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詞話讀后感

時間:2021-06-24 16:16:14 讀后感 我要投稿

人間詞話讀后感范文(精選12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間詞話讀后感范文(精選12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間詞話讀后感范文(精選12篇)

  人間詞話讀后感 篇1

  隔與不隔是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提出的一對相反的審美概念。

  隔,隔膜,是指在詩歌創(chuàng)作過程中,其情、景、辭,或是藝術構思,境界物化等,有關節(jié)不妥貼,不圓潤,給讀者造成隔膜。所謂不隔、與隔相反,詩歌創(chuàng)作完美渾成,詩意濃郁,形象鮮明生動,含意深厚耐人尋味,隔與不隔,既可以對一位詩人而論,又可就具體的詩作或手法而言。

  這一點與大家熟知的王國維先生的讀書三境界說是一脈相承的。王國維先生說:“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说诙骋!娎飳にО俣,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王國維先生認為詞以境界為上,判斷詞的核心標準是境界。

  說老實話,我對詞是一無所知。但是我對王國維先生的境界說頗為認同,從事教育工作也當如此,不能靠技巧,而要靠真心。

  我一直認為,當教師,尤其是班主任,主要就是和學生交往。我也一直和家長說,如果你能夠和孩子正常的、無障礙的交流,那就行了。剩下的就交給我了,F(xiàn)在的問題是,如何能夠在有學習壓力的情況下與學生正常交往。

  于是乎,出現(xiàn)了多種不同的交往手法。比如,裝。有一個老師在介紹點名經(jīng)驗的時候這樣說。開學第一天點名,發(fā)現(xiàn)有一個學生姓名不認識,怎么辦呢?直接跳過出,點完以后,然后問,還有哪個同學沒有點到。其實,完全沒有必要,老師也沒有必要裝的高高在上,應該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課前應該看看花名冊,不認識的查查字典,實在弄錯了,當場承認,也沒有什么。

  還有的老師喜歡哄學生。說得好聽一點是鼓勵,F(xiàn)在的班主任,很少去罵學生,更不要說是打了。原因很簡單,害怕出事。倒不是害怕把孩子打傷出了事,而是害怕學生舉報,自己出了事情。很明顯,這是一種不真誠的表現(xiàn),也不是從學生成長的角度來施教的。

  也有的老師喜歡騙。明明學生考大學一點希望都沒有,還欺騙學生說能夠上一本,并且說的信誓旦旦。適當?shù)墓膭钍切枰,但是如果沒有原則的欺騙就沒有必要了,如其那樣,還不如讓學生腳踏實地,穩(wěn)扎穩(wěn)打,步步為營,能上大學固然最好,不能上也要考慮未來,是上?疲是復讀,要么是走其他的道路。不至于因為一個虛無縹緲的大學而耽誤了學生。

  有人說教育很難,因為老師很難左右結果;而我說教育簡單,因為老師全程參與,可以享受其中。陶行知先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我們以一顆真心,真誠的與學生交往,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想,不妄求,順其自然,如此境界,教育怎么會不簡單?

  人間詞話讀后感 篇2

  《人間詞話》,字字珠璣,讀來口齒生香。作者王國維先生,才情與睿智,令人嘆服。

  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白蛞刮黠L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此語別開生面,鞭辟入里,渾融貼切,高矣。非此,無以配先生之大才也。思之于己,莫說燈火闌珊,就是第一重境界,尚不能獨上高樓,也只是昨日西風而已。求索無門,茫然無緒。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詞脫口而出,無嬌揉妝束之態(tài)。

  初學詩詞,偶有涂鴉之作,亦嘗欣欣然而得意焉。然今觀之,終難登大雅。言情言景,嬌柔造作,失之本性而求奢華,可鄙之極。此是先生所言隔之障也。

  先生又說,詞人之詞,有倡優(yōu)和俗子之分(此處不是原文)。倡優(yōu)之詞,在于娛人,雖有媚骨而可親也;俗子之詞,在于逞才,每有驕氣而不可近也。觀我之詞,俗子之俗子,驕不足而氣不盛,陋矣。

