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改革難題及對策分析之五:避免走入僵化的模式

時間:2023-04-30 08:21:13 語文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課堂教學改革難題及對策分析之五:避免走入僵化的模式

課堂教學改革難題及對策分析之五:避免走入僵化的模式 作者:李建平發(fā)布時間:2003-11-12     記者在實驗區(qū)聽課發(fā)現(xiàn),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存在許多形式主義的東西。為了讓學生“主動”,就兜圈子提問;為了師生、生生“合作”,就進行小組討論;為了完成多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課堂上就開展許多活動,占用有效的學習時間。這表明,新課程改革已經步入了軌道,但是距離新課程倡導的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

課堂教學改革難題及對策分析之五:避免走入僵化的模式

    原因之一:有的教師將新課程改革理解為教學形式的改革,因而將改革的重心放在教學手段和方法的變化上。為了上好一節(jié)課,大包裝,大容量,形式多而雜,十八般武藝樣樣齊全,恨不得把各種教學方法都展示一遍。一節(jié)課結束后,黑板上、講臺前擺得花花綠綠,學生的身上也變得花花綠綠。不要說每天都這樣上課,就是偶爾上一次,也夠教師準備一番的。

    原因之二:有的教師把探究變成一種點綴,一種形式,總有一種貼上去的感覺,好像在完成一個過程、一道工序。粗看上去很有創(chuàng)新,細細品味又感到缺乏深入的思考。比如,新課程提倡“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欣賞”。而有些教師的課只有讀而沒有感悟,沒有欣賞,欣賞的環(huán)節(jié)被黑板上花花綠綠的圖畫代替了,被教師的描繪代替了。應當明確的是,讀僅僅是一種手段,感悟、欣賞才是目的。而教師在課堂上更多展示的是手段,目的則顯得不重要了。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閃現(xiàn)出的思維火花,就在“讀”中被教師忽略了。

    為此,專家提醒,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應當從教學的需要出發(fā),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不能為創(chuàng)設情境而創(chuàng)設情境,任何情境都不能游離于教學之外,更不能是虛擬的。追求表面形式,反而會遠離新課程的要求。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有的地方在新課改過程中出現(xiàn)了把自主、合作、探究形式化、絕對化的傾向,探究變成了一種模式,變成了機械、刻板的操作。有的教師把“自主、合作、探究”寫在黑板上,作為一種固定的模式或程序,每節(jié)課照著去做。這樣做實際上是把新課程的理念簡單化,是機械套用。究竟需要不需要合作?值不值得探究?教師缺少深刻的思考。學習方式的轉變絕不意味著用一種方式代替另一種方式,要改變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并不意味著要完全放棄接受學習。對于這一問題過于片面或絕對化,反而會丟掉過去傳統(tǒng)中非常好的做法。探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教育(www.35d1.com-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思想,貫穿于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中,而不是一種模式,教師追求的應當是本質的東西。

    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包含科學探究的全部要素嗎?專家認為,不一定。教學系統(tǒng)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tǒng),它受教師、學生、教材、其他課程資源、教學條件、社會環(huán)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因此,課堂探究不可能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理科課程標準中給出了科學探究的全部要素,是為了使教師有整體認識,但在實際教學中,要根據(jù)具體情況,可以包含科學探究的全部要素,也可以只包含其中的部分要素,要根據(jù)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教學條件來決定。

    那么,是不是每節(jié)課都必須使用探究式教學呢?有關人士回答,不是。新課程在強調探究式教學的同時,也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www.35d1.com-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探究式教學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式,它的許多優(yōu)勢是傳統(tǒng)教學方式所不可比擬的。但是探究式教學方式也有其不足之處,它比接受性學習方式要多花很多時間,這就決定了課堂教學不可能都采用探究式,而且有些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