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會讀簡單的統(tǒng)計圖表,學會從統(tǒng)計圖表中盡可能多地獲取信息。
2、通過實例,使學生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1個表示1個單位)及統(tǒng)計表。
3、引導學生經歷簡單的數據統(tǒng)計過程,讓學生進一步學習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
教學重點:
使學生會看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并能完成相應的圖表;能根據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作出預測。
教學難點:
使學生對數據的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
教學過程:
一、開課。
二、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電視嗎?那你們都喜歡什么樣的電視節(jié)目呢?那老師調查一下都誰喜歡看卡通片呢?還有別的節(jié)目嗎?呀!老師忘了剛才調查的情況了?怎么辦哪?好!我們就來看看這張統(tǒng)計圖。
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怎樣從統(tǒng)計圖和統(tǒng)計表中獲取信息,也就是怎樣讀懂簡單的統(tǒng)計圖和統(tǒng)計表。
板書:讀統(tǒng)計圖表
三、探索新知
1、讀統(tǒng)計圖
(1)讀縱向統(tǒng)計圖。
課件顯示“二(1)班同學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統(tǒng)計圖”
。ㄐ〗M內交流
這幅統(tǒng)計圖告訴你些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ㄈ嘟涣
引導學生認識:
a、“二(1)班同學最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統(tǒng)計圖”是這幅統(tǒng)計圖的名稱。
b、橫著看:新聞、卡通片、體育、電視劇、歌舞等詞表示節(jié)目名稱。
c、豎著看:左邊從下往上依次有0、1、2、3、、、、、、13,這些數代表具體的人數。
。ɑ蛎啃卸加13個格子,1個代表1個單位)
左上角“人數”一詞還告訴我們這里使用“人”做單位名稱。
d、用直條的高矮表示最喜歡某種電視節(jié)目人數的多少。它的特點是能直觀的看出數量的多少。
e、直條用不同顏色表示,相鄰節(jié)目之間的空格是為了更直觀、更鮮明地表示各個數量,同時也起了美觀作用。
舉例說明怎樣根據直條的'高矮讀各個節(jié)目的最喜歡的人數。(配合課件演示)
。ㄍ瑢W們,請大家考慮一下,隨著年齡的增長,看卡通片的同學們還會這么多嗎?你是怎么想的?
。2)讀橫向統(tǒng)計圖。
(介紹橫向統(tǒng)計圖。
(獲取信息。
讓學生從圖中獲取信息,再與同伴交流,看誰從圖中了解的信息最多。
(全班交流。
。ㄓ懻摗
如果班上要組織單項體育賽,你認為組織哪項比賽會最受歡迎?為什么?
2、讀統(tǒng)計表
課件顯示課本第88頁“某地1995~20xx年安裝電話情況統(tǒng)計表”
。1)指導觀察,獲取信息。
讓學生認真觀察,再在小組內討論:從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又想到什么?
。2)全班集體交流。
。ㄖ该诖,引導學生認識:
a、“某地1985~20xx年安裝電話情況統(tǒng)計表”是這張統(tǒng)計表的名稱,它告訴我們本表的統(tǒng)計內容。
b、統(tǒng)計表的第一行是年份,從1985年開始,每隔5年統(tǒng)計一次。
c、統(tǒng)計表的第二行是這個地區(qū)安裝電話的部數。
d、從表中看1985年安裝電話很少,只有18部,以后每5年統(tǒng)計一次,電話數量逐年增加。
。ǚ謩e解釋其數量)
。ㄌ岢鰡栴}
現在這個地區(qū)可能有多少部電話?
小組交流,指名回答。
3、認識統(tǒng)計圖、統(tǒng)計表的作用。
四、小調查
剛才我們已經認識到了統(tǒng)計圖表對于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有很大幫助。
下面,我們就來實際地體會一下。
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我們要進行調查的一些簡單要求。(大屏幕顯示)
1、以小組為單位調查你們小組同學的睡眠時間。
2、用你喜歡的方法作記錄。
3、根據你的記錄制作統(tǒng)計表、統(tǒng)計圖。
4、組內交流你的統(tǒng)計圖表。并選出代表匯報。
全班匯報、交流。
五、全課總結
你今天有哪些收獲?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2、通過“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動,直觀認識角。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通過動手實踐直觀認識角。
教具與學具:
1、實物投影儀,多媒體軟體、一個大三角板、一個活動角等。
2、學具:白紙2張、剪刀、尺子、小圓片、小紙條、三角板、一個活動角等。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T:小朋友,今天老師想和大家一起來認識角,探索角的秘密。
現在我們先一起來觀看一段錄象。
(師生一起觀看錄象)
小朋友,剛才的錄象你們發(fā)現了上面都有什么了呢?(角)
[出示綜合圖]
T:小朋友,剛才你們看到了那么多角,那么從這幅圖中,你能找到角嗎?
A:找角,與同桌說說。
B:匯報。
T:小朋友,你們太厲害了,找到了這么多的角,那么在我們周圍是否有角的影子呢?你能找到嗎?
A:在小組內交流你找到了哪些角?
B:派小組代表匯報,均可補充。
二、導入探究,學習新知。
(一)認識角
T:小朋友,你們剛才找到了好多的角,有一些老師都還沒發(fā)現到,你們平時的觀察很仔細,很細心,給每一個小組往上爬一格。
現在請每個小朋友從桌面上找出一個角來。
A:找角
B:指出你找到的角再哪?匯報。
T:小朋友,老師終于知道角是怎樣的,(教師畫一點)原來是這樣的。
A:學生判斷
B:匯報
(學生判斷錯了,應該還要兩條線)
哦,原來還要兩條線。
(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進行一些負面的解題,讓學生再次進行判斷,逐步形成角的意識。)
A:再次判斷。
B:匯報:兩條線要和那個點相連在一起。
[出示課件]
邊
頂點
邊
T:小朋友,我們把這兩條線取個名字,叫——邊,這個點叫——頂點。通常為了方便說出這個角,我們就記作:1。讀作:角1。
(教師演示如何畫小弧號:從上一條邊往小一條邊畫一個小弧號,然后在旁邊標上1。)
(二)第一次嘗試練習。
A:獨立思考,與同桌交流哪些是角哪些不是?WHY?
B:匯報。
(三)角大小的認識
T:小朋友,現在拿出你們桌上的'圓片,有的同學是大圓片,有的同學是小圓片,然后想辦法折出一個角。
A:動手折。
B:同桌(大、小)兩人相互比一比,誰折的角大?誰小?
T:小朋友,通過剛才折角比角,我們發(fā)現了角有大小,對吧,那么,現在老師想和大家一起折角,好,我們把圓片對折,然后再對折,最后對折。
A:思考:同樣折三次,同桌兩人折的角,誰大誰小?
