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面積教案

時間:2023-05-26 09:09:10 宗澤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面積教案(通用14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面積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面積教案(通用14篇)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面積教案 1

  教學目標:

  1、在觀察、操作、討論等活動中,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運動規(guī)律的過程。

  2、能發(fā)現(xiàn)事物中的簡單規(guī)律,并能利用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進行簡單推算。

  3、在探索規(guī)律的活動中,能有條理的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發(fā)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能發(fā)現(xiàn)事物中的簡單規(guī)律,并能利用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進行簡單推算。

  教具準備:

  扣子若干。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生談話引入本課。

  二、新授:探索規(guī)律。

  1、擺扣子。呈現(xiàn)教材上的.三組扣子圖,師生共同觀察,接著提出兔博士的問題,鼓勵學生操作,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在學生充分操作的基礎上,進行交流。重點讓學生說一說(4)組、(5)組是怎樣擺的,為什么這樣擺。

  2、完成統(tǒng)計表,可全班一起做,也可分組做;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填,然后交流。

  3、全班討論。先讓學生討論“議一議”的第一個問題,再討論第二個問題。

  三:探索規(guī)律

  參照前面的方式進行。

  四、:說說本節(jié)的收獲及教法、學法。

  教學反思: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面積教案 2

  教學目標:

  1、與同伴合作,經(jīng)歷運用所學知識研究、解決生活中現(xiàn)實問題的過程。與同伴合作

  2、會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和經(jīng)驗,與同伴合作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

  3、能克服解決問題中的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對數(shù)學的應用能力。

  教學重點

  會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和經(jīng)驗,與同伴合作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

  教具準備:

  紙和筆。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生談話引入本課。

  二、新授:鋪地面問題。

  1、引出問題。師生談話提出亮亮家裝修的問題,同時,師出示小黑板,亮亮臥室的長、寬和可選擇的`瓷磚信息。

  2、進行關于鋪地面問題的一般討論。提出“議一議”中的問題,讓學生發(fā)表個人的見解,交流自己的經(jīng)驗。

  3、小組合作,解決問題。根據(jù)本班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不同的活動方式。方法一,同時給出兩個問題,先小組內研究,再小組間交流。

  方法二,分別對兩個問題進行研究。即:先提出問題(1),鼓勵小組合作解決(計算方法)。在交流之后,再進行需要錢數(shù)的計算。

  注:在上述兩種方法中,問題(1)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交流時,要讓學生把計算每種瓷磚塊數(shù)的方法都說一說。提高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討論。在交流、歸納各種之后,讓學生隊進行討論。

  三、說說本節(jié)的收獲及教法、學法。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面積教案 3

  教學目標:

  1、在同桌合作中,經(jīng)歷自己選定測量單位、對數(shù)學課本面積進行測量的過程。

  2、會用自己選定的測量單位測量一些簡單物品表面和圖形面積的大小。

  3、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對測量結果的分析與比較,了解測量單位的大小與測量結果(測量單位的個數(shù))之間的關系,初步體驗在同一測量單位下測量結果的一致性。

  教學重難點:

  會用自己選定的測量單位測量一些簡單物品表面和圖形面積的大小。

  教具準備:

  大小不一的正方形紙(邊長為10厘米、5厘米、3厘米、2厘米的正方形紙)、直尺。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老師今天遇到兩名同學在為一個問題爭得耳紅面赤,什么問題呢?老師一問情況給他們支了一招,化解了他們的矛盾,偏偏這個方法也是我們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要準確地知道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就要學會測量和計算面積。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測量面積”。(板書課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下面看我們這節(jié)課要完成那些學習目標:

  會用自己選定的測量單位測量一些簡單物品表面和圖形面積的'大小。

  三、出示自學指認真看課本86-87頁內容。按照書中的要求同桌合作測量數(shù)學封面的面積有多大。并把測量結果填入書中的統(tǒng)計表。然后小組內交流。(交流、整理測量的過程和結果。重點交流選用的測量單位、測量的方式與結果。同時,把不同測量單位測量的結果整理在統(tǒng)計表中)

  小組思考交流

  1、你的測量結果和別人的相同嗎?為什么?

  2、怎樣才能使大家的測量結果(正方形的個數(shù))相同呢?(8分鐘后展示測量結果,比誰能回答對思考中的問題)

  四、先學

  1、學生看書自學,同桌合作選定單位進行測量。

  2、組間交流測量單位、過程和結果。

  3、抽生匯報測量的結果。

  4、師問:你的測量結果和別人的相同嗎?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測量單位不同造成的)

  5、怎樣才能使大家的測量結果一致呢?(選用相同的測量單位)

  6、做一做:用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紙片測量數(shù)學課本封面的面積。(生自由匯報)

  五、后教

  1、教師對于學生的匯報其他學生進行補充或更正。

  2、組內交流這節(jié)課的收獲,組間匯報。

  3、教師小結。測量物體的表面或者平面圖形的面積的時候,選用的正方形紙片的邊長越大,測量的結果也就是正方形紙片的個數(shù)就越少;選用的正方形紙片的邊長越小,結果得出正方形紙片的個數(shù)就越多。

  六、當堂訓練

  1、用數(shù)學課本測量課桌桌面的面積,先估計,再實際測量。課桌桌面的面積大約等于多少個數(shù)學課本的面積?(不夠一整本數(shù)學書封面的按半本算。對比一下,你估計的怎樣?)

