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音樂課堂中師生的情感交流與互動論文
【摘要】
在多媒體電教平臺進入音樂課堂的時候,有些音樂課卻悄悄地在“變質”。也許我們忽視了: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教學應該是情感交流的過程,這是再高新科技的人機對話也無法替代,是多媒體輔助教學很難實現(xiàn)的。本文通過對“會說話的眼睛”、“能傳情的肢體”、“可互動的教學”等幾種課堂交流方式的剖析,闡述了音樂課堂中師生情感交流與互動的重要意義和途徑。
【關鍵詞】
情感 交流 互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教育領域各項設施在不斷地改進,DVD、投影儀、多媒體電教平臺……越來越多的教學媒體乘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春風步入我們的教室,使我們教學過程中的許多環(huán)節(jié)一改過去的繁瑣與拖沓,而只需輕輕觸摸按鈕,便可由電腦等多媒體輔助完成。教學效率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了,其學習積極性更是被調動了起來。一時間,課堂里奏出了音樂與畫面的交響,唱出了智慧與創(chuàng)造的歡歌。
然而,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教育本身就是情感的教育,音樂教學更應體現(xiàn)情感的發(fā)展與變化,應通過形式多樣的實踐、體驗活動,成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只有在音樂教學中通過學生對音樂的感知、體驗、理解、想象等活動,引起學生在情感方面的“震撼”、“撞擊”、“抒發(fā)”、“宣泄”與“體驗”,才能達到音樂的審美境界與教育的最終目的。我國著名人民音樂家冼星海說:“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美國著名的音樂教育家齊佩爾說:“人類需要科學表達外界,也需要藝術表現(xiàn)內(nèi)心的感情,音樂是最能直接表達人類的感情的,它不需要任何媒介,比語言更為直接!痹谝魳氛n堂里,如果電腦課件代替了板書與演示,教學光盤完成了范唱與伴奏,那么,師生間的情感交流靠什么來實現(xiàn)呢?事實證明,再高新科技的人機對話也無法替代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互動。怎樣來實現(xiàn)音樂課程的審美功能和人文性,進而豐富人的情感體驗,陶冶情操,培養(yǎng)其樂觀向上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這是我們每一個當代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我也就此做了點滴的思考與嘗試。
一、會說話的眼睛——無聲勝有聲的情感交流。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師生之間和諧的情感交流是音樂教學優(yōu)化審美功效的重要標志。它的魅力在于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或學生與學生等不同形式的交流活動,使我們的課堂教學信息得到不斷地更新與提升,不斷地信息交流,能為音樂課堂注入新的活力,使我們的音樂課堂煥發(fā)新的生命力。這也是最先進的多媒體手段所無法達到的。在我的音樂課堂里,我非常重視與學生的情感交流,總是試著用眼睛和學生說話。這無聲勝有聲的交流,有時竟也能超越千言萬語。尤其是在欣賞音樂作品時,我引導孩子們靜心聆聽,并將自己的所聽、所想、所感用會說話的眼睛表現(xiàn)出來。以培養(yǎng)他們欣賞音樂的良好習慣,提高其對音樂的鑒賞能力與水平。
如在欣賞音樂童話《彼得與狼》前,我在做了一定的情感鋪墊的基礎上引導小朋友們不借助任何肢體動作表演,只是用我們“音樂的耳朵”聆聽,“看誰的眼睛會說話,請小朋友們用眼睛把你想到的,‘看到的’告訴大家……”我鼓勵小朋友們。頓時,“愉快”、“危險”、“緊張”、“喜悅”……一切都盡顯于孩子們真誠的眼眸之中,那么地投入,那么地逼真,仿佛真地看到了高興的鴨子、愉快的小鳥、狡猾的大黑貓、兇狠的大灰狼、聰明勇敢的彼得,以至于我也被深深地打動了。
日久生情,眼神的交流不僅融洽了師生間的關系,更有助于學生在課堂中的專心聽講。聽課效果好了,教學效率自然也穩(wěn)步上升。會說話的眼睛,以音樂課堂中無聲的語言交流著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受與體驗,這成為學生宣泄內(nèi)心情感,表現(xiàn)音樂作品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能傳情的肢體語言——音樂情感靈動的表現(xiàn)。
活潑、好動是少年兒童的天性,于是“手舞足蹈”便很自然地成為他們表情達意的最合適的方式之一。因此,在我們平常的課堂教學中,可以巧妙地溶入歌表演、歌伴舞、集體舞等體態(tài)律動來進行輔助,這些形式既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又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不失為深受孩子們歡迎的教學方式。
