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的觀后感
01
其實我特別享受看完電影會讓我愣住的那個瞬間,就是那種導演的名字都放出來了,我卻要愣到將近鳴謝才拿包走人。今天看完影,大概全場都愣住了,沒有人立馬起身就走。
看完《影》其實是比《我不是潘金蓮》來的更加享受,但不至于酣暢淋漓,所以我也很理解有的聲音在說不好看!队啊啡荚谙掠,還有濃重的山,連室內(nèi)都是水墨畫和水墨紋的衣服;所以剛開始看情緒就是壓抑著的,但這種壓抑比不上《我不是潘金蓮》的圓形構(gòu)圖,幾乎所有的情景都在一個圓形的框架里就算畫面再彩那也是拘束的。不是比較,只是主觀角度上更加欣賞《影》。
《影》最大的也是最顯而易見的主題就是掌權(quán)者的馭、輔佐者的欲、勝利者的愚、女人的玉和育。其次就是太極陰陽、剛和柔、男人和女人。最后女人都淪為了犧牲品,但也沒有歧視女性的意思。我們曉彤不甘成為求和的犧牲品,殺了我們磊磊;儷儷最后到底有沒有逃出去也是給觀眾留以想象的空間。通篇的大主角是男人,但是在最后對戰(zhàn)時大家一起邁出了女人的步伐,真正是講女人促進了成功,成就了男人。
但是在人物刻畫上,我有一點小拙見,鄧超在刻畫兩個主人公上,都督刻畫的很成功,但是對于影--靖州,刻畫的不夠,人物最后的野心來的有點突然,前面的鋪墊不夠。同時別的角色:田戰(zhàn),塑造的也不夠,在最后知道影終于真正替代了都督的時候那種復雜的情緒沒有刻畫出來。
影片里還有很多小的細節(jié)和暗示我就不說了,還是要自己體會。我也猜到票房不會特別高,就像前段時間的《江湖兒女》。換個角度想,消費去影院的絕大部分人都是圖個快樂輕松還有爽,看大片特效的爽和喜劇的樂呵還有劇情片的高潮迭出。現(xiàn)在的年輕人壓力也蠻大的,如果看完電影情緒得不到釋放,還得壓抑著和便秘一樣,誰愿意買單呢?所以其實也反映了現(xiàn)在這個社會幸福指數(shù)不高,大家壓力這么大事兒這么多,所以更愿意短時間內(nèi)快速的高潮,去釋放壓力,而不是耐著性子細嚼慢咽完一部不那么爽的電影。
02
當初在《找到你》、《無雙》和《影》之間選擇的時候,我毅然選擇去看這部《影》,我錯過了《英雄》這部具有完美中國風的歷史影片,于是決定在影院一睹中國風的美好畫卷。
不是一句簡單的好壞就能評價這部影片。說它好,可它明明有一些讓人匪夷所思之處,比如長公主為什么可以垂簾聽政。也有一些老套的劇情,比如盒子里頭并沒有人頭;說它差勁,可是冥冥之中感受到有力量感。不想以業(yè)余的眼光去評判大家之作,只是茶余飯后聊聊自己的感受。
這部影片給我一個詞“虛實”。無所謂柔,無所謂剛。無所謂真,無所謂假。柔可以克剛,假可以勝真。原來琴瑟之音可以成為一把刀子,原來昏聵只是表象,原來信任就是懷疑,原來女子可以抵得過千軍萬馬,原來傘可以成為利器,影片的琴瑟之音是精妙之筆,可以是對王的反抗,可以是心靈相通的默契,可以是愛,可以是夫妻對峙的工具,可以是激戰(zhàn)……在黑白的潑墨之間,聲音一直是情感表達的工具。
從影片開始,王的角色就令人生厭,昏聵、懦弱、愚蠢,他恐懼舊土收回造成即將到來的戰(zhàn)斗,罷免大臣,將長妹嫁于仇家,那句“做妾,也未嘗不是辦法”引得影院哄笑,是嘲笑。從朝堂驗傷,王以“新傷”詐都督那一刻起,我們開始轉(zhuǎn)變觀念,王是一個隱藏起來的人?珊髞硭诔蒙闲疾辉S再提收復舊土,并用鄙陋的箭術射殺都督心腹,我又開始懷疑,他到底是隱藏了機智還是愚蠢的可憐。影片最后,王救影子,親手殺奸臣,刺殺真都督,我才真正明白他從一開始什么都知道,他是那個隱藏最深的人。他的角色在虛實之間不斷變換,讓人琢磨不透。如果非要說演技的話,我覺得王的肢體語言是他要裝扮成的樣子,而眼神應該是要隱藏起來的那個他,可我并沒有在演員的眼里看到故事。
