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混沌之美,對美學中人與情兩個基本問題論文
【摘要】美雖是混沌的言說不清的,但在這個混沌體中,“人”與“情”就像兩個奇異的“吸引子”,冥冥中引領著混沌中的秩序。人是美的題中之義,美是人之所向,美以其特殊的價值關懷著人類的存在,又尊重人之個體的生存與發(fā)展。而情是美的精義要素,無情亦無美,在審美中“情”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就試圖通過“人”與“情”這兩個“吸引子”來窺視美。
【關鍵詞】 混沌;美;情;人
為了揭開美這一神秘面紗,人類進行了幾千年的不懈探索。站在21世紀這個時空制高點上,面對美,人們?nèi)匀恢挥型笈d嘆。美就像一個混沌的不可言說的印象派之畫,交織著感性與理性,融合著形式與意義,綜述著相對與絕對,言說著遮蔽與顯現(xiàn)。他總活現(xiàn)于人的視野之內(nèi),有躲避于人的掌握之外。
在久遠的美學史上,美學家基本上都是從美自身的本質(zhì)與特性的角度破解其魅力之謎的,如從感性與理性、內(nèi)容與形式等方面試圖去剝離美的“混沌”使之清晰起來。在肯定這些頗具啟發(fā)性的探索的同時,也不得不遺憾的承認這些努力的徒勞。因為,美本身就是混沌的言說不清的。在某種意義上說,人類對美的解釋與言說不過是基于人類追求無限、清晰和真理的一種本能或沖動。而這種分析和言說一開始就遠離了美。
隨著近年來混沌學這一新興邊緣學科的興起與深入影響,人們愈來愈強調(diào)宇宙的“無序、不穩(wěn)定性、多樣性、不平恒和非線性關系”等混沌特征。混沌學同時也認為混沌之中仍有一個“奇異的吸引子”,冥冥之中支配著從無序到有序的組織過程。本文就試圖在美學領域內(nèi)尋找這些“吸引子”,通過它來窺視美。
一、人與美
眾所周知,美只有對人才有意義,美學本身也是一門人文學科。人無疑就是一個“奇異的吸引子”,引領著美中混沌的一切走向有序,放射出迷人的魅力?梢哉f,美的混沌性很大程度上在于美與人(群體與個體)之間那種復雜的特殊關系。美的魅力也是在這種關聯(lián)上而言的,抽離了人,美就無所謂魅力的有無。
1.美對人之生存的關懷。在當下新的歷史語境中,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越來越惡化,面對空前的危機和困境,人們把反思的重點重新轉向人的問題,即人是什么,人的價值何在,人類該怎樣生存等。美學經(jīng)過成長之痛后也不可避免的回歸到人的存在這個根本問題上來。存在論美學、生態(tài)美學等正是在這種美學轉向中漸成聲勢的。存在論美學強調(diào)的存在不是別的存在,而正是人的存在;生態(tài)美學在主張人與自然和諧的背后,突現(xiàn)的還是人怎樣才能更好的生存這一中心。其實,美和美學一直關懷著人的生存,只是這種關懷一直被長期的忽視和盲目的探尋所遮蔽。而在當下特殊的歷史與驚下,這種關懷被重新得到強調(diào)。
美對人之生存的關懷突出表現(xiàn)在人不懈追求審美化生存上。人類在欲望與技術的支配和幫助下,一路高歌猛進。然而這種欲望上的征服與物質(zhì)上的創(chuàng)造并沒有使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越來越宜人,相反,卻危機重重。人類不得不對原有的生存方式進行反思。反思的結果是認識到人應更自由更詩意的存在,而不是受自己創(chuàng)造物的支配和擠壓;人與自然應更和諧統(tǒng)一,而不是更對立沖突;物質(zhì)和精神應更平衡更同步,而不是分道揚鑣似的背離……所以,追求審美的存在是人類在長久困境中做出的偉大抉擇,是對人類未來的光明指引。審美的存在是人類內(nèi)部心靈的和諧以及與外部世界和諧的統(tǒng)一,所以我們在美化生存環(huán)境的同時也應美化自己的心靈。這就是美對我們的啟示,美正是以這種啟示關懷著人類的生存。
2.美對個體的尊重。人既作為群體而存在,也作為個體而存在。這是人之存在的 兩種基本意義。然而在實踐美學曾一統(tǒng)天下的局勢下,人作為個體的存在是一直缺失的。實踐美學抓住了實踐這一聯(lián)系主觀和客觀的關鍵,為人們解決美學難題提供了一把鑰匙。但在當下追求多元共存和而不同的語境中,實踐美學不顧審美個體而對實踐的群體性、物質(zhì)性和歷史性的強調(diào)愈來愈受到質(zhì)疑。美正是以它自身所特有的內(nèi)在性、精神性和個體性重新肯定了人作為個體所載負的價值與意義。后實踐美學也就是在這一意義上高揚了人的個體性,與實踐美學展開了論爭,它力求恢復美所特有的個體體驗性,把審美從實踐的底色中重新渲染,在巨大的物質(zhì)噪音中宣揚審美的個體內(nèi)在性和自由超越性。
