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集合11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認識它們之間的關系。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系,發(fā)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2.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學難點: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2.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具準備:
教具:長方體框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等;投影片;動畫。學具: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
教學設計:
一、復習準備
1.請同學們自己畫一個已經學習過的平面圖形;再請每位同學用手摸一摸畫出的圖形;老師明確:這些圖形都在一個平面上,叫做平面圖形。
2.教師擺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墨水瓶盒等。教師提問:這些物體的各部分都在一個面上嗎?(不是)教師明確:這些物體的各部分不在一個面上,它們都是立體圖形。
3.引入: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有什么特征。
教師板書:長方體的認識
二、學習新課
(一)長方體的特征
1.請同學取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教師提問:請用手摸一摸長方體是由什么圍成的?請用手摸一摸兩個面相交處有什么?請摸一模三條棱相交處有什么?
教師板書:面、棱、頂點
2.參考討論提綱來研究長方體的'特征。
【演示動畫“長方體的特征”】
討論提綱:
、匍L方體有幾個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關系?
、陂L方體有多少條棱?棱的位置、長短有什么關系?
、坶L方體有多少個頂點?
教師板書:長方體:
面:6個,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條,相對的4條棱長度相等。
頂點:8個。
教師:請完整地說一說長方體的特征。
3.比較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qū)別。
老師提問:長方體是立體圖形,畫在紙上如何與平面圖形區(qū)別呢?請觀察,你能看到幾個面?哪幾個面?你能看見幾條棱?哪幾條棱?
教師介紹長方體的畫法:看不見的棱畫在圖紙上用虛線表示,最后面畫出的是長方形,其它的面畫出的是平行四邊形。
4.出示長方體框架觀察。
教師提問:框架上的12條棱可以分幾組?怎樣分?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教師明確: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二)正方體特征
1.【演示動畫“正方體的特征”】
教師提問:看一看新得到的長方體與原來長方體比較有什么變化? (長、寬、高變?yōu)橄嗟,六個面都變成了正方形,長方體變?yōu)檎襟w)
2.對照長方體的特征學生自己研究正方體的特征。學生討論、歸納后,
教師板書:正方體:
面: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條棱長度都相等。
頂:8個。
3.學生討論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相同點:面、棱、頂點的數量上都相同;
不同點:在面的形狀、面積、棱的長度方面不相同。
教師提問:看一看長方體的特征正方體是否都有?試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使學生掌握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
動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歸納的能力.
教學重點:分數的數感培養(yǎng),以及與除法的聯系.
教學難點:抽象思維的培養(yǎng).
教學過程:
一,鋪墊復習,導入新知 [課件1]
1,提問:A,7/8是什么數 它表示什么
B,7÷8是什么運算 它又表示什么
C,你發(fā)現7/8和7÷8之間有聯系嗎
2,揭示課題.
述:它們之間究竟有怎樣的關系呢 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板書課題: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二,探索新知,發(fā)展智能
1,教學P90 .例2:把1米長的鋼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長多少
提問:A,試一試,你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嗎
板書:用除法計算:1÷3=0.333……(米)
用分數表示:根據分數的意義,把1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米的1/3,就
是1/3米.
B,這兩種解法有什么聯系嗎
(從上面的解法中可以看出,它們表示的是同一段鋼管的長度,所以1÷3和 1/3是相等的關系.)
板書: 1÷3= 1/3
C,從這個等式中,我們發(fā)現:當1÷3所得的商除不盡時,可以用什么數來
表示 也就是說整數除法的商也可以用誰來表示
2,教學P90 .例3: 把3塊餅平均分給4個孩子,每個孩子分得多少塊 [課件3]
(1)分析:A,想想:若是把1塊餅平均分給4個孩子,每個孩子分得多少 怎么列式
B,同理,把3塊餅平均分給4個孩子,每個孩子分得多少 怎么列式 3÷4的商能不能用分數來表示呢
板書: 3÷4= 3/4
(2)操作檢驗(分組進行)
① 把3個同樣大小的圓看作3塊餅,分一分,看每個孩子究竟能分得多少塊餅
、 反饋分法.
提問:A,請介紹一下你們是怎么分的
(第一種分法:把3塊餅一塊一塊地分,每個孩子分得每個餅的1/4,共得3個1/4 塊,也就是3/4塊.)
(第二種分法:把三塊餅疊在一起分,每個孩子分得3塊餅1/4的 ,拼起來相當于一塊餅的3/4 ,也就是3/4 塊.)
