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通納》讀后感

時間:2021-06-27 20:18:46 讀后感 我要投稿

《斯通納》讀后感范文(通用10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斯通納》讀后感范文(通用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斯通納》讀后感范文(通用10篇)

  《斯通納》讀后感1

  讀小說的時候有時忍不住大笑,有時忍不住眼淚,有時忍不住懊惱。

  站在上帝視角的我在讀斯通納的時候會為他的屈服和忍耐而憤慨,甚至非常氣憤地想,她的妻子根本不愛他,又非常壞,為什么不分開呢,怎么就不能剛一點呢?也會同情斯通納的妻子在原生家庭所遭受的一切,更會為“遺傳的遭遇”感到深切的不幸。

  同時呢,也為他為維護學術的公平而作出的努力和斗爭感到由衷的敬佩,為他的執(zhí)著,柔情而感動。和系主任的不死不休的斗爭有點有趣,不能稱為真正的朋友只能稱為“真正的敵人”了。系主任的行事方法會讓我反思,同理心并不是同情心泛濫啊,希望自己謹記!

  當然,我看到斯通納的愛人離去的時候以及多年后出版了一本書寫到:獻給威·斯,會有些眼淚,但是這件事情本身又覺得不大符合我原有的觀念?赡苁俏幕慕豢?思維的碰撞?不能夠理解為什么不愛不能離婚,相愛不能再見。斯通納真的有一段凄美而決絕的愛情呀。

  《斯通納》讀后感2

  正如中文版的書封上寫著:

  第一眼故事,第二眼經典,第三眼生活,第四眼自己。

  這本書真正的意義是通過斯通納的一生看到現實生活的哪個自己。

  42歲斯通納曾迷茫過,“往前,看不到自己任何渴望享受的東西,往后,看不到任何值得費心記住的事務”。

  戴夫說斯通納是聰明的但是也是懦弱的,是不會跟這個世界去拼搏的!澳銜斡蛇@個世界吃掉你,再把你吐出來,你還躺在這里納悶。到底做錯了什么。你無法面對他們,對不會與他們搏斗;因為你太弱了,你又太固執(zhí)了。你在這個世界沒有安身之地!

  斯通納并不是完全失敗的,他最起碼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對自己所做的事情也充滿感情,他覺得自己工作的意義重大。老斯隆說:“你必須記著自己是什么人,你選擇要成為什么人,記住你正在從事的東西的重要意義。有很多人類的戰(zhàn)爭,失敗,勝利,很多并非軍事之爭,歷史著作中也沒有記載。要記住這個,但你駛入決定要做什么的時候!

  仿佛預見了自己未來如同斯通納般的生活,但隨之心底涌現出一種聲音,要在自己正確的堅持里,也要勇敢一點,至少,生活與自我。

  即使不能擁有完美的生活,所幸追求過完整的自我。

  《斯通納》讀后感3

  平凡的斯通納,沒有波瀾起伏的人生,在現實的狂風暴雨中平靜地接受現實。

  他們互相束縛的婚姻,讓人感覺到窒息。心靈互不相通的兩個人,沒有了感情如同行尸走肉般的存在。

  縱觀斯通納的一生,他一直在文學里暢游,我想他人生最快樂的時光莫過于自己剛開始接觸文學的時候吧。他常感到孤獨,并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但是當有人侵犯到他的文學領域,他會毫不猶豫的反擊。他是一個保持著自我清醒的人,知道什么東西對自己最重要。

  在書里斯通納的人生是失望的黑暗的,擁有的明亮時候只有那么一小簇,但也消散殆盡了。

  我通過書里走馬觀花式的觀看了斯通納的一生,仿佛將自己代入進去。

  “我已老態(tài)龍鐘,經歷世間滄桑,曾經后悔的事情也已無法改變,還沒有做很多想做的事,回憶起來只有那黑暗的過往。漸漸從書本里走出來,我仍年輕,我才21歲,正在社會的道路上發(fā)展著,我還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懼怕失敗,擁有無比的熱情!

