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古代文學的心得體會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學習古代文學心得體會(通用8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于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習古代文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學習古代文學心得體會 篇1
作為一名中國人,學習并傳承祖先留下來的優(yōu)秀文化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任務。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
學習文言文有利于我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對古代人物,生活習俗,風景名勝的了解,通過文言文的.學習,可以指引我們生活前進的方向,當我們處于人生低谷時,我們會想到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當我們對自己感到不自信時,我們也會自然聯(lián)想到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這句名篇。因此我們學習文言文,并最終掌握和熟悉應用文言文是十分重要的。都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讀文言文正是將史與詩有機的相結合,讓我們懂得等多。讓我們的精神上多了一根可以依靠的支柱。因此,我現(xiàn)在就不難理解古人們內心都有一份安寧,以及他們精神世界的富有和充實。
文言文其實也具有很大的現(xiàn)實意義。當今社會,我們再也可能回歸不到古人那樣浪漫多情的生活。像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那樣‘流觴曲水’,‘紅樓夢’中那樣‘踏雪尋梅’的閑情逸致已經(jīng)不復存在了。但是通過對文言文的閱讀與感悟,我們也許可以返璞歸真。畢竟,中國人的精氣神都在他們的語言文字中表達的淋漓盡致。只要我們深入研究,就一定會明白。你會發(fā)現(xiàn),它離我們不遠。文言文是開在沙漠中的一朵嬌艷的花,抑或是塵俗荒漠中的一縷幽芳。
學習古代文學心得體會 篇2
從上小學起,我們就開始接觸并學習文言文。由于年代久遠,對于白居易的所謂“老婆婆都能讀懂”的詩文,我們讀來都難免有些晦澀難懂。但一路學來,收獲和意義還是不自覺地顯現(xiàn)了出來。
從牙牙學語我們就開始背誦《三字經(jīng)》,讀“人之初,性本善”,聽爸爸媽媽講“犬救幼女”“黃香溫席”的故事。讀《文徵明習字》,深深為他“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的學習精神而感動。
進入高中,我們學習了越來越多的文言文名篇。我越來越感受到,作為中華兒女,作為想進步的青年,學習文言文是多么的必要。
讀《增廣賢文》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我們清楚地懂得了要孝敬父母。讀《后漢書》天下皆知取之為取,而莫知與之為取。我知道了給予別人也是一種收獲。讀《公孫龍子》見侮而不斗,辱也。它教會了我們當正義遭到侮辱、欺凌卻不挺身而出,是一種恥辱的表現(xiàn)。讀《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讀《莊子》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讀《左傳》,讀《中庸》,讀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通過學習文言文,我直接了解了歷史以及古人的思想。很多中國人不可不知的知識都來自于文言文。三山五岳,三皇五帝……。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面對古人的思想觀念,我們必須實事求是地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來理解,但是它帶給我們的借鑒作用是絕不可否認的.。
古為今用,繼承發(fā)展。中醫(yī)是起源于形成于中國的具有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等特點的醫(yī)學。它無疑很好地繼承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醫(yī)仍作為“古為今用”的醫(yī)學實例得到黨和國家政策上的支持而得以發(fā)展,F(xiàn)代,中醫(yī)在中國仍然是治療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文言文一直是中醫(yī)考試的必考科目。中醫(yī)產(chǎn)生于原始社會,春秋戰(zhàn)國中醫(yī)理論已經(jīng)基本形成。僅對于醫(yī)學方面,文言文中就包含著怎樣豐富的智慧。
