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有藝術提問使語文課堂藝術起來論文
在語文教學中,藝術的課堂往往以精彩的提問作為底子。有價值的提問能誘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教師的課堂提問藝術與否將制約著學生思維訓練的發(fā)展。
在現(xiàn)實的教學中,我們的教師的確是抓住"問題"不放。課堂上總是問題滿天飛,整個課堂都在老師的所設"問題"的控制之中。在這樣的教師眼里有這樣的一種意識:教學的任務就是一個個問題,學生答完了老師的"問題",老師也就完成了本堂課的教學任務;對于學生而言,答完了老師的問題,也就完成了本堂課的學習任務。長此以往,老師變成提問的機器,學生也就變成木頭式的"答題器"。這種有形無實、無藝術地提問讓語文課堂失去了"語文味",也讓學生喪失了學習語文的興趣,這與新課程改革格格不入的。
不懂提問的藝術的教師往往有以下的做法:
1、問題簡單化。從教學實踐來看,是我們教師害怕課堂"寂寞",片面追求課堂的"熱鬧"的產(chǎn)物,殊不知在此簡單的"是不是"、"好不好"、"對不對"等問題的牽引下,我們的學生思維受到禁固,能力得不到發(fā)展。長此以往,就會抹殺了學生在學習語文中鮮活的個體感受,更談不上對語言文字的品味與享受了。
2、問題空泛化、難度大。這樣的提問常常讓學生摸不著頭腦,不知如何下手,從而不知所措、一籌莫展。例如:有一位教師在教學《黃果樹瀑布》的第一課時,剛讀完一遍課文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課文寫的是什么?"、"寫作特色是什么?",對學生只能啟而不發(fā),因為他們對課文內(nèi)容還沒有感性的全面的認識,怎么會回答上呢?
3、問題形式化。教學提問只是為自己所謂的"教學任務"而特意設計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所以有些教師發(fā)問后,還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就要求立刻作答。這樣只會壓抑學生的思維訓練。
4、問題陳式化。就是每一堂課所提的問題都是雷同。如有的教師在新的課文開篇教學時,總愛這樣來問自己學生:"對這一課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學習生字詞時,總愛這樣來訓練學生:"你能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生字詞來說一句話嗎?"這些提問在第一次時,對學生來說是新鮮的,有吸引力的,但時間一長,學生對問題就失去了興趣,達不到訓練的效果。
5、對象單一化。就是在提問中把問題總是交給某幾個學生來回答,尤其是公開課,其現(xiàn)象就更為突出。目的是追求自己的課堂教學流暢性。結果忽略差生,挫傷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以上種種提問的做法,都是不科學的,它不僅收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還會扼殺學生學習積極性,更不用說鍛煉思維能力了。因此,有效的課堂提問應是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知識水平與心理特點,找出能誘發(fā)他們思維的興趣點來問,使提問真正問到學生們的'"心竅"上。
一、點睛式
學生對每篇課文的學習的興趣的,很大程度上是靠教師調(diào)動起來的,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提問時注重藝術。因此,教者應深入鉆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給學生設置問題的"懸念",形成他們心理上的一種"探究欲望"。當學生急于解開這些問題時,也就意味著進行了思維訓練,對課文重點、難點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天游峰掃路人》一課時,我一上來就讓學生帶著這樣的一個問題來讀課文:你覺得天游峰掃路人是一個普通的老人嗎?如果你認為是一個普通的老人,你的理由是什么?如果你認為他不是一個普通的老人,你的理由又是什么?到時候我們進行辯論一下,看誰能說服誰?這一番提問,勢必能激發(fā)學生對本文的興趣,并急切地研讀課文找答案。最后,當學生辯論中理解了天游峰掃路老人普通是外表和生活上的普通,天游峰掃路老人不普通是他精神追求一不普通。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一個人的精神世界對于人來說是多么重要。
二、牽引式
課堂的提問啟發(fā)性不強,學生會感到索然無味,一定程度上妨礙了思維的發(fā)展。假如我們把問題換成漸入佳境式提問,就能迫使學生開動腦筋,并且要求他們在思維上"跳一跳"才能回答。如我在教學冰心的文章《只揀兒童多處行》一課時我是這樣來設計問題的,我首先問:"你們已經(jīng)讀了這篇文章,那你告訴我,冰心奶奶愛不愛孩子?"學生答得非常響亮:"愛!"那在她的眼里,兒童像什么呢?"全班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道:"像春天",我問:"是孩子的那些特點讓冰心奶奶有這樣的比喻的呢,你能找出來讀一讀嗎?"如果教者僅到此步,那問題提得不夠深入,當然也就不夠藝術。我緊接問:"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孩子除了像春天以外還像什么呢?你再用心去讀課文,用心去發(fā)現(xiàn),相信你們能找到。"學生在這一個問題的牽引下,探究心理一下子被調(diào)動起來。很快學生就有了發(fā)現(xiàn),有了收獲。有的說像天使、有的說像太陽,有的說像海棠花……、我趨熱打鐵地問學生"冰心奶奶為什么要這樣來比喻呢,那你還能像冰心奶奶一樣也來說一個嗎?"學生在我用幾個問題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深刻體會到冰心奶奶對孩子的愛,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自讀自悟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情感表現(xiàn)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這樣的課堂教學起伏有度,因而充滿藝術性。
三、螺旋式
我們說一節(jié)好的語文課,僅靠一兩個提問是不夠的,在實際教學中,教者可以根據(jù)教材特點,學生的實際水平,把難問題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問題,或者把大問題分解成一組小問題,層層深入,逐步引導學生向思維的縱深發(fā)展,這樣的提問處理,學生肯定樂于接受。我在上《半截蠟燭》一文時,采用曲徑通幽式提問進行教學。教者先提出問題:"你看過有關二戰(zhàn)時期的影片嗎?"這個問題學生較容易回答出來;然后再問:如果讓你來演德國鬼子、伯諾德夫人一家,你能演得像嗎?"這下學生的熱情高漲,紛紛答"能!"在此基礎上,教者繼續(xù)問:要想演好?那我們先要做好那些工作。學生都說:"要抓住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tài)及展開合理的想象。"最后,教者就順勢利導,讓學生熟讀課文,認真揣摩課文中人物的一舉一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一下了被調(diào)動起來。學生就成了學習的主人。和老師一起交流、一同研究、一同策劃。這種螺旋式提問,自然而然地讓教學變成一種藝術。
我們堅信:富于藝術技巧的提問,能加快把知識轉化為語文素質能力訓練的進程,發(fā)展了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是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作為語文教師,應精心設計好各種類型的課堂提問,形成有自己獨到的藝術特色、適合學生口味的藝術提問風格,從而使語文課堂藝術起來。
【讓有藝術提問使語文課堂藝術起來論文】相關文章:
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教育論文09-21
淺談語文課堂教學的提問藝術07-31
面試的“提問”藝術02-10
面試的“提問”藝術02-10
課堂提問藝術初探01-20
課堂提問藝術淺談01-20
淺論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01-20
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提問藝術論文12-28
化學課堂提問的藝術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