  你必須記著自己是什么人,你選擇要成為什么人,記住你正在從事的東西的重要意義。

  《斯通納》讀后感4

  和斯通納先生的偶遇完全是不經意之間。熙熙攘攘的街頭,眾生呼吸的流動間,夕陽斜墜的片刻,心緒隨著地面的熱氣躁動起伏。耳畔傳來熟悉的招呼聲,漠然回首,是斯通納先生,熟悉的影子從逝去時光的縫隙里凝視著我;亦或者是我從遙遠的未來驚擾了在過去的時光里沉睡著的斯通納先生。

  人間回首往來處,言語無聲皆證苦。斯通納先生蹣跚走過孤獨的一生。在世人眼中,這場人間之旅完全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失敗,數次燃起微弱的希望之火不過是南北西東,非假即空的幻滅。農家弟子本來按部就班的一生,似乎會隨著偶然間的大學機會得到改變。一堂選修文學課上迸發(fā)的文學愛好,偶遇的姑娘,熱愛的事業(yè),心愛的女兒,人生的種種可能似乎肆無忌憚的紛至沓來,命運走近,紛紛露出迷人的微笑,剎那之間卻突然掉頭,徒留一地殘破。

  釋家證舍得,道家求清凈。斯通納先生于字里行間掙扎著,享受著微弱的小小勝利,也承受所有的失去。未必是藝術歌劇或者悲壯英雄般的氣勢磅礴,于無聲中依稀是人間苦難的現實版。普通人糟糕的一生,安靜的一生,掙扎著在泥濘沒頂的污濁中只尋找一口微弱的呼吸。

  平凡簡單嚴肅的一生,時光長河中,斯通納先生的背后隱約浮現了眾生掙扎著的影子。眾生苦,苦不堪言,難太重,重不堪負,和斯通納先生的相識只是初識,注視的目光中隱有不忍,只有依稀長嘆。

  《斯通納》讀后感5

  《斯通納》這本書講述了平凡大眾的一個人,一個沒有什么特點很平凡的一生。

  但是你我的生活不就是這樣平凡的過程嗎?在這種平凡中度過。只不過他可能是農民出生,當了大學教師,而你我中可能是當了醫(yī)生,律師,或者會計等等隨便哪種都一樣,沒有區(qū)別。描述中夾雜了最初的愛情,結婚,而后婚姻中夫妻問題和相處,外遇,大學工作的爭斗和執(zhí)拗,以及最后的妥協。

  我想通過這本書,如果有對生活過于理想化的念頭會轉而更加接地氣,如果婚姻出現相處問題的人會轉而更加理解婚姻,工作中有很多矛盾也會更加釋然和理解。其中的種種在最后都通過得癌癥的離去而悟到其實之前過一生的種種紛擾,糾紛都會變得不重要,一生所經歷的事情在面對生命時都變得不重要。會回想起當初的美好!這一生中與周圍人的美好最初!想帶著美好的記憶離開!但是人的執(zhí)念往往就在此處,通過別人看到,經歷生命整個過程的一生和最后結局的反差我們領悟了,但是卻依然免不了執(zhí)拗的沿著現在的生活軌跡繼續(xù)走下去。重復過這樣的一生。

  或許上帝在造人的時候已經打定主意,即使每個人最后頓悟人生不應該那樣過,但是依然讓你體會這樣一生的過程。

  《斯通納》讀后感6

  《斯通納》——一本塵封多年的小說,在今天被重新提起,最初的雪藏有著時代的原因,很難想象一本文風平淡如水的文學作品,能夠在50年前全球戰(zhàn)后經濟迅猛發(fā)展,社會中充滿著創(chuàng)業(yè)狂熱的"美國夢"社會大行其道,而今此書火遍全球,亦有其全球經濟頹勢的背景,但更重要的,是喚起了全球讀者對于人生的審視和思考。

  斯通納,本書主人公的名字,如同其英文表述stoner,人如其名,頑固又堅強,渺小又普通,斯通納的一生,從農村考入大學,經歷兩次世界大戰(zhàn)而未離開學校,在學校中他專注于學術,因為他的固執(zhí)得罪了教務主任,事業(yè)上一直沒有大的起色,雖有學術成果,但最后也只是一名副教授;他努力經營家庭,但是與妻子的關系卻漸行漸遠,連親近自己女兒的做法也遭到了妻子的阻撓,他中年頹廢,索性搬到學校宿舍住,此時他與女學生凱瑟琳經歷了一段刻骨的愛情,但是也因為校方的阻撓而夭折,晚年的他在經歷了失去朋友,親人疏離,在學校為他辦理了一場退休晚宴后離開人世。

