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以下內容是小編為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的教育教學反思,歡迎參考!
小學語文的教育教學反思
主題性學習,自主性教育
什么是主題性學習?語文是學出來的,不是講出來的。所以,主題性學習,旨在不要教得太多,主要是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小學語文“主題性學習”就是從閱讀這個核心入手,進行一系列的課堂教學改革:以教科書編寫的主題單元為基礎,圍繞主題進行大量課內閱讀;改進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用大約三分之一的課堂教學時間學完教科書,其余時間引導學生進行相關材料的大量閱讀,最終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簡單地說,就是壓縮課內學習教科書的時間,用以進行大量閱讀。主題性學習要求教師少講,把課堂學習時間還給學生;要求根據學生的“學”設計教學內容,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不搞繁瑣的課文分析,不盲目追隨“新”理念,立足于學生的“學”,立足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來完成課堂教學。
根據小學語文主題性學習要求,應做好兩個方面:
第一,搞好文本教學,讓主題深入童心。在閱讀教學中,學生與文本對話過程,就是教師不斷喚醒學生生命的過程。對一篇課文來說,對顯而易見的主題,一定要以學生情動為基礎,將鮮明的主題滲透在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沉浸其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人教版第三冊第五組課文,單元主題是友好相處,團結合作。《稱贊》課文以小刺猬和小獾相互稱贊為內容讓學生感受稱贊的作用。課前,可以讓學生自由稱贊班中的同學,并當即采訪被稱贊的同學的心情;課中,可以讓學生代替小刺猬、小獾相互稱贊,評價同學的朗讀、發(fā)言;復習生字詞時,以“看誰能得到小刺猬、小獾的稱贊?”讓學生做小刺猬,小獾來評價。讓學生體驗被稱贊時的快樂心情,同時學會在生活中細心觀察,給那些值得我們稱贊的人送去自信、快樂和輕松。這樣,一篇課文的主題讓學生在動情中感受,在感受中動情,使學生的學習過程真正煥發(fā)生命的活力,為單元主題的落實打下扎實的基礎。如《淺水洼里的小魚》單元主題是保護環(huán)境、愛護動物。在教學中可先引導學生讀課文感受主題,再通過師生對話,資料拓展與學生共同提升文本主題:關愛生命,享受生命,關注親情,關注人與自然和諧。在這樣的多元感悟中學生的生命意識在提升,讓學生更廣闊地了解文章的背景來豐富文本內涵。如果說一篇課文的主題在濃濃的情意中學生有所感受,那一組課文主題的連接,則將會給學生情感強有力的沖擊。教材中一組課文一個主題,雖然幾篇課文表面是獨立的,在內容和語言表達上是不相連的,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主題,教學時要教學生學會一篇看全組,讓學生在語言文字營造的意境中得到同一主題的陶冶和升華,從而構建學生精神成長的搖籃,而不僅僅是學會語言文字。
第二,關注課內外閱讀,讓主題滋潤童心。當前,開展主題性學習的瓶頸在于課外閱讀甚少。一方面,教育與社會的認識水平不優(yōu)化,缺乏讀書氛圍與大環(huán)境;另一方面,教師、家長觀念陳舊,唯語文課本當圣經。這阻礙了語文主題性學習,導致語文學習路子越走越窄,甚至是影響了學生語文能力。基于此,語文教學要加強文本與課外實踐的聯系;語文教學要加強有效的課外閱讀,豐富原始積累。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同。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豐富語言積累,運用語言,形成語文能力。語文主題性學習可以向其他學科、向課外閱讀,向社會實踐和家庭生活等各個領域延伸,有層次、有計劃地開展系列活動。如第三冊第一組課文“美麗的秋天”,在整組課文學習中緊緊圍繞“秋天”開展主題綜合實踐活動,從課文中的“秋天”走向生活中的秋天。上了《識字一》結合課外閱讀讓學生做一做秋天詩、文、詞句的讀書卡;上了《秋天的圖畫》結合美術課畫一畫眼中的秋天,貼一幅美麗的落葉畫;上了《黃山奇石》、《古詩二首》、《植物媽媽有辦法》結合秋游,到田野、郊外去欣賞秋天的美景、觀察秋天的變化,寫一寫對秋天的感受。這其中有的可以獨立完成,有的與同伴合作完成,有的與父母一起完成,再進行圖畫展示,落葉畫欣賞,讀書卡交流等相互交流活動,讓學生沉浸在秋天的美景之中,享受秋天豐收的快樂,感受大自然的無限美麗,從而激起對生活的熱愛。
