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談教學活動組織中存在的常見問題

時間:2023-04-30 14:42:27 資料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例談教學活動組織中存在的常見問題

作者:鮑玉娟

例談教學活動組織中存在的常見問題

東方寶寶·保育與教育 2015年05期

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活動是幼兒一日活動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幼兒獲取知識、掌握技能的主要途徑。但我們發(fā)現,很多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更多的是關注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的創(chuàng)新,或是追求活動氣氛的熱烈,而忽視了幼兒情感、態(tài)度、能力、經驗等方面的發(fā)展。為此,筆者通過幾則案例,試分析教師在教學活動組織中出現的常見問題,并提出指導策略。

案例一:“不要插嘴,請舉手回答。”

活動中,當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后,一部分幼兒不舉手就搶著回答,這時教師提醒他們:“不要插嘴,請舉手回答問題!庇械挠變褐匦屡e手,等教師點名回答,有的幼兒則一邊舉手一邊重復說剛才的答案。因為急于回答,沒有被叫到的幼兒把小手舉得很高。當老師點了幾個幼兒回答后說道:“好,把小手放下。”此時,還有好多幼兒沒有獲得回答的機會,幼兒只好失望地放下手。

分析與思考:

為了讓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建立有序的活動常規(guī),教師經常提醒幼兒“不要插嘴,請舉手回答問題”。但幼兒的插嘴現象似乎“屢禁不止”,教師的話并不管用。通過觀察我們發(fā)現,一般在兩種情況下幼兒插嘴較頻繁,一種是教師的提問很簡單,所有幼兒都會回答;一種是教師的提問發(fā)散性很強,有多種答案,一些思維活躍的幼兒急于表達,無法控制自己的表達愿望!安遄飕F象”反映了教師在設計和組織活動時沒有充分地站在幼兒的角度考慮問題,更多地關注教師的“教”,而無視幼兒的“學”;更多地關注預設,而很少預測,即很少預測幼兒對問題的反應,很少預測自己如何回應幼兒的回答。幼兒的“插嘴現象”其實蘊含著幼兒積極創(chuàng)新的學習表現,而教師的“提醒”卻遏制了幼兒主體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的發(fā)揮。

指導策略:

對于簡單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大家一起回答,不必要求幼兒一一舉手回答;對于復雜的問題,當幼兒思維活躍時,可適當給幼兒充分表達的空間,針對有個性的回答,重點評價、回應,也可以讓幼兒互相交流,說給同伴聽,滿足幼兒表達的愿望。

案例二:遭遇“唱反調”

中班語言活動《太陽和月亮》中,教師和幼兒一起深情地朗誦著:“月亮出來了,小草睡著了,小花睡著了,小朋友睡著了。夜晚靜悄悄!痹谶@溫情、安靜的氣氛中,突然響起一個聲音:“晚上不是靜悄悄的,有蟲子叫的。”教師對好不容易營造的氛圍被破壞感到不悅,但還是回應道:“嗯,夜晚還有蟲子叫呢!

分析與思考:

案例中幼兒的回答是對自己經驗的直觀流露,體現了幼兒的個性思考,而這正是需要教師去引導和保護的。案例中,教師正視了幼兒的問題,但未做出有效回應,只是應付了一下。這說明教師缺乏靈活的應對能力,也說明教師在教學中依賴“教”的預設,少關注“學”的預測,對幼兒的經驗了解不夠。

指導策略:

教師需掌握幼兒對本次活動的知識經驗基礎,并結合自己對本班幼兒的心理特點、思維方式的了解,全方位地設想幼兒的反應與自己的回應。對于幼兒的“意外”問題,教師需要及時捕捉,并判斷問題是否有追問的必要。如果幼兒的問題偏離了主題,教師也需要通過回應將幼兒拉回活動中來。對于案例中的情況,教師可以這樣回答:“對呀,就因為夜晚很安靜,所以連蟲子很小的叫聲都能聽得見了!

案例三:“老師,我不會畫!