中華民族是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都凝結在了文字典籍之中。文言文中有無限豐富的凝結著古人智慧的材料。當然,學習這些經(jīng)典文章將對我們修養(yǎng)內涵將產(chǎn)生積極的作用和影響。
身為中華兒女,弘揚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不可推卸的義務和責任。身為中學生,在繼承和發(fā)展傳統(tǒng)文化的過程中,又可以增加我們談吐的魅力,開拓視野,豐富知識。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學習古代文學心得體會 篇3
文言文是研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鑰匙。好比學習美國文學要讀英文原著一樣,學習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必須從文言文開始。
初中剛開始學習文言文的時候,總是為它的句式獨特而感到新奇,不知不覺在文言文學習上就花了大量的時間。基本上只要是學過的古文都能倒背如流,《岳陽樓記》是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當時之所以會把它背得那么熟,完全是因為他讀起來比較順口,至于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和文章寫作的社會背景基本上不明白,但因為老師沒有強調,也就那么不了了之了。考試是文言文也基本上不失分,但因為考試時候總是對知識性考察較多,所以便把時間都花在了對句式、詞語、斷句和翻譯上,從而忽略了對作者思想內涵的體會,忽略了文章更深一層的含義。
上了高中之后,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與初中截然不同。高中的文言文學習,涉獵面更加寬泛了,我也因此有了更大的積極性去學習文言文。每學一篇文章,我都想要有對這篇文章更深入地了解。尤其是學莊子的《逍遙游》時,因為里面的詞語生僻難懂,內容虛幻怪誕,學習時可是下了一番功夫。上網(wǎng),看書,問老師,我用盡了一切可能的.方法去學懂它。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守得天日見云開。在學懂了這篇文章后,我深深的為莊子那種“逍遙”的精神所折服,同時也很贊同:“逍遙”的境界不是人人都可以達到的,但卻是人人都可以去追求的——這便是我的收獲。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許多許多,比如說《廉頗藺相如傳》中,廉頗讓我學會了大度做人;每當有了厭學情緒的時候,《勸學》便是我的指路明燈;賈誼的《過秦論》雖然論述的是一個離我們很遠的時代,但同時我也懂得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不過無論是諸子論述還是名人傳記,每一次對文言文的學習,都讓我有了一個與歷史名人面對面交談的機會,每次面對他們,我都會盡量做到“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用心聆聽先賢對我的諄諄教誨。每一次文言文學習的結束,都讓我的知識更加豐富,讓我的思想更加深刻。
從一開始的對文言文一無所知,到后來的深入了解,經(jīng)歷一步步摸爬滾打,摸索探尋之后,我越來越被文言文那種獨特的魅力所吸引,也明白了學習文言文并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應該從中學到知識,有自己的心得和體會。文言文離我們并不遙遠,它是曾經(jīng)也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語言,是我們祖先的語言,是我們華夏文明的起源。要學好文言文,不僅僅只是會翻譯那么簡單,中國的文字,從來都不只是你所能看見的表面那么簡單。一篇文言文的閱讀,會有幾十種不同的感受:學生時代,學無止境,對文言文懵懂,才稍有接觸;青年時代,斗志昂揚,文言文是激勵你向目標前進的動力目標;中年時代,閱歷豐富,人生積淀,文言文是你不可多得的良師益友;暮年時代,安享天年,文言文像一位老友,陪伴你安度余生。
文言文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是重要的,尤其是我們這些對社會一無所知的青少年。學習文言文,可以豐富我們的閱歷,讓我們更早地了解這個社會,不做淺薄無知的“溫室花朵”。所以,不要再害怕那些拗口的“之乎者也”,拿起你身邊的文言文學習工具書,即刻開始一段智慧的旅程吧!
學習古代文學心得體會 篇4
現(xiàn)在高中生學語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文言文是第一怕,我認為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文言文畢竟是古代的語言,到現(xiàn)在已幾乎沒有使用價值了。和白話文的相去甚遠也使得它難免令人感覺晦澀難懂。對于我們來說,“無用”加“難懂“,哪里還能提起學習的興趣呢?其次,有的課文太深奧,有的太乏味。比如說《蘭亭集序》,《逍遙游》。最后,“考什么學什么”是我們信奉的最高信條。高考試題是不考課內的,我們怎么會“傻”到孜孜不倦地學習課文呢?
