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網絡道德的看法論文

時間:2021-09-08 15:49:44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對網絡道德的看法論文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網絡、網絡社會當前正以特有的魅力影響社會生產和人們生活,特別是以自主、開放、多元等為特點的網絡道德,似乎更加合乎人性,更能促進人和社會自由、全面的發(fā)展。中學生正處于青春發(fā)育期,接受新觀念、嘗試新事物的欲望較強,但由于閱歷的局限和本身自控能力、分辨能力較差,如果不注意加強網絡道德教育,引導不當,很可能誤人歧途。如何正確地看待并加強網絡社會道德,成為當前教育界巫待破解的一道難題。

對網絡道德的看法論文

  關鍵詞:網絡;網絡社會道德 教育 價值選擇

  網絡是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數(shù)字化生存方式”,網絡社會是建立在高速的信息電子網基礎上的“虛擬社會”,網絡、網絡社會當前正以特有的魅力影響社會生產和人們生活。網絡社會與傳統(tǒng)的以地理區(qū)域或意識形態(tài)為特征而劃分的社會形態(tài)有明顯的差異,特別是以自主、開放、多元等為特點的網絡道德,似乎更加合乎人性,更能促進人和社會自由、全面的發(fā)展。所以,一定程度上,網絡似乎更有利于社會道德的進步。

  當然,任何事物都是對立統(tǒng)一的,信息技術在促進道德進步的同時,也造成了某些負面的、消極的影響:如道德冷摸現(xiàn)象的產生和人際情感的疏遠;道德相對主義的盛行和無政府主義的泛濫;特別是網絡犯罪、傳播色情信息、網絡文化侵略、破壞國家安全等網絡道德失范現(xiàn)象,對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帶來了極大的沖擊。

  面對網絡社會對道德發(fā)展的多面性,如何引導人網學生對大量的網絡信息進行篩選,揚棄網絡內容,加強網絡道德教育,是擺在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緊迫而嚴峨的課題。

  一、網絡社會道德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

  國際互聯(lián)網是一個開放的、資源共享的時空世界。來自I60多個國家的幾百萬個站點及眾多用戶,因其文化背景、政治態(tài)度、宗教信仰和價值觀念不同,使得各種信息在網上交匯:合法的與非法的、有益的與有害的、有價值的與垃圾的、真的與假的、亦真亦假的,甚至各種道德的、非道德的、反道德的信息充斥網絡空間,良芳不齊、沙泥俱下,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和道德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

  不可否認,網絡社會不同信息之間的交流、碰撞乃至融合,開闊了學生的價值視野,與傳統(tǒng)的教育信息源相比有更大的選擇空間:一方面,他們可以比較各種信息、觀點、價值取向的異同、優(yōu)劣、善惡,甚至可以做出深人的探究、思考和反思,為自己的選擇找到合理的根據(jù),從而逐步發(fā)展起獨立的思考、評價、選擇的自主性人格,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了開放的機遇和條件;另一方面,學生在一個無中心的、多元價值并存的“虛擬化、符號化”網絡空間里,社會、家庭和學校難以監(jiān)督和控制,各種法律、道德往往難以收效。如果學生缺乏道德自律,很可能放縱本身的`欲念,偏離道德軌道。這種特點,也為引導學生選擇主流、健康的道德規(guī)范提出了挑戰(zhàn)。因此,教育學生使其明白在網絡中應認同什么、吸納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應該做什么,學會自我管理、自主選擇、自我約束,是網絡道德教育的深切呼喚。

  二、網絡內容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網絡雖然是技術層面上的東西,但網絡負載的內容卻包含有很強的價值性。這就需要我們通過教育,引導和幫助學生適時地走進、走出網絡,對網絡內容進行價值判斷、價值選擇,這就要求:一方面走進網絡,我們應教會學生作價值的主人,結合個人的道德現(xiàn)狀,在比較、分析的基礎上,自主、合理地選擇自己所應確立或改變的道德取向,以及所應遵從或拒絕的道德規(guī)范,并相應形成真正符合網絡社會要求的道德品質,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其對人發(fā)展的價值。另一方面走出網絡,學生沉迷網絡,如果不引導或是引導不當,就會導致自我迷失,甚至患上像毒癮一樣的“網絡癮癥”,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迄今為止,我國學校的道德教育基本上只是“教會順從”,作為“受教育者”的學生從未被視為真正意義上的具有獨立人格的主體,從未被允許對各種道德進行自主選擇,這種教育與網絡社會的要求相去甚遠,必須進行調整。因此,我們應教會學生正確判斷、正確選擇,特別是在學校的德育教育中,應該轉變觀念,拓寬德育時空,進行以下幾個改變:

  (一)從觀念上來說,應由封閉式轉向開放式教育。正視學生已經走出課堂,走進網絡,面對撲面而來的信息無所適從或饑不擇食的現(xiàn)狀,學校德育應順應形勢,因勢利導,改變封閉性、一元性的特點,積極發(fā)展與網絡社會相適應的開放性、多樣性的教育,要引導學生走進不同制度的社會和歷史的不同階段所構成的信息時空,讓學生經受信息的沖擊和“洗禮”,通過不斷的分析、比較、鑒別,設身處地,自主選擇,從而增強學生自主選擇能力和自覺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

  (二)從途徑上來說,應由認知式轉向踐行式教育,認識的目的在于指導實踐,德育可起于認知又不止于認知,踐行既是德育的重要途徑,又是德育的重要目的,不良信息最容易從認知和踐行的脫節(jié)之處打開缺口,重踐行而達知行統(tǒng)一,是學生遠離不良信息的重要保證。

