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7-25 10:29:46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品6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品6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一、教學目的

  1.在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操作和空間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并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二、教學重點: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形的相對位置。

  三、教學難點:能根據(jù)一定的指令正確搭出立體圖形。

  四、教具:正方體

  五、學具:正方體,彩筆。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師用3個4個正方形擺圖形,師提問:我們可以從幾個方向來觀察它?你看到了幾個正方形?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索。

  1.游戲一。

 。1)引語:今天我們來做游戲,好嗎?

  我用4個正方形木塊擺一個圖形,但你是看不到我擺的圖形,請你根據(jù)我的指令,搭出和我一樣的圖形。

  師發(fā)指令,生活動。

 。2)兩人一組,玩這個游戲。

  游戲規(guī)則:a。兩人不許互相看各自擺的圖形。

  b。指令盡可能少。

 。3)學生活動。

  (4)學生匯報。

  2.游戲二。

 。1)我們在來做第二個游戲。

  師:我擺了一個圖形,請你們向我提問題,然后根據(jù)我的.回答,搭出和我一樣的圖形。

 。2)兩人一組,玩這個游戲。

  游戲規(guī)則:a。兩人不許互相看各自擺的圖形。

  b。指令盡可能少。

 。3)學生活動。

 。4)學生匯報。

 。ㄈ┬〗Y。

  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搭 一 搭

  游戲一

  游戲二

  練 習 三

  一、教學目的

  1.在拼搭立體圖形的過程中,體驗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2.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難點: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三、教具:情境圖。

  學具:小棒,卡片

  四、教學過程:

 。ㄒ唬 復習引入:

  指名發(fā)口令,學生按口令擺立體圖形。

 。ǘ┗揪毩暎

  1.P16第1、2題。

  (1)獨立做。

 。2)訂正。

  2.P17第3題。

 。1)獨立做。

 。2)獨立搭。

  3.P17第4題。

  (1)獨立畫。

  (2)訂正。

 。ㄈ┩貜V練習:

  1、同步練習P16

  2、自主天地P10

 。ㄋ模┬〗Y。

  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設計說明

  針對《數(shù)學課程標準》提出的學段目標,結合教材求經(jīng)過時間的問題,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認識并掌握解決此類問題的數(shù)學模型,培養(yǎng)學生的模型思想。

  1.明確相鄰的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使學生分清時刻與時間段。

  學生已經(jīng)對時、分、秒具有一定的感性體驗,能正確認讀幾時幾分幾秒,因此在教學例1的過程中,注重讓學生牢牢記住已經(jīng)掌握的相鄰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是“60”。同時讓學生通過具體生活情境理解時刻與時間段的區(qū)別。

  2.借助直觀模型,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由于時間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因此在教學設計中,充分借助鐘面模型,放手讓學生自己觀察鐘面,幫助學生理解經(jīng)過的時間,然后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通過交流探究找到解題方法,即“經(jīng)過時間=結束時間-開始時間”。

  教師準備 PPT課件、鐘表

  學生準備 鐘表模型

  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導入新課(出示PPT課件)

  1.出示復習題。

  (1)鐘面上有( )個小格,每兩個數(shù)之間有( )個小格。

  (2)時針從一個數(shù)走到下一個數(shù)是( ),分針從一個數(shù)走到下一個數(shù)是( ),秒針走1圈是( )分鐘。

  (3)1時=( )分

  (4)1分=( )秒

  2.出示古詩:“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1)交流:這是一首描述什么的古詩?你是怎么知道的?

  (2)小結:這是寫珍惜時間的詩句,光陰就是時間。

  3.揭示課題:時間的計算。

  ⊙探究新知

  1.學習例1。

  2時=( )分

  想:1時是60分,2時是60分加60分,即120分。

  做一做。

  (1)5時=( )分,怎么想?[用5個60連加的方法;也可以這樣想:在120分的基礎上再加3個60分,即120+180=300(分)]

  (2)( )時=240分

  (3)3分=( )秒

  (4)4分=( )秒

  設計意圖:例1比較簡單,讓學生自主探究算法,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時間的計算。

  (1)創(chuàng)設情境。

  引導學生思考:你早上幾時離家,幾時到校呢?