B,比較這兩種分法,哪種簡便些
※ 把5塊餅平均分給8個孩子,每個孩子分得多少 說一說自己的'分法和想法.
3,小結提問:A,觀察上面的學習,你獲得了哪些知識
板書: 被除數 ÷ 除數 = 除數 / 被除數
B,你能舉幾個用分數表示整數除法的商的例子嗎
C,能不能用一個含有字母算式來表示所有的例子
板書: a÷b=b/a (b≠0)
D,b為什么不能等于0
4, 看書P91 深化.
反饋:說一說分數和除法之間和什么聯系 又有什么區(qū)別
板書:分數是一個數,除法是一種運算.
三,鞏固練習 [課件5]
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5÷8 24÷25 16÷49 7÷13 9÷9 c÷d
2,口算.
7÷13=( )÷9= 1/2=( )÷( ) 8/13=( )÷( )
3, 7/10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 )份,表示這樣的( )份的數.1÷21表示兩個數( ),還可以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這樣的一份的數.
四,全課小結
當兩個自然數相除不能整除時,它門的商可以用分數表示,由于除法是一種運算,而分數是一種數,因此,我們只能說被除數相當于分數的分子,除數相當于分數的分母.故此,分數與除法既有聯系,又有區(qū)別.
在整數除法中零不能作除數,那么,分數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五,家作
P93 .1,2,3
板書設計: 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例2:1÷3=0.333……(米)=1/3(米) 例3:3÷4= 3/4
被除數 ÷ 除數 = 除數 / 被除數
a÷b=b/a (b≠0)
分數是一個數,除法是一種運算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經歷探索分數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2.思考與問題解決:經歷觀察討論,操作等學習活動,能對分數的基本性質作出簡要的,合理的說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歸納,總結概括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經歷觀察,操作和討論等數學學習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鼓勵學生敢于發(fā)現問題,培養(yǎng)學生勇于解決問題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
探索,發(fā)現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并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自主探索,歸納概括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正方形紙,彩筆。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分別出示兩張不同的孫悟空的照片。師:學們仔細看看這兩張照片,你有什么發(fā)現?(指名回答)。
2.教師引導交流:孫悟空本人沒有改變,只不過是外表的打扮裝飾發(fā)生了改變。
3.學生初步感知了什么變了而什么卻沒有變的概念。
4.教師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什么變了而什么沒有變的有關內容。教師板書課題:分數的基本性質設計意圖: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圖片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觀察能力,為下一步學習營造一個輕松活躍的氛圍。
二、探究新知。
(一):師:1.在我們在學習這個新的'內容之前,我們首先來復習一下除法與分數的關系。學生回答教師板書:被除數=課件出示:120÷30=(120×2)÷(30×2)=(120÷10)÷(30÷10)=
2.同學們說說這幾道相等嗎?(指名回答)。
3.教師引導說出商不變的性質,課件出示商不變的性質的定義。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商不變的性質,為下一步更容易的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打下基礎。
(二)、教學新知。
1.師: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正方形紙,把手中的紙平均折成4份,其中把3份圖上你喜歡的顏色。
2.學生操作,教師巡視并特別提醒學生注意“平均分”。
3.展示學生的作業(yè)。
4.師:現在請同學們把正方形紙平均分成8份,16份,分好之后你有什么發(fā)現?(指名回答)。
5.教師歸納總結,并課件出示:設計意圖:同一張紙能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數,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6.引導學生觀察:
觀察它們的分子和分母是怎樣變,學生觀察,思考,交流后,教師集體指導觀察,并板書:
教師歸納總結后,學生完成課本66頁的填空題,完成后集體回答。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發(fā)現一些表象,但這些表象還須上升為科學理論,這就需要學生能透過表象識別表現后蘊藏的規(guī)律,這才能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便于以后舉一反三,解決同類相關問題。
7.課件出示:(通知互相討論)
(1)相比較,看看分子分母有什么變化?