  初讀斯通納,如同飲白水一般索然無味,但是隨著閱讀的深入,便能體會到這水的沁涼,如同作者的文風娓娓道來,最重要的,是貫穿本書的心理描寫,至深至細,讓人不僅感覺沁人心脾,更是毫無雜質,潤人心田。

  本書一大特點就是以第三人稱的角度完整地道盡主人公斯通納的一生,從成年到死亡前的一瞬,不得不佩服作者約翰威廉斯的文字駕馭能力,讀完這本書,也就隨著作者走完了他的一生,失敗的一生,至少是不成功的不光輝的一生,用斯通納戰(zhàn)場上殉國的朋友的話講:

  "你會任由這個世界吃掉你,再把你吐出來,你還躺在這里納悶,到底做錯了什么。因為你總是對這個世界有所期待,而它沒有那個東西,它也不希望如此"。

  至此,我們會認為斯通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屌絲,雖然他終身副教授的身份和銀行家女婿的背景非我們大多數人能及,至少在性格上如此,他的一生生于平庸。歸于平庸,這也是我們絕大多數人的宿命,我們終將成為無數個斯通納中的一員,我們有青春有理想,甚至虛偽,甚至狂熱,但是隨著歲月的流逝,人終將回歸本我的真實,"從長遠看,各種東西,甚至讓他領悟到這點的這份學問,都是徒勞和一場空,而且最終要消解成一片他們撼動不了的虛無。",如同青春之于少年,消極,失望和安于現狀也是隨著歲月漸漸成長的情緒,會浸染我們每一個人,我們會盡力抵御它,但是我們都會衰老,都會失敗,都會面對自己面對世界而無能為力,接受這些,并與這個世界和解,是我們一生必修的課程,那么,我們如何度過我們的一生呢?

  斯通納出身于美國西部的農民家庭,這塑造了他一生安分守己的扁平化性格,當他得到終身教師的職位后,終其一生,經歷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也沒離開學校,他一生平凡,以至于死后被人迅速忘記。但是他也終其一生固守著自己做人的準則,在與這個世界和解的過程中,并不是一味地妥協,雖然這種固守讓他經歷了世俗意義上失敗,這種失敗的原因就如同斯通納朋友說的那樣"可是你也夠聰明——但只是夠聰明——意識到在這個世界上自己會怎么樣。你因為失敗而與世隔絕,你知道這個。雖然你有能力當個混賬家伙,可是你不夠無情到堅持不懈地當下去。雖然你不完全是我認識的最誠實的人,你也沒有那種異常的不真誠。一方面,你有工作能力,可是你又太懶,工作不夠勤勉,達不到這個世界要你達到的程度。另一方面,你又并不那么懶惰,你又給世人一種印象,一種你很重要的感覺。你并不走運——真的不走運。從你的身上看不到升起的光環(huán),你總是帶著副迷茫的表情。在這個世界上,你總是處于成功的邊緣,你會被自己的缺點毀掉。所以,你被選中,被挑出來;天意,它的幽默感經常讓我覺得很有意思,老天已經把你從這個世界的大嘴里抓出來,安全地放在這兒,放在你的兄弟中間。"

  是的,就是在這樣一個世界上,他堅持著做真實的自己,在教務主任的研究生的答辯會上,他固守了正直公平,在與妻子不幸福的生活中,他固守了善良,在與凱瑟琳相處中,他也是全身心的投入真情。他一直保持著自我意識的覺醒,這種覺醒并不隨著時間和經歷的變化而變化和麻木,即使失敗,他也沒抱怨過生活,沒有為了生活而刻意迎合什么,他用生命去捍衛(wèi)一些東西,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嚴守自我底線,即使遭受挫折也不改金子一般的心。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他的一生又是成功的。

  生命總會走向盡頭,此時當我們在回顧人生,最寶貴的時刻,就是我們真情度過的時刻,他真切的追求過,抗爭過,熱愛過,與其經歷過的真真切切的生活相比,再多的成功和失意都不值得一提。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就是成功。