要改變現(xiàn)狀,需從課堂開始。我們課前一定要做好預習工作,做到知人論世。如果不知道作者的經(jīng)歷,就無法準確把握文章大意。 老師上課時表現(xiàn)出對課文相當精熟,基本能背誦,對一些名人逸事、名篇名句能信手拈來,旁征博引,得心應手。老師這樣的表現(xiàn)能讓我們直接感受到學好文言文的好處,頓生仰慕之情,這就會極大地激發(fā)我們學習文言文的熱情,鼓舞我們學習文言文的信心。
多讀些事性強的'文章,自主閱讀文言作品,如《聊齋志異》,《世說新語》。這樣可以使我們的興致很高,我相信就連很厭惡文言課文的同學讀起《聊齋志異》來也是津津有味、興味盎然、愛不釋手的。久之,同學們會驀然發(fā)現(xiàn):文言文其實并非面目可憎,更不可怕,還是有點可愛的。
在我看來,每一次閱讀文言文都是和古人一次心靈上的交流,一次穿越時空的快樂旅程!短K武傳》讓我明白了國家大義,氣節(jié),《荊軻刺秦王》讓我明白了生與死的意義,《出師表》讓我明白了忠與義。要用心去品味文言文,通過《岳陽樓記》我讀出了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操,感受到了 “微斯人,吾誰與歸?”的孤苦無奈。
通過《出師表》我讀出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誠。通過《赤壁賦》我讀出了蘇軾“侶魚蝦而友麋鹿”的曠達。通過《陳涉世家》我讀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吶喊,悲憤。通過《廉頗藺相如列傳》我讀出了藺相如“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以國為重的情操。要用心去感受,去體會,我相信同學們一定會愛上文言文的。
學習古代文學心得體會 篇5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用于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fā)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而絲綢價格昂貴、竹簡笨重且記錄的字數(shù)有限,為能在“一卷”竹簡上記下更多事情,就需將不重要的字刪掉。后來當“紙”大規(guī)模使用時,統(tǒng)治階級的來往“公文”使用習慣已經(jīng)定型,會用“文言文”已經(jīng)演變成讀書識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對白話文而來的,其特征是以文字為基礎來寫作,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標點,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古文等多種文體。
作為一名中國人,學習并傳承祖先留下來的優(yōu)秀文化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任務。它有利于我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對古代人物,生活習俗,風景名勝的了解,通過文言文的學習,可以指引我們生活前進的方向,當我們處于人生低谷時,我們會想到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當我們對自己感到不自信時,我們也會自然聯(lián)想到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這句名篇。因此我們學習文言文,并最終掌握和熟悉應用文言文是十分重要的。
學習文言文有下面幾種方法:
第一,從字的層面上看,應該做到讀得準、寫得出,即能準確把握字音和字形,特別要注意對通假字的學習。
第二,從詞的層面上看,應該從常用實詞、常用虛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幾個方面進行學習。具體點講,就是從常用實詞的一詞多義,常用虛詞的多種用法,詞類活用中的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為動用法以及名詞、動詞、形容詞之間的轉化活用現(xiàn)象,古今相同字形的詞語在意義上的差別等幾個方面進行學習。
第三,從句子的層面上看,應該把握幾種特殊的文言句式,包括省略句、倒裝句、被動句和判斷句等。具體點講,就是把握省略句中的主語、謂語、賓語以及介詞的省略,倒裝句中的謂語前置、賓語前置、定語和狀語的后置,被動句中的“于”字表被動、“見”字表被動、“為”字表被動、“被”字表被動以及沒有被動標志的被動現(xiàn)象,判斷句的幾種常見格式(如…者,…也。又如用“為、乃、即”等表示的判斷句)。
第四,從文學文化常識層面上看,應留心作家、作品和作者所處時代等文學常識,注意積累古代科舉、歷法、計時、節(jié)日、姓氏稱謂和官職升遷等方面的文化常識,結合歷史知識,如說官員“左遷”表名官員被貶職。因此,我們在平時學習中一定要注意歷史文化的積累。
第五,我們在學習之余,可以多讀一些古典書籍,如司馬遷的“史記” ,大家可以買有古今對照的,這樣可以邊看邊對照,有利于提高賞析水平。
在此我可以給大家介紹一些我自己學習文言文的啟示,第一多讀書,這樣可以增加自己的閱歷。我們可以提前了解一些故事,當我們再次遇到這些題材,即使是古文,我們也可以很輕松地了解大意。第二,平時加強積累,遇到不懂的可以摘抄出來,加以記憶。第三,多翻字典,了解一些字詞詞義的演變。第四,平時多練習,多讀一些文言文,這樣自己的文言文閱讀水平才會提高。
學習古代文學心得體會 篇6
學習文言文其實沒有什么可怕的,我們應該把它當做有趣的事,在學習中收獲,在學習中快樂的傾聽。
