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合集九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發(fā)展從情境圖中獲取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
2.結合具體情境,發(fā)展估算能力,探索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
教材分析
學生已經(jīng)在一年級學習了百以內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在本冊第六單元又學習了萬以內數(shù)的加減法。本節(jié)課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設了買洗衣機的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倡方法多樣性。然后,再讓學生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適當?shù)姆椒ń鉀Q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引導學生估算結果的大致范圍。
本節(jié)課創(chuàng)設的買洗衣機的情境,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生活素材,學生感到非常熟悉、親切。讓學生親自參與到家庭的理財計劃中,使學生在理財?shù)倪^程中,探索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會使學生感受學習數(shù)學的價值,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學校為一、二、三年級教學班配備了多媒體講臺,為現(xiàn)代化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學生都來自城市,知識面比較豐富,對教材中的情境非常熟悉。我們班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興趣濃厚,敢想、敢說、敢問,思維活躍。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喜歡動手。小組成員按每組4人進行合理搭配,有利于合作交流。
課堂實錄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昨天老師讓你們回家做了一個家庭理財調查,你們都調查好了嗎?
(前一天發(fā)給學生如下的調查表。)
(評析 本環(huán)節(jié)旨在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做這個調查要干什么引起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極大關注,為下一步解決問題奠定了基礎。)
生:調查好了。
師:誰把自己調查的情況說給大家聽聽。
生1:媽媽的收入是860元,爸爸的收入是1500元,每月生活費是1000元,計劃購買的商品是4000元的'電腦。
生2:媽媽的收入是1100元,爸爸的收入是2560元,每月生活費是1200元,計劃購買的商品是5000元的健身器。
生3:媽媽的收入是790元,爸爸的收入是1280元,每月生活費是900元,計劃購買的商品是3500元的空調。
師:這幾個同學們做的調查非常好!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來交流一下你的調查,好嗎?
(小組交流。)
師:有一個叫小剛的同學也回家做了一個調查,你們想知道嗎?
生:想。
(二)創(chuàng)設情境,解決問題
(屏幕顯示:小剛的媽媽說:我的收入是632元。小剛的爸爸說:我的收入是786元。小剛的媽媽說:我們家每月的生活費是980元。)
師:看到這里,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生1:小剛的爸爸比媽媽多收入多少錢?
生2:他們共收入多少錢?
生3:小剛家每月還剩多少錢?
師:你能估算出小剛家每月大約節(jié)余多少錢嗎?小組討論后,自己解答。
師:哪位同學說一說你的估算結果?
生1:600+700-1000=300(元)。
生2:不對,786元接近800元,應該是600+800-1000=400(元)。
師:哪位同學的結果更接近精確結果?
生:第2位同學。
師:同學們這么快就估算出來了,那么你們能實際算出小剛家每月可以節(jié)余多少元嗎?請同學們做在練習本上。
(找一生說答案,全班訂正。師板書:632+786-980=1418-980=438(元)。)
師:小剛家也有一個計劃。你們想知道嗎?
(看屏幕:小剛的媽媽說:我想用節(jié)余的錢買一臺價格是960元的洗衣機,幫媽媽算一算,需要攢幾個月?小剛做思考狀。)
師:同學們,你們能幫助小剛解決這個問題嗎?
生:能。
(評析課件引起了學生的注意,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的好勝心很強,對幫助小剛解決問題個個信心十足,立即投入了積極思考的狀態(tài)中。)
師:小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
生1:用洗衣機的價錢減去一個月的節(jié)余,還缺522元,再減去一個月的節(jié)余,還缺84元,因此需要攢3個月。
(列式:960-438=522(元),522-438=84(元),需要攢3個月。)
生2:我們組是這樣想的,兩個月的節(jié)余是876元,要買一臺洗衣機是960元,還少84元,因此要攢3個月。
(列式:438+438=876(元),960-876=84(元),需要攢3個月。)
生3:我們組的想法和第二個同學說得差不多,先求出兩個月的節(jié)余是876元,而876比960少了不到100元,所以要攢3個月。
(列式:438+438=876(元),876比960少了不到100元,所以要攢3個月。)
生4:我們組的想法是先求出兩個月的節(jié)余,是876元,買洗衣機還不夠,再加一個月的節(jié)余是1314元,這就足夠了,因此要攢3個月。
(列式:438+438=876(元),876+438=1314(元),需要攢3個月。)
師:通過討論,同學們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幫助小剛解決了問題,看看小剛說什么?
