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圍城有感
讀了《圍城》有感圍在城里的人想出去,在城外的人想進來,這便是“圍城”。這是《圍城》中關于人生的論述,《圍城》沒有哲學上生硬的說教,而是將哲理還原為生活。小說導讀部分有這樣的話:“這是一本有趣的書。鄭重點說,是本睿智的書,因為它的有趣源自一位智者對人性的洞察與調侃!诠笮蚝、哂笑之時,你會嘆為觀止,會驚異于作者何以竟能做到這一步。”作者對人世和人性的洞察已經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對人心已經窺探得一覽無余。讀著《圍城》,既能刺著痛處又能撓著癢處,于是我在麻痹中被吸引了。
本書主人公方鴻漸是個留學生,家境中等偏好,于是便有了些公子哥兒脾氣。那時候,出國留學已是中國的一大特色,留學生太多。物以稀為貴,留學生這樣多已經不值錢,似乎連質量也大打折扣,遠不如詹天佑們。方鴻漸雖無蠻橫無理的脾性,也不是大奸大惡之人,但他卻是個平庸的人。他志大才疏,常滿腹牢騷,也愛自吹自擂。這樣的人經歷了求學的艱難,婚姻的困惑,終于明白了:圍在城里的人想出去,在城外的想進來。這就是人生的特點。
一本優(yōu)秀的小說是包羅萬象的,無論是誰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我就在方鴻漸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也似乎是志大才疏,放假時總是無所事事,愛好太多但都不精深,我就是生活中的方鴻漸。我想生活中的方鴻漸還不止我一人!秶恰分杏羞@樣一段話:“有九個死掉的自己埋葬在記憶里,立碑立墓!蔽乙惨尙F(xiàn)在的自己死掉,讓方鴻漸的靈魂從我身上撤走,把死掉的自己埋葬,立碑立墓,不用來悼念,而用來警示,讓活著的自己活得更好。我會放棄自己的懶惰和自卑,重拾勤奮與自信。
《圍城》中闡述的論點,不得不讓人深思,人們一開始對新事物保持好奇心,然而當努力爭取到了以后卻已厭倦,不能適應它。所以除了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合理的選擇外,還要堅持下去,適應下去,包容下去。
《圍城》就像一位智者,我們能從他那兒學到很多很多。
讀了《圍城》有感“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边@句話出自錢鐘書先生所著的《圍城》。小說的主干是圍繞著主人公的婚姻與職業(yè)而展開的,各個人物大都加入了那場令人尷尬的“圍城”游戲:進去的想出來,出來的想進去,實際上卻是出不來又進不去。作者藉此揭示人類根本的劣根性:人性的盲目。在這樣一種進進出出而又無可奈何的生存狀態(tài)中,人失去了目的性,就像無頭蒼蠅,最終在忙忙叨叨、糊里糊涂中結束生命。
所謂“時勢造就英雄”,小說描寫的是抗戰(zhàn)時期從上海到西南后方的一群受到洋化教育的上層知識分子,在感情和名利場中互相傾軋的灰色生活,揭示了當時社會的腐敗和西方教育的丑陋。主要人物方鴻漸是一個留學生,他善良而軟弱,聰明而虛浮,胸無大志,渾渾噩噩,一事無成。此外還有發(fā)國難財的教授韓學愈,靈魂猥瑣的大學校長高松年等一批灰色知識分子。作品以心理描寫見長,語言機智,幽默,犀利,具有強烈的諷刺性。
讀了《圍城》,給我們留下的深刻印象的是;主人公方鴻漸的愛情、婚姻狀態(tài),充分體現(xiàn)了舊中國知識分子在東西方文明夾擊下的生活困境和精神狀態(tài)。從更高的層面上說,也是寫了人生追求和事實困頓的深刻矛盾。
方鴻漸是一個江南小縣的鄉(xiāng)紳之家的長子,由“名義丈人”資助留洋讀書,但他并沒好好珍惜這個機會,隨便聽幾門功課,興趣頗廣,心得全無,生活尤其懶散,還在四年中換了三間大學。為對自己的父母以及“名義丈人”有所交代更做出荒唐之舉,用金錢去換取一紙文憑,戴上“博士”的方帽,以求蒙混過關。在歸國的郵輪上,他經不起已有未婚夫的鮑小姐的引誘,與她鬼混在一起,結果被人家玩弄于股掌之間。一個所謂的留洋學生,竟落得如此下場,多么的可笑、可悲。
方鴻漸去三閭大學前與蘇文紈的表妹唐曉芙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但一系列的誤解造成了一個無可挽回的局面,兩人最后還是以分手告終。唐曉芙是令人難忘的,因為她差不多是書中唯一一個使人敢于去愛的女性。她并沒有加入“圍城”游戲,惟有愛她才能使方鴻漸不太可能落入“陷阱”。這樣想時,就不能不特別為方鴻漸抱憾了。他分明錯過了這可能形成另一番生命境界的僅次一次的機會。
最終方鴻漸與孫柔嘉結婚。是他并沒有經過深思熟慮,雙方都沒有完全了解對方的結合,也許是為了流言蜚語,也許只是一時沖動。然而,有一點是很清楚的,在沒有牢固感情的前提下談婚論嫁,而且還沒有征得雙方父母的同意,如此草率而成的婚姻,導致的后果是他們的家庭矛盾重重。方鴻漸為了妻子,不惜與家人疏遠,而妻子卻不能體諒他的難處。兩人整天都在猜忌、煩悶中艱難度日,雙方肚子里都有自己的秘密,不能坦誠相對。這樣的家庭,沒有半點歡樂,沒有半點溫馨可言,有的只是吵架聲、啼哭聲。
《圍城》的比喻,辛辣犀利,幽默深邃,是本書獨特的風格。作者常常借助寓怒罵嬉笑于諷刺的比喻方法,勾劃群丑的畫像,深刻揭露和批判了當時惡俗橫流的社會,腐敗不堪的政治,從而表達了作者對社會人生的看法。
凡真正出色的文學作品,都具有一種抗理論分析力,任何自認為深透、精彩的理論都會在它們面前顯得干癟又捉襟見肘。盡管《圍城》本身并不朦朧,但我們讀后的感覺仍然是大于思想、大于語言的。
讀了《圍城》,你會覺得自己周圍的一切,包括自己原來頗為熱衷的一些東西,都增添了不少喜劇色彩。
【讀圍城有感】相關文章:
讀《圍城》有感12-30
讀《圍城》有感03-31
讀《圍城》有感04-29
讀圍城有感01-04
讀《圍城》心得三04-27
讀圍城有感集錦12-06
讀圍城有感(15篇)12-06
讀《圍城》有感(15篇)03-28
讀《圍城》有感15篇05-02
讀《圍城》有感6篇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