B:再次比一比。
C:匯報。
T:一樣大,可是好象怎么看都是那個大圓片折出來的角大呀,你們能告訴陳老師角的大小與邊有沒有關系呢?
(生匯報)
哦,與邊沒關系,那么角的大小跟什么才有關系?拿出桌上的兩根小棒。
A:利用這兩根小棒,制做一個角,再小組內討論,動手實踐,角大小跟什么有關系?
B:匯報,小結。
角的大小與邊沒關系,而是與角的兩邊的張口有關系。
C:教師利用活動角及課件加以演示。
三、實踐活動。
T:小朋友,我們發(fā)現了角這么多的秘密后,不知道你們現在能作出一個角來嗎?
A:小組為單位,交流:有幾種方法?
B:小組匯報。
C:全班參與評價。
四、第二次嘗試練習。
T:小朋友,這堂課我們發(fā)現了角什么秘密呢?
A:匯報
哇,挖掘了這么多的秘密,智慧爺爺說想考考你們,有信心接受挑戰(zhàn)嗎?
Q1:數角。
Q2:思考。
對這個圖形剪一刀,那么還剩幾個角?
A:猜
B:動手剪——證實。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點:
使學生通過整理和復習,弄清楚本單元都學習了哪些知識,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
能力點:
1、培養(yǎng)學生簡單的整理、歸納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根據提供的信息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德育點:
體驗與同伴相互交流學習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與人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整理知識:
小組交流這一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筆算加法、筆算減法、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用數學。
把自己找到的知識點進行分類整理。
二、自主探究,發(fā)散思維:
1、學生自己編題,復習筆算的方法。小組自編計算題,自己筆算。
筆算加法應注意什么?減法呢?
他們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做筆算時應注意什么?
2、18+23 70-41 58+29 89-34 6+48 68-65
46+23 91-83 43+19 17+79 92-56 90-54
90-60+24 43-8-30 50+27-9 17+26+18
3、數學醫(yī)院。
8 2 3 9 9 5 2 7
-1 7 + 4 8 -1 6 + 7 3
7 9 7 7 7 9 9 0
說說錯在哪里?
4、母雞有45只,小雞比母雞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提問并解答。
母雞有45只,公雞比母雞少36只,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5、爸爸今年41歲,兒子今年13歲,爸爸比兒子大多少歲?
學生列式計算。把題改為:10年后,爸爸比兒子大多少歲?
讓學生多討論,說一說解題思路。
三、拓展運用:
開放題:小明有50元錢,它可能買了下列哪兩種物品?應該付多少錢?(至少寫出兩種可能)并列出算式。
傘14元鐘表26元足球35元茶杯10元
教學后記: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案4
一、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能正確辨別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能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正確地解決有關排列數和組合數的問題,滲透排列和組合的思想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能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能進一步體會到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ㄈ┣楦袘B(tài)度和價值觀
借助學生的操作活動,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
教學難點:能正確辨別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三、教學準備
課件、玩具汽車等
四、教學過程
。ㄒ唬┣榫硠(chuàng)設,引入課題
1.情境中設問
。1)課件出示第100頁圖(四)的情境圖。
。2)指定學生說說和這學期學的什么知識有關?
。3)課件出示兩件不同的上衣和兩條不同的褲子,問:看到這個圖,你想到這學期學的什么知識?
2.揭示課題
板書:觀察物體和搭配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及教師的設問,讓學生發(fā)現已學的數學知識,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ǘ┙處熞龑В灾魇崂
1.復習觀察物體
。1)課件出示小汽車的圖,同時將實物汽車擺放好。
、僮灾饔^察,組內說說。
小組內的學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小汽車,組內說說自己所看到的小汽車的樣子。
②交流匯報,發(fā)現問題。
a.指定一組內的學生說說看到小汽車的樣子。
b.為什么他們看到的樣子會不同呢?小組內交流。
c.匯報交流,引導發(fā)現:從不同的位置觀察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不一樣。
、壅n件出示從前面、后面、側面看到小汽車的圖樣,指定學生進行連線,說說:你是怎樣判斷?
。2)及時練習
、倬氁痪。(課件出示教材第102頁的第7題)
a.學生獨立在數學書上進行連線,小組內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b.匯報交流,重點交流:前面、后面是怎樣判斷的?
、谡f一說。
a.從任何方向看到都是正方形的立體圖形是什么?(正方體)
b.從任何方向看到都是圓形的立體圖形是什么?(球體)
、鄄乱徊。
看到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的一個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么?(正方體、長方體、圓柱)
a.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立體圖形進行觀察。
b.匯報交流,學生匯報時教師適時出示立體圖形讓學生觀察。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觀察、交流、比較中,發(fā)現觀察一個物體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圖形可能不一樣,并在不同形式的練習中加以鞏固、提高,從而經歷總結歸納知識的過程。
2.復習搭配問題
。1)課件再次出示兩件不同上衣和兩件不同褲子
①學生根據圖樣,提出數學問題。(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
、趯W生獨立完成,然后小組內交流想法,提示學生:可以利用畫圖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蹍R報交流,重點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及解決問題時要有序。
。2)及時練習
①排列問題
課件出示:從8、2、4、1四個數字中選出兩個數字組成兩位數,每個兩位數的十位數和個位數不能一樣,能組成幾個兩位數?
a.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小組內交流想法。
b.匯報交流方法,重點說明:在組兩位數時一定有序地擺數。
、诮M合問題
課件出示:每兩人握一次手,6個人一共握手多少次?
a.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小組內交流想法。
b.匯報交流方法,重點說明:在握手時一定有序地握手,同時每兩人間只能算一次握手,不考慮順序問題。
。3)引導比較,發(fā)現問題
上面的組數問題和握手問題在解決時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穿衣服、組數、握手”等活動中掌握排列問題和組合問題的解決方法,并在比較中發(fā)現兩類問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與過程,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搭配問題的認識與與理解,滲透搭配問題的思想方法。
。ㄈ┙鉀Q問題,鞏固提高
1.練一練
課件出示教材第105頁的第13題。
(1)學生獨立在數學書上進行連線,小組內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匯報交流,指定學生說說:你是怎樣判斷的?
2.組一組
課件出示:從5、9、0三個數字中選出兩個數字組成兩位數,每個兩位數的十位數和個位數不能一樣,能組成幾個兩位數?
(1)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內交流組數的方法。
(2)匯報交流,重點說明:和0組數時,0不能擺在十位。
3.送一送
課件出示:元旦時,小明、小剛、小陽三人互相贈送一張賀卡,他們一共贈送多少張賀卡?