  2、課本第87頁練一練第2題。

  3、學生分組討論第87頁“問題討論”。討論后匯報結果。

  七、教師小結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八、板書設計自選單位測量物體表面的面積測量時所用的單位不同,測量結果也不同單位小,結果的個數(shù)就多單位大,結果的個數(shù)就少

  九、課后反思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面積教案 4

  教學目標:

  1、通過比一比使學生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

  2、讓學生經(jīng)歷比較幾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通過學生參與畫圖活動,進一步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4、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并培養(yǎng)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

  2、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培養(yǎng)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紅色長方形、黃色長方形、藍色長方形各一個,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學具若干,剪刀,直尺,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引入。

  同學們,老師這里有一張兒童畫非常漂亮,我想把它裝飾一下,都需要什么?(四周加上框,加膜等)四周加上框需要求它的什么?(周長)再給它配上一塊玻璃,配多大的玻璃合適呢?還能用長短來表述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

  二、探究新知。

 。ㄒ唬┍纫槐,直觀感受面積的含義。

  1、我們身邊每個物體都有自己的面,請你們找一找并摸一摸它們的。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大小有什么不同)再請一位同學上來摸一摸黑板的表面,觀察鉛筆盒蓋的表面和黑板的表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

  2、看課件比較數(shù)學書和練習本封面的大小,一元硬幣和一角硬幣表面的大小。

  3、我們如果把黑板畫在紙上是什么圖形?以前我們學過哪些平面圖形?(課件演示)說一說這些圖形的面在哪里?

  4、(課件演示)觀察這幾個圖形,它們的面又在哪里?讓學生體會封閉圖形才有面的大小。

  5、課件出示:比較兩個平面圖形的大小。

  6、感知面積的含義。

  剛才我們比較了什么?所比較大小的部分有一個名字叫面積。

  誰來說說面積指的是什么呢?(引導學生理解、完善面積的含義)學生匯報后教師小結面積的定義。

  (板書: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學生齊讀兩遍定義。

  7、下面這四個圖形中誰的面積?

 。ǘ┍纫槐,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1、每人都有三張不同顏色的彩紙,誰能不借助學具很快比較出哪張彩紙的面積,哪張彩紙的面積最小。(學生活動)說說用的什么方法。

  2、指名匯報。

  3、那么這兩張彩紙的面積誰大誰小呢?(紅色和藍色)

  意見不統(tǒng)一,如何準確地比較這兩張彩紙面積的大小呢?你能想出什么好辦法?可以借助你們的學具,動手試試。(四人小組活動)

  4、小組匯報,交流反饋比較的方法。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5、學生看書,說說書上還介紹了哪些方法?

  6、你認為哪種方法,說說你的理由。

 。ㄈ┙鉀Q問題。

  1、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練習十八第1題)

  2、判斷方格紙中哪個圖形的面積?

  3、判斷下面哪個圖案的面積大?

  三、小結。

  說說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收獲?我們開始講的要給兒童畫配一塊玻璃,玻璃面的大小不能用長短來表述,要用什么來表述?

  四、圖案設計大賽。(體驗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

  要求:在方格紙上畫出3個面積等于7個方格的圖形,比一比誰畫得準確而有創(chuàng)意。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面積教案 5

  教學內容:

  教材第63頁例3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鞏固復習長度單位、面積單位。

  2、區(qū)別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并能正確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教學重點:

  通過圖形和直觀演示加深對長度單位與面積單位概念的理解。

  教學難點:

  由直觀到抽象地區(qū)別面積單位與長度單位。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10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根1分米長的毛線和1個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請同學們說一說你都學過哪些長度單位,(板書:米、分米、厘米)

  2、你學過的面積單位有哪些?(板書: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引入新課: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面積單位和長度單位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新知

  學習教材第63頁例3.

  1、比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1)請同學們動筆畫一條1厘米的線段和一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提問:①什么樣的圖形為1平方厘米?

 、谛〗M討論說一說你看到的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

  ③你能與用手勢比畫1厘米和1平方厘米嗎?

  2、比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1)請同學們用手勢演示1分米和1平方分米。

 。2)教師手里有一根毛線,它的長大約是1什么?(展示1分米長的毛線)

 。3)出示正方形請同學們估測這是1什么?

  引導:你們看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的區(qū)別了嗎?

 。4)請你們在練習本上畫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

 。5)展示學生畫的圖。

  3、比較1米和1平方米。

 。1)教師的講桌的長是1米多,你能到前面指認一下是從哪里到哪嗎?

