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囊》讀后感 推薦度:
- 《皮囊》讀后感 推薦度:
- 皮囊讀書心得體會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皮囊讀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皮囊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皮囊讀后感1
如果皮囊朽壞,我們還剩下什么?
好吧,你告訴我,還有靈魂。
可是,那脫去了皮囊的靈魂啊。他們在忙什么?上天堂下地獄還是在荒野上游蕩?那些古書上的孤魂野鬼,它們所渴望的,不過是轉(zhuǎn)世為人,再得一具皮囊。
溫暖的、逸樂的、疼痛的、脆弱的,可恥的皮囊。
蔡榮達(dá)寫了一本書,就叫《皮囊》,他以這本書獻(xiàn)給已經(jīng)離世的父親,阿太,獻(xiàn)給陪伴著他的母親、妻子和女兒。
“阿太是個很狠的人,連切菜都要像切排骨那樣用力。有次她在廚房很冷靜地喊:“哎呀!痹趶d里的我大聲問:“阿太怎么了?”“沒事,就是把手指切斷了!苯酉聛,慌亂的是我們一家人,她自始自終,都一副事不關(guān)己的樣子。
病房里正在幫阿太張縫合指頭,母親在病房外的長椅上和我講阿太的故事。她曾經(jīng)把不會游泳還年幼的舅公扔到海里,讓他學(xué)會游泳,舅公差點溺死,鄰居看不過去跳到水里把他救起來。沒過幾天鄰居看她把舅公再次扔到水里。所有鄰居罵她沒良心,她冷冷地說:“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
是。∑つ矣行,我們的生命本來多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各種欲望的污濁給拖住。不管這具皮囊是什么質(zhì)地,它包裹著一顆心。人生或許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攜帶著一顆心的羈旅。
“東石”,我生活的這個小鎮(zhèn),或許有太多像我父親那樣的人。十幾年來,鎮(zhèn)區(qū)的.發(fā)展一直往反方向滋長,整個小鎮(zhèn)都在集體逃離那片帶給他們樂趣和磨難的海洋,然而這片試圖被父母藏住的海,卻因父母的禁止而越發(fā)吸引我。
再次去拜訪外祖母的路上,我突然放開步子往甘蔗林那沖,母親氣惱地追我,把我追急了,竟直通往那一跳,海水迅速把我淹沒了,那咸咸的海水包裹著我,把我往懷里摟,我看到,這海水之上那碎銀一樣的陽光,鋪滿我的瞳孔,醒來的時候,已經(jīng)在醫(yī)院的病床上,海是藏不住的。
海藏不住,也圈不住,對待海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每個人自己去尋找和它相處的方式。每片海,沉浮著不同的景致,也翻滾著各自的危險。生活也有,人的欲望也是。以前以為節(jié)制或者自我用邏輯框住,甚至掩耳盜鈴地掩藏住,是最好的辦法,然而,無論如何,它終究永遠(yuǎn)在那躁動起伏。
我期許自己要活得更真實也更誠實,要更接受甚至喜歡自己身上起伏的每部分,才能更喜歡這世界。我希望自己懂得處理、欣賞各種欲求,各種人性的丑陋與美妙,找到和它們相處的最好方式。
“我在海邊上車,一路被帶向濃郁的山色,窗外的景致,如同溪流中的光影那般鮮潤地滑走,我看著一座座房子在我眼光中迅速到來,卻倉促被扯走
……我多么希望能和我珍惜的人一直一路同行,但我也明白,我現(xiàn)在唯一能努力的是,卻使彼此錯身了,我希望,至少我們都是彼此曾經(jīng)最美的風(fēng)景——這也是我能想到唯一反抗!
謝謝時光,謝謝命運,雖然他們那么殘酷。但終究讓我看到過風(fēng)景。物都不可避免地有陰暗的一面。想要活得輕松便要學(xué)會妥協(xié),我不相信成熟能讓我們接受任何東西,成熟只是讓我們更能自欺欺人。我們每個人都只有一副最初的皮囊,又為什么要給自己裝上更多不真實的皮囊來偽裝最后又一層一層地撕扯下來呢?我們的靈魂還在,我們?nèi)杂袎,就要不忘初心?/p>
《皮囊》是認(rèn)心,認(rèn)人的書。
寫這么一本書,是傷心的,傷痕累累的心。
但傷痕累累的心是好的,流淚、流血、結(jié)了痂、留下疤痕,然后依然敏感著,讓第一次疼痛和跳動都如同初心,這是最好的。
皮囊可以不相信心,可以把心忘掉,但一顆活著、醒著、亮著的心無法拒絕皮囊,皮囊標(biāo)志出生命的限度、生活的限度,生命和生活之所以值得過,也許就是因為它有限度,它等待著,召喚著人的掙扎、憤怒、斗爭、意志、欲望和夢想。
皮囊有心。
皮囊讀后感2
皮囊這個詞,大概是出于阿太那句話:“皮囊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
這本書講述了一位80后作者在故鄉(xiāng)泉州小鎮(zhèn)上生活的點點滴滴——親情、友情交織成的人生。如今已經(jīng)小有頭目的作家再回看彼時的故事,除了釋然、理解、懷念,更多的是感慨、喟嘆。
讓我淚目的故事片段卻沒有任何感受可以書寫于此。
作者的母親對父親的愛是那么深沉與執(zhí)著,執(zhí)著到可以抵過漫長歲月,執(zhí)著到可以選擇欠一輩子的債來為父親建一座老房子?吹竭@一段,徘徊在我腦海里總有那么一個問題:作者是在什么時候才理解父母間的愛情的呢?