。1)學生獨立完成,提示學生:可以利用畫圖的方法來分析。
。2)匯報交流,指定學生說出思考的方法。
4.比一比
課件出示:六個小朋友進行乒乓球比賽,每兩個小朋友要比賽一場,一共要比賽多少場?
(1)學生獨立完成,提示學生:可以利用畫圖的方法來分析。
(2)匯報交流,指定學生說出思考的方法。
5.擺一擺
課件出示教材第105頁的第14題。
。1)學生動手用小棒擺一擺,然后小組內交流想法。
。2)匯報交流,指定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重點:讓想法不同的學生進行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鞏固了觀察物體和搭配問題的相關知識,同時又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的靈活性,滲透一定的數學思想方法。
(四)暢談收獲,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復習,你又有什么收獲?以后在解決問題時應注意什么?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案5
教材分析
本單元學生主要學習一些簡單的統(tǒng)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掌握統(tǒng)計數據的記錄方法,并能根據統(tǒng)計圖表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使學生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和作用,初步了解統(tǒng)計的基本思想方法,認識統(tǒng)計的作用和意義,逐步形成統(tǒng)計觀念,進而養(yǎng)成尊重事實、用數據說話的態(tài)度。
學情分析
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能正確地進行計數,所以填寫統(tǒng)計表時不會感到太困難,其關鍵在于引導學生學會收集信息,整理數據,根據統(tǒng)計表解決問題。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較多的生活經驗,能利用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作出簡單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體會統(tǒng)計的作用。本單元教材選擇了與學生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生活場景,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生的校服、講故事比賽、春游的人數情況統(tǒng)計等,同時滲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識,使學生明確統(tǒng)計的知識是為生活服務的。教學內容更加注重對統(tǒng)計數據的初步分析。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讓學生經歷統(tǒng)計活動的全過程,要鼓勵學生參與到活動之中,在活動中不斷培養(yǎng)動手實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并加強與同伴的合作與交流。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能利用統(tǒng)計表的數據提出問題并回答問題。
數學思考: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問題解決:能根據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情感態(tài)度: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tǒng)計過程,能根據統(tǒng)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使學生親歷統(tǒng)計的過程,在統(tǒng)計中發(fā)展數學思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一單元數據收集整理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體驗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
2、能根據統(tǒng)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根據統(tǒng)計表的數據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及解決策略。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tǒng)計過程,能根據統(tǒng)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統(tǒng)計問題的方法。
教法:
談話、指導相結合法,引導學生通過對情境問題的探討,師生互動,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師引導提問:同學們,你們入學都要穿上我們學校的校服,你們喜歡我們校服的顏色嗎?(指名3~5個學生說一說)。
師:有的同學喜歡這個顏色,有的同學不喜歡,如果我們學校要給一年級的新生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請你們當參謀,給服裝廠建議下該選哪種顏色合適。
(指名學生回答,并說明理由。)
教師引導:張三喜歡紅色,學校就決定將校服做成紅色的,怎么樣?你有什么意見?
教師小結:你們剛才說的只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顏色,不能代表學校大多數同學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種顏色是大多數同學喜歡的呢?(學生可能回答,調查全校學生喜歡的顏色。)
教師追問:如果我們現在要馬上把信息反饋給服裝廠,你覺得調查全校的學生這個方法怎么樣?(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小結:全校學生那么多,要調查全校的學生,范圍太廣了,我們可以先在班級里調查,通過班級中的數據作為代表,找出大多數同學喜歡的顏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數學生喜歡的顏色。那這節(jié)課就以我們班級為單位,在班級中進行調查統(tǒng)計,看看在這四種顏色中,大多數同學最喜歡哪種顏色。
二、互動新授
1、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1)教師提問:剛才我們確定了要在班級里進行調查,我們班級的人數也不少,應該怎樣調查呢?你有什么好的辦法?(指名學生回答。)
學生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2)出示統(tǒng)計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完成這張統(tǒng)計表呢?
(3)學生說出各種不同的方法。(學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歡的顏色寫在紙張上、舉手、小調查等。每人報喜歡的顏色,我們在自己的表中做記號,如畫“正”;舉手表示自己在哪一個范圍的,老師數一下,再把結果填在表中??)
(4)教師提問:你認為以上各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最方便?
師:在這些方法里,舉手表示是比較簡便的方法,現在由老師發(fā)布指令,每人只能選一種顏色,最喜歡哪種顏色就舉手表示。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tǒng)計表。
師生活動,教師說顏色,學生舉手,教師數人數,學生填表格。
2、從這張統(tǒng)計表中,我們可以知道些什么?(讓學生自由發(fā)言,說出自己的發(fā)現。)
(1)師:從統(tǒng)計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樣計算?(把每種顏色喜歡的人數加起來,如果與全班人數不相符,說明我們在統(tǒng)計的過程中出現了錯
誤。)
(2)師:喜歡說明顏色的人數最多,那么這個班訂做校服,選擇該種顏色,那全校選這種顏色做校服合適嗎?為什么?
組織學生分析表格,教師根據分析的情況加以引導,突出統(tǒng)計的意義。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頁“做一做”,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這張表格,你準備怎么辦?
(要引導學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舉手報名,匯報填寫等)并說出統(tǒng)計的過程;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2)采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強調數據的準確性),學生獨立完成“表格的填寫”。
(3)小組內討論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歡去( )的人數最多,最喜歡去( )的人數最少。
最喜歡去植物園的右( )人。
你最喜歡去( ),喜歡去這里的同學有( )人。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提問,全班進行反饋。)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
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小組。
(1)課件出示第1題的表格圖。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tǒng)計表。
師生活動,共同填表格。
(2)根據表格內容回答問題。
參加( )小組的人數最多,參加( )小組的人數最少。
我們班參加計算機小組的有( )人。
我喜歡( )小組,喜歡這個小組的有( )人。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舉手表決的方式統(tǒng)計了本班同學最喜歡的校服的顏色,最喜歡去哪里春游,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活動,這個方法簡便,易操作,下次我們班級調查就可以采用這種方法。
板書設計: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案6
教學內容:
課本P8-P10例1、例2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下,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時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初步掌握筆算加法的法則,能熟練的計算。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書寫工整的習慣。
教學重點:
1、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筆算的計算法則,能熟練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筆算中的“對位”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投影出示P8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同學們準備去參觀博物館。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幅圖,你發(fā)現了哪些數字信息?說給你小組的同學聽一聽。全班匯報發(fā)現。哪兩個班可以合乘一輛車?學生小組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情景圖,從而使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激發(fā)解決問題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組織教學例1。學生說想法及理由。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計算方法。先嘗試寫豎式,再討論總結列豎式應注意的問題。
2、完成P9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后說說計算方法。
3、教學例2。學生嘗試計算,交流算法。嘗試用多種算法計算。
4、完成P10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在嘗試、交流中掌握計算方法初步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三、練習,實踐應用
1、練習二第1題說說圖意,交流算法并匯報。
2、練習二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并板演筆算過程,同時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幫助學生鞏固兩位數與兩位數的不進位加法計算,熟練掌握計算方法。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又學會了什么?教師引導梳理。
五、隨堂練習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案7
教學內容:
課本第73-74頁,做一做1、2。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實例讓學生感受到萬以內的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認識,發(fā)展學生的數感,了解大數的價值。
2、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單位進一步理解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制關系。
3、學會讀寫萬以內的數(中間、末尾沒有零),知道數的組成,掌握數位順序表。
教學重、難點:
認識新的計數單位萬,會數萬以內的數,掌握數位順序表。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計數器,一個數位順序表格(空的)。
教學過程:
一、 準備練習。
1、 觀察下列兩組數,先回答是怎么數的,再接著數出后面的5個數來。
27、37、47、57、( ) ( ) ( ) ( ) ( )
110 、210、310、410、( ) ( ) ( )()()
。、讀出下面的數。
。常罚担常埃梗矗玻埃玻埃
誰能說說讀數時要從哪位讀起?怎樣讀?
