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鯊

時間:2023-04-29 11:42:54 全科知識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虎鯊

卵胎生動物

虎鯊(卵胎生動物)

虎鯊(學(xué)名:Heterodontus)是軟骨魚綱(Selachii)虎鯊科(Heterodontidae)僅有屬“虎鯊屬”所有種類的統(tǒng)稱。特點是兩背鰭前緣各具一粗大硬棘。約有10種。海產(chǎn),底棲,除地中海和大西洋外,幾乎各處可見。長可達1.4米。兩腭具銳牙,前方者呈門牙狀,兩側(cè)呈臼齒狀。以無脊椎動物如海膽及甲殼動物為食。

目錄 基本信息 形態(tài)特征 分布范圍 生活習(xí)性 收縮展開 基本信息

軟骨魚綱板鰓亞綱的1目。 虎鯊目的虎鯊,英文a bullhead shark 本目僅有虎鯊科1科,虎鯊屬1屬,約8種。體粗大而短,頭高近方形。眶上突起顯著,吻短鈍,眼小,橢圓形,上側(cè)位,無瞬膜。鼻孔具鼻口溝?谄綑M,上、下唇褶發(fā)達。上、下頜牙同型,每頜前、后牙異型,前部牙細尖,3~5齒頭;后部牙平扁,臼齒狀。噴水孔小,位于眼后下方。鰓孔5個,最后3~4個位于胸鰭基底上方。背鰭2個,各具一硬棘;具臀鰭;尾鰭寬短,帚形,下葉前部三角形突出,尾基無凹洼;胸鰭寬大。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各熱帶與溫帶海區(qū)。中國現(xiàn)有2種,寬紋虎鯊和狹紋虎鯊。

形態(tài)特征

體型:虎鯊體粗大而短,頭高近方形。眶上突起顯著,吻短鈍,眼小,橢圓形,上側(cè)位,無瞬膜。鼻孔具鼻口溝?谄綑M,上、下唇褶發(fā)達。上、下頜牙同型,每頜前、后牙異型,前部牙細尖,3~5齒頭;后部牙平扁,臼齒狀。噴水孔小,位于眼后下方。鰓孔5個,最后3~4個位于胸鰭基底上方。背鰭2個,各具一硬棘;具臀鰭;尾鰭寬短,帚形,下葉前部三角形突出,尾基無凹洼;胸鰭寬大。 牙齒:虎鯊的牙齒使它們幾乎無堅不摧。虎鯊的牙齒永遠不會掉光。因為,它們的'牙床上總能長出新牙。一旦前面的牙齒老化或者受傷掉了。后面的牙齒就會自動補齊先前的位置。

分布范圍

現(xiàn)分布在世界范圍內(nèi)的溫帶和熱帶水域中,通?梢栽趶V闊海洋的深水中發(fā)現(xiàn)它。由于其身上的橫紋有寬有窄,故又有狹紋虎鯊和寬紋虎鯊之分。狹紋虎鯊體表有橫紋20余條從印度尼西亞到日本海南部均有分布,中國主要產(chǎn)于南海和臺灣海峽;寬紋虎鯊身上橫紋10多條,中國產(chǎn)于東海和黃海。

生活習(xí)性

食性

虎鯊的食性很復(fù)雜。在虎鯊的菜單上有烏賊、魚、軟體動物、甲殼類動物、海鳥、小型海獸、動物尸體和垃圾;Ⅴ徲辛己玫囊暳托嵊X。他們能偵測到動物們藏身處電磁場的變化,他們也能感覺到遠處魚群游水時引起的水流波動。

習(xí)性

虎鯊用背鰭棘御敵害。體黃色并具黑色橫紋,是避免敵害的警戒色。

生長繁殖

虎鯊在繁殖后代的時候一次可以產(chǎn)下30到40多枚卵,最多的可以產(chǎn)下84枚卵。 虎鯊類早在古生代石炭紀(jì)就有化石記錄,中生代最為繁盛,到新生代漸衰落。是一類中小型鯊魚,長可達1.5米,體笨重。棲息底層,食貝類及甲殼類動物。用背鰭棘御敵害。眼小,橢圓形,上側(cè)位,無瞬膜。鼻孔具鼻口溝?谄綑M,上、下唇褶發(fā)達。體黃色并具黑色橫紋,是避免敵害的警戒色。背鰭2個,各具一硬棘;具臀鰭;尾鰭寬短,帚形,下葉前部突出,虎鯊每次產(chǎn)卵2枚,卵具螺旋瓣的圓錐形角質(zhì)囊,卵囊末端曳有長絲,借以固著于附著物上。

F-20戰(zhàn)機

虎鯊(F-20戰(zhàn)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