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美景導游詞

時間:2021-09-19 09:53:57 導游詞 我要投稿

西安美景導游詞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導游,通常需要用到導游詞來輔助講解,一篇完整的導游詞,其結構一般包括習慣用語、概括介紹、重點講解三個部分。怎么樣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導游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西安美景導游詞,歡迎大家分享。

西安美景導游詞

西安美景導游詞1

  我們可能都聽過這樣的一句順口溜:“江南才子山東將,陜西黃土埋皇上。”在20多萬平方公里的三秦大地上,遺存了59座帝王陵墓,其中唐帝陵就達18座之多。今天我們參觀的乾陵是唐十八陵中最西邊的一座,也是唐十八陵中最具個性的一座。乾陵位于乾縣城北6公里,距西安城80公里,是唐皇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陵,他們雖各為一朝天子,卻代表兩個朝代,還是一對夫妻,人們稱乾陵是唯一的雙帝陵,這正是乾陵最具個性的體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在世界陵墓史上都非常罕見。“以山為陵”,是唐帝王陵的一大特色。乾陵是依梁山而建,利用梁山主峰(北峰)和南面兩個山峰作為布局的骨架。北峰海拔l047.6米,是墓室所在地。南面兩峰,東西對峙,構成陵園的天然門戶。若從遠處眺望乾陵,就會驚奇的發(fā)現(xiàn),這座陵園恰似一位美人,披發(fā)仰臥,頭枕梁山,腳踩渭河,縹緲秀逸。人們說這是武則天在此守候自己的陵墓,成為女皇的絕妙象征,真可謂巧奪天工。乾陵的選址是當時以京都唐長安城為中心用八卦來選,乾陵就處于西北方位,在我國八卦中處于乾位,而埋葬皇帝之處稱為陵,所以得名乾陵。

  根據(jù)史書記載,乾陵陵園的格局完全仿照唐代首都長安城營建,原有內外兩重城墻,分為宮城、內城和皇城,宮城占地面積230萬平方米,外城周長40公里,陵園布局整齊,富麗堂皇。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歲月,乾陵地面雄偉的建筑已經(jīng)蕩然無存,我們今天參觀乾陵,除了欣賞它的自然風貌之外,主要觀看陵園內保存的大型精美的石雕。

  各位朋友,下面請隨我一起走進乾陵游覽一番。

  各位朋友,我們眼前這條氣勢宏偉的臺階是國家沿著唐代御道遺址、歷時兩年修建的。當我們拾級而上,到達最高平臺處,這里就是陵園的第二道天然門戶。

  我們面前有一條筆直寬闊的大道,這條大道就是神道,全長是720米。神道是通向祭奠和陵前的導引大道,又稱御道、司馬道,這種神道每一座陵園都有。只有站在這寬闊氣派的大道上,你才能感受到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偉大和威嚴。神道兩邊保存了一百多件高大精美的石刻,乾陵的地面石刻是我國帝王陵墓中石刻的種類最多,數(shù)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被人們贊譽為盛唐石刻藝術的露天博物館。

  一對華表挺拔高大,位居所有石雕之首,高8米,由一塊完整的巨石雕鑿而成,渾然一體,它是帝王陵墓或居住宮殿前的標志,也是皇權的象征;一對翼馬,是人們想象當中長有翅膀會飛的馬的造型,傳說是供帝王的靈魂出游用的,翼馬的雕刻十分漂亮,被中外藝術家公認為是我們中國古代最有力量感的石馬。

  剛剛我們看了華表和翼馬,再往前走我們可以看到龐大的儀仗隊形。首先我們看見了一對鴕鳥,鴕鳥位于整個儀仗隊的最前部,采用的是高浮雕技法,只淡淡幾刀,便將鴕鳥的形象勾勒的活靈活現(xiàn)。據(jù)說鴕鳥警戒性很高,在沙漠中一旦風沙來臨,它就會將頭埋在沙子里以抵御風沙,所以將駝鳥放在最前面,是起了一個警戒作用。這是當年埋葬高宗時阿富漢進貢的,所以也是我國外交的見證。馱鳥后面東西兩邊還分布了很多的石刻,這就是我們剛才說的儀仗隊,有五對石馬與牽馬石人像,是帝王死后繼續(xù)擁有千軍萬馬的象征,還有十對雙手握劍、高大魁梧的石人,是守衛(wèi)陵墓的衛(wèi)士。又叫翁仲,其名稱來源于一位名叫阮翁仲的古人。相傳他是秦始皇身邊的大將,身高過丈,力大無比,武藝高強,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時,讓他鎮(zhèn)守邊關,威振夷敵。阮翁仲去世后,秦始皇為了紀念他,就按照他的原形雕刻銅像立于司馬門外,后世帝王便仿效秦始皇的做法,在陵墓前也雕刻翁仲像用于守陵。