我們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可以就用“面線點”這三個字來概括吧。以下我就將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分為三點供大家參考:
一、 疏通文章意思,領略大致內容。
第一點很明顯就是面了。領略大致的內容,往后就能掌握學習的方向。全文意思是什么,描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文體是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或抱負。我想這些放在試卷上都是常有的問題吧,既然是學習,為什么不從最基本的下手?掌握了航向,我們才能不在浩瀚的`海洋中迷失自己,順利到達想要到達的彼岸,獲得各種程度上的成功。
二、 尋找重點句子,提出特殊語法。
第二點是線。這一個主要就是針對翻譯題的了,細心的同學會發(fā)現(xiàn)很多參考書上面都會有特殊句型和語法的解釋,而解釋過的這些句子又往往是我們翻譯復習的重點。所以這些我們就應該在書上做出特殊標記,將重點語法找出來出來注明。就像在航行中來到了目的地附近的海域,有了進擊的信心。
三、 詳略得當記憶字意和詞性,熟悉掌握詞類活用
第三點是點。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有大同存小異。所以文言文與白話文一定有相近的地方。那么為了方便我們的記憶,就要努力找出這些相同之處。所謂記憶,分成理解性記憶和死記硬背兩種方法,作為學生對我們來說更重要的當然是理解性記憶。理解,用自己的方法明白其中的文理和思路。記憶對我們來說就不是一件難事了。重點記憶通假字、重點字的詞性和用法,其他普通的字義就疏略記憶好了。詞類活用主要就是為翻譯做鋪墊,將它帶進句子中記憶也許會更簡單。總之就是前面說到的,理解,明白。
學習注定是挫折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迷惘和失敗,但,那又怎樣?哪怕是不頂尖不優(yōu)秀,也要光輝得漂亮。找到屬于自己的方法,做好自己,為自己代言。
學習古代文學心得體會 篇7
文言文是語文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它所蘊含的思想和藝術價值是不言而喻的。但若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文言文卻成了他們心中的痛。本人曾經(jīng)做過調查: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學生不喜歡學習文言文,基本上是硬著頭皮學,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已,這實在是文言文教學的悲哀。
分析學生厭學文言文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一是很多太難,內容較枯燥,特別是讀不懂時的焦慮使他們對文言文產(chǎn)生了恐懼感;二是老師整天強調“之乎者也”,而的內容和思想藝術方面的東西放在了次要的位置,感興趣的東西不重視,不太感興趣的東西卻整天強調,天長日久,厭學情緒日益嚴重。
我聽了學生的闡述,內心深有感觸。確實我們不能光埋怨學生,仔細思考一下,我們的教材和教學確實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有些選文確實不太合適,就拿新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第二冊選文《離騷》來說吧,說句實在話,即使是一位大學教授讀起來并不一定很輕松,更何況是剛從初中升上來的高一學生呢?他們的年齡階段還是愛玩的階段,應該說他們還達不到那種理性的高度,而且文本又非常難理解,生僻字極多,我們這些一線教師如果沒有工具書也很難完全讀懂,更何況學生?
另外我們現(xiàn)在文言文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是這樣的:老師給學生范讀課文,老師給學生講解文學常識,老師給學生強調重點字詞,然后再讓學生根據(jù)老師的講解去理解課文,整個過程學生都是被動的,這樣學生怎么會有興趣,怎么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所以我們的文言文教學需要改進,針對這些問題本人做了一些思考,想談點自己的看法。
一、要改善文言文教學首先要從教材選編做起
作為教材的編者在選例文的時候首先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生的喜好,看學生是否能夠接受這篇,是否能喜歡。無論這篇多有價值,如果學生不喜歡,那它的價值就大打折扣。其實學生并不是天生就討厭文言文的,像那些故事性較強,文本不是非;逎,學生還是非常喜歡的。畢竟他們現(xiàn)在年齡階段決定了他們還是比較感性的,自然對感性的東西感興趣。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可以適當增加一些理性的,這樣由淺入深,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是符合學生的心理成長規(guī)律的。就如一棵剛出土的嫩苗,它所能接受的是溫暖的陽光,和煦的春風;倘若一出土就天天接受狂風暴雨﹑冰雹地震,它不僅不能正常生長,于其反而是一種摧殘。所以教材的選編者應多從學生的角度考慮,畢竟我們的教育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生。
二﹑文言文的考查模式需要改進