  (課件出示例2情境圖)

  請同學們討論并提出數(shù)學問題。(小明從家走到學校用了多長時間)

  (2)討論算法。

  師:大家這么快就知道是15分鐘,你是怎樣計算的?請把你的計算方法講給組里的同學聽。(小組討論)

  預設 生1:數(shù)鐘面上的`大格,分針走了3個大格,是15分鐘。

  生2:數(shù)小格,15個小格是15分鐘。

  生3:45-30=15(分)

  師:計算時,在同一個小時內,我們只要用分鐘相減來求經(jīng)過的時間就可以了。這么多的算法,你最喜歡哪一種呢?說說你的理由。

  (學生匯報)

  師小結:剛才同學們計算的這道題中,幾時離家,幾時到校,這里的幾時我們叫做“時刻”。而剛剛大家計算的經(jīng)過時間,我們叫做“時間段”。時刻,只要看鐘表就可以知道,而時間段是要經(jīng)過計算得出的。以后計算時間段,也就是計算經(jīng)過的時間,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

  (3)情境練習。

  出示教材5頁“做一做”。學生獨立解決,同桌交流算法。設計意圖:時間的計算這部分知識有一定的難度,本部分教學采用學生喜歡的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化難為易,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在計算的過程中不必要求學生統(tǒng)一使用一種算法,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變化的量

  教學內容:變化的量

  教學要求:使學生理解什么是變化的量,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綜合、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變化的量

  教學難點:理解什么是變化的量。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l.什么叫做兩個數(shù)的比?請你說出兩個比。(教師板書)

  2.什么是比的比值?上面兩個比的比值是多少?

  3.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比,知道怎樣求比值。今天就根據(jù)比和比值來學習比例,并且認識比例的基本性質。(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

  1.教學比例的`意義例1。

  讓學生算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再比較每組里兩個比的比值有什么關系。(指名板演)

  (1)3:524:40(2):7.5:3

  追問:比值相等,說明每組里兩個比怎樣?

  說明3:5的比值和24:40的比值都是,比值相等,也就是兩個比相等,可以寫成:

  3:5=24:40(板書)這個式子表示兩個比怎樣?:和7.5:3也有怎樣的關系?為什么?板書::=7.5:3這個式子也表示什么?誰來說一說,上面兩個等式表示的是怎樣的式子?指出: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書)

  2.下面兩個比之間的哪些○里能填=,為什么?

  1:2○3:60.5:0.2○5:2

  1.5:3○15:3:2○:1

  提問:填了等號后的式子是什么?1.5:3和15:3為什么不能組成比例?要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可以看它們的什么?指出:要判斷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可以看比值是不是相等;也可以把兩個比化簡后看是不是相同的兩個比。

  3.教學例2。

  出示例2,讓學生先寫出兩天中汽車行駛的路程與行使時間的比。提問:怎樣判斷這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讓學生判斷并寫出比例。提問:能不能組成比例?(板書比例式)為什么?強調:只有兩個比值相等的比才能組成比例。

  4.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讓學生看書自學比例各部分的名稱?春诎迳系谋壤,說一說其中的內項和外項。讓學生自己選擇比例,計算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和兩個內項的積,并要求觀察,從中發(fā)現(xiàn)什么。讓學生口答結果。提問:從上面的計算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出示比例的基本性質,并讓學生說一說。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shù)形式,請你說一說外項和內項。提問:在這個比例里交叉相乘的積有什么關系?追問:為什么交叉相乘的積相等?

  5.判斷能否組成比例。

  出示3.6:1.8和0.5:0.25。讓學生自己判斷,如果能組成比例就寫出這個比例式。提問:2.6:1.8和0.5:0.25能組成比例嗎?你怎樣判斷的?指出: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也可以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判斷時可以先把兩個比看成是比例。如果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兩個比就能組成比例;如果不相等,就不能組成比例。

  三、鞏固練習算。填寫以后,提問學生:為什么填這個數(shù)?

