例題都以估計“開道”,即先估計再筆算,這是本單元教材編寫的一大亮點。估計在這里為筆算“導向”,為筆算化解難點;估計在這里能激活學生的已有經驗,激勵學生主動探索。第l頁第二個例題教學986;2,引導學生先估計“9百多除以2得4百多”,筆算時學生就可能想到先算9個百除以2,并把“4”寫在商的百位上。第6頁第二個例題教學306;3,先估計“商比100大些”,筆算時就不會漏寫商十位上的“0”。
在筆算教學后又安排估算。如先說說378;2、378;6等題的商各是幾位數,再計算;先估計228;3、944;8等題的商是幾百多還是幾十多,再計算。這些估算都能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筆算方法,提高試商能力。
4.邊學習、邊應用,重點解決連除的實際問題。
在教學筆算后的“想想做做”里都安排了用除法計算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學到的計算及時應用,其中有些問題解法多樣、思路開放,有些問題綜合了空間、時間的內容,有些問題妥善處理余數。連除實際問題思考難度較大,解法較多,教材在第11、12頁單獨安排教學。
二、關于計算法則的教學
計算法則是計算的方法和規(guī)則。毫無疑問,筆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在除的步驟、順序及商的書寫位置等方面都是有規(guī)則的,計算法則是客觀存在的。計算法則的教學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從外部輸入,像過去的教學那樣,光通過幾道例題把算理、算法、注意點講得清清楚楚,把方法、格式示范得明明白白,然后歸納出若干條法則。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接受--記憶--模仿”。另一種是從內部生成,先讓學生調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解決一個新的計算問題,經歷探索過程,體會方法與步驟。然后在回顧、交流等學習活動中自己總結算法,形成法則。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探索中體驗--反思中提煉--遷移中應用”。前一種教學學生認識的法則是顯性的、機械的,給學生的法則是束縛與負擔,必須經過大量練習才能掌握。后一種教學學生認識的法則是隱性的、有活力的,給學生留出了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的空間,學生不需要死記硬背,也不要過量地模仿。
因此在教學時應注意三個問題。
1.抓住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以原有計算為基礎構建新的計算法則。
學生在二年級已經掌握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豎式計算,繼續(xù)學習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只要解決先把被除數百位上的數除以除數這個問題,新舊知識就溝通了。第l頁第二個例題986;2采取“先估計、后筆算”的策略,引導學生主動地先算9個百除以2,并把“4”寫在商的百位上。
2.突破知識的發(fā)展點,完善計算法則。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等于或大于除數,另一種是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小于除數。后一種情況學生以前從未注意過(二年級教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時,商都是兩位數)。第3頁例題312;4就是教學這種情況的計算。也采用“先估計、后筆算”的策略,讓學生體會先把被除數前兩位上的數除以除數是合理的。
3.在適宜的時候用有效的方法使計算法則逐步清晰。
教材一方面給學生提供主動學習的機會和空間,幫助他們自主探索;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及時整理知識,優(yōu)化認知結構。第4頁第3題設計了四組除法題,要求學生先說說商是幾位數,再計算。同組的兩道題被除數相同,為什么商的位數不同?通過分析原因,學生就把握了什么時候先除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什么時候要除‘被除數前兩位上的數,這是計算法則中的重點之一。
所以說,法則仍然要教的,但不用以前的方法教學法則。新教材希望計算教學不僅是知識技能的教學,同時也要發(fā)展數學思考,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關于“商里有0的除法”的教學
教材把商里有0的除法安排在學生掌握基本計算之后教學,因為商0是除法中的特殊情況,是除法計算法則的補充。學生在初步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計算法則的基礎上,再來學習,就比較容易理解。
這部分內容分三段進行。
第一段先教學“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
第二段是豎式計算時應用“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這個規(guī)律。
例題教學商的中間有0,“試一試”教學商的末尾是0。例題的教學分兩步進行,先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計算,可以估算、口算,也可以列豎式筆算,這一步的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商中間的0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如果漏了商中間的0,那么商就不是三位數,就不是比100大一些,就不是102。然后教學豎式的.簡便寫法。“試一試”先讓學生說商是幾位數,也是防止漏了商末尾的0,體會商個位上寫0是合理的、必要的。在這段內容的教學中還要注意兩點:一是把豎式的簡便寫法建立在學生原有寫法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為什么可以簡寫;二是用好“想想做做”第4題,讓學生明白商中間、末尾有0并不是由于被除數的中間、末尾是0,而是除到某一位時是0除以一個不是0的數。如508;4的商里沒有0,800;5的商里只有一個0。
第三段是當確定商的最高位后,如果某一位不夠商l,也要商0。
仍然是例題講商中間的0,“試一試”教學商末尾的0。例題432;4的教學線索與306;3相似,也是先估計、再筆算。不同之處是,當學生產生認知矛盾--十位上3除以4不夠商l時,教材通過“辣椒”提出:“十位不夠商l,就商0!辈⒊霈F了完整的豎式。教學時,還要讓學生知道怎樣繼續(xù)除下去。
另外,教材還及時引導學生整合筆算知識,第13頁第2題的三組筆算題分別安排了商末尾有0和商中間有0的比較,商末尾是0時沒有余數和有余數的比較,除時商0的兩種情況的比較。第15頁第2題是更大范圍的知識整合,同組的三道題雖然各有特點,但都要遵循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法則。
四、關于“連除的實際問題”的教學