  詞忌用替代字。

  然我此弊連連,才墨不足也。昔時幼安化典于無形,不著痕跡,心馳慕往,雀然欲試。填江城子一首,猶東施之效捧心也,貽笑大方之家。

  先生最推境界。曰: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此是我所不能達也。境界有造境寫境之分,又有有我無我之分。此處無心一一敘述,有意者返回原本,于汝詩詞之造詣,受益匪淺。

  有時不曾填詞,非無心思,實不忍驚先生湖底幽夢。

  人間詞話讀后感 篇3

  在寒假期間閱讀王國維的《人間詞話》,這雖然是一本薄薄的小書,其實是不乏深奧的文學評論書,甚至涉及談人生、談哲學。我跟著飛快地通讀了一遍。

  王國維這本書里面最廣為人知的片斷是人生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層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這兒的所謂境界是指修養(yǎng)或者造詣。王國維的境界說我讀中學時就知道,但那時似懂非懂,如今重讀此書,有豁然開朗的感覺。我的理解如下:第一境是告訴讀者要學會享受孤獨并要有所追求。第二境是告訴讀者要執(zhí)著地追求自己的目標。第三境是告訴讀者成功往往青睞那些不輕言放棄者,在你困惑不堪時翩然來臨。

  《人間詞話》是一本好書,歲月更是一本好書。

  人間詞話讀后感 篇4

  清代文學家王國維《人間詞話》中采取宋詞三首中各一句,他說:“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

  王國維選擇三首詞的三句話集在一起,選的很巧,集的很妙。我們每個人在確立了自己的奮斗目標后,就要一往直前,勇于高攀,勤于探索,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就要有廢寢忘食的精神,有專一不二的熱愛,甚至為之消瘦憔悴也不動搖,不后悔,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就要刻苦學習,認真工作,遇到問題要不厭其煩,有不把問題弄個水落石出決不罷休的恒心,必須做到“踏破鐵鞋無覓處”,才會有“得來全不費工夫”。

  曾經(jīng)“為伊消得人憔悴”,曾經(jīng)“眾里尋他千百度”然后才可能“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才能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這個求識的過程是經(jīng)過千辛萬苦、酸甜苦辣的,在順境中勇往直前,在逆境中心志不衰,立下凌云志,勇猛向前,敢于拼搏,這個經(jīng)過除非親身經(jīng)歷了由淡到苦、由苦到甜的全過程,別人是無法真正體會到的。

  王國維提到的三個境界,第二個境界是至關重要的,在確立了目標和奮斗方向以后,第二境界就是漫長的求學過程,肯不肯刻苦鉆研,肯不肯下苦功,這就是成功與失敗的兩種結果,正如馬克思說的“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怕勞苦,沿著它的陡峭小道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它光輝的頂點”。

  人間詞話讀后感 篇5

  《人間詞話》是我國著名國學大師王國維的一部詞話著作,在這本書中,王國維采用傳統(tǒng)的詞話形式,自然地融入了新的觀念和方法,結構嚴謹,內(nèi)容新穎。

  可能聽過這本書的人都應該知道王國維提出的治學三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王先生認為成大事的'人必須要經(jīng)過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在告訴我們每個人應該有屬于自己的夢想,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一個沒有理想與抱負的人,終將碌碌無為。第二階段,我們擁有了理想之后,需要為伊消得人憔悴,我們要堅持自己的理想,并且縱使憔悴也不后悔。第三階段是說在我們辛勤努力之后,終將會有那么一天,無論成功與否,驀然回首,總是能夠找到自己應得的東西。

  看了這本書,有很深的感觸,王國維先生那種深刻的批判思維,以及書中所體現(xiàn)那種情懷,那種境界,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我們應該從書中體會得到那種境界,從而來提升自己,讓自己向那些“古之成大事者”靠近。

