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與時間讀后感(一)
得益于老師給了我們這樣一個靜下心來讀書的機會,在繁忙的功課之余,拜讀了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深有感觸。在已經(jīng)過去的一年時光里,一直忙于參加形形色色的社團活動,結(jié)交各個圈子的朋友,去圖書館也只是為各種考試復(fù)習(xí),竟沒有靜坐下來認認真真品一本書。在這些白駒過隙的時光中,我從來沒有仔細思考過生活的意義是什么,我們是為了什么而活著?在看到德國哲學(xué)家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這本書之后,我對于這方面有了新的思考和認識。
繼承了古希臘的思辨?zhèn)鹘y(tǒng),海德格爾對于日常語言中的“是”或“存在者”的意指提出疑問,指出以對象性的思維方式所追問的和得出的形而上學(xué)的本體論都只是“存在者”而非“存在”本身,并重新提出“存在的意義”這一問題。
海德格爾將“存在”重新放到最重要的本源的位置,突出三個方面探討存在問題提出的重要性:
1、存在是最普遍的概念,卻不等于說是最清楚的概念。海德格爾通過不同時期對存在的觀點,指出這些觀點的矛盾,從而說明,存在是一個不清晰的概念。
2、存在是不可定義的。這個結(jié)論從存在的最高普遍性推論而來,因此,它一定不是一個實體,從而它不等同于存在者。但因為它如此普遍,以至于我們不能用定義方法從更高的概念導(dǎo)出,又不能有較低的概念來描述,所以存在又是不可定義的。
3、存在是自明的概念。自明性是存在的一種屬性,在人類尚未了解到存在時就已經(jīng)將存在作為自己研究的基礎(chǔ)來研究其他事物,因此,存在又是自明的。
我認為海德格爾在闡述存在的意義的時候,從“此在”出發(fā)。所謂“此在”,一般來說指我們?nèi)祟惉F(xiàn)在的存在,而提問這種存在也是我們存在的一部分。
我們因為此時在存在,此時在想而正是我們現(xiàn)在存在著,而我現(xiàn)在發(fā)問,因為我現(xiàn)在存在,因而會發(fā)問。還有一種定義,“所謂此在,即是在其存在之中與這種存在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存在者”。意思是說,此在在與各種事物相關(guān)聯(lián)之際,經(jīng)常把最終回歸自己的可能性那樣的意義與目的的關(guān)聯(lián)拋到自己的前方。
此刻存在的我為什么會覺醒,反思自己,那是因為作為思想支援的“畏”。心里在擔心著什么,畏懼之心時刻有之,造成埋頭于日常的此在發(fā)生動搖的是“畏”,在世界之中的存在本身就是畏的對象。擔心能否在這個世界內(nèi)存在。我們在不斷復(fù)蘇自己的思維狀態(tài)中,對于存在的意義、自身的價值不斷地拷問,
因為我們總在擔心一些東西,“操心”既是此在的存在,我們因為畏懼而操心。海德格爾認為正在被展開和發(fā)現(xiàn)的此在的存在方式才是真理和真實性的本源現(xiàn)象。此在操心自己的存在,是先于自身存在的存在者,其實就是使自己與現(xiàn)在還沒有的東西相關(guān)聯(lián),甚至與自己最后的死的關(guān)聯(lián)。為了作為一個整體而完結(jié),此在非死不可,此在對于自身來說終究是未完,而自身的死對于此在來說絕不可能親身經(jīng)歷。