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登廬山記_1500字
九江,本身就是文化,而李白,蘇軾等文人登過的廬山,更使九江是一種獨特的風(fēng)景。雖這次僅來到山腳下,粗略爬了些路,去了四個景區(qū),倒也可見一斑了。所以不稱”爬廬山記“,而稱”登“。
1坐車上時,景輪翻換著,但皆是綠。淡的綠,濃的綠,還有間或的一絲黃綠,將這農(nóng)村似的地一會兒掩著,一會兒又閃出。陽光毫不躲閃地射下,這便是這的秋!映在綠里,就這么到了東林寺,西琳寺。東林寺還在擴建,隨處可見那些虔誠的和尚與老人,但更多的是游客。大家都達成了共識,雖在外面吵些,可進了羅漢堂,或頌經(jīng)之處時,便一下子莊嚴起來,安靜起來。
在寺廟后頭有一個文佛塔,上這塔的老人,和尚,無不自備一毯子,走三步一個”南無阿彌陀佛“,磕一個頭,認真地從那石階上走過,直至塔上。雖不高,但也頗讓人為之一動。而西琳寺相對安靜許多,庭院沒什么人,腳下的磚上長滿青苔,空氣比那邊好得多,到處都是干干凈凈的。好一個尼姑庵,女人自然比男人愛干凈啦。這后頭也同東林寺一樣有一個塔,幾個老太太圍著轉(zhuǎn)圈頌經(jīng)。在塔邊,有一個石碑,刻著,刻著的竟然是蘇軾的《題西林壁》!我竟有機會見到名家跡!怪不得,怪不得,好一個”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昂靡粋”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卑!我流連忘返,偏偏這時候下起了雨,為了抓緊時間,只好離開了這里了。
迎著雨,我們來到了東林大峽谷。才上山走了幾步路,我們竟要驚喜的叫起來了。旁邊的一塊塊巨石上流經(jīng)了上面的水,兇猛的激落下來,急湍而下,濺起一陣陣水花,像要把石頭吞吃掉似的。這真有些唐代詩人羅隱筆下錢塘江的滋味:怒聲洶洶勢悠悠,羅剎江邊地欲浮。漫道往來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任拋巨浸疑無底,猛過西陵只有頭。我有一些迫不及待,想看到它的源頭。大家便續(xù)往上攀,腳都快沒力氣了,在過了好幾個索橋后,才發(fā)現(xiàn)源頭其實是一個大壩。要是一個瀑布該多好啊,我未免有些沮喪。這時的雨也漸漸大了起來,大家便決定去蓮花洞了。
2我原以為蓮花洞同獅子洞一般,是有許多乳鐘石的洞穴,可沒想到跟仙人洞差不多,是一個淺淺凹陷的巖洞。大家不甘心,又往前走了一段路,看見了不少小瀑布,這才明白,蓮花洞路上的小瀑布才是真正有趣的。小瀑布同大峽谷的差不多,但是我很想看見它的源頭,再加上路邊間或見到的小瀑布,更堅定了我的決心。大家奮力向上爬著,腳像灌了鉛,一點點耗沒了力氣。終于,我們爬上去了。我看到了什么。哪歉呱缴霞ぢ湎碌乃灏咨,匯成深湖,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見到水底,又溢出落下,成了我們剛剛看見的小瀑布。那飛騰的急流比箭還快,兇猛的浪像飛奔的馬。游魚和細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無障礙。泉水沖激著石頭,發(fā)出泠泠的清響;美麗的鳥兒相向鳴唱。兩岸的高山,常年生長著密而綠的樹木。高山憑著高峻的形勢,奮力直向上聳,筆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這讓我想起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又讓我憶起吳均的文章來: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我真要慶幸,沒有那么早放棄,要不怎看見此景!
這,也真叫我驚嘆!
【登廬山記】相關(guān)文章:
登廬山五老峰原文翻譯02-28
《登泰山記》教案02-15
《游廬山記》原文與練習(xí)09-05
送舍弟孺復(fù)往廬山,送舍弟孺復(fù)往廬山熊孺登,送舍弟孺復(fù)往廬山的意思,送舍弟孺復(fù)往廬山賞析 -詩詞大全03-13
人教版高一《登泰山記》教案08-26
根據(jù)登泰山記導(dǎo)游詞09-02
《登泰山記》教案(通用11篇)12-01
登云梯,登云梯殷琮,登云梯的意思,登云梯賞析 -詩詞大全03-13
廬山的云霧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