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文檔列表

科學概念的“深”“淺”之間

時間:2021-10-06 09:11:51 幼教之友 我要投稿

科學概念的“深”“淺”之間

(江蘇南京 徐杰)

  在本案例中,教師困惑于如何把彈性這個概念告訴幼兒。對此我們首先要思考的是幼兒是否需要獲得科學概念,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科學就是由一個個概念構成的體系。幼兒在早期獲得一些科學概念有利于他們構建科學概念體系,但這并不意味著概念體系的建構是幼兒科學學習的總目標,只能說概念體系以一種潛在的方式導引著幼兒科學概念學習的方向。

  在眾多的科學概念中,究竟哪些概念是幼兒需要獲得的,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對此,我想首先要考慮的是幼兒的思維發(fā)展水平,由此確定那些處于概念體系基礎部分的、幼兒擁有豐富經(jīng)驗并可探究的概念,至于掌握程度則要視概念和幼兒的實際情況而定。

  就本案例而言,彈性并不是一個孤立的概念,它建立在形變概念基礎上,同時與彈性形變、彈力概念共同構成一個概念體系。我們知道物體在力的作用下發(fā)生的形狀改變叫做形變。在力的作用下發(fā)生形變的物體,在除去外力后能恢復原狀的性質叫做彈性。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夠恢復原狀的形變叫做彈性形變。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會對所接觸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彈力?梢,這四個概念之間有著嚴密的邏輯關系,幼兒是無法也無需理解的。因此,讓幼兒區(qū)分哪些是彈性材料,哪些是非彈性材料是沒有意義的。教師應創(chuàng)設一個問題情境,提供結構化的材料,在對等的實驗條件下引導幼兒關注形變的整個過程,并以直觀、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現(xiàn)形變過程。如,可引導幼兒觀察乒乓球和橡皮泥球從同一高度落下,接觸到水泥地面后反彈的高度(此反彈高度可看作形變的放大的外顯表現(xiàn))。教師也可引導幼兒對相關影響因素進行觀察,并嘗試通過改變相關影響因素來改變實驗結果,以豐富幼兒的經(jīng)驗。如,在這一案例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兩種球落在水泥地、草地、沙地上不同的反彈高度,并嘗試作出解釋。在這一過程中,形變、彈性形變、非彈性形變、彈力這些概念都以一種更加生動、豐富的形式被組織在整個活動中,并成為幼兒將來建構“彈力”這一物理概念的基礎。

  因此,不是說用科學術語表達的科學概念就是“深”,用日常語言解釋的科學概念就是“淺”,重要的是教師要以開放的心態(tài)與幼兒一起用科學的方法來探究,讓幼兒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建構自己的科學。

拋出話題:乒乓球有彈性嗎?

針對話題展開的討論:

科學概念的“深”“淺”之間/(江蘇南京 徐杰)

“模糊”未嘗不可/(江蘇南京 高燕)

把握幼兒科學教育的啟蒙性/(安徽蕪湖 吳玲)

幼兒有自己的理論/(江蘇南京 李秀敏)

將“舞臺”留給孩子/(江蘇南京 陳莉)

科學≠知識/(江蘇淮安 丁霞)

適時引導/(浙江寧波 楊雷飛)

不能顧此失彼/(浙江紹興 金鑼楠)

用另一種方式表達自己的理解/(浙江杭州 張尉強)

應對科學素養(yǎng)不足的策略/(福建泉州 許瓊華)

>>針對“乒乓球有彈性嗎”來文集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