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時間:2023-07-06 13:31:00 詩琳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通用1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通用15篇)

  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1

  教學內容:

  教科書P23—26的內容,P24“做一做”,完成練習四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認識圓錐,圓錐的高和側面,掌握圓錐的特征,會看圓錐的平面圖,會正確測量圓錐的高,能根據實驗材料正確制作圓錐。

  2、過動手制作圓錐和測量圓錐的高,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

  3、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教學重點:

  掌握圓錐的特征。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圓錐的組成。

  教具準備:

  每人一個圓錐,師準備一個大的圓錐模型。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2、圓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課

  1、圓錐的認識(直觀感受觀察討論匯報)

 。1)讓學生拿著圓錐模型觀察和擺弄后,指定幾名學生說出自己觀察的結果,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圓錐有一個曲面,一個頂點和一個面是圓的,等等。

 。2)圓錐有一個頂點,它的`底面是一個圓、(在圖上標出頂點,底面及其圓心O)

 。3)圓錐有一個曲面,圓錐的這個曲面叫做側面。(在圖上標出側面)

 。4)讓學生看著教具,指出: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做高。(沿著曲面上的線都不是圓錐的高,由于圓錐只有一個頂點,所以圓錐只有一條高)

  2、小結

  圓錐的特征(可以啟發(fā)學生總結),強調底面和高的特點,使學生弄清圓錐的特征是: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3、測量圓錐的高(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測量)

  由于圓錐的高在它的內部,我們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長度,這就需要借助一塊平板來測量。

 。1)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

 。2)用一塊平板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面;

 。3)豎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

  4、教學圓錐側面的展開圖

 。1)學生猜想圓錐的側面展開后會是什么圖形呢?

 。2)實驗來得出圓錐的側面展開后是一個扇形。

  三、課堂練習

  1、做第24頁“做一做”的題目。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模型紙樣,先做成圓錐,然后讓學生試著獨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徑、教師行間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輔導。

  2、練習四的第1題。

 。1)讓學生自由地觀察,只要是接近于圓柱、圓錐的都可以指出。

 。2)讓學生說說自己周圍還有哪些物體是由圓柱、圓錐組成的。

  3、完成練習四的第2題。

  補充習題

  1、出示一組圖形,辨認指出哪些是圓錐。

  2、出示一組圖形,指出哪個是圓錐的高。

  3、出示一組組合圖形,指出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

  四、總結

  關于圓錐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學介紹你手中的圓錐嗎?

  教學反思:

  觀察、感知中認識并掌握圓錐的特點,經歷探究測量圓錐高的方法的過程,加深了對圓錐高的認識。在旋轉,對比圓柱和圓錐的過程中,加深對圓錐特點的認識,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2

  學習內容:

  “水桶和油桶”的問題

  學習目標:

  1、讓學生增加對數學的興趣,認識數學的多種形式。

  2、另外教授一些數學計算的巧妙方法。

  3、引導學生通過思考操作發(fā)現并驗證“水桶和油桶”問題的特征,培養(yǎng)學生大膽猜測、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4、利用簡便方法,提高學生計算效率,更加高效的學習數學。

  學習形式:

  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學習過程

  一、引入

  師:提出問題:你能解決這樣的問題嗎?展臺出示題目。

  二、探究新知

  1、請同學們取出1號靶,認真觀察(引導學生觀察)

  2、小組交流,探究解決。

  3、請同學們取出2號靶,嘗試解決。(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如果有的學生做出來,讓孩子展示,教師給予贊賞;如果學生做不出來,充分調動組內力量,探究解決。

  4、請同學們按照組內交流出的方法各自解決。(小組合作,互相幫助)

  三、課堂拓展

  同學們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是不是覺得數學充滿了奧秘呢?課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網絡上找很多有關“水桶和油桶”的知識,然后和老師、同學們一起去研究研究,好嗎?