學生解答連除計算的實際問題往往有困難,因為問題的已知條件兩兩相互聯系,這種聯系既使解法多樣,又干擾解題思路的組織。所以教材安排了一個例題進行教學。這種問題既可以用連除的方法解決,又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解決。經過一段練習后,又帶出了另一類用連除方法解決的問題(如第12頁第5~7題),這種問題在列式時,用哪一個數做第一個除數或做第二個除數都是可以的,但教學時必須使學生弄清每步的含義。
這段教材有三個特點:一是選擇的素材貼近學生的生活,書架上放書、排隊分組參觀科技館、按時服藥、買乒乓球拍、寫毛筆字......,都是學生熟悉的、能夠接受、容易理解的,F實的素材能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有助于他們思考解決問題的步驟與方法。二是呈現形式以圖文結合為主,逐漸向文字敘述過渡。圖文結合寓信息于畫面和對話中,有生活氣息,能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文字敘述的實際問題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理解題意的能力,提高思維活動的質量。三是教學方法以學生獨立解題和相互交流解法為主,不是教師作系統(tǒng)分析和講解。
教學連除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教師的作用應著重體現在組織學生進入情境,從畫面、對話中尋找數學信息,完整地理解題意,有序地整理條件和問題,激活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還體現在組織學生交流各自的解法,通過對解題過程的回顧、反思,弄明白先算了什么,為什么先算,先算的這一步是怎樣想到的。從而整理出解題思路,提升思維水平。教學例題時要鼓勵學生的解法多樣,但練習時不要求他們一題多解。
五、課時安排:總10課時
1、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第1~4頁)....................................2課時
2、練習一(第5頁)......................................................1課時
3、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第6~10頁)..............................2課時
4、用連除解決的實際問題(第11~12頁)..............................1課時
5、練習二(第13~14頁)...................................................2課時
6、復習(第15~16頁)......................................................2課時
三年級數學教案5
一、單元目標:
1、使學生會計算三位數加、減三位數
2、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進一步領會加、減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強估算意識。
3、使學生理解驗算的意義,會對加法和減法進行驗算,初步養(yǎng)成檢驗和驗算的習慣。
第一課時:
兩位數加兩位數
二、教學內容:
萬以內進位加法
三、教學目標:
1、經歷萬以內進位加法的認識過程,理解萬以內筆算加法的計算法則
2、能應用法則準確地計算兩位數進位的加法題
四、教學重點:
萬以內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
五、教學難點:
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相加時,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1。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引入新知
1、口算:
50+70300+500900—50044+22
30+5035+5587+49(遇到困難)
2、87+49不能用口算一下子就算出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萬以內進位加法。
(二)新課展開
1、春天到了,學校安排我們坐車去動物園春游,三年級一班有45人,二班有47人,一輛車限坐88人,兩個班坐一輛車能坐的`下嗎?
2、列式計算。用舉手的方式,認為不行的舉手?為什么不行?說明理由。
3、同桌交流算法:
5+7=1240+40=8012+80=92
45+7=5252+40=92
47+5=5252+40=92
4、同學們用了這么多的方法,真能干!那有沒有同學直接用45+47算的,說一說你是怎樣思考的?(請生上臺演示)
5、列豎式計算
6、多媒體出示例1圖片,獨立完成計算,(兩個學生板演,其余同學在書上完成)
7、列豎式計算(重點講解)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獨立完成做一做1、2
2、請生回答,集體講解訂正
(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位數加位數的運算法則,你們學會了嗎?
(五)作業(yè)
三年級數學教案6
第一單元《時、分、秒》
第一課時: 《秒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體會秒在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觀察、體驗等活動。使學生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3、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滲透珍惜時間、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教學分析:
時間單位“秒”學生們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觸。1分=60秒,學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時間單位比較抽象,不像長度、重量單位那樣容易用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而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不僅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亦是難點。教學中,注重聯系生活,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注重給足學生觀察、發(fā)現、探究、體驗的時間和空間,注重多媒體課件的有效運用,以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
1、秒的認識
教學重點:
1、知道時間單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教學難點:
1、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1.出示主題圖:
同學們,你看到了什么?你們看,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讓我們一起倒計時,
十、
九、
八、
七、
六、
五、
四、
三、
二、一!
