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簧管

時間:2023-04-29 14:14:04 全科知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單簧管

單簧管

單簧管(單簧管)

單簧管,又稱黑管或克拉管(英語稱Clarinet,意大利語為Clarinetto,西班牙語為Clarinete,法語為Clarinette,德語為Klarinette),有管弦樂隊中的“演說家”和木管樂器中的戲劇女高音之稱。高音區(qū)嘹亮明朗;中音區(qū)富于表情,音色純凈,清澈優(yōu)美;低音區(qū)低沉,渾厚而豐滿,是木管樂曲家族中應用最廣泛的樂器之一。

目錄 簡介 發(fā)展概況 演奏 其他樂器 收縮展開 簡介

名稱:單簧管 昵稱:在大陸稱之為“黑管”;黑管,或克拉管(意大利語為Clarinetto,西班牙語為Clarinete,法語為Clarinette,德語為Klarinette),有管弦樂隊中的“演說家”和木管樂器中的戲劇女高音之稱。另外在爵士樂中被稱為“烏木棒”。 別號:樂隊演說家;樂器歌唱家 英文名:Clarinet 或Clarionet(英語中早期名稱,后被取代) 誕生年代:17世紀末18世紀初(ca.1700) 成名曲:莫扎特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 K.622 本調:bB或A 常見的調:降B調、A調、C調、降E調(高音)、降E調(中音)、降B調(低音) 應用譜號:高音譜號,移高大二度記譜。 記譜音域:e - g⑷ 實用音域:小字組D-小字三組F。 結構組成:笛頭(附單簧片、哨片),小筒(又稱“二節(jié)”),主體管(兩節(jié),即上節(jié)管和下節(jié)管),喇叭口,和機械音鍵系統。 普通型:硬制橡膠,ABS塑料,酚醛樹脂等。 專業(yè)型:經特殊處理的烏木,紫檀,紅木或有機玻璃等。 使用材質:普通型:硬制橡膠、ABS塑料、酚醛樹脂等; 樂器特色:高音區(qū)嘹亮明朗;中音區(qū)富于表情,音色純凈,清澈優(yōu)美;低音區(qū)低沉,渾厚而豐滿,是木管族中應用最廣泛的樂器。 單簧管是木管樂器的一種,通常用非洲黑木制造,由木料、硬橡膠或金屬制成,有一個鳥嘴形的吹口和圓形的空心,管身由五節(jié)可裝拆的管體組成,管體成圓筒形,下端為開放的喇叭口。在吹口處固定一個簧片,吹奏者通過簧片和吹口的空間吹氣時,并配合下唇適當的壓力,薄薄的簧片尖產生振動,使樂器管內的空氣柱開始振動,因而發(fā)出柔美的音色。其根源可以追溯到號角和風笛,一般認為是從一種類似豎笛的單簧片樂器蘆笛(chalumeau)演變而來。

特點

* 擁有將近四個八度的遼闊音域,是管樂家族中的冠軍。 * 低音深沉,中音渾厚,高音明亮,適合表現各種音樂性格,無論在樂隊演奏或獨奏中都極富表現力。 * 演奏性能十分靈活,在演奏旋律、音階、琶音、吐音等方面均相當出色。 * 黑管家族有約十種不同音高和調性的管,方便切換。 * 在西洋樂器中相對廉價,對學習者經濟條件要求較低。 * 孩子換門牙后的任何年齡都適合學習單簧管。 * 首先學習黑管可以輕易轉學薩克斯。 * 黑管體積較小,便于攜帶,可在公園,湖邊演奏。 * 單簧管音色是木管中最富于表現力的一種,表現力豐富,有“演說家”之稱。 * 單簧管是木管中泛音發(fā)音最容易悅耳的一種。 * 但初學時吹得并不好聽。

