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東緝虎營
東緝虎營
東緝虎營(東緝虎營)
東緝虎營太原市有兩條街叫做“緝虎營”。
目錄 簡介 名稱由來 概況 歷史記載 收縮展開 簡介東緝虎營太原市有兩條街叫做“緝虎營”。一條位于解放路東側,名“東緝虎營”;一條位居解路西側,名“西緝虎營”。它們隔解放路相望。追溯東、西緝虎營的成街歷史及得名緣起,似需上及明初。早在明洪武年間,這兩條街實為一街,街名叫做“廣昌府前街”。因此街位于廣昌王朱濟熵府宅之前,故名。廣昌王朱濟熵是第一代晉藩朱(木岡)的七兒子,所以廣昌王府也別稱“七府”,由是之故,廣昌府前街也稱“七府前街”。據(jù)說晉王有七個兒子,其七子聰明尚武,頗受青睞,當年晉王府兵丁便由廣昌王轄帶,駐于廣昌王府一帶,所以廣昌府前街俗稱“七府營”。
名稱由來相傳,某年七府子弟前往晉王府拜謁晉王,行至七府營東口,不知從何處竄出一只斑斕猛虎,擋住了他們的去路。七府子弟和隨行人馬,頓受驚挫,倉慌失措向西鼠審,躲藏于“多馬巷”。晉王聞得此訊,趕忙派兵遣將緝虎于七府營,將虎射殺。于是“七府營”便更名為“緝虎營”。后來,緝虎營一分為二,以與之丁字相交的方山府為界,東半稱東緝虎營,西半稱西緝虎營。1955年,太原市人民政府(當時稱太原市人民委員會)為改變太原街巷封閉的格局,發(fā)展城市交通和改造舊城落后面貌,打通了南起麻市街北口,北達大北門街等六七條小巷,勾通太原南北的交通大動脈——解放路。解放路的誕生,打破了原來東、西緝虎營以方山府為界的舊街界。西緝虎營除去一部分被拆除之外,以解放路為界,最東段的一段劃屬東緝虎營,形成今日之街界。
概況東緝虎營是太原街巷中歷史較久的街巷之一,原有古寺古廟多處,諸如古圓通寺、贊侯廟、娘娘廟和廟側的紫竹林等等。進人民國后,大約在民國六年年中,在山西地方人士的積極倡導下,選址東緝虎營、原娘娘廟和紫竹林,新建了“傅青主先生祠”,簡稱“ 傅先生祠”,亦稱“傅公祠”。該詞的設計者是當時大名鼎鼎的山西大學校長王錄勛先生。而門庭楹聯(lián)則為執(zhí)教于北京大學和山西大學兩校的`江叔海所書。聯(lián)云: 論三晉人豪跡異心同風亮日永 作百年師表頑廉懦立霜滿龕紅
歷史記載據(jù)當年出版的書籍所載:“傅先生祠,位于東緝虎營。祠堂巍峨,氣象清雅,青山綠水,廊廈蔭森,為太原市偉大建筑之一。”出于對傅山的仰慕,人們把傅先生祠尊稱為傅公祠,將《寶賢堂集古法帖》、《古寶賢堂法帖》(今存于永祚寺)以及散布于太原各地的有名碑碣“西魏陳神姜造像碑”、“東魏李僧元造像碑”、“北周曹格碑”以及鑄造于明天啟間的“銅彌勒造像”等文物,陸續(xù)遷搬祠內,使之成為一處風景幽雅、文物集萃、環(huán)境宜人的游覽場所。 但是,好景不長。先是民國20年“山西省清鄉(xiāng)督辦公署”侵占祠院作為辦公地址,繼而晉綏軍陸軍第三十四軍又以此做為軍部。一座供人瞻仰和游覽的公共場所,成為行人止步的禁地。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之后,閻氏又將此祠辟建為高級賓館招待所。國共合作之時,周恩來赴太原與閻錫山談判“八路軍開赴抗日前線”等問題時,就曾下榻于此。 太原解放后,東緝虎營喜獲新生。建國四十多年來,這里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高低不平的土道,變?yōu)槠教沟陌赜吐。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山西省委員會、山西省總工會、太原市總工會、山西省婦女聯(lián)合會等機關和團體 ,陸續(xù)遷駐于東緝虎營 。昔日戒備禁嚴的傅公祠,經過整修重放異彩,朱漆明往,假山魚池,綠樹紅花,頗為雅致。
【東緝虎營】相關文章:
東后營小學德育、藝術工作成果匯報04-25
“東田杯”青少年香港夏令營游記作文04-16
東換西,西換東04-26
虎兄虎弟作文10-04
虎05-01
代東賀詞04-29
東下嘉峪關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