  人間詞話讀后感 篇6

  四言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詩敝而又律、絕,律、絕敝而有詞。此古往文學演化,先真樸而趨工巧,王國維先生對于古代詩詞進化有著極深的了解,他直接道出了進化的本質:后人寫作會泥于原有的風格與形式,而不能寫出自己獨特的見解,于是就開拓了新的領域以自解脫。依我拙見,詩與詞雖詩在前,詞在后,卻難以評價兩者優(yōu)劣,因文體不同的,風格不同的,總各有千秋,未嘗有文體能達到萬事所具的地步,在我看來詞之所以情感更為隨性自然,與它的表現(xiàn)形式也是密不可分的,它不再拘泥字數(shù)的整齊劃一,因而更為隨性所欲。

  文學體裁之所以一代代的衰落、更迭,是因為當一種文體在文學界流行起來,有太多的文學作者去嘗試和使用,這樣的后果一方面可以使這種文體發(fā)展的越來越繁盛,產(chǎn)生許許多多的堪稱瑰寶的優(yōu)秀作品,但一段時間之后,幾乎所有新奇的方式都被用盡,后人再也無法寫出更加超越的作品,有新意的作品,所以這種文體會陷入衰落。與此同時一些善于創(chuàng)造的想要有更寬闊展示空間的文人,就創(chuàng)造了新的文體,以發(fā)揮更多的聰明才智,創(chuàng)造新文體的輝煌時代。以此類推,代代更迭。這種再平常不過的的文學界的更迭現(xiàn)象,王國維卻能看到它的本質原因,并且分析得極為到位,這讓我本人很佩服。同王國維一樣我不贊同文學后不如前,我認為無論四言,楚辭,古詩,律絕還是詞,它們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它們代表了每個時代每種文體中的最高水平。至于為什么會被取代,絕對不是因為文體本身有什么缺陷,而是因為它發(fā)展到了極盛極高的難以超越的完美水平,所以文人只好另辟蹊徑罷了。所以我認為文體之間是不可以被比較的,他們只是形式不同,時代不同,“不以是而分優(yōu)劣”。

  對于王國維閱世深淺論,大多數(shù)人持反對觀點,認為詩人應該將事實與藝術主觀能動性相結合,李后主不經(jīng)過國破家亡之痛何來“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等佳句?哪能以血書詞?但我個人認為,這其中的閱世并不一定特指參與世俗事務,有人生經(jīng)歷。閱世深者,即知識面廣,所見人生更多元,接觸各行各業(yè)的人物,其作品多反應世態(tài)眾生,生動形象地刻畫人間滄桑。而所謂閱世淺者,應是保持自己與生具來個性,用真性情寫真感受,無所顧忌直抒胸臆的人。亦或閱世僅是一種創(chuàng)作取材的手段,閱世有時固然重要,但更關鍵的是閱世后是否對其進行進一步思考以“鐫諸不朽之文字”。歸根結底,藝術上沒有絕對的事物,凡事都是相對的。

  王國維說“四言敝而有楚辭,楚辭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詩敝而有律、絕,律、絕敝而有詞!贝司湓捊榻B的是由古而來的文體的轉變。王氏在以后為我們解釋文體“自成習套”,豪杰之士為解脫而作他體。

  不難想象,文學的發(fā)展必經(jīng)過三種境界:一為新起,二為繁榮,三為衰敗。而此正是由于長期發(fā)展文體再無創(chuàng)新,文人再無樂趣于其中,所以后衰。這也體現(xiàn)了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某一方面的深入發(fā)展缺乏創(chuàng)新性。

  但話不能絕對。以宋代為例,宋詞是這一時代文學的最高成就的體現(xiàn),但你并不能就此否決宋代在詩的方面仍然有不可磨滅的成就。

  幸好王國維在最后總結中提到“就一體論”,表明了單個文體在自生發(fā)展歷程中始盛中衰的現(xiàn)象。

  “客觀之詩人,不可不多閱世,閱世愈深則材料愈豐富、愈變化” “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王國維的這兩句話頗具爭議,且多集中于后一句話上。

  李后主是南唐亡國之君,如果沒有經(jīng)歷了國破家亡的慘痛,怎能使他寫出憂憤深廣的詞來?主觀之詩人,正是要經(jīng)歷了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磨難,才能有對人對事的深切之感,故能“真切如此”;而若閱世愈淺,那么性情之真就只是無痛呻吟而不能為世人千古傳誦了。

