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實踐自我評價

學人智庫 時間:2018-01-12 我要投稿
【m.clearvueentertainment.com - 學人智庫】

  大學生實踐自我評價

  有幸成為農村政策宣講團的一名成員參加了安徽大學大學生“三下鄉(xiāng)”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經過這次實踐活動,我收獲很大,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良好的團隊以及隊員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是完成一項工作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

  在前期準備工作中,面對紛繁復雜的與農村相關的政策文件,我們團隊成員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了合理的分工,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順利的完成了前期的工作。為此次活動的順利的完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由于大家多是第一次參加“三下鄉(xiāng)”活動,經驗不足,在開展具體工作時,不但要開展政策的宣講、咨詢、解疑,還要與當地的鄉(xiāng)鎮(zhèn)領導、農民朋友開座談會、進行入戶調查等多項工作,大家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但是大家并沒有退卻,而是發(fā)揮團結合作,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的精神,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在這種和諧的氛圍中,我們順利的完成了此次社會實踐活動。從這次活動中,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了團隊的力量及團隊的重要性。

  二、社會責任感是我們當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素質。

  這次活動,我深入了農村,接觸了我國社會中人數最多,而且最苦、最窮的一個階層,對我的震撼很大,同時也感到了肩上的擔子更重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發(fā)展,農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農民的生活依然很苦,生活環(huán)境很差。在當地聽到農民經常提到“三不通”,即“路不通,水不通,電不通”。就是說與農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道路、水、電都不能得到切實的保障,由此可見農民的生活之苦,也可以看到要解決“三農”問題,真正的富民增收,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任重而道遠。雖然,通過這次活動,我們也為農民朋友作出了一些貢獻,但這是遠遠不夠的,這就要求我們無論是現在還是工作了,要關注我國的熱點,關注制約我國發(fā)展的問題,盡自己所能,為國家的發(fā)展作出自己的貢獻。作為一名當代的大學生,作為一名青年,要深入調查研究,全面的了解我國的現狀,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盡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做一個無愧于國家、無愧于人民的青年。

  三、通過參加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我也發(fā)現了自身的許多不足之處。比如:專業(yè)知識的欠缺,人際交往能力、處事應變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也為以前不了解實際情況,不進行實地的調查研究而亂下結論的行為感到汗顏。這些不足,我將會努力的克服,培養(yǎng)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爭取自己進一步更好的發(fā)展。

  大學生實踐自我評價

  為了結合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工作,今年暑假我們學校團委組織學生黨員參加全省“三走進三了解三提高”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2017年7月18日,我隨華南農業(yè)大學學生黨員赴蕉嶺縣“三走進三了解三提高”學習實踐服務團來到蕉嶺縣南礤鎮(zhèn)鎮(zhèn)參加社會實踐,開展社會調查工作。在短短的兩周時間里,我們走出校園,走進農村,實地考察,與村民交流,采訪了先進黨員,學習了相關材料。同時親身到基層體驗生活,感受鄉(xiāng)村生活氣息,不但使自己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又增強了黨員意識、提高了思想素質、提高了實踐能力,實現了大學生的社會價值,錘煉了共產黨員的黨性,同時也體現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雖然我也是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但這次以另一種身份再次走進農村時卻有另一番感受和隱痛。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感想和體會。

  一、關于農民生活水平

  南礤鎮(zhèn)位于蕉嶺縣的東北部,是廣東的邊遠落后山區(qū),當地經濟欠發(fā)達,全鎮(zhèn)山地面積雖大,但人均耕地面積不過0.3畝左右,農民主要以種植水稻為主,耕種基本上自給自足,是典型的小農經濟地區(qū)。因地處偏遠山區(qū),農業(yè)結構單一、分散,農業(yè)技術薄弱,合作性不強,今年上半年人均收入僅2020元,農民生活水平較低,一些村落僅解決了溫飽問題,許多農民仍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家庭日常消費、子女上學費用、老弱病痛隱患等仍然困擾著當地農民。談到此,我又想到“剪刀差”這個詞,現在農村的稻谷價格低廉、而肥料農藥等又高價,入不敷出,據了解,這種“剪刀差”的問題在當代中國廣大農村地區(qū)是長期存在的,雖然現在國家已經免收農業(yè)稅,但農村切實的經濟壓力仍未解除。減稅與增收之間存在的最根本矛盾就是當地經濟發(fā)展落后。農村面貌要得到根本改變,就必須找到一條正本清源、標本兼治的好的思路從總體上解決農民增收難的問題。

  在我們走訪村民的過程中,多方面了解到本地的青壯年大部分都外出打工掙錢,剩下的不是老人便是小孩!在依靠土地已經不能滿足家庭經濟開支的情況下,除了這條路,恐怕再也沒有更好的途徑了。當我們的農民被迫離開自己的土地、離開自己的家鄉(xiāng),“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我們理解他們的內心感受嗎?當我們自豪地講我們占用世界總量7%的耕地養(yǎng)活了占世界總22%的人時,我們是否想過,我們是用占世界總量35%的農民來做到的!

  城里的孩子永遠無法理解農村孩子的痛苦,因為經濟文化的差距是根本無法比擬的!我希望國家、社會要進一步關注“三農”問題,特別是要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

[大學生實踐自我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