(2)在這個變化中,你們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
8.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大小不變。這就是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師特別強調“同時”“同一個數”)。
9.教師提出疑問:為什么要0除外呢?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因為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而分數的分母是不能為0的。
10.同學們,現在你們來看看分數的基本性質和你們以前學習過得商不變性質有什么不同呢?(課件出示兩性質作對比)
師:分數的基本性質和商不變性質的規(guī)律是一致的。
三、鞏固強化,拓展應用。
(1)課件出示:(集體回答)。
(2)指出下列分數是否相等。(指名回答)。
(3)把和化成分母是10而分數大小不變的分數。(指名到臺上板演)。
(4)課件出示小故事。
有位老爺爺把一塊地分給三個兒子。老大分到了這塊地的,老二分到了這塊地的。老三分到了這塊的。老大、老二覺得自己很吃虧,于是三人就大吵起來。剛好阿凡提路過,問清爭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了起來,給他們講了幾句話,三兄弟就停止了爭吵。
你知道,阿凡提為什么會笑嗎?他對三兄弟講了哪些話?(讓學生課后去思考)
設計意圖:多樣的練習可以讓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有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
四、回顧總結,梳理新知。
同學們,你們對分數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呢?板書設計:分數的基本性質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大小不變。這就是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反思: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出示孫悟空的照片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手腦并用,在操作中深入感知分數。請同學們用一張正方形紙片,動手折一折,通過三次的對折,每次找出一個和相等的分數,比較涂色部分大小有沒有變化?(沒有)。那么得到了什么結論?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分子,分母的變化,經歷總結得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大小不變。學生對此進行鞏固后,再引導學生說出:0除外。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動腦思考,很快地突破了重難點,取得很好的效果。
3.鞏固練習,圍繞中心。在設計練習的過程中,采取多種形式呈現,使學生加深對分數基本性質的理解,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理解所學知識,學有所獲,并進一步學習約分和通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觀察物體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能辨認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構建簡單的空間想象力。
重點:幫助學生構建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難點:幫助學生構建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請同學們猜謎語:“左一片、右一片,摸得著,看不見,是什么呢?”(耳朵)為什么能看見別人的耳朵,卻看不見自己的耳朵呢?因為我們觀察的角度不一樣,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進一步研究觀察物體(板書)
二、合作探究
(一)整體觀察
1.教師將一個對面涂有相同顏色的長方體舉起靜止不動,叫學生觀察并提問:
你觀察到的正方體是什么樣的?
在你的位置上觀察,你看到了哪幾個面?
2.學生匯報交流。
學生自由走動,觀察。匯報交流。
3.解釋應用
教師出示兩個正方體的立體圖,一個有虛線,另一個沒有。
提問:誰能用剛學到的`知識解釋一下正方體為什么這樣畫?
學生解釋說明。
(二)分別從三個面進行觀察(出示例1)
1.教師提問:我們分別從幾個不同的方向去觀察這個圖形,看看它的正面、左面以及上面分別是什么形狀的圖形,把它們分別劃出來。
學生離開座位自由觀察。
2.小組之間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學生以組為單位在投影以上展示交流。
總結學生的發(fā)言:從不同的方向觀察,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
三、拓展應用
1.做教科書例2
2.智力游戲:兩個同學為一組做游戲,一個同學畫,另一個同學猜,負責猜的同學要想辦法通過你提問的問題確定這個物體是什么,猜完后,在把物體拿出來驗證一下,看是否猜對了。
學生玩游戲,教師指導。
四、總結
本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五、作業(yè)布置
興趣探索,根據以下幾幅圖找出1的對面是幾,2的對面是幾,3的對面是幾。
1.不同角度觀察一個物體,看到的面都是兩個或三個相鄰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長方體或正方體相對的面。
2.從一個面看到物體的形狀,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擺放方式。
3.知道從兩個面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可以確定小立方體的個數范圍。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5
課題:
列方程解應用題復習(行程問題)
學情分析:
相遇和追及問題的應用題是在學生掌握了一個物體的簡單行程問題的基礎上,初次接觸有關兩個物體運行的較復雜的行程問題,其中體現了“運動方向”“出發(fā)時間”“運動結果”等新的運動要素,給學生的思維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教學時應以一個物體運動的特點和數量關系為基礎,讓學生認識“相遇及追及”的特征,掌握此類應用題的解答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課時目標):
1、初步理解兩個物體在一定距離中同時從兩地相向而行所涉及到的幾種常見的數量關系;
2、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尋找等量關系,知道“相遇問題”的等量關系;一般為:甲行的路程+乙行的路程=兩者相距的路程;知道“追擊問題”的等量關系,一般為:甲行的路程=乙行的路程
3、逐步掌握畫線段圖分析題目的方法。
教學重點:尋找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間的等量關系,從而列出方程,得出應用題的解。
教學難點:認識相遇的過程中理解運用等量關系的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PPT、練習本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教學說明
一、復習引入
1、揭題
2、常見的相遇問題類型(手勢演示)
(1)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
(2)一車先行,另一車再行,相向而行
(3)同時出發(fā),途中一車暫停,相向而行
二、基礎練習
1、AB兩地相距1000千米,甲列車從A開出駛往B地,2小時后,乙列車從B地開出駛往A地,經過4小時與甲列車相遇,已知,甲列車比乙列車每小時多行10千米,甲列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1)畫線段圖分析題意
(2)找出等量關系
(3)列式
2、兩車同時從兩地出發(fā)相向而行,2小時候相遇,這時甲車比乙車多行99千米,已知甲車的速度是乙車的1、4倍,求甲乙兩車各自的速度。
小結:(1)相加=總路程
(2)相差=路程差
3、一列快車從甲城開往乙城,每小時行75千米,一列客車同時從乙城開往B城,每小時行60千米,兩列火車在距離兩城中點30千米處相遇,相遇時兩車各行了多少千米?