我擁有一個同樣的家庭背景,雖然這樣的家庭背景對于當(dāng)今年代來說是突兀的。也就是這樣,我一直以一個第三視角的角度去看父母的婚姻——那種刻畫在生活中的感情,那種用粗鄙的話講出的關(guān)切,那種浸泡在歲月中的平淡陪伴。我總認(rèn)為,我之所以有這樣的體會是因為我還年輕,我還相信愛情,所以才可以在那些“廢墟”中尋找光明。成年后的每次夜聊,母親在吐槽父親之余,因為實在不想被母親的負(fù)面情緒所撼動,我總會異常地客觀冷靜分析其中的問題,像是在分析別人家的故事,就仿佛我從來都不是這部連續(xù)劇的參與者。同樣的熏陶,而我卻成為了一個與作者完全相反的、薄情冷漠的人。
我之所以想問作者那樣一個問題,是因為當(dāng)我想下筆去描寫父母之間的故事的時候,更多的是灰色情調(diào)。我實在是沒辦法去把那樣一個樸實無華的“愛情”寫得如此感人、積極,也或許是因為在我的生長環(huán)境中,這樣的生活方式早就不存在了,所以會在我的潛意識里是抵觸這樣的生活的。也或許是因為我還年少,并不懂平平淡淡的生活本該如此。更或許,我該是一個更加積極陽光的人,一個可以從淺薄人生中尋找到深情世界的人。
在書中,作者嘆惋了許多年少時的伙伴,他們過著看似非同尋常的人生,卻最終落得深淵。我看見書評中有一條差評,他說:作者就是在惋惜他人人生的同事對自己的境遇感到慶幸。而在我看來,作者所敘述的這些“另類人”,恰恰是想突破束縛的“時代先驅(qū)”,他們之所以難以“生存”有兩點原因:第一,這些先進(jìn)的“思維模式”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難找到生存的落腳點,它們既沒有現(xiàn)實的“磨煉”使其變得理性而實際,也沒有足夠的生存空間給予它們繁衍生息;第二,旁人的不屑與不解會加劇這些“先驅(qū)者”思想的極端化,從而導(dǎo)致思維從理性走向了偏激。正所謂,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理論要聯(lián)系實際。綜合以上,這些“先驅(qū)者”難以在現(xiàn)實生活中實現(xiàn)自我抱負(fù),而自己又對于這些觀念耿耿于懷無法釋然,最終便促使自己走向了極端的滅亡。
這幾個人中給予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舍友厚樸——一個一直吵著要“自由”,卻不知什么是真的自由的人。作者曾勸他來北京,而最終卻因為父親的病逝被迫回到了老家,繼而又留在了村里做老師。我不禁幻想厚樸來到北京后的樣子,不知那些更加虛偽復(fù)雜的市井生活,能否真的`像作者說的那樣,可以治愈他的病。在我看來,答案是否定的,畢竟在湍流不息的大城市里,連“做世界”都很難,更何況去做“自己的世界”。
但實際上,作者與厚樸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觀念所促成下的人生境遇,只能說是命運使然,我甚至不覺得其中會存在任何的因果關(guān)系,只是,太多人因為沒有學(xué)會自我和解而最終走向了“滅亡”。
我特別喜歡書中這樣一句話:名利與期望中的所謂的上層生活拖著我們不斷向前奔跑,我們在以夢想命名的人生中慢慢丟失了自己的“肉體”,只剩得皮囊被生活無情地拉扯著、消磨著,總有那么一天,磨破得皮囊遮蓋不住自己空虛的身體,那時我們才想起去放慢腳步,回顧來時的路去找尋丟失的“肉體”。
也把這句話送給在大城市中打拼的你,不要在追尋體面的路上,丟掉自己最基本的體面。
“對那些我正在愛著或者曾經(jīng)愛過的人,我希望你們明白,我多么希望付出全部為你們停留,如今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你們刻在我的骨頭里,即使時光列車拖著我的肉身一路遠(yuǎn)行,至少你們的名字和名字牽扯的記憶,被我?guī)ё吡耍@是我對時間能做的唯一反抗。”
皮囊讀后感3
看完了,心里有種莫名的沉重。很喜歡描寫阿太的那段,喜歡阿太將生死看淡的人生態(tài)度,不拘于這副皮囊。
作為妻子,作者的母親忠貞守護(hù)在丈夫的身邊。作為為人母親,處處在丈夫及外人面前為子女靠慮。作為平凡的女人,無論受多大的委屈也不會因一己的任性而拋夫棄子,一個人默默地忍受下來。這位父親的角色讓我想起了的我爺爺,因為病痛折磨,時時大發(fā)雷霆,以致死后奶奶那種超脫的神情不經(jīng)讓我對爺爺?shù)囊簧杏X不值,因為自己一生的伴侶未有一點兒戀戀不舍。這也只是奶奶皮囊及拋開皮囊外物質(zhì)收到摧殘后所釋放出來的解脫,對這樣的解脫我們并不覺得那是惡意,反而覺得是種勝利,因為熬過來了。
關(guān)于后面各種人物的描寫對于我來說感覺像看電影一樣,“致青春〝,夏洛特的煩惱,北京青年等青春放浪時的`場景,很遺憾學(xué)生時代沒有這么瘋狂的故事。
筆者最后的遺憾也是我們當(dāng)代遠(yuǎn)游人們一直無法正確處理的問題,父母在,不遠(yuǎn)游,可背后多少問題在背道而馳,夢想,追求,責(zé)任,好奇,吸引等等,無時不讓我們遠(yuǎn)離父母,獨自來到陌生城市打拼,卻只掙得零星點點,有時連自己都養(yǎng)活不起,卻依舊在努力為擠進(jìn)這擁擠的城市斗爭。有時候的迷茫是自己已經(jīng)回不去了……
皮囊讀后感4
看書評里有很多關(guān)于作者覺得自己很了不起的話,其實看的過程中我也是這么想的,但是越看到后面,就會越明白皮囊和現(xiàn)實的意義。我們都執(zhí)著于追求表象,卻總是習(xí)慣性的忽略表象背后的真實。生命很短暫,短暫到我們都來不及細(xì)細(xì)體會已經(jīng)流逝的生命階段,然后新的年齡階段又馬不停蹄的趕來,然后再匆忙的逝去,以至于讓人手足無措,手忙腳亂,然后周而復(fù)始的開始和結(jié)束每個生命階段,多可怕!生命又是漫長的,每一個抉擇都是不容易的,我們或許站在選擇的十字路口上糾結(jié)一分鐘,一小時,一天乃至更長時間,選擇的過程太痛苦,痛苦到感覺時間像個壓力泵,行走太慢壓的我們喘不過來氣……但是,這就是生命的意義吧。認(rèn)識自己的內(nèi)心,傾聽別人的內(nèi)心,慢下來去了解和體會,試著去理解別人,試著換位思考,試著換個心情去愛這個世界。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百里挑一,做不了有趣的人,做一個認(rèn)真的人也是可以的。(感覺有趣的靈魂除去靈魂兩個相似,就是幽默細(xì)胞的多寡了,奈何不是每一個人都是段子手。我呢,也就做一個認(rèn)真的人吧)
《皮囊》讀后感故事的主人公叫做:黑狗達(dá)。他用一個生活旁觀者的角度在禮俗風(fēng)氣仍然濃郁的時代講述著他的小鎮(zhèn)、他的父親,以及多少人、包括他自己,對外面世界的渴望。(雖然其中很多情節(jié)我總感覺有種“開掛”式夸大的.嫌疑。)
故事不是以時間順序展開的,每一章節(jié)都是他生活的一個側(cè)面,總是會看到時間的重疊。當(dāng)我單看每一個人,這一段故事,我也心里不免心生感嘆一下:可憐、可悲。但你在另一個他人視角的生活來看呢?我知道,我剛剛又中了感性的圈套。很像《活著》給我傳輸?shù)挠^念。
全文第一篇就叫“皮囊”,或許看完全文之后再來看一遍第一章也很不錯。阿太說:“別讓這肉體再折騰它的靈魂!
