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三國演義》成功的一個秘訣——“實”是史官文化的成分,“虛”則多與民間文化有瓜葛,只有融納各種文化,才能豐富小說的內(nèi)容。下面是由小編整理收集的一些關于三國演義的作文,歡迎大家閱讀借鑒。
三國演義讀后感800高中
三國啊,一個讓人魂牽夢縈的時代,是一個盛世,也是一個亂世。是中華民族由盛衰的時代。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頭空。東漢末年分三國,這是一個需要領袖的時代,也是一個誕生領袖的時代。在董卓廢帝時,有多少人的野心重新復活,還有多少自持世家貴族的大夫欣喜若狂,覺得亂世來了,也意味這機遇到來。“這江山,有能者居之!币泊呱藨(zhàn)爭。
在三國里,我要敬佩的是劉備的堅毅性格。堅毅的性格讓劉備每逢絕境都不放棄,是什么支撐這劉備呢?我想也有這那爭霸一方的志氣吧。還有曹操和孫權,這二人皆有相同之處,就是厚黑。其實在這三人之中,我最敬佩的是曹操。在曹操一生中,能夠以中華民族的利益為大局,在對待異族的態(tài)度是無情,不講什么圣人道理。雖然說曹操做過很多人神共憤的事情,但是曹操是一個真性格的人。“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不足二十歲卻執(zhí)掌一方,可以說年少有為,雖然不是自己打的基業(yè),但也是子承父業(yè)。只是守成之君而已。
剛看三國時,看到貂蟬一個弱女子讓董卓尸首分家是,也沒什么了不起,在上高中以后,仔細研究了一下三國歷史,卻猛然發(fā)現(xiàn)貂蟬的舍身為國的勇氣是那么的讓人敬佩,那么的讓人慚愧,讓那些自以為是的士大夫一個響亮的耳光,巾幗不讓須眉,只是伊人已逝,我們只能緬懷,讓這一事跡永遠的流傳下去。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魏,蜀,吳三國。從來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統(tǒng)一天下,只能不斷的內(nèi)耗,不斷的消耗中華民族的底蘊,以至于,在晉連滅三國后,卻發(fā)生了五胡亂華的悲慘事件,只能躲在南方茍延殘喘。幸運的是出現(xiàn)了
冉閔大帝,發(fā)出著名的殺胡令!胺俏易孱惼湫谋禺,凡我漢人,皆可殺胡人”這不得不說是中華民族的悲哀。
三國有太多的著名武將和文臣。武將如呂布,趙云,關羽,張飛,張遼,甘寧,顏良,文丑。典韋,夏候淵等。文臣如諸葛亮,郭嘉,龐統(tǒng),荀攸,田豐,周瑜,法正,鐘繇,賈詡,張昭,魯肅,陸遜等。三國的人才太多了,導致三國的局面始終不能打破。
三國啊,你讓人著迷,卻讓人熱血沸騰,恨不得重回三國。三國時一個盛世,也是一個亂世。
三國演義讀后感800高中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看到這首詞,你想到了什么?呵呵,這首楊慎的《臨江仙》是《三國演義》的開場詞,開頭那兩句是不是感到豪氣萬丈,器宇軒昂呢?!
《三國演義》主要寫了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鼎立,各路英豪爭奪天下,打了個不亦樂乎,最后被晉朝統(tǒng)一了。
諸葛亮可謂是三國里的英雄人物!他足智多謀,上通天文,下曉地理。他組織策劃的火燒新野、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六出祁山,無不體現(xiàn)了他的聰明和智慧!只可惜他事必躬親,直累到吐血而死。
劉備求才不惜三顧茅廬,謙虛大度,只可惜養(yǎng)了個平庸的兒子——劉禪,如果劉禪有本事,諸葛亮也不會累死了。
曹操是三國里最刁鉆狡詐的人物,他生性多疑,比狐貍都狡猾。似乎他就是奸雄的代言人,可是他求賢若渴,唯才是舉,所以他的身邊積聚了大量人才,而他也不計前嫌,對罵他的陳琳委以重任。曹操有膽略還有情義,他放走了對手劉備。他對關羽厚愛有加,如果關羽先認識了曹操,大概也就會歸于其髦下。在赤壁大戰(zhàn)中敗北的曹操,被關羽念舊情在華容道放走。曹操也做了好些壞事,也許是身在江湖身不由己吧。特別欣賞那個“望梅止渴”的典故,正是曹操的智慧讓兵士們走出困境!