構造

單簧管是全部木管樂器家族中,構造最特殊的樂器,其他木管都是以開管原理發(fā)音(泛音為8度),唯有單簧管似圓柱形,像長笛的情形,但卻以閉管有效音柱原理發(fā)音(泛音為12度)。機械指鍵操作部份(上節(jié)管與下節(jié)管)呈圓柱形,可是吹口管(笛頭)則是呈圓錐形。至于單簧管一族則是從頭到尾都是用近似圓柱形。 樂器的管子全由木材制成,一共分成五節(jié)。作成五節(jié)的原因完全是為了便于修理與攜帶。因為氣柱系閉管原理,所以管長只等于其他木管的一半。現在普遍施用的單簧管有降B調和A調兩種調性,都是當作移調樂器。目前貝姆式(Boehm system)單簧管已成為除德奧地區(qū)以外世界通用的標準型了。 吹口:也稱作笛頭(mouthpiece)上固定著竹片,利用竹片和吹嘴間的縫隙,吹氣使竹片震動發(fā)出聲音,而固定竹片的方法又分為法式和德式兩種。法式利用束圈(ligature),材質有金屬、塑膠和橡膠;德式則用繩子(cord)纏繞捆綁;善哼稱作哨片(reed)一塊薄的蘆葦造的竹片。 二節(jié)管:脖管(barrel)是主要起調整音準作用的部分,這部分的制造與吹口的制造關系十分密切。 上節(jié)管:上節(jié)管(upper joint)是左手操作的部分,在單簧管制造上需要高度技術。左手無名指所按的音孔,有的設有音孔鍵機,有的沒有。如今不設鍵機的情形越來越普遍了,原因是因為最好事非得已才裝鍵機。 下節(jié)管:下節(jié)管(lower joint)是用右手操作的部分,在制造上以能發(fā)正確的音律為首務。 揚音管:又叫喇叭口(bell)是使管子里的氣柱向管體以外擴大的部分。這唯有吹奏低音音域時才有作用。

種類

常見的單簧管為bB調、A調和C調,這三種都屬于高音單簧管。但實際上,單簧管家族有約十種不同音高和調性的管(由最低音始): Octocontrabass 最低低音(BBBb) Octocontralto 最低中音(EEEb) Contrabass 倍低音 (BBb/GG) Contralto 倍中音(EEb) Bass 低音 (BBb) Alto 中音 (Eb) Soprano 高音 (Bb/A) Sopranino 超高音 (Eb/D/C) 另:Basset Horn 巴塞特管 (F) 1.一般人都會認為單簧管家族中因最高的是降E調單簧管,其實不然。很少有人知道,單簧管家族中音域最高者是降A調單簧管,曾經在歐洲的管樂隊中有重要地位。降A調單簧管體形最小,發(fā)音最高,可與短笛同度演奏。但是在今天,降A調單簧管已經極為罕見。巴托克和威爾第等人曾經為這種最高音單簧管寫過樂隊片段。 2.其他高音單簧管:有F、bE、D3種調,比常規(guī)bB 調單簧管分別高五度、四度、三度,以bE調為常見,在軍樂隊中是必備的樂器。 3.中音單簧管:有bE與F調。另約制于1760年的巴塞特管,改良的巴塞特管為F調,比bE調中音單簧管高一個大二度,是一種外形略小的低音單簧管,喇叭口朝上。 4.低音單簧管:比高音降B調單簧管低八度,外形似薩克斯管,哨嘴管彎曲,喇叭口朝上,記譜用高音譜表。Л.И. 柴科夫斯基的《胡桃夾子》組曲中有出色的譜例,是軍樂隊的標準樂器。 5.倍低音單簧管,bB調,比低音單簧管低一個八度,較為少見。 巴塞特單簧管 巴塞特單簧管為單簧管的近親。聲音非常“溫暖”甜美,曾經在一定時間內受到大眾喜愛。通常有C、bB、A三種,以A為主。音域比單簧管還要寬廣。莫扎特有五首嬉游曲和協奏曲為之創(chuàng)作。但是該樂器音準極難控制,指法極難掌握,當今世界公認最好的巴塞特演奏家是安東尼·施塔德勒(Anton Stadler)(1753-1812)——莫扎特的好友。但是施塔德勒過世后,該種樂器由于難度太大,漸漸淡出樂壇。其主要作品有:莫扎特的《共濟會葬禮進行曲》(K.477)、《第十號小夜曲》(K.361)、歌劇《后宮誘逃》(K.384)、《狄托的仁慈》(K.621)、還有最后的《安魂曲》(K.626)。