  今后老師會繼續(xù)為你們介紹一些更有趣的數學現象,這些數學方法更貼近你們平時的數學學習,有助于你們更好地學習數學。

  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3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3的倍數特征的過程,理解其特征,能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

  2、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進行歸納、類比與猜測,發(fā)展分析、比較、猜測、驗證的能力。

  3、通過歸納、類比猜測等學習數學的活動,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zhàn)性,感受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教學重點

  理解3的倍數的特征

  教學難點

  探索活動中,發(fā)現規(guī)律,并歸納出3的倍數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提示課題

  我們已經研究了2,5的倍數的特征,那么3的倍數又會有什么特征呢?(板書課題)

  二、探索交流、獲取新知

  1、出示1~100數字表格

  2、找出3的倍數,并做出記號

  3、觀察3的倍數,你發(fā)現了什么?(生認為沒有什么規(guī)律,師再引導觀察)

  ⑴任意選擇幾個3的倍數。如42、87、93。

 、瓢鍟诤诎迳

  ⑶交換個位和十位上的數字,得到24、78、39。

  ⑷判斷這三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

 、上胍幌耄航粨Q數位前后的兩個數中什么不變?(給足充分的討論時間)生得到:交換前后兩個數字的和不變。

  ⑹引導提問:3的倍數的特征跟一個數各個數位上數字的和有關系,到底有什么關系呢?

  ⑺分析、猜測。生從這幾個數字的和,可以看出它們又剛好是3的'倍數(6、15、12)

 、舔炞C、歸納

  ① 讓生隨意再找?guī)讉3的倍數,利用同樣方法,將每個數的各個數字加起來進行驗證。

 、 發(fā)現規(guī)律,進行歸納

 、蛧L試檢驗:

  ①出示84、92、102、315。

  ②利用規(guī)律進行檢驗。

 、坌〗Y:這個規(guī)律對三位數一樣成立。

  三、鞏固練習

  第7頁的試一試和練一練

  四、板書設計:

  3的倍數的特征

  3的倍數的特征:把一個數各個數位上的數字加起來的和正好是3的倍數。

  五、課后反思:

  略

  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4

  教材分析:

  《圓的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第1課時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過了直線圖形的認識和面積計算,以及圓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是學生研究曲線圖形的開始,是學生認識發(fā)展的又一次飛躍。教材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fā),結合具體情境和操作活動激活已經存在于學生頭腦中的經驗,促使學生逐步歸納內化,上升到數學層面來認識圓,體會到圓的本質特征,初步認識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感受曲線圖形與直線圖形的關系。這樣不僅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從空間觀念方面來說,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通過對圓的有關知識的學習,不僅加深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為以后學習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基礎。

  學情分析:

  圓是在學生呢過學過了直線圖形以及圓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圓這一平面上的曲線圖形,學生在生活中經常看到,它到底有什么特征呢?是本節(jié)課學生學習的重點,在學習圓的認識時,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自己獲取一些有關圓的特征的知識,這樣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達到順利完成本節(jié)內容的目的。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理解圓心、半徑、直徑的意義,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同一個圓里(或等圓)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2、讓學生了解、掌握畫圓的'多種方法,初步學會用圓規(guī)畫圓;轉變學生學習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讓學生體驗到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并感受到圓的美。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在探索中發(fā)現圓的特征。

  教學難點:理解同一個圓里(或等圓)半徑與直徑的關系,能利用圓的特征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5

  教學內容:

  義教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110-112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圓周長和圓周率的意義,理解和掌握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正確計算圓的周長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的探求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和合作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3、通過教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難點:

  圓周率意義的理解和圓周長公式的`推導。

  教學設想:

  新課程從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著眼,提出了參與、探究、搜集、處理、獲取、分析、解決、交流與合作等一系列關鍵詞。這些在本節(jié)課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其中,參與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礎,而只有當參與成了學生主動的行為時,參與才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因此要怎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吸引他們參與進來就成了基礎的基礎。這里,老師能善于打破學生思維的平衡狀態(tài),使他們產生新的不平衡,從而不斷吸引學生參與到新知的探究中來。圓的周長是一條曲線,該如何測量?的問題使學生思維產生最初的不平衡,當學生通過化曲為直的兩種方法的局限性,從而打破學生剛剛建立的平衡,進一步吸引學生探究更加簡便的求圓周長的方法。

  接著,就是要讓學生參與什么,怎樣參與的問題了。在引導學生探究圓周長與直徑的關系時,學生從猜測、分組測量計算到根據新獲取的數據尋找共性的東西,體驗到知識的形成過程,發(fā)現了知識新成的道。在小組活動前,老師鼓勵小組成員間分工合作,活動中教師參與其間,關注學生合作的情況。實驗后的廣泛交流達到了資源共享的目的,使接下來得到的結合更具可信度,也使學生感受到合作交流的必要性。這種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在學生興趣點上激疑、質疑,無疑能鼓舞學生的探知、求知精神,使學生真正理解、消化、吸收本課重點內容,不僅學到知識,而且學會學習。]

  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6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 數學》六年級上冊第2~3頁。

  【教學目標】

  1、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說出某一物體的位置。會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2、通過形式多樣的游戲與練習,讓學生熟練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發(fā)展其空間觀念,初步體會到數行結合的思想,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的價值,培養(yǎng)對數學的親切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確定位置的全過程,從而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

  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教學過程】

  一、從實際情景入手,引入新知,使學生學會在具體情景中用數對確定位置

  1、談話引入。

  今天有這么多老師和我們一起上課,同學們歡迎嗎?

  老師們都很想認識你們。我們先來給他們介紹一下我們班的班長,可以嗎?

  2、合作交流,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探究新知。

  出示要求:以小組為單位,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出班長的位置,把你的方法寫或畫在紙上。

  匯報:班長的位置在第4組的第三個,他在從右邊數第二組的第三排…

  哪個小組也用語言描述出了班長的位置?

  請班長起立,他們的描述準確嗎?

  剛才同學們的.描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都表示的是班長的位置,有的同學說第幾組,第幾行,第幾排……)

  看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組、排、行、等多種方式,還可以從不同的方位來描述物體的位置。為了我們在確定位置的時候語言達成一致,一般規(guī)定:豎排叫列,橫排叫行。

  板書:列 行

  老師左手起第一組就是第一列…,橫排就是第一行…

  班長的位置在第4列、第3行。

  還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嗎?

  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7

  【教學內容】

  統(tǒng)計表。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統(tǒng)計的意義,進一步認識統(tǒng)計表,掌握整理數據、編制統(tǒng)計表的方法,學會進行簡單統(tǒng)計。

  【重點難點】

  讓學生系統(tǒng)掌握統(tǒng)計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情景導入】

  1.揭示課題

  提問:在小學階段,我們學過哪些統(tǒng)計知識?為什么要做統(tǒng)計工作?

  2.引入課題

  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經常需要對一些數據進行分析、比較,這樣就需要進行統(tǒng)計。在進行統(tǒng)計時,又經常要用統(tǒng)計表、統(tǒng)計圖,并且常常進行平均數的`計算。今天我們開始復習簡單的統(tǒng)計,這節(jié)課先復習如何設計調查表,并進行調查統(tǒng)計。

  【整理歸納】

  收集數據,制作統(tǒng)計表。

  教師:我們班要和希望小學六(2)班建立“手拉手”班級,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學介紹哪些情況?

  學生可能回答:

 。1)身高、體重

 。2)姓名、性別

 。3)興趣愛好

  為了清楚記錄你的情況,同學們設計了一個個人情況調查表。

  課件展示:

  為了幫助和分析全班的數據,同學們又設計了一種統(tǒng)計表。

  六(2)班學生最喜歡的學科統(tǒng)計表

  組織學生完善調查表,怎樣調查?怎樣記錄數據?調查中要注意什么問題?