  1.提問: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樣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

  2.讓學生在()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

  3:6=5:()0.8:()=1:自己填寫后小組交流。

  完成練一練。

  自己完成后小組交流,然后集體訂正,讓學生說說是怎樣判斷的,并說明可以用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判斷,也可以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

  四、全課小結

  這堂課學習了什么內容?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么?可以怎樣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九第1~6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郵票中的數(shù)學問題。

  【教學目的】

  探究如何確定郵資、合理支付郵資,培養(yǎng)學生歸納、推理能力。經(jīng)歷探究確定郵資、合理支付郵資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歸

  納、推理能力。

  【重點難點】

  進一步理解運用綜合知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情境導入】

  1.觀看課本第109頁的圖和郵政相關費用表。

  問:從表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如:(1)不到20g的信函,寄給本埠的朋友只要貼0.80元的郵票。

 。2)不到20g的信函,寄給外埠的朋友要貼1.20元的郵票。

  2.一封45g的信,寄往外地,怎樣貼郵票?

  (1)學生觀察表中數(shù)據(jù),計算出所需郵資。

 。2)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

  想:每重20g,郵資1.20元,40g的信函,郵資是2.40元。5g按20g計算,所以,45g的信函,寄往外地所需郵資是3.60元。

  3.如果郵寄不超過100g的信函,最多只能貼3張郵票,只用80分和1.2元的郵票能滿足需要嗎?如果不能,請你再設計一張郵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郵票能滿足需要。

 。1)不超過100g的信函,需要多少郵資?

  學生說一說各種可能的資費。引導列表描述。(課本110頁)

 。2)用80分和1.2元兩種面值可支付的資費是多少?

  一張:80分1.2元

  兩張:80分×2=1.6(元)

  1.2×2=2.4(元)

  0.8+1.2=2.0(元)

  三張:0.8×3=2.4(元)

  1.2×3=3.6(元)

  1.2+0.8×2=2.8(元)

  1.2×2+0.8=3.2(元)

 。3)你認為可以再設計一張多少面值的郵票?學生自行設計各種面值的`郵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郵票能滿足需要。

  4.布置作業(yè):

  如果想最多只用4種面值的郵票,就能支付所有不超過400g的信函的資費,除了80分和1.2元兩種面值,你認為還需要增

  加什么面值的郵票?

  觀察郵票

  問:你寄過信嗎?見過這些郵票嗎?

  5.觀看課本第109頁的圖,并說一說。

 。1)上面這些都是普通郵票,你還見過哪些郵票?

  (2)知道它們各有什么作用嗎?交流后,使學生明白普通郵票面值種類齊全,可適用于各種郵政業(yè)務。

  【課堂小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暢所欲言。

  【課后作業(yè)】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在本單元之前,學生已經(jīng)基本掌握了整數(shù)的四則計算,能進行連加、連減、加減混合以及連乘、連除、乘除混合等同級的兩步運算,還初步接觸過乘加、乘減。本單元教學混合運算,內容包括四則混合運算順序和列綜合算式解答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這兩部分內容是相輔相成、有機結合的。

  計算工具在當今社會和現(xiàn)實生活中已經(jīng)相當普及了,人們已經(jīng)不大需要使用紙筆進行大數(shù)目、多步數(shù)的計算。但是,四則計算的原理與方法、混合運算的順序、步驟仍然是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因為這些知識及其思想方法是學生繼續(xù)學習其他數(shù)學知識的基礎,是更好地使用計算工具的前提,也是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提高學生智力水平的載體。

  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以兩步為主,不超過三步,本單元教學的混合運算都只有兩步計算。教材按算式中含有的運算,把運算順序的教學分成三段進行:先教學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的,再教學算式中有除法和加(減)法的,最后教學算式中有小括號的。

  1、結合現(xiàn)實素材,讓學生體會運算順序。

  運算順序是進行四則混合運算時應該遵循的規(guī)則。為什么在有乘(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中要先算乘(除)法?為什么要先算小括號里的運算?教材讓學生結合現(xiàn)實的素材體會這些運算順序的合理性,這就是把運算順序的教學和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結合在一起的主要原因。

  在教學運算順序時,教材在三段內容里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法。

 。1) 第30頁例題的教學方法是先喚醒已有經(jīng)驗,再擴大外延,在同一類型的多種具體現(xiàn)象中抽取共同的特征,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就是教學的運算順序。