 。2)講桌的面積有多大是指什么?(表象地區(qū)別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同學們有了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的表象,你能說一說1米和1平方米的區(qū)別嗎?(小組合作到前面演示,雙臂張開大約是1米,四個同學把伸開的雙臂手搭手圍成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

  4、通過估算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1)先小組合作估計同學們所用課桌的長度和寬度,教師用皮尺幫助學生驗證。

  (2)估計自己課桌面的面積大小,再用同學們準備好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3)說一說,你周圍哪些物體的一個面分別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三、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教材第64頁練習十四第5題。

  2、畫一個正方形并標出這個人正方形的邊長和面積。

  3、用9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擺圖形,算出它們的面積和周長、

  4、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1)一條線段長1平方分米。

 。2)一居室的面積大約是10米。

  (3)一根鉛筆長15厘米。

  (4)一座高樓高約100平方米。

  (5)小明從學校要走50米的路才能到家。

  四、思維訓練

  動腦筋,想一想。

  板書設計:

  面積和面積單位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直觀圖形的學習,學生進一步鞏固了面積單位的概念,能夠正確區(qū)分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能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加深了對年級單位和長度單位概念的理解。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面積教案 6

  教學目標:

  1、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2、培養(yǎng)學生用面積單位直接測量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積概念

  教學準備:

  學具袋、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5

  1.“涂顏色”比賽。

  2.導入。

  剛才老師畫的是圖形一周的長度,是平面圖形的周長。而這兩位同學涂的,是平面圖形的大小,也就是平面圖形的面積。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學習有關面積的知識。

  二、進行新課 20

 。ㄒ唬┟娣e和面積單位

  1.物體的表面。讓學生閉起眼睛,把數(shù)學書和鉛筆盒的表面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哪個表面大。比課桌面和椅子面,再出示兩張樹頁,進行比較。教師揭示: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

  2.平面圖形。投影出示兩個大小不等的正方形,讓學生比較這兩個正方形哪個比較大?哪個比較小?

  第一組: 圓形

  第二組:

  提問:

  (1)第一組兩圖相比,哪個面積大?(通過觀察,學生看到三角形面積中可以包含這個圓的面積,因此三角形面積大于圓面積。)

 。2)怎樣比較第二組兩圖?(這兩幅圖可以用重疊的方法來比較。得出圖1的面積比圖2的面積大。)

  3.揭示面積概念。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都是有大小的,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4.比較面積大小。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有各種形狀和大小,有規(guī)則的也有不規(guī)則的。像剛才兩位同學涂的平面圖形就是不規(guī)則的,請你比較下面各組平面圖形面積的大小。

  第三組:

  第三組兩圖的形狀差別較大,不能用重疊的方法,怎樣來比較它們的大小呢?大家可以拿出紙和筆,同桌兩人合作,想個可行的方法。(教師巡視,指導)請一生投影演示方法,提問:你聽懂了嗎?(用劃方格的方法。如下圖所示。通過數(shù)方格,看哪個圖形包含同樣大小的方格數(shù)多,哪個面積就大。得出圖1的面積小于圖2的面積。)

  比較下列圖形的大小

  5.導入面積單位。學生在比較前兩組圖形時,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很順利的解決了問題。在比較第三組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時,會發(fā)現(xiàn)雖然兩個圖形包含的方格同樣多,但是方格有大有小,但是由于方格大小不一樣,所以它們的面積也不同。

  提問:剛才這題,你學習后有什么啟發(fā)?

  對,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比較面積大小,方格的大小必須是一樣的,這就是說面積的大小要有統(tǒng)一的標準,這就是常用的面積單位。教科書上介紹了一些,請同學們自學教科書第136頁。

  6.認識面積單位。

  你從書上學到了那些面積單位?

 。1)、1平方厘米的教學

  (1平方厘米),是怎么說的?(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把實物貼上黑板,請同學們在學具袋里找出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邊找邊想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邊長是多少?

  那同學們想一想你的身上或周圍哪些物體的面大約是1平方厘米的?(出示:指甲面、圖釘面、田字格、信封寫郵政編碼的地方……)

  拿出6個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把它們拼成一個長方形,說一說它們的面積是多少?為什么?(擺在白紙上,上實物投影展示)為什么這兩個圖形的面積都是6平方厘米?(不管怎么擺,它們都是由6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組成的)

 。2)、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學

  同學們我們已知道了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那你能想一想怎樣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1平方米呢?

  同學們真聰明,請你在學具袋里找一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并想想在你的身邊有哪些事物的面大約是1平方分米的?(出示部分實物:手掌面、方磚面、開關蓋……)

  下面就讓我們來當回小小測量家,用1平方分米量出椅子面的面積,怎么樣?(匯報測量結果3-4人)其他同學的意見呢?

  我們已知道了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一平方米,想象一下,1平方米大概有多大,老師這兒就有一個1平方米,想不想看看。誰愿意幫個忙,把它展開。那么我們身邊哪些事物的面大約是1平方米呢?(八仙桌的桌面、大方磚的磚面……)黑板一半的一半

  下面我們再來做個小游戲,老師把這張1平方米的'正方形的紙鋪在地面上,讓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這1平方米的紙上可以站多少個同學?