  乾陵有100多件石刻作品,其中最有名、最具代表性的'、恐怕也是大家最想了解的就是無字碑了。大家請隨我前去參觀。

  在講解這塊碑石之前,先讓我給大家簡略地介紹一下武則天是怎樣當上女皇的。武則天原籍山西,父親是個木材商,少女時代的她美貌聰穎,14歲被選進皇宮,唐太宗李世民封為才人,太宗死后她削發(fā)為尼,高宗李治即位后接她再度入宮并被冊封為“昭儀”,幾經(jīng)周折后來又當了皇后。她一當上皇后就參與朝政。從公元660年起,實際掌握大權的已是武則天了。最終于公元690年,自稱圣神皇帝,改國號為周,成為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

  也許大家會想,一個出身于木材商家庭的下層女子,竟敢冒天下之大不匙,宣布自己為中國皇帝,這無疑是對男尊女卑的封建禮教的挑戰(zhàn),難道不會招來種.種非議嗎?但如果歷史地看問題,武則天當政50年中,國內政治清明、文化繁榮、經(jīng)濟發(fā)展,人民安居樂業(yè),她上承貞觀,下啟開元,把唐朝推下了封建社會的顛峰,這一切都得到歷代史學家們的肯定和贊揚。

  無字碑為女皇武則天所立,由一塊完整的巨石雕刻而成,通高8.3米,碑上沒有刻一個字,故名“無字碑”。為什么沒有刻文字,有三種流行的說法:一是武則天認為她是女子稱帝,功高德大,無法用文字表達;二是有人說武則天臨終遺言:自己的功過,留給后人評說,所以,只立碑石,不刻文字;三是認為此碑可能是唐中宗所立,他不滿武則天的獨斷專行,不愿違心地恭維她,但作為一個兒子,又不便對自己的母親提出非議,故立無字碑讓后人去評論。也許你現(xiàn)在會問:碑上好像也有字啊!是的,無字碑變有字碑是在宋、金以后,一些游人在碑上題字。由于年深日久,風雨剝蝕,大部分字也已無法辨認。惟有金代用女真文字刻寫、旁邊用漢語翻譯的“朗君行記”保存比較完整。女真文字早已廢棄,因此這個碑倒成了研究女真文字的珍貴資料。

  與這通碑遙遙相對的便是述圣記碑,因為碑上刻有武則天撰文、他的兒子唐中宗書寫的記述高宗皇帝生平事跡與文治武功的文章而得名。全碑共7節(jié),故又稱七節(jié)碑,取于七曜,即日、月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合稱,就是說高宗李治的功德如同日月一樣光照整個天下。七節(jié)碑高6.3米,碑文6000余字,由于風雨侵蝕及人為破壞,現(xiàn)僅剩1000余字。碑刻成后,還在字畫上填以金屑,F(xiàn)在大家靠近一些,仍可看到個別字的金飾。

  述圣記碑是我國帝王陵前立的第一塊碑,也是第一塊刻滿文字,歌頌帝王文治武功的碑,并且是最獨特的臆見歌功頌德碑,它的樹立為我們研究唐代政治、經(jīng)濟、文化以及唐代的墓葬制度都提供了極為寶貴的實物資料。而無字碑是我國帝王陵前唯一沒有刻字的碑。因此后人把這兩塊碑稱為歷代群碑之冠。

  兩塊碑的后面有兩座高大渾厚的建筑,這是當年闕樓的遺跡。闕在古代是皇帝宮殿、都城、陵墓門前的建筑,是門的象征,有門就有闕。這一塊是當年乾陵宮城門前的闕樓遺跡,山峰頂上也有闕樓的遺跡。

  各位朋友,我們已經(jīng)看到了61尊石人像,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同世界各地3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有著往來。這些沒有頭的石人就是當時一些國家及唐朝一些少數(shù)民族的使節(jié)或首領。武則天為了顯示當時的國威便把他們刻成石像立于乾陵朱雀門外兩側,我們稱之為藩王像,按隊列形式整齊排列。雕像和真人大小相似,穿緊袖袍,腰束寬帶,足蹬皮靴,雙手前拱,造型逼真,神態(tài)生動。有人已經(jīng)在問,石人的頭怎么都沒有了?是的,61個雕像絕大多數(shù)的頭早已毀掉,現(xiàn)只有兩尊有頭,高鼻子、深眼睛,可能是來自西域的使臣。