小結:(3)到中點相等
4、小巧和小胖同時從學校出發(fā)去少年宮,小巧每分鐘走80米,小胖每分鐘走60米,小巧到達少年宮后立即返回,且在距少年宮400米處與小胖相遇,求相遇的時間。
小結:(4)總路程相等
三、鞏固提升
5、一輛客車和一輛貨車同時從相距250千米的兩地出發(fā),相向而行,客車由于上下車?繋渍竞蟮⒄`了半小時,結果貨車行了2小時后與客車相遇,客車平均每小時行80千米,貨車平均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6、一輛摩托車以90千米/時的速度去追趕先出發(fā)的汽車,已知汽車的速度是60千米/時,摩托車4小時后追上汽車,汽車比摩托車早出發(fā)幾小時?
7、有甲乙兩個人,甲每分鐘走83米,乙每分鐘走49米,如果乙先走6分鐘后,甲從后面追乙,甲要追多少時間剛剛追到離乙40米?
8、一輛汽車從甲地出發(fā),行了60千米后,一輛摩托車也從甲地開出,3小時后與汽車同時到達乙地,已知摩托車的速度是汽車的1.5倍,求兩車各自的速度。
四、思維訓練
9、甲乙兩人相隔若干米,若相向而行,1分鐘相遇,若同向而行,甲5分鐘能追上乙,乙的速度是60米/分,求甲的速度。
五、總結評價
路程,速度,時間是行程問題中3個最關鍵的量,所以在新知學習前先搞清他們之間的關系尤為重要。
“相遇問題”的概念較多,如“同時出發(fā)”、“相距”、“相遇”、“相對而行”、“相向而行”等。怎樣把這些抽象的概念讓學生感性地接觸并且深刻地理解呢?我借助肢體語言讓學生弄明白這些概念,通過生動有趣肢體動作刺激學生的感官,形成兩個物體運動的空間觀念,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也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概念。
通過畫線段圖理解了兩車行的路程與總路程的關系,然后放手讓學生嘗試解答例題,這樣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最后通過檢驗求證學生的做法,使學生從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板書設計:列方程解應用題(行程)
相遇問題(1)相加=總路程
(2)相差=路程差
(3)到中點相等
(4)總路程相等
教學反思:
行程問題應用是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點,而對于學生來說卻是學習的一個難點。在教學中應如何突出重點,特別是突破學生學習的難點,一直以來是我們數學教師不斷研究和探討的問題。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是行程問題復習,包含了相遇問題和追及問題,教學重點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能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通過課前的準備,上課的反思,我對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較深的理解。反思本節(jié)課的教學,有很多收獲:
1、合理組織安排教材,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教學
首先復習“速度×時間=路程”這一行程問題的數量關系,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必要的準備,然后用動作語言讓學生了解相遇問題中經常出現的幾個要素,這樣學生觀察起來直觀、易懂,興趣容易調動起來,并以此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欲望。然后再通過例題讓學生讀題,說等量關系,畫線段圖等手段理解相遇問題的解決方法。
追及問題與相遇問題都屬于行程問題,追及問題比相遇問題較難理解,避免學生學習枯燥無味,我在引入環(huán)節(jié)是以學生身邊的實例為背景引入的。基礎練習1,由學生畫圖獨立完成,達到復習相遇問題的特征及相等關系;練習2的出現是對比追及的特征,引出本節(jié)課所復習的第二個內容,相遇和追擊形成對比,區(qū)別不同。由于例題及變式練習是以遞進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其內容又處在同一背景下,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幾個問題間的聯系和差異,使學生明白此類應用題的特征,進一步提煉解應用題的一般思路。
2、運用線段圖進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觀察能力
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需要有一個長期的培養(yǎng)過程,要有意識地結合教學內容進行。解應用題的關鍵是審題,理解題意,找到相等關系。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借助學生畫線段圖,分析線段圖中各量間的關系找到題目中隱含的相等關系,從而解決問題。在講解例1時,安排學生讀題畫關鍵詞語,動手演示理解題意,教師教給學生畫線段圖,運用線段圖找到相等關系。在變式練習及例2教學中,由學生嘗試畫線段圖尋找相等關系,學生能很快列出方程進行求解。運用線段圖分析比較數量關系,能夠變抽象為具體,變繁為簡,使等量關系更明確,為學生理解題意加起橋梁。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便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分析的空間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始終把分析問題、尋找等量關系作為重點來進行教學,不斷地對學生加以引導、啟發(fā),努力使學生理解、掌握解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上課的過程中雖然有學生合作學習,動手畫圖找相等關系,但時間短,沒有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去發(fā)現,真正體會線段圖的作用。學生認真畫圖后,我感到純是模仿較多,不會借助線段圖找相等關系。應該好好分析線段圖的用途,是解決較復雜問題常見的工具。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注重對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逐漸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這使我深刻體會到:課前備課時除了要認真研究教材設計好教學內容外,一定要研究學生,研究教學方法與手段,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索,真正促進師生的共同發(fā)展。
4、分層遞進,滿足不同層次需求