現(xiàn)在語文教師只要講文言文肯定會講”之乎者也’’的用法,如果沒有這一環(huán)節(jié)似乎就不是學文言文,而且有些用法已講了千遍百遍,學生聽得耳朵都起繭了,可老師還是得強調,為什么?因為這是考試考查的重點內容,能不強調嗎?所以學生無奈,老師也很無奈。對于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探究詞的用法是必要的,但要看是什么樣的詞,就像“而”“也”之類的,完全沒必要考查的這么細。即使我們把這類的詞全部從文中刪除,我們理解內容不會受任何影響。那我們干嗎非要在這些“無用”的東西上大做呢?我們豈不是作無用功?所以我覺得文言文的考查還是應放在的內容和思想上,看學生從中獲得精神食糧是什么,這樣才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
三﹑改變教學模式,化被動為主動
被動接受和主動探索兩者所取得的效果是絕對不一樣的。學生掌握主動探究所獲得的知識肯定要比老師死板灌輸?shù)囊喂痰亩,而且通過主動探究,學生還可以從中總結規(guī)律,學會融會貫通,既學到了知識,還鍛煉了能力,可謂一舉兩得。那么,如何化被動為主動呢?在這以我講《鴻門宴》的方式為例,愿能給大家一點有益的啟示。在講《鴻門宴》的時候,我并沒有按照傳統(tǒng)的方法,先給學生講文學常識,再講重點字詞句,而是在講之前,我先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任務:讓學生自己先預習課文內容,若有閱讀障礙,借助工具書自己解決,了解整個故事情節(jié),第二天上課的時候將讓學生以說評書的形式把《鴻門宴》的故事講給大家聽,要求講的生動有趣。在布置完任務之后,我發(fā)現(xiàn)有的同學已經(jīng)有點躍躍欲試了,畢竟作為高一的孩子他們還是有較強的表現(xiàn)欲的。第二天一上課,我想檢驗一下學生做得怎么樣,采取自愿原則,一位學生主動走上講臺,黑板擦一拍,便開始演說《鴻門宴》,一開場感覺很像模像樣,說得也很生動,有點單田芳的架勢?蛇@位同學畢竟是初次表演說評書,有點緊張,說到某個地方,下面的情節(jié)突然遺忘了,這時讓我意想不到的是下面的同學齊聲給他提示,評書繼續(xù),濤聲依舊。當時看到這個場面,我的內心非常激動,因為學生通過自己勞動獲得了果實,這樣的果實是最甜的。同樣,之后的文學常識也是讓學生自己來講,有遺漏的地方我再作補充,而且在梳理重點字詞句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一遍而過,因為學生在準備評書的時候大部分都已解決了。
隨后在講解內容時,感覺非常輕松,因為學生對內容把握得很熟悉。在分析完內容后,我又采取了另外一個活動:就是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容,把它改編成一個舞臺情景劇。結果學生也是熱情高漲,表演得非常出彩,于是對課文內容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印象,從而也就激發(fā)了他們學習文言文的興趣。當然每篇文言文都有各自的特點,肯定會有很多不同的傳授方法,還需要我們去探索。但不管采用什么樣的方法,我覺得有一條宗旨:那就是讓學生成為主體,成為主動者,主動去汲取知識和營養(yǎng),這樣學生的能力才能逐步提高,他們才能長成真正的參天大樹。
以上是我談的關于文言文教學的一點不成熟的見解,也是有感而發(fā),特別是面對學生的抱怨,面對學生的那種痛苦的表情時,感覺心情非常沉重。當某種東西的存在對于一個人是一種痛苦而不是享受時,那我想這種東西已經(jīng)沒有存在的價值了。文言文是我們華夏民族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如何讓學生在快樂中去繼承、發(fā)揚,而不是負擔、痛苦,不是為了應付考試,我想這是值得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去思考的問題。同時,作為語文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去為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作不懈的努力!
學習古代文學心得體會 篇8
新課標明確提出了文言文教學的要求:“讀文言文,要了解內容,能順暢的朗讀,背誦一些基本課文!币(guī)定的文言文基本篇目約占全部篇目的百分之二十。這些課文,文質兼美,有助于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的激情,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但是,對于現(xiàn)代中學生來說文言文深奧難懂,使許多學生望而生畏。然而教師不能不教,學生不能不學。因此,文言文教學應該教會方法,讓學生受益。
為了有效的教學文言文,讓學生養(yǎng)成學習文言文的良好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也為終身親近我們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奠定基礎。我結合本次培訓和自己這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談一下自己的一點感受:
一、“讀”字當先,激發(fā)興趣。
初中學生學習文言文乃為啟蒙,沒有文言文語感,文字生疏,且無停頓斷句常識,要學好文言文,必須把“讀”字放在首位。讀法有多種,默讀、吟讀、誦讀、個人讀、集體讀,不一而足,但我認為在教學中,教師的范讀、學生的朗讀和齊讀是必不可少的。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讀音,跟我們今天的現(xiàn)代漢語常見的讀法不一樣,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的范讀,以加深學生的記憶。如《童趣》中的“項為之強”一句中的“強”不讀“qiáng”也不讀“qiǎng”,而應讀“jiāng”。文言文中這些異音字的存在,使范讀顯得尤其重要。通過教師的范讀,學生掌握了音節(jié)的停頓,讀得朗朗上口。這時,教師再引導學生對照課文注釋默讀,在讀懂的基礎上,教師在教學中再指名朗讀,組織齊讀。一面教者驗收讀的效果,一面評價讀的成效。這樣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讀多了,要求背誦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并體會語言中的思想感情。其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二、切合實際,教會方法。