  《斯通納》讀后感7

  《斯通納》,一本毫不忌諱地坦言自己的失敗、孤獨、無奈和悲催的小說,主人公斯通納,出生于窮困的農民家庭,盡管如此,父母仍然選擇送出去讀書,希望知識改變命運。斯通納通過自己的努力,在"貴人"相助下,留校任教,也是他畢生的歸宿。選擇文學出于偶然,他也始終追求這文學的價值、語言的魅力、歷史的智慧。他秉持正直、純潔,又有些迂腐,夢想著一切崇高的事物,但卻永遠和他的時代格格不入,永遠不屈就于世俗的漩渦,永遠不與蠅營狗茍同流,但又不可否認的,這樣的一生注定是平庸無奇的,斯通納的一生看來就是單調而又無趣,出生寒門、發(fā)奮讀書、留校任職、努力工作、結婚生女、工作糾紛、婚外激情、愛女遠嫁、因病離世這些字詞足以總結他的一生。

  斯通納作為大學的教授,擁有著令人羨慕的職業(yè)和穩(wěn)定的收入,但是書生氣十足也使得他變得近乎瘋狂,成為一塊抵御世俗、不屑戰(zhàn)略妥協的頑石,面對外部世界幾乎毫無還手之力的斯通納,看似平庸實則瘋狂之極,在對待學生沃爾克一事上,他拒絕妥協,拒絕墮落,始終如一地保持著對文學的高標準、對教育的高要求,他維護大學的純潔性,不會為了一己之私而放棄他做人的標準,或著以犧牲文學修養(yǎng)為代價,但最終也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郁郁而終。

  當回過頭來審視他的婚姻,卻又是另一番景象,與迪麗絲的第一次見面給斯通納帶來了無限的憧憬與美好,但突如其來的婚姻生活讓他來不及做好準備,從那一刻起,悲劇人生拉開序幕,在對待近乎歇斯底里的妻子上,他表現出來的與他內心的驕傲大相徑庭,看到問題的所在,但又無力改變,直到遇到凱瑟琳,享受了人生中短暫的熱戀時光,也是他一生中最幸福快樂的時光,似乎才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愛情,體會到了男歡女愛的美妙,但終究世俗不允,迫于種種壓力,這種只能生存在一個不可能暴露在陽光下的愛,無疾而終是意料之中的結果。

  但最讓我心疼的還是格蕾絲,斯通納和迪麗絲的女兒。我們常說,恩愛和睦的父母和一個情緒穩(wěn)定的媽媽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兩個充分必要條件。正是這個兩個前提條件,使得斯通納的女兒格蕾絲從誕生那刻起,就注定失去了這兩個要素,甚至格蕾絲的出生都是僅僅是源于一個突如其來的想法,她的到來是一個既定的.程序的產物,而非愛的結晶,少了這層含義,注定她的未來也必將是一個悲劇的延續(xù),最終也只有通過逃離來希冀改變。

  我們閱讀小說,總喜歡看到歡樂的情節(jié)、歡喜的結局,所以《斯通納》不是我喜歡的類型,更沒有我想要的虛構中的圓滿,但與當今現實相較,《斯通納》顯得更加耐人尋味,帶給讀者更多的思考和啟迪,其實斯通納的一生也不是他想要的一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充滿遺憾的失敗、毫無效果的努力,與其當初美妙的夢想、憧憬的愛情形成鮮明的對比,有想法,但事總與愿違;雖然努力了,但一切徒勞。

  "失敗"與"悲憫"是我能想到的最貼合此書的兩個詞,翻閱的整個過程,坦誠地講,壓抑而又沉悶。

  縱觀斯通納的一生,平庸又平凡,雖然有些不通人情世故,沒有多大的成就,但大多數人都可能會看到自己的影子,只是不盡相同,在當今日趨浮躁的世俗潮流中,我們很少能如斯通納般堅守自己的信仰,不忘初心,始終如一的堅守著大學的純潔和文學的價值,而不允許任何雜質玷污它,這大概是《斯通納》最想帶給我們的思考。