2.揭示: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3.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二、操作體驗,探究新知
1.談話:你都知道哪些關于秒的知識?你是怎么知道的?2.結合學生回答引導探究。(1)認識秒針。
、俪鍪剧娒妫]有秒針):你看到了些什么?(時針、分針、12個數字、12個大格,60個小格。)
②出示鐘面(有秒針):它與剛才的鐘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針。)揭示:鐘面上最長最細的針就是秒針。
、塾^察鐘面,秒針還有什么特點?(最細最長走得最快)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學具鐘面上的秒針,指給同桌看看。(2)認識1秒和幾秒。
、俳沂荆好脶樧1小格的時間是1秒。
、诿脶樧2小格的時間是幾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針走1圈的時間呢?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課件演示秒針走動1圈,學生邊觀察邊說出時間: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谡n件演示,學生仔細觀察鐘面,想一想,你有什么發(fā)現?③學生匯報,教師引導:秒針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針走一圈的同時,分針走了幾小格?也就是幾分鐘?你發(fā)現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發(fā)現時、分、秒這三個單位間有什么關系?(1時=60分,1分=60秒)(3)認識秒表和秒的計時方法。 ①課件出示。
這是秒表。一般在體育運動中用來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②介紹秒表的計時方法。 ③課件出示。
有的電子表可以顯示到秒。你知道這個電子表顯示的時刻嗎?(6時55分57秒)④讀出電子表上的時刻
、菽氵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4)體驗1分鐘、1秒和幾秒①1分鐘有多長?
課件播放《時間像小馬車》,猜猜播放多長時間?課件驗證。
、趯W生閉眼感受1分鐘。 ③1分鐘能做哪些事?④1秒究竟有多長呢?
出示鐘表滴答聲,學生閉眼感受。 ⑤1秒鐘能做哪些事?學生暢談,課件出示。
一秒鐘,獵豹在草原上可飛奔28米;一秒鐘,蜂鳥振翅55次;
1秒鐘,地球繞太陽轉動29.8千米,從太陽接收486億千瓦的能量,太陽系在銀河系內運行220千米,宇宙空間里有79個星體發(fā)生爆炸結束其“生命”。 ⑥感受幾秒
師吟誦《明日歌》。猜一猜,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么想的?計時驗證。
師吟誦《長歌行》。估一估,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么估的?
三、課堂練習,鞏固新知1.課本第6頁第2題。
2.課本第6頁第1題。
3.課本第6頁第3題。
4.課本第7頁第7題。
四、全課總結,升華新認識1.課件播放《長歌行》,說說你從中知道什么。 2.你還知道哪些關于時間的名言警句?
3.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嗎?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時、分和會讀、會寫幾時幾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的知識性目標相對簡單,但單位時間比較抽象,不象長度單位、質量單位那樣可以借助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通過一系列的體驗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1秒、幾秒及1分的時間觀念。在教學設計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利用學生熟悉的場景,使學生直觀認識生活中“秒”的存在,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時間概念。通過讓學生參與倒計時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感受“1秒”的長短,同時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2、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由于學生已經認識了“時、分”,因而在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等形式來解決“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及“分與秒之間的關系”等問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借助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首先通過讓學生拍手、數數、寫字、畫畫等活動讓學生體驗1秒鐘、1分鐘的長短,在體驗1分鐘時還讓學生體驗同樣是1分鐘做不同事情時的不同感受。由此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同時注意培養(yǎng)學生愛惜時間的意識。
4、注意讓學生收集有關時間的信息,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5、多給學生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事情所需時間,在頭腦中建立表象,在估測其他事情時可借鑒作比較。當然,除了在學習秒的認識是可以這樣做,建立其他數學概念也可運用這樣一些做法。
三年級數學教案7
一、教學內容:
學習小數是認數的一次重要擴展,在不能用整數表示的時候,往往采用小數表示。本單元初步教學小數的知識,也為第二學段系統(tǒng)學習小數的知識打下基礎。全單元編排四道例題,具體安排如下:
例1、例2:認識小數
例3:小數的大小比較
例4: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二、教學目標:
使學生能結合具體內容初步了解小數的`含義,會認、讀、寫一位小數;能結合具體內容比較一位小數的大小;會進行一位小數的加減運算。
三、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小數的讀法和寫法。學會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及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運用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教學時間:
4課時
五、教具準備:
課件和配套光盤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精品資料設計
三年級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活動,認識方向與距離對確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3、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
對任意角度具體方向的準確描述。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春季是運動的最好時節(jié),我們同學們都很愛好運動,不久我校就會舉行一次越野比賽,現在老師將越野圖展現給大家。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出示越野圖的起點和終點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運動員,你將從起點向什么方向行進?(方向標)加方向標有什么好處?為什么方向標畫在起點的位置?(以起點為觀測點)
3、自主探究,小組討論,合作交流
例1的學習是讓學生明確可以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教學時,可以與主題圖的教學結合進行,通過情境使學生明確需要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才能確定物體的`位置;顒又写_定方向的具體方法可以讓學生小組合作進行探索。
知道在出發(fā)點的東北方向就可以出發(fā)嗎?如果這樣會發(fā)生什么情況?這樣確定方向準確嗎?怎么樣走會更加的準確?