海德格爾對于死亡和時間的理解,他通過與傳統(tǒng)哲學(xué)的批判對比,希冀“存在”本身的澄明與顯現(xiàn)。若他揭示出的“此在”之“被拋入世”具有一些生命自身的悲劇性,那么他通過對“向死而在”的生存論分析將“本己”的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赤裸裸地揭露出來,免于在有限的生命中一直受常人控制,則是“此在”面對本己雖顯孤獨,但卻具有了活出本真狀態(tài)的可能。雖然海德格爾沒有指出具體的可能的選擇,但是也正因為他未指明的可能性,才給后來的“此在”留下了更多自由抉擇的空間。
此刻存在的我為什么會覺醒,反思自己,那是因為作為思想支援的“畏”。心在老在擔心著什么,畏懼之心時刻有之。造成埋頭于日常的此在發(fā)生動搖的是“畏”,在世界之中的存在本身就是畏的對象。擔心能否在這個世界內(nèi)存在。我們在不斷復(fù)蘇自己的思維狀態(tài)中,不斷地,不愿意按部就班,對于存在的意義,自身的價值的拷問為什么會動搖,因為我們總
在擔心一些東西,“操心”既是此在的存在,我們因為畏懼而操心。海德格爾認為正在被展開和發(fā)現(xiàn)的此在的存在方式才是真理和真實性的本源現(xiàn)象。此在操心自己的存在,是先于自身存在的存在者,其實就是使自己與現(xiàn)在還沒有的東西相關(guān)聯(lián)。甚至自己最后的死的關(guān)聯(lián)。為了作為一個整體而完結(jié),此在非死不可。但如果死掉,此在原本就不可能親身經(jīng)歷這種事。此在對于自身來說終究是未完。自己自身的死對于此在來說,決不可能作為現(xiàn)實的東西親歷。人生在世考慮兩個極點,生和死。聽天由命轉(zhuǎn)變?yōu)槿硕▌偬,對于生我們親歷過,但是對于死作為存在狀態(tài)的終結(jié),是無法體驗到的,那要到另外一個境界了,這是我們所說的來生,循環(huán),還是只是人的肉體形式化為物質(zhì)的存在,精神消散,但是人的精神反而是人的本真的東西,畏死,我們考慮生的意義價值。為了連續(xù)生與死我們有了時間,時間就成了一種紐帶。
雖然讀起來很晦澀,但后來又花了很多時間閱讀其他人關(guān)于此書的見解來加深自己的理解。《存在與時間》給了我許多關(guān)于時間與生命的思索:時間是無限的,而生命是有限的,作為具體的人,要用有限的生命去驗證無限時間的存在和延續(xù)。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浪費的不是時間而是生命,我們節(jié)省的不是時間也是自己的生命,時間是無意義的,而生命就是要在這種無意義中,創(chuàng)造出有意義,賦予這種無意義于意義,打斷無限為無數(shù)個有限。
存在與時間讀后感(二)
存在與時間是德國馬?海德格爾的著作,曾被教育局稱為“不合格”的一本書,卻被不少學(xué)者認定是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xué)著作之一。
在書里蘊含了太豐富的內(nèi)容,討論的問題也龐雜且深刻,有些地方讓人根本看不懂,但是某些話卻讓人印象深刻,若有所思。
人想要本真的存在,就必須本真的理解和面對死亡,海德格爾說:“死是存在的最本己的可能性,像這種可能性存在,就為此在開展除它的最本己的能在,而在這種能在中,一切都為的是此在的存在!
“為生存而生存就是本真的”乍看就覺得是廢話,人肯定都是求生的,不會是求死的呀,所以自然是為生存而生存,這樣的問題還有討論的意義嗎?