在練習中組織了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練習。運用變式練習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相遇問題的題意,開闊學生的思路,讓學生理解題變意不變,方法也不變。拓展題的設計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再思考,以體現“下要保底,上不封頂”“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傊寣W生經過多層次的練習,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總之,在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教學中,我們要借助各種教學手段,通過多種途徑幫助學生理清題意,尋找各量的關系。我感到學生的困惑是讀不懂題意,找不到各量間的關系,不會列方程。通過反思,我再講應用題時,不要快,題目不要貪多,要精,有典型性,適時變式練習,抓各量之間的關系,盡量列出不同方程求解,達到訓練學生思維的目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時刻伴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有針對性的思維訓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6
教學內容: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
教學目標:
1.通過講授,引導學生找出規(guī)律,總結出體積的公式。
2.指導學生運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
3.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維品質。
教學重點:
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
教學難點:
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
教具運用:
正方體木塊若干。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什么叫體積?計量物體的體積常用的單位有哪些?
2.怎樣計算一個物體的體積呢?
二、新課講授
1.長方體體積的計算。
教師課件出示一塊長方體積木,一塊蓋房用的大型磚板。
。1)提問:它們的體積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回答:長方體積木的體積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去擺,有幾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對于大型磚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較麻煩。
教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較大物體的體積,我們能不能用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計算。
。2)觀察操作,探究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小組合作,用準備好的24塊1cm3的小正方體木塊,任意擺出不同的長方體,然后把數據填入下表。
學生拼擺,然后填表,集體匯報,老師把有代數性的數字寫在表中。
說明學生拼擺長方體的樣式非常多,這里只列舉幾個。觀察:從這張表中,你發(fā)現了什么?
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小結:長方體的體積等于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數量,所含體積單位的數量正好等于長方體長、寬、高的乘積。
板書: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講述:如果用字母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可以寫成:V=abh
(3)質疑:求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條件?
2.探究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1)啟發(fā)。根據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系,聯系長方體積公式,想一想正方體的體積應該怎樣計算。
。2)引導學生明確。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板書)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棱長)(a3讀作a的立方,表示3個a相乘)
3.運用長方體的體積公式解決問題。
。1)出示教材第30頁的例1。
。2)學生看圖,理解題意。
。3)說出題中所給信息,和所求問題。
。4)指名說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5)指名學生上臺板演過程,其他同學判斷。
。6)老師訂正書寫。V=abh=743=84(cm3)
(7)看圖,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
。8)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三、課堂作業(yè)
完成課本第31頁做一做第1、2題。
四、課堂小結
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2.在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五、課后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 :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V=abh
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a3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初步掌握各自特征和內在聯系。幫助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實踐中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在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互聯系和變化規(guī)律的過程中,初步培養(yǎng)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師:我們學過哪些基本平面圖形?長方形和正方形之間有什么關系?