  《斯通納》讀后感8

  哈羅德布魯姆在論及塞萬提斯時,使用了"人生如戲"的斷語。因為就算《堂吉訶德》為塞萬提斯賺得無數好評,卻依然不能解決作家的溫飽。"他除了要養(yǎng)活自己和家庭外別無什么雄心大志,他的劇作家生涯則是個失敗。他的才情不在寫詩,而體現在《堂吉訶德》之中。"放諸世界文壇,有如此遭遇的作家又何止塞萬提斯,美國人約翰?威廉斯就是一個。在出版50年后的今天,小說《斯通納》終于迎來了遲到的褒獎:從首印區(qū)區(qū)2000冊到如今動輒數十萬的印量,它毫無爭議地贏得市場和評論界的雙重肯定。威廉斯當然想象不到今天的成功。他一生精于寫作之道,卻叫好不叫座。1996年他去世時,世人只知他是學者、詩人,卻不知道他還是精妙的作家,不能不說是"人生如戲"了。

  以今人的眼光來看,《斯通納》講了一段失敗的人生。主人公威廉?斯通納一家世代務農。要不是父親送他上大學,他或許一輩子也不會知道文學為何物。大二那年,一堂英國文學概論課改寫了斯通納其后的命運。他本該和父母一起面朝黃土背朝天,將人生交付于日復一日"毫無歡樂可言的勞作",隨后在意志崩潰中一臉麻木地走完余生,誰知道他竟如同蒙受天啟一般從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里領悟到異樣的震顫。從此,他的世界被整個掀翻,只余下一片全然陌生的處女地。

  小說家伊恩?麥克尤恩盛贊威廉斯以"威嚴有力的語言"創(chuàng)造了"一種美妙的生活"。但其實,斯通納的人生并不"美妙"。一開篇,仿若惡靈轉世的威廉斯用一則冰冷、不帶有一絲感情色彩的訃聞宣告了斯通納的死訊——人物未及登臺,故事便已散場,其后的若干鋪敘也不過是借尸還魂、按部就班地沿著他的人生走了一圈:20來歲開始教書,10年后升為助教,其后30余年碌碌無為,學術上再無建樹。同時,斯通納的私生活也是一團亂麻。蜜月還沒過完,婚姻就成了無用的擺設。而他自己呢?不管如何掙扎,到死也未能逃離被他稱為"監(jiān)獄"的家。

  何以如此?且看威廉斯的說法。小說第二章,他借斯通納的毒舌同窗戴夫?馬斯特思之口道出了學院生活的真相:大學不是庸人的避難所,也不是書癡的樂園。這是一個吃人不吐骨頭的險惡叢林,奉行獨有的游戲規(guī)則。夢想家、理想主義者難以在此生存發(fā)展,"你覺得這里有某種東西,有某種東西值得去尋找。其實,在這個世界上,你很快就會明白。你同樣因為失敗而與世隔絕;你不會跟這個世界拼搏。你會任由這個世界吃掉你,再把你吐出來,你還躺在這里納悶,到底做錯了什么。"

  為了逃開學院體制的荒誕,年輕的馬斯特思義無反顧地參軍入伍,以死亡對抗見慣不經的虛無。那么斯通納呢?不得不承認,馬斯特思說對了。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夢想家。這個"我們中西部本土的堂吉訶德"、獨孤求敗似的平民英雄(他只身挑戰(zhàn)風車,甚至沒有隨從桑喬作陪),到死都沒有忘記朋友的那番話,并用一生去驗證、去顛覆。若是將《斯通納》看作美國夢的成功典范,或者說是夢想家的徹底殞滅,則不免大錯特錯。至少威廉斯從來不曾幻滅,也無意以一地雞毛的家庭故事去烘托一出回光返照的時代悲歌。他很清楚通往毀滅的路有千條萬條,到達救贖的路卻只有一條,那即是愛。具體到《斯通納》,它昭示著一顆單純的心是怎樣隱忍不語地走完他的一生,同時又暗指他對夢想的堅持。

  面對現實生活,斯通納是懦弱的。在他人生的每一個節(jié)點都隱含著推倒重來的可能,比如放棄味同嚼蠟的婚姻、和情人遠走高飛,或者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與獨斷專行的學院體制徹底決裂,但他終于還是揮了揮手,輕輕放開,退而求其次地遁入身后那個"荒涼、狹小而柔靜"的"靜謐之地"?杉幢闳绱,他仍是勇敢的。他的隱忍、不作為未必是無可奈何的權宜之計,反倒是以退為進的策略。他太清楚與其把自我托付給"毫無理性和黑暗的力量",不如漠然處之。因而,無論是眾口爍金的同事,還是小丑一樣跳來跳去的系主任勞曼克思,抑或虛榮做作、神經質的妻子伊迪絲,都不能抹殺他存在的價值。