  例題先從買3本筆記本和1個書包一共用去多少錢這個實際問題列出綜合算式53+20,這個算式是學生已經(jīng)接觸過的乘加,他們已經(jīng)有先算乘法的經(jīng)驗,教材及時指導學生用遞等式表示計算的步驟。然后,例題從買2盒水彩筆,付出50元,應找回多少元這個實際問題列出算式50-182,讓學生結合這個實際問題要先算2盒水彩筆的錢理解這個算式要先算乘法。最后,教材在上面兩個實際問題和兩個綜合算式里歸納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法。

  在這段內容里,運算順序是教學的重點,教材結合解決實際問題有效地突出了運算順序;用遞等式表達計算步驟是教學的難點,教材在例題里畫出藍線引導學生把各步計算的結果寫在它的上面,從而知道第一步計算的得數(shù)應該寫在什么位置。

  想想做做圍繞按照運算順序進行混合運算和寫出計算步驟這兩個主要內容而設計,第1、2題說一說每一題應先算什么以及改錯練習,都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運算順序。第4題把乘加、乘減分別與加減混合、乘除混合設計成題組,學生邊計算邊比較,溫故而知新。把乘加、加乘安排在一起的題組,再次鮮明地突出了運算順序。

 。2) 第32頁的例題仍然按解決實際問題計算數(shù)學式子概括運算順序的線索編寫,但給學生的探索空間比前面的例題大得多。

  教材采用和前面相似的教學線索,給學生留出運用已有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的空間,有利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獲得數(shù)學知識。首先是教材提出買1枝鋼筆和1個訂書機一共要多少錢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地列綜合算式。他們可能列式8010+12,也可能列式12+8010。列出的兩個算式雖然不完全相同,但都要先算1枝鋼筆的價錢。其次是教材讓學生獨立地計算列出的綜合算式,按照自己的計算步驟細致地算一遍,在計算和比較這兩個算式中能看到相同的運算順序。再次是讓學生列綜合算式解決1盒水彩筆比1枝鋼筆貴多少元這個問題,體會在有除法也有減法時的運算順序。這樣,運算順序就不再是機械告訴學生的,而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己領悟的;運算順序就不再是對學生的硬性規(guī)定,而是解決問題的需要。

  學生已經(jīng)初步有了用遞等式表達運算順序的經(jīng)驗,例題沒有在綜合算式中加藍線指導第一步計算得到的商的書寫位置。教學時要讓學生看到,列出的兩個綜合算式雖然都是先算除法,但由于除法在綜合算式中的位置不同,所以商應寫的位置也不同。

 。3) 第34頁的例題凸現(xiàn)新的矛盾教學小括號,在了解小括號的作用的基礎上,知道含有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在列綜合算式時出現(xiàn)了一個矛盾: 解決實際問題要先算買了1個書包后還剩下多少錢(即先算綜合算式里的減法),而算式50-205應該先算除法(已有的運算順序)。怎樣解決這個矛盾?教材告訴學生: 這里要先算減法,綜合算式里必須添上小括號。這句話既引出了小括號,又闡述了小括號的作用。因此,算式中有括號時,應該先算括號里的運算。

  在想想做做里設計了多種形式的練習,第1題著重練習算式中有括號,應先算括號里的運算。第2題匯集了各種兩步運算的題,有括號的和沒有括號的,只有同級運算的和含有兩級運算的,這些題綜合在一起通過計算和比較,幫助學生全面掌握運算順序。而且把6小題分成三組,同組兩小題的差別只是有或沒有小括號,通過計算和比較能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上或去掉小括號都改變了原來的運算順序,最終改變了算式的結果。第7題通過對同一組的兩道題的算一算和比一比,讓學生發(fā)現(xiàn)減法的一個性質,為以后教學簡便運算作鋪墊。

  2、在教學運算順序的同時,教學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

  第一學段里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都是分步列式解答的,本單元教學列綜合算式解答這些實際問題。在列分步算式解答兩步計算的問題時,把這個問題分解成兩個連續(xù)的簡單問題,并分別列出兩個簡單問題的算式。列兩步計算問題的綜合算式,還要進一步在頭腦中把兩個簡單問題和算式組織在一起,學生的思維在組織在一起的過程中得到發(fā)展,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列綜合算式的過程中得到提高。教材在教學綜合算式時作了下面的安排。

