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多元化教學模式在法學教學的應用
法學專業(yè)教學以培養(yǎng)實踐性人才為目標,強調對學生分析、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法學系畢業(yè)論文,歡迎參考~
多元化教學模式在法學教學的應用
摘要:傳統(tǒng)的法學教學方式重視教師的主體地位,忽視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只是單向的理論灌輸,教學成果不理想。多元化教學模式立足法學實踐,提出全新的、啟發(fā)式的、體驗式的教學方式,注重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是案例教學法、發(fā)問式、討論式教學法、系統(tǒng)歸納法、實踐教學法和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一種結合,可以更好的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習熱情、內化法學專業(yè)知識和技能,顯著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為培養(yǎng)真正的“法律人”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圓桌”教學法;實踐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
就業(yè)難問題是這些年高校教育不得不面對的殘酷現實,法學專業(yè)更是如此。一方面伴隨著市場經濟的迅猛發(fā)展,市場有選擇的需要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外加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優(yōu)勝劣汰成為自然。而另一方面?zhèn)鹘y(tǒng)的、單一的教學模式又極大的削減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單向的理論灌輸忽視了對學生綜合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從傳統(tǒng)課堂走出來的法學專業(yè)學生根本無法適應紛繁復雜,千頭萬緒的法律實務,甚至其競爭力遠不如一些職業(yè)技術類院校學生。最終導致畢業(yè)即失業(yè),大學生這些曾經的天之驕子而今卻大打折扣,成為輿論所調侃的對象。因此高校教育也再次置于風口浪尖,我們需要反思如何突破現有的傳統(tǒng)法學教育模式,擺脫線性理論教育的桎梏,面向司法實踐,培養(yǎng)理論型、應用型“雙料”法學人才。
一、法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陳舊、狹窄
基于法學專業(yè)本身的特點,使得既定的法律法規(guī)與實際生活之間存在一定的時間差,具有一定的滯后性。而法學專業(yè)本身又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從目前法學教學方式來看,我們大多是緊緊圍繞法學教材和法律法規(guī)展開,而忽視了這種法律的滯后性和實踐性,割斷了教學和現實一脈相承的聯系,使得課堂教學顯得陳舊而狹窄,教學嚴重落后于司法實踐。我們總是習慣于用陳舊的案例對應僵化的法條,忽視法律應植根于現實的精神,忽略了培養(yǎng)法學專業(yè)學生最應倚重的,用法律思維方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教學方式單一、落后
傳統(tǒng)的法學教育方式更偏重于對學生進行法學知識的系統(tǒng)傳授,教師主導整個教學活動,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雙方角色固定,關系單一。逐漸地學生喪失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只是被動的接受一些法律概念、特征、法律關系、價值,這種中國教育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只能練就學生死記硬背的能力和千篇一律的思維方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始終扮演權威的角色,僵化的、程序化的灌輸法學理論知識,追求唯一的正確答案,沒有平等和探討,學生不會發(fā)問,不會思考,只會考試。長此以往,學生不但沒有了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更不會在復雜的法學實踐中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因此當學生從課堂走向社會時,才會問題百出。
二、建立多元化教學模式
1.“圓桌”教學法
所謂圓桌教學法,應該說其本身涵蓋了案例分析教學法、發(fā)問式、討論式教學法和系統(tǒng)歸納教學法。圓桌教學法靈感來源于英國的圓桌會議,圓桌沒有主席位置,也沒有隨從位置,人人平等,各抒己見,意在強調平等交流和意見開放。而圓桌教學法首先即意味著轉變教學地位,轉化單一的教學方式,由傳統(tǒng)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單向理論灌輸法拆解為多元的教學模式。由過去的過于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改變?yōu)樽鹬貙W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案例,讓學生主動進入角色,承擔起代理人、律師、法官的職責,站在法律人的角度去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老師則充當著導演的角色,負責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引導和點評,最后歸納知識點,構建知識體系。