。、想一想,999是幾位數?再添1是多少?它是幾位數?
[設計意圖]通過準備練習復習舊知,為學生遷移性的學習新知做好準備。
二、 講授新課
師:同學們,昨天老師讓你們調查了蕪湖長江大橋的公路橋和鐵路橋的長度,下面請你們來匯報一下調查的結果。
學生匯報調查的數據,教師板書,并讓全班同學認讀。接著老師問同學們,有誰知 道南京長江大橋的公路橋和鐵路橋的長度呢?
1、出示南京長江大橋的圖。
(1)請學生說一說對南京長江大橋的認識。
教師補充說明,南京長江大橋是我國在長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鐵路兩用橋。
。2)請學生認讀公路橋、鐵路橋的長度。
2、板書:萬以內數的認識。齊讀
3、教學例4。
(1)觀察例4中的立方體。
數一數:一個大立方體中有多少個小立方體?
。ㄕ垖W生說一說是怎么數的。)
。2)一個大立方體中有1000個小立方體,這兒有10個大立方體,共有多少個立方體呢?
根據學生所說,師生共同數一數。(一千一千地數。)
。3)小結并板書。
一千一千地數,10個一千是一萬。
萬也是一個計數單位,它和千是相鄰的'計數單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萬位在左起第五位。
、 請學生指出計數器上的千位、萬位。
② 教師撥一千,學生數一千,直到撥10個一千,學生數一萬。
4、教學列5。
。1)教師撥出2356,請學生認出讀。
根據學生認讀板書:讀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寫出這個數?請一名學生板書。(寫作:2356。)
。2)師:這個數是由( )個千,( )個百,( )個十和( )個一組成的。
(3)有關這個數你還知道什么?
。ǘ嗾垘酌麑W生說,學生可能說出它是幾位數,最高位是什么數位。)
[設計意圖]通過自主探究,掌握數位的順序,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5、課堂練習。
(1)課本第75頁的做一做第1題。
先寫出各數,再讀一讀,最后說出這些數的組成。
。2)用計數器數數,一個一個地數。
、購994-1000;②從9995-10000。(男、女生分組數數,每組數一題。)
6、數位順序表。
。1)說一說到目前為止,你已學過哪些計數單位?哪些數位?
。2)你通從左往左分別說出它們的順序嗎?
。3)教師拿出數位順序表格問:有誰會填出這張表?
。ń處熣堃幻麑W生填寫,其他學生在本子上自己制作。)
。4)記這個表格。(同桌互說。)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學習,掌握萬以內數的讀寫和組成,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和知識的遷移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
同桌互相撥數、認讀,并將認讀的數寫在本子上。
四、課堂小結說一說你今天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學會歸納整理自己的知識體系。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 知道鏡像對稱圖形的特點。
2。 通過學生活動,正確體會鏡像對稱的相對性。
3。 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
教學重難點
體會鏡像對稱的相對性。
教學具準備
鏡子、教科書第71頁的開放題、卡片
教學過程
一、玩一玩鏡子,創(chuàng)設情境
1。小朋友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來玩一玩鏡子,好嗎?(每人一面小鏡子)
師:你在鏡子里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自己;我看到了書;我看到了黑板……
師:這是怎么回事?
二、引導探索,體驗鏡像對稱的特點
1。 出示教科書第69頁的主題圖,請學生仔細觀察。
。1)師:這幅圖畫中,怎么會出現兩棟房子、六只天鵝?怎么岸上有樹,水底也有樹?
(2)生:下面的房子、天鵝、樹是水里的影子。
師:(放大房子圖)水上的房子和水下的`房子是相同的嗎?它們的方向怎樣?
生:樣子相同,但方向相反。
師:其實這也是數學知識,是一種鏡面對稱。(出示課題)
2。 請學生用手中的鏡子做游戲。
。1)發(fā)給學生只有半邊圖象的卡片,請他們想辦法猜出另半邊圖象是什么?(小組活動)
小組匯報:用鏡子照;把卡片對折……
。2)用鏡子照自己的臉并做各種面部表情,同時觀察鏡子里的你面部表情的變化。
。3)出示教科書中第69頁的小朋友照鏡子圖(例3)
師: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鏡子里面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
3。師說:“小朋友們,讓我們來照照鏡子吧,好嗎?”出示三面穿衣鏡,請學生在鏡子面前表演各種動作,同時請學生說出鏡子里面的自己動作是怎樣的。(小組活動,教師參與其中。)
生:我向前走一步,鏡子里的我也向前走一步。
鏡子里的我左手拿筆,右手拿本子,鏡子外面的我左本子,右手拿筆。
我往左走,走鏡子里的我往右走。
學生任意做動作……
三、運用拓展
1。 判斷。哪個是你在鏡子里看到的樣子?圈出來。(教科書第71頁第5題)
2。 找朋友。
3。 思考題:第71頁第1題、2題。
。1)看鏡子寫數
(2)看鏡子寫時間
四、小結評價
師:看,照鏡子、水面倒影等等這些生活中的事就是數學知識,你知道了嗎?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案9
實踐活動:
我長高了
教學內容:
教材第36~37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通過學生活動,加深對長度單位米和厘米的認識,進一步發(fā)展長度觀念。
2、在活動中滲透統(tǒng)計的初步知識,利用統(tǒng)計表發(fā)展學生收集、整理數據,從統(tǒng)計表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3、鞏固用各種測量工具測量長度的正確方法。
能力點:
1、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發(fā)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并通過實際的測量鍛煉學生在實踐中運用知識、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能力。
德育點:
通過比賽,提高學生對測量的興趣,同時在測量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分工意識。
教學重點:
通過學生活動,加深對長度單位米和厘米的認識。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和意識。
教學模式: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
米尺、長繩、皮尺。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我們今天就要在這個教室里舉行一次測量大比拼,決出一個冠軍小組。
測量時我們要注意什么?測量的方法是什么?