  關于頭像損壞的原因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有的說戰(zhàn)爭后,外國侵略者到乾陵游覽時,看到雕有他們國家使者和首領為中國皇帝侍衛(wèi)的石像覺得有失尊嚴,所以打掉了頭部,使人無法辨認;也有說千百年來,石人石馬已變神成妖,黃昏后常常毀壞莊稼,吞食牛羊,當?shù)匕傩諝鈽O,遂將其頭部打碎。還有說改朝換代,軍閥混戰(zhàn),才是乾陵石人崩潰、臺殿燒毀、石刻破壞的真正原因。其實經(jīng)過專家們的研究考證,這批石人像的頭部大約是在距今5、6百年前的明末清初時期的屢次戰(zhàn)火中被毀掉的。這些石人像背部原來都刻有國名、官職和姓名,因年代久遠,石質風化,刻字大都剝蝕,模糊不清了。在西邊的石雕中尚有三尊經(jīng)仔細辨認還可得知刻字的原意,僅從這有文字可考的三尊王賓像中,就可以看出唐王朝和各國及國內各少數(shù)民族之間的睦鄰關系。

  我們在這里還可以看見一對石獅,這是昔日放在朱雀門前守門的。把蹲獅作為陵墓的守護神,是從唐朝開始的,這是我國帝王陵前放置的最早的,也是最大的一對蹲獅。在帝王陵墓前放置式子,是用來顯示勇猛威嚴和帝王陵寢的神圣與不可侵犯。獅子并不是我國原有的動物,是通過絲綢之路從非洲一些國家傳入我國的,乾陵能毅然用外來的獅子取代了老虎作為最神圣的帝王陵的主要守衛(wèi)者,顯示了唐朝人對外開放,善于接受外來文化、吸收外來文化的博大胸懷。

  各位朋友,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來到武皇陵前。乾陵不僅外觀宏偉,內藏也十分豐富。帝王陵園里的重要部分是地宮,據(jù)述圣記碑上的碑文記載,唐高宗臨死時,曾遺言把它生前所喜愛的字畫埋進墓內。加上武則天和唐高宗都處在唐朝的全盛時期,墓內陪葬品必定會不計其數(shù)。唐代帝王陵墓大部分被五代的耀州節(jié)度使溫韜所盜,惟有乾陵因盜挖時風雨大大而幸免于難。建國后考古勘查也證明,乾陵墓道全部用石條填砌,層疊于墓道口直至墓門,共39層。各層石條均用鐵栓板固定,空隙之間再灌以錫鐵汁,使整個石條混為一體。然后在石條上面用黃土覆蓋,以圖內部永久保存,與外界永世隔絕。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要想挖開,確非易事?脊趴辈檫證明,陵墓四周沒有盜洞,墓道的石條和夯土仍為原來合葬武則天時的樣子。因此,乾陵有幸成為一座至今未被盜過的帝王墓。

  乾陵有陪葬墓17座,現(xiàn)在已發(fā)掘了5座,對外開放的有3座。其中章懷太子幕中的壁畫十分漂亮,有“地下畫廊”之稱,懿得太子墓的規(guī)格和陪葬品的等級都是相當高的,而永泰公主墓中的一副“九人侍女圖”中有一位侍女被中外藝術家稱為“中國古代第一美女”。

西安美景導游詞2

  法門寺位于寶雞扶風10公里的扶風鎮(zhèn),東距西安120公里。自古就因供奉了佛指舍利而著稱于世,成為中國最早的佛教勝地之一,有“關中塔廟之祖”之稱。

  我們面前的這扇大門就是法門寺的第一道大門,也叫“山門”,門上寺額是由已故的我國原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老先生所寫。下面就請大家隨我入寺參觀吧。