保養(yǎng)

單簧管的制作一般分為兩種:一種為膠管,一種為木管。木管分為紅木和烏木制作,一般高檔樂器采用非洲烏木(Dalbergia melanoxylon)即(African Blackwood, Grenadilla, or Mpingo)制作。 ●木制的單簧管護理 ●新購木制的單簧管樂器時 單簧管的管體是利用天然的木材(GRENADILLA)制造,所以對急劇的溫、濕度變化非常敏感,這也是造成管體損傷破裂的原因。因此,對于新購樂器使用在第一次吹奏時間宜短(約五分鐘),第二次十分鐘,第三次二十分鐘,并切記于內外管涂上護木油(BORE OIL)以防止木質管身破裂。 [注意]:木制的單簧管,新樂器買來一定要在內外管上進行全面涂油——白油和縫紉機油都可以。首次吹的時間不要過長原因是新樂器木頭活性比較強烈,從5分鐘到10分鐘循序漸進,冬天不要在大風天里使用樂器,最好不要拿到室外,不要把樂器放在暖氣和高溫的地方,夏天不要暴曬,這樣能防止或減少木制的單簧管的裂縫現象。 ●安裝 安裝前在接合處(每一節(jié)有一圈軟木的部位)涂上軟木膏(CORK GREASE)潤滑,請注意不可在按鍵上用力。 ●吹奏后的保養(yǎng) 1.清除管內水分:用通條布(M)穿過管體內將里面的水分完全清除。接合處(Joint)容易殘留水分,請利用清潔紗布(Polishing gauze)小心地清除水分似避免產生裂痕。[ (M):指中型通條布] 2.吹嘴的清潔:吹奏后請務必將哨片(reed)取下并將水分擦干妥善保管。吹嘴用完后要清洗干凈,再用通條布由接合處插入清除水分。 3.清除皮墊的水分:將吸水紙夾在皮墊與音孔間把水分吸干,注意不要損傷到皮墊。 4.清除表面污垢:用清潔布(POLISHING CLOTH)順著管體輕輕擦拭,不要在按鍵上用力以免傷及皮墊。 注意:清潔完后,通條布與樂器分開放置,以免是樂器受潮。 ●每周一次的保養(yǎng) 細部清潔:配合管體的清潔,話用音孔清潔棒在按鍵的下側、間隙等部位作細部清潔。 ●每月一次的保養(yǎng) 按鍵的檢查:檢查按鍵狀況是否靈活,可以用一把小毛刷或廢舊毛筆清楚間隙部位的污垢,檢查按鍵是否靈活,螺絲是否松動。鍵潤滑油的使用在按鍵螺絲部位滴上少量的鍵潤滑油(KEY OIL),不需要把螺絲松開。也不要滴得大多,一兩滴即可,然后活動按鍵若有沾在管體上要擦拭干凈。音孔的清潔:請用音孔清潔清除按鍵音孔上的污垢。 ●每年一次的保養(yǎng) 送至專業(yè)樂器店做保養(yǎng)(全面保養(yǎng)):專業(yè)人員會幫助你測試皮墊有無漏風,并更換皮墊。同時,進行全面清理。(包括螺絲、軟木、按鍵等) ●電鍍處理的單簧管護理 電鍍處理的單簧管在經過一段時間后,會有表面變色的情形發(fā)生,這對吹奏來說沒有影響,只要加以擦拭就會恢復原來的光澤。 ●噴漆類:使用LACQUER POLISH噴漆清潔劑 ●鍍銀類:使用SILVER POLISH鍍銀清潔劑 ●金屬類:使用METAL POLISH金屬清潔劑 還有如果一旦出現了問題不要自己亂弄亂掰,因為各廠家的樂器質量不統一,法國品牌BUFFET的樂器一定要返廠去修,否則會越修越壞。