腹有詩書氣自華!案褂性姇苯^不可能僅僅來自于幾本語文課本,更多的要來自于課外閱讀、來自于對生活的閱讀。在當前課外閱讀嚴重匱乏的情況下,每一個語文教師有責任擔當起引導學生課外閱讀的義務,每一所學校有義務為師生創(chuàng)造課外閱讀環(huán)境的責任。語文教師或者說學校應做到:結合單元主題內容,每個單元向學生推薦2—3篇優(yōu)美文章;每生每學期至少有1—2本可讀性讀物或者是經典讀本;每學期至少開展3—5次讀書活動;每學年圖書室應當增加一定量的圖書,把學習專欄從教室向圖書室延伸。作家肖復興說:““能夠熱愛讀書并能懂得怎樣讀書,對于一個孩子真是最大的財富!毙W語文教學應該站在這個高度去認真對待讀書問題。當然,不同的讀物、不同文體的文章,它們的閱讀方法應該是不一樣的。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適當的方法,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理解文章時要精讀;賞析精彩片段時要誦讀;了解文章大意時要泛讀;尋找信息時要跳讀?傊n外閱讀是個永恒的課題,無論是學語文,還是教語文,對此的追求應該是不變的。
什么是自主教育?從宏觀上看,自主教育是指學生在學校的教育條件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下,把自身作為教育對象,依據社會需求和自身發(fā)展需要,弘揚自信、自主、自強、自律精神,增強自己的主體意識、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自己得到全面主動發(fā)展的教育實踐活動。在學習上,是就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的,相對于“被動性學習”、“機械性學習”和“他主性學習”。自主性學習實際就是學習者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任務的要求,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和努力程度的過程,自主性學習要求個體對為什么學習、學習什么、如何學習等問題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映。從微觀上說,小學語文課堂自主性教學應把握五個基本點:
1.堅持以生為本,傳授語文基礎知識,培養(yǎng)語文基本能力。課堂教學中要遵循語文教學規(guī)律,無論是總體目標還是課時目標,都要體現八個字:“字詞句篇、聽說讀寫”。字詞句篇講的是語文基礎知識,聽說讀寫講的是語文能力。語文教學最根本的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讓每個學生都能說會寫。自主教育體現的是以生為本,就是要圍繞這個目標,改變那些不適應學生主動發(fā)展需要的目標任務、教師角色、教的行為、學的方式、評價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讀起來、說起來、寫起來。學生能讀、能說、能寫,就是語文能力的具體表現。
2.開展小組合作,提高學習參與率,均衡促進學生發(fā)展。小組合作學習是自主教育的有效形式,它在課堂教學中越來越彰其顯獨特的魅力。最直接最明顯的是:有效的組織和維護課堂教學秩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搭建相互幫助、共同進步、均衡提高語文成績的平臺,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對此,筆者感觸最深的有兩個典型事例:一是xx鎮(zhèn)中小學全部實行了小組合作學習,特別是小學低年級,當很多學校的課堂教學秩序難組織、難維持、學習參與率低下時,xx鎮(zhèn)即使低年級學生的課堂教學也井然有序,小學教學成績的穩(wěn)步提高、均衡發(fā)展也印證了小組合作學習的魅力。尤其石塔河小學二年級的小組合作學習嘆為觀止。二是某鎮(zhèn)中心小學曾經從一年級開始分組教學試驗,兩學年中筆者跟蹤調研四次,無論是本校教師授課還是十堰市直學校名師到該校送教,該校兩個平行班在課堂教學秩序、課時教學目標落實,特別是在聽說讀寫方面,試驗班遠遠好于非試驗班。
同時,小組合作學習有助于語文傳統(tǒng)教學的“多讀”互動:一是書目舉薦互動。在課外閱讀中,小組成員的閱讀書目不盡相同,這個書目可能代表了一段時間內班級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話題,閱讀需求,小組同學之間通過開放的、互動的書目推薦能夠擴大閱讀范圍與視野。二是讀本借閱互動。充分利用小組的讀本資源,增設數條借閱鏈,組織開展讀本借閱互動,變單向借閱為互動借閱。這個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享受平等的換書快樂,享受贈與別人精神食糧,手有余香的快樂。這份快樂,引領他們更加關注讀本,關注閱讀。三是分享交流互動。讀書的體會,讀書的收獲,必定有個載體呈現。結合課外閱讀,學生或摘抄好詞佳句,或抄寫雋美的文章,或寫讀書筆記。讓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優(yōu)秀的摘抄,暢談讀書體會,分享各自的理解,各自的感受,各自的體驗,各自的思想。在交流互動中,不僅學習了知識,發(fā)展了能力,還將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興趣。