準確的可以說是東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東60°這樣表示嗎?在說具體位置時,一般先說與物體所在方向離得較近(夾角較。┑姆较。——靠近哪個方向就把那個方向放在前面。
(距離1千米)如果沒有距離又會怎樣?
1號點在起點的東偏北30°的方向上,距離是1千米。你學會表示了嗎?
三、鞏固練習內化提高
做一做呈現了小明家附近幾處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圖,通過方向與距離的確定,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確定方向的具體方法。
練習三第1、2題是相應的在地圖上確定方向的練習。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我們可以根據題目提供的方向和距離這兩個條件來確定物體的位置。首先要確定方向標。
三年級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通過有趣的數學題,引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開發(fā)他們的智
力,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他們邏輯思考能力。
2)讓他們學會通過思考與計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3)通過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發(fā)揮團隊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解答例題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讓學生學會善于思考。教學難點: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思考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課前準備:
準備課堂上要講的內容,預測提問環(huán)節(jié)所需要的使用的時間。多媒體課件,火柴棒,小獎品。
教學過程:
課前先向學生播放一些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的生活例子。講一個小故事,動物中的數學“天才”蜜蜂。(蜜蜂蜂房是嚴格的六角柱狀體,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開口,另一端是封閉的六角菱錐形的底,由三個相同的菱形組成。通過小故事起到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
一、游戲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火柴游戲,層層導入:同學們還想知道知道數學更多有趣的故事嗎?今天我們來一起玩一個與數學有關的趣味游戲好嗎?
學生討論交流說出自己的想法,并演示擺法。
1、下圖是用24根火柴桿排成1大1小兩個正方形,只能移動其中的4根火柴,要使其變成3個正方形,你會嗎?
2、六角星變菱形用18根火柴擺1個六角星(見圖)。請你移動其中的6根火柴,使六角星變成6個面積相等的菱形。你知道應該怎么移動嗎?
3、用12根火柴桿,組成4個連靠在一起的單位正方形,如下圖。游戲要求:
。1)試試看,移動3根火柴桿,把它變成3個不相連靠的正方形。
。2)恢復原狀,再試試看,移動4根火柴桿,把它變成3個不相連靠的正方形。
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答對進行適當的獎勵),并進行分析,然后逐漸深入課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能力。
二、結合生活,小組互動。
此環(huán)節(jié)分為四個小部分:
1將學生分成幾組,然后老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
2從日常生活出發(fā),模擬一些題目,讓學生進行搶答。
3最后進行統(tǒng)計,對表現最好的小組進行獎勵。
4、對相關題目進行詳細的解釋,讓學生認識數學的奧秘,進而提高對數的.學習興趣。
具體如下:
1.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
解析:“一”字、加號“+”、再來一個“一”字,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二”,而是“王”。謎底是:王
2.一減一不是零。(打一字)
解析:“一”字、減號“-”、再來一個“一”字,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零”,而是“三”。謎底是:三
3.+-×(打一成語)
解析:把支分解開即為“+、-、×”)謎底是:支離破碎
4、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謎底是:口(意為“只”少“八”)
5、成績是多少?(打二個數學名詞)
解析:學習成績是用得分的數目計算的。問“多少”,可以換一個說法,改問“幾何?”在中國古代數學書里,問一種物品有多少個,總是問“物有幾何?”直到現在,有些地區(qū)的方言里,買東西問價錢,還是說“幾何?”所以,問“成績多少”,等于是問“分數,幾何?”謎底是兩個數學名詞:分數、幾何.
二、探究拓展題:
現在小明一家過一座橋,過橋時候是黑夜,所以必須有燈,F在小明過橋要1秒,小明的弟弟要3秒,小明的爸爸要6秒,小明的媽媽要8秒,小明的爺爺要12秒。每次此橋最多可過兩人,而過橋的速度依過橋最慢者而定,而且燈在點燃后30秒就會熄滅。問小明一家如何過橋?
答案:
第一步:小明與弟弟過橋,小明回來,耗時4秒;
第二步:小明與爸爸過河,弟弟回來,耗時9秒;
第三步:媽媽與爺爺過河,小明回來,耗時13秒;
最后:小明與弟弟過河,耗時4秒,總共耗時30秒,多么驚險!