學習

其實在各類樂器中,單簧管對學習者的`先天條件要求是較低的。作為一種管樂器,它不像弦樂類樂器以及鋼琴要求一定的“童子功”,即成年后手指的靈活度下降造成可塑性降低不利于練習,而又不像大多數其它管樂器對肺活量有較高的要求。單簧管需要的肺活量不但比小號、長號等銅管樂器或薩克斯等大型木管小,甚至因為演奏口型等因素,比長笛等木管樂器的用氣量還要少(長笛不是包含整個笛頭,因此氣息利用率較黑管低)。因為這個原因,單簧管適合換牙后兒童開始,往后任意年齡段的人學習,無論男女老幼,都可以輕易體會到學習單簧管的樂趣。事實上,只要心肺功能正常,上牙基本整齊(下牙由于在演奏時被下唇包住,影響不大),就適合學習黑管! 開始學習任何樂器,即便作為業(yè)余愛好學習,都應當聘請家教或者參加學習班,黑管學習也不例外。由于各地黑管教學情況的巨大差異,黑管起點站在此不提供詳細的指導,但原則上應當聘請黑管教學經驗豐富,并擅長演奏的老師,相對而言會比簡教多種樂器的老師更好,不過在專業(yè)院團工作的老師或者演奏員通常除了黑管外還擅長薩克斯教學。