其中,案例分析教學法和發(fā)問式、討論式教學法是相輔相成,一體化的。傳統(tǒng)的法學教學方式總是首先對學生進行直接的法律規(guī)范及法學理論的講解,或者輔之以案例分析,但由于未能轉換教學觀念,教師始終占據主體地位、無法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具有絕對權威,學生很少去質疑和發(fā)問,只是簡單的記憶背誦和對一些陳舊案例的僵化、程序化分析,追求結論的唯一性、正確性,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主動性。當學生面對鮮活的案例時,往往無跡可尋,無法下手,造成了紙上談兵的尷尬局面,根本無法解決實際問題。
而通過案例教學法和發(fā)問式、討論式教學法的結合,我們在課程的開課之初,可以由學生自己或老師提供身邊的真實案例或經典案例為引子,首先啟發(fā)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置身于真實的案例中,站在當事人的角度去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后帶著問題去思考、討論和研究,尋找最佳解決方案。其次從代理人、律師的身份出發(fā)為當事人提供最切實可行的法律意見和建議,通過小組討論分析當事人在訴訟中的處境和優(yōu)劣,為當事人分析法律關系,分析訴訟利益的得失,為當事人做最有力的辯護,最大化的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最后,站在法官的角度,把控全局,綜合分析案情、討論案情,提煉法律關系,利用法學理論和法律邏輯去解決實際問題,實現程序正義和實體正義的完美結合。當然,針對個別重點章節(jié),我們甚至可以在課時允許的條件下,模擬案例,重現案件場景,進行角色模擬,庭審模擬,由學生分別扮演當事人、代理人、法官,親身體驗,設身處地的去感知法律,運用法學,摒棄旁觀者的地位,以當事人、法律人的身份去理解和運用法學基礎理論知識。通過這種全新的、啟發(fā)式的、體驗式的法學教學方法,學生置身真實案例中去體驗、感受和理解,主動的發(fā)現和探索,利用法律思維和法學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和實踐能力得到了提高,所學知識和技能因此才更加深刻和牢固,這更有利于治愈法學理論和司法實踐嚴重脫節(jié)的頑疾。同時,通過這種發(fā)問、討論、分析,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培養(yǎng)了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也使得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應變能力、分析判斷能力以及實際辦案能力得到了全面的鍛煉和提升,這更加符合培養(yǎng)復合型法治人才的需求。法學專業(yè)基于其實踐性的特點,如果仍然僅僅采用的是傳統(tǒng)的、封閉式的教學體制,學生無法直接設身處地的進入社會角色,自然也就不能真實的體會所學知識,充分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深入的思考問題,利用法學理論和法學思維去解決實際的法律問題。
因此通過針對個案的學習、研究、分析、討論的過程中,不同的學生會就同一個問題在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角度下,往往會給出不同的看法和意見,在大家各抒己見,針鋒相對的辯論和對抗中,所面臨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才愈加明確。其實,當我們突破傳統(tǒng)的課堂灌輸,給學生提供一個發(fā)現問題和討論問題的平臺,學生在此過程中恰恰可以達到對法律知識的梳理和鞏固,發(fā)現自己知識的盲區(qū)和漏洞,進而去更好的修正和完善。當然,圓桌式教學法本身就是一種多元的教學方式,我們在提出案例分析法和提問式、討論式教學法的同時,也不應徹底摒棄傳統(tǒng)法學教學方法,而是重新調整和整合,完善教學體系,保障法學教學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通過案例分析、提問和討論,學生可就其體驗和感受,以及疑點和難點問題進行反饋,由老師逐一進行解答,歸納本章或本節(jié)內容的知識點,梳理知識體系。針對學生集中反映的問題以及學生在互動教學過程中的不足,靈活調整教學大綱和內容,并進行有的放矢的講解、分析和專題講座,從而實現由傳統(tǒng)理論性、被動性教學方式向實踐性、互動性教學方式的轉化。
2.實踐教學法
法學專業(yè)就業(yè)難現象歸根結底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即現在的大學生普遍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從小到大在封閉式課堂中成長起來的學生,也許是各類司法考試、競賽的高手,但卻未必是一個合格的法律實務工作者。法律應植根于現實,法學教育必須依靠社會實踐的支撐。在教學大綱的制定和課時的安排中我們應加大實踐教學的比例,為學生積極安排專家講座、社會調查,通過問卷調查、法律咨詢等方式讓學生深入社會,發(fā)現社會實踐中的法律問題,如城市農民工兒童的保護現狀,家庭暴力情況的調查,培養(yǎng)學生理論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法律正義感,拓寬他們的視線,借此機會也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學年論文、畢業(yè)論文的素材,確立學習的興趣和方向,學以致用。
