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浪亭記原文賞析

時間:2024-02-27 00:33:44 好文 我要投稿

滄浪亭記原文賞析集錦3篇

滄浪亭記原文賞析1

  原文:

  予以罪廢,無所歸。扁舟吳中[1] ,始僦[2] 舍以處。時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狹,不能出氣,思得高爽虛辟之地,以舒所懷,不可得也。[1]

  一日過[3] 郡學[4] ,東顧草樹郁然,崇阜[5] 廣水,不類乎城中。并[6] 水得微徑于雜花修竹之間。東趨數(shù)百步,有棄地,縱廣合五六十尋[13],三向皆水也。杠[7]之南,其地益闊,旁無民居,左右皆林木相虧蔽。訪諸舊老,云錢氏[8] 有國,近戚孫承右[9] 之池館也。坳隆勝勢,遺意尚存。予愛而徘徊,遂以錢四萬得之,構亭北碕[10] ,號“滄浪” 焉。前竹后水,水之陽又竹,無窮極。澄川翠干,光影會合于軒戶之間,尤與風月為相宜。

  予時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則灑然忘其歸。觴而浩歌,踞而仰嘯,野老不至,魚鳥共樂。形骸既適則神不煩,觀聽無邪則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榮辱之場,日與錙銖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動物耳。情橫于內(nèi)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則溺,以為當然;非勝是而易之,則悲而不開。惟仕宦溺人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 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勝之道。予既廢而獲斯境,安于沖曠[11] ,不與眾驅(qū),因之復能乎內(nèi)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閔[12] 萬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為勝焉!

  注釋:

  滄浪亭,在今江蘇蘇州城南三元坊附近,原為五代時吳越國廣陵王錢元璙的花園。五代末此處為吳軍節(jié)度使孫承祐的別墅。北宋慶歷年間為詩人蘇舜欽購得,在園內(nèi)建滄浪亭,后以亭名為園名。后代人在它的遺址上修建了大云庵。本文作者用樸素簡潔的語言,自然流暢的筆調(diào),記述了滄浪亭演變的始末。

  [1]吳中:今江蘇省,大致相當于春秋時吳國地方

  [2]租賃

  [3]過:拜訪

  [4]郡學:蘇州府學宮,舊址在今蘇州市南,滄浪亭就在其東面,郡國的最高學府。

  [5]崇阜:高山

  [6]并(bàng):通“傍”

  [7]杠:獨木橋

  [8]錢氏:指吳越王錢镠

  [9]孫承祐:吳越王錢俶的.小舅子,任節(jié)度使,鎮(zhèn)守蘇州,在蘇州大建園亭

  [10]北碕:北邊曲岸上

  [11]沖曠:沖淡曠遠,這里既指滄浪亭的空曠遼闊的環(huán)境,也兼指淡泊曠適的心境

  [12]閔:同“憫”,悲憫。

  [13]尋:長度單位

  [14]錙珠:比喻極其微小的數(shù)量

  賞析:

  蘇舜欽(1008—1048),字子美,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人,遷居開封(今屬河南)。因支持范仲淹的慶歷革新,為守舊派彈劾,罷職閑居蘇州。后來復起為湖州長史,不久就病故。工散文,詩與梅堯臣齊名,人稱“梅蘇”。有《蘇學士文集》。

  第一段:罷官之初旅居蘇州的情景。

  第二段:寫發(fā)現(xiàn)風景勝地和構筑滄浪亭的經(jīng)過!皽胬恕钡涑銮稘O父》:“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芭c世推移”

  第三段寫在滄浪亭一帶乘舟上由得怡悅情趣,從而發(fā)出“覺今是而昨非”的感慨。

  [榜]本為搖船用具,此作動詞。[幅巾]古代男子以全幅細絹裹頭的頭巾。此指裝束隨便。[磨戛]摩擦撞擊,可理解為斤斤計較。

  最后一段承接上端的感慨加以引申,發(fā)而為論,認為仕宦使人沉溺最深,表達了對庸俗勢利官場的厭棄。結尾慶幸自己尚未忘懷于滄浪亭的優(yōu)美景色,照應了文章的題目。[沃然]受啟發(fā)而領悟的樣子。 [閔]同“憫”。

滄浪亭記原文賞析2

  滄浪亭記

  朝代:明代

  作者:歸有光

  原文:

  浮圖文瑛居大云庵,環(huán)水,即蘇子美滄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滄浪亭記》,曰:“昔子美之記,記亭之勝也。請子記吾所以為亭者!