  組織學生議一議,相互交流。

  指名學生匯報,再集體評議。

  組織學生在全班范圍內以小組形式展開調查,先由每個小組整理數據,再由每個小組向全班匯報。

  填好統(tǒng)計表。

  【課堂作業(yè)】

  教材第96頁例3。

  【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第1課時統(tǒng)計與概率(1)

 。1)統(tǒng)計表

 。2)統(tǒng)計圖:折線統(tǒng)計圖條形統(tǒng)計圖扇形統(tǒng)計圖

  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8

  教學目的

  使學生初步學會綜合算式解答兩步應用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如何分析應用題,依題意列出綜合算式。

  教學難點

  確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正確使用小括號。

  教具準備

  投影片或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溝通,建立聯(lián)系

  出示下面文字題,讓學生獨立列出綜合算式,并請一名同學說一說分析的思路。

  (1)42乘5,再加上36,和是多少?

 。2)75與25的和乘78,積是多少?

  二、探索知識,領悟方法

  1、學習例4,出示題目,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并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可能出現以下情況:

 。1)如果學生中既有分步解答,又有用綜合算式解答的,教師就讓列綜合算式的學生說一說怎樣想的。其他同學補充或提出不同的意見,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進行總結:解答這樣的兩步應用題,既可以用分步算式解答,也可以用綜合算式解答。

 。2)如果學生都是分步解答的',教師就讓學生小組討論:如果用綜合算式解答這道應用題,應該怎樣列算式?

  小組匯報:一個小組匯報,其他組做出補充或提出合理的建議。最后教師小結:要列成一個綜合算式,實際上就是把分步解答的兩個算式合并成一個綜合算式,首先要弄清先算什么。

  2、獨立思考:用綜合算式解答兩步應用題和解答兩步文字題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3、練習

  讓學生獨立解答做一做中的題目,并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三、應用知識,掌握方法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二十一的第6、7、8題。

  四、課堂小結

  通過師生交流,突出兩步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板書設計:

  用綜合算式解答兩步應用題

  300-180=120(棵)(300-180)3

  1203=40(棵)=1203

  =40(棵)

  答:平均每次要澆40棵。

  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9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建構,使學生能結合方格紙用數對來確定位置,能依據給定的數對在方格紙上確定位置。

  2、通過課堂的學習活動,增強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應用意識。

  3、讓每一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學習、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

  在方格紙用數對確定位置。

  教學難點:

  利用方格紙正確表示列與行。

  教學用具:

  動物園示意圖的方格紙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提出學習目標。

  1、復習:先用數對表示班級某一位同學的位置,再說說數對的第1個數字表示什么?第2個數字表示什么?

  2、揭題,提出學習目標。

  讓學生先說說,再出示學習目標:

 。1)方格紙上什么線表示列,什么線表示行。

 。2)利用方格紙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

  二、展示學習成果

  1、認識方格紙的列與行。豎線是列,橫線是行。

  2、自主學習,小組內展示。

  獨立學習課本3頁例2,并完成問題1和問題2。小組之間互相交流、探討。(教師相機進行指導,收集學生的學習信息,重在讓學生展示不同的思維方法和錯例,特別是引導小組內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探討。)

  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10

  教學目標:

  1、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及整理過程。

  2、認識簡單的條形統(tǒng)計圖,能根據統(tǒng)計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初步體會統(tǒng)計的必要性

  教學重、難點:

  數據的收集及整理

  教具準備:

  統(tǒng)計圖若干張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小朋友們,從幼兒園到現在,你們參加過哪些比賽呢?

  師:小朋友們個個多才多藝,老師真為你們有這樣的幸福生活而高興。過幾天就是六一兒童節(jié)了,學校將舉行一次大型的.文體活動,我們班也準備組織一項活動比賽,大家高興嗎?應該組織哪一項活動比賽好呢?誰幫老師出出主意?