發(fā)展概況

單簧管在國內被人們習慣地成為“黑管”,而在香港、臺灣等地區(qū)則稱其為“豎笛”,英語Clarinet譯音為“克拉林奈”,意大利語Clarinetto,法語為Clarinette,德語為Klarinette國際上統稱為“克拉爾奈特”。這種樂器使用一枚簧片使樂器發(fā)音,為西洋木管樂器之一,產生在十七世紀末葉,起源于古希臘,于十九世紀末葉傳入中國。 最初的單簧管是歐洲古代的一種叫做蘆笛的樂器,呈圓柱形,沒有按鍵,也沒有喇叭口,只有七個音孔。后來,蘆笛漸漸演變成了單簧管唯一的直系祖先——沙呂莫管(又翻譯成夏呂莫管)。隨著音樂的發(fā)展,這種樂器也得到了不斷的改進。據有關資料證實,第一個改革這種樂器的人是德國的一位樂器制造師,名叫約翰·戴內(Johann Denner 1655-1707)。約在1700年左右,他在樂器管上安裝上了兩個鍵子(一個是由左手食指控制的a1音鍵,一個是由左手拇指控制的十二度泛音鍵,后者和今天作用不同、泛音鍵與a1鍵同時按下后得到b1音)和一個喇叭口,這就是最早由戴內改革發(fā)明的兩個鍵子的單簧管。從此,便打開了單簧管發(fā)展的道路,后經巴托爾特將樂器管身延長,并增加第三個鍵子(低音e、打開十二度泛音鍵后得到b1音,此時泛音鍵開孔位置也更靠下,與前方a1鍵同時按下后得到降b1音);德國樂派創(chuàng)始人約瑟夫·比爾(Joseph Beer 1744-1811)在樂器上安裝了第四個和第五個鍵子,增加了四個音(低音升f,降a,十二度泛音為升c2,降e2);到1791年由法國單簧管演奏家,巴黎音樂學院第一批器樂教授,格扎維!だ召M福爾(Jean Xavier Lefèvre 1766-1829)給這一樂器增添到第六個鍵子(升c1,這是歐洲大陸的情況,但在英國為一個由右手食指控制的側鍵,起到a1和b1之間的顫音作用)。至此,對單簧管這一樂器的改革歷經一個世紀,從戴內到勒費福爾等人歷盡艱辛,使單簧管發(fā)展到六個鍵子。這個時期單簧管的演奏技術也有了較大的發(fā)展,就在這個時期,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年)創(chuàng)作了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并且首先將單簧管應用于樂隊。與此幾乎同時,還有德國曼海姆樂派的作曲家、指揮家、小提琴家施塔米茨父子(J.Stamitz 1717-1757和C.stamitz 1745-1801)大力發(fā)展了單簧管藝術,小施塔米茨更為單簧管創(chuàng)作了二十余首協奏曲。 1812年,經著名的單簧管演奏家繆勒(Iwan Mueller 1786-1854)的潛心研究,成功的研制出能夠演奏各種調式的十三鍵單簧管,這種新結構的單簧管使演奏者在技巧上獲得了很大的發(fā)展,深受人們的贊譽。后來又經Oskar Oehler作了進一步的改進使之更加精巧,并形成了歐勒體系(Oehler system)。當今,德國、奧地利單簧管演奏家大多采用歐勒體系的樂器。 1839年,著名的單簧管演奏家、巴黎音樂學院教授、法國樂派重要人物克洛澤(Hyacinthe Eléonore Klosé 1808-1880)和法國著名的樂器制造商路易·奧古斯特·布費(Louis-August Buffet 1816-1884)兩人一起做了大量改進十三鍵單簧管的工作。他們在引進勃姆(Theobald Boehm 1794-1881)為長笛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活動圓鍵體系之后,使單簧管的發(fā)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里程,并與1843年在歷史上第一次推出了勃姆式單簧管,后來又結合安迪爾(Andir 1840-1876)精湛的制作理念與工藝,最終形成勃姆體系(Boehm system),尤其單簧管的基本構造很大程度上源于Andir單簧管。當今世界絕大多數演奏家使用的單簧管都為勃姆體系。雖然這一樂器在近代還有新的改進,但從1843年至今歷經一個半多世紀,克洛澤發(fā)明的這種勃姆體系單簧管的基本構造一直保持到現在。 19世紀初,貝爾曼先生(Carl Baermann 1810-1885)出版了自己的《單簧管演奏法》(Vollst?ndige Clarinett-Schule),這是全世界最杰出的單簧管教程之一。19世紀末,羅扎諾夫(Sergei Lozanov 1871-1937)和羅賽(Chrysogone Cyrille Rose 1830-1902)等人又分別出版了自己的單簧管教程,尤其是羅扎諾夫,開創(chuàng)了音樂學院的單簧管專業(yè)教學,為單簧管學生們開辟了正規(guī)的學習之路。而羅賽繼承并發(fā)揚廣大了他的老師 - 巴黎音樂學院克洛澤的單簧管教學方法,并為推廣及規(guī)范勃姆體系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演奏

單簧管是氣鳴樂器。廣泛應用于管弦樂隊、軍樂隊、爵士樂隊和輕音樂隊等。屬于木管樂器。中國俗稱黑管,有17~23鍵的各種勃姆制單簧管。 ⑴記譜與音域:單簧管是移調樂器,用高音譜表記譜,記譜音域為e-e⑷。 ⑵音色與音量:低音區(qū),常被稱作“表情音區(qū)”,其發(fā)音低沉、濃郁、有戲劇特色;高音區(qū)音色純凈、明亮、富麗而圓潤;中音區(qū)的音色無明顯個性,發(fā)音較柔弱,能與很多樂器的音色相融合;最高音區(qū)發(fā)音尖刺、狂野,帶有呼嘯聲。除了極高音區(qū)不能弱奏外,單簧管其他各音區(qū)都能控制自ppp至ff的音量幅度變化;中音區(qū)也能達到ppp至mf的變化幅度。 ⑶演奏技巧:單簧管也是一件很靈敏的樂器,除了在演奏斷音方面不如長笛那樣流利迅速外,演奏旋律、音階、琶音、跳音則相當出色。它能輕松地演奏連、斷音結合的各種光輝華麗的樂句, 這些方面可以與長笛相媲美。 單簧管奏斷音,三種吐音法都能使用,而最容易的、也最常用的是單吐法,用單吐奏斷音自然不能太快。在單簧管上的任何音區(qū)可輕松地演奏顫音和震音。 ⑷配用哨片:單簧管必須配用哨片才能震動發(fā)聲,如果在使用過程中哨片破損就會使單簧管不能發(fā)聲或發(fā)出尖嘯的聲音。現代哨片有多種型號:1號(新手或者幼齡者使用)2號(入門者或吸氣不足者)3號(通常的哨片,一般通用)