  這座大殿叫銅佛殿,是法門寺唯一的古建筑。殿內供奉的主尊為釋迦牟尼。殿的東西兩側有十八羅漢,所以又被稱為羅漢殿。

  我們眼前的這座寶塔就是法門寺真身寶塔。法門寺自古因存有佛骨舍利著稱于世,也是因舍利建塔,因塔成寺。法門寺創(chuàng)建于漢魏之際,最初又稱阿育王寺。佛典記載,釋迦牟尼滅度二百多年后,古印度孔雀王朝國王阿育王為了弘揚佛法,將佛祖舍利分為八萬四千份,遍灑世界。中國得19處,法門寺為其中第5處。兩千年前,這里即是古周原腹地,有很深的文化底蘊,地處交通要塞,也便于南來北往的人們前來朝拜,故而建寺于此。唐開國皇帝李淵賜名法門寺,法門即修行者必入之門,法門寺就沿用至今。唐太宗在此修了一座四層木塔來供養(yǎng)佛指舍利。明隆慶年間,唐木塔倒毀,明代萬歷年間,僧人集資在原基上重修了八棱十三級磚塔。明代所修的磚塔在1981年半壁坍塌。1987年準備重修磚塔,在清理原塔基時,發(fā)現(xiàn)了唐代地宮,4枚佛指舍利和20xx余件大唐皇室珍寶橫空出世,法門寺在一夜之間成為世界觀注的焦點。我們現(xiàn)在所見到的塔是1987年在原址上仿明塔的形制所修的。地宮就在塔的底下,舍利就供養(yǎng)在地宮中,下面就請大家去地宮拜一拜舍利。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法門寺地宮,其外地宮為1987年重修寶塔時所建,內地宮為唐代法門寺地宮的原型,它最早是在公元873年封存,到1987年發(fā)現(xiàn)時,它一共在地下封存了1113年。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個石門進去的地宮是內地宮,由踏步漫道、平臺、隧道、前室、中室、后室、秘龕七部分組成。前室、中室、后室、秘龕各供佛指舍利一枚,數(shù)千件唐皇室供佛珍寶按照佛教的最高儀式和禮佛陣容放置其中,是目前世界上發(fā)現(xiàn)時代最久、規(guī)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佛塔地宮。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建筑叫大雄寶殿。大殿的中央,供奉的是著五方佛,五佛并座,各事一方。在五佛的兩側,為二十四諸天,即天上的24個天神。

  法門寺真身寶塔的底下出土了大批的唐代稀世珍寶,現(xiàn)在都陳列與法門寺西邊的法門寺博物館內,下面就請大家隨我去參觀吧。

  法門寺博物館是1988年11月正式對游人開放的,博物館所有的陳列都出自于地宮,該博物館是國內唯一的一座以佛教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專題性博物館。博物館現(xiàn)在的陳列由法門寺歷史文化、佛教文化、唐密曼荼羅文化和法門寺大唐珍寶等四部分組成。

  我們先來看歷史文化陳列。

  這里的唐龍頭是寺院的裝飾物件,我們知道龍是皇帝的象征,由此可以看出法門寺與皇家是息息相關。佛指舍利最初被人們發(fā)現(xiàn)是元魏二年,人們第一次打開塔基瞻拜舍利,接下來隋、唐朝也都曾打開佛塔瞻拜舍利,相傳法門寺佛指舍利三十年一開,則歲豐人和,國泰民安。從太宗李世民起,唐朝先后有八位皇帝六次接舍利入宮供養(yǎng)過。在八次迎送過程中也把法門寺、法門寺佛指舍利的地位推倒了最高,也掀起了唐代崇拜佛教的高潮。這一時期,法門寺兼有宮寺,國寺和名剎的三重身份。公元874年,唐僖宗最后一次送還舍利,將舍利及珍寶封入地宮。從此,地宮封閉,一千余年,不為人知。

  這塊碑叫志文碑,碑上主要記載了唐皇帝怎么到法門寺迎舍利的史實,其中重要的是將舍利的外型做了描述,法門寺出土四枚舍利,只有一枚是釋加牟尼的真身指骨舍利,其他三枚是唐代所做的影骨,影骨和靈骨在區(qū)別的過程中,碑文的記載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碑文的后部還記載了當時唐皇帝在供養(yǎng)舍利時,送了大批的稀世珍寶。我們現(xiàn)在就去參觀一下。

  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是大唐珍寶陳列。法門寺出土的20xx多件珍寶的規(guī)格都是相當高的,有44件是國寶級的,十項世界之最。

  唐代是我國金銀器制作的繁榮時期,法門寺地宮出土金銀器121件,這批器物器形雍容華貴,紋飾精美富麗,代表了當時金銀器制作工藝的最高水平。

  呈現(xiàn)在大家眼前的這件文物是一種熏香器,有銀熏爐及爐臺。熏爐、爐臺成組配套出土,在我國尚屬首次。我們仔細看一下,在熏爐隆起的蓋面上有有五朵蓮花,每朵蓮花上有一只臥龜。按照佛家的說法,修行到3000年以上的龜身體非常輕,才能夠臥在蓮花上,能看到臥龜蓮花的人是一定可以長壽的。大家再好好看看吧,我相信你們都可以看見,也都能健康長壽。

  這件文物叫銀香囊,是唐僖宗所供奉。香囊最初是掛在帳子里的熏香器,象這種小的就是隨身攜帶了。香囊的制作十分精美,香囊由兩個半圓組成,以子母口相扣合。打開后底下半圓有兩個平衡環(huán),中間有一個小碗,香料就是放在碗中點著,掛起來。但這個香囊掛在身上,不管怎么搖怎么轉,它始終跟地面保持平衡,碗體始終朝上,香料不會撒出來。香囊所使用的原理是萬象平衡的陀螺儀,現(xiàn)代人將這種原理運用于航海、航空的導航儀器。這種陀螺儀原理,歐洲十七、十八世紀才掌握,而我們的祖先,早已掌握了這種技術并且把它應用到生活中了。

