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作文

時間:2024-08-22 13:52:01 狀物作文 我要投稿

花的作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花的作文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花的作文

花的作文 篇1

  苔花,是一種并不引人注目的小生物。它生長在日光難以到達之處,如米粒般渺小,卻仍頑強地生長著,堅強地像花中之王——牡丹那樣盛開。

  有時,人生的境遇和苔花相比,是何其的相似!難道地位低微,天賦平平,我們就該自甘墮落嗎?不,我們永遠不應如此。即使無法成為萬眾矚目的花中之王,我們也要讓自己的人生如苔花般,一樣地怒放。

  縱觀歷史長河,能夠青史留名、成為萬眾矚目的偉人的,總是少數人。人與人之間本來便存在著天賦、秉性上的差異,背景、機遇等先天條件更非我們所能左右。苔花生來便是苔花,無論何等的奇跡發(fā)生,也無法成為牡丹。這是個殘酷的'事實。上帝已然將所有的籌碼和紙牌發(fā)到了我們手里,對此,我們別無選擇。

  對于這一事實,每個人的態(tài)度也是不同的。有的人自比蜉蝣于天地,滄海之一粟,感到自己永遠無法和孟德周郎相提并論,感到自己永無出頭之日,感到消極與絕望。無奈,只得舉杯一飲而盡,抱明月而長終。而有的人偏偏不相信命運,認為王侯將相本無種,秦皇漢武之輩,吾可取而代之!于是揭竿而起,賭上身家性命,與時代、與命運展開了抗爭。任憑烽火連天、狼煙四起,白骨遍野,生靈倒懸。不達目的,絕不善罷甘休。

  然而,在我看來,此兩者皆不足取。我們生如苔花,既不必自甘墮落、怨天尤人,也不必背水一戰(zhàn),魚死網破。我們只需接受已然到來的命運,盡力而為,無悔便可。像蘇子之客這樣自傷身世,便能感到寬慰,求得解脫嗎?不能。像陳勝吳廣這樣奮力抗爭,便能逆流而上,躍出龍門嗎?未必。前者陷入了無盡的失落,后者點燃了無盡的紛爭,皆未得善終。而真正的贏家,是那些豁達而又積極的人們。王安石雖未見奇?zhèn)ス骞种^,可他盡其志而無悔,孰能譏之?蘇東坡一生坎坷多磨,晚年被貶儋州,遠離了政治的中心,遠離了眾人的目光,可他一樣勵精圖治,積極辦學,為當地的教育發(fā)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同樣實現了人生的綻放。此二者的人生態(tài)度,于困境之中無自怨自艾,于欲望面前無孤注一擲。如苔花般靜處一隅,安于平凡,卻從未放棄,堅信著自己終將怒放。

  生而為苔花,我們不能成為牡丹,也不應盼望成為牡丹。我們只需做最好的自己,盡吾志而無悔,成為在石縫間獨自怒放的最美的苔花。

花的作文 篇2

  在我的老家,有一個果園里面種了很多果樹,有杏樹、蘋果樹、桃樹。

  春天一到,干枯的桃枝上鉆出了許多嫩嫩的花骨朵。不過幾天,桃花就爭先恐后的開出了一串串、一簇簇、一片片的花朵,老遠就能聞到桃花散發(fā)出的一陣一陣清香。

  過了一段時間,桃花落了,一片片嫩綠的'枝芽又鉆了出來,葉子的下面,也跟著長出了小桃子,它們就像孩子一樣躲在葉子的下面,你不仔細看,根本分辨不出是葉子還是桃子。

  夏季,是桃子成熟的季節(jié),人們都提著籃子,小心翼翼的摘著桃子,摘桃的人們先挑著最好看、最成熟的桃子,摘下來一飽口福。桃子又香又甜,甜到人們的心里。

  冬天,寒風吹過漂亮的桃樹瞬間變成了光禿禿的樹枝,這是桃樹在一年四季自然界的千變萬化,這是自然生活。

花的作文 篇3

  搬入新家,爸爸賣了許多花花草草,來裝飾這個溫馨的新家。其中,有很多菊花!有兩盆菊花是放在我房間的陽臺上的,也就是說,是有我來養(yǎng)的!

  因為我的窗簾一直是不拉上的,所以很少觀察他們。一直與長時間的不澆水,對其不聞不問,連看都不看,一個星期下來,居然已經枯萎了!被爸爸發(fā)現后,遭到了嚴厲的`責罵!經過爸爸的教育后,我開始對我所犯下的錯誤進行彌補,把其他的花進行營養(yǎng)的補充——澆水。

  事后,我上網對菊花查找了資料。菊花的適應性很強,喜涼,較耐寒,生長適溫18—21℃,最高32℃,最低10℃,地下根 莖耐低溫極限一般為—10℃。 花期最低夜溫17℃,開花期(中、后)可降至15—13℃。喜充足陽光, 但也稍耐陰。較耐子,最忌積澇。喜地勢高燥、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輕松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這就是菊花的特性,在冬天,不能夠把它放在室外,置之不理。當溫度低于10℃時,需要進行必要的保溫工作,否則,這菊花估計就小命不保了!

  種植花草,最重要的還是要時刻不忘給他澆水,就像我一樣,沒澆水,結果都枯萎了!

【花的作文】相關文章:

花非花作文03-01

花非花作文05-01

花作文04-28

花作文04-30

花的作文11-06

花的作文11-06

花的作文11-06

花的作文11-06

花的作文11-06

花的作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