(屏幕顯示:小剛高興地說:謝謝同學們幫我解決了問題,你們的好方法我已經(jīng)學會了。再見。)
(評析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初衷是給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由于是生活中的素材,因此,人人參與,課堂氣氛熱烈。由于每個人的思維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體現(xiàn)。)
(三)理解應用
師:老師也為同學們的聰明才智感到高興,現(xiàn)在你就是你們家的小管家,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出購買計劃中的商品,用每月節(jié)余的錢,需要攢幾個月。數(shù)據(jù)多的同學可用計算器幫忙,有困難的同學可以請小組成員或老師幫忙。
(評析此環(huán)節(jié)旨在鞏固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如果單純地出一道題,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但讓他們計算自己家的理財計劃,學生的情緒又高漲起來了。另外,可以讓學生使用計算器,他們感到很高興,繼續(xù)保持高漲的學習激情。)
(四)回顧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同學們用很多的方法幫助小剛解答了問題,同時也做好了自己家的理財計劃,并掌握了加減混合計算的方法,同學們的課上得非常好。
教學反思
課前,我先讓學生回家做一個調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引起對本節(jié)課的極大關注。課堂上,學生精神高度集中,為下一步解決問題奠定了基礎。幫小剛解決問題時,學生情緒高漲,因為這就是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事,只是平日從不參與,這次讓他們自己當管家,他們的學習興趣一下就激發(fā)出來了。課堂上,小組討論氣氛熱烈,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多種多樣,讓我為之一振。由于取材于生活,學生感到很熟悉,因此表達起來非常流暢,把一個理財計劃說得井井有條。在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得到的知識,相信將會令他們終身難忘。這節(jié)課,我感到學生在學習加減混合運算的過程中,并不感到枯燥乏味,因為問題情境很貼近他們的生活。學生體會到了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并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我自己認為這節(jié)課總體上達到了預期目的,但由于學生的差異,個別學生的思考速度跟不上小組的討論,因此就干脆放棄。另外,雖然在課前,我強調是近幾個月內的計劃,有些學生在計算時才知道要攢8~9個月,這樣在計算時就耽誤了時間。
通過反思,提醒我在今后備課中要關注每個細節(jié),努力提高自身教學以及處理事件的能力,以便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更上一層樓。
案例點評
本課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注重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索適當?shù)慕鉀Q問題的方法。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創(chuàng)設買洗衣機的情境,緊密聯(lián)系了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學生感到非常熟悉、親切。讓學生親自參與到家庭的理財計劃中,使學生在理財?shù)倪^程中,探索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使他們感受學習數(shù)學的價值,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2.探索計算方法,鼓勵算法多樣化
百以內加減法已經(jīng)為學生萬以內加減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三位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本節(jié)課,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通過小組合作交流,體現(xiàn)算法多樣化。學生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并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本節(jié)課還注重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了熱情的幫助,增強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需要注意的是,課堂中在充分讓學生合作探討的同時,要注意合理搭配每一環(huán)節(jié)的時間,把握住重點內容進行教學。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計算題專項練習
÷7+7÷ 6-( ÷2+3) ×88+ ÷
[1-( + )]× 99%+91×( -1/7) 16÷4+23× +
+ + + × + × 0.8×4×1.25×2.5
× + × 4.18×3.8+4.18×5.2+4.18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對乘法口訣進行歸納整理,列出乘法口訣,找出規(guī)律.
2.熟練地掌握乘法口訣,計算表內乘除法.
3.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乘法口訣表的結構和規(guī)律.
教學難點
乘法口訣表的結構和規(guī)律.
教具和學具
乘法口訣表.
教學過程
一、整理乘法口訣表.
1.教師談話:過去我們已整理了1~6的乘法口訣表.出示口訣表.
同學們還記得,第一橫排是1的乘法口訣,只有1句;第二橫排是2的乘法口訣,有2句;第三橫排呢?……第六橫排呢,6的乘法口訣有幾句?
2.這個階段我們又學了7、8、9的乘法口訣,7的乘法口訣有幾句,應該排在哪里?(7的乘法口訣有7句,應排在第七橫排)
8的乘法口訣有幾句,應該排在哪里?(8的乘法口訣有8句,應排在第八橫排)
9的.乘法口訣有幾句,應該排在哪里?(9的乘法口訣有9句,應排在第九橫排)
整理出完整的乘法口訣.
3.同學們還記得,在整理1~6的乘法口訣時,我們可以橫著背,豎著背,還可以拐彎背,由學生橫著讀一遍,豎著讀一遍,誰還記得什么叫拐彎背.(如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九十八)
本來1的乘法口訣只有一句,2的乘法口訣有兩句,3的乘法口訣有三句,……,9的乘法口訣有九句,拐彎背以后,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每部分乘法口訣都有九句)
由學生拐彎讀乘法口訣,兩人互相背,指名學生背,爭取1分鐘內背完全部口訣.
把乘法口訣的得數(shù)蓋住,任意指一句口訣,由學生很快說出得數(shù).
把乘法口訣里任意一句的乘數(shù)或被乘數(shù)蓋住,指名學生很快背出這句口訣.
二、找規(guī)律.
1.斜著看,也就是“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九九八十一”這九句口訣有什么特點?(每句口訣的被乘數(shù)和乘數(shù)一樣)
以上每句口訣只是計算幾道乘法算式和幾道除法算式.(只能計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如七七四十九,7×7=49,49÷7=7)
其余的口訣能計算幾道乘法算式,幾道除法算式?(其余的口訣能計算兩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
在每句口訣的下面,寫出兩個乘法算式和兩個除法算式.