  (二)區(qū)別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1.投影出示例題。

  比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圖形,有什么不同?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并說出1厘米和1平方厘米圖形的不同點。

  2.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藍紙,并出示1分米長的紙條,讓學生比較1分米和1平方分米有什么不同。

  3.讓學生比較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不同?

  4.小結:1厘米、1分米、1米都是長度單位,可以用來度量物體的長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積單位,可以用來度量物體的面積。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是不同的計量單位。

  5.做一做。

  根據(jù)下面的測量要求,說出用長度單位還是用面積單位?

  火柴盒面的大小____________ 課桌面的寬______________

  教室門的高______________ 黑板面的大小____________

  (三)區(qū)別周長和面積。

  1.提問:周長與面積有什么不同?使用的單位呢?

  2.小結:周長是指圖形一周的長短,面積是指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周長可以拉成一條線,面積卻不可以。我們可以說:“周長一條線,面積一整片!

  三、鞏固練習 12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圖形。(合作分組)

 。1)面積是4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面積是16平方厘米的長方形和正方形。

  四、課堂小結 3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與以前學過的米、分米、厘米有什么不同呢?誰能說一說1平方分米與1分米在什么地方?這是兩種不同的計量單位,今后使用時要特別區(qū)別清楚。那么,學到這里,你們還有什么問題嗎?

  教后感

  鞏固反饋安排了摸桌面、手帕的周長、面積,突出了區(qū)別、對比。最后安排一道組合圖形中周長與面積的區(qū)別對比,這樣安排會有助于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面積教案 7

  教學設計說明: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之上。學生數(shù)學學習過程是積極主動建構知識和自我發(fā)展的過程。它必須借助于自己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新的知識經(jīng)驗之間發(fā)生交互作用來完成的。本課的教與學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認識了面積單位以及通過數(shù)格子的方法知道圖形面積的基礎上進行的。首先,讓學生數(shù)一數(shù)長方形中所含面積單位的個數(shù),理解測量長方形的面積只要看它所含面積單位的個數(shù)。其次,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經(jīng)歷用面積單位度量長方形面積的過程,明確每行擺的個數(shù)和行數(shù)的乘積就是面積單位的總個數(shù),即多少個面積單位。第三,創(chuàng)設適宜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多媒體課件的直觀演示下,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清晰正確的表象,溝通長方形的長、寬與每行擺的個數(shù)和行數(shù)之間的對應關系,揭示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寬之間的關系。最后,引導學生用面積單位拼擺不同的長方形,并用表格記錄長、寬和面積,體會數(shù)的意義不同,數(shù)值的大小是相同的,面積單位的總個數(shù)是長、寬這兩個數(shù)的乘積,驗證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教材分析: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面積”中的教學重點。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知道了面積和面積單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小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空間形式認識發(fā)展上的一次飛躍。教材在討論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時,注意創(chuàng)設適宜的問題情境,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量一量,擺一擺,初步得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與長和寬之間的關系,然后再進一步推廣到任意長方形的面積都可用“長×寬=面積”的方法計算。

  學情分析:

  本課時是在學生知道了面積的含義,初步認識面積單位和學會用面積單位直接量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時,首先讓學生估計長方形的面積,預測學生根據(jù)已有的學習和生活經(jīng)驗會有不同的計量方法。有的用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滿卡片;有的用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沿卡片的長、寬各擺一排;有的直接用尺量卡片的長、寬,算長乘寬的積……對于學生的各種計量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加以分析、比較,特別是第三種方法,為什么可以這樣做?這樣做有什么好處?要請學生講算理和原因,并通過實驗驗證、舉例說明其正確性和運用價值,最后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長方形面積。至于正方形面積公式,學生是通過長方形面積公式遷移形成的。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shù)學第六冊第66—67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經(jīng)歷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通過對數(shù)學內在規(guī)律的探索,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操作、遷移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滲透“實驗—猜想—驗證—概括”的數(shù)學學習方法和推理、歸納的數(shù)學思想。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長方形面積與長和寬的關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長方形若干個。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揭示課題

  1、說一說:什么是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2、你們能用數(shù)學語言說一說,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分別有多大?

  3、你們的學具里有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看一看有多大?現(xiàn)在老師把它放到大屏幕上,今天,我們就用這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來研究《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揭示課題)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感悟測量方法

  1、課件出示: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下面的長方形,它們的面積分別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2、一個長方形的面積是18平方厘米,里面有幾個1平方厘米?還有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有28個1平方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

  小結:長方形有幾個1平方厘米,它的面積就是幾平方厘米。由此可見,測量長方形的面積只要看它所含面積單位的個數(shù)。

  板書:長方形的面積 = 所含面積單位的個數(shù)

  3、估測一下桌面上綠色長方形的面積。

  (1)那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到底是多少?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它的面積?

 。2)學生動手在綠色長方形上擺放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要擺放整齊。師巡視。

 。3)誰來說說綠色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4)學生匯報:一行擺6個,擺3行,6×3=18(平方厘米)

 。5)其他長方形的面積是不是也可以這樣來計算?