不顧這皮囊,真的好難。我把它作為我暑期共讀計劃的第一篇。原因如下:
我十分尊敬的法理學(xué)老師在上學(xué)期給我們開出了一個書單,他曾給我們承諾過的,只要在大學(xué)四年里看完了這些書,就去找他吃一頓飯,并且他承諾會給我們寫一封研究生推薦信。我也不知道當(dāng)時我的眼里沒有閃出少女的光芒。在一系列看起來就十分晦澀難讀的書目里,我似乎看到了一股清流:《安徒生童話》。
皮囊讀后感5
很久沒有完完整整地看完了一本書了,在朋友的極力推薦下,我
讀完了蔡崇達(dá)的《皮囊》。雖然是久違地沒有認(rèn)真念書了,但是自從開始了解了作者的家庭開始,我就一直忍不住淚流滿面。這可能是我第一次真正感覺到書中的憂傷,不同于以往我所讀的人生自傳,也許是我終究閱歷太少。我一直在逃避著生活,家庭,各種各樣的東西,但終歸在別人的世界里我們還是會欣然向往,也真實感受了他們的諸如此類的悲喜,這也仿佛是我們的親身體會。而且相較于虛擬動漫里的熱血與感動,書中的字里行間所表達(dá)的也更加現(xiàn)實而顫動。
起初我以為全書都會讓我淚流滿面,一股淡淡的憂傷一直環(huán)繞在我四周,但看下去也才真正感受到了活著的真實。作者從自己身邊最熟悉的朋友親人入手,向我們講述了他生活中一個個鮮活的例子,倔強(qiáng)的殘疾父親,女強(qiáng)人一般卻又無助的母親,自尊強(qiáng)烈到殺死自己的天才文展,還有好友厚樸,小鎮(zhèn)女人張美麗等,每個人的性格及生活都是那樣讓人印象深刻,像我們這樣大的世界,這樣的人應(yīng)該不知有多少吧。然而眾生最后終究也逃不過生死的束縛,塵歸塵,土歸土。這也是生活的必經(jīng)之路啊。
不談活著有什么意義,因為到最后不管什么意義,皮囊終究還是這副皮囊,而一顆活著、醒著的心才是皮囊真正標(biāo)志出生命的限度,正如臧克家曾經(jīng)說的“有些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些人死了,他還活著”。
書里溫情而又殘酷的.家鄉(xiāng)故事與現(xiàn)實糾纏的影子,像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生活影子,可最后誰又能徹底明白生活的意義呢?所以當(dāng)你覺得你正在經(jīng)受生活的折磨和挫折時,不必抱怨,至少你活得比別人
幸福。皮囊如是,地壇里的史鐵生也是,雖然經(jīng)歷過挫折,但他終究還是走過去了,雖然沒有道盡生死,但他讓我們明白了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皮囊讓我們學(xué)會“看見”自己,也同樣“看見”更多人。想要什么樣的皮囊,就要看我們要選擇怎么樣的人生,也只有過完人生我們才能知道我們皮囊是厚是薄?嚯y是為了讓我們知道這個世界的的確確的存在,經(jīng)歷讓我們不斷認(rèn)識并完善自我。無論如何,愿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價值,活在當(dāng)下,珍惜眼前人。
皮囊讀后感6
《皮囊》是蔡崇達(dá)寫的一部真實的生存故事的小說,他以故鄉(xiāng)和時光為坐標(biāo),推延到自己。他想告訴人們的是人生是一場苦修,有些苦,熬過去才算數(shù)。
在《皮囊》里有一個小鎮(zhèn)青年黑狗達(dá),作為超生的第二個孩子,他一出生就讓這個家窮上加窮。父親公職被開除,不得不去寧波當(dāng)海員,三年后父親帶著一筆錢回家做生意。在黑狗達(dá)高二那年,父親腦中風(fēng),母親承擔(dān)起這個家,她開了一家小加油站,邊照顧父親邊起早貪黑賺錢。日子好了起來,母親想用積蓄蓋房,她不顧親戚反對,把房子加高了四層,用剩下的錢請鄉(xiāng)鄰吃飯。終于為了自己的命運爭了一口氣。
本以為日子一天天變化沒想到生活開始撒了一把鹽,姐姐因為沒有像樣的嫁妝,婚事告吹;母親因為勞累過度得了急性盲腸炎;父親越來越暴躁;黑狗達(dá)耽誤了學(xué)業(yè)。母親因為要給自己給父親掙回面子,于是受到了生活的窩囊氣。生活百轉(zhuǎn)千回,活得通透的人,都明白面子是給別人看的,日子才是給自己過的。
《皮囊》里另一個人物文展,生下來就有兔唇,但他憑借自己的.學(xué)霸人設(shè)竟然扳回來自己的面子,他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組織能力,每周末都有村里的孩子聚集在文展家,聽他安排,可能是去河邊摸魚,可能是分組下棋,可能是聽他講未來的展望,沒有人因為兔唇排斥他。文展是家里人的驕傲,父母高看他,哥哥雖有不服也惟命是從。文展考上福州重點中專,后來黑狗達(dá)回老家探親才知道他的變故。沒想到出了自己小鎮(zhèn),外界的人沒有那么友好,他的缺陷成了別人攻擊他的武器,他開始自暴自棄,輟學(xué)在家,父母不知道如何安慰他,哥哥嘲笑他,跟班們疏遠(yuǎn)他,黑狗達(dá)看到了什么叫人心叵測,只有身處卑微,才能看到真實的社會,人情的淡薄。人生得意時,圍繞身邊的朋友,多是為你的光環(huán)而來;人生落魄時,才能真切看到世態(tài)炎涼,人情冷暖。別高估感情,也別低估人性,這一輩子,到頭來唯一能依靠的,只有你自己。
《皮囊》另一個人物厚樸,黑狗達(dá)大學(xué)之后認(rèn)識的一個人,他追求自由和浪漫的叛逆者,他組樂隊,打架斗毆,和老師對著干,他是黑狗達(dá)的室友,遇見厚樸之后黑狗達(dá)看出來厚樸是一個學(xué)無所成的空談?wù),他組樂隊不會樂器,他唱歌寫歌空洞,他逃學(xué)門門紅燈。他被學(xué)校開除回鄉(xiāng)下教書,由于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兩年后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所有的夢想都建立在生活之上,而生活永遠(yuǎn)要求我們具備與夢想相匹的能力。只可惜,厚樸始終沒有聽懂。
黑狗達(dá)工作三年后攢下來二十萬,他想帶父親去治病,可是父親在一個雨后離開了他,一家人難以接受,一家人都在努力讓中風(fēng)的父親好起來,但是卻始終治不好。后來母親跟著黑狗達(dá)到了北京,母親學(xué)會了和命運和解。命運本無常,生死本難測,人的生老病死,從來不會因為任何情感而改變。
生活從來沒有奇跡,每個人都在一邊受傷,一邊努力奔跑。沒有誰可以輕而易舉地避開生存的考驗,當(dāng)我們遇到難題時,主動棄權(quán)是一條路,奮力抗?fàn)巹t是另一條。
皮囊讀后感7
【壹】
人的一生中除了皮囊,還 有些什么呢?