三七二十一 六八四十八 七八五十六
7×3=21 6×8=48 7×8=56
3×7=21 8×6=48 8×7=56
21÷3=7 48÷6=8 56÷8=7
21÷7=3 48÷8=6 56÷7=8
2.找一找,下面的數(shù)是哪些口訣的得數(shù).
4:一四得四,二二得四;
6:一六得六,二三得六;
8:一八得八,二四得八;
12:二六十二,三四十二;
18:二九十八,三六十八;
24:三八二十四,四六二十四;
36:四九三十六,六六三十六.
3.找一找,哪幾組口訣的積個位上的數(shù)和十位上的數(shù)對調.
。喝氖 :三七二十一
。喝 :九九八十一
:三八二十四 :六七四十二
。喝哦 :八九七十二
。核木湃 :七九六十三
。何寰潘氖 :六九五十四
三、利用乘法口訣計算乘法.
利用乘法口訣可以計算下面81道乘法,同學們試一試,看誰填得又對又快.
在這些乘法中,同學們是不是覺得有關7的乘法比較難算,下面重點練習有關7的乘法.現(xiàn)在把乘法算式按照積的個位數(shù)1~9的順序排列,請你把乘法算式填完全.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四、括號里最大能填幾.
例如,( )×4<29.
這道題的意思是幾和4相乘,它的積比29小,答案就很多,1×4=4,比29小,2×4=8,比29。3×4=12,比29小;4×4=16,比29;5×4=20,比29小;6×4=24,比29小,7×4=28,比29小;8×4=32,比29大了.題目中要求( )里最大填幾,只能填(7).
練習:括號里最大能填幾?
( )×8<55 ( )×6<38 7×( )<30
。 )×9<32 34>5×( ) 60>( )×9
板書設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鞏固1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方法。
2.通過多種形式的大量練習,使學生能正確、迅速地口算10以內加減法,提高計算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培養(yǎng)學生正確、迅速的口算能力。
教具準備:
口算卡片、頭飾、蘿卜圖片、信箱圖片、“一休”圖片、投影儀。
教學過程:
我們學習了1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方法。今天上一節(jié)練習課。
。ò鍟壕毩暎
看誰能做到又對又快地口算。
。ㄔ趯W生理解算理的基礎上,進行口算基本功訓練。一共設計了十三種形式,練習內容注意多樣性、階梯性和趣味性。)
1.練組成:
口算要算得又對又快,必須記熟數(shù)的組成,齊練2—10各數(shù)的組成。
。1)對口令:
練習2~5各數(shù)的組成。
。2)口答:
、7的組成有哪幾組?
、9的組成有哪幾組?
。3)打手勢:
練習6和8的組成。
(4)打手勢說組成:
邊打手勢邊說10的組成。
2.板演:
今天,“一休”來到我們班,它要看看你們學習得怎么樣,給你們出了幾道題,誰來做?(貼“一休”圖,并板書下面各題。)
3○4=7 6+4=□ 7+3=□
8○2=6 □+□=□ 7-3=□
□-□=□
□-□=□
3.讀題計算:要求讀準題、算對數(shù)。(投影)
10以內加減法題10道。
4.悄悄算:(投影)
。▎翁柦M同學先算,把得數(shù)悄悄告訴同桌同學,同桌同學同意他算的結果,就點點頭;不同意,就舉手向老師報告,老師再帶大家討論誰對誰錯。做幾道題后,換雙號組同學計算。)
10以內加減法題10道。
5.訂正板演,并提問:
。1)第一組題3、 4、 7各叫什么? 8、 2、 6各叫什么?
。2)第二組題為什么6+4等于10,而4+6也等于10呢?10-6=4是怎么算的? 10-4=6是怎么算的?
。3)第三組題“+”表示什么意思?7+3=10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什么意思?7-3=4表示什么意思?
