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教案設計

時間:2021-09-02 13:39:35 初中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數學《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教案設計

  一、學生知識狀況分析

初中數學《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教案設計

  八年級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對觀察、猜想、探索性的問題充滿好奇。本節(jié)課是第四章第九節(jié)圖形的放大與縮小的第二課時,在上一課時學習了位似圖形及相關概念后,學生動手將一些簡單圖形進行了放大或縮小,已獲 得一些相關的知識經驗和體驗,對位似圖形及其性質有一定了解,在此基礎上,本節(jié)課通過將一個圖形放大或縮小,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將圖形放大或縮小的具體方法。同時,在以往的數學學習中,學生已經經歷了很多合作學習的過程,具有了一定的經驗,具備了歸納知識的能力。

  二、教學任務分析

  基于學生已經學過相似、位似等有關知識,并能將某一簡單圖形按一定比例放大或縮小。本節(jié)課以將一個圖形(箭頭)按1:2的比例放大為例,繼續(xù)學習圖形的放大與縮小的知識,通過具有挑戰(zhàn)性的內容,促使學生進一步熟練掌握利用位似將一個圖形 按比例放大或縮小,近而能初步歸納出位似圖形放大或縮小的規(guī)律,形成有關技能,發(fā)展思維能力。本節(jié)課將觀察、動手操作等實踐活動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始終。同時,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和態(tài) 度。為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

  1、能熟練準確地利用圖形的位似將一個圖形放大或縮。

  2、了解常用的幾種圖形的放大或縮小的數學依據;

  3、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激發(fā)學生對圖形學習的好奇心,形成多角度、多方法想問題的學習習慣;

  4、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利用位似將一個圖形放大或縮。

  2、難點:比較放大或縮小后的圖形與原圖形,歸納位似放大或縮小圖形的規(guī)律

  教學設備:利用計算機制作課件,輔助教學。

  三、教學過程分析

  本節(jié)課設計了七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第一環(huán)節(jié):復習引入;第二環(huán)節(jié):例題講授(課件展示);第三環(huán) 節(jié):議 一議;第四環(huán)節(jié):想一想;第五環(huán)節(jié):鞏固練習;第六環(huán)節(jié):課堂小結;第七環(huán)節(jié):布置作業(yè)。

  第一 環(huán)節(jié):復習引入

  活動內容:

  提問:1、什么叫做位似圖形,它具有什么性質?

  2、如何將畫在紙上的一個圖片放大,使放大前后對應線段的比為1:2?你有哪些方法?與同伴交流。

  讓學生思考并回答以上問題,在集體交流時,對于學生給出的正確答案給予肯定,不足之處給予糾正,補充。

  教師說明:除利用前面已經用過的“橡皮筋”,方格紙等方法外,在計算機上,借助一些軟件也可以很方便地將一個圖形放縮,如有條件,可以試試。

  下面我們繼續(xù)學習如何將紙上的一個圖形放大。(從而引入新課)

  活動目的:

  通過復習,回顧位似圖形的相關知識,為新課的進行做好鋪墊。

  注意事項:

  復習時間不宜過長,對于“橡皮筋”法和方格紙法只需簡單描述即可,此處不必讓學生動手操作。

  第二環(huán)節(jié):例題講授

  活動內容:

  課件展示,讓學生觀察圖形(如右圖),要求作出一個新圖形,使新圖形與原圖形對應 線段的比為2 :1。

  1、讓學生先分組討論,找出方法,然后說明方法的可行性。(橡皮筋法、方格紙放大 法)教師對于學生找到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評述,并引入本課的主題:利用位似圖形放大(或縮小)圖形。注意,此過程對于學過方法的回顧,不必花太多的時間,學生找出方法即可,因為這兩種方法不是本課的重點。

  2、教師講解作圖步驟及方 法(課件展示)。

  3、待課件展示后,教師引導學生小結,利用位似圖形放大(或縮。┑淖鲌D步驟。

  簡記方法:(1)選點;(2)作射線;(3)定對應點;(4)連線

  活動目的:

  用課件展示作圖的步驟及過程,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讓學生學會聽課,觀察,通過仔細觀察,掌握利用位似圖形放大(或縮。﹫D形的方法,并能對所學的作圖方法進行初步歸納(用自己的語言描述)。

  注意事項:

  用課件展示作圖的步驟及過程時,可重復操作,讓學生看清楚。在重復操作之前,教師可進行必要的'講解, 以便在第二次課件展示時,學生能加深理解和基本掌握,并進一步歸納出作圖的步驟(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即可)。

  第三環(huán)節(jié):議一議

  活動內容:

  1、問:對于上面的例題,你還有其他方法嗎?[來源:ZXXK]

  提示:如果依次在射線PA、PB、PC、PD、PE、PF、PG上取點A、B、C、D、E、F、G呢?