。皇侵腔,不是貌美。這些終究會因為韶華逝去而不復(fù)存在。
。皇墙疱X,不是名譽。這些只會為你的皮囊增加負(fù)擔(dān),來去匆匆。
你有沒有感受過生命的律動?在你胸膛中停留的。
你有沒有聽到過風(fēng)的歌聲?依稀在你耳畔縈繞的。
你有沒有聞到太陽的味道?日日在你鼻間嬉戲的。
你有沒有看到過透明的顏色?在你瞳孔中映射的。
你有沒有品嘗過水霧的滋味?在你口腔中化開的。
你有沒有追求過什么?日日夜夜在你腦海中幻想。
這就是你、我、所有人,除了皮囊,所剩下的東西。他們,會點亮人生。
【貳】
阿太走了,留下了皮囊。父親病逝,母親堅持要把即將拆除的房子用所有積蓄重建,只為建一個家。等待死亡的人們,終會化成最初的模樣。每個人都有一個宏大的夢想,但是因為人心的惡俗,有的人不能與世俗抗?fàn)幎嫼督K生;有的人因為自身的缺陷而放棄自己的夢想,淪為普通人;有的人不顧一切的綻放著自以為無極限的青春,然而終會被自己心中那個橫沖直撞的“破壞者”吞噬……
《皮囊》這部書中講述的都是作者身邊所發(fā)生的真實的.故事,大概分成三部分:關(guān)于皮囊、關(guān)于家、關(guān)于信仰。所有的故事都是樸素卻真情,一點一點的浸入我們的心房。故事總是以悲劇結(jié)尾,讓人流下心酸的眼淚,可回想起來卻是十分溫暖,像是得到了什么力量在往后激勵著你;也正是這樣,我們才看到了人的真心,清楚的明白了什么是皮囊。
在其中,會有一盞微弱但依然明亮的燈光照耀著你的皮囊。
每個人。
【叁】
你感受過自己的皮囊嗎?
大多數(shù)人大約都會回答:當(dāng)然了。
那么,請在好好思考一遍,你真正了解自己的皮囊嗎?
。䴖]有人會肯定的說,是。
皮囊是什么呢? ——他既保護(hù)人們可以不受傷害,又包庇了人們的丑惡。
但是,能不能點亮皮囊中的明燈,就要看你如何去用了。
阿太說:“皮囊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是的,她說到做到,她認(rèn)為靈魂,才是一個人最重要的東西。她總是用盡全力的做事,切菜時把手指切斷了,她也一聲不吭,反倒是“我們”被嚇的手足無措,慌亂不堪。阿太曾經(jīng)把自己不會游泳的兒子一次次的扔進(jìn)河里,每一次都像是在鬼門關(guān)走一遭,但是,正是這樣看似無情的處事方法,卻是真正的掌握了如何對待皮囊。阿太在臨終的時候終于說出了對待皮囊的看法:“沒有皮囊的限制,靈魂才能來去自如!
靈魂,就是點亮皮囊的那盞明燈。
【肆】
家,是什么?
有人說,家,是在你傷心難過時,給予你溫暖的地方;有人說,家,是夢中的天堂;也有人說,家,是永遠(yuǎn)回不去、永遠(yuǎn)到不了的凈土。
家,亦是皮囊。
它可以在黑夜中點著一盞燈,無止境的等待一個風(fēng)雪夜歸人。它在你心中,永遠(yuǎn)都是最初的模樣,無關(guān)年齡,超越時間;無關(guān)生死,超越一切。
家,就是溫暖皮囊的那盞明燈。
【俉】
你相信有神靈嗎?
我一向都不相信,但現(xiàn)在,我相信了。
父親走了,母親要為父親找“巫”——可以把父親生前想要說的話轉(zhuǎn)述出來。母親固執(zhí)的想要聽一聽父親的聲音,問一問他在那兒過得好不好。我一看就認(rèn)為這是騙人的,但母親倔強(qiáng)的像一頭牛一般,被騙了也心甘情愿。
她去找了“巫”。
“巫”說,父親會回來看我們的。
而“父親回來”那幾天,原本冷清的家中,竟像過年一樣,母親也快樂了許多。
我不由得熱淚盈眶。
我開始相信神明,我開始有了信仰。
信仰,是永存皮囊的那盞明燈。
【陸】
而人啊,無論經(jīng)歷多少變遷,歷經(jīng)多少磨難,只要帶著自己的皮囊,回到自己的家,找到刻在骨頭上的信仰,無愧于心,就可以照亮自己的人生。
這是《皮囊》告訴我們的。
是的。
僅此而已。
皮囊讀后感8
本書通過25個主題,50個小故事,讓你看到“無聊人生”和“無敵人生”的不同,讓你知道“平庸無奇”到“閃閃發(fā)光”的差距。
提醒你“如果真的有什么是值得去贏的,那應(yīng)該是尊重,而非茍同”;奉勸你“確實不需要為了誰而改變自己,但也不能慣著自己一無是處”;囑咐你“內(nèi)向的人,不必羨慕別人的嘩眾取寵”;拆穿你“游手好閑不等于文藝青年,生活無聊是因為缺少儀式感”;告訴你“不要和消耗你的人在一起,也不要做一個消耗別人的人”;提示你“根本就沒有無聊的人生,只有無趣的人生態(tài)度”,并希望能幫助你“將這個快要被無聊攻陷的世界,變成你的游樂場”。
你長得一般般,卻有著謎一般的自信,心里話常常是:“也不知道,這么優(yōu)秀的我,以后會便宜了誰。”
你能力一般般,卻有異常堅定的信念,總覺得自己有一天能一飛沖天,而且這種感覺還異常強(qiáng)烈。
自詡為“生性倔強(qiáng),還有點兒感情潔癖”?蛇@絲毫不影響你當(dāng)個別人眼里的“老好人”。偶然看見了心動的某某,恨不得把自己免費送出去。
你既不會妥善地接受別人的“好”和“好感”,也不會恰當(dāng)?shù)乇磉_(dá)自己的“愛”與“反感”。別人說一句好話,你就高興半天;遇到一點兒冷遇,你就心涼半截。
你希望被人重視,又不想失去自由;你義無反顧地去愛,也被體無完膚地傷害。
漸漸地,你的心窩被扎成了馬蜂窩,再遇良人,心里的那只小鹿卻再也不敢撞了,像死了一樣安靜。