二、自主探究:
1、小組合作分別量出1米、2米長的繩子。
比一比哪一小組量的又快又準。
學生動手操作。選出量得最快的小組交流一下量的方法。
量出2米長的繩子,對于不同的方法給予肯定。
師:測量時我們要選擇既簡單又方便的方法。這樣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務。
2、量出課桌的長、寬、高。小組分工合作。
3、分組測量身高、頭圍、臂長,并填表。
與6~8歲兒童生長發(fā)育對照表進行對照。
男生女生
頭圍(厘米)43~5942~58
身高(厘米)99~13398~132
三、拓展運用:
1、大家還想測什么?自由測量。
2、指導學生測量步長。
3、從你家到學校是多遠?怎么測量?如果沒有工具又怎么測量?
課后完成測量任務。
教學后記: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案10
素質教育目標:
㈠知識教學點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初步形成質量的概念,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使學生了解用秤稱物品的方法。
、婺芰τ柧汓c
1、發(fā)展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自主選擇合適的秤稱物品。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品質量的意識。
、缜楦薪逃c
1、引導學生關心生活,在生活中學習和運用數學。
2、使學生感悟數學知識內在聯(lián)系的邏輯之美,提高審美意識。
教具準備:
。ń處熡茫┒嗝襟w課件、盤秤、有獎競猜的物品、一個1角硬幣
。▽W生用)六人一組:10個1角硬幣、10克、20克、30克、50克、100克的物品,2包500克的鹽、蘋果、餅干、石頭、米、花生米、果凍等......
重點: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難點:培養(yǎng)學生估測意識
教學步驟: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今天森林里發(fā)生了一件大事,我們也去湊湊熱鬧好嗎?
生:好!
師:我們去看一看。
1、觀看課件演示:(熊貓森林超市開張情景)
咦,什么聲音,這么熱鬧?
噢,原來今天是熊貓森林超市開張的日子。
2、課件顯示(超市內部場景)
師:好,我們進去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ㄉ杂烧f出看到的商品名稱、質量、有數字、有克和千克...)
3、(出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克和千克。(板書課題)
4、請打開課本P86頁。
二、認識稱。
師:要知道物品的輕重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來稱。
師:那么你知道哪些稱呢?
生:(多媒體課件出示盤秤、臺秤、電子秤、天平、彈簧秤、磅秤。)
師:你在哪見過這些秤?
生1:我在超市賣食品的地方見過電子秤。
生2:賣水果的地方有盤秤。
生3:我見過夏天賣西瓜的用磅秤。......
師:大家真留意身邊的事物。
三、感覺體驗,形成質量觀念。
1、認識1克。
師:同學們請看這是什么?(1角硬幣)你猜一猜有多重呢?
生:1克......
師:我們用天平來稱一稱。請看屏幕。(播放錄像)
師:你們真棒,一枚1角的硬幣約重1克。請大家拿一枚1角硬幣放在手中掂一掂,好啦,感覺怎么樣?
生:很輕。
師:大家知道1克的重量了,現在找一找生活中有那些物品的重量大約是1克。
生:乒乓球、小發(fā)夾、藥片、小螺絲、紐扣、圖釘......
師:你們真利害能找到這么多大約1克的物品,那你還能找出10克、50克、100克的物品嗎?
生:......
師:大家真聰明,找到這么多以克為單位不同重量的物品。
師:請大家從籃子里找出100克的物品。看哪一組找得最快。準備開始。
師:大家都來感覺一下。
2、認識千克
師:剛才第二小組找100克的物品又快又好,現在我們再來找出1包500克的物品,準備開始!
師:找得好快!這是一包500克的鹽。(500克)
師:一袋鹽500克,那么兩袋呢?(生答師板書:1000克)
師:我們在驗證之前一齊來認識盤稱。我們一齊來觀察一下。(觀察盤稱認識盤稱)
生:(匯報)
師:現在我們把兩袋鹽放在一起,用盤秤稱一稱。那么大家知道有多重?(學生操作稱量)
生:1千克
師:1000克里面有幾個1克呢?(1000個)
師:那么1000克和1千克哪一個重呢?(相等)我們一齊來讀一讀。
師:老師想到超市買幾樣東西你能幫幫老師嗎?(能)
[要求:請各組合作幫忙稱出1千克的物品]
學生匯報:我們組稱了6個蘋果是1千克......
師:通過稱量,你有什么發(fā)現?
生:我發(fā)現這六袋物品重量相同,都是1千克。
生:我發(fā)現1千克的石頭少,1千克的餅干多。
生:我發(fā)現雖然1千克的石頭少,1千克的餅干多,但是他們的重量是一樣的。
師:你們的發(fā)現可真多!謝謝大家的幫忙。
師:現在我們每人輪流掂一掂,試一試這1千克的'感覺,各小組也可以交換物品試一試。
師:感覺怎么樣。
生:我覺得1千克很重。
生:我覺得1千克比1克重多了。
生:我覺得1克比1千克輕很多。
師:真的嗎?好了,我們拿出1克和1千克的物品比一比。
師:感覺怎么樣。
生:1克很輕,1千克很重。
生:1克比1千克輕很多。......
師:一般情況下,我們稱較重的物品用千克做單位,稱較輕的物品用克做單位。
師:請同學們打開書P86,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四、聯(lián)系生活,鞏固練習
同學們學了這么多知識,熊貓老板很想請大家去他的超市幫忙,你愿意嗎?聽聽熊貓老板的要求吧?(想成為我的職員可不容易,要經過三關的考驗。勇敢的小朋友請來吧。┠銈冇行判膯幔
第一關:1、書P88頁2。
2、書P89頁4。
3、書P89頁5。
第二關:判斷提。(學生用動作判斷)
。1)一個1角硬幣重1克,10個1角硬幣重1千克。()
。2)5千克比5000克要輕一些。()
。3)小明重25千克。()
(4)1千克鐵比1千克棉花重。()
第三關:亮亮去春游寫了一篇日記請小組合作找出不對的地方并改正。(課件出示)
亮亮今天春游啦!他為自己準備了可口的食物:有50千克重的兩個,150克重的一個...他們班游玩的地點是動物園,在那里亮亮看到了許多動物,他最喜歡重達3000克的、和脖子長達3克的。
五、有獎競猜活動
師:這節(jié)課同學們學得這么好,老師想送些禮物給大家。請看,想要嗎?