  2、讓學生動手按要求在草稿本上作圖,此過程教師巡視學生的操作,并適時給予必要的指導。

  3、將較好的學生作圖進行展示,并由學生說明作圖的步驟。

  活動目的:

  讓學生在活動中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善于發(fā)現、勤于探究,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

  注意事項:

  這一環(huán)節(jié)一定要讓學生親自動手,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動手操作過程,對于在作圖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給予解決。

  第四環(huán)節(jié):想一想

  活動內容:

  課件展示:下面的說法對嗎?為什么?

 。1)分別在△ABC的邊AB、AC上取點D、E,使DE∥BC,那么△ADE是△ABC縮小后的圖形。

  (2)分別在△ABC的邊AB、AC延長線上取點D、E,使DE∥BC,那么△ADE是△ABC放大后的圖形。

 。3)分別在△ABC的邊AB、AC反向延長線上取點D、E,使DE∥BC,那么△ADE是△ABC放大后的圖形。

  1、讓學生在練習本上根據題意,畫出草圖,進行判斷,同時說明理由。

  2、教師在學生回答各小題的同時,利用課件同步展示,進行集體講解、交流。

  活動目的:

  通過具體的題目,繼續(xù)引導學生關注線段的平行與三角形相似的位置關系;同時,通過練習,讓學生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鞏固加深了學生 對本節(jié)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注意事項:

  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得出結論后,再進行集體交流和課件展示。

  第五環(huán)節(jié):鞏固練習

  活動內容:

  三角形的頂點坐標分別是A(2,2),B(4,2),C(6,4),試將△ABC縮小,使縮小后的△DEF與△ABC對應邊的比為1:2。

  過程:先讓學生思考,完成練習后,再用課件展示圖例,講解方法。

  活動目的:

  對本節(jié)知識進行鞏固練習,以達到熟練掌握的目的。

  注意事項:

  教師進行巡視,關注學生的做題過程和效果,及時發(fā)現學生解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給予必要的幫助。對于普遍性的問題,應做集體講解。如果學生使用別的方法,只要合理就應予以肯定。

  第六環(huán)節(jié):課堂小結

  活動內容:

 。ㄕn件展示)問題:1、位似圖形、位似中心、位似比的定義?

  2、位似圖形的性質。

  3、位似圖形的作法。

  活動目的:

  通過復習,讓學生學會把知識系統(tǒng)化,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培養(yǎng)學生有條理的進行思考。

  注意事項:

  小結的三個問題,應由學生思考后作出回答,相互補充,教師切不可代辦。

  [來源:]

  第七環(huán)節(jié):布置作業(yè)

  活動內容:

  1、教材P140頁 習題4.13 1、 2

  2、試用幾何畫板將一個圖形放大或縮小。

  活動目的:

  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加深對本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作業(yè)2是為了讓學有余力的同學能勇于探索,拓展知識。

  四、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通過復習,再接著上新課,不僅學習了新的知識,同時,更進一步加深了對已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整堂課,采取學生觀察、思考、動手作圖等方式,真正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而教師的講解及適時引導、點撥,促使學習過程有效的開展。其中展示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培養(yǎng)了學生 的成就感,增強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想一想”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動手操作,根據自己的理解,作出判斷,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

  通過本節(jié)課, 學生掌握了位似圖形的畫 法,積累了有關數學活動經驗,并在這處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了位似圖形的數學內涵,形成有關技能,發(fā)展了思維能力。

  采用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教師的重要教學手段。運用多媒體教學,通過對感官的刺激獲取的信息量,比單一的聽老師講課強得多。利用多媒多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學習,多媒體恰當的演示,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了好奇心,激起了他們探索知識的欲望,最終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

【初中數學《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數學圖形的放大與縮小訓練試題09-10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教學反思05-10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教學反思07-06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的教學反思07-15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講課心得02-17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教學反思范文09-06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教學反思范文10-06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圖形的放大和縮小》教案09-09

六年級《放大與縮小》教案設計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