  在中國每個朝代都有名瓷出現(xiàn)。在唐代最珍貴的瓷器就是產(chǎn)于浙江越窯的秘色瓷!熬徘镲L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形象的描寫了秘色瓷的釉色。秘色瓷在中國已經(jīng)失傳了1000多年,在法門寺的出土后,我們才得以見到它的真面目,這件秘色瓷盤是法門寺出土的秘色瓷器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件瓷器,這個秘色瓷盤仔細看好象里面有一層水,清徹明亮,給人以“巧剜明月染春水”之感。

  在法門寺地宮中出土了700多件絲綢制品,大部分是武則天、唐懿宗等供養(yǎng)的,所以說它們本身就代表了一個很高的水平。有的絲綢已經(jīng)風化了,但是這五件蹙金繡卻完好如新。蹙金繡是刺繡的一種針法,是用金銀絲盤結成各種圖案,然后將圖案固定在絲綢上。這五件蹙金繡上所用的捻金絲加工復雜,首先用蠶絲做胎線,然后用金絲一圈一圈的纏繞上去,每一米蠶絲上要繞金箔三千圈,就是用這種復合線來織花紋的。據(jù)考證當今世界手工捻金線的最細直徑為0.2毫米,而一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在這種蹙金繡上所用的捻金絲的最細直徑僅為0.06毫米,比頭發(fā)絲還要細,堪稱古今一絕。

  法門寺地宮出土的這套茶具十分完整,是唐僖宗的御用珍品,給我們展示了皇室飲茶的習俗以及唐代的茶文化。這套茶具主要包括烘焙、碾羅、貯藏、烹煮、飲用等器皿。唐代人要將茶葉烘焙干,碾碎過羅,加以佐料,最后煮而飲用,所以當時叫“吃茶”而不是“喝茶”。

  這是珍寶閣,里面主要是佛教文化陳列。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個展柜是按照佛教曼陀羅布置中央是大日如來,兩邊文物成對稱排列。

  這件文物是鎏金雙輪十二環(huán)錫杖。錫杖并不是用錫作的,它搖動時會發(fā)出欷郗的響聲,故而得名。錫杖是佛教最具權威的法器,股、環(huán)不同,等級不同。這枚迎真身銀金花四股十二環(huán)錫杖,為唐懿宗所供奉。長1.96米,重2390克,用了二兩金五十二兩銀鑄成,杖首那四個桃形的叫做“轂”,每轂(音同古)套了三個環(huán),即四股十二環(huán),代表佛教基本教義中的“四諦”和“十二因緣”,應屬釋迦牟尼所持,它的法力是最高、等級最高的,是世界錫杖之王。

  在法門寺地宮內發(fā)現(xiàn)了四枚佛指舍利,我們根據(jù)出土時的順序,進行編號,分別稱為一號舍利、二號舍利、三號舍利、四號舍利。其中一枚是靈骨,三枚是影骨舍利。那么,什么是指骨舍利,影骨和靈骨舍利又是怎么回事呢?舍利是來自于釋迦牟尼的身體。靈骨指的是真的取自于釋迦牟尼佛的遺骨,而影骨是映射相似之意,是靈骨的仿制品。靈骨和影骨在佛教徒心目中是同樣的神圣。它們的關系正如原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所云:“影骨非一亦非異,了如一月影三江”。靈骨與影骨的關系,既不是同一個,也并非不是同一個。就像是天上的月亮映在三條不同的江中,天上的月亮是月亮,三條江中月亮的影子也是月亮。天上的夠不著,水中撈不起,都是十分難得的。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就是乘放四號舍利的器物,第四枚佛指舍利為骨質的管狀物,原供奉在地宮前室的三重寶函內。三重寶函由外及里依次為:漢白玉阿育王塔,銅浮屠,銀棺。

  我們來看一下乘裝一號舍利的寶函,八重寶函是整個地宮最重要的供奉物。我們在這里展出了七重,因為有一個寶函是檀香制作的,出土時檀香風化了。出土時八重寶函層層相套,鎖鑰俱全,我們就是用寶函自帶的鑰匙打開了寶函,當打開最后一個寶函時,舍利赫然矗立其中的銀柱上,不過這枚舍利是一枚玉石制成的影骨舍利,寶函上鏨刻有豐富的密教壇場、造像等,莊嚴肅穆,是研究唐代佛教及密宗曼荼羅的重要資料。