  4、課件出示:一行擺5個,一列擺4個的長方形。能算出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嗎?說說自己的想法。

  5、測量長方形的面積還要再擺滿小正方形嗎?我們剛才怎樣求出長方形的面積?

  板書:長方形的面積=一行擺的個數(shù)×擺的行數(shù)

  (二)、推導測量方法

  1、計算黑板的面積,操場的面積也這樣擺小正方形嗎?有沒有更簡潔的方法?

  2、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的邊長是1厘米,推測一下長方形的長與寬分別是多少厘米?

  3、生先獨立思考,小組內交流。

  4、全班交流: 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的邊長是1厘米,一行擺5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就有5個1厘米,長是5厘米;擺4行,寬可以擺4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就有4個1厘米,寬是4厘米。(課件展示)

  5、通過剛才的推測,我們發(fā)現(xiàn)一行擺的個數(shù)與長方形的長的厘米數(shù)是相同的,擺的行數(shù)與寬的厘米數(shù)是相同的。

  6、你發(fā)現(xiàn)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什么關系?

  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ㄈⅡ炞C測量方法

  1、其他長方形的面積是不是也可以用“長×寬”來計算呢?我們來驗證一下吧!

  活動要求:

  拼一拼:任取幾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

  填一填:把這個長方形的長、寬、面積填在第66頁的表格中。

  想一想:

 、倌愕拈L方形里有幾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面積是多少?

 、谶@個長方形長、寬分別是多少?

  ③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寬有什么關系?

  2、學生活動,匯報交流。

  3、通過大家動手實驗,發(fā)現(xiàn)長方形的面積的確都是等于長×寬,F(xiàn)在算長方形的面積還要拿面積單位去擺嗎?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了。

  4、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1)通過猜想、驗證你們獲得了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你們這么厲害,老師想考考你們,敢不敢接受挑戰(zhàn),老師在電腦里畫了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24平方厘米,猜猜老師可能怎么畫?

 。2)計算屏幕上長方形的面積:長10米、寬6米;長6米、寬6米。(通過課件演示將長方形逐漸變成正方形。)

  5、自主推導正方形的面積

  正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的?為什么?

  板書: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三、鞏固練習,實踐應用

  1、一張長方形的餐桌,桌面長14分米,寬9分米。要配上同樣大小的玻璃,這塊玻璃的面積應該是多少平方分米?

  2、一張長方形的A4紙,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如果從這張紙上剪下一個最大的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

  四、回顧過程,總結方法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我們是怎樣推導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

  五、拓展延伸:一塊正方形的菜園,有一面靠墻,用長24米的籬笆圍起來,這塊菜地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板書設計: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長方形的面積 = 面積單位的個數(shù)

  長方形的面積 = 一行擺的個數(shù)×擺的行數(shù)

  ↓ ↓

  長方形的面積 = 長 × 寬

  ↓ ↓

  正方形的面積 = 邊長 × 邊長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面積教案 8

  【教學內容】

  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三年級數(shù)學第一學期P60—61。

  【教學目標】

  1、通過涂色和摸實物等活動感受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2、能夠利用方格的多少來表示圖形的面積。

  3、學會利用方格數(shù)比較圖形的大小。

  4、養(yǎng)成與他人交流合作的團隊意識,通過動手操作練習思維發(fā)散能力。

  【教學重點】

  用方格的數(shù)量表示圖形的面積;利用方格數(shù)比較圖形大小。

  【教學難點】

  不規(guī)則幾何圖形面積的計數(shù)。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pad。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涂顏色比賽。

  師:男生一隊,女生一隊,比一比哪一隊涂得快。

  師:為什么男同學用的時間短?

  生:同樣的圖形,有的小,有的大。

  2、摸實物,體驗面積。(摸課本的封面,摸練習本的封面)

  師:你在摸的過程中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生:方形的;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大有小。

  二、傳授新知

  3、比較四個圖形

  師:剛才我們比較了兩個大小不同的三角形的大小和兩個長方形的大小。那現(xiàn)在我們再來比較一下這四個圖形的大小。(出示圓、長、正、星)

  師: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生:最大的最,最小的是:五角星。

  小結:當圖形差異比較小的時候,我們可以用眼睛觀察直接比較圖形的大。

  4、比較兩個長方形

  師:那中間兩個長方形哪個大哪個小呢?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比較他們的大小呢?

  5、小組討論尋找合適的比較方法

  師:請同學們按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嗎?

  生:討論交流比較方法

  6、交流反饋

  生:尺量;把它們切割、移補;用透方格紙數(shù)格子。

  7、數(shù)兩個圖形內的小正方形(格子)

  師:把這兩個圖形放在方格紙中,就相當于在兩個圖形中擺滿了小正方形。

  師:為什么要擺滿小正方形呢?

  生:小正方形的`大小都是一樣的。

  師:為什么兩個圖形的大小一樣大呢?