三、自主創(chuàng)作題:
根據自己學過的數學知識,自主創(chuàng)作一幅與數學有關的圖畫。(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四、課堂總結。
。ǹ偨Y本節(jié)課所學到的知識,讓學生認識數學的奧秘,進而提高對數的學習興趣。)
三年級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回顧本單元的知識,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進而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2、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進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1、形成本單元的知識體系。
2、用面積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課件)、學具袋〔內裝小三角形(直角、銳角、鈍角)、小長方形、小正方形、圓形、小平行四邊形各四個〕長方形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熱身活動
你們喜歡做游戲嗎?今天我們大家一起來玩?zhèn)數學游戲吧!(投影出示P54圖)
1、師講明游戲規(guī)則
、僭诜礁窦埳袭嫵雒娣e是16平方厘米的圖形,并涂色。
、诿璩鏊媹D形的邊框。
、巯嗤瑫r間內完成多種畫法者為勝。
2、學生獨自活動、小組交流推選作品。
3、實物投影展示作品,師生互評。
4、從這個游戲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面積與周長的含義不同;面積相等,周長不一定相等)
二、整理概括
1、在本單元中,你還學會了面積的哪些知識?與小組內的同學互相說一說,并用你喜歡的方式進行總結。
2、全班交流、教師板書:
面積
單位及進率
應用
計算方法
3、生活中哪些方面會用到這些知識?
三、實踐應用:
1、課件出示P55實踐活動的情境圖。(小明家廚房裝飾,如何選用地磚)。
從中你獲取了哪些數學信息?能幫助小明解決問題嗎?動動腦,動動手,看誰是數學小能手。
(1)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解答。
(2)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發(fā)表各自的意見。
課件出示解題過程。
四、課堂練習(課件出示)
1、用兩個邊長是6cm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面積是多少?
2、一個衛(wèi)生間用長方形地磚鋪地,每行鋪15塊,鋪了10行。這個衛(wèi)生間一共鋪了多少塊地磚?
如果每塊地磚長3分米,寬2分米這個衛(wèi)生間的面積有多大?
五、思維訓練
P55畫一畫的(1)題。
(1)讓學生先動手在課本上畫一畫,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親身體驗。
(2)問:你們得出了什么結論?
(三角形和長方形能鋪滿長方形)
(3)討論:是不是任意三角形都能鋪滿長方形?
還有哪些圖形能鋪滿長方形?
拿出學具袋中的學具動手拼一拼。
(4)全班交流各自所得。
2、你能設計一種圖案使它鋪滿這個長方形嗎?
課下動手畫,小組內選出作品貼在“數學一角”。大家評出咱班的小設計師,好嗎?
六、小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你有何感受?
三年級數學教案11
知識目標:探索并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比除數。┑挠嬎惴椒ǎ⒛苷_計算。
能力目標:結合具體的情境進行估算,逐步培養(yǎng)估算意識與能力。
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能正確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
教具準備:小黑板、幻燈。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同學們知道,在偏遠山區(qū)有很多貧困的'學生,今天咱們學校要搞一個活動,為他們獻“愛心”。
二、探索新知:
1、出示:華夏小學同學捐出576本故事書,送給6所希望小學,平均每所小學分到多少本?
2、試著列式解決。
3、估計商是多少,在小組內說一說估計的過程。
4、列豎式計算,引出被除數百位上的“5”比除數“6”小怎么辦?
5、學生獨立計算,在小組內交流計算過程。
6、全班交流,講清算理。
7、進行驗算。
三、拓展應用:
1、試一試:
。1)如果把這些書送給4所希望小學,先估計平均每所小學分到多少本,再算一算。
。2)王老師有100元,最多可以買幾盒拼圖,還剩多少元?
四、小結: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什么知識?(由學生自己進行總結)
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要使學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比除數小)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結合具體的情境進行估算,逐步培養(yǎng)估算意識與能力。
三年級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加深對面積的含義和面積單位的理解,能區(qū)別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判斷的能力及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加深對面積的含義和面積單位的理解。
教學難點:區(qū)分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
回顧:前面兩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
揭題: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練習來鞏固面積和面積單位的相關知識。
二、基本練習
1.完成教材第64頁“練習八”第1題。
讓學生獨立在教材上涂色。
完成后展示學生的作品,讓學生比較:圖形的周長與它們的面積之間的.區(qū)別。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明確:周長表述的是線的長短,面積表述的是面的大小。
2.完成教材第64頁“練習八”第2題。
讓學生用準備好的邊長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分別拼成面積是9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和面積是12平方厘米的長方形。
完成后展示學生的拼法,全班交流。
3.完成教材第64頁“練習八”第3題。
先估計圖形的面積各是多少,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4.完成教材第64頁“練習八”第4題。
出示題目,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四個圖形中,哪個面積最大?哪個面積最?