師:呵呵,都想要,不過,得先猜猜它有多重?哪個小組猜對了獎品就是你們組的!
(每組一分物品學生通過掂一掂,估一估說出重量。)
六、小結。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經歷在現實的情境中確定和區(qū)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過程,能正確地辨別這四個方向。
2、在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詞語描述所在的方位及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確定其他三個方位的'過程中,提高運用所學的方位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數學應用意識,發(fā)展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在情境中確定和區(qū)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教學難點:
根據一個方向確定和描述其他三個方向。
教具準備:
指南針、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師生齊唱兒歌《東西南北》。
全班齊誦兒歌: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老師:同學們,在生活中你是怎樣辨別方向的?
3.板書課題:東南西北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題。
談話:同學們喜歡看動畫片嗎?課件演示:例題圖《小明上學》。
提問:從剛才的動畫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知道太陽是從哪個方向升起的嗎?哪個方向是東?
談話:同學們說得很好。請同學們起立,面向太陽站好。你能說說自己的面前是什么方向嗎?你的后面、右面、左面各是什么方向?自己先指一指、說一說,再跟小組內的同學說一說。
學生活動,并在小組內交流。
全班交流。
師:我們前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后面是( )
全體起立:面向( ),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向右轉,前面是( ),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向右轉,前面是( ),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向右轉,前面是( ),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向右轉,又面向(東面)
師:你發(fā)現了什么?(東西相對、南北相對;按順時針方向旋轉;不管朝哪個方向,東南西北的方向不變) 板書:東西相對 南北相對
談話:現在請同學們轉過身來坐下,我們看屏幕:小明也像同學們一樣,在一天早晨,面向太陽站立。你知道(課件出示:小明面向太陽站立圖)小明的前面、后面、右面、左面各是什么方向嗎?(根據學生回答,把課本上的四句話填完整)
小結: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認識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教學“試一試”。
下面我們來做個指方向游戲好嗎?
。1)游戲示范:請一個學生上來,先跟老師合作。
由老師發(fā)出口令,學生指出方向
。2)學生活動:同桌學生先由一個人說口令,另一個人做,再進行交換。
。3)談話:同學們做游戲的時候,豆莢老師提了一個問題,你能幫助解決嗎?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重量單位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認識案秤,了解案秤稱物品的方法.
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并體驗到教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教學重點
建立1千克重量的觀念,掌握千克與克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建立1千克重量的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
一臺案秤、一些蘋果、2袋精鹽(每袋500克)、一些雞蛋、一些沙土、2捆掛面(每捆500克);1克、10克、100克、1000克的大米,分別裝在塑料袋中(每組10袋),10袋大米(每袋1千克)、天平.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教師:前面我們學了重量單位克,你們都會用了嗎?可有一位小朋友因為上課沒聽講,不會做下面的題目,正在打電話求助呢,你們能幫幫他嗎?(演示課件千克的初步認識下載)
一只乒乓球約重3()一杯牛奶重300()
一個西紅柿重250()一個鴨蛋約重60()
二、探究新知
。ㄒ唬⿲胄抡n:
1.教師:那位小朋友在大家的幫助下已經學會了怎么用克這個單位,可他又遇到了一些問題(出示下面的題目)
一袋大米重25()一個大冬瓜重10()
一頭牛重420()小明體重28()
2.教師:稱一些比較輕的物品時,常用克做單位.可是稱一些像牛、人這樣比較重的東西,用克做單位就太小了。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比克大的重量單位千克(板書:千克).1千克到底有多重?克和千克之間有什么關系?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方面的問題.(把課題板書完整:千克的初步認識)
。ǘ┣Э说某醪秸J識:
1.感知1千克有多重.
講述:稱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做單位.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每組有一袋大米,每袋都是1千克,同學們親自掂一掂.初步感知1千克有多重.
2.使學生感知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
教師出示1克重的大米,每組中的1號同學拿出1克重的大米給本組同學看一看,掂一掂.
(1)提問:10個1克是多少克?100個1克是多少克?1000個1克是多少克?
引導學生明白:10個1克是10克,100個1克是100克,1000個1克是1000克
。2)教師重述:1000個1克也就是1000克,可以稱為1千克.(板書:1千克、1000克)
。3)指板書,提問:1千克和1000克之間有什么關系呢?我們用天平稱一稱(左邊托盤中放1千克,右邊托盤中放1000克)
引導學生明白:1000克就是1千克,所以1000克=1千克
教師板書:1千克=1000克
。4)體會1千克的實際重量
引導學生左手拿1克的大米,右手拿1千克的大米掂一掂,兩只手的感覺有何不同?進一步認識1千克=1000克.
同學們拿出1袋精鹽(每袋標有500克)、兩袋精鹽,親自掂一掂,有什么感覺.引導學生看看每袋標明重量,兩袋重量是多少?
教師說明:1千克又叫1公斤,千克也是我國法定的計量單位(出示圖片法定計量單位).
3.進一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觀念.
。1)認識案秤,了解案秤稱物體的方法
、俪鍪緢D片臺秤,師簡單介紹構造.
②教師介紹使用方法:案秤也叫做臺秤,使用時先把案秤刻度盤上的指針(或游標)定在0位,然后將所稱物品放到托盤上,觀察秤指針所指的數字,指幾就是幾千克,教師稱1千克的蘋果演示給同學們看.
。2)實際操作,具體感知1千克有多重.
、俜Q出1千克的沙子,裝在塑料袋里,用手掂一掂有多重.
、趯1大袋洗衣粉放在托盤里讓學生稱一稱有多重(正好1千克),順次傳遞讓學生掂一掂.
③把稱過的和課前準備好的物品拿出來,再次讓學生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說明它們的.重量相等都是1千克.
4.完成43頁的做一做
。1)引導學生分別稱出1千克的蘋果,同學們一起數一數有多少個?思考為什么都是1千克,而蘋果的數量卻不一樣?如果蘋果的數量相同,重量一定相等嗎?
引導學生明白:重量相同物體的個數不一定一樣多;數量相同,物體的重量不一定相等.
。2)學生舉例說明哪些物品大約重1千克.
。3)在下面表里填上合適的數目.
教師重點指導______個雞蛋重1千克.提問:9個雞蛋一定重1千克嗎?為什么?(因為雞蛋的大小不一樣,所以同樣個數的雞蛋重量不一定相等,同樣重量的雞蛋個數不一定一樣).
。ㄈ┬〗Y: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又認識了一個重量單位千克.1千克也叫做什么?千克和克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四)看書質疑.
