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灸穴位

時間:2024-07-16 18:44:03 詩琳 學人智庫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三伏天灸穴位

  在我們平凡的學生生涯里,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識點吧?知識點是知識中的最小單位,最具體的內容,有時候也叫“考點”。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知識點發(fā)愁,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伏天灸穴位,歡迎大家分享。

  三伏貼常用穴位有哪些

  三伏貼是一種傳統(tǒng)中醫(yī)的治療法,結合針灸、經絡與中藥學,以中藥直接貼敷于穴位,經由中藥對穴位產生微面積化學性、熱性刺激,達到治病、防病的效果。下面說說三伏貼常用穴位有哪些。

  三伏貼敷常用的穴位一般以人體的十二經及督脈腧穴為主。治療肺系疾病的常用穴位主要有肺俞、心俞、膈俞、膏肓、定喘、中府(均為雙側),每次選用3個腧穴(一般多選用前三個腧穴),若局部有破潰或者瘢痕,可以選擇其他3穴;根據患者的體質、病情辨證,可加取風門、脾俞、腎俞、足三里、大椎、天突、神闕、關元、中脘、內關等穴。治療骨關節(jié)病的常用穴位大椎、肝俞、脾俞、腎俞、命門。另外,胃寒貼中脘,腎陽不足貼腎腧、命門,氣血不足貼膈腧等穴位。

  三伏天艾灸的常用穴位

  1、后天之本,氣足之源——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按壓有明顯的酸漲感。足三里是人體穴位中運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在臨床中,氣虛血虛首選足三里、消化疾病首選足三里。

  一次一個穴位不少于10分鐘,如果身體差,氣血差的那灸的時間需要長一點,最好是點穴后再灸,效果最好。

  2、任脈穴位關元

  關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三寸。簡便取穴,四指并攏,置于臍下橫量,在小手指的下緣處取穴。

  關元穴的作用:溫腎陽、提性欲,補虛,壯陽的作用。關元穴是小腸經的募穴,也是脾經、肝經、腎經、任脈的交穴。位于下焦,內有腎臟、小腸、膀胱、婦胞宮、前列腺等臟腑組織,故有統(tǒng)治三陰經、任脈諸經疾病。

  具有補腎壯陽、溫通經絡、理氣和血、補虛益損,補一身之元氣等作用。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從古到今都把此穴作為保健要穴。

  3、人體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神闕

  神闕,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肚臍眼”。我們知道,胎兒在母體的時候,是靠臍帶連接到胎盤接受母體的營養(yǎng),古今以來,大家都十分注重神闕的保養(yǎng),稱神闕為人體的“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

  本穴喜灸而禁針刺,能溫通元陽、復蘇固脫、調和脾胃、益氣養(yǎng)血。對消化不良、腹泄、下痢、虛喘等有防治作用。還有提高免疫力、調節(jié)臟腑功能,延緩衰老的作用。

  4、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中脘穴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上4寸。簡便取穴,自己手臍上四橫指。中脘穴為腑會穴,同時又是胃的募穴,因此對于六腑的功能均有調節(jié)作用。

  尤其是對于胃的各種疾病具有良效,總之以治療消化系統(tǒng)為主,如胃痛、腹痛、腹脹、嘔吐、反胃、食不化、腸鳴、泄瀉、便秘、便血,現在常說的胃炎、胃潰瘍、十二脂腸球部潰瘍等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

  三伏天艾灸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艾灸前

  1、因為艾灸時不能吹到風,艾灸前請關小門窗,房間內不可以通風。夏天也是,不可通風不可開空調。

  2、飯后不可以馬上艾灸,飯后1小時后才可以灸,因為過飽不可以艾灸。

  艾灸中

  1、艾灸時不可以過飽或過饑,心情大悲大喜大怒也不可以艾灸,要保持心情平靜舒緩。

  2、艾灸中必須多喝溫開水,便于排毒,水溫可以稍微高點。不可以喝冷開水,夏天也是。

  3、艾灸中如果穴位表面出現濕氣,是體內寒氣通過穴位排出,體內寒氣較重,艾灸起了作用。

  艾灸后

  1、艾灸完半小時內,不可以用冷水洗手洗臉。艾灸完畢,全身毛細孔打開,易受寒涼。

  2、艾灸后不可馬上洗澡。道理同上。一般情況下,可以洗好澡后再艾灸。或者艾灸完,隔開幾小時后再洗澡。

  3、艾灸完,如果出現疲勞乏力精神不濟,屬正,F象。此時身體在進行休整,可稍事休息,不必勞累。

【三伏天灸穴位】相關文章:

脾胃虛寒按摩穴位的方法06-29

保護肝的穴位有哪些03-22

中醫(yī)穴位養(yǎng)生按摩法是什么03-22

按摩腿部穴位七天打造麻豆美腿06-19

三伏天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