學生反饋后,教師指出:因為1個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有幾個小方格就有多少平方厘米。
5.完成教材第65頁“練習八”第5題。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最后指名學生說說是怎樣估計的。
提示學生:將超過半格的看成1格,不滿半格的忽略不計。
交流時著重讓學生體會到用割補法把不完整的圖形割補成完整的小正方形的數學思想。
三、綜合練習
1.完成教材第65頁“練習八”第6題。
課件出示題目,讓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提問: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邊長是多少?
算一算:它們的面積各是多少?周長呢?
集體反饋,指名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計算的?
2.完成教材第65頁“練習八”第7題。
讓學生讀題,弄清題目要求:畫兩個面積都是10平方厘米的圖形。
展示學生作品并交流,引導學生比較它們的形狀。
得出結論:面積相同,形狀不同。
3.完成教材第65頁“練習八”第8題。
提出問題:比較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和數學書的封面,估計數學書的封面大約有多少平方分米。
讓學生根據數學書封面的面積,估計一張報紙的面積。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yè)
《補》
三年級數學教案13
新知識點:
1、理解面積的含義
2、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
3、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要求:
1、結合實例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測量圖形的面積
2、體會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重要怕,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頃,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3、熟悉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4、使學生探究并掌所到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會使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能估計所給的長方形、正方形面積
教學建議:
1、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加強直觀教學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應加強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通過手、口、眼、耳多種感官的協同活動,特別是通過動手操作,在做中學,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有效地提高知識攝取的效果。在本單元的教學中,還應注意選擇各種直觀手段的優(yōu)勢,根據教學內容恰當選擇教具或課件,從中讓學生對所學內容具有更真實的感受,獲得實實在在的直接經驗,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變機械的學習為有意義的學習
機械的學習往往體現在概念教學中,機械的學習是指學生僅能記住數學概念的描述、符號,卻不理解它們的內在含義,不理解有關概念的聯系,更不會靈活地運用。有意義的學習是指學生不僅能記住概念的描述或符號,而且理解它們的內在含義,了解相關數學概念的實質性聯系,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3、讓學生主動探究,獲取結論
在本單元中,有些內容探究的難度不大,結論比較容易發(fā)現,而且便于展開直觀操作,因此是小學數學中比較適宜讓學生探究的課題,老師應當充分發(fā)揮教學內容的特點,組織學生形展探究學習。
4、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本單元的教材對面積的估算給予較多的關注,不僅在“做一做”中有所體現,在練習中也有較多反映,如很多計算面積的練習,都要求學生先估計,再測量計算出面積。所以重視估測能力的培養(yǎng),也有助于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安安排:
面積和面積單位1課時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1課時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1課時
公頃、平方千米1課時
三年級數學教案14
一、設計思想
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計算課,傳統(tǒng)的計算教學是枯燥乏味的,為了打破傳統(tǒng)的計算教學方法,突出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時,我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以湖塘的大香林桂花節(jié)為背景,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感受知識的發(fā)展過程,體驗、經歷多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過程,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算法的多樣化,并注意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有這樣幾個特點:
1、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注意知識的遷移。
2、通過合作交流,突現學生的主體性,實現算法的多樣化。
3、設計多種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二、教材分析
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乘法,是學生在掌握了整百、整十數乘一位數口算的基礎上,探討每一數位上的積都不滿十的任意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并引出乘法豎式的書寫格式。通過計算使學生懂得任意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都是把這個數每一位上的數分別乘這個一位數,再把所得的積相加。這一內容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因為它體現了多位數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數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礎上遷移、類推。而且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熟練程度還會影響到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試商的準確率和速度。因此,一定要讓學生掌握好這部分知識。
三、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一般是不會列出乘法筆算豎式的,許多學生都會利用口算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筆算豎式是計算的通法,是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多位數乘法的基礎。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列出乘法豎式。剛開始用豎式計算的時候,有的學生可能會從高位算起,這時教師不必急于去糾正,這個問題可以留待以后學習進位乘法時再加以解決。
四、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多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過程,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2、初步學會乘法豎式的書寫格式,了解豎式每一步計算的含義,理解并掌握其計算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和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同時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五、重點難點
重點:探索并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及乘法豎式書寫的格式,并能正確計算。
難點:使學生學會乘法豎式的書寫格式,理解并掌握其計算法則。
六、課前準備
教學掛圖
七、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小朋友們,金秋十月,丹桂飄香,我們家鄉(xiāng)美麗的大香林景區(qū)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桂花節(jié)。十一長假,小明一家也來到了大香林,他們買了3張門票,每張30元。請問:一共要付多少錢?怎么解決這個問題?(30×3)為什么用乘法計算?(因為是求3個30)怎樣計算?(復習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師:景區(qū)內真是人山人海!入口處,3輛電動車正忙著把游客載往桂花林,(出示掛圖)請小朋友仔細觀察,說一說圖上都告訴了我們什么?(有3輛電動車,每輛電動車上最多可以坐12名游客。)根據這些信息,你想提一個什么問題呢?(3輛車一共可以坐多少名游客?)板書問題。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先請小朋友估計一下,3輛車大約可以坐多少名游客?