  生:因為小正方形的數(shù)量一樣多。

  小結:當圖形差異不是很大的時候,我們可以用統(tǒng)一的度量工具來進行比較圖形的大小,例如剛才的兩個長方形,我們就可以用小方格紙來比較他們的大小。

  8、方格數(shù)量一樣,但是圖形大小不一樣

  師:小胖做了這樣的一道題,他覺得這兩個圖形是一樣大的,你們覺得他的想法正確嗎?為什么?

  9、提示課題

  師:剛才我們比較的所有圖形的大和小有一個數(shù)學名稱,叫作面積,所以我們說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接下來,我們就用剛才數(shù)格子的方法來比較一下下面這個圖形的面積。

  三、練習鞏固

  練習1:

  練習2:

  練習3:

  左圖面積__格

  右圖面積__格

  左圖面積比右圖面積_______。(填“大”或“小”)

  四、課堂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師:最后我們一起再讀一遍面積的定義,來結束我們今天的數(shù)學課。

  【板書設計】

  面積

  圖形的大小,是它們的面積。

  【教學反思】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面積教案 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并能運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進行計算。

  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滲透“實驗——猜想——驗證”的教學學習方法,為今后學習其他平面圖形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動手實驗操作,大膽猜想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通過“實驗——猜想——驗證”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等良好學習習慣,滲透事物間相互遷移類推的唯物主義觀念。

  教學重點:

  運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邊長為1分米的正方形彩紙

  教學過程:

  1、復習鋪墊,提出問題

  師:想一想,我們上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師指名學生回答:面積單位

  師: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學生異口同聲回答: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師:已知,每個小方格的面積是1平方分米,運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數(shù)一數(shù)長方形的面積。

  指名學生回答。

  如果,一塊很大的長方形草地,用方格的辦法就會很麻煩,那我們怎么來求長方形草地的面積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計算。

  板書課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2、動手操作,猜想驗證

  操作1、擺一擺猜一猜

  請同學們拿出身邊已經(jīng)準備好的邊長為1分米的小正方形,六人小組合作,擺出3個不同的長方形,然后利用數(shù)方格的

  方法數(shù)一數(shù)。

  說一說3個長方形的面積,細心的同學會發(fā)現(xiàn):長不變,寬增加,長方形面積增加,寬不變,長增加,長方形面積增加,也就是,長方形面積和長、寬有關系。

  但是長方形的面積和長、寬有什么關系呢?下面我們看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為4分米,寬為3分米,面積為12平方分米,4x3=12,長方形面積=長x寬,這只是我們的猜想,請同學們利用手邊的小方格來驗證一下。

  操作2、擺一擺驗一驗

  學生利用小方格擺出三種不同的長方形并填寫下來

  長/dm寬/dm面積/dm2

  圖A

  圖B

  圖C

  師巡視學生操作情況并給與及時的`幫助

  然后,出示一組學生的填寫表格,認真觀察,并得出結論:長方形的面積=長x寬

  再看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成的正方形,這時長和寬都變成了邊長,也就是:正方形面積=邊長x邊長

  3、深化新知,拓展應用

  小紅的床長18分米,寬11分米,要鋪上與床同樣大小的席子,這塊席子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18x11=198(平方分米)

  答:這塊席子的面積是198平方分米。

  4、分層作業(yè),鞏固提高

  1、教室空調的長為20分米,寬9分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2、李阿姨想做一塊手帕(如右圖所示),做這塊手帕需要用布多少平方厘米?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

  長方形的面積=長x寬

  正方形面積=邊長x邊長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面積教案 10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認識直角的過程,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會用已知直角比一比的方法,去判斷直角。

  2、在認識角的過程中,培養(yǎng)與人合作的意識,發(fā)展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感知直角的特征;會畫直角,判斷直角、銳角、鈍角;建立直角的表象。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

  出示:三個不同形狀的角

  師:老師這里有這樣一些圖形,你們認識嗎?叫什么?角有什么特點?

  今天我們就來繼續(xù)研究角。

 。ò鍟赫J識指角)

  二、認識直角

  1、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角,你們能從桌上的物品中找到角嗎?小組交流。

  師:(取一張正方形紙)誰來介紹它的角?你還能找到同樣的角嗎?學生介紹,出示掛圖。

  師:仔細觀察這三個角,它們真是同樣的角?可以怎樣來驗證呢?學生動手試一試。小組合作驗證:將三個角重合比較。師在黑板上畫出直角。教學直角的符號。

  小結:這三個角雖然位置不同,但他們都是直角。閉上眼睛想一想直角都是什么樣?可以用手勢比畫一下。

  2、師:出示一張不規(guī)則的紙。

  師:在這張紙上你能找到直角嗎?我們可以用它折出一個直角,想試一試嗎?(請跟老師一起折一折)每人按要求折紙,并在折出的直角上標上直角符號,四人一小組比一比折出直角的大小怎樣?。

  指出: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樣大的。

  3、拿出三角尺和數(shù)學書封面上的角比一比,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師:在生活中找找角。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直角的身影,你能找到它們嗎?

  學生尋找交流,師生傾聽評議。

  4、、你能用兩個同樣的三角尺拼出一個直角嗎?