中班繪畫活動《可愛的太陽娃娃》中,老師和幼兒一起欣賞了各種各樣的太陽娃娃范畫,然后請幼兒說說自己準備畫什么樣的太陽娃娃,幼兒的想象力非常豐富:

幼兒甲:我要畫的太陽娃娃的頭發(fā)都是大樹做的,臉是小花做的。

幼兒乙:我要給太陽娃娃畫上漂亮的蝴蝶結。

幼兒丙:我要給太陽娃娃畫上卷卷的頭發(fā),就像我媽媽的一樣。

老師:現在請小朋友拿出筆,畫一畫你心中的太陽娃娃。

結果卻大失所望,很多幼兒畫了一個圓之后就不畫了,有些幼兒開始求助:“老師,我不會畫!”老師說:“剛才大家都想得很好啊,把自己想的畫出來就可以了。”

分析與思考:

繪畫活動中,教師讓幼兒做出想象,幼兒回答得非常出色,但幼兒實際創(chuàng)作技能相當貧乏,并不能將自己的想象用畫筆畫出來。教師也發(fā)現了這個問題,甚是困惑。我們從案例中可以看出,為了讓幼兒自主創(chuàng)作,教師指導的部分較少,活動中教師游離于幼兒活動之外,以觀望為主,沒有有目的、有重點地面向全體幼兒進行基本技能的傳授。教師一般會在教案中寫“幼兒自主講述(自主繪畫、自由討論等),教師傾聽、觀察、指導”,但對于應該觀察什么、如何指導,教師考慮較少,沒有深入地思考幼兒在自主活動中會出現什么問題,對于幼兒自主活動的能力,教師也沒有事先了解。所以當幼兒自主活動時,教師往往是這邊看看,那邊問問,缺乏實質的引導。

指導策略:

在幼兒自主創(chuàng)作的環(huán)節(jié)中,不能缺少教師的必要指導。如可愛的太陽娃娃是一幅線描畫,教師可以抓住線描畫的特點指導幼兒如何運用點、線、面來構圖、裝飾。對幼兒想象中的圖畫,可以和幼兒一起示范創(chuàng)作,將技能融合于創(chuàng)作之中。

案例四:“請大家也來試一試!

在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水》中,幼兒將通過實驗來探索、了解水的張力;顒娱_始了,教師出示杯子和水,一邊小心翼翼地示范,一邊講解:“這里有一個空杯子,我要給它加滿水,水面要和杯口齊平。然后把硬幣一個一個放到水里,注意要沿著杯子邊沿小心地放下去。你們猜猜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幼兒討論后都認為水會滿出來。教師開始往水里放硬幣:“看,滿出來了嗎?”“沒有。”“這個實驗有趣嗎?”“有趣!薄罢埓蠹乙瞾碓囈辉嚢桑 庇谑怯變耗闷鸾處煘樗麄儨蕚浜玫牟牧喜僮髌饋,按照教師的要求,大家操作得很成功,一會兒就有幼兒高興地說:“老師,我成功了!”

分析與思考:

活動的缺場表現為,雖然有活動的現象存在,但其實際的意義已經不存在了;顒又校處熆倳才庞變骸白杂伞被顒拥臋C會,目的是讓幼兒自主探究。在此次科學活動中,教師為了讓每位幼兒積極參與、自主操作,為每位幼兒都準備了一份實驗材料。活動中,幼兒操作積極性很高,也獲得了相應的經驗,但細細揣摩,我們發(fā)現幼兒依然是被教師“操縱”的:活動開始時教師示范的規(guī)范、詳細,將實驗的全部過程與結果展現在了幼兒的面前,之后幼兒要做的僅是模仿和驗證,自主探索的過程被弱化了。究其原因,教師設計的活動環(huán)節(jié)過于嚴密,引導過于細致,教師處于高控制的狀態(tài),生怕幼兒學不會,影響到活動的開展。

指導策略:

教師在導入時,直接向幼兒展示實驗的材料,并提出操作要求:請你在杯中加滿水,然后將硬幣放進去,看看會出現什么情況。幼兒通過第一次嘗試,發(fā)現問題,然后教師再與幼兒一起解決問題,根據問題進一步探索。

作者介紹:鮑玉娟,江蘇省無錫市堰橋中心幼兒園

【例談教學活動組織中存在的常見問題】相關文章:

成語中的異讀例談05-02

例談數學教學中的數形結合04-30

例談閱讀教學情境中的隨文練筆04-29

例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問題情景的創(chuàng)設04-29

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猜想例談04-28

例談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遷移教學法04-29

數學建模教學例談04-29

例談調查研究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04-29

科學活動記錄例談04-30

組織錯誤研究中存在問題的思考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