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天才夢讀后感
天才夢讀后感1.
讀張愛玲的小說居多,但是真讓我回憶起來,才覺得什么都想不起來了,好像所有的小說都是同樣的語調、同樣的詞藻、同樣的故事。
這回讀她的《天才夢》,我一下子想到了納蘭性德的那首詩:正是轆轤金井, 滿砌落花紅冷。 驀地一相逢, 心事眼波難定。 誰省, 誰省, 從此簟紋燈影。 人生若只如初見般,沒有后來,只有初遇,于是一切美好便定格下來,成為生命中永恒的、時時可留戀的風景?偢杏X有異曲同工之妙。
她說“當童年的狂想逐漸褪色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我除了天才的夢之外一無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點!
此刻,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個平凡的、瑣屑的、親近的張愛玲的世界。如《天才夢》中提到自己讀俗氣的巴黎的時裝報告,生活中學織絨線、做家務的失敗,吃鹽水花生,在雙層公共汽車上伸手摘樹上的綠葉等等作為,似乎都是寫我們市井百姓日常的生活呢。只是這些生活我們經(jīng)歷著,卻沒有留意;即使留意,也沒有形成文字?蓮垚哿峋湍敲摧p輕巧巧,看似隨意,甚至有點漫不經(jīng)心,就把一幅人生寫真圖擺在你面前了。
2.
我對于張愛玲的了解其實并不多,對她的作品所知甚少,只是耳邊經(jīng)常能聽到她的名字而已,知道她是一個很知名的作家。最近看了紅友的一篇解讀張愛玲的文章,不免想更多地了解一下張愛玲,且賦閑在家,于是去書店買了一本關于她的書,想從書中的介紹和她的作品中去品味她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第一篇看到的便是她的《天才夢》。
從《天才夢》一文后面的附記中,我才知道它是張愛玲第一篇在正式出版物公開發(fā)表的文章,那時她僅有18歲。
看了《天才夢》,從中了解到了張愛玲那時是怎樣的一個人生階段,她純粹是一位片面發(fā)展的天才,既是神童亦是個生活上的低能者。三歲能背誦唐詩,七歲寫了第一部小說,九歲的時候選擇了做一個鋼琴家當作自己的終身事業(yè),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驚異于她的與眾不同、她的少年英才。而對于同時期的我卻近似空白,只記得自己第一部“作品”,老師給留的家庭作業(yè)——寫一篇日記,被當成記流水帳的“范文”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讀了一遍:“早上吃過飯,我來到了學校上課,放完學就回家了”,結果引來了班里同學的哄堂大笑,更別寫說什么小說了,想想真是汗顏。
張愛玲在生活上用她的話說是一個廢物,她不會削蘋果,經(jīng)過艱苦的努力才學會補襪子,怕上理發(fā)店,怕見客,怕給裁縫試衣裳。許多人嘗試過教她織絨線,可是沒有一個成功。在一間房里住了兩年,卻不知電鈴在哪兒。接連三個月去醫(yī)院打針,卻不仍不認識那條路,她甚至用了兩年的時間來學習適應環(huán)境:學著煮飯,用肥皂洗衣,練習行路的姿勢……可最終卻是一個失敗的試驗,使她的思想失去了均衡。然而,她卻在另外一方面,也就是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能充滿生命的歡悅,在彈奏鋼琴時想象著那八個音符不同的個性,可以懂得怎么看“七月巧云”,聽蘇格蘭兵吹bagpipe,享受微風中的藤椅,吃鹽水花生,欣賞雨夜的霓虹燈,從雙層公汽上伸出手摘樹巔的綠葉。通過品讀《天才夢》,我心中對她充滿了敬意,她對文字與生俱來的駕馭能力和對音樂的美好感覺,用看似普通的言語表達了自己于當時社會之中是怎樣的一個角色,承載著怎樣一份年輕的心靈,展示了她的喜樂與哀苦。雖然我對張愛玲的了解剛開始,但是我能感覺到這篇文章正是張愛玲的真實寫照,也終究意味了她的不平凡,那一句“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爬滿了蚤子”能夠出自她年僅18歲時的筆下更令人贊嘆。想想自己的作文時何嘗出現(xiàn)過這樣的警句,卻是每每為了應付差事地交上自己的作文,虛榮地把自己杜撰出來的句子面前冠以“記得一位名人說過……”,到不如用心寫出真正的句子來。
張愛玲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我想自己還得花更多的時間去拜讀她的作品,從她的文字中找到答案。
【天才夢讀后感】相關文章:
關于天才夢的作文04-27
天才04-29
天才出自勤奮:《天才》讀后感04-29
天才與白癡04-28
天才作文03-09
天才的作文12-12
急功近利“痛傷仲永”育兒別做“天才夢”04-30
我們是“天才”作文04-30
關于天才作文05-06
天才出于勤奮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