  客觀之詩人,更多的是對材料的整合,故需要多閱世,這樣才能豐富材料內(nèi)容。但對他們而言,就不需要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么?所以客觀之詩人亦不可缺少真性情。

  人間詞話讀后感 篇7

  1927年6月2日的頤和園靜靜的,魚藻軒前徘徊著一位老人,他帶著深度的眼鏡,但厚厚的鏡片掩不住眼中的疲憊,她深吸一口花香,再看了眼這世界,依然美好可他卻滿眼黑暗,他義無反顧的跳入水中,平靜的回想一生,早年留洋學習數(shù)理,后回國任教研究哲學文學,在國家最黑暗的時候以病弱之軀做著最高尚的學問,一生有所成就,足矣!王國維先生離去了,一位國學大師就此隕落,而他所留下的作品依然綻放著睿智的光芒,在靜安先生留下的文化瑰寶中,最耀眼的便是《人間詞話》。

  "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靜安先生首提境界說,以境界之高低論詩之好壞,而何為境界呢?"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為無境界"。作者追求真性情的詩詞,雖唯情體物,窮極工巧也,可成為出色的詞人,但只是錦衣彩妝的行尸走肉罷了,讀來全無神韻,猶有隔靴搔癢,霧里看花之恨。

  "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靜安一破故人情景分說,提出情景交融的新思想。景物,意象皆為作者服務,故能以奴仆命風月,與花鳥共憂樂。

  對于古人的詩詞創(chuàng)作,靜安先生提出了"天才說","天才者,或數(shù)十年而一出,或數(shù)百年而一出,而又須濟以學問,助之以德性,始能產(chǎn)真正之大學問",只有最高深的學問與最高尚之品格才能創(chuàng)作出流芳百世的文章,屈原,陶潛,蘇軾無不如此。文人不僅該學富五車,出口成章,更需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

  靜安先生以過人的氣魄,客觀的態(tài)度評價了古人的詩詞,以傳統(tǒng)的詞話形式,融入了自己的新思想,新觀念,讀來全無傳統(tǒng)文人的偏執(zhí)迂腐,更呈現(xiàn)了古典文學獨有的魅力,一方面批判了只有華美詞藻而無內(nèi)涵的糟粕,另一方面推崇豁人耳目至真至情的精華。對后來人的創(chuàng)作指明了方向。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合上書頁,只能默念,斯人可貴。

  人間詞話讀后感 篇8

  幾年前在陪譚總在彼岸書店喝茶時,閑來無事在書店里隨意找本書讀,看到葉嘉瑩先生對顧隨先生講課的筆記《中國古典詩詞感發(fā)》,本來只是想用幾首熟悉的詩詞打發(fā)一下時間,沒想到讀來酣暢淋漓,一下午看了大半,就索性買了帶走了,書中對詩詞的揣摩對我這種除了在小學、初中、高中后再沒接受過更高語文教育的人是一個全新的角度,一時間心潮澎湃。書中多處引用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詞話》,印象深刻,但最近幾年看專業(yè)類的書多,看文學類的書較少,今年適逢讀專業(yè)書有些瓶頸,厭書情緒上升,正好找來經(jīng)典品味品味,果然藥到病除。

  王國維先生不愧為國學大家,書不厚,酣暢淋漓,多處讓人不由得拍腿較好。

  文中論文體興衰更替:“四言敝而有楚辭,楚辭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詩敝而有律絕,律絕敝而有詞。蓋文體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習套。豪杰之士,亦難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做他體,以自解脫。一切文體所以始盛終衰者,皆由于此。故謂文學者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體論,則此說固無以易也!绷牧臄(shù)語,道盡中國文學文體更替之緣由曲折,宋詞到元曲也是一以貫之,文體之間有繼承性、連續(xù)性,也有革新,才有中國古典文學的波瀾壯闊,一浪又一浪。