  下來我們來看第三枚佛指舍利的照片。這枚舍利經(jīng)專家鑒定和《志文碑》佐證,認定是釋迦牟尼的真身指骨舍利,即靈骨舍利。它原供奉在五重函觀中,安放在地宮后室秘龕內。五重寶函最外一層是鐵函,出土時沒有動前面的鐵鎖,函蓋是從后面打開的,第二層為鎏金四十五尊造像銀寶函,這個寶函價值相當高,因為寶函外壁的四十五尊造像是一個非常完整的曼荼羅圖象,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化現(xiàn)象。第三層是檀香木函,沒有展出,第四層是水晶槨子,槨蓋之上粘飾黃、藍寶石。水晶槨子里面是一具小白玉棺。釋迦牟尼佛的真身指骨舍利就在其內。

  樓上有供養(yǎng)第二枚佛指舍利的寶函。這套寶由外及里依次為漢白玉靈帳,鐵函,銀棺。這里展示的是銀棺。

  這尊造像叫捧真身菩薩,身上掛滿了珍珠,這是波斯進貢的,共有385顆,菩薩雙手捧一荷葉形盤,盤上置一長方形鎏金銀匾,捧真身菩薩系咸通十二年唐懿宗39歲生日時,專為其迎送佛指舍利而鑄造,后由僧人澄依在咸通十四年迎送佛指舍利時供奉,是地宮內惟一有皇帝名號的文物,是地宮出土文物中的極品,確系唐代皇室所供奉之等級最高的器物。

西安美景導游詞3

  上一年的國慶節(jié),爸爸媽媽和我到西安去看城墻。聽說,這座城墻是古代與現(xiàn)代時尚交匯的大走廊呢!可是,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一定親自去看個究竟!

  西安古城墻建于明洪武年間,以公元6世紀時隋唐皇城墻為基礎擴展形成。古城墻是灰色的,有四層樓那么高!上面很寬,可以并排跑四輛汽車呢!沿著城墻外面掛著一串又一串的紅燈籠,非常好看也非常壯觀!我們是從南城墻的“永寧門”上去的。我向天空望去隱隱約約看見許多風箏,十個小風箏排成一排,在空中翩翩起舞,像小鴿子一樣上下翻飛。我看了看四周,發(fā)現(xiàn)有一個賣風箏的老奶奶,我急忙跑過去叫她賣給我一串。我選的是“五福娃”風箏,一個福娃做兩只小風箏,共十只成一串。我迫不及待地叫爸爸拆開包裝,把“福娃”風箏放上天空。我牽著風箏線在古城墻上跑啊跑,風箏越飛越高,我快樂極了!可是我一停下來風箏就像喝多了酒一樣,搖搖晃晃地掉了下來。唉!真遺憾!

  走在城墻上,我一邊欣賞著周圍的風景,一邊感嘆古人的建造城墻的智慧。咦,有人在城墻上騎自行車!這我可沒見過!于是,我要求爸爸帶我一起去騎自行車,爸爸同意了,媽媽不和我們一起騎想休息一下。我們租了一輛雙人車出發(fā)了,城墻的路面是用一塊塊條石鋪成的高低不平,坑坑洼洼。自行車一直抖來抖去,像散架了一樣,把我的手都振紅了。城墻的一圈好長呀,其他騎自行車的人都落在我們的后面!我快活地喊叫著:“呦吼~”回到了目的地,我一看表,不禁叫出了聲來:“爸爸,我們只用了50分鐘,其他人要一個半小時呢!

西安美景導游詞4

  今天又是陽光明媚的一天,也是我們古都西安游中的第二天。今天的目的地是全國乃至全世界文明的秦兵馬俑。想到要去舉世聞名的秦始皇兵馬俑,我真是萬分激動,難得的起了一個大早,吃完早飯就催著媽媽快點走,媽媽聯(lián)系的旅游包車在酒店門口接了我們,一路上我們歡聲笑語,不一會兒就來到了兵馬俑博物館,買好票,踏進博物館大門,咦,怎么是個很大的園林呢?里面綠樹成蔭,花草叢生,一看地圖,恍然大悟,原來這里是綠化帶,博物館就在綠化帶的正中心位置,可以步行,也可以坐電瓶車,我們選擇了坐電瓶車,5分鐘就到了三所巨型房子的跟前,神秘而壯觀的兵馬俑就在里面,我的心按捺不住的咚咚跳著。