2、師:如果我們要知道準確的人數,該怎么辦呢?
怎樣算一共可以坐多少人?(12×3)
為什么用乘法計算?(因為是求3個12是多少)
3、探討交流
1)12×3等于幾?你想怎樣計算?寫在草稿本上。
2)學生獨立思考,請不同算法的學生板演。
3)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算法。
4)請板演的學生給大家介紹自己的算法。
方法1用加法算:12+12+12=36
方法2口算:10×3=30 2×3=6 30+6=36
方法3:列豎式 1 2
× 3
3 6
4、數形結合,理解算理。
師指著豎式問:大家看懂了嗎?6怎么來的?為什么寫在個位上?表示什么?十位上的3怎么來?表示什么?
有這么多種算法,它們之間肯定是有聯系的。這個6在第二種算法里表示什么?你能在圖中把它圈出來嗎?
出示: ○○○○○○○○○○ ○○
○○○○○○○○○○ ○○
○○○○○○○○○○ ○○
"3" 你能圈出來嗎?
5、強調豎式的寫法,師生共同完成,師邊講解邊板書。
12×3=36,在寫豎式時,先寫第一個因數12,再寫乘號,然后寫第二個因數3,注意3要寫在哪兒?乘的時候,要先從個位乘起,用3和個位上的2相乘得幾?6寫在哪兒?表示什么?乘完沒有?還要再用3乘十位上的1,得3。這個3表示什么?要寫在什么位上?現在豎式算完沒有?如果百位上還有數,還要怎么樣?乘得的積要寫在(百位上)。小朋友們請看,在乘法豎式里,12叫什么?3呢?最后乘得的結果36就是它們的(積)。豎式算完了,一定要記住在橫式上寫出得數。這道題的單位是什么?一起口答。
6、揭示課題:剛才我們在計算12×3等于幾時,不但可以用口算的方法,而且還探討了用豎式來計算,這就是我們今天新學的筆算乘法。
板書課題:筆算乘法(齊讀課題)
三、反饋練習,鞏固新知。
1、做一做
3 2 3 1 2 3
× 2 × 2 × 2
學生獨立完成。
師:你發(fā)現這3道題最大的區(qū)別是什么?(第一個算式,第一個因數是1位數;第二個算式,第一個因數是2位數;第三個算式,第一個因數是3位數。)
這3道題之間有什么聯系?(先乘個位,再乘十位,最后乘百位,這是筆算乘法的基本方法。)
2、小明一家乘著電瓶車來到了桂花林,他們看見路邊放著許多花。每一邊都放了342盆,兩邊共放多少盆?
你能列式解答嗎?是怎樣計算出結果的?和同桌說一說。
指名匯報。
3、小明一家去了釣魚池釣魚,小明和媽媽分別釣了14條魚,爸爸釣了16條,一家人一共釣了多少條魚?
4、小朋友真能干!現在老師要考考大家,難一點的題目會不會做?
□ 2 □ 2 □ □
× 3 × □
□ □ 9 8 □ □
師:看清題目中隱含的條件。第1題你會先解決哪一個數?接著填哪一位?還有不同填法嗎?
師:第2題你會先填哪一位?為什么?
5、小明一家在大香林游玩了一圈,要回家了。小明想給阿姨家的2個妹妹帶一件紀念品回去。媽媽給了小明50元錢,讓小明自己挑選禮物。(出示圖片:木掛件11元/個,竹水槍22元/支,風箱24元/只),小明會挑什么禮物?一共要花多少錢?還有錢多嗎?多多少?
四、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八、板書設計
筆算乘法
3輛車一共可以坐多少名游客?
12×3=36(名)
1 2……因數
× 3……因數
3 6……積
九、問題探討
1、教學中,教師是否能夠充分放手,讓學生獨自經歷探索多種算法和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享受成功的快樂?
2、學生是否真正懂得了乘法豎式中每一步計算的含義?
十、作業(yè)設計
1、先說一說計算順序,再計算。
3 1 1 2 2 4 1 3 1 1 2
× 3 × 4 × 2 × 4
2、解決問題。
。1)黃花有32朵,紅花的朵數是黃花的2倍。紅花有多少朵?一共有花多少朵?(2)三年級有3個班,2個班都是42人,另一個班有45人。三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3、你能寫出多少兩位數乘一位數和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不進位乘法算式?并計算出結果。比一比,看誰寫得又快又多。寫好后,同桌互相交流。
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不進位乘法:
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不進位乘法:
你還能寫出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不進位乘法算式嗎?