  (1) 初步體會。

  第30頁例題的第(1)小題,先讓學生列分步式求3本筆記本和1個書包一共用去多少錢,然后告訴學生:把兩個算式合在一起列成的是綜合算式53+20。這是學生首次接觸綜合算式,他們觀察教材列出的綜合算式,能初步知道綜合算式是分步算式合成的,初步體會到綜合算式解答實際問題比列分步式要稍快一些。例題的第(2)小題指導學生聯(lián)系已有的解決實際問題的經(jīng)驗,試著列綜合算式。

  教材讓學生體會列綜合算式的方法,可以先列出分步算式,再合并成綜合算式,也可以直接列綜合算式。不論采用哪種方法,都要依據(jù)解決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第(1)小題是把3本筆記本的錢和1個書包的錢相加,第(2)小題是從50元里去掉2盒水彩筆的錢。想想做做里要解決的問題也是買兩樣東西應付多少錢或應找回多少錢,這些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學生比較熟悉,列綜合算式不會有多大困難。

 。2) 逐漸學會。

  第32頁的例題、試一試和想想做做里的實際問題與前面教學的內容相比,有兩點不同。一是解決的問題不限于求總和與求剩余,還有求相差數(shù)(貴多少、便宜多少);二是要求不列分步算式,直接列綜合算式。教材突出列綜合算式時要依據(jù)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引導學生逐漸養(yǎng)成先想解決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再列綜合算式的習慣。如例題里兩個小卡通與學生的對話,講的就是實際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也是列綜合算式時的依據(jù)。

  (3) 學習思辨。

  第34頁例題的解題思路是先算出買書包后剩下的錢,再算剩下的錢還可以買多少本筆記本,解決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是剩下的錢除以筆記本的單價。在算式50-205里,有減法也有除法,應該先算205。為了先算這個算式里的減法,需要在算式里添上括號。這里就有對算式50-205進行思辨的活動,在算式里添上括號是思辨的結果。類似第35頁第5題要先算會議室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再算平均每平方米鋪多少塊地磚。對算式384128進行思辨,就知道應該為128加上括號。對列出的綜合算式進行思辨,看算式的運算順序是否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一致,能及時發(fā)現(xiàn)列式中的錯誤,保障問題正確解決。

  第36頁第10題要求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應找回多少元這個問題。這道題讓學生在現(xiàn)實的問題情境中,再次體會減法的性質。

  本單元教學列綜合算式解答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體會運算順序。教學本單元后,學生解答兩步計算實際問題可以列綜合算式,也可以列分步算式,不要作統(tǒng)一規(guī)定。

  另外,教材里還有部分實際問題要求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主要目的是鍛煉思維。一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開放性,體會條件信息里的聯(lián)系是多向的。如第38頁第10題里,從5個乒乓球裝一袋和每4袋裝一盒可以知道一盒里有54=20(個)乒乓球;從5個乒乓球裝一袋和一共有800個乒乓球可以知道一共裝8005=160(袋)。二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連貫性。當求得一盒裝20個乒乓球后,就可以通過80020繼續(xù)求一共裝多少盒;當求得一共裝160袋后,就可以通過1604繼續(xù)求一共裝多少盒。對用不同方法解答實際問題,在教學中要適當?shù)乜刂,不要頻繁地提出一題多解的要求,要允許部分有困難的學生逐步達到這個要求。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材第81頁及練習十五第1、2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在已認識整時的基礎上掌握認識幾時幾分(整五整十分);

  2、能正確書寫時間。

  3、學會節(jié)約時間,養(yǎng)成按時作息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1、能準確數(shù)分(整五整十分);

  2、能認識幾時幾分;

  教具、學具

  鐘,教學用鐘面模型,紙制的鐘面模型(2至3個),課件,學生用鐘面模型。

  教學方法

  游戲法、操作法

  教學理念

  從生活出發(fā),讓學生學有用的數(shù)學;

  在游戲中學,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

  由易入難,循序漸進,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游戲一:報數(shù)接力。以開火車形式讓學生5個5個報數(shù)到60,如5、10……60,再全班同學齊數(shù)5、10、15……60,;

  2、認整時:用教學用鐘面模型讓學生復習整時的認識;

  3、引入新課:課件演示一位小學生睡眼蒙朧,因不認識鐘面的幾時幾分繼續(xù)睡導致遲到的小故事。引發(fā)討論:他為什么會遲到?他做的對嗎?教育學生要按時作息,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還要會認識鐘面上的幾時幾分,從而導入新課。板書課題:時間的認識。