所謂“熱氣騰騰”,是允許生活偶爾不懷好意,但相信它一定會有驚喜,而不是一頭扎進(jìn)人海里,假裝和世界抱作一團(tuán)。
所謂“儀式感”,是用鄭重其事的態(tài)度,去表達(dá)內(nèi)心的莊重;是讓某一天與其他的日子不同,讓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所謂“靠譜”,是既有套路,又有誠意;是凡事都有所交代,件件都有著落,事事都有回音。
所謂“初心”,是去掉虛榮炫耀和自我感動之外,袒露出對真實自我的`赤膽忠心。
所謂“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是領(lǐng)教了這個世界的兇險與頑劣,還有勇氣過“該吃吃、該喝喝,愛誰誰”的快意人生。
所謂“有趣”,是懂得跟自己和全世界相處,是擅長于將這個快要被無聊“攻陷”的世界變成自己的游樂場。
希望有一天,你能和這個一本正經(jīng)的世界擦出精彩絕倫的火花;也希望有生之年,你能幸運地成為別人冗長生命里有趣的某某。
皮囊讀后感9
當(dāng)當(dāng)?shù)臒衢T讀物是我對《皮囊》的第一印象,每次想買點書讀,就先看熱門推薦,隨意在喜馬拉雅搜這本書,是李光潔讀的。書里有12個故事,聽了第1個故事《皮囊》,不盡興,反復(fù)聽了3遍。3遍后沒繼續(xù)聽第2個故事就決定買書。這樣的文字,只是聽是不過癮的,它值得斟字酌句細(xì)細(xì)品味。
本書作者叫蔡崇達(dá),在家鄉(xiāng)他有個名字叫黑狗達(dá),閩南人。書里寫的是他對親人、朋友和家鄉(xiāng)的回憶。他在寫書時,對人生過往的剖析,對自己身邊的人的人生細(xì)致地感同身受并從中找到與自己和解的方式。讀完一個故事后,我會稍作靜默,整理思緒,好像我和作者一樣經(jīng)歷過這樣的故事,在讀的過程中憶起以前的人和事。我的爸爸,我的爺爺奶奶,我的童年,我的大學(xué)時光,它們和作者的故事糾纏在一起,平行時空里的我們各自經(jīng)歷著。我很佩服作者的冷靜,也許在寫的過程中,他也有淚流滿面的.時候,寫自己的故事就像把傷口撕開,再繼續(xù)往傷口處深挖,直到一個個故事完整呈現(xiàn)出來。
《皮囊》第1個故事寫的阿太,是他外婆的媽媽,阿太雖然沒讀過什么書,但她自己就是一本書,有自己對生命的理解。“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在遭遇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時,阿太很淡然,別人覺得她冷漠,她說因為她舍得。她活到99歲的某一天,去世前,他留給曾外孫的話:“黑狗達(dá)不準(zhǔn)哭,死不就是腳一蹬的事情嘛,要是誠心想念我,我自然會去看你。因為從此之后,我已經(jīng)沒有皮囊這個包袱,來去多方便”。阿太的人生觀,面對生死的豁達(dá),一直影響著作者。作為本書的第1個故事,它很好地引入了后面故事。
故事2和3,寫的是他的父母。父母的房子,父母的愛情,因中風(fēng)殘疾的父親。作者用樸實真摯的語言,寫出了曾經(jīng)風(fēng)雨飄搖的家,把貧窮、疾病、死亡赤裸裸地展現(xiàn)出來。他相信人死后的世界,相信頭上三尺有神明,也許很多人不相信這些,直到親人離世后。因為這是念想,會想象他們在另一個世界過得怎么樣,相信生和死是有連接的,打開門,過了一條隧道,亮光那頭便是了。
作者寫到曾經(jīng)的老房子,父親去世后的,母親把老房子租出去了。不知道有沒人跟我一樣,對去世后的人住過的房間會有莫名的窺視感,好奇又害怕,帶著復(fù)雜的情感。外公是我記事后經(jīng)歷過的第一次“離開”,在我上小學(xué)二年級的時候,外公的房間后來成了雜物間,小時候,路過外公以前住的房間時,總會有點害怕,里面堆滿了雜物。去年看了一眼爺爺住過的房間,里面也是堆滿雜物;覊m和雜物讓我不能想象到這里曾經(jīng)住過人,而他們就像落入塵埃一樣,沒有痕跡。包括他們的悲歡離合的一生,也一并帶入土里。
后面幾個故事,寫家鄉(xiāng)的玩伴童年的好友阿小、文展,大學(xué)同學(xué)厚樸。他們掙扎在夢想和現(xiàn)實間,曾經(jīng)想要改變世界,有個不平凡的人生,最后的結(jié)局都令人唏噓。他們的夢想、快樂、迷茫、痛苦和掙扎,就像是我們身邊的一個個真實的人,包括我們自己。在每天擠地鐵的人群中,我不會知道哪個人正經(jīng)歷著怎么的人生風(fēng)景,哪個人昨晚是哭著睡著的,哪個人剛實現(xiàn)了人生目標(biāo)而內(nèi)心歡愉……臉上風(fēng)平浪靜,內(nèi)心風(fēng)起云涌,長大了,學(xué)會了把情緒藏起來。文章里有一句話,是最好的概括:“我不相信成熟能讓我們所謂接受任何東西,成熟只是讓我們更能自欺欺人”。
我是一個糾結(jié)的人,至少我自己有這種感覺,樂觀和悲觀一體,一邊努力向上生長一邊喪的要死,一邊熱愛生活一邊覺得誰要愛誰去愛好了。看完這本書,我覺得自己跟作者一樣幼稚,一直在抗?fàn),跟命運跟歲月跟自己,想要留住擁有的所有美好,珍惜想要珍惜的人,明知道不可能達(dá)到理想的樣子,還是在努力著。
一直走在尋找文字救贖的路上,一直試圖在別人的故事找到自己,一直走著愛著哭著笑著,不祈求皮囊永遠(yuǎn)年輕,但求靈魂永遠(yuǎn)熱血!