  王國維先生對詞推崇以“境界”分高下:“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由名句。”那什么是境界呢?“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無境界!本辰缇褪钦媲榱髀,有感而發(fā),而不是無聊湊騷,“境界”二字著實精妙,讀書筆記王國維先生的“境界”可運用到所有領域,合乎天理、地道、人性本真的就是有境界,否則就是無境界。以境界而分,王國維先生認為北宋的詞有境界,南宋無境界,南宋詞人中,能和北宋并駕的只有辛稼軒一人。

  境界分造境和寫境,即理想與寫實兩派,“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于理想故也!庇值溃骸白匀恢兄,互相限制。然其寫之于文學及美術中也,必遺其關系、限制之處。故雖寫實家,亦理想家也。又雖如何虛構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構造,亦必從自然之法則。故雖理想家,亦寫實家也!闭撌鰧嵲诰睿鞍驳脧V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就是理想與寫實的交融的代表作品。

  境界又分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坝形抑常晕矣^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而王國維先生似更推崇無我之境,這可能是因為無我之境需要忘我,需要的境界更高。

  境界有大小之分,但不以大小分優(yōu)劣。“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但宏大的詩詞似乎更容易得到讀者的認可,蘇東坡的“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辛棄疾的“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讀起來比“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肯定帶感很多。王國維先生貶李清照、溫庭筠之詞似乎也有受境界大小的影響。

  有無境界,除了詞作者本身的水平高低之外,與詞作者的品格關系更大!霸~之雅鄭,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雖作艷語,終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與倡伎之別!

  王國維先生根據(jù)境界,崇五代北宋之詞而貶南宋之詞,祖李煜、崇謝靈運、歐陽修、蘇軾、秦觀、辛棄疾而貶溫庭筠、韋莊、柳永、姜夔。

  國學大家能根據(jù)自己的標準褒貶分明,而不是含糊折中,正應了文中所說“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雖然有些觀點在后世看來有些偏頗,很多作者的很多作品也是一流之作,但能直抒胸臆、嬉笑怒罵間指點江山,讀來讓人酣暢淋漓。

  人間詞話讀后感 篇9

  中學時聽到過做學問的三種境界:第一種是“昨夜西風調(diào)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二種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種境界說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后來才知道出自王國維的《人間詞話》。

  《人間詞話》不同于當時有影響的詞話,它提出了"境界"說。"境界"說是《人間詞話》的核心,統(tǒng)領其他論點,又是全書的脈絡,溝通全部主張。

  王國維不僅把"境界"說視為創(chuàng)作原則,也把"境界"說當作批評標準,論斷詩詞的演變,評價詞人的得失,作品的優(yōu)劣,詞品的高低,均從"境界"出發(fā)。因此,"境界"說既是王國維文藝批評的出發(fā)點,又是其文藝思想的總歸宿。清朝詞派,主要有浙派和常州派。浙派詞致力糾正明詞末流迂緩淫曼的毛病,崇尚清靈,學習南宋姜夔,張炎的詞,不愿迫近北宋詞人,不師秦觀,黃庭堅,只學張炎,其流蔽在于主清空而流于浮薄,主柔婉而流于纖巧。于是常州派詞起而糾正浙派的流弊,提倡深美閎約,沉著醇厚,以立意為本,發(fā)揮意內(nèi)言外之旨,主張應有寄托,推崇周邦彥而輕薄姜夔,張炎。

  這的確使詞論前進了一大步。而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更是突破浙派,常州派的樊籬,克服兩者之弊,有了更進一步的發(fā)展。浙派詞主清空柔婉,結果導致浮薄纖巧,不真切,王國維的境界說提倡不隔,以糾正浙派詞的流弊。他強調(diào)寫真景物,真感情,要寫得真切不隔。這確實擊中了浙派詞的要害。對于常州派,他反對所有詞都必須有寄托的說法,認為并不是有寄托的詞才是好詞。

  王國維是中國近代最后一位重要的美學和文學思想家。他第一個試圖把西方美學,文學理論融于中國傳統(tǒng)美學和文學理論中,構成新的美學和文學理論體系。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既集中國古典美學和文學理論之大成,又開中國現(xiàn)代美學和文學理論之先河。在中國美學和文學思想史上,他是從古代向現(xiàn)代過渡的橋梁,起到了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作用。