多種呼吸法

1.呼氣的時候要把腹部撐著 2.吹氣時腹部要往內縮 3.形而上的呼吸法,如說要在吹氣的時候,去想象氣沈丹田,或是含胸拔背。 4.盡量吸滿法 首先建議把吹奏樂器的動作。想成是一種運動方式,同時盡量不去談論感覺方面的問題。 對于吹奏樂器,把它簡化成兩個簡單的動作:吸氣與吐。吸氣與吐氣常犯的毛病就是吸氣太過勉強,以及太在乎下腹部的動作。把氣依序吸到腹部、胸部、背部、腰部等等….所能吸的地方都盡量吸滿,然后再吹氣,可以順利的把它完成,音量也大上許多。 在吹奏樂器的時候,就像我們在射箭的時候,箭射的遠不遠、有沒有力量,決定在于你拉弓的準備,把弓箭拉的越緊,所發(fā)射的力量越強大。也就是說吹出來的音樂好不好聽,決定于您吸氣時的準備;準備的越充分,所吹出的音質會越好。而這個方式最基本的觀念就是強調身體的彈性,運用身體的彈性,來儲存吹奏時的能量。所以只要你的身體彈性越好,就能吹出更長的樂句。 其次關于吐氣方面,因為關于這方面,所以說我們在吹奏樂器時要去練習的,是對音質的掌握,音質的好壞代表你對樂器的控制能力的高低,而我們在吹奏樂器的同時,就是要去做出一個健康的樂器共鳴,也就是聲樂常常強調的健康發(fā)聲法。而音色就像是鋪在音質上的一層細粉,所以好的聲音一定少不了好的音質。要判斷自己的吹奏是否正確,應該是聽自己的聲音在遠處聽來的感覺,而不是在小房間中所聽到的美妙回音。