  媽媽為了讓我們能更好的參觀了解兵馬俑,專門給我們請了一個導游,跟著她我知道了兵馬俑是由3個坑組成的,一號坑最大,里面的兵馬俑最多,有六千多個,也最為壯觀,來參觀的游客也最多。這個坑以車兵為主體,車、步兵成矩形聯(lián)合編隊,您可別小看這軍陣,這軍陣的次序是很“科學‘的!第一排到第三排是弓弩兵,它們的任務是用弓箭掃除敵人的先鋒部隊,掩護騎兵步兵沖鋒。第三排到第五排是騎兵,第五排到第十排是步兵,這倆兵種聯(lián)合起來,應是秦軍的主力部隊,最后幾排,全是戰(zhàn)車,想一想,秦軍的次序這么分明,怎么不可能百戰(zhàn)百勝呢?所有的.兵馬俑都如同真人一般高大,每個兵馬俑的表情都千奇百態(tài),栩栩如生。難怪好多老外看了都連連驚嘆!

  接著我們來到了二號坑展區(qū),二號坑的陶俑全是彩繪的,因為在地底下埋藏了兩千多年,早已經(jīng)氧化了,所以現(xiàn)在只能看見彩陶上的一點兒點兒顏色。其實,二號坑是戰(zhàn)斗總指揮部,坐在寶座上的人,他就是統(tǒng)帥,再看看兩旁的護衛(wèi),個個神氣的樣子,想想秦軍是多么威武。

  看完二號坑我們就來到了三號坑,三號坑的作用是用來祭祀的,這是古代秦人為了請求上天保佑而做的,我覺得這是一種無知的表現(xiàn)。

  參觀結束后,我依依不舍的告別了那些生動偉大的兵馬俑們,也感嘆著我們中華民族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

西安美景導游詞5

各位尊敬的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古城西安,我就是你們這回西安之旅的導游。我姓徐,大家就叫我徐導好了。今天參觀的第一個景點是世界遺產(chǎn)之一,秦兵馬俑。景點位于西安臨潼,我們坐的車也是去臨潼的,行程大約四十分鐘。我想提到西安的臨潼,你們肯定會想到舉世無雙的秦兵馬桶。

  好了,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秦始皇陵園,請大家按次序下車。你們知道秦兵馬俑的來歷嗎?原來以前的朝代,皇帝逝世都是找一些活人陪葬,后來到了秦朝,一個大臣對秦始皇說:“之前的朝代乃是用活人陪葬。而我覺得這樣對您不是很妥當,不如讓能工巧匠們打造出一支用泥土做成的您那南征北戰(zhàn)、所向披靡的大軍如何?”秦始皇覺得這個想法挺不錯的,就答應了下來。其實要不是那時候秦始皇的一點頭,今天也就見不著這氣魄雄偉的兵馬俑軍對。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到目前已發(fā)掘了三個俑坑,總面積近0平方米,差不多有平時的50個籃球場那么大,坑內有兵馬俑8000個左右。

  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地方是一號坑,也是三個坑中最大的一個俑坑,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你看都點了三個俑坑總面積一半還多呢!既然面積那么大,那么數(shù)量也是非常多的,有6000多個。一號坑上面已經(jīng)蓋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廳,我們可以走進大廳再細細游賞,游覽時也要注意安全哦!

  你們請看,那身材魁梧,頭戴曷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的就是將軍俑。有的神態(tài)自若,目光炯炯,一看就知道是久經(jīng)沙場,重任在肩;有的則是頷首低眉,若有所思,好似在考慮如果作戰(zhàn),戰(zhàn)勝敵人。滿是大將風范。

  再看那些武士俑,一個個體格健壯,而且它們身穿戰(zhàn)袍,披掛鎧甲,腳登前端上翹起的戰(zhàn)靴,好像在聽候號角,待命出征。

  接著繼續(xù)來看騎兵俑,仔細的觀察,它們身上著短甲,下身著緊口褲,足登長靴,右手執(zhí)韁,左手持弓箭,仿佛隨時準備上馬沖殺。

  打仗時期,肯定少不了一群良駒?辞胺剑翘振R跟真馬一樣大小,一匹匹形體健壯。那躍躍欲試的樣子,如果一聲令下,就會撒開四蹄,騰空而起,跳上征程。

  不管是將軍俑、武士俑還是騎兵俑,都好像在暗下決心,為秦國統(tǒng)一天下作殊死拼搏,甚至連陶馬也好像在打算一定要精忠報國,走進它的身旁,似乎能感愛到輕微的呼吸聲……秦兵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擬軍陣的排列,生動地再現(xiàn)了秦軍雄兵百萬,戰(zhàn)車千乘的宏偉氣勢,形象地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慨。