注意:常有人把加法做成減法,把減法做成加法。做題前要先看符號,是“+”時,要把兩個數(shù)合起來;是“-”時,減幾就從被減數(shù)里去掉幾。
6.打手勢算:(投影)
老師說出10以內加減法題共10道。學生打手勢表示口算的結果。
7.對口令:(投影)
老師按投影的題,說10以內加減法題10道,同學說得數(shù),要求脫口而出。
8.游戲——“評選優(yōu)秀郵遞員”:
黑貓和白貓是郵遞員,由兩位學生扮演。每人送10封信,每封信上都有一道題。誰先算出這道題得幾,就把信投進貼在黑板上的編號是幾的信箱里。送信時,誰投得又對又快,誰就是優(yōu)秀郵遞員。
誰當黑貓?(發(fā)黑貓頭飾讓學生戴上。)
誰當白貓?(發(fā)白貓頭飾讓學生戴上。)
比賽結束,檢查后給獲勝者發(fā)獎。
9.視算:看算式寫得數(shù)。要求看準題,寫對得數(shù)。視算題是10以內加減法題,共8道。
10.聽算:聽題寫得數(shù)。要求聽準題,寫對得數(shù)。聽算題是10以內加減法題,共8道。
11.游戲——“拔蘿卜比賽”:
白兔和灰兔比賽拔蘿卜,由兩位學生分別當白兔和灰兔。老師說10道題,誰先算出得數(shù),誰就到黑板前面來拔編號是幾的蘿卜。拔得又對又多的`獲勝。
誰當白兔?(戴白兔頭飾。)
誰當灰兔?(戴灰兔頭飾。)
比賽結束后,給獲勝者發(fā)獎。
12.速算比賽:
計算課本上的式題,看誰算得又對又快。題目見課本第46頁第10題,共20道題。
完成后訂正,評出前五名并發(fā)獎。
13.智力競賽:看誰最能動腦筋。
。1)和是10的加法算式有哪幾道?(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2)差是3的減法算式有哪幾道?(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14.:
這節(jié)課我們做了大量的練習。10以內的加減法必須做到計算正確,得數(shù)脫口而出。我們還沒有達到要求,今后還要加強練習,爭取全班所有的同學都能做到正確、迅速地口算。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一、教材依據(jù)
人教版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六章、第四課時
二、設計思路
指導思想:本節(jié)教學設計是面積和周長的比較。是在學生知道如何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基礎上,去理解周長和面積有什么區(qū)別,以便更好地應用到生活當中。
設計理念:讓學生通過練習、例題去自覺發(fā)現(xiàn)面積和周長的區(qū)別
教材分析:基于面積和周長的所學知識,從而比較面積周長不同。
學情分析:全班21名學生,其中16名學生基本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和周長的計算,另外5名學生中,3人掌握面積如何計算,2人掌握周長如何計算。
三、教學目標
(一)通過比較,學生正確理解面積和周長的意義,能運用概念正確地計算面積和周長.
(二)提高學生綜合、概括的能力.
(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教學重點:區(qū)別面積和周長的意義、計量單位和計算方法.
五、教學難點:正確地進行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和面積的計算.
六、教學準備
老師準備一個邊長10cm的正方形,直尺,粉筆;學生每人準備一條手帕。
七、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師:我們已學習過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下面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
1.怎樣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2.怎樣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那么,周長和面積有什么不同嗎?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面積和周長的比較)
(二)學習新課
出示圖形,這是一個長方形,長4厘米,寬3厘米.請同學提出問題,可以求什么?
(周長、面積各是多少?)
師:請同學在自己作業(yè)本上,分別求出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老師板書
周長: 面積:
(4+3)×2=14(厘米) 4×3=12(平方厘米)
答:周長是14厘米. 答:面積是12平方厘米.
通過計算你能發(fā)現(xiàn)周長與面積有什么不同嗎?請根據(jù)下面幾個問題進行思考.
思考題:
1.周長和面積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長和面積各用什么計量單位?在個人思考的基礎上,再進行小組討論.
集體討論歸納:
1.長方形周長是指長方形四條邊的長度和,而它的面積是指四條邊圍成的面的大小.
2.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3.求周長計算出的結果要用長度單位,求面積計算出的結果要用面積單位.
師:同學們講得很好,那么我們能不能簡單地概括出面積和周長究竟有哪幾點不同呢?(在老師的引導下,共同歸納、概括)
板書:面積和周長的區(qū)別:
1.概念不同; 2.計算方法不同; 3.計量單位不同.
師:現(xiàn)在老師有一個問題,要向同學們請教,愿意幫忙嗎?如果計算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是不是也存在這3點不同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也具備這3點不同)
師:老師還有一個問題,假如一個正方形它的邊長是4,會求它的周長和面積嗎?(學生敘述列式過程,老師寫在黑板上)
周長: 面積:
4×4 4×4
師:這兩個算式都是“4×4”,這不是完全相同嗎?你們怎么能說它們不同呢?(討論一下,然后再回答)待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后,老師再歸納.
師:周長的4×4是4個邊長,式子中的第一個4是4厘米.面積的4×4是4個4平方厘米,所以兩個算式雖然都是4×4,但表示的意義不同.說明面積和周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此做題時要特別注意區(qū)分,要認真審題.
(三)鞏固反饋
1.請你用手指出桌面的周長,摸一摸桌面的面積.
2.出示正方形手帕,請同學指出它的周長和面積.
3.計算下面每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黑板出示:
周長:(12+3)×2 周長:6×4 =24(厘米)
=15×2
=30(厘米)
答:周長是30厘米. 答:周長是24厘米.
面積:
12×3=36(平方厘米) 6×6 =36(平方厘米)
答:面積是36平方厘米. 答:面積是36平方厘米.