長公主是天真聰明有骨氣的角色,從收下楊平刀子那一刻起,就注定了這把刀子最終會落到楊平身上。一個柔弱的女子怎么會殺掉破掉父親刀法的天才少年,可是恰恰因為她是女子,所以楊平才會卸下警惕去聽那句“我把它還給你”,悲劇結(jié)尾。所以長公主的設定一方面點明“以柔克剛”,一方面成為戰(zhàn)勝楊家的一個關鍵。
我不得不提都督心腹,他是朝中唯一知道都督秘密的人,朝堂以箭刺身的作為令人佩服,所以他是忠誠、勇敢、機智的象征?墒,他真的是這樣嗎?王是通過誰知道了都督秘密?如果他沒有為王做事,為什么他的秘密訓練為何長公主都知道?如果他不是王的人,當一切勝利,他為何穿上朝服如此理所應當坐在了慶功宴上?他是影片中未被揭曉的神秘的存在,他是虛的。
再談談影子,為愛停留,為愛成長,為愛翻身。為了小艾甘做影子,他得到了她,可是得到的那一瞬間就決定了“成也亡,敗也亡”,都督斷不會留他性命。影子的母親究竟是誰殺的,已經(jīng)不重要了。重要的事,這一死讓他明白,他一定要成為真的,而不是以影子身份活著。所以,不管都督最后一番話是真是假,王是真是假,影子都要殺了二人洗脫自己,讓二人成為自己的墊腳石。他成了真的。
誰又是真的,誰又是假的,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可不就是影片中重復出現(xiàn)的八卦陣。
03
中國的歷代曲調(diào)都沒有被怎么記錄過,反倒是曲牌名和楚辭及韻律詩被廣泛流傳,這就證明了我們這個民族對于語言的敏感,更重要的是我們更加注重思想和觀點,并非情緒的渲染。
張藝謀作為上世紀80年代的導演代表,上學時學的無非是西方的視覺構(gòu)圖和意境傳達,講述的東西是都是關于戲劇的矛盾沖突。隨著《紅高粱》的成功,也許就是張藝謀初心,電影寫意感很強,氛圍烘托給力,說實話我覺得臺詞都多余。恰好是這樣的風格,形成了一種屬于老謀子自己的韻律基礎。
再說就是,《英雄》。我個人很認同的一部片子,很經(jīng)典,經(jīng)典到不需要講什么故事,因為中國的骨子里就是家天下,還需要表達什么觀點?一切的算計和說辭都是微不足道,老天不仁待萬物以為芻狗,為了天下都很合理,誰死誰生需要選擇和計算嗎?
國師正是有恢宏的視野,大肆揮毫潑墨的意境視覺表達,他表達的是可觀和主旋律。
《影》還是關于天下的故事,很純粹,直接了當,只是鏡頭和畫面更寫意。
關于電影的標準,一個是畫面感,一個是語言故事。很明顯張藝謀是個畫面大師,讓中國電影在制作和美感的品質(zhì)上可以和國際水準相比高下,同時也確立了中國審美的特點和制高點。至于語言故事這方面,也許和國內(nèi)的制度有關系吧,畢竟莫言獲獎的小說也就一個。
【影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立竿見影的竿與影04-27
傍影04-29
楊影04-29
《竹影》05-01
迷影04-28
說影04-29
竿影04-29
俏影04-29
趙影影周工作總結(jié)04-24
立竿見影(立竿見影)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