  學生拼,看看哪組想的方法多?要求用“比一比”的方法驗證拼出的是否是直角。另外兩個相同的'三角尺呢?

  5、我們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來畫。

  要求:在方格紙上任選一點作為直角的頂點,把三角尺上的直角頂點對準這一點,然后沿著三角尺直角的兩邊畫去,這就是一個直角。

  三、認識銳角和鈍角

  1、出示3個鐘面,觀察鐘面上時針和分針形成的角,學生交流:哪一個是直角,哪一個角比直角大,哪一個角比直角?(黑板上畫出銳角和鈍角)

  2、出示活動角,轉一個直角,這是什么角?請你用活動角也轉一個直角。

  師:用活動角轉一個銳角,銳角比直角怎樣?回到直角,轉一個鈍角,鈍角比直角怎樣?

  師:說說怎樣的角是銳角,怎樣的角是鈍角?判斷練習:哪些是直角?哪些是銳角?哪些是鈍角?辨析中認識銳角、鈍角。

  1、“想想做做”第4題,數(shù)一數(shù):圖形中有幾個直角?幾個銳角和幾個鈍角?統(tǒng)計錯誤人數(shù)。

  2、“想想做做”第5題,找一找:下面的四邊形中,哪幾個圖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并標上圖形中所有的直角。

  四、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一節(jié)課的學習活動,你有哪些收獲?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面積教案 11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舉例等活動,初步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及平方分米,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米、1平方分米的含義和實際大小。

  2、在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對數(shù)學的興趣,增強與同學的交往、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建立起1平方厘米、1平方米、1平方分米的實際大小的表象。

  教學難點:

  建立起1平方厘米、1平方米、1平方分米的表象。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1、出示操場平面圖,內有籃球場圖,旁邊還有一個較小的體育器材室圖。

  師:從圖上可以看出,操場大約有6個籃球場那么大。你能學著老師的說法一句話嗎?

  2、談話:剛才有同學說他的課桌面有×個書本那么大,有×個文具盒那么大,有×張正方形紙片那么大,別人聽了能明白他的課桌有多大嗎?如果別人根本不知道課本有多大,他的文具盒蓋有多大,他手中的紙片有多大,就不可能知道他的課桌有多大,F(xiàn)在,全世界已經(jīng)規(guī)定了統(tǒng)一的面積單位,那就是: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那么,這些面積單位各有多大呢?下面我們分別進行研究。(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拿出兩個正方形(邊長分別是1厘米、1分米),測量他們的邊長。

  提問:通過測量,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根據(jù)學生回答,講述: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平方厘米用符號c㎡表示。(板書:平方厘米c㎡)

  摸一摸:1平方厘米有多大?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面接近1平方厘米?你手上的哪一部分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

  畫一畫:畫一個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說一說:出示課本78頁上的兩個正方形,說一說它們的面積各是多少平方厘米,并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2、讓學生拿出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講述: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平方分米用符號d㎡表示。(板書:平方分米d㎡)

  比一比:用手比劃1平方分米有多大?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面積接近1平方分米?

  3、談話:請大膽猜測教室里黑板的面積有多大?

  你覺得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作單位去測量怎么樣?那么較大的面積單位你認為應該是什么?怎樣規(guī)定它的大。

  根據(jù)學生回答,揭示: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舉例: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積接近1平方米?

  三、鞏固應用。

  1、做“想想做做”第2題。

  (1)學生獨立填寫。

 。2)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指名匯報。

  2、舉例說明哪些物體的面各用哪些面積單位測量比較合適。

  四、全課總結。

  提問: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內容?你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嗎?

  板書:

  平方厘米 c㎡

  平方分米 d㎡

  平方米 ㎡

  教后感: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面積教案 12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估計和直觀推理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

  2、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

  3、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進一步培養(yǎng)主動探索和互相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

  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

  教學資源:

  情境圖、每個學生準備兩張寬度相等的長方形卡片。

  教學過程:

  一、認識面積的含義

  1、出示情境圖,提問:從這幅圖中,你看到了什么?

  2、讓學生摸一摸自己的課桌面和凳子面,比一比哪個面的面積比較大,哪個面的面積比較。

  3、同桌互相說一說。

  4、你能舉例說說物體表面的面積,并比比它們的大小嗎?,

  二、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

  1、請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兩張卡片,你能想辦法比較這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嗎?

  2、學生自主探索比較。

  3、提問:你是怎樣比較這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的?

