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國際關系與國際法的關系論文
國際法與國際關系之間關系緊密,國際法學與國際關系理論的研究相互影響。究其原因,無論是國際法學者,還是國際關系學者,他們都具有相同的視野,即在傳統(tǒng)上共同關注以國家為中心的和平與發(fā)展問題,晚近又同時面對國家與非國家主體,諸如全球化、“國際治理”等全新課題。而進行學科交叉研究,一方面是各個領域的學者對自己所研究的學科范圍之外,但緊密相關的領域的研究成果的必然反應;另一方面也是各個領域的學者保持自身領域研究的動態(tài)發(fā)展的需要。這些特性決定了兩個學科之間的緊密聯(lián)結,并對各自學科的發(fā)展大有裨益。
一、國際關系及國際法概述
國際關系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國際關系是指主權國家之間的一切互動關系既包括政治、外交、軍事方面的關系,也包括文化、科技和法律方面的關系;既包括政府之間的關系、也包括民間的關系。而狹義國際關系僅指主權國家、政府間的官方政治外交關系,即國際政治關系。隨著時代進步和社會發(fā)展,國際關系日益呈現(xiàn)出地域上的全球性,內容上的經濟政治文化互動性,層次上的復合性以及變遷的有序性等特征。國際法是國家進行國際交往的行為準則以及國家在處理國際關系問題時所應遵循的各種原則、規(guī)則和制度的總稱。傳統(tǒng)國際法僅認同對狹義國際關系的調整與規(guī)制,但在當今國際關系呈縱橫擴展的情況下,國際法本身的發(fā)展已經突破了這一案臼,日益關注其他層面復雜的社會關系。國際關系屬于國際社會事實層面的內容,具有先在性和客觀性等屬性;而國際法則屬于其價值層面的內容,帶有反映性和主觀性。因此,它們之間既存在作用與反作用的關聯(lián),又含有現(xiàn)實矛盾,并不能預期二者達成完全和諧的關系狀態(tài)。故此,承認關聯(lián)并解析二者的矛盾才是推進其良性互動的根本。
二、國際關系同國際法三次聯(lián)結
早期的國際關系著作充斥著對國際法研究成果與方法的運用,甚至可以說它們是從法學研究中脫胎而出。在理想主義理論中這一點尤為明顯。一戰(zhàn)把維也納會議以來靠大國均勢政策而維持的歐洲百年和平局面打得粉碎,為防止戰(zhàn)爭,維持和平,一些國際關系學者把目光轉向當時已成為哲學世界主導思潮的烏托邦主義。無疑,自近代民族國家誕生以來,國家之間始終遵循著權力與利益至上的法則,這決定了理想主義不切實際的理念注定要破產,但這個時期國際法研究與國際關系理論之間的緊密聯(lián)結(也是兩個領域所實現(xiàn)的第一次聯(lián)結),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上,都對國際法與國際法學的發(fā)展產生很大的影響。
冷戰(zhàn)開始后,現(xiàn)實主義占據國際關系理論與實踐的主流,國際法與國際關系的.研究突然變得疏遠。至20世紀80年代,西方學界對國際關系與國際法的跨學科研究蔚然成風,成為這兩個學科最新發(fā)展的閃亮之處。在國際關系學界,重新拾起國際法研究與國際關系理論的聯(lián)結紐帶的正是國際機制理論。從國際機制的定義看,國際機制與國際法實際是相近的概念。雖然對于國際機制的定義,學者們尚有分歧。另一方面,從國際機制的特征與功能看,國際法具備國際機制學者所強調的國際機制所應具備的各種特征與功能。
冷戰(zhàn)結束后,建構主義理論迅速崛起,對主流國際關系理論提起了很大的挑戰(zhàn)。該理論的主要特點是把國際關系理解為一種社會關系。人是社會的人,社會關系規(guī)定了人的社會存在,社會存在的人構成整個世界,人和社會的相互構建是一個不斷持續(xù)的進程,這是建構主義理解問題的總體思路。
三、國際關系與國際法之間的關系
國際關系的發(fā)展促成了國際社會的產生,構筑了國際法賴以生存并勃興的社會基礎,使得國際法追求的公平、正義、秩序等價值得以在對國際關系的調整與規(guī)制中實現(xiàn);國際社會的存在和國際關系的運行也需要有一個國際法律體系來進行有效協(xié)調。
國際關系催生了國際法。當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各個共同體(主要是國家)及其成員間發(fā)生交互活動,形成交往關系,從而將原有的國內社會關系擴展至世界范圍,形成了一個處于無政府狀態(tài)、缺乏超越主權國家之上的國際性權威的社會系統(tǒng),而一個穩(wěn)定的國際社會內在的秩序要求與其行為主體對利益與權力的本能追逐之間的矛盾又催生了一系列國際性規(guī)則。因此,國際法不應被看成是一種脫離權力和社會過程的機械的法條和規(guī)則,而應被視為在一個考慮政治及其它變量(variables)的背景中試圖解決實際問題的決策者所作能動反應的結果。
國際關系的發(fā)展豐富了國際法的內涵。國際關系的演進不斷推動著國際法的擅變,這一積極效應在當代社會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二戰(zhàn)后,國際社會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主權國家數(shù)量迅速增加,非國家行為主體也日益活躍;國家間關系從“高級政治”領域逐步擴展到“低級政治”領域,擴展的深度和廣度前所未有;全球市民社會的勃興成為一股新的力量,不斷挑戰(zhàn)著國家權威體制下的世界秩序;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與文化的共生、競爭逐漸擺脫“軟要素”的地位,開始在國際關系中發(fā)揮重要作用;霸權主義強權政治遇到了有力挑戰(zhàn),和平與發(fā)展的呼聲響徹全球……國際關系的多維化、多元化已經鮮明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
國際法的完善推進了國際關系民主化。相對國內民主而言,國際關系的民主是一種更高級有序的民主。國家不論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的平等一員;不僅有權自主地決定本國事務,而且有權平等地參與決定國際事務,這些都是其題中應有之意。而貫穿其中的精神內核就是主權平等和權力制衡,不斷完善的國際法充當了國際關系民主化的助推器。
參考文獻:
[1]倪世雄.當代西方國際關系理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
[2]〔美〕肯尼思·W.湯普森.國際思想大師——20世紀主要理論家與世界危機[M].耿協(xié)峰.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3]王鐵崖.國際法引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論國際關系與國際法的關系論文】相關文章:
論個人在國際法上的地位論文12-02
論高素質國際法人才的培養(yǎng)論文03-28
美國國際關系專業(yè)11-15
美國國際關系專業(yè)08-23
董仲舒論德治與法治的關系論文04-24
論公共關系與市場營銷的關系論文01-17
論關系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