  正如威廉斯所說,比之世人的"蠢傻、不足或者不夠格",文學作品永遠是真實可觸的。"在那個永恒的神秘面前,我們中最強有力的人都不過是最微不足道的低能兒,都不過是叮當作響的鈸子和聲音渾厚的銅管。"換言之,文學才是對抗世俗的有力武器。斯通納深知自己無權去毀滅他用生命去建構的"藝術的尊嚴",于是以畢生之力去呵護,"像杯子般圈住手,保護著自己最后一根可憐的火柴發(fā)出的昏暗的光"。他置自身前途于不顧,拒絕放水做假讓勞曼克思的學生沃爾克通過論文答辯,為的只是不讓神圣的文學蒙受庸人之害。

  雖然明知斯通納的諸般努力都是于事無補的掙扎,也知道在外界的圍追堵截之下,理想主義者將會付出多么慘重的代價,威廉斯也不愿輕易炮制一顆濫情的糖丸。很多時候,他更像是冷眼看世界的旁觀者,將"激情掩藏在某種冷靜和智性的明晰之后",只留下滿紙隱忍,越是滿腹悲憫,越是審慎克制、含而不露。讀《斯通納》,某種程度上也是在讀威廉斯自己:斯通納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未嘗不是威廉斯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斯通納的憂郁、失望和憤怒,則更像是威廉斯的憂郁、失望和憤怒。

  《斯通納》出版于1965年,正值民權運動、反戰(zhàn)、嬉皮士的激情年代,恐怕沒有幾個作家能夠視而不見,選擇逆潮流而動。威廉斯是個例外。當整個世界高舉反戰(zhàn)大旗之時,他仍然孜孜矻矻地在19世紀文學傳統(tǒng)中挖掘,渾然不知當時文學圈皆以顛覆寫作傳統(tǒng)、大玩文本游戲為美。果然沒過多久,他和他的斯通納就成了落伍的象征,被輕輕易易地翻了過去。

  可以肯定的是,威廉斯沒有遺憾。假設上天再給他一次選擇的機會,我想他還是會選擇斯通納。小說結尾,彌留之際的斯通納再一次表露心跡,"這本書被遺忘和沒有派上用場,他覺得這也沒什么關系。任何時候,它的價值問題都幾乎微不足道。他沒有過那樣的幻覺,以為會從中找到自我,在那已然褪色的印刷文字中。而且,他知道,自己的一小部分,他無法否認在其中,而且將永遠在其中。"毋庸置疑,這是威廉斯的自白。他堅信真理永遠是真理,經典永遠是經典。時間不會磨滅它最初的光彩,卻給予其新生。回過頭來再看《斯通納》,威廉斯自然是做到了。

  《斯通納》讀后感9

  在這個夏日的傍晚,我坐在臥室窗戶前的書桌邊,在窗和門敞開的房間,我終于看完了《斯通納》這本書。外面竟起了風,窗外,天上云層變厚,遠處有隱隱的雷聲翻滾,讀到最后一頁我竟淚目,作者用大量筆墨描寫斯通納生命最后時光的心理感受,細致入微,我合上書本,感受斯通納的一生,太多的相似,很多時候,仿佛他就是我,我就是他。此刻,風輕輕地替我關上了房門。

  跟最近所讀的《活著》一樣,小說里沒有大英雄,甚至沒有任何一個值得我們去羨慕和崇拜的高尚的人格特點,沒有波瀾壯闊、起伏跌宕的故事情節(jié),我在很久以前讀過一部分,但是沒有堅持下去,因為實在不能夠引起我的多大興趣,暑假有了時間,本來想去拿本世界文學名著,機緣巧合,我從書架里錯拿了《斯通納》,就索性讀完,然而我卻在讀完后又迅速地讀了一遍。作者描寫了一個普通的人的一生,注重他的內心感受,對斯通納的心理描寫細膩以至于有時候你感覺是已經去世了的斯通納在寫這本書,而因為每個普通的人都可以從斯通納身上找到類似的感受和經歷,所以有時候我又會感覺自己就是斯通納,或者他就是一個你多年的老友。