  生自由發(fā)言

  師:剛才,同學們都積極地給老師提出了建議,都勇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你們都是提問能手。但是我們只能舉行一項活動,你們說老師應該怎么辦呢?

  師:同學們的辦法可真不少!這一節(jié)課我們就繼續(xù)來學習統(tǒng)計。(板書課題:組織比賽)

  二、調查統(tǒng)計,解決問題

  調查準備 明確要求

  師:我們先以小組單位進行調查,請小組長把1號信封里面的統(tǒng)計圖拿出來,大家仔細看一看、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生:這是一張最喜歡的活動統(tǒng)計圖,有5個直條,下面寫著跳繩、踢球、其他,還有兩個括號。

  師:是。∮刑K、踢球,還有兩個項目沒有告訴我們,你們說應該填什么活動項目好呢?其他是什么意思呢?

  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1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8頁例1和練習十一第1題。

  教學目標:

  1、綜合運用統(tǒng)計知識,學會從統(tǒng)計圖中準確提取統(tǒng)計信息,并作出正確的判斷和簡單的預測。

  2、理解統(tǒng)計圖中各個數據的具體含義,培養(yǎng)同學仔細觀察的習慣。

  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電視嗎?你們知道家里的電視是什么品牌嗎?

  今天我們就去彩電市場看看各種彩電的市場占有率吧。ǔ鍪窘炭茣68頁例1的.扇形統(tǒng)計圖)

  二、探究交流,總結規(guī)律

  1、小組研討、交流。

  根據這幅統(tǒng)計圖,你們了解到哪些信息呢?A牌彩電是市場上最暢銷的彩電嗎?

  根據提出的問題,讓同學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同學可能會發(fā)生兩種不同的看法:一局部會認為A品牌最暢銷,而另一局部則認為A品牌不是最暢銷的,從而引起認知抵觸。

  2、引導釋疑。

  在同學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提問:請大家仔細觀察,說說統(tǒng)計圖里“其他”局部可能包括了哪些信息呢?

  可讓同學分別說說“其他”的具體含義,從而明確“其他”里面可能含有比A牌更暢銷的彩電品牌。

  3、小結。

  這幅統(tǒng)計圖提供的數據比較模糊,不夠完整,我們無法得到有關彩電市場占有率的完整信息,所以從本統(tǒng)計圖中不能得出A牌彩電最暢銷這樣的結論。

  引導同學認識到:在利用統(tǒng)計圖作判斷和決策時,一定要仔細觀察,注意從統(tǒng)計圖提供的數據信息動身,不要單憑直觀感受輕易下結論。

  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測定直線是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知道測定直線的一些簡單工具。

  2、通過實踐活動,掌握測定直線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掌握測定直線的方法。

  教具準備:

  測量工具若干套(標桿、卷尺、測繩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舉例說明什么叫距離?

  2、常用的長度單位是什么?

  二、新授。

  1、測量土地的意義。

  結合本地建設實例,如:群星要建新校,要確定學校的面積有多大,都需要測量土地。所以我們這節(jié)課就學習實際測量。

  2、認識測量工具。

 。1)標桿:測定直線時使用的一種工具。

  (2)卷尺和測繩:測量距離時所使用的工具。

  把上述工具給學生看,介紹怎樣看卷尺、測繩上的尺度。介紹使用方法,使用卷尺時在兩點中要拉直。

  3、學習測量距離的方法。

 。1)量地面上較近距離,可以用卷尺或測繩直接量出。

  請兩個學生用卷尺測量教室門口到窗戶的距離。

 。2)量比較遠的距離。

  量比較遠的距離如學校到市場,用卷尺不能一次測出距離,量幾次就會歪斜,不可能在一條直線上,所得距離不準,所以要在兩點中先測立一條直線。

  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13

  一、教學內容

  化簡比。(教材第50~51頁例1)

  二、教學目標

  1、能運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

  2、理解求比值和化簡比的區(qū)別。

  3、理解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滲透類比思想。

  三、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化簡比的方法。

  難點:理解化簡比與求比值的區(qū)別。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把下面的分數化為最簡分數。(課件出示題目)

  4/8 6/30 12/18 14/56

  點名學生回答,并說一說什么是最簡分數。

  2、六二班共有學生50人,今天出勤人數為46,總人數與出勤人數的比是多少?(課件出示題目,點名學生回答)

  3、師:比的基本性質是什么?