三年級數學教案15
千米的認識
教學內容:
千米的認識
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在學生的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看到有關千米(公里)的使用信息,建構效果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于這部分知識正確觀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直接性”和“可視性”的體悟或者從感受經驗比較抽離,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是本課學習的難點。
學情分析:
學生在一、二年級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會在走路上學、乘車旅游、參加運動會等生活經驗中接觸到千米(公里),這就使得本節(jié)課很容易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紤]到學校學生的具體情況,在幫助學生建立1千米實際長度概念時選用學生熟悉周圍環(huán)境,這樣既能有效化解難點,又能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進行相應的換算。
2、通過實踐活動,親身體驗“1千米究竟是多長”,形成對“千米”的量感。
3、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千米,讓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
認識千米,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教學難點:
通過體驗,形成對“千米”的量感
教學關鍵:
通過親身體驗充分感知1千米究竟有多長。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我們之前已經學過了關于長度的單位,說一說,你學過哪些長度單位?你能不能把它們從大到小排列一下?
板書:米(m) 厘米(cm) 毫米(mm)
請說一說它們之間的進率。
板書: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下面的括號中填什么長度單位合適?
課桌的長度約是100( ) 上海環(huán)球金融中心492( )
學校運動會比賽跑200( ) 一枚一元硬幣的厚度約是2( )
。ㄕf明:既復習了舊知,又為探索新知做好鋪墊,同時使學生感受到知識之間的系統(tǒng)性。)
3、師:國慶節(jié),老師從上海出發(fā)到南京,指示牌顯示距離南京還有268(?),后面應該是哪個長度單位呢?
4、揭示課題:用米、厘米都太短了。上海到南京的距離比較遠,我們需要用更大的長度單位來測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板書)
板書:千米的認識
。ㄕf明:從現實生活出發(fā)讓學生產生認知上的沖突,使學生感受到認識千米的必要性。)
二、探究
(一)導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過“千米”,如:
1、出示圖片。
圖1:路標。
圖2:限速。
師: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或聽過“千米”?(讓生答)
小結:表示鐵路、公路等比較長的距離時,通常用千米做單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
板書:(公里)km
。ǘ┬抡n展開:
1、初步建立“千米”觀念:
師:各位同學,請大家看運動場的跑到圖,它的環(huán)形跑道一圈是200米,這樣跑幾圈剛好是1000米?(5圈)
我們可以寫成
1千米=1000米 (指導學生朗讀:用不同的停頓來區(qū)分)
練一練:
2千米=( )米 (讓學生說想法)
想:2千米就是2個1千米,即20xx米
5千米=( )米
想:5千米就是5個1千米,即5000米
2、再次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師:1千米到底有多長?
出示學校周邊地圖:這是我們學校周圍的地圖,從校門口出發(fā),你認為走到哪里是1
千米呢?(學生討論,交流,反饋)
(說明:以情激趣,使學生感到生邊處處有數學,由抽象的“千米”形成正確的表象,從
而加深對“千米”的認識。)
三、練習鞏固
1千米在你們頭腦中已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讓我們來做一些練習,看看同學們的掌握
情況。
1.填空
8千米=( )米 4千米400米=( )米
3千米25米=( )米 2750米=( )千米( )米
讓學生獨立嘗試,加深對千米的認識。
。2)交流反饋。
2.選擇題
鴕鳥是世界上最大的鳥,身高約4( ),每小時能跑40( )
A.厘米 B.米 C.千米
海拔最高的大河位于我國西藏自治區(qū)的雅魯藏布江,平均高度約為海拔4( )
A.厘米 B.米 C.千米
四、聯系生活,學會應用
1、十一期間,小丁丁沒有選擇出門旅游,他在少年宮參加完活動準備去圖書館,請問,有幾條路可以選擇?
620m
620m
小丁丁覺得路太遠了,他決定打車,請你任選走法,計算一下長度,如果選擇出租車,你的選擇起步價夠嗎?
五、課后實踐:
1、實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估一估走一千米需要多長時間。
(說明:千米的實際長度的感知,只有通過學生的實踐活動,才能有更為深刻的認識)
六、板書:
千米的認識
千米(公里)km 米(m) 厘米(cm) 毫米(mm)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00米=1千米
【三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的數學教案09-20
三年級優(yōu)秀數學教案01-17
三年級下數學教案01-11
三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案01-11
有關三年級的數學教案01-20
三年級趣味數學教案01-31
三年級上數學教案12-13
三年級數學教案11-07
三年級人教版數學教案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