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二月二龍?zhí)ь^的日子,老百姓在這天一般都會去剪頭發(fā)、吃春餅、做面食。下面介紹一下關(guān)于2016二月二龍?zhí)ь^吃春餅。
燙面春餅
1、普通面粉500克,開水300克(面和水的比例10:6)
2、將開水一點點的倒入面粉里,邊倒邊用筷子攪拌成小面團(tuán)碎
3、待面團(tuán)碎涼后再揉成大面團(tuán)敷保鮮膜靜置30分鐘
4、再次揉成光滑的面團(tuán)
5、取三分之一面團(tuán),揉搓成細(xì)圓柱狀
6、切成大小適當(dāng)?shù)拿鎰?/p>
7、取一個小面劑壓成小餅狀后刷一層油
8、再取另一小面劑壓成小餅狀刷一層油后將兩個小餅疊放在一起
9、搟成薄薄的餅
10、起火,鍋內(nèi)刷一層薄油
11、鍋稍熱后將搟好的薄餅放入鍋內(nèi),加熱成變透明狀后翻面
12、翻過來后餅鼓起來,兩張餅皮即好
哆嗦兩句:水和面的比例一定合適,做出來的餅才軟。兩張餅皮中間一定要刷油,這樣烙出來的餅皮不粘連。餅皮要搟的薄而不破,因為是燙面的,面本身已八分熟,烙的時候稍遇熱即熟。
餅好了,卷菜可以隨意搭哦。我炒了韭菜豆芽蝦仁、土豆絲炒胡蘿卜絲、辣炒金針菇。呵呵,這就就隨意了,自己愛吃什么炒什么唄。。還可以放肉腸,刷點甜面醬啥的
二月二這天大多數(shù)農(nóng)家都吃“鼓撅”(手搓面條),俗稱“頂門棍”。為什么吃“鼓撅”?有人說,吃了“頂門棍”,把門頂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有人說,過春節(jié)大家都吃悶了、玩昏了,吃一頓“鼓撅”頂靈性,就開始干活過日子了。也有在二月二這天吃攪團(tuán)的,說是給龍糊鱗整甲,使龍抖擻精神升天降雨。有幾句諷刺懶婆娘的民謠說:“過了正月二十三,懶婆娘愁得沒處鉆。又想上了天,沒鞋穿;又想鉆了地,沒鏵尖;又想上了吊,丟不下二月二那頓油攪團(tuán)!碑(dāng)?shù)剡有在這天炒豆子的習(xí)俗,民謠曰:“二月二,龍?zhí)ь^,家家鍋里嘣豆豆,驚醒龍王早升騰,行云降雨保豐收!庇腥诉在附近的藥王廟里燒香叩頭,祈保平安。
傳統(tǒng)節(jié)日,時在農(nóng)歷二月初二龍?zhí)ь^。明人劉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說:“二月二日曰,龍?zhí)ь^、煎元旦祭余餅,熏床炕,曰,熏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彼自捳f“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和風(fēng)化雨的主宰!按河曩F如油”,人們祈望龍?zhí)ь^興云作雨,滋潤萬物。同時,二月二正是驚蟄前后,百蟲蠢動,疫病易生,人們還祈望龍?zhí)ь^出來鎮(zhèn)住毒蟲。清潘龍陛《帝京歲時記勝》:“二日為龍?zhí)ь^日,鄉(xiāng)民用灰自門外蜿蜒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都人用棗糕、麥米等油煎為食,曰薰蟲!薄墩乒蚀笤~典》。
春餅
立春之日講究吃春餅,而過二月二同樣講究吃春餅,立春吃春餅叫做“咬春”,而二月二吃春餅則叫做咬“龍鱗”,是因春餅圓且薄的形狀好似鱗片而得名。二月二吃春餅的習(xí)俗源于清代,餅內(nèi)卷入醬肘子、豬頭肉、樟茶鴨等肉食以及韭菜、蘿卜、豆芽等蔬菜。
餃子
餃子有的形似元寶,有的形似耳朵,龍?zhí)ь^這天吃餃子稱之為“食龍耳”。“舒服不如倒著,好吃不如餃子”,在“龍?zhí)ь^”這天,講究吃“肉菜餃子”,即餡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諧音“有財”,寄語新年財源滾滾之意。
炸油糕
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區(qū),人們有在春龍節(jié)這天吃油炸糕的習(xí)俗,稱之“食龍膽”。油炸糕色澤金黃,被稱作龍膽是很形象的。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黃米,再把黃米磨成面,即成黃米面,由黃米面做成的黃米糕具有“黃、軟、筋、香”四大特點,吃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
吃龍頭及食龍蛋
二月二龍?zhí)ь^的日子里和以前一樣也是講究吃喝的尤其要吃豬頭,稱為龍頭。但在民國時已不大聽見有人吃龍牙、龍發(fā)、龍麟了,而且有的地方還稍有變更,要添用些洋醬油或西紅柿汁之類的新東西,使之洋化,倒也算是時代特色了。這一天農(nóng)家以菜作團(tuán)稱“食龍蛋”,用面作湯餅稱“食龍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