皮囊讀后感10
突然發(fā)現(xiàn)書客這個平臺,正好活動里有準(zhǔn)備看的書,所以就參加了。
一開始《皮囊》無意間翻過沒看,后來補起來,”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深得我心,因為我是通過自虐性登山來放空自己,看清自己的。我們的生命本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污濁給拖住了。
后邊關(guān)于母親與父親的故事,家庭里一個人的疾病隨著時間慢慢消耗著這個家庭的希望,這樣的故事在農(nóng)村不少見。有時候甚至消耗著生的念想。但是更可怕的是困難來臨的時候鄉(xiāng)親們的冷漠與旁觀。
張美麗的故事,人言可畏,閑言細(xì)語如刀般割著張美麗堅強(qiáng)的心。
兩個阿小、文展、厚撲,以自己的認(rèn)知看待這個世界,并努力瘋狂的沖向自己向往的地方。阿小們只會模仿,沒有明白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為什么去追求。文展足夠努力,但太較勁,太看重自己,他一句“困惑、一時找不到未來的大目標(biāo)這很正常,沒有幾個人能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自己可以過什么樣的生活,你做好眼前的一件件事情就可以了。”可惜了這自以為是的.社會。厚撲追求激情、挑戰(zhàn)和自由,可惜生活夢想飛的太高,沒好好走過什么路。
寫作是一種內(nèi)省,是解剖自己的思想,當(dāng)自己動筆去寫的時候才會去思考自己真正的想法。這是一本關(guān)于回憶的書,也是一本內(nèi)觀自己的書。
皮囊讀后感11
第二遍看到五十幾頁,書里的父親讓他看到了自己父親的影子,一直強(qiáng)撐著眼淚讀到現(xiàn)在。似乎不太適合剛經(jīng)歷父子離別之人閱讀,因為作者把每個場景都寫得很真實,人趨利避害的本能告訴他不要在此刻去觸碰皮囊這本書。只能說是一本好書,值得以后細(xì)品,會讓你對自己父母那杯的愛情有新的認(rèn)識,對生死有新的感觸。
他說這本書里的每個字里行間都會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故事的主角似乎與他過于貼切,這是一本他不想觸碰的書,至少現(xiàn)在還不行。半年前,父親因為頭痛到院就診,查出晚期肺癌,且擴(kuò)散到頭部,肺部,治愈率幾乎為零,不到兩周,父親就這樣離開,對于他來說,簡直是一場噩夢,根本沒辦法接受。
躺在病床已經(jīng)五天左右的父親意識開始不清醒,母親,哥哥,和他一直輪番照顧父親,知曉結(jié)局的母親一直陪伴在父親床頭,從未離開。
印象深刻的是父親的手,右手一直在敲,左手在腰間摸什么東西,聽母親解釋說是工地上捶木板的動作,還得摸釘子,口里還念叨著上班,母親含淚握住父親的手,說“哈子(傻子),今天不上班,今天外面在下雨,休息一下,干一輩子的活了”,話都說不清楚幾乎用盡全身力氣的.父親吼出“不上班哪來在的錢給女兒生活費”說著又開始摸口袋里的錢包,要去銀行給還在上大學(xué)的女兒打錢,其實女兒那年剛好畢業(yè),分配了很好的一份工作。
父親是干工地的,一輩子過得皮糙肉厚,自己生病也沒當(dāng)回事兒,計劃著是趕回來看自己半個月前查出胰腺癌的母親,結(jié)果還未見到母親一面,就直接在醫(yī)院躺下來,沒法動彈的奶奶一直嘔血,也沒辦法走路。父親在樓下病房,奶奶在樓上的病房,父親離世三天,奶奶也走了,只愿在天堂母子相聚,父親可以解釋為啥沒在臨終前看上母親一面……
皮囊讀后感12
“我應(yīng)該看見更多的人。這是對路過生命的所有人最好的尊重,這也是和時間抗衡、試圖挽留住每個人唯一可行的努力。還是理解自己最好的方式——路過我們生命的每個人,都參與了我們,并最終構(gòu)成了我們本身。
也從那時候開始,寫這本書,就不僅僅是“自己想要做的一件事”了,而是“必須做的事情”了——我在那時候才恍惚明白寫作的意義——寫作不僅僅是種技能,是表達(dá),而更是讓自己和他人“看見”更多人、看見“世界”的更多可能、讓每個人的人生體驗盡可能完整的路徑!
——蔡崇達(dá)《后記:我想看見每一個人》
讀罷《皮囊》,沉重、真實、卑微、悲涼、質(zhì)樸、冷峻、反省、放棄、堅強(qiáng)、執(zhí)著……太過豐富的感受一起用來最后卻匯成了一種——壓抑,幾天來揮之不去。9個人的故事、5種人生體驗加1個后記成了這本書所有的內(nèi)容,我不知道這樣的內(nèi)容屬于人物傳記還是自傳抑或是抒懷曾經(jīng)的過往?其實不論是什么,按照書中李敬澤在序文里寫到的那樣:
“它不輕松不愉快不時尚甚至也不文學(xué)——文學(xué)沒有那么重要,比起生活、比起皮囊、比起心,文學(xué)是輕的。蔡崇達(dá)寫得不太好的時候,他有一點生澀的文藝腔,但當(dāng)他全神貫注全力以赴時,他不文藝了,他站在這里,艱難地捫心而說。
——這時,他只是一個歷盡滄桑的少年。”
此時,我們就從歷經(jīng)滄桑開始。
最先攫住人心的便是阿太。正是這個作者外婆的母親,一位小腳女人,終年99歲品嘗了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傳奇老太太讓我更加深刻明白了外物與靈魂的孰輕孰重。
這位本就是漁民并無多少文化的人說了這樣一句話:“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擲地有聲。這里蘊含著極其樸素的哲學(xué),我們生命本該輕盈,我們?nèi)绻焖藕蛑@個皮囊,卻忘記了皮囊恰恰只是承載靈魂的驅(qū)殼,皮囊里裝滿了各種欲望與永在陰暗蠢蠢欲動的貪念,欲望與貪念固然會驅(qū)使人前行,可終究也就拖住了本該將輕盈的生命還給生命的本真。不由得讓我想到海子在《日記》一詩中寫到:“我把石頭還給石頭/讓勝利的勝利/今夜青稞只屬于她自己/一切都在生長”。
作者在阿太離世時突然明白了他曾經(jīng)不懂阿太常說的這句話的含義。而我讀完阿太的故事,我也突然明白了對于生命最內(nèi)核的認(rèn)識跟知識多少無關(guān),甚至跟人生經(jīng)歷也沒有本質(zhì)的關(guān)聯(lián),生命的內(nèi)核是關(guān)乎到外物與靈魂的平衡,我們在價值追求的天平上將哪一個籌碼加放的更多罷了。
作者就是用這樣一個沒有文化的老太太的生死滄桑甚至是她對至親的人的冷漠讓我們知道了靈魂的溫度,看到了這世界上的大多數(shù)與更少數(shù)。
而作者又是將筆觸深入到這樣一群人中,來寫出了在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與命運的抗?fàn)幷。一個是天才文展,一個是厚樸。
文展長于作者一歲,十二三歲的孩子嘴里便時常掛著“人生”“夢想”等詞語,他矯情卻又真誠的表情讓作者從無聊的困惑陰影中走了出來,并開始膜拜這個眾人眼中的天才。這位天才般的人物奮斗史絕對令人驚嘆。按照他開導(dǎo)作者的話語“你得想好自己要擁有什么樣的人生,然后細(xì)化到一步步做具體規(guī)劃”,他是這么說的,更是如此踐行的。9歲開始整理國家大事事件,來訓(xùn)練自己的領(lǐng)導(dǎo)組織能力,只為了進(jìn)大城市考取公務(wù)員。然而終究在初三階段成績滑坡卻異常勤奮的杜絕一切交往和作者的寬慰情況下考上福州的中專,閉門自修的他再次出現(xiàn)在作者的眼前時眼里又閃著灼灼的光,并再一次情緒激昂地規(guī)劃自己未來人生。像英雄般承諾離開的日子里寫信告訴他的成功,然而終究在第四封信時連落寞與無助也消失的無影無蹤了。接下來情節(jié)是:文展退學(xué)了;文展離開了家鄉(xiāng);文展最終又回到了家鄉(xiāng)在鎮(zhèn)上的廣播站當(dāng)電工。分別多年后在家鄉(xiāng)的小路上相逢,然而我急切的呼喊著他的名字,可是他似乎全然沒有聽見,頭也不回地拐出了小巷。故事尚且未完,作者與文展還是見了面的。沉默成了最后一次談話的主流,最后的收束語居然出乎人的意料:“對不起,其實我也說不清楚,自己為什么厭惡你!薄澳阏f,憑什么是你?為什么不是我?”