4.選擇正確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
(1)一個正方形花壇,邊長20米.如果在花壇的四周圍上欄桿,欄桿長多少?( )
(2)一個正方形花壇,邊長20米.如果李欣每天早晨圍著花壇跑5圈,他每天早晨要跑多少米?( )
(3)一個正方形花壇,邊長20米.如果在這個花壇里種草坪,這個草坪的面積是多少? ( )
A.20×20=400(米)
B. 20×4=80(米)
C.20×20=400(平方米)
D.20×4×5=400(米)
5.計算下面兩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用直尺畫出下列兩圖形
單位:厘米
(由學生口答,老師寫在黑板上)
周長: 面積:
(8+5)×2=26(厘米) 8×5 =40(平方厘米)
5×4=20(厘米) 5×5=25(平方厘米)
黑板演示,把上面兩個圖形,合并成下圖.
計算這個組合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周長:(8+5+5)×2 面積:(8+5)×5
=18×2 =13×5
=36(厘米) =65(厘米)
比較一下,組合后圖形的周長、面積,與組合前兩個圖形周長之和、面積之和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面積相同,周長不同)能說說為什么周長不同嗎?組合圖形的周長指的是哪部分?師生共同總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認識到面積和周長有三點不同:
1.概念不同;2.計算方法不同;3.計量單位不同.
作業(yè):P.80第6、7、8題.
板書設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第24~25頁。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加法的意義,會正確計算5以內數(shù)字的加法。
2.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及看圖表達,使學生經(jīng)歷加法的計算過程。
3.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加法的含義,正確讀寫加法算式。
【教學難點】理解加法的意義,并能將加法的知識運用于生活。
【課型】新授課。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圓紙片。
【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法。利用PPT呈現(xiàn)圖片和小視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師:小朋友們,上一節(jié)我們學習了《2—5的分與合》,先一起來回顧一下。(PPT呈現(xiàn)圖片,學生通過回答問題,對《2—5的分與合》進行復習回顧,為學習《1~5的'加法》奠定基礎。)
二、觀察圖片,展開新課
創(chuàng)設情境,用PPT展示圖片。
師:在公園門口,我們經(jīng)?吹劫u彩色氣球的,非常漂亮。我們看圖片上就有一個小丑在公園里賣氣球(學生初步感知圖中有3個紅氣球和1個綠氣球)。 下一頁PPT,提出問題(圖片中小蜜蜂提出問題,吸引學生注意力)。 師:圖中一共有多少氣球?
生:四個,小丑右手有3個紅色的氣球,左手有1個綠色的氣球。
師:非常好。下面請同學用課前準備好的圓紙片代替氣球,表示一下圖中我們看到的氣球。(之后電腦演示用圓紙片代表氣球的過程。)
師:大家剛才表現(xiàn)都很好。我們看到,算氣球的總個數(shù)就是把左手的氣球和右手的氣球放到一塊兒,也就是合起來的意思。(教師邊說邊用手勢表示合起來
的動作,初步滲透加法的含義。)
師:在數(shù)學上,我們用符號“+”表示合起來的過程(教師板書“+”,并帶領學生讀一讀)。把3和1合起來,我們就能用加法來表示(板書:3+1=4)。 讀作:3加上1等于4(強調:“+”為加號)。
[設計意圖]:由直觀圖抽象到數(shù)字的加法計算,使學生感知加法的含義,并知道加法算式的寫法及讀法。
剛才我們認識了新朋友“+”,下面我們聽一聽這個式子中“+”和“=”的介紹,希望小朋友能理解并記住它們。(PPT播放小視頻)
[設計意圖]:通過動畫使學生對“+”和“=”更深入的理解。
師:對“+”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下面的問題(PPT動態(tài)呈現(xiàn)小丑交換左右手氣球的過程,引導學生用式子重新表示氣球個數(shù))。
師:小朋友剛才說的都很好。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副圖,看松鼠一共有幾只?
[設計意圖]:數(shù)氣球個數(shù)的例題,是學生在理解“+”含義的基礎上,借助于上一節(jié)學習過的4的分與合,引導列出加法算式。數(shù)松鼠個數(shù)的例題,使學生借助于5的分與合,列出算式。
三、知識應用
1.看圖說一說算式表示的意思。
2.在方框中填入正確的數(shù)字。
3.先用
擺一擺,再填得數(shù)。
4.思考題。
四、課堂小結
五、課后作業(yè)
1.P28-29練習五:
第1,2題和第6,7,8加法部分習題;
2. 《同步練習冊》 第三單元《加法》練習。
【板書設計】
加法
3 +1=4 1 +3=4
讀作:3加1等于4 讀作:1加3等于4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加法的意義,并能在實際計算中應用.
2、使學生掌握加法交換律,并會應用定律進行驗算.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概括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
由于學生對加法的計算已經(jīng)比較熟悉,對加法的意義及加法交換律也有了感性認識,所以這節(jié)課就是要明確地概括出加法的意義及加法交換律,使學生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因此教學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加法的意義及加法交換律的過程中.
教學難點:
由于學生對抽象概括定義、定律重視不夠,又不習慣于用加法意義進行說理,因此這也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口算.
39+47 83+15 420+180
47+39 15+83 180+420
2.口答.
(1)小明栽了18棵楊樹和14棵柳樹,他一共栽了多少棵樹?
(2)小敏做了25朵紅花,做的黃花比紅花多5朵.做黃花多少朵?