教唱新歌時,如果沒有特殊的效果要求,我一般都是自己范唱;實踐表演時,我也是盡可能地“親自上場”。如在教學沿海版第十一冊《中國民歌(之二)》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少數(shù)民族音樂舞蹈的魅力,增強他們對少數(shù)民族音樂文化的了解和直觀的感受,我為學生表演了蒙古舞、藏族舞、新疆舞的舞蹈片段,并將主題動作提煉出來,讓學生一起學、一起表演,并溶入歌曲當中。學生學得興趣盎然,特別是在表演藏族歌曲《巴塘連著北京》時,我把藏族歌舞中特有的節(jié)奏和襯詞“呀拉索”加進去,學生跳著整齊的舞步,唱著愉快的歌曲,將課堂變成了一場熱鬧的少數(shù)民族歌舞表演會,教學的目的和內(nèi)容也在愉快的歌舞中自然而然地溶入了學生的心靈。
三、可互動的教學設計——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的思緒。
新一輪的音樂教育課程改革非常重視音樂實踐,指導我們的教學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在教學過程中,設定生動有趣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創(chuàng)造。這正符合了小學低段學生的活潑好動,樂于表現(xiàn)、勇于探索的特點。因而,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將教學內(nèi)容與故事情節(jié)融合起來,把孩子們引領進色彩斑斕的童話世界里,讓課堂成為故事的現(xiàn)場,游戲的樂園,邀請學生參加,常常能讓孩子們樂不思蜀。這更有利于增強學生音樂表現(xiàn)的自信心,培養(yǎng)其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有利于吸引學生走進音樂課堂,喜愛音樂,喜愛音樂課。
如學生在學習歌表演《好朋友來了》時,我讓小朋友們邊聽音樂,邊積極動腦,想想會有哪些好朋友到來,他們各自又有什么樣的特點呢?小朋友的思想一下子就打開了,有的說:“有位會彈琴的小朋友來了,他和我一起彈《閃爍的小星》”;有的說:“有位大姐姐來了,她很會跳舞,帶著小伙伴們一起歌舞” ;有的說:“很多好朋友來和我們一起做游戲”……于是,小朋友們根據(jù)自己的想法,設計自己想象的場景,在輕快的歌聲中表演起來了。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聆聽”習慣;又使得對歌曲的深入欣賞、學唱和表演更加順理成章。整堂課有機地將故事、場景、舞蹈、歌表演融為一體,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可以進行交流與互動,充滿著隨機與不定性,卻時時處處蘊涵著創(chuàng)新的火苗,鍛煉、體現(xiàn)著孩子們創(chuàng)造的潛能,使音樂教學實踐過程懸念迭起,高潮倍出,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然,要與學生以情感進行對話,便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幾十雙純潔無暇的眼睛,我們不僅需要具有對教育事業(yè)的真情實感,更需要具有對教學業(yè)務的真材實料,因為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們的眼睛永遠不會說謊;肢體語言表達的是真情,永遠不能虛假;可互動的教學設計考驗的是師生的綜合實力,永遠閃耀著智慧的火花。這些音樂課堂中特殊的語言,如一串串閃亮的珍珠,如畫龍點睛般點綴著我們音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使其熠熠放光。
新《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音樂審美教育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情感教育。情感是音樂審美過程中最活躍的心理因素,是音樂審美感受的動力和中介。在音樂教學中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則,不時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會有效地打開學生的心靈之窗,使其在情緒的勃發(fā)與激動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奏響心靈的交響。
【談音樂課堂中師生的情感交流與互動論文】相關文章:
課堂師生互動行為研究04-30
師生互動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04-28
化學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策略初探05-01
師生互動構建動感和諧課堂05-01
高中課堂師生口頭言語互動研究05-01
互動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實施分析論文04-29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交流探析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