  4、引出新課。

  師:為了使數量間的關系更明確,我們經常要應用比的基本性質,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這就是這節(jié)課我們要一起學習的內容。

  二、學習新課

  認識最簡單的整數比。

  師:誰知道什么樣的比可以稱作最簡單的整數比?

  引導學生聯(lián)系最簡分數的概念,討論什么叫做最簡單的'整數比。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歸納:最簡單的整數比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比的前項和后項都是整數,二是比的前項和后項的公因數只有1。

  指名學生舉出幾個最簡單的整數比。

  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14

  教學目標:

  使學生認識圓柱的特征,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教學準備:

  教師與學生每人帶一個圓柱,教師給學生每4人小組發(fā)一個紙制的圓柱,每位學生準備好制作圓柱的材料。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圓柱的特征。

  教學難點:

  理解圓柱側面展開是長方形,并理解長與寬與圓柱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

  誰能說一說長方體的特征?(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圍成的,相對的兩個長方形完全相同,長方體的高有無數條。)正方體呢?

  誰能說一說我們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哪些知識?

  二、 新授

  教師: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一種新的'立體圖形:圓柱體,簡稱圓柱。

  1、 初步印象

  教師:同學們,請你們用眼睛看,用手摸,說一說圓柱與長方體的有什么不同?

 。▓A柱是由2個圓,1個曲面圍成的。)

  2、 小組研究:圓柱的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面與面之間又有什么聯(lián)系呢?

  3、 交流和匯報

 。1)關于兩個圓形得出:上下2個圓是完全相等的圓,它們都是圓柱的底面。

  (2)關于曲面得出:它是圓柱的側面,如果沿著高展開,可以得到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沿著斜線展開可以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展開后的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圓柱的高。

 。3)關于圓柱的高: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圓柱的高。高有無數條,高有時也可用長、厚、深代替。

  4、 舉例說明進一步明確特征

  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15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能有效地使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獲得準確的感性材料。

  2. 培養(yǎng)學生對看到的、聽到的事物進行了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

  3. 觀察力的訓練是伴隨著理解思維而進行的,同時也檢查你的`記憶力。

  教學重點:

  培養(yǎng)學生的對看到的、聽到的事物進行了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

  教學難點:

  開拓學生是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要使自己更聰明,就要經常訓練自己的頭腦,在多觀察、多思考問題中使思路靈活,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觀察力的訓練是伴隨著理解思維而進行的,同時也檢查你的記憶力,即你是否見多識廣,你是否一看就清楚,或者一聽就明白。愿這一節(jié)課能使你的頭腦更靈活。

  二、知識新授與應用

  1.課件出示:一組有趣的圖片

  圖1:柱子是圓的還是方的?仔細看一看。

  讓學生先同桌互相說一說,看到了什么?

  圖2:看著黑點身體前后移動。

  讓學生跟著要求做,然后說一說看到的。

  圖3:有多少個黑點?

  圖4:是靜的還是動的?

  圖5:“弗雷澤螺旋”是最有影響的幻覺圖形。

  你所看到的好像是個螺旋,但其實它是一系列完好的同心圓!這幅圖形如此巧妙,以至于會促使你的手指沿著錯誤的方向追尋它的軌跡

  教師介紹學生認識。

  2.練習。

  三、回顧小結:

  學生談收獲。

【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相關文章:

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01-05

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教案03-05

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8篇)01-05

六年級上冊數學單元教案01-07

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教案6篇03-05

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教案(6篇)03-05

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合集8篇01-05

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試卷10-01

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教案2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