  二、新授

  1、幾時多一些的認識教學

  利用課件做隱藏分針的鐘面,比如3時15分,提問:“是3時整還是3時多一些,為什么?”讓學生學會根據(jù)時針距離3的位置判斷是3時整還是3時多一些,學生判斷完后顯示完整的鐘面。繼續(xù)練習用“幾時多一些”來回答鐘面上的時間。(也可以用教學用模型讓學生練習認出“幾時多一些” );

  用鐘面模型出示“5時20分”,問“幾時多一些?”“多多少?”“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怎樣數(shù)分!币鱿乱徊降慕虒W。

  2、“多少分”的教學

  出示沒有時針和分針的鐘面,讓學生觀察鐘面,鐘面上都有些什么?引導學生觀察并發(fā)現(xiàn):有數(shù)字1至12;每兩個數(shù)字間有5個小格(用課件放大一部分讓學生數(shù)出);有12大格。

  教師指出,時針走一大格是一時,分針走一小格是一分走一大格是五分。接著出示教材例1第一個鐘面,讓學生練習數(shù)分,并完成課本鐘面上的空白。

  利用課件出示只有分針的鐘面,進行“過了多少分”的練習。

  出示剛才的“5時20分”,教師:“我們已經(jīng)能認出這是5時多一些,那請同學們數(shù)數(shù)分針走了多少分?

  小結:認識不是整時的時間時要先看時針是“幾時多一些”,再數(shù)數(shù)過了多少分。

  3、認一認,用課件出示9時5分、9時25分、9時40分……讓學生熟練認出9時過了多少分,再變化時針的位置讓學生認出幾時幾分。

  游戲二:猜分針的'位置。

  利用課件出示可以隱藏分的針的鐘面。如4:15,分針隱藏了,問:“4時多少分”學生根據(jù)時針距離4的位置判斷是4時多一些還是多很多,繼而猜出多多少分。猜完后現(xiàn)出正確答案,對猜對的學生給予獎勵。繼續(xù)猜5:40、6:20等。

  4、時間的書寫教學

  出示紙做成的鐘面,依次讓學生認出,教師板書:10時5分、6時25分; 10:05、6:25。學生動筆寫一寫,教師要強調第二種寫法表示分的部分是兩位數(shù),所以5分時要寫成“05”,另外,第二種寫法中不用文字,如“10:05”不能寫成“10:05分”

  教師用教學模具操作出幾個時間,讓學生認一認并寫出,如5時30分、4時35分……

  5、實踐操作

  “剛才同學們認出了老師撥出的時間,現(xiàn)在請你們也來撥一撥?”學生拿出學具鐘面模型后,教師提出要求:“撥出屏幕上的時間!比缯n件依次出示“2:10、 2:30、2:40、2:50”過一會兒后再顯示鐘面,讓學生同學間互相比一比,看誰撥的對。

  演示2:50后繼續(xù)撥過10分問“現(xiàn)在是什么時間?”

  糾正部分學生“2:60”的錯識認識。分針走完一圈剛好是60分,時針走了一大格,讓學生知道1時=60分,教師在黑板上板書:1時=60分

  同學時互相撥出某一時間給同桌認。

  三、鞏固

  1、游戲三:貼分針

  教師在黑板上貼出沒有時針和分針的紙制鐘面模型,再拿出一根時針和一根分針,根椐提供的時間先由教師貼出時針的位置(因為學生一時還難以根據(jù)過了多少分來把握時針偏離數(shù)字的大概位置),再讓學生到黑板前來貼出分針的位置。根據(jù)課堂剩余時間的多少可以多貼幾個時間。其他學生則作出判斷。

  2、用投影儀出示課本練習十五第1題,學生填出鐘面時間,結合作業(yè)講評,再次教育學生要學會認識時間,合理安排時間,養(yǎng)成按時作息的良好生活習慣。

  3、學生獨立完成第2題。

  四、課堂小結

  教師利用板書結合鐘面模型小結如下:時針走一大格是一時,分針走一大格是5分,認識時間時先看時針是幾時或幾時過一些,過了多少則要數(shù)分針走了多少格,分針走完一圈是60分,這時時針走完了一大格,1時=60分。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12-1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2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13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