  人間詞話讀后感 篇10

  最近,我開始讀起了王國維的《人間詞話》。

  讀詩詞的感覺與我而言,是及其棒的感覺,每當我泛起讀詩詞的時候往往也是我感情最豐富的時候。

  但我有一個煩惱,那就是我的三分熱度,常常是我不能去堅持一件事,比如我想把《人間詞話》中的詩詞都背下來,我知道到后面我一定會是做不成的,即使我有那顆心。我一直在找辦法改變,我我一直未能找到最好的方式去逆轉。有人說,三分鐘熱度未必是壞事,三分鐘熱度可以讓你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之后就會一直堅持下去。

  我也相信。

  說會《人間詞話》這本書,我才剛剛讀,所以對后面的內(nèi)容是怎樣的,但我相信一定不會讓我失望的,因為我讀了她前面的幾頁我就覺得非常的不錯。

  但我讀到第一首,歐陽修的《蝶戀花》中的幾句是我的情感已是泛濫了:“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還有秦觀的《踏莎行》:“驛寄梅花,魚傳尺素!

  讀來真的是讓我心曠神怡啊。

  人間詞話讀后感 篇11

  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中描述了人生的三種境界:第一種“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第二種“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種“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后人歸之為:知、行、得三境界。

  由王國維的三境界論,推崇的很多,有人效仿“三境界”的劃分法:知之、好之、樂之;豐之愷認為:“物質、精神、靈魂”這是人生三層境界;有人認為,人生三境界不外乎是為自己、為家庭、為社會;也有人說為知、為己、為人;有人認為理想、事業(yè)、愛情;還有人形象地比喻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钡鹊,林林總總,琳瑯滿目。

  掩卷思之,漫漫的人生歷程,是個復雜而多變的過程,對于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看法,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這種境界是針對孩子說的,初識世界,純潔無瑕,一切都是新鮮的、陌生的,眼睛看見什么就是什么,你告訴他這是山,他就認識了山;告訴他這是水,他就認識了水,有一個小故事很能說明這點:一群大人在進行智力競賽,主持人說“6”“9”不掉頭,就出了個題:“6+9=?”,大家都在想,智力競賽題目決不會就字面那么簡單,結果誰都不敢立即搶答,而是苦苦思索。突然,一個6歲的小女孩爭著說等于15,人們都向她投去異樣的目光,直到主持人宣布小寶貝的答案正確時,人們才收回目光,并責怪自己的思想太復雜了,錯過了搶答的時機。這里說了一個簡單的道理,凡事不必太刻意。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這種境界是針對中年人說的,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歷的增多,人們的思想也變得越來越復雜了,尤其是在物欲橫流的社會,爾虞我詐,互不信任,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孩提時代相比,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不再輕易相信眼前的一切,而是用心、用腦去認識這個世界。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的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感覺到社會并不那么單純,現(xiàn)實也并不那么美好,經(jīng)常是黑白顛倒,是非混淆,無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難行,好人無好報,惡人活千年。進入這個階段,人是激憤的,不平的,憂慮的,疑問的,警惕的,復雜的。人不愿意再輕易地相信什么。此時,人們看到的山不再是單純意義上的山,水不再是單純意義上的水了,叫做看山感慨,看水嘆息,以致出現(xiàn)了許許多多借古諷今,指桑罵槐,指鹿為馬的故事。有些人,站在這山望著那山更高;沐在此水,又想到那水更凈,欲壑難填,永遠也沒有滿足的境地。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這是針對那些走過大半輩子或經(jīng)歷太多事件的人而言,在經(jīng)歷了種種事件,看過了形形色色的人或事,有了一種曾經(jīng)滄海的感覺,茅塞頓開,回歸自然。也許經(jīng)歷了太多,人的境界也高了,不再會為無謂的事或無傷大雅或不可能實現(xiàn)的事而傷腦費神。任爾紅塵滾滾,我自清風朗月。面對蕪雜世俗之事,一笑了之,這個時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他們更明白,更懂得,以一顆平常心來看待事物,明白如果跳出是非圈子,以觀棋者、看戲人的角度來看事物,也許事情會簡單許多,正如蘇軾所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王國維所道“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人們都希望能到達人生的最高境界,即這第三境界,體味那戰(zhàn)勝自我,超越極限后一覽眾山小的勝利感,然而在這自我提煉、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中,許多優(yōu)秀的品質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悠悠歲月中,我們都是匆匆過客,所有的故事都沒有結果而結果,我們只有從容走過,無需彷徨,無需猶豫,無需茫然。我們應當往第三種境界發(fā)展,這才是人的最高境界,“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任天外云卷云舒!比藦臒⿶篮蛨(zhí)著中來,應到無煩惱無執(zhí)著處去。其實凡事看開一些,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人生如棋”,“棋如人生”,不正說明了人應當看戲者,觀棋者嗎。也許別人是對的,但我們也沒有錯,很多事情都無法挽回,再偉大的事情最終也成云煙,所有瘋狂之后總歸于平靜,我們除了平靜又能怎樣呢?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坦然面對一切,平靜珍惜一切。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面對人生的大起大落,看透秋云春夢,接受世事無常。正如徐志摩《再別康橋》的人生境界:“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人間詞話讀后感 篇12

