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tài)度勝于能力》讀后感(一)--善用壓力

時間:2023-04-24 23:05:18 讀后感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態(tài)度勝于能力》讀后感(一)--善用壓力

一、認同的觀點:

寒假期間利用休息時間翻閱了《態(tài)度勝于能力》一書,對其中第一章中的壓力與動力的轉化關系一節(jié)印象很深。作為有著幾十年教學經驗的教育者十分認同作者能采取辯證的方式來看待壓力與動力這兩種事物的哲學思辨精神。

《態(tài)度勝于能力》讀后感(一)--善用壓力

二、聯(lián)系實際:

鐵人王進喜同志生前有一句名言:"井沒壓力不出油,人無壓力輕飄飄。"這是他幾十年工作經驗的總結。的確,如果沒有足夠的大氣壓力的驅動,哪怕地下有再多的石油,也無法上升到地面,被開采利用。同樣的道理,人活著也需要有壓力驅動,當一個人沒有壓力時,他就會四肢乏力、精神萎靡,處于一種漂浮、焦躁的狀態(tài)。腳底不實,"輕飄飄"的人是做不好工作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壓力是進步的動力。要做好工作,必須不斷給自己加壓力。個人是這樣,單位、集體也是如此。

實際上,對于每個人來說,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壓力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例如,經濟的壓力、工作的壓力、學習的壓力、感情家庭的壓力、人際交往的壓力、競爭的壓力,等等,應有盡有。這些壓力中,有些是客觀的,有的是主觀的,有的是外部施加的.有的是自我加壓的。分攤在每個人身上,有的可能會小一點,有的多一點而已。因此,對于人們來說,壓力是不可避免的。

壓力當前,有的人嘆息抱怨,一味回避壓力,期望自己沒有任何壓力的生活。有的勇敢面對,自我加壓。對待壓力的態(tài)度不同,所出現(xiàn)的結果大不一樣。生活當中,不乏有些人承受不了種種巨大壓力,愈加悲觀沮喪,沒及時積極總結開拓,反而無知地淪落。在他們的眼里,壓力是阻力,在于其采取了錯誤的消極態(tài)度--把壓力當成了一種負擔和包袱。因此,失敗也就理所當然了。

大家都知道彈簧,如果你不給它施加壓力,他就沒有任何彈力,就沒有一點張力。人缺乏壓力,就會容易滿足現(xiàn)狀,萎靡不振,就不會有進步。有的隨著條件的變好,失去了自我加壓的動力,同樣的,在我們身邊中,常?吹揭恍┤穗S著年齡、職務的提升,生活待遇變了,交際應酬多了,放松了自我要求,失去了以前的緊張感和壓力,變得浮躁起來,靜不下心來,不愿學習,工作馬馬虎虎,應付支差;有的人稍微有點壓力就喊受不了,覺得干不了,就想要逃。有的人感到"干好干壞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干與不干一個樣",產生混日子、熬年頭的想法,缺乏上進心,工作失去激情,沒有緊迫感,成天渾渾噩噩。一個承受不了壓力的人,怎么能踏征途、行遠路、過急流、跨溝壑呢?"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只要承受住一時的壓力,"大雪"就會融化.成為滋潤根須的甘泉。

在這個意義上說,壓力和動力是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只要承受住壓力,勇于調整自我,不懈地努力.壓力就會變?yōu)閯恿ΑS刑魬?zhàn)才有壓力,奄匪力才奄話南.南匪寸3才南超越。在農村,人們腌咸菜的時候.把缸裝滿后,需要在菜上面放一塊大石頭,把菜壓得緊實,目的就是增加壓力。據(jù)說這樣腌制出來的咸菜鮮嫩味美,色澤光亮。如果不加石頭的話,菜則可能會爛掉。壓力轉化為動力,靠的是高度的事業(yè)心和強烈的責任感,靠的是鍥而不舍的毅力和不怕困難的精神,只要這樣,才能不斷自我加壓,把壓力轉化為責任,轉化為進步不竭的動力。所以,對于求進步的人來說,如同彈簧,只有壓得更緊,彈得就會越遠一樣,承受的壓力越大,進步就可能越快。

三、重構

"生命要經過磨煉才真實",若說壓力正是一種磨難的話,那么,我們每個人都要勇敢面對,正確解決。"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們何不把壓力化為一種使人進步的不竭動力呢?有了動力,付諸于實踐中,成功離我們還會遠嗎?!

(中國大學網)

【《態(tài)度勝于能力》讀后感(一)--善用壓力】相關文章:

《態(tài)度勝于能力》讀后感04-01

《態(tài)度勝于能力》讀后感04-30

讀《責任勝于能力》心得體會09-03

責任勝于能力心得體會05-17

《責任勝于能力》讀后感03-22

《忠誠勝于能力》讀后感04-29

責任勝于能力讀后感03-28

《忠誠勝于能力》讀后感04-30

《責任勝于能力》讀后感03-23

《責任勝于能力》讀后感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