2.出示一張紙。師:這是什么圖形?(長方形)如果把這樣大小的許多紙重疊在一起,你們看,是什么形狀?(長方體)
3.師:在日常生活中,長方體形的物體我們常見到,如保健箱、粉筆盒等等,你們能說出一些來嗎?(磚、墨水瓶盒子、教科書……)
師:長方體和正方體在日常生活中與我們聯系很多,在工農業(yè)生產中用途很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它。
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二、示范操作,認識面、棱、頂點
1.拿出一根蘿卜,用刀切一刀,要求學生觀察并且動手摸一摸切出的面。在學生感受的基礎上,告訴學生這叫做“面”。
2.將切出的蘿卜平面朝下,再垂直切一刀,取出其中的一塊,出示給學生看。
師:這塊蘿卜有幾個面?兩個面相交的邊叫什么呢?(棱)
3.繼續(xù)切,把蘿卜一面平擺在桌面上,再垂直切一刀,出現了一個新情況,讓學生觀察后回答,有幾個面,有幾條棱。
師: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師:剛才我們通過切蘿卜的活動認識了物體的面、棱、頂點。
4.教師出示長方體模型,學生取出長方體實物,進行觀察,并且摸一摸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然后回答:一個長方體有幾個面?幾條棱?幾個頂點?
三、認識長方體
1.要求學生認真觀察手中的長方體實物,并自學課本,同時在黑板上出示下列自學題:
(1)長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圖形?哪些面的面積相等?為什么?
(2)長方體有幾條棱?哪些棱的長度相等?
(3)長方體有幾個頂點?
2.討論后,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簡要板書。
(1)長方體有6個面,都是長方形。把上下面、左右面、前后面稱為相對的面,相對的面面積相等。
(2)長方體有12條棱,同方向的棱長度相等。
(3)長方體8個頂點。
3.接著教師出示有一組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告訴學生這也是長方體,在它的6個面中有一組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板書:在長方體中,也可能有一組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4.指導學生進行想象。
(1)師:①以上我們學習了有關長方體的知識,回憶一下看,長方體有哪些特征?根據這些特征,聯系生活實際中你們見到的一些實物,說說它們的面、棱、頂點(學生根據教師的提問各抒己見,進行討論)。
、谡l能說說教室這個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
(2)出示長方體模型。
、賻煟耗隳芸吹介L方體的哪幾個面?
②一般我們能看到長方體的三個面。
、鄢鍪就敢晥D。告訴學生:這幅圖稱為長方體的透視圖。
(3)嘗試練習:判斷下列圖形中哪些是長方體,說明哪些不是長方體,為什么。
5.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1)指導學生觀察模型,指著模型的.一個頂點問:相交于一個頂點的有幾條棱?是哪三條棱?告訴學生: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習慣上,我們把橫的棱長稱為長,縱的棱長稱為寬,豎的棱長稱為高。
(2)教師取出一個長方體模型,讓學生指出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再把同一模型換三個位置,分別由學生指出它的長、寬、高。
(3)要求學生拿出各自帶著的錄音磁帶盒,要求:
、僭诮處熞(guī)定的統(tǒng)一擺放位置,分別量出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厘米。
、谧寣W生在各自不同的擺放位置,量出長、寬、高并報出數據,讓其他學生猜出報數據學生測量時的擺放位置。
(4)嘗試練習(略)。
四、認識正方體
1.以練習一第1題,長方體的長、寬、高都是5厘米的立體圖形為例,告訴學生:“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叫做正方體,也叫做立方體!
2.學生取出正方體學具,教師要求學生動手量一量12條棱的長度,觀察6個面的形狀和大小。教師提出問題:發(fā)現了什么?
經過討論,讓學生閱讀課本,根據課本的敘述,要求學生講出:
(1)正方體的特征。
(2)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關系。
五、總結比較
師:我們分別學習了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請取出按照練習二十二第5題要求制作的紙樣,再請大家比較比較:
1.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特征?
2.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3.兩者的關系怎樣?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8
教學要求
、偈箤W生認識分組整理和編制統(tǒng)計表的意義;
②初步學會分組整理原始數據的方法;
、蹖W會填寫簡單的統(tǒng)計表。
教學重點
分組整理原始數據的方法。
教學用具
放大例2的兩張統(tǒng)計表。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我們復習一下已學過的簡單數據整理和一些統(tǒng)計表的知識。
2.下面是某班數學興趣小組中女同學測量身高的統(tǒng)計表。
姓名:
平均:
身高:(厘米)
獨立之后思考回答問題:
、偃绾吻蟪鲞@組女同學的平均身高?
②這組女同學的身高有什么特點?
、鄣呐瑢W比最矮的女同學高多少厘米?