(3)趙強讀一本書,已經(jīng)讀了46頁,還有58頁沒讀,這本書共有多少頁?
二、學習新課
師: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加法的計算方法,今天要在學加法知識的基礎上,明確概括出加法的意義,并且能應用它解答實際問題.(板書:加法的意義和運算定律)
1.教學加法的意義.
(1)例 一列火車從北京過天津開往濟南,北京到天津的鐵路長137千米,天津到濟南的鐵路長357千米.北京到濟南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讀題后,師生共同完成線段圖:
學生獨立解答:
137+357=494(千米)
加數(shù)加數(shù)和
答:北京到濟南的鐵路長494千米.
提問:
①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②加法是一種什么樣的運算?
、垡喜⒌膬蓚數(shù)指的是什么數(shù)?合并成的一個數(shù)指的是什么數(shù)?
引導學生明確:要求北京到濟南鐵路的長度,就要把北京到天津的鐵路長137千米和天津到濟南的鐵路長357千米這兩個數(shù)合并起來,所以要用加法計算;加法是求兩個數(shù)合并成一個數(shù)的運算;要合并的兩個數(shù)是137千米和357千米,合并成的一個數(shù)是494千米.
啟發(fā)提問:加法的意義是什么?說說看.
引導學生概括出加法的意義:“把兩個數(shù)合并成一個數(shù)的運算,叫做加法”.
教師板書加法的意義.
練一練
練習十一第1題,應用加法的意義說明各題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在學生獨立計算的基礎上,教師強調要合并的兩個數(shù)和合并成的一個數(shù)分別指的是什么數(shù),從而讓學生更深刻理解加法意義,并會運用它解決實際問題.
(2)教學加法各部分名稱.
提問:例1中的137和357在等式中叫什么數(shù)?(加數(shù))它們相加得到的494叫什么數(shù)?(和)
教師板書.(寫在例1算式的下面)
教師聯(lián)系加法意義說明:相加的兩個數(shù)也就是要合并的兩個數(shù),叫做加數(shù),加得的`數(shù)也就是合并的結果,叫做和.
反饋提問:你能根據(jù)加法的意義說明72+28=100這個算式的各部分名稱嗎?
(3)加法中有關0的問題.
提問:
、傥覀兝1做的加法,兩個加數(shù)是什么樣的數(shù)?(是自然數(shù))
②任何兩個自然數(shù)相加的和與加數(shù)比較會怎樣?(相加的和會比原自然數(shù)大)
③0和一個自然數(shù)相加的和會怎樣呢?(0和自然數(shù)相加還得原來的自然數(shù))
引導學生討論:
0的加法可能有哪幾種情況?舉例說明.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使學生明確:一個數(shù)加上0,還得原數(shù).
(4)閱讀課本第47頁“加法的意義”.
2.教學加法交換律.
根據(jù)加法的意義引出加法交換律.
提問:
(1)我們剛才計算例1時,求濟南到北京的鐵路長用137+357,根據(jù)加法的意義還可以怎么算?(還可用357十137)
(2)觀察比較一下,這兩種解法的結果,能得出什么結論?(可以得出:相加的兩個加數(shù)交換位置,和不變.也可說出這是兩個相等的式子,寫成137+357=357+137)
教師指出:我們不能只根據(jù)一個例子就得出結論,我們必須多參考幾組不同的數(shù)目.
(3)出示18+17○17+18
350+150○150+350
274+100○100+274
873+127○127+873
提問:
、儆^察每組算式有什么關系?○里應填什么符號?
引導學生明確:每組算式里加數(shù)是一樣的,和也一樣,每組兩個算式是相等關系,○里應填“=”.
、谶@幾組算式有什么共同特點?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引導學生明確:這幾組算式的共同點是,兩個數(shù)相加,其結果只與加數(shù)的大小有關,而與這兩個加數(shù)的順序無關.因此可以得出:交換加數(shù)的位置,它們的和不變.
教師明確:你們發(fā)現(xiàn)的這個規(guī)律,就叫做加法交換律.
板書:“兩個數(shù)……,它們的和不變.”
教師繼續(xù)指出:上述幾組算式說明,每組等式只能表示兩個具體的數(shù)交換位置和不變,但不能表示任意整數(shù).大家想一想,怎樣用字母把加法交換律表示得既簡單又清楚呢?
學生看書自學:第48頁.
反饋提問:
什么叫加法交換律?怎樣用字母公式表示?過去在什么地方應用了這個定律?
教師板書加法交換律的字母公式:
a+b=b+a
引導學生小結出:過去學過的加法的驗算方法既可以用交換加數(shù)的位置再加一遍,也可以利用原來的豎式從下往上加一遍.
教師指出:學習了加法交換律,可以進行加法驗算,要會運用定律.
練一練
現(xiàn)在用你們學過的知識做第48頁的“做一做”.
訂正題時要說出根據(jù),以進一步鞏固加法交換律的概念及其應用.
3.總結.
(1)說一說加法的意義是什么?