  《人間詞話》是近代極富盛名的文學理論批評著作,它集中體現(xiàn)了王國維的文學,美學思想,使中國古典文藝美學的歷史上里程碑的重要作品。他繼承了中國文藝批評的傳統(tǒng)形式,乃是段章零語,靈機閃現(xiàn)處便是絕妙好辭成文。所以這本書極大程度的保存了這種寫作的真實。這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王國維《人間詞話》的手稿原文;第二部分是附錄。讀了王國維的《人間詞話》,頓覺詞的世界是如此之大,如此之深,當你遨游其中使你會發(fā)覺自己的渺小與無知。

  最初接觸王國維的那三句精辟的論斷: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不可不歷三種之階級:“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同叔《蝶戀花》此第一階級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歐陽永叔《蝶戀花》此第二階級也!北娎飳にО俣,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辛幼安《青玉案》)此第三階級也。并不知道是出自他的著作,但已對概括除此三境界的人敬佩不已,便生出急切閱讀此書的念頭,其時,學習中國古典文學,老師推薦必讀的書目中就有這本。因為經(jīng)驗的淺薄,閱讀時感到困難重重,比較晦澀難懂,匆匆讀了一遍了事。

  但是經(jīng)過了十幾年的時間,人生的閱歷積攢的比較豐富,閱讀了較多的書之后,忽然又一次想讀他一讀。再讀之后,對這位天才的敬佩由此劇增。他有關詞的境界的論述確實極為精辟,極為精彩,堪稱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他引領了一代文學批評的脈搏,引導人們?nèi)绾稳徝溃绾卧谠~中品味,感悟,獲得美的熏陶。一首詞從怎樣的角度去鑒賞。例如,他提出了“無我之境”:“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有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他提出了這兩個重要的概念,引導作者和讀者向更高的層次邁步。

  《人間詞話》中還有一種觀點正中了我的心扉,讓我感受很深。那就是在《樂府詩集》《子夜歌》中提出的:“人用來排遣愁苦的東西不外三樣東西:酒、詩和死亡。而人又來享受歡愉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哪里還有功夫來排比字句,搜索枯腸呢?”這話真是說到了點子上。感情就是人心中的境界,只有心中有丘壑,才能寫出深刻的作品。文學作品的第一要義就是求真,任何技巧都無法掩飾對真實的敷衍。所以經(jīng)歷苦難才能寫出好作品。

【人間詞話讀后感范文(精選12篇)】相關文章:

人間詞話讀后感03-15

人間詞話讀書筆記08-25

《人間詞話》讀書筆記11-02

人間詞話讀書筆記12篇09-26

《人間失格》讀后感(5篇)04-14

人間失格讀后感15篇04-14

人間失格讀后感800字04-14

人間失格讀后感13篇03-07

《人間失格》讀后感5篇01-28

人間喜劇語句/名著讀后感~ -名著讀后感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