三、鞏固發(fā)展
1.稱比較輕的物品的重量時,常用______做單位;稱一般物品的重量時常用______單位,1千克也叫().
2.1千克=()克1000克=()千克
3.選擇正確的答案填在括號里:千克克
4.手勢判斷對錯:
2千克<20xx克 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 2500克>3千克
題中兩邊單位不同,判斷前提醒學生注意
5.填空:
(1)小明體重25千克,小青體重21千克,小明比小青重______千克.列式為______.
(2)一筐水果重30千克,6個人合買一筐后平均分,________?(先口頭提出問題,再口頭列式,注意問題的單位)
四、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到現在你共學習了幾個重量單位?分別是什么?克與千克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五、布置作業(yè):第44頁第4題.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案13
一、情境引入
1、今天是我們的一位好朋友的生日,想知道他是誰嗎?
2、(電腦出示:淘氣)讓我們一起來唱首生日歌吧!聽聽淘氣有什么話要對我們說吧。
3、板書課題:生日。
二、探究新知
1、統(tǒng)計前的準備活動
(1)今天是幾月幾日?(10月16日)原來淘氣是10月出生的,我們班有誰也是10月份出生的?
(2)你是10月份出生的,那你知道你出生的月份屬于什么季節(jié)的呢?
指名學生說:你是幾月出生的`,屬于什么季節(jié)?
(3)我們來看一看,你們出生的季節(jié)剛才你們說對了嗎?
出示課件:四個季節(jié)的圖片(并說明哪幾個月是什么季節(jié))
(4)現在你們知道自己的生日屬于什么季節(jié)了嗎?給你的同桌說一說,說完后坐直。看哪個小組最先完成。
(5)老師要看看誰是亮眼睛,看好了。我們請春季過生的同學舉手;請夏季過生的同學舉手;請秋季過生的同學舉手;請冬季過生的同學舉手。猜一猜哪個季節(jié)過生日的最多。
(6)大家的說法各不相同,怎樣才能知道哪個季節(jié)過生日的同學最多?有什么好辦法知道?
學生匯報。鼓勵學生想出不同的方法(如舉手數一數、舉不同顏色的卡片、分排站立、畫正字等)
2、經歷統(tǒng)計活動
(1)6人小組合作統(tǒng)計
師:同學們的辦法真多!接下來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做一次調查。那調查應注意什么?來看看小組合作的要求吧!
(幻燈)
(2)小組活動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中調查一下,并完成統(tǒng)計圖。
(3)全班匯總
師:剛才老師看了同學們在小組的表現,真積極!下面我們一起完成大的統(tǒng)計圖好嗎?請各小組長匯報你們組的統(tǒng)計結果,說說你們是用什么方法統(tǒng)計的。
(4)驗證數據
師:這是剛才大家每個大組調查的結果,老師根據你們的統(tǒng)計繪制出這張班級統(tǒng)計圖。請小朋友們先來數一數在春季過生日的有幾人?夏季、秋季、冬季過生日的有幾人呢?
師:那你們算一算,我們一共統(tǒng)計了多少名同學?再看一看,今天來這里上課的同學有多少人?說明在統(tǒng)計時有沒有多余的?有沒有遺漏的?看來,同學們在統(tǒng)計時非常認真。
3、觀察統(tǒng)計圖,拓展思維
(1)說一說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統(tǒng)計圖,現在你知道哪個季節(jié)過生日的同學最多了嗎?從圖中你們還發(fā)現了什么呢?
(2)師:誰愿意和老師做朋友?誰能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個季節(jié)過生日?小組討論,說出自己的理由。
(3)師:老師也有生日,你們猜猜老師的生日可能在哪個季節(jié)呢?生猜。鐘老師12月份過生日,是什么季節(jié)呀?(冬季)對了,老師是冬季過生日的,根據統(tǒng)計圖我們可以猜測出最有可能的結果,但是這個結果不一定是準確的,就像猜老師的生日一樣。
三、拓展應用
1、這個統(tǒng)計圖是怎么得來的呀?說一說。
2、在生活當中,還有哪些問題需要統(tǒng)計呢?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案14
教學內容:
教材第67頁例5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并能運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經歷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yǎng)成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知余數在生活中的靈活應用,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目標解析:
本課教學目標是在學生已學習表內除法和有余數除法的基礎上定位的。結合學生熟悉的劃船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最多與至少的.含義,運用所學的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學會根據實際情況靈活的選擇進一法或舍余法確定問題的結果,進一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感知余數在生活中的靈活應用。
教學重點:
運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根據實際情況對余數進行合理取舍。
教學準備:
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設疑自探
。ㄒ唬┙涣鳎河米疃嗪椭辽僬f一句話。
(二)復習導入
1.復習有余數的除法。
口算教材第69頁第3題。
2.匯報交流,以舊引新。(板書課題)
二、解疑合探
(一)提出問題,理解題意。
1.課件出示例5
22個學生去劃船,每條船最多坐4人。他們至少要租多少條船?
2.審題交流
。1)你知道了什么?
(2)每條船最多坐4人什么意思?
(3)至少要租多少條船什么意思?
。ǘ┳灾魈骄,解決問題
1.學生嘗試解題,教師巡視指導。
2.多種方式感受進一法。
。1)畫圖表示
。2)數字表示:4,4,4,4,4,2,要租5+1=6(條)船。
。3)列式表示:224=5(條)2(人)
還多出的2人,應該再租一條船,共要租5+1=6(條)船。
3.比較辨析,理解進一法。
。1)討論辨析,明確進一法。
、儆行┩瑢W認為租5條船就夠了,你怎么想?
、谟嘞聛淼2人怎么安排?
。2)比較優(yōu)化,掌握列式表示法。
。ㄈz驗結果,梳理強化。
1.回顧反思:他們至少需要6條船,解答正確嗎?
2.乘法驗證:5條船最多只能坐20人,所以要坐22人至少要6條船。
三、質疑再探
師生總結:這節(jié)課你有收獲嗎?
余數在生活中真是太調皮了,有時候需要加1,有時候需要舍掉,一不小心就會出錯。在今后的學習中、生活中,我們會經常遇到有余數的問題,只要同學們認真審題,靜心思考,根據實際情況對余數進行合理的取舍,就能成為余數的好朋友。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四、運用拓展
(一)基本練習(第67頁做一做的第1題)
1.審題,理解題意。
2.思考,獨立解答。
3.質疑:結果為什么要加1?
。ǘ┳兪骄毩暎 教材第67頁做一做的第2題 )
1.小麗有10元錢,買3元一個的面包,最多能買幾個?
。1)弄清題意。
。2)獨立解答。
。3)討論交流,理解舍余法.
思考:余下的1元,還夠再買一個面包嗎?