但是結(jié)合很多人各種生存論,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這個哲學(xué)家要講出這樣的話來。有人覺得生存是為了賺錢,有人說是為了工作或者其他形形色色我們覺得對于生存很重要的事情,或者滿帶文藝范兒的“為了讓生命有意義”。
但是生存就是生存本身,與其他一切都無關(guān),我們是為了讓自己活著而生存的,為了維持生命而呼吸、飲食,而只有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才有了工作、金錢……所有的一切。
下次再給自己找理由的時候,請記得告訴自己,生存就是我們的目標,于是很多我們覺得乏味的東西可能也會有意思起來,很多困難也就不那么可怕了。
生死一向是哲學(xué)領(lǐng)域很容易提到的話題,于是,探討了生存本質(zhì)后,海德格爾又說“死亡不是人實際能經(jīng)驗的!闭l知道到底這樣的話是不是正確的呢,至少現(xiàn)在的你我都不知道。
沒有經(jīng)歷過的人自然沒有發(fā)言權(quán),經(jīng)歷過的人又有什么方法能告訴我們他們的經(jīng)驗?“死亡也不是能被他人代替的!币悄,那不知道有多少冤魂會因為別人的推責(zé)而無辜走在黃泉路上。也許真的是死亡使人個體化,使自己的生存整體地呈現(xiàn)出來。
有時候想想還真的是死亡讓人去注意某人,文學(xué)上更是如此,我們經(jīng)常都愛說,只有死人才能出名,因為實在有太多的好的作品都在作者死后才受到大眾的認可。
甚至覺得大家好像忽略了生存的意義,明明人死如燈滅什么都留不下,不管是盛名還是厚利,很懷疑這樣的規(guī)律是依靠怎樣的理據(jù)形成的,但是它就在那里。人所畏的情緒向自己展示了自身的生存作為一種有限的存在是終有一死的。誰也代替不了誰,也無可逃避。不管這輩子怕不怕死,在世上也不過幾十年,誰也逃不了,當下的日子好好過便好了。
生死由天,我們總是在糾結(jié)自己的存在,總是計算著在世間的時間,但是既然不受我們思維活動或者情緒的左右,我們?yōu)槭裁匆ㄟ@樣的時間和精力呢?或者我們真的想要用腦子重新整理出更適合我們的生存法則或者避免死亡的竅門?
存在與時間讀后感(三)
海德格爾的書今天是第一天讀,因為秉承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傳統(tǒng),一天時間只讀了一章。盡管如此,我依然熱切的執(zhí)著的推薦這本書。就好比看電視劇,一個電視劇的前二十分鐘就可看出他的好壞,讀書也是如此。
為什么推薦這本書,理由兩個:
第一個不正經(jīng)理由是可以練練繞口令,譬如對于此在(即人)的作用的一句評價:“此在是一切存在論在存在者及存在論上都得以可能的條件!边@句話是要講人是研究“存在(即歐洲哲學(xué)思想的本源問題)”的鑰匙。如果將海德格爾第一章的“存在”,“此在”,“存在者”三個概念全體寫在紙上,估計19頁篇幅的第一章這些字眼就有可能占據(jù)6頁篇幅之巨。
但是,既便如此拗口,不能不說海德格爾的思路的清晰以及邏輯性的嚴密,他實際上在第一章用唯物主義觀點重新解釋世界的本源的問題。而且竟然用存在、存在者即此在三個概念的反復(fù)論證中竟然真的就被他論證成功了。對此,我是贊嘆有敬佩,雖然一天的勞累直不起腰,但是非常值得。尤其是使我的哲學(xué)思想越發(fā)清晰。這一點簡直讓我欣喜若狂。
為此,我特在此對他大加贊揚,并附自己閱讀筆記的第一小節(jié)供大家參考。
第一章存在問題的必要性、結(jié)構(gòu)和優(yōu)先地位
第一節(jié)突出的重提存在問題的必要性
存在這個概念,是西方哲學(xué)考察的基礎(chǔ),在他們眼中,人本是什么?人來源于何處?又將去往何處是一切哲學(xué)要解答的最基本的問題,可以說,最初的哲學(xué)就是為此而生?墒牵谧畛跸ED先哲們家熱烈探究了一番之后,這個問題雖沒得到結(jié)論,卻因為他的難以論證變成了無人問津的問題,如海德格爾在第一小節(jié)所說:“他曾使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為之殫精竭慮。所以,從那時起,他作為世紀探索的專門課題,當然就無人問津了。”之后人們所做的只是“根據(jù)希臘人對存在的最初闡述,逐漸形成了一個教條,它不僅宣稱追問存在的意義是多余的,而且還認可了對這個問題的耽擱。人們說:存在是最普遍最空洞的概念。所以它本身就反對任何下定義的企圖。而且這個最普遍并因而是不可定義的概念也并不需要任何定義,每個人都不斷用到它,并且也已經(jīng)懂得他一項用它來指什么。于是,那個始終使古代哲學(xué)思想不得案情的晦蔽物竟變成了具有昭如白日的自明性的東西,乃至于誰要是仍然追問存在的意義,就會被指責(zé)為在方法上有所誤差!
