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藝民間習俗
唱吉利 漢族游藝習俗。流行于四川大部分地區(qū)。正月初一或春節(jié)期間,民間 能歌善舞者自發(fā)地組成隊伍,舞著竹龍,敲鑼打鼓地去各茶莊、街頭、地 壩游行。每到一處,隊伍中的歌師要唱吉利。先叁拜龍神,贊頌龍神: “黃龍頭一點金,一點光芒照乾坤,照定九州并萬國,普天之下共太平! 沿途不少人家,為求吉利,便把龍燈與歌師請進家中,龍頭舞動,歌師唱 吉利歌。主人燃香燭,放鞭炮,并給予一定酬金。
搶鴨子 漢族游藝習俗。流行于四川大部分地區(qū)。端午節(jié)這天,善游泳者自發(fā) 地會聚于附近的河邊,進行搶鴨子的游戲。
摔跤 彝族傳統(tǒng)游藝活動。每逢年節(jié)和喜慶場合,鄰近村寨的人們都要聯(lián)合 進行摔跤比賽,場面十分熱鬧。按習俗,獲勝的.摔跤手將成為姑娘們的偶 像,優(yōu)先贏得姑娘的愛情。
磨秋 彝族游藝習俗。又稱磨礅秋等。取一根長1米-2米的硬木豎于場地中 央,頂端稍尖,作為軸心;另以一根長約6米的木桿,中部鑿一圓洞,橫 置于立柱頂上。轉動時狀似推磨,又如秋千上下升降,故名。游樂時,橫 桿兩頭人數(shù)本等,雙方推動橫桿助跑幾步后,迅速騎上或匍匐桿頭,隨桿 旋轉起伏,落地一方用腳蹬地,使桿彈起,并借助蹬力使橫桿兩端交替上 下,旋轉不止。
跳鍋莊 彝族娛樂習俗。每逢節(jié)日或喜慶場合,男女老少均圍著屋中鍋莊跳 舞,故名。人們站成圈;ハ酄渴郑d歌載舞,旋轉跳躍。該習俗在藏、 羌等民族中也盛行。
跳火繩 彝族傳統(tǒng)游藝活動;鹄K為長約3米的藤條擰成,上涂油脂等易燃物。 比賽時,點燃火繩兩端,搖蕩火繩,直線跳躍前進,先達終點者為勝。圍 觀者大聲呼喊助陣 ,十分熱鬧。一般在火把節(jié)等節(jié)日期間舉行。
格吞 藏族游藝習俗。流行于甘孜藏族自治州。藏語音譯,意為用帶子套在脖 子上拔河。比賽時,先在場地上劃兩條平行線為河界,用布帶兩端打結套于 雙方頸部或肩部,在布帶中間系一紅布標志,懸于河界上方。比賽開始后, 雙方用頸部或肩膀力量猛曳,凡將紅布標志拉過河界一方為勝。比賽方式有 面對面或背對背的站式和跪式等多種。
推桿 羌族游藝習俗。每年秋收后或節(jié)假日舉行,男女均可參加。取一根約3 米長、小碗口粗的木桿,一人緊握一端,兩腿夾騎其上,作為攻方;另一人 緊握另一端,用力猛推,作為攻方。比賽時,要求木桿保持平衡,嚴禁抬高 或偏擺。在裁判人拍五下巴掌的時間內,攻方若能將木桿推過規(guī)定界線結即 為勝。
沙朗 羌族游藝習俗。羌語音譯,意為跳舞。有喜慶沙朗和喪事沙朗之分,內 容和風格各不相同。跳時,男、女各站一行,由能歌善舞者領頭,載歌載舞, 一唱一答。在歌舞中,男女兩行不斷互換位置,一闕才終,一闕又起。
舞鹿子燈 土家族游藝習俗。一般在春節(jié)期間表演。以被單作鹿皮,上繪鹿頭、鹿 身、鹿尾。由一人或二人藏入鹿皮內,模擬鹿子的各種動作。簡易的則以掃 帚或棕片作鹿子玩舞。
踢雞 土家族游藝習俗。多在元宵節(jié)進行。參加者人數(shù)不定,以中青為主。用 稻草扎成“雞”,一人將其踢起,眾人去爭搶。接到者可以用它去追打任何 人,一般以追打年輕姑娘為多。
舞板凳龍 土家族游藝習俗。流行于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新春佳節(jié)時玩舞。一 般為三人持板凳做各種動作,有左穿、右穿、跳躍、俯臥、直沖、穿花、拜 四方等。以鑼鼓伴奏,鑼鼓打得慢就舞得慢,打得快就舞得快,極快時只見 板凳飛舞不見人在其中。
【游藝民間習俗】相關文章:
中國民間的習俗中如何送灶王爺上天05-01
小寒習俗吃什么05-01
印度婚嫁的習俗05-01
湖南婚嫁的習俗05-01
鄉(xiāng)間宴請習俗有哪些04-30
漢族的喪葬習俗有哪些05-01
迎冬藏的三大習俗04-30
過新年的習俗宜忌04-30
土族民間有什么樣的體育項目05-01
驚蟄的傳統(tǒng)習俗一覽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