(2)什么叫加法交換律?它的字母公式是什么?怎樣應用加法交換律?
三、鞏固反饋
1.口答.(用加法意義說明算法)
玉門縣要修一條公路,已經(jīng)修了400千米,還有260千米沒修,這條公路有多少千米?
2.下面各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換律?
140+250=260+130 260+450=460+250
20+70+30=70+30+20 a+400=400+a
3.根據(jù)運算定律在“□”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
(1)□+55=55+42 (2)a+44=□+□
(3)38+35=□+38 (4)48+□=72+□
訂正時,要求學生嚴格按照定義、定律來加以說明.
四、作業(yè)
練習十一第2~4題.
板書設計
加法的意義和運算定律
例1 一列火車,從北京經(jīng)過天津開往濟南,北京到天津的鐵路長137千米,天津到濟南的鐵路長357千米.北京到濟南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137+357=494(千米)
加數(shù)加數(shù)和
357+137=494(千米)
答:北京到濟南的鐵路長494千米.
把兩個數(shù)合并成一個數(shù)的運算,叫做加法.
18+17 17+18
350+150 150+350
274+100 100+274
873+127 127+873
兩個數(shù)相加,交換加數(shù)的位置,它們的和不變.這叫做加法交換律.字母公式:
a+b=b+a
五、教學后記:
學生能理解加法的意義,掌握了、加法的交換律并會用運算定律進行計計算。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 通過測量鋼筆長度的活動,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發(fā)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通過實際測量,學習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
。场⑼ㄟ^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動,發(fā)展學生的估測能力。
教學重點
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學習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教具:米尺、1分硬幣
學具:格尺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謎語引入。
身穿花衣裳,
個子細又長。
寫出漂亮字,
需要它幫忙。
同學們開動小腦瓜,快快猜一猜,它是誰呢?
對了,這節(jié)數(shù)學課我們一起量一量一起量一量鉛筆有多長.(板書課題)
。、提問引入。
看看誰有超強的記憶力,想一想,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哪些長度單位?
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大家一起拿出格尺,看看除了厘米外,還有發(fā)現(xiàn)什么?
學生:我發(fā)現(xiàn)尺子上還有1小格1小格,僅有米、厘米這兩個長度單位是顯然不夠的,在測量或表示物體長度的時候,有時還需要比厘米還小的單位,有時也需要更大的單位,你們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嗎?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來研究。
二、動手實踐,小組合作。
1、估一估。
(1)小組里說一說,你是怎么估計的。
課前老師都讓每個小組準備了一枝鉛筆,快把它找出來,放在桌面
上,請同學們睜大眼睛,結合已有的測量經(jīng)驗估測一下,這枝鉛筆有多長?填在書中表格里。
(設計意圖:教師課前富有神秘感的設計安排,學生會感到新奇有趣,估算的熱情空前高漲,教師給予學生獨立觀察估計的時間和空間.)
。ǎ玻┙涣、匯報。
師:說說你是怎么估出來?
生:我的手從拇指到中指大約是10厘米,我的鉛筆有兩個這樣子的
長,所以我估計這根鉛筆20厘米長。
生:我估計這根鉛筆的`一半是10厘米,所以我估計我根鉛筆有20
厘米長。
生:老師,我是用中指估計的,我的中指大約有6厘米,這根鉛筆大
約有3個這樣的長還多一點,所以我覺得這根鉛筆有19厘米長。
生:老師,我看了看,這么長(他用手比了比),我就覺得鉛筆大約是
20厘米。
生:1厘米是這么長,我看這根鉛筆這么長,應該有18個這樣的1
厘米,我也覺得這根鉛筆大約有18厘米長。
(設計意圖:學生意見可能會不統(tǒng)一,要讓學生充分發(fā)表個人意見,只要說的有道理,就要給予肯定,教師還要指導學生會針對別人的發(fā)言補充自己的意見。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中。)
。病⒘恳涣俊
。ǎ保┛磥硗瑢W們估的長度都不一樣,要想知道這枝鉛筆到底有多長,你能想出好辦法嗎?這們大家就不會再有爭論了。(用尺子量)
(2)動手實踐。大家都把尺子拿出來,量一量,并把結果填在書中
的表格里。
。ǎ常﹨R報結果。
。ǎ矗┱f一說你估計的跟你量出來的數(shù)據(jù)相差多少,以后要注意什么?
。ㄔO計意圖:通過實測來看看估測驗結果,讓學生感受測量的過程、思想和方法,發(fā)展空間觀念。)
。、說一說。
(1)、你們知道10厘米是多長嗎?用手比給老師看一下。
老師告訴大家,你們用手比出來的10厘米就是1分米。(板書:10厘米就是1分米。)
。ǎ玻┱J識分米。
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長度單位,在國際上可以用什么字母表示,你知道嗎?
。▽W生質疑。)
生:我知道,我看書本的,是dm。
生:老師,分米是什么呢?
生:分米要怎么量呢?
師介紹。
師:分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你們知道怎么表示嗎?