指法

單簧管指法表

吐音

在單簧管的演奏中聲音的純凈度,直接影響著錄音的好壞。也就是演奏效果的好壞,在對外交往中也就是水平的高底。我們中國的單簧管的水平還算比較高的,但是隨著世界管樂演奏水平的提高我們的演奏水平趨于落后的地位。 聲音是一個樂器的生命,一定要掌握好正確的方法,發(fā)出好的聲音。這里強調一個問題不要過分依賴樂器的好壞來提高音色,樂器的音準好嘴子好用就行。再這里并不否認好的樂器的作用,只是好的口型好的方法也能演奏出好的聲音。樂器之間的差異不會有天地之別。這里先說音色的標準,單簧管的音色要求飽滿圓潤,高、中、低音區(qū)過度圓滑,泛音區(qū)的音要準,泛音的2、3、4、5的音色與高音區(qū)的音色過度,應沒有明顯的變化,音色要統一。在鼻音區(qū)的演奏中不應有副震,如果管沒有問題副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能作到上面的要求單簧管的音色就不會有大的偏差。在頭腦中形成正確的聲音概念,再練習中就不會有大的偏差。 演奏的口型基本上沒有大的變化,還是單包法只是強調口環(huán)肌的作用。以上牙為支點,下唇包住下牙用“我”的發(fā)音方式用力。笑肌不要過于上提以自然不動為好,下巴不能過分下拉以定位不動為好。強調一下上牙是被動受力的不能主動向下咬嘴子,把嘴子啃出凹槽是錯誤的,下唇被扼破也是不正確的。上下用力以吹出正常音色時,用手左右推一下嘴子有一定的阻力但可以動為好。下牙與下唇的關系是肌肉與骨骼的關系,它們相互依存,不能強調任何一方,下唇力大聲音沒根暗淡,下牙用多了聲音發(fā)薄刺耳。以上牙為支點上唇輔助上牙控制嘴子,但不能墊在上牙下面。這樣加上好的氣息配合就能發(fā)出好的聲音。 “氣息是生命,”人只要有一口氣就是有生命的。管樂呼吸只是加強了人的正常呼吸,它的呼吸是可控制的有節(jié)奏的。人的骨骼結構在人的腹部只有后腰部的脊椎,這塊脊椎可以支撐人的大部分身體重量嗎?答案是不可以的,只有橫隔肌下面到小腹這一塊的腹肌和腹腔的平滑肌才是支撐人身體的根本。在這里做一個比喻,腹肌比喻成車的外胎,腹腔的平滑肌比喻成內胎,這樣才可以承受大的壓力。這樣演奏的力點放在了腹部就不會給胸部造成壓力,不會影響正常的氧氣交換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呼吸注意不要抬肩、不要擴胸,吸氣的時候橫隔肌下移腹部腰部外擴。站立的姿勢身體鞠躬90度角雙手叉腰,這樣背部肌肉拉緊想抬肩也不好抬,用聞花香的感覺吸氣這時腹部和腰部自然外擴,這樣就是吸氣的感覺。呼氣的時候是有控制的有緩、急,氣壓有強、弱的形式。但是所有的著力點都應放在腹部,不能給胸、頸部造成大的壓力。壓力過大腹部可以哆嗖但是不能把壓力轉到胸頸部,如果錯了會造成頭暈,頸部過粗和頸部血管外凸,肋間肌發(fā)炎等不好的問題。影響身體健康影響演奏的效果。 吐音是管樂的一種基本技術,在演奏中非常重要。這里先說以下它的要求,音頭要干凈清楚,要求能作到和鋼琴發(fā)音一樣。 吐音發(fā)音時決不允許影響音準,也就是不能影響口型。 吐音的演奏氣息起了80%的作用舌頭起了剩下的一部分。可以試一下摒住呼吸用舌頭做單吐的運動,然后在加上氣流發(fā)“突”的聲音,(前提條件,口型不動)前者比后者慢很多。平時觀察一下旗桿上的紅旗,它隨急風飄動時尾部最快,它是借助風的氣流來運動的。同樣的道理吐音時舌頭也一樣,減少舌根的運動。單吐至少要求每秒8個,在練習中可以借鑒聲樂中意大利語發(fā)音中打嘟嚕的方法,體會一下在放松狀態(tài)下舌尖的運動狀態(tài),這樣有助于吐音的練習。

其他樂器

(1)最高音單簧管:有F、bE、D3種調,比常規(guī)bB 調單簧管分別高五度、四度、三度,以bE調為常見,在軍樂隊中它是必備的樂器。 (2)中音單簧管:有bE與F調。另約制于1760年的巴塞特單簧管,改良的巴塞特單簧管為F調,比bE調單簧管高一個音,外形很略小的低音單簧管,喇叭口朝上。 (3)低音單簧管:比單簧管低八度,外形似薩克斯管,哨嘴管彎曲,喇叭口朝上,記譜用低音譜表。Л.И. 柴科夫斯基的《胡桃夾子》組曲中有出色的譜例。 (4)倍低音單簧管:bB調,比低音單簧管低一個八度,是軍樂隊的標準樂器。

【單簧管】相關文章:

單簧管作文09-16

單簧管波爾卡反思03-02

單簧管波爾卡音樂教案02-24

大班音樂單簧管波爾卡教案02-02

大班音樂教案:單簧管波爾卡02-05

幼兒大班音樂教案《單簧管波爾卡》03-09

大班音樂教案:單簧管波爾卡7篇02-05

大班音樂教案:單簧管波爾卡(7篇)02-05

大班音樂單簧管波爾卡教案7篇02-02

幼兒大班音樂教案《單簧管波爾卡》3篇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