寫到此處,我內(nèi)心被一塊濃的化不開的硬物壓迫著,抬頭看了看窗外,霧霾籠罩著天空。
后來,文展去了一個幾千人口的小村莊,挑起附近地區(qū)發(fā)射臺的維修看護(hù)工作。再后來結(jié)沒結(jié)婚并不可知。
我忘了說,文展是一個有著兔唇的人。
厚樸是我大學(xué)的同學(xué)。名字是來自英文單詞“HOPE”。他爸爸是全村唯一懂英文,并擔(dān)任村學(xué)校的英文老師兼校長。文中關(guān)于這個形象給我留下最為深刻的印象的詞便是“用力”。盡管這樣的發(fā)力總讓人有一種壓迫感,但是他也有著從心里透出來的迷人笑容。
厚樸和作者不同的是厚樸總是那么熱血沸騰地為青春張揚,為各種奇異的理想踐行。而作者終究是務(wù)實和緊張的,掙獎學(xué)金、打一份工、進(jìn)報社實習(xí),訓(xùn)練自己和真實的世界相處。當(dāng)作者為自己理想而奔命且以為是有成就的話,那么厚樸也在為他的理想綻放激情。投身到各種社團(tuán)活動之中,厚樸組建自己的樂隊,海報標(biāo)題是:組建改變世界,改變自我的樂隊。樂隊的名字叫“世界”。宿舍成了他的樂隊排練房,而作者卻也離開宿舍最終如愿以償進(jìn)了報社實習(xí)。
在食堂里的`首場演出是厚樸的歌聲作者竟然沒有什么記憶了,讓作者觸動的卻是厚樸開場嘶吼的那一嗓子:“我們是世界,現(xiàn)在聽我們歌唱吧!”是那么的無所顧忌,又是那么的酣暢淋漓!
其實樂隊演出后最大的成功是厚樸收獲了愛情。而我想說的是在這一周換了三個女朋友的厚樸最終讓他安定的那個女孩叫王子怡,市委秘書長的女兒。據(jù)說,這個女孩子是想通過厚樸完成了自我所擁有的一切的反叛。
厚樸最后失戀了。原因只是在聽小提琴演奏會上為了見王子怡的父親穿了一身筆挺的西裝。
作者留在報社并居住在了北京。厚樸卻被勒令退學(xué)。
作者在北京生活了兩年。厚樸卻死了。
死因:自殺。
當(dāng)看到此處,我如同作者寫到的一樣:“一種難以形容的悲傷,迅速在胸口膨脹!比欢遗c作者不同的是我們終究是隔著紙張透過文字來看厚樸的命運變遷。
無論是天才文展還是激揚的厚樸,不都是來自偏遠(yuǎn)地方想改變命途且充滿理想的拼命人,當(dāng)他們面對作者所謂的成就時變得自卑與怯懦起來,可是,我卻也在想作者就是成功者嗎?我以為都是卑微的生命,不同的是靈魂如何安放且站立罷了。然而,文展與厚樸終究沒有認(rèn)清自己為何就是不能尋找到一個安身之所并以此雀躍。那么留在北京的作者又是如何看待文展厭惡他的成就的呢?
“不想哭,內(nèi)心憋悶得難受,只能在租住的不到十平米的房間里,不斷來來回回地到處走,然后不斷深深地、長長地嘆氣。仿佛我的胸口淤積著一個發(fā)酵出濃郁沼氣的沼澤,淤積著一個被人拼命咀嚼,但終究沒能被消化,黏糊成一團(tuán)的整個世界。
也就是在那時候,我突然察覺,或許我也是個來北京看病的人。”
如果說作者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個生病且需要醫(yī)治的人,那么我們每一個人是不是多多少少也是正走在生病的路上、或是已然生病要不就是病入膏肓?是的,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治病。因為,對于這個世界,我們原本是帶不走任何東西的。對于生命本身,我們更是還其輕盈,又何須附加,不斷地附加?
如果說對于文展和厚樸作者還是幸運的話,那么他最大的幸運則是能夠通過這些何其卑微卻又不甘于卑微的生命中看到自己的卑微,并試圖讓自己能夠站立,并以文字和情感的力量讓更多的人看清自己和看清世界。
有人說,太過悲情,還是不推薦的好吧?而我想恰是講述卑微者成就了此書,作者的阿太、母親、父親、兩個阿小還有一個特殊的女性張美麗等等,用他們有限的皮囊,去將個人投放在天地間,與命運與人際與自己掙扎、斗爭,盡管這的確不能證明其意義是什么,這也因而證明了生命之卑微,靈魂卻已然走在天地間?匆娏松谋拔,無論是自己還是書中的,總勝過于遮蔽著的雙眼混沌行于世間。唯有此,才能讓自己和他人看見更多人,看見世界的更多可能、讓每個人的人生體驗盡可能有完整的路徑。這也正是我們熱愛閱讀并有人再苦也傾心創(chuàng)作的源動力吧!
從這個角度來看,《皮囊》又是何其積極的,如劉德華寫的序文里說:“看他的書,總有啟發(fā),就如生命中多添一盞明燈。”
一個皮囊,就是一段經(jīng)歷。作者做了一個歸家的夢,并且終究走進(jìn)了那條小巷。蒼穹下有不少皮囊無處安身的吧?