2.用這些錢能買幾個4元的面包?說說理由。
。ㄈ┚C合練習(教材第70頁練習十五的第8題)
學生獨立審題思考解答后,匯報交流,引導學生綜合考慮3種花的情況,以束數最少的花為標準確定。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案15
教學內容:認識長度單位米和厘米、會用米、厘米量,認識線段 量、畫線段。
教學目標:
知識點:1、使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4、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能力點:1、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能力。
5、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
德育點:1、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合作意識,樹立自信心。
6、養(yǎng)成認真、一絲不茍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1、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7、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
教學難點:1、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8、建立長度觀念,會初步的估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課時安排: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1~3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1、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認識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3、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點:使學生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各種尺子、硬幣、回形針、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媽媽需要買一截松緊帶,需要多長呢?老師量過了,和你們桌上的小棒一樣長,請每個小組選擇一種實物量一量。
學生匯報量的結果。
問:奇怪了,同樣長的松緊帶,可你們量出的結果怎么不一樣呢?
師:如果我們要得到一個統(tǒng)一的結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認識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發(fā)現了什么?
學生觀察,匯報。
A、數,按順序讀一讀。問:最左端是幾?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線,有長有短,叫刻度線。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種常用的長度單位。
一厘米有多長?(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還有哪段是1厘米?你發(fā)現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用手比劃一下1厘米是多長。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2、認識幾厘米。
師:我們知道1厘米有多長,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長?
問:2個1厘米是幾厘米?4厘米里有幾個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嗎?
3、用厘米量。
舉起藍紙條,估計一下他大約是幾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書上。
量松緊帶的長。
三、拓展運用:
1、判斷下面的量法對嗎?說明理由。
(1)沒對準0刻度線的。
。2)正確的。
。3)不是從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斷了,看不到0刻度線,怎么辦?
3、小組合作量指定物體長度。
4、老師想量手腕一圈的長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嗎?(介紹各種尺子)
5、選擇尺子和自己感興趣的物體量一量。
課外搜集資料:你還知道哪些長度單位?在古代,沒有尺子時,人們用什么進行測量?(手腳)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長度。
課后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4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1、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2、會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單位的工具進行測量。
3、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厘米。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點: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米尺、軟尺。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提問學生自己的哪個手指的寬是1厘米。
2.讓學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實際長度。
3.用學生尺量數學教科書的長和寬,并回答量的結果。
4、一名用學生尺量黑板的長,一名學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長。發(fā)現了什么?引出米尺。讓學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長度要量幾次,量完后,提問:“用哪種尺量黑板的長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場的長用哪種尺方便些?”
教師說明:“前面我們學習了長度單位厘米,知道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厘米作單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場的長用厘米作單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長度單位來量。今天我們就學習用米作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
板書課題:認識米 用米量
二、自主探究:
1、教師拿出米尺告訴學生它的長度是1米并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米尺或1米長的小棍,讓學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將兩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長度。
2、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3、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繩子,兩人一組量出1米、2米、3米的長度給大家看。
4、量出1米長的繩子,小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這根繩子有多少厘米。教師提問:“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學生回答后,
教師板書:1米=100厘米。并讓學生齊讀兩遍。
三、拓展運用:
1、教師出示1盤卷尺,告訴學生這是1盤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較長的距離。量跳遠的距離。
2、找一找你身邊有什么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3、1米=( )厘米 100厘米=( )米
5米=( )厘米 200厘米=( )米
實踐活動:試測量一下教室的長度。
量跳遠的距離。
(指導學生:要先確定兩個點,一個是跳的起點,另一個是跳完后腳后跟所在的點(終點)。量的時候,尺子要從起點拉到終點,尺子要放平拉直,這樣才能量出準確的長度。)
課后小結: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5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1、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自己觀察、感知線段,體驗線段的兩個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學會量線段、畫線段的方法。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識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德育點: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觀察、感知線段,體驗線段的兩個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教學難點:學會量線段、畫線段的方法。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直尺、各種直、彎的實物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出示一幅圖,有很多路有直的有彎的,問:走哪條路比較近?
為什么?師: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事例還很多,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自主探究:
1、認識線段。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牙膏盒、藥盒、直和彎的吸管、鉛筆、繩子、直和彎的鐵絲等,看一看、摸一摸,你發(fā)現了什么?
找出你認為直的東西。
從鉛筆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們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個點,另一端也看作一個點,把這兩個點叫做端點,書本的邊等都有兩個端點。
教師在黑板上畫一條線段,并在線段的.兩端點兩個點,告訴學生這就叫做線段。
問:我們身邊哪些東西的邊可以看作線段?為什么?
判斷下面哪些是線段?
2、線段可以度量嗎?
試量課本第5頁的線段,互相交流量法。師總結:先將尺子的0刻度對準線段的左端點,再看線段的右端點對著尺上的刻度數是幾就是幾厘米。
3、畫線段。
用手勢表示3厘米大約有多長。是畫3厘米長的線段,并說出畫法。
總結:從尺的0刻度開始畫起,鉛筆尖沿著尺子的邊一直畫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再標上兩個端點,并且在線段下面寫上3厘米。
討論:用斷尺怎樣畫出3厘米長的線段?
三、拓展運用:
1、下圖有四個點,每兩點之間畫線段。
2、下面是小明從家到學校路線圖,你認為走哪條路最近?
3、畫一條5厘米長的線段。
本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實踐活動:估一估,再量一量。
課后小結: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6~7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學會量整厘米上的線段,學會畫整厘米長的線段。
2、知道1厘米、1米的實際長度,鞏固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會估測物體的長度。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德育點:認真細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學會量整厘米上的線段,學會畫整厘米長的線段。
教學難點:估測物體的長度。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實物、尺子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這單元我們學了什么?小組合作整理一下。
二、自主探究:
學生匯報整理的結果。
誰能比劃一下1厘米有多長,1米呢?我們身邊什么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什么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如何測量物體的長度?什么是線段?估測線段的長度。
三、拓展運用:
1、拿一張紙條,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
2、小組合作量鉛筆、本子、墨水瓶、成員的身高、課桌。
3、練習一第6題。先估測一下所量物體有幾個小方塊長,再用小方塊實際測量一下,然后將估測與實測的結果對比,修正自己的估測策略。
4、練習一的8題。先估計每條邊的長,再實際測量,交流測量的方法。
5、第9題,學生動手試一試,再計算,說明計算的方法。
6、第10題,先估計,再量一量。
開放題:1、數線段。
2、小紅離學校有三條路可走,走哪條路最近?
課后小結: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01-02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10-09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02-07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模板10-13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熱門】01-10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精】01-10
【推薦】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01-10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推薦】01-10
【熱】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