語文大師葉圣陶告誡我們:“教,是為了不教!币虼,文言文教學也應該“授人以漁”,教會方法,讓學生受益。傳統(tǒng)的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是采用“滿堂灌”,是教師逐字逐句的翻譯,對號入座,學生則一字不漏的記下,使得文言文教學枯燥乏味,根本談不上語感、意境,導致原文、譯文的分離,其結果必是事倍功半。 文言文的翻譯,方法多種多樣,諸如保留、替換、刪減、增加、調整等等。我認為最基本的方法是弄懂規(guī)范語言。要求學生看懂課文注釋,借助工具書,聯(lián)系語言環(huán)境,用今天的話說出文言文一字一句的意思,模糊的地方,則由教師答疑點撥。在此基礎上,用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要求,引導學生增補、調配,達到疏通文意的目的。文言文翻譯大致分三步走,首先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進行直譯;其次根據(jù)需要,適當調配調序;最后按照語言規(guī)范要求,作出增補。至于文言文中的人名、地名、國號、年號、官職等等,則保留就可以了。
三、綜合比較,觸類旁通。
學習文言文難,表現(xiàn)在諸多方面,如實詞方面,有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等。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比較歸類,使學生能舉一反三。如《馬說》中有兩個句子出現(xiàn)到“策”字,即“策之不以其道”、“執(zhí)策而臨之”,這兩個“策”詞義各不相同,前者是“驅使”的意思,后者是“鞭子”的意思。再如《岳陽樓記》中有兩個句子出現(xiàn)到“或”字,即“而或長煙一空”、“或異二者之為”,這兩個“或”詞義各不相同,前者是“有時”的意思,后者是“或許”的意思。這樣加以綜合,使學生能一目了然,便于理解。至于古今異義詞,則把古義和今義加以對照、比較,加深印象。通假字則列成表格,分讀音、通什么字、意義三格加強記憶。文言文虛詞教學更是難點,這就需要幫助學生找出規(guī)律,促其牢固掌握。虛詞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有“之、而、其、為、以”等字,這些虛詞其實也是多義詞。在教學中可以把這些字詞列成表格加以歸類,分用法和詞義兩部分,以加深學生對這些虛詞的理解和記憶。
四、生生互動,引發(fā)創(chuàng)新。
教學中主要采用“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有個人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可以在組內討論解決,或把問題拿出與全班進行交流,或有疑難但已通過合作解決的,也可把解決的過程講述出來,喜悅共享。討論交流的內容不能局限于文章字、詞、句的疏通、理解,教師重點引導學生向文章的思想、寫作背景的思考。放手讓學生在討論、合作中學習,但教師并不是完全放手,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不斷巡查學生的合作學習情況,也可抓住時機適當?shù)募尤胗懻摚陉P鍵時刻起點撥作用,并對有創(chuàng)新、大膽的觀點的個人或小組給予表揚、鼓勵。
五、師生互動,有效促進。
我認為新型的師生關系應是合作者、朋友的關系,雙方在平等的基礎上才能對話,才能促進教學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習文言文的課堂中,若能有合作、和諧、互動的新型師生關系,老師與學生一起學,與學生共成長,則效果會更明顯。總之,在文言文教學中,我們應讓學生在“溫故”的基礎上“知新”,把有關的字詞歸類。這樣歸類,把零散的知識系統(tǒng)化,把感性認識理性化,讓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去解決疑難問題,收到了溫故而知新的效果。同時,文言文有效教學的教學方法還有很多。但不管哪種方法,都應著眼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提高文言文的有效教學效果。只要我們能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對文言文的教學進行科學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學設計,就一定能在新課程改革中,在文言文有效教學方面邁出堅定的步伐。
【學習古代文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學習古代文學的心得體會06-27
經(jīng)典古代文學故事03-14
謅議古代文學對高職學生學習的重要性05-02
古代文學試題03-23
中國古代文學心得體會08-28
中國古代文學心得體會(精選8篇)12-21
古代文學名詞解釋03-13
語文常備知識點古代文學06-09
比較分析在古代文學教學中的運用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