  各位親愛的游客們,時光飛逝,今天的秦兵馬能之旅也就告一段落了,現(xiàn)在我們準備啟程回賓館,接著后幾天的活動內容……

西安美景導游詞6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小王。很榮幸能為大家服務,今天我?guī)Т蠹胰⒂^西安城墻。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墻,是明初在唐長安皇城的基礎上建筑起來的。它是我們國家中世紀后期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軍事城堡防御設施。

  西安作為千年古都,歷代曾多次修筑城墻。它們多數(shù)被歷史的塵埃掩埋。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城墻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將徐達從山西進入陜西,將原來的奉天路改為西安,意為“西方長治久安”。拉開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墻的序幕。歷時8年修筑完的城墻外形是一座長方形。城墻高15米,頂寬12—14米,底寬16—18米,周長13.9公里。最底層用黃土與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異常堅固。

  西安古城墻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墻、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施。好了,現(xiàn)在讓我們親自來感受這座科學、嚴密、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

  這就是我們今天游覽的西安城墻,它是世世代代陜西人的驕傲,是唐代文明的象征。

西安美景導游詞7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在中國的西北部,美麗的西安市是著名的十三朝古都。有標志性建筑物鐘樓、明長城遺址、華清池等等。可最雄偉、最有盛名的還要數(shù)大雁塔。

  大雁塔自唐朝以來,由玄奘法師修建,用來存放經(jīng)書的佛塔。它建在大慈恩寺內,從古至今,保存完好,現(xiàn)在供游人參觀、游覽,是我國著名的旅游景點,更是著名的古城西安的象征。西安市的市徽中央就印著大雁塔,由此可見,大雁塔是當之無愧的西安的標志。

  雁塔的由來神奇玄秘。相傳,在印度摩伽陀國,一個寺廟內的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吃三凈食(即雁、鹿、犢肉)。一天,空中飛來一群雁。有位和尚見到群雁,信口說:“今天大家都沒有東西吃了,菩薩應該知道我們肚子餓呀!”話音未落,一只雁墜死在這位和尚面前,他驚喜交加,遍告寺內眾僧,都認為這是如來佛在教化他們。于是就在雁落之處,以隆重的儀式葬雁建塔,并取名雁塔。玄奘便以這個典故,修建了大雁塔。

  大雁塔最早因財力不足,只是一座五層的建筑,后來因武則天信奉佛教,將它修建到了十層?刹恍业氖,五代戰(zhàn)亂又降至七層,才有今天的七層青磚塔。塔高64.5米,地面各有一個門洞,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筑藝術中的不可多得的杰作。

  從遠處望去,你會發(fā)現(xiàn)大雁塔略有傾斜,這可是有來頭的。過去,西安有過數(shù)次的地震,將塔震得像一邊微有傾斜,后來,塔下身部分為土質,地下水不均勻,使大雁塔加速了沉降傾斜,現(xiàn)在逐漸收回地下水,使大雁塔“改邪歸正”。

  大雁塔是第一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經(jīng)過一次次整修,這個七層的青磚塔變得堅固結實,大雁塔在日后的文物保護、社會建設中,不減昔日古典的美麗,籠罩這一層迷人、神秘的面紗!吸引著世人探尋佛教文化和古代東方文明。

  黃山在中國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樣子,因為山上巖石多青黑青黑的,古人就給它起這樣一名字。傳說咱們中華族的先祖軒轅黃帝在完成中原統(tǒng)一在業(yè)、開創(chuàng)中華文明之后,來到這里采藥煉丹,在溫泉里洗澡,因而得道仙。

  親愛的朋友,成吉思汗陵旅游區(qū)位于鄂爾多斯市東南部伊金霍洛旗的甘德爾草原上。成吉思汗陵作為一座民族的豐碑,記載著蒙古民族滄桑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綿山,亦名綿上,后因春秋五霸之晉文公名臣介子推。它地處汾河之陰,距介休市區(qū)20公里,跨介休、靈石、沁源三市縣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對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條支脈。

  中國的沿海城市,東面或南面臨海居多,北面臨海的卻很少。煙臺恰是北面臨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獨特的海上景觀。今天我就來介紹一下煙臺的海。

  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今日離別后,何日君再來?鄧麗君小姐這首《何日君再來》是我們常常唱起的一首歌。但我相信,我們之間友情的花朵會常開,xx地區(qū)的美景永遠常在,今日離別后,什么時候你會再來?

【西安美景導游詞】相關文章:

河北旅游美景導游詞-河北導游詞12-31

陜西-西安華清池英文導游詞04-05

關于西安古城墻導游詞12-28

西安兵馬俑導游詞15篇09-18

陜西-西安大清真寺英文導游詞04-05

西安兵馬俑導游詞范文(通用15篇)07-18

校園美景作文01-01

林海美景作文03-16

散文鄉(xiāng)村美景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