美不能脫離個體的體驗而存在,美的普遍性是以對個體的有效性為元基的。把個體的人淹沒在群體的人之中,美的自由性、詩意性與精神性就得不到足夠的張揚,美對人的意義從而也得不到正確的界定。美在人的群體存在上要求其詩意地存在的話,在個體存在上則要求其心與身的全面發(fā)展。這里也就又有了美育的要求。美育即審美教育,是人實現(xiàn)自身全面發(fā)展的理想途徑,它是與人追求自由與超越的天性相適應的。從美育的獨特性上可以見出美對人作為個體而存在的尊重。審美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他從人的感情出發(f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個性,使受教育者在興致勃發(fā)自由自在中“頤情養(yǎng)性”,在潛移默化中建構自己的審美心理,實現(xiàn)人性的自由和完整。
二、美與情
美的事物必須是具體的形象的。對美的這一限定是美與情的特殊關系決定的。冷冰冰的理論與空洞的說教是無法讓人動情的。美必須斥諸于情感,以情感人,以情悅人?梢姡扒椤蓖叭恕币粯右彩且粋奇特的“吸引子”,在美這個混沌體中發(fā)揮著特殊的功用。
1.從美的特質(zhì)上說,美必須具有情感性。人是一種情感動物,美的事物必須切合人的情感,才能與人發(fā)生情感關系,才有可能稱之為美。中國傳統(tǒng)美學基于生命哲學認為宇宙萬物均一氣化成,因而外物生命情態(tài)與人的情感能交互感應。西方也有“移情”之說,認為能憑自己的心靈為外物灌注生氣,將事物人格化為“自我”,從而在自我的內(nèi)心關照中體驗愉悅。雖然兩種主張在對美感認識上都留有遺憾,但它們對美中情感的強調(diào)與重視是應該充分肯定的。此外,美的內(nèi)在性、精神性和自由性無不與情感有關,它們之間有內(nèi)在一致性。
2.在審美過程的展開來看,情感是審美展開過程中最活躍的因子。情感廣泛深入審美主體心理因素之中,使整個審美過程都浸染著情感色彩,推動著審美的深入。情感在這一過程中作為態(tài)度評價,已不同于日常情感,而是以審美理想的滿足為標準的高級態(tài)度評價。所以,審美情感所帶來的愉悅也不同于生理上的快感。此外,情感在審美過程中還常常充當感知和想象的動力,推動審美通過感知和想象廣辟審美疆域,深入審美境界。
3.在審美效用上講,美必須具有動情的感染力。美只有通過情感才能發(fā)揮效用。正如車爾尼雪夫斯基所說:“美的事物在人心里喚起的感覺,是類似我們當著親愛人的面前洋溢于我們心中的那種愉悅!泵乐挥屑ぐl(fā)人的情感才能在精神上給我們帶來滿足與愉悅,這一點是不言而喻的。
4.從美育角度來說,美育本質(zhì)上就是一種情感教育。這一點在本文前面論述美對個體存在的尊重中曾有過強調(diào),在此就不再重復。
5.以上四點是圉于情感這一重要因素在審美中的意義而言的,這不足以概括美與情的復雜關系。其實“情”并不僅僅指情感,“情”還是一種情懷,一種精神內(nèi)質(zhì),甚至整個心靈世界。美學作為一門人文學科,與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不同,就在于對人類這種心靈故鄉(xiāng)的守護,在于追逐著一個和諧完美而又載負著終極價值和關懷的理想世界。如果美的精神性與情感性凈化和塑造著人的心靈,那么它的超越情懷無時不在呼喚著人類想著完美世界奮進。
有以上泛泛的分析我們可見,美雖是混沌的言說不清的,但它與人之間的關系的密切性是誰也無法否認的。人都有美的要求,人也是美的題中之意。美以其特殊的價值關懷著人類的存在,又尊重著個體的發(fā)展,并且始終守護著人類的精神家園,在情感上感染著人、凈化著人、激勵著人去追逐那理想世界,最終實現(xiàn)詩意地棲息于大地之上。
【參考文獻】
[1] 余宏.《藝術與精神》.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2] 劉書成,夏之放等.《美學基本原理》.上海人們出版社,2004.
[3] 趙奎英.《混沌的秩序》.花城出版社,2003.
【混沌之美,對美學中人與情兩個基本問題論文】相關文章:
經(jīng)驗之美論文05-01
讓語文之美滋潤心靈論文05-02
德國古典哲學對美學基本問題的貢獻04-29
關于美及美學的思考04-30
關于美學論文02-14
音樂美學論文05-17
人之美,文之美散文04-29
分別之美初三議論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