  斯通納中規(guī)中矩,恪守原則又不強求什么。他一生里面能夠為之堅守的可能只有一件事情,就是他的大學教師的職位,為此他放棄了摯愛的情人凱瑟琳,為此他終其一生與找他麻煩的系主任斗爭,為此,即使是在檢查出身患腸癌的情況下,也夜以繼日地完成他的教學任務。但其余的事情,婚姻、愛情、子女的教育他似乎都聽天由命,對于神經質一樣的老婆的各種言行和決定,他都從不發(fā)火,禮貌地回應,也不與其辯論去堅持自己的觀點,他目睹聰明伶俐天生麗質的女兒在母親畸形的、自以為是的教育下一步步墮落、毀掉,也并不努力去改變這一切。我們不禁去想,這是否是一個合格的父親呢?然而,這不重要,完美的人格也未必不循規(guī)蹈矩。可以說他的很多悲劇來自于失敗的婚姻,以及他對失敗的婚姻的隱忍的態(tài)度。

  面對不幸福的婚姻,他出軌了,與女研究生凱瑟琳在一起了。在事情敗露,系主任要開除他的情況下,在工作、家庭和凱瑟琳之間,他選擇了工作和家庭,凱瑟琳在一個清晨悄悄地離開,然而斯通納是愛她的,凱瑟琳走后,他一下子失去活力,迅速地衰老,患上了日漸加重的耳聾,他變成了老斯通納。自此他再也沒有見過凱瑟琳,在多年以后的一個圖書館推薦書單上,他一眼看到了凱瑟琳寫的書,他用顫抖的不能自已的手打開書的扉頁,上面已然寫著“獻給威.斯”。凱瑟琳是個多么好的女孩。

  世界那么美好,生命那么短暫,又要面對生活的各種刁難。一個普通的人以他的方式從這些美好,挫折,愛與無奈當中穿過。走在校園里,我仿佛看到中年的威廉.斯通納戴著斯文的眼鏡,歲月沉淀的智慧印刻在他兩道清晰的法令紋里,他穿著干凈整潔的襯衫,腋下夾著文件夾,不疾不徐,從我身邊走過。

  天空烏云開始散開,夕陽的余暉灑在房后的樹上,風吹動樹葉沙沙作響,男孩女孩們穿過綠油油的草坪,輕盈不留痕跡。

  《斯通納》讀后感10

  你最初愛的那個人并不是你最終愛的那個人,愛不是最終目標而是一個過程,借助這個過程,一個人想去了解另一個人。——約翰·威廉斯《斯通納》

  正如封面上寫的,即使不能擁有完美的生活,所幸追求過完整的自我。讀完《斯通納》既為斯通納感到哀傷,但也為斯通納對自我追求的堅持而釋然,斯通納的固執(zhí)和對學術的熱愛讓我為之動容。書中講的故事雖然很平淡,但是也正是因為這些不完美的,鬧心的日常讓人感到真實,仿佛自己也和斯通納一樣過了一生。

  在書里,斯通納為妻子所累,曾使追求完整自我的進程滯后了好長一段時間。我”恨“斯通納不敢勇敢的選擇止損與妻子離婚,但也能理解一些,因為這是斯通納的性格和家庭責任感使然。斯通納出軌我也不覺得可惡,反而感到同情(盡管在我前幾條動態(tài)提到《無聲告白》的時候提到過我不能容忍婚姻中任一方出軌的行為,但是這本書讓我的想法變了,斯通納太痛苦了,他和妻子完全就是錯誤的結合)。書里斯通納的妻子可以說是斯通納結婚后不完美生活的首因。真的,你去讀這本書,你能體諒斯通納的出軌行為的。

  當然里面還有很多故事,雖然貌似乏善可陳,但是卻深入人心。

  總之,是本值得再讀的經典。

【《斯通納》讀后感】相關文章:

斯通納讀后感03-10

《斯通納》讀后感(精選5篇)12-10

斯通納讀后感3篇06-30

《斯通納》讀后感(通用15篇)06-15

莎朗·斯通05-30

塞萊斯通-鳥類的天堂09-04

卡羅納的讀后感01-10

卡羅納讀后感01-10

《卡羅納》讀后感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