另外通過法院旁聽,律師事務所、法院、法務部門的實習,使學生能邊學邊用,活學活用,讓學生能及時了解司法實踐中所面臨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實際問題,身處實實在在的法律部門,直面問題、帶著問題、解決問題,將法學理論與司法實踐相結合,向資深法律工作者學習辦案的方法和技巧。
通過這樣一種傳統(tǒng)的“師徒式”的教學方式,可以有力的解決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差的癥結,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達到復合型人才的目標。傳統(tǒng)的法學教學方式中也有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但往往流于形式,如同彩排一般,只是走個過場而已。要真正在法學教育中貫徹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必須和當地的律師事務所、法院、法務部門、婦聯、未成年人保護協(xié)會等相關部門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定期讓學生深入學習和體會,這既為學生提供了接觸司法實踐,鍛煉和學習的機會,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通過學生的加入,讓學生從事一些輔助性工作,緩解相關部門工作量大、工作強度高的問題,一舉兩得。
另外為了防止實踐教學流于形式,我們不妨進行不定時追蹤信息交流和反饋,在學生、老師和“師傅”之間形成良好的合作和互動,不定期通過視頻、郵件或者組織見面的形式進行溝通。學生可以充分的表達自己在實踐中所遇到的難點和困惑,“師傅”則側重分析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表現,專業(yè)知識和綜合能力方面有哪些長處和不足,指出問題的癥結,并在“雙師”的指導下有針對性的查漏補缺,完善法律實務綜合能力。
3.多媒體教學法
教師在高校教育中普遍面臨的問題之一即授課時間與教學容量之間的嚴重沖突,這一方面有賴于加強和引導學生逐漸重視對課前相關知識的預習和了解,包括法學教材、參考文獻、法律法規(guī)、司法解釋和相關立法背景。另一方面即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有效的節(jié)約傳統(tǒng)教學方式板書中所浪費的時間,從而大大提高課堂講解的效率。而且通過多媒體教學,圖畫、動畫、視頻、數字等方式可以更加生動、直觀的對法學知識點進行展示和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鑒于法學課程實踐性強的特點,通過播放一些最新的案例視頻、法治節(jié)目,如今日說法、庭審現場等,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啟發(fā)學生發(fā)現社會現象中的法律問題并進行法律思考。只有在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望的引導下,學生的學習才能更加主動和積極,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弊端。近期在網上熱播的BBC紀錄片《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意在反映中英基礎教育的差異。窺一斑而知全豹,傳統(tǒng)的中式教育不僅體現在義務教育,高中教育中,高校教育亦是如此。中式傳統(tǒng)教育往往是單向的線性理論灌輸,講究理論傳授,迷戀權威,忽視對學生的啟發(fā)和調動,學生被動的死記硬背,不能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力,自然也沒有實踐的熱情,理論與實踐無法對號入座,導致學生一旦進入社會,往往捉襟見肘、束手無策。所以法學教學應走出傳統(tǒng)中式教育的迷途,借鑒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經驗,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除了對學生進行法律法規(guī)、法學理論的基礎講授外,更應引導學生像真正的法律人一樣去發(fā)現問題和思考問題,掌握復雜的法律論證和推理演繹的藝術,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拓寬學生的視眼,培養(yǎng)復合型、應用型法治人才。
作者:李婉秋 單位:榆林學院
參考文獻:
[1]李楚群.試論模擬教學法的特點[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7(10).
[2]李傲.互動教學法———診所式法律教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3]李學蘭.法學模擬教學方法之理論與實踐[J].中國成人教育,2003(4).
[4]鄒楊.論模擬案例教學法在高;橐龇ń虒W中的應用[J].東北財經大學校報,2011(2).
[5]楊大文.婚姻家庭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多元化教學模式在法學教學的應用】相關文章:
《位置》的教學設計03-25
暑假法學學生實習報告12-31
二本醫(yī)學院法學系法學專業(yè)就業(yè)前景和方向怎樣?05-01
有關作文的教學實錄01-01
登樓賦教學設計02-28
小學課堂的教學評語06-18
炔烴教學設計04-17
語文寫字教學隨筆03-22
立定跳遠的教學設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