但是,在海德格爾這里,存在重新被提到了最重要的本源的位置,實際上當作為基礎(chǔ)的本原被抽掉以后,很多哲學(xué)理論就應(yīng)聲而倒。從本源重新探索出來的結(jié)論或許才更加有力。
基于這種想法,海德格爾突出三個方面來探討存在問題提出的重要性:
1.存在是最普遍的概念,但卻不等于說他是最清楚的概念。
這里,海德格爾通過不同時期對存在的觀點,來指出這些觀點的矛盾,從而說明,至今,存在還是一個不清晰的概念。他這里主要論述了亞里士多德觀點之后的繼承(有兩個例子:1他與柏拉圖的聯(lián)系與不同,2中世紀托馬斯主義以及司各脫主義受他的影響與相互爭論。)以及黑格爾對于亞里士多德觀點的顛覆。
2.存在這個概念是不可定義的。
這個結(jié)論從存在的最高普遍性推論出來,因此,他一定不是一個實體,因此,他不等同于存在者。但因為他如此普遍,以至于我們“不能用定義方法從更高的概念導(dǎo)出,又不能由較低的概念來描述!
感想:這一點我不認同,海德格爾之所以認為存在并不能證明,是因為他的無限,即普遍性,但是,實際上,存在只能借存在者作為實體來表現(xiàn),否則就不可能有存在。因此,從存在者著手,摸索所有存在者的同一性何在,我們就可以通過理性來追尋到存在的所在。因為理性可以將實物與抽象結(jié)合,并從他針對存在而言雖然有限的主動性中得出存在本身所具有的最本質(zhì)的屬性,那即是萬物守恒,以及萬物永存。因此。如果說存在是不可定義的,毋寧說存在是不可證明的更加合適。但或許是譯者的問題,或許海德格爾說得就是存在不可證明。(這里我需要查閱原文)
但是盡管存在可以被認識,但是他卻不能被改變,因此,我贊成海德格爾所說:“用以規(guī)定存在者的方式雖然在一定限度內(nèi)是正當?shù),但這種方式,亦即傳統(tǒng)邏輯的“定義方法”——傳統(tǒng)邏輯本身的基礎(chǔ)就植根于古希臘存在論之中——不使用于存在!钡恰按嬖诘牟豢啥x性并不取消存在的意義問題,它倒是要我們正式這個問題!
海德格爾的論證有國際意義,因為存在不只是西方思潮中的概念,而是一種宇宙客觀。但是在論證中,他基本上是以西方哲學(xué)作為論證的基礎(chǔ),因此,他才會說:“傳統(tǒng)邏輯本身的基礎(chǔ)就植根于古希臘存在論之中”
3.存在是自明的概念。(m.clearvueentertainment.com)
我們之所以忽略存在,是因為往往以存在者作為存在本身的替身,但是,這兩個概念是不可混淆,這就使得探究存在本身有了一個前提:即存在不是存在物。由于人的身體中的神奇的理性具有比地球萬物個體更加強烈的主動性,他促使人探究存在的本來面目,但是這種探究不是為了了解而探究,而是為了更好的利用對存在的了解而探究。因為假若可以認識存在本身,就可以區(qū)分存在與存在物的不同,使得對存在和存在物的研究同時向前發(fā)展。人類也能更好的生活。從這個意義而言,存在的研究是有積極意義的。
海德格爾說:“求助于自明性確實是一種可疑的方法。”這個結(jié)論這以這樣解釋,自明性是存在的一種屬性,在人類尚未了解到存在時就已經(jīng)將存在作為自己研究的基礎(chǔ),來研究其他事物,這將是一個空中樓閣。因此,在研究人之前,似乎應(yīng)該先知道存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