生:1分米=10厘米。(還有的的學生舉起了手)
生:我還知道3分米是30厘米。
生:我也知道70厘米是7分米。
生:我想1米=100厘米,那1米=10分米,老師你說對嗎?
生:老師,我看到10厘米是1分米,10分米是1米,我想厘米滿10向分米進1,要是分米滿10就向米進1。那米滿10要向什么進1?
師:你們能把這些長度單位從大到小排排隊嗎?
板書:米 分米 厘米
。保 10
全班齊讀公式。
(3)實踐活動。
A、再拿出格尺,快速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之間的距離也是1分米。
生:從1-10。
生:我有意見,應該是從1-11,這樣才是10厘米。
生:我是從3數(shù)到13的。
B、讓我們用分米作單位量一量教室里物體的長度。
。、指名匯報。
。ㄔO計意圖:在學生觀察、討論歸納出分米和厘米間進率關系的基礎上,又讓學生結合測量具體物體的實踐,體驗出1分米的實際長度,并形成表象,從而建立起新的認知結構。)
三、認識毫米。
1、量一量。
師:你們有橡皮嗎,請你用尺子量一量橡皮有多長?
生匯報。
生:我量出來,比2厘米還多一點點。
生:我也是,我量出來不是剛好4厘米,還多一些。
師小結:用厘米作單位量比較小的物體,有時不是整厘米數(shù),這樣子量出來就得不到準確的結果了。要想比較準確地量出物體的長度,你們有什么辦法?那么誰知道比厘米還小的長度單位是多少?
。、 一議。
i.1毫米到底有多長?它與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我們一起在觀察和操作中獲得這些知識吧。(出示表格)
觀察刻度 厘米數(shù) 中間小格個數(shù) 每小格長度 共有幾毫米
。埃
。矗
。梗
ii. 觀察直尺,完成表格,然后討論厘米與毫米的關系。
師生共同完成1組,再讓學生自己實踐。
生:我發(fā)現(xiàn),從4-5也是1厘米,所以就跟第一行一樣了。
生:我也發(fā)現(xiàn)了,從0-1、4-5、9-8相減一下,就全都是1
厘米了,也就全部一樣了。
。、說一說。
師請大家繼續(xù)觀察直尺,1毫米到底有多長?用手比一比。
生:就像兩個手指的那條縫。
師:估計一下桌面上的學具,哪一個厚度大約是1毫米?再動手量一
量,檢驗一下你的判斷準確嗎?
b)量一量。
大家已經(jīng)認識了毫米這個長度單位,現(xiàn)在我們以毫米為單位再量一下橡皮的長度。
學生匯報。
這次量的結果與開始比,哪一個數(shù)據(jù)更準確呢?
c)想一想。
師:再想一想生活中,什么東西也是1毫米。
生:扣子的厚度。本子的厚度。雞蛋的厚度。鉛筆中間那根鉛。指
甲的厚度。衣服的厚度。玻璃
。ㄔO計意圖:認識毫米這一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操作,針對操作中的存疑,而進行巧妙的設穎,不斷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從而使學生產生動力,向未知領域探索、沖擊。)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9
教學內容:P28頁例題和“試一試”及“練一練”
教學目標:
1、結合“電影院”的具體情境,進一步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有進位)的計算方法。
2、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有進位)能進行估算和計算,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理念:在自我探索和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中,獲得積極豐富的情感體驗,體會合作交流的意識。增進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豎式計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有進位)。
教學難點:熟練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有進位)的計算方法。
教師準備:口算卡片電腦課件。
學生準備:復習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乘法,并預習課前知識。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
1、計算
16×1112×1432×21
學生獨立完成,說一說:你是什么想的?
2、想想上節(jié)課我們學了什么內容?
二、講授新課:
1、引入新課:今天我們將繼續(xù)學習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乘法計算方法,那么有什么不同呢,請同學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它,并掌握它。
2、教學例題:
出示主題圖:觀察圖,你找到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提出問題:“這是21排26號,是最后一個座位”,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他告訴我們什么?
列出算式:
板書:21×26或26×21
A、先估算結果
解決:這個電影院大概能坐多少人?夠500人坐嗎?
同桌交流,說說自己的想法。
B、探索筆算: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在上節(jié)課內
容基礎上,只是多加了進位,在全班匯報,教師把計算過
程展示于黑板。
引導學生將所有的計算過程進行比較,特別是書上
出現(xiàn)的三種,比較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書寫豎式:
強調:A、因數(shù)21十位上的2表示什么?
B、積52中的2,為什么要寫在十位上?
比較書上3種算法哪一種簡單、方便。
三、習題鞏固
1、課本28頁“試一試”
學生獨立完成,算法多樣,但至少有一題要用豎式。
2、課本29頁練一練1獨立計算,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3、學生做練一練第4題,后提問,那我們應該怎么做啊?
生:用完水龍頭,馬上關好水龍頭。
4、組織學生做“練一練”第6題,小組討論,看能不能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四、課堂小結: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5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2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8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