皮囊讀后感13
這是一本寫自己的書,寫自己的親人,寫自己的朋友,寫自己的故事和感受。我對當(dāng)代作家的耳聞是相當(dāng)閉塞的',這是我第一次知道蔡崇達(dá),第一次讀他的故事,第一次感受他的文字。很真實,我指的是他這個人。
正像他自己所說的“……寫作不僅僅是種技能,是表達(dá),而更是讓自己和他人“看見”更多人、看見“世界”的更多可能、讓每個人的人生體驗盡可能完整的路徑。”
我非常愿意讀一些作者所寫的自已故事,不僅僅是因為真實,還能讓我了解不同人的性格和生活。世界很大,世界又很小。我們在自己有限的時間和空間中所接觸的人和感受的情感都是有限的,唯有讀書才能為我們在各自的小世界里開一道窗,讓我們有幸去望一下外面的世界,另一種真實的世界。我們不需參與,只是一個觀看者。
皮囊是一本很好的書,它適合你在清靜悠閑的時候,舒服地坐下來,認(rèn)真地欣賞閱讀的。請不要急于把它讀完,如果你有事盡可以去忙,只要插支書簽就好,待你忙完后可以再慢慢地欣賞它。我相信,你一定會愛上它的。
皮囊讀后感14
有家可回的人都是華蜜的。
前面寫阿太父親母親的文字感人至深,讀來經(jīng)常忍不住淚目。所以說不要在公眾場合讀這本書,大庭廣眾之下哭得稀里嘩啦的確略微尷尬?墒且簧械淖孑吀改赣H情是隱忍不了的,有他們在的地方,就有可以回去的家,而有家可回的人都是華蜜的。我也最終理解的父親為什么肯定要在老家自己動手建房子,房子在那里,你就知道自己的.根在那里。 后面寫一起長大的小伙伴,盡管生活環(huán)境類似,每個人的家庭境遇不一樣,父母為人不一樣,對自己的認(rèn)知不一樣,因各種緣由,大多數(shù)小伙伴都會漸漸走向陌路。但每個人都是一種生命的可能,世間萬千形態(tài),追求各異,最終在不同的命運中走向相同的歸宿。
作者所表達(dá)的感情是真摯的,但總還是有一種疏離感。鄉(xiāng)下農(nóng)家子弟也許多數(shù)是通過讀書走出村莊,冷眼旁觀著老家的一切改變,自己卻鮮能融入進(jìn)去,即便是土生土長,知道自己有一天會離開這個地方,總免不了漠然。時間列車滾滾向前,我們既失去了家鄉(xiāng),又無法抵達(dá)遠(yuǎn)方。
皮囊讀后感15
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阿太
一、突然,想開始在破碎的生活里嘗試著做點掙扎。
靜靜的讀一本書,很久沒有這樣的感覺了。家里有一堆的書籍,上面落下一層薄薄的灰,拿起這本放下,拿起那本覺得不適,總想嘗鮮。在掌閱上去找了很久,看到《皮囊》。名字一下吸引了我,讀完后也確實吸引了我。
《皮囊》之前,未曾閱讀過蔡崇達(dá)先生的文章。蔡先生說寫作不僅僅是種技能,是表達(dá),而更是讓自己和他人“看見”更多人、看見“世界”的更多可能、讓每個人的人生體驗盡完整的路徑。起碼蔡先生的文章做到了,讓我在閱讀的時候能夠真的體會到人物的喜怒哀樂,也讓人引發(fā)共鳴。
文章是分章節(jié)的主題,用文字的聯(lián)系講述蔡先生的一段過往。一個個主題的故事并沒有按照發(fā)生的時間順序來講訴,反而讓人有空間可以自我想象,來填充飽滿;蛟S是因為這些故事,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或早或晚都會經(jīng)歷的一個階段,也許這就是人的共性。
二、死去的人,剩下的只有不相信奇跡的皮囊。
石頭一樣堅硬的阿太,半身偏癱數(shù)年的蔡先生的父親等突然逝去的人,只留下不相信奇跡的皮囊。種種突如其來的意外,讓十幾歲的蔡先生不得不成為家里拍板的人。仿佛每個家庭在經(jīng)歷重大的變故之后,家里可以拍板說話的主心骨都會進(jìn)行變更。
七月一號,爺爺車禍急需手術(shù)的時候,拍板簽字的是爸爸,我知道爸爸當(dāng)時像年輕的蔡先生一樣承受巨大的壓力。如果動手術(shù),面臨死去的風(fēng)險;如果不,也熬不過當(dāng)晚。爺爺手術(shù)后,成了植物人,爸爸一度因為照顧爺爺而獨自落淚。也許值得慶幸的是,爺爺像蔡先生的父親一樣,用不一樣的方式陪伴了我們一年,成為我們補償?shù)木窦耐小D棠桃驗檎疹櫊敔,體力不支猝然離世。按照當(dāng)?shù)氐娘L(fēng)俗,兩個死去的皮囊只有隔年才能安葬在一起。不知是不是奇跡,爺爺在滿一年的第二天的清晨,離開了我們。
患癌離世的李詠先生,公交墜江的十五人,諸如此類,部分人甚至沒有等到自己的皮囊入土為安。正如蔡先生所說,他們被時光拋下列車,迅速得看不到一點蹤影,我們找不到他們的一點氣息,甚至讓我們憑吊的地方也沒有。
三、搶救室的病人,來不及表達(dá)感情;搶救室的親屬,不敢相信感情。
正如蔡先生描述的,搶救室座落在一條由大理石鋪就的長長的走廊,再柔軟的腳步踩踏上去,都會聽到厚重的回聲。冷色的燈光靜靜地敷在上面,顯得走廊更長、更深了。聲音堆堆疊疊,來回在走廊里滾動。
爺爺住在搶救室的一個月,我看過太多死在手術(shù)臺上的病人,看過病情太重躺在病床上等死的病人,最終變成一具具皮囊腐爛在泥土中。不知自己何時會離去,很多搶救室的人就像蔡先生的父親一樣,甚至遺言都沒有留下,就已離去。在離去的那個剎那,來不及表達(dá)的感情,會化作蝴蝶,回來看你。讀后感那一個月,就像蔡先生一樣,我也難免和隔壁的病患交朋友。昨天還和你談笑風(fēng)聲的.人,今天的位置就住進(jìn)了新人。有的時候安慰自己,人家是痊愈出院了,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久而久之,也就不敢相信感情了。
四、一路的朋友,形形色色,真好。
就像是蔡先生有神明朋友、阿小和阿小、天才文展、厚樸等這么多的朋友,每個朋友就像是一本故事書,有的溫暖你,有的教你成長……
爺爺奶奶去世后,我回歸到父母身邊讀書。因為父母觀念的原因,我三年的高中生活想過自殺、想過離家出走……我們兩都是同學(xué)眼中安靜內(nèi)向的書呆子,也沒想過會和你有過多交集。父親出事,你請我去學(xué)校食堂吃飯;臨近畢業(yè),要購買班服拍畢業(yè)照,父母不給我錢,你幫我交了費用;你甚至還說如果父母不給我錢讀大學(xué),你來資助我……你保護(hù)了我小小的自尊心,你教會我要做一個溫暖的人,盡自己的能力給身邊的人帶去溫暖。
不同的是我沒有天才文展這樣的朋友,文展從小就嚴(yán)格規(guī)劃自己的未來并為之努力,雖然最后結(jié)局不是很好,但是卻這樣影響了蔡先生的一生。在我高考之后,還是因為家庭的原因,我放棄了大學(xué)。盡管這段過往,很多人聽起來,都會覺得不可思議,甚至怨恨自己的父母。我不是沒有恨過,但是漸漸的也就理解。他們的教育水平?jīng)Q定了他們的思想,也注定了這輩子的辛苦勞作。雖然我現(xiàn)在還是會因為學(xué)歷受到種種限制,但是也在努力學(xué)習(xí)自考的課程,鼓勵的時候,時常會對自己說,你就是那片不同的葉子呀。
人生,是一個輪回,有出才有歸,有經(jīng)歷才有平靜。
【皮囊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皮囊》讀后感02-26
皮囊讀后感04-28
皮囊讀后感01-13
《皮囊》讀后感01-13
《皮囊》讀后感06-29
《皮囊》讀后感(大全)01-13
【推薦】《皮囊》讀后感07-02
《皮囊》讀后感【熱門】07-02
《皮囊》讀后感[推薦]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