、苋绻@張表上的女同學很多,又不能清楚地看出她們身高的分布狀況,怎么辦?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把原始數據按照數量的大小劃分成幾組,再制成統(tǒng)計表。
二、探索研究
1.分組整理原始數據的方法。
(1)教師出示記錄單,學生獨立思考
①誰?身高多少?
、谡l最矮?身高多少?
③身高大多在什么范圍?(很難看出,要分組整理一下)
(2)小組討論:
怎樣分組整理?說說你的設想。
(3)分組整理的具體做法(對照著做):
、僬页鲈紨祿姆秶(學生找出記錄單中原始數據的范圍)。130~154厘米。
、诎褦祿姆秶鷦澐殖蓭捉M并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制成表。(按5厘米一組可分為五組,再分成“身高”和“人數”兩欄制好表并出示例2的統(tǒng)計表)
③統(tǒng)計各組中的數目,填寫統(tǒng)計表(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數據并讓學生填好統(tǒng)計表)。
(4)看書回答問題:
①看教材第3頁,回答下面的三個問題。
、诳唇滩牡4頁,“想一想”該怎么辦?(說明記錄單上的原始數據的重要性,不能隨便丟掉)
三、課堂實踐
1.調查本班學號1~32的學生的體重,并將調查結果按分組的方法進行整理。
2.課堂作業(yè)
做練習一的第4、5題。
課后反思:
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是現代化社會對人的最基本要求,是每一個人必備的技能之一。而讓學生感受體驗到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意義,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內驅內的方法。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9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1.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引導學生發(fā)現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法。
學生通過自主參與、主動探究,可以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在學生探究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法時,給學生提供探究的時間,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再通過比較、整合,得出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和同伴的努力,經歷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
2.在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上促進發(fā)展。
本節(jié)課的內容相對簡單,學生在課前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課堂上讓學生自主探究,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得不同水平的學生獲得不同層次的發(fā)展,收獲的多少可能不同,但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兩張完全一樣的方格紙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今天,老師帶著你們一起去“分數王國”和“小數王國”里玩一玩。
(課件出示情境圖)
師:“分數王國”里有哪些數呢?“小數王國”里呢?
(生匯報)
師:“分數王國”的士兵和“小數王國”的士兵吵了起來,它們在吵什么?
生:和0.06都說自己更大。
師:和0.06哪個數大?你能幫助它們嗎?(板書課題——“分數王國”與“小數王國”)
設計意圖:用“分數王國”與“小數王國”里的士兵吵架這個情境導入新課,營造一種氛圍,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然后以比較“分數王國”里的與“小數王國”里的0.06哪個數大的問題情境引入,讓學生產生分數和小數互化的需要,從而引出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
⊙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教材7頁情境圖。
師:比一比,“分數王國”里的與“小數王國”里的0.06哪個數大?
(2)大膽猜測,探究比較方法。
方法一 把分數化成小數來比較。
。1÷20=0.05,因為0.060.05,所以0.06。
方法二 把小數化成分數來比較。
0.06=,=,因為,所以0.06。
課件展示學生沒有想到的畫圖法,讓學生在討論中理解。
0.06>
師小結:比較分數與小數的大小時,可以把分數化成小數或者把小數化成分數。
2.“分數王國”和“小數王國”分別有不同的尺子,你能幫助“翻譯”嗎?
(1)認真讀題,明確題目中的“翻譯”指什么。
(2)鼓勵學生根據“分數尺”和“小數尺”中呈現的例子說一說與0.125的互化過程。
(3)引導學生理解數線上的同一個點既能表示一個分數,也能表示一個小數。
3.歸納分數化成小數的`方法。
(1)探究將分數化成小數的方法。
把下列分數化成小數:
練習,并思考轉化方法。
(2)小組內交流方法。
(3)班內反饋。
要求學生說出轉化方法,并講明轉化的原理。
師小結:分數化成小數,就用分子除以分母。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分數的分子相當于被除數,分母相當于除數。
4.歸納“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法。
把0.3,0.27,0.75,0.125化成分數。
練習,探究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法。
師小結:小數化成分數,原來是幾位小數,就在1的后面寫幾個0作分母,把原來小數的小數點去掉作分子,化成分數后,能約分的要約分。
設計意圖:數學知識只有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自主探究,才能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本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以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的方式進行探究,在多種方法的基礎上比較、整合,從而得出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法。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想、驗證、理解并掌握3的倍數的特征。
2.引導學生學會判斷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判斷、概括的能力。
【重點難點】
理解并掌握3的倍數的特征。
【復習導入】
1.學生口述2的倍數的特征,5的倍數的特征。
2.練習:下面哪些數是2的倍數?哪些數是5的倍數?