  (三)從態(tài)度上來說,應由接受式轉向批判式教育。傳統(tǒng)德育忽視培養(yǎng)學生的反省、批判精神,強調學生接受現(xiàn)成的觀念和經驗,對學生進行自上而下的教育;而網絡德育則立足于學生本身的自我保護、生存和發(fā)展的需要,強調培養(yǎng)學生對網絡信息、價值觀念進行反省、批判處理,這也是國際教育的大趨勢。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自身需要,使學生對網絡信息的處理由被動變?yōu)橹鲃?由消極轉向積極。

  (四)從標的上來說,應由拔高式轉向基礎式。傳統(tǒng)德育無限拔高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十全十美的理想中的人,這既違反辯證法,又不符合人之常情,所以常常事與愿違。而建立在基礎教育之上的各種道德,如職業(yè)道德、網絡道德、性道德等因為關系到人們的生存和發(fā)展而表現(xiàn)出蓬勃的生機,因此,學校德育應轉向注重生活實踐的基礎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人品德 和社會公德意識。

  (五)從本質上來說,應由他律式轉向自律式教育,網絡行為主體的行為是在“虛擬實在”的情形下進行的,其身份、行為方 式、行為目的等都能得到充分的隱匿和改變,模糊的觀念和行為規(guī)范所體現(xiàn)的倫理道德,已很難再放到傳統(tǒng)意義上的社會關系、社會實踐中去認識、檢驗。所以,他律的不可靠性和不現(xiàn)實性,證明提高社會道德根本上還是靠自律,應引導、強化學生的 自尊、自愛、自律、自信、自強,方可面對網絡社會。

  值得注意的是,教會學生選擇決不能越姐代厄,不能包辦、代替,老師應將自己定位在參謀者、引導者、教育者的位置:一則符合學生在發(fā)育期的心理特點;二則也是提高教育者素質,順應素質教育的需要。

  三、加強教育、提高素質、增強自我選擇能力

  網絡社會存在先天不足—活生生的人在人機對話中退到了終端背后,作為一般的社會成員,無法知曉和監(jiān)督其他社會成員,包括正在進行電子通訊者的所作所為,交往雙方顯然難以感受到對方的反應及其與自己的利益關系,人們受好奇、無知、展示創(chuàng)造性等原因的誘使,往往作出在物理空間難以作出甚至根本就無法做到的事,再加上網絡中的“誘惑”和“陷阱”,所以網絡既可以使人學好,也可以使人學壞,這一切均取決于網絡使用者的素質,而要使學生們駕馭網絡,要防止學生受到網絡不良信息的沖擊和影響,防止網上行為失范,提高他們的道德判斷、自主選擇能力,必須對學生進行文化、政治、道德、法制教育,通過這些社會化教育,幫助學生在思想上筑起政治、道德、法制防線。

  (一)文化教育。文化素質的高低與一個人的政治覺悟、道德修養(yǎng)以及行為生活方式有密切的聯(lián)系,是各種素質的基礎。文化素質低導致視野狹窄、情趣低俗、意志力低、自控能力差,容易受到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而且文化素質低也影響政治素質、道德水平的提高、法制觀念的增強。所以,應利用各種渠道和信息加強文化教育,引導學生通過現(xiàn)代手段和技術,自覺學習中國、世界的優(yōu)秀文化,優(yōu)化學生網上思維方式,規(guī)范行為習慣。 (二)政治教育。進行政治教育可以提高學生在網絡生存條件下的政治覺悟和政治分辨能力。由于互聯(lián)網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價格低廉、上網不受限制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網絡就不可避免地成為一個政治舞臺或工具,如沒有正確堅定的政治觀念、政治信仰,就很容易在相互矛盾甚至激烈對抗的政治信息中迷失方向,所以必須要對學生進行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信仰教育,增強他們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鑒別力。

  (三)道德教育。進行道德教育,指導學生按社會需要和社會道德規(guī)范,把社會需要、歷史責任、人類理想等轉化為自身的內在需要和動機,調節(jié)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自我,引導學生在意志上筑起抵御不良道德的防線,這對克服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防止網上發(fā)生失范現(xiàn)象,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四)法制教育。加強法制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制觀念、守法水平,對控制、調整、矯正、規(guī)范學生的網上行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這四大教育是有機整體,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通過切實有效的方式、方法強化“四大教育”,有助于提升學生自身素質,提高他們對網絡信息的道德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

  總而言之,從某種程度來說,進人網絡“虛擬世界”的學生已處在一種無人監(jiān)督的時空中。這種世界,對學生自主、理性、自律的道德判斷和道德實踐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需要他們具有很強的自主選擇能力、道德判斷能力、社會責任意識。正如美國人埃瑟·戴森所說:“網絡賦予個人強大的權力—能夠贏得全世界的觀眾,能夠獲得關于任何東西的信息,但是隨著應用和濫用權力本領的日益強大,個人需要為他們自己的行為所創(chuàng)造的世界擔負起更大的責任!

【對網絡道德的看法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對網絡社會道德教育的幾點看法論文09-18

網絡道德的論文11-16

對網絡的看法作文01-17

網絡道德與網絡安全論文(精選13篇)09-07

對網絡的看法英語作文01-16

對網絡的看法英語作文01-22

我對網絡的看法作文05-19

網絡倫理道德建設初探論文10-08

教師職業(yè)道德的看法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