小組合作學習的是是非非從自主教育開始就有了爭論,這里無須在理論與實踐上再舉證。所以,能不能推行小組合作學習,不是高年級能行、低年級不行的問題,也不是小班額可行、大班額不行的問題,而是能不能把握理念、勇于探索自主教育課堂改革的問題。小組合作學習,只有勇于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與創(chuàng)新的老師,才有資格品嘗它的魅力。
3.精心編制導學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提倡所有年級都使用導學案,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受識字量、閱讀能力的限制,往往對導學案涉及的問題還不能靠獨立閱讀去審題。條件成熟的中高年級可以編制導學案,但導學案的編制必須與教案、作業(yè)練習區(qū)別開來,做到四個突出。即突出語文基礎知識掌握與能力發(fā)展,突出自主性學習方法指導,突出閱讀、感悟、傾聽、交流、表達、評價等學習過程,突出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與養(yǎng)成教育。語文導學案切忌重書面作業(yè),輕閱讀理解。
4.優(yōu)化課堂流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高效落實教學目標。小學語文自主性學習的最大障礙是“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自主性學習的“三環(huán)”(自主學習→交流展示→反饋提高)“六步”(導入定向→自主體驗→合作展示→探究點撥→自測反饋→反思總結)是革除語文教學陋習、開展自主性學習、高效實現教學目標的基本保證!叭h(huán)”“六步”教學流程增強了目標意識、時間意識、方法意識、效果意識,體現了先學多學、后教少教、順學而教的教學原則。我縣小學語文中心研究組研究的精讀課文教學流程(第一課時:激情導入,構建閱讀興趣——初讀課文,自主識字詞—— 再讀課文,整體感知——緊扣重點,指導書寫。第二課時:復習導入,溫故知新——細讀課文,感悟內容——品讀欣賞,背誦積累——拓展閱讀,綜合練習),正是基于自主學習的教學流程。就方法上來說,它體現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自主性;就學科特性上來說,它體現了字詞句段篇基礎知識、聽說讀寫基本能力。
5.轉變教師角色,融入學生之中,實現師生共同進步。自主教育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學生的自性學習,二是教師的自主性教學。語文教師的自主性教學要求教師從根本上改變角色,教師由講授者轉變?yōu)閰⑴c者、合作者、引領者。作為參與者,凡要求學生會讀、會背、會寫的,教師也要會,所以我們提倡語文教師要讀經典、寫“下水”作文;作為合作者,教師要與學生一起學習、討論、交流、展示,傾聽學生意見,尊重學生人格,融入學生之中;作為引領者,教師不僅僅傳授學生語文知識,重要的是用“語文”去教給他們學習、生活的方法,用“語文”去滋潤他們的心靈、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發(fā)展他們的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主題性學習與自主性教育的關系。小學語文主題性學習是語文學習觀點,小學語文自主性教育是教學方法。主題性學習為多讀、多背、多寫,提供了原始素材,豐富了廣闊的閱讀空間。它“迫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閱讀、積累、練筆,“迫使”教師不斷改進和優(yōu)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它為自主教育在語文學習領域提供了用武之地。自主性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習慣、態(tài)度、品質,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它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讀、去背、去寫,它為主題性學習任務的完成、目標的落實奠定了基礎。主題性學習如果沒有自主教育的保障與支撐,它就會成為一種學習的表象;自主教育如果沒有主題性學習內容,它就會成為一種學習的擺設和空架子。簡單地說,小學語文主題性學習為學生語文學習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種子;自主性教育,為學生語文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氣候環(huán)境,培養(yǎng)了科學的耕作技術。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就是要把這種土壤、種子、環(huán)境、氣候與科學的耕作技術完美結合起來。只有如此,才會結出語文教學的豐碩成果。
[小學語文的教育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