  余曰:昔吳越有國時,廣陵王鎮(zhèn)吳中,治南園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孫承祐,亦治園于其偏。迨淮海納土,此園不廢。蘇子美始建滄浪亭,最后禪者居之:此滄浪亭為大云庵也。有庵以來二百年,文瑛尋古遺事,復子美之構于荒殘滅沒之余:此大云庵為滄浪亭也。

  夫古今之變,朝市改易。嘗登姑蘇之臺,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蒼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闔閭、夫差之所爭,子胥、種、蠡之所經(jīng)營,今皆無有矣。庵與亭何為者哉?雖然,錢镠因亂攘竊,保有吳越,國富兵強,垂及四世。諸子姻戚,乘時奢僭,宮館苑囿,極一時之盛。而子美之亭,乃為釋子所欽重如此?梢砸娛恐姑谇лd,不與其澌然而俱盡者,則有在矣。

  文瑛讀書喜詩,與吾徒游,呼之為滄浪僧云。

  賞析:

  本文選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滄浪亭,是蘇州市的四大古名園之一。它原是五代廣陵王錢元璙的池館,又說是五代末中吳軍節(jié)度使孫承祐的別墅。到北宋時,詩人蘇舜欽購得,并臨水筑亭,題為“滄浪亭”,園也因亭而得名。后來又屢易其主。南宋初為抗金名將韓世忠所居,故又名韓園。由元至明為佛寺。本文就是歸有光應僧人文瑛之請而作。它記述了滄浪亭的`歷代沿革、興廢,感慨于自太伯、虞仲以來的遺跡蕩然無存,錢镠等以權勢購筑的宮館苑囿也成陳跡,只有蘇子美的滄浪亭能長留天地間。從中悟及了讀書人垂名于千載的特有原因。

滄浪亭記原文賞析3

  滄浪亭記

  宋代:蘇舜欽

  予以罪廢,無所歸。扁舟吳中,始僦舍以處。時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狹,不能出氣,思得高爽虛辟之地,以舒所懷,不可得也。

  一日過郡學,東顧草樹郁然,崇阜廣水,不類乎城中。并水得微徑于雜花修竹之間。東趨數(shù)百步,有棄地,縱廣合五六十尋,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闊,旁無民居,左右皆林木相虧蔽。訪諸舊老,云錢氏有國,近戚孫承右之池館也。坳隆勝勢,遺意尚存。予愛而徘徊,遂以錢四萬得之,構亭北碕,號‘滄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陽又竹,無窮極。澄川翠干,光影會合于軒戶之間,尤與風月為相宜。予時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則灑然忘其歸。觴而浩歌,踞而仰嘯,野老不至,魚鳥共樂。形骸既適則神不煩,觀聽無邪則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榮辱之場,日與錙銖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動物耳。情橫于內(nèi)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則溺,以為當然;非勝是而易之,則悲而不開。惟仕宦溺人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勝之道。予既廢而獲斯境,安于沖曠,不與眾驅(qū),因之復能乎內(nèi)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閔萬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為勝焉!

  注釋

  滄浪亭,在今江蘇蘇州城南三元坊附近,原為五代時吳越國廣陵王錢元璙的花園。五代末此處為吳軍節(jié)度使孫承祐的別墅。北宋慶歷年間為詩人蘇舜欽購得,在園內(nèi)建滄浪亭,后以亭名為園名。后代人在它的遺址上修建了大云庵。本文作者用樸素簡潔的語言,自然流暢的筆調(diào),記述了滄浪亭演變的.始末。

  [1]吳中:今江蘇省,大致相當于春秋時吳國地方

  [2]租賃

  [3]過:拜訪

  [4]郡學:蘇州府學宮,舊址在今蘇州市南,滄浪亭就在其東面,郡國的最高學府。

  [5]崇阜:高山

  [6]并(bàng):通“傍”

  [7]杠:獨木橋

  [8]錢氏:指吳越王錢镠

  [9]孫承祐:吳越王錢俶的小舅子,任節(jié)度使,鎮(zhèn)守蘇州,在蘇州大建園亭

  [10]北碕:北邊曲岸上

  [11]沖曠:沖淡曠遠,這里既指滄浪亭的空曠遼闊的環(huán)境,也兼指淡泊曠適的心境

  [12]閔:同“憫”,悲憫。

  [13]尋:長度單位

  [14]錙珠:比喻極其微小的數(shù)量

【滄浪亭記原文賞析】相關文章:

滄浪亭記原文賞析02-26

喜雨亭記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游靈巖記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袁州州學記原文注釋及賞析12-19

劍客原文賞析12-19

西施原文賞析12-17

風原文及賞析12-17

艷歌原文賞析12-17

佳人原文及賞析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