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中學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三個動向
中學化學實驗是中學化學教學內(nèi)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學生學習化學的基本方法。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入發(fā)展,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革也在逐步進行。就目前發(fā)展情況而言,中學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動向主要有三種趨勢。
一、分組實驗向“微型化”方向發(fā)展
分組實驗是學生實驗的主要方式。它是在單元教材學習之后,為了復習、鞏固和驗證課堂上所學的化學知識,并系統(tǒng)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技能和獨立工作能力而進行的一種課堂實驗教學形式。這種教學形式,過去由于實驗條件、實驗經(jīng)費等諸多方面的問題,有些學校常常將實驗室進行的實驗改為黑板上講實驗,失去了實驗本身的意義。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人根據(jù)美國學者在大學進行微型實驗教學的成功經(jīng)驗,將中學學生分組實驗改為微型實驗,獲取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
微型化學實驗是80年代美國Dana W.Mayo博士首先提出的。它的核心就是使“實驗藥品微量化,實驗儀器微型化”,其特點是:在降低藥品用量,減少環(huán)境污染,節(jié)約實驗經(jīng)費的同時,還可使我們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完成規(guī)定的實驗內(nèi)容,克服常規(guī)實驗的不足,獲得更準確、更可靠的知識信息,例如:在“濃硫酸特性”實驗中,有關濃硫酸氧化性的內(nèi)容,按中學教材(必修本第一冊,)給出的實驗步驟,沉淀往往顯示的是黑色,影響了教學的效果。反應結束后,傾去試管中的清液,觀察試管中固體的顏色(白色)。向試管中加幾滴水,觀察溶液的顏色(藍色)。改進后,通過先加熱硫酸的方法,使反應體系的溫度盡可能在較高的溫度下進行,這樣就有效地防止或減少黑色物質(zhì)(氧化銅)的生長,達到預期的實驗目的。
微型實驗的開展在我國還剛剛起步,為了使學生實驗更好地向微型實驗轉(zhuǎn)化,保證微型實驗的可行性和規(guī)范化。中國化學學會于1994年11月在鄭州召開了“首屆全國中學微型實驗研討會!迸c會代表對我國微型實驗的發(fā)展,提出了廣泛而又有建設性的意見。同時,北京師大和遼寧師大在會上展出的“初中微型實驗儀器盒”和“高中微型實驗儀器盒”,受到了與會代表和專家的好評。有關專家指出:這兩套微型儀器的推出為微型實驗的推廣和應用,為微型實驗規(guī)范化發(fā)展,提供了可行性的證明。中學化學教學應及早引進微型實驗。
二、并進式實驗向“點滴化”方向發(fā)展
并進式實驗(又稱邊講邊實驗)是學生實驗與教師講授新課相結合的一種課堂教學形式。這種教學形式的實驗內(nèi)容多為定性實驗,并且具有使用儀器簡單、藥品的用量和種類較少等特點。為了使這類實驗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取得較好的實驗結果,提高教學效率,許多教育工作者將這類實驗盡可能設計在簡單的儀器中進行。例如: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將這節(jié)課與學生實驗結合起來,采用并進式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因此,該實驗常常以失敗而告終。如將該實驗改在點滴板上進行,減少水的用量,相對增加了堿的濃度,同時,選用變色靈敏的pH試紙進行檢測,既縮短了實驗時間,又大大提高了實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