324 153 345 2460 986 756
教師:看來同學們對于2、5的倍數已經掌握了,那么3的倍數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個位就行了?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3的倍數的特征。
板書課題:3的倍數的特征。
【新課講授】
1.猜一猜:3的倍數有什么特征?
2.算一算:先找出10個3的倍數。
3×1=3 3×2=6 3×3=9
3×4=12 3×5=15 3×6=18
3×7=21 3×8=24 3×9=27
3×10=30……
觀察:3的倍數的個位數字有什么特征?能不能只看個位就能判斷呢?(不能)
提問:如果老師把這些3的倍數的個位數字和十位數字進行調換,它還是3的'倍數嗎?(讓學生動手驗證)
12→21 15→51 18→81 24→42 27→72
教師:我們發(fā)現調換位置后還是3的倍數,那3的倍數有什么奧妙呢?
。ㄒ运娜藶橐恍〗M、分組討論,然后匯報)
匯報:如果把3的倍數的各位上的數相加,它們的和是3的倍數。
3.驗證:下面各數,哪些數是3的倍數呢?
210 54 216 129 9231 9876
小結:從上面可知,一個數各位上的數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數,那么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板書)
4.比一比(一組筆算,另一組用規(guī)律計算)。
判斷下面的數是不是3的倍數。
3402 5003 1272 2967
5.“做一做”,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0頁“做一做”。
。1)下列數中3的倍數有。
14 35 45 100 332 876 74 88
①要求學生說出是怎樣判斷的。
、3的倍數有什么特征?
(2)提示:①首先要考慮誰的特征?(既是2又是5的倍數,個位數字一定是0)
、诮又倏紤]什么?(最小三位數是100)
③最后考慮又是3的倍數。(120)
【課堂作業(yè)】
完成教材第11~12頁練習三的第4、6、7、8、9、10、11題。
【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和感想?
【課后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3的倍數的特征
一個數各位上的數字之和是3的倍數,那么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教學3的倍數的特征時,教師要注意學生的自主探索過程,通過猜一猜、算一算、想一想、驗一驗、比一比等教學環(huán)節(jié),循序漸進地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但教師在想一想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要進行適當點撥、引導,這樣效果更明顯。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新世紀版)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82-83頁《包裝的學問》。
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長方體特征及表面積計算等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幾個相同長方體組合成新長方體的多種方案以及使其表面積最小的最優(yōu)策略。教材把《數學與購物》這一系列數學實踐活動安排在第六單元后,主要意圖是通過這樣一系列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這一系列實踐活動中,教材安排了三個內容,主要涉及數與代數、空間與幾何兩部分知識,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分別培養(yǎng)了學生的估算意識、計算中的最優(yōu)策略以及多個長方體疊放后使其表面積最小的最優(yōu)策略。本課教學內容是這一系列實踐活動中的最后一個內容。
包裝問題在日常生活與生產中經常遇到,教材創(chuàng)設包裝的情境,使學生綜合應用表面積等知識來討論如何節(jié)約包裝紙的問題,它不僅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約意識,更體現了數學的優(yōu)化思想。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有利于學生感悟數學思想,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學情分析:
1、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
在本課學習之前,學生已熟練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能準確、迅速地計算出單一物體的棱長、表面積、體積,能把幾個相同的正方體組合成新的正方體。初步接觸了由兩個相同的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后表面積發(fā)生的變化。在第二單元探索活動《露在外面的.面》中,又訓練了學生有序的觀察能力和計算露在外面的面面積的能力。
2、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學生大都接觸過物品的包裝,能清楚地意識到用包裝紙包裝起來的部分就是求物體的表面積。
3、學生學習本課內容可能遇到的困難及學習方式的研究。
學生在探究由四個或者多個相同的長方體組合成新的長方體時,對于方案的多樣化與策略的最優(yōu)化可能存在問題,通過動手操作大多數學生可以得到由4個相同長方體組合成新的長方體時的六種拼擺方案,但思維可能會無序,對于方法的歸納和總結也存在困難。因此以小組合作的活動方式可以說是本課的較佳路徑,讓同伴之間相互協作,共同歸納總結,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有序性。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03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1篇)01-03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9篇02-01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9篇)02-01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1篇01-03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8篇01-07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8篇)01-07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集錦9篇)02-01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通用9篇02-01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匯編9篇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