  4、組織學生展示交流。

  學生可能說到的辦法:

 。1)用眼看出來。講述:用眼觀察是常用的辦法,但有的圖形不容易看出來,這種方法不太可靠。

  (2)把兩張紙片重疊在一起比。(投影出示)

  (3)用同一張紙條去量。(指名演示)

  5、師小結:用重疊和測量的方法比出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這是兩種很好的比較方法,從比較結果我們看出,在這兩個圖形中,長方形的面積比正方形的面積大,這也說明平面圖形的面積有大有小。

  三、教學“試一試”

  1、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1)、出示兩個圖形,如果直接看,我們很難比出這兩個圖形的面積哪個大,哪個小,想辦法比一比。

 。2)、學生嘗試進行比較。

 。3)、學生在小組里交流比較的方法和結果。

  2、自畫圖形,比較大小。

 。1)、學生畫圖,比較

  (2)、指名交流。

  四、組織練習。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先讓學生分別摸摸練習本的封面,文具盒蓋的面和直尺的面,再讓學生說一說哪一個面的面積最大,哪一個面的面積最小。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先比較再交流。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先比較再討論交流。

  4、做“想想做做”第4題。

 。1)學生獨立描一描,涂一涂。

 。2)同桌互查。

 。3)提問:圖形中藍線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什么?圖形中紅色部分的大小又是圖形的什么?

  5、做“想想做做”第5題。

  學生小組合作并自由選擇圖形,進行面積大小的比較。

  五、總結應用

  1、說說本課的收獲。

  2、作業(yè):練習冊。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面積教案 13

  新知識點:

  1、理解面積的含義

  2、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

  3、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要求:

  1、結合實例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測量圖形的面積

  2、體會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重要怕,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頃,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3、熟悉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4、使學生探究并掌所到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獲得探究學習的經(jīng)歷;會使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能估計所給的長方形、正方形面積

  教學建議:

  1、豐富學生的直接經(jīng)驗,加強直觀教學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應加強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通過手、口、眼、耳多種感官的協(xié)同活動,特別是通過動手操作,在做中學,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有效地提高知識攝取的效果。在本單元的教學中,還應注意選擇各種直觀手段的優(yōu)勢,根據(jù)教學內容恰當選擇教具或課件,從中讓學生對所學內容具有更真實的感受,獲得實實在在的直接經(jīng)驗,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變機械的學習為有意義的'學習

  機械的學習往往體現(xiàn)在概念教學中,機械的學習是指學生僅能記住數(shù)學概念的描述、符號,卻不理解它們的內在含義,不理解有關概念的聯(lián)系,更不會靈活地運用。有意義的學習是指學生不僅能記住概念的描述或符號,而且理解它們的內在含義,了解相關數(shù)學概念的實質性聯(lián)系,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3、讓學生主動探究,獲取結論

  在本單元中,有些內容探究的難度不大,結論比較容易發(fā)現(xiàn),而且便于展開直觀操作,因此是小學數(shù)學中比較適宜讓學生探究的課題,老師應當充分發(fā)揮教學內容的特點,組織學生形展探究學習。

  4、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本單元的教材對面積的估算給予較多的關注,不僅在“做一做”中有所體現(xiàn),在練習中也有較多反映,如很多計算面積的練習,都要求學生先估計,再測量計算出面積。所以重視估測能力的培養(yǎng),也有助于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安安排:

  面積和面積單位1課時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1課時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1課時

  公頃、平方千米1課時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面積教案 14

  新知識點:

  1、理解面積的含義。

  2、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

  3、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要求:

  1、結合實例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

  2、體會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重要性,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平方千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3、熟悉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4、使學生探究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獲得探究學習的經(jīng)歷;會使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能估計所給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教學建議:

  1、豐富學生的直接經(jīng)驗,加強直觀教學。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應增加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通過手、口、眼、耳多種感官的協(xié)同活動,特別是通過動手操作,掌握相關知識,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有效地提高知識攝取的效果。在本單元的教學中,還應注意選擇各種直觀手段的優(yōu)勢,根據(jù)教學內容恰當選擇教具或課件,從中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更真實的感受,獲得實實在在的直接經(jīng)驗,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變機械的學習為有意義的學習。

  機械的`學習往往體現(xiàn)在概念教學中,機械的學習是指學生不僅能記住數(shù)學概念的描述、符號,卻不理解它們的內在含義,不理解有關概念的聯(lián)系,更不會靈活地運用。有意義的學習是指學生不僅能記住概念的描述或符號,而且能理解它們的內在含義,了解相關數(shù)學概念的實質性聯(lián)系,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例如教學“面積單位”可以從三個方面促進學生理解概念:一是初步感知為什么選用正方形作為面積單位的形狀;二是指導每個面積單位是怎樣規(guī)定的;三是了解面積單位與相應長度單位的內在聯(lián)系。

  3、讓學生主動探究,獲取結論。在本單元中,有些內容探究的難度不大,結論不叫容易發(fā)現(xiàn),而且便于展開直觀操作,因此是小學數(shù)學中比較適宜讓學生探究的課題,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教學內容的特點,組織學生開展探究學習。

  4、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本單元的教材對面積的估算給予較多的關注,不僅在“做一做”中有所體現(xiàn),在練習中也有較多反映,如很多計算面積的練習,都要求學生先估計,再測量計算出面積。所以重視估測能力的培養(yǎng),也有助于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面積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面積》教案03-19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面積教案02-22

數(shù)學下冊《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反思10-09

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什么是面積03-16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面積和面積單位》教案設計10-02

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面積》教案(精選10篇)04-04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面積》02-10

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反思09-29

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面積》教案(通用19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