關羽也是重情義的英雄,他感念與劉備的厚愛,不惜千里走單騎回到劉備身邊。
最讓人笑話的是周瑜,他也是個有才有能力的人物,占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正是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墒侵荑さ臍饬亢苁仟M窄,嫉妒諸葛亮的才能,與諸葛亮勢不兩立,最后在傷病中氣死,年終36歲,真是可悲啊。
孫權,仰仗父兄基業(yè),沒有什么建樹,猛張飛有勇無謀,呂布見利忘義……三國的人物個個活靈活現(xiàn),讓人大開眼界!
讀《三國演義》要學里面人物的大度,謙虛和智慧,不能學人物的氣量狹窄!度龂萘x》也詮釋了“得人心者得天下者”,自私小氣的人縱有才能終究也會是失敗的。
《三國演義》真是一部很好的名著,很值得一看,它會讓你獲益匪淺的。
三國演義讀后感800高中
經(jīng)過了一個暑假的努力,我終于成功地攻克了一本名著《三國演義》,讀后,真可謂是心潮澎湃,思緒萬千……
東漢末年,大規(guī)模的農(nóng)民起義徹底地動搖了東漢王朝的統(tǒng)治,中國進入了一個群雄爭霸的時代,《三國演義》藝術地再現(xiàn)了這一段歷史畫卷。作家羅貫中用他那如櫞的大筆,描繪了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zhàn)爭,塑造了眾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驍勇善戰(zhàn)的關羽、張飛,一身是膽的趙子龍,還有曹操、周瑜、劉備等人。
其中,數(shù)種人物的虛懷納諫,集思廣益,令我印象最為深刻。
劉備接受徐庶意見三顧茅廬,是“虛懷納諫”;劉備打虛懷納諫敗曹操,取漢中,是“虛懷納諫”;曹操接納謀士荀攸的計策在官渡戰(zhàn)上以少勝多,是“虛懷納諫”;劉備接受諸葛亮指揮,博望坡獲勝,是“虛懷納諫”;曹操采用謀士的辦法,突出關羽的重圍,是“虛懷納諫”……
是啊,縱觀歷史,“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遙想秦國當年,不過西南偏遠小國,只因秦王欣然接受商鞅變法的建議,改革舊制,整頓軍隊,最終逐鹿中原,一統(tǒng)天下。
歷史的長河悠悠流過大唐盛世,雄渾的大唐,是世界矚目的焦點,從唐高祖到唐太宗,從武則天到唐玄宗,房玄齡、魏征、駱賓王……朝朝名主,代代賢臣,虛懷納諫,集思廣益,果真是“以人為諫,可以知得失”啊!
由此可見,“虛懷納諫”對于一個國家的統(tǒng)治是多么重要,對于一個國家的興盛又是關鍵。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而
那顯赫一時的西楚霸王不恰恰是歷史的犧牲品嗎?鴻門宴上不聽“亞夫”勸說,剛愎自用,夜郎自大,最后落得一敗涂地,血濺烏江岸。由此可見,“虛懷納諫”的重要性。不是嗎?歷史上,項羽不聽范增的建議在鴻門宴上放走劉邦,坐失了大好江山;劉備置諸葛亮的兩冊不顧,一心伐關卻落了病死異鄉(xiāng)白帝托孤的下場。先人的警戒歷歷在目,“虛懷納諫”對于人的一生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讀了《三國演義》,我想:我們自己做事的時候也要聽取別人的正確建議,有了他人的孜孜教導、循循善誘,我們的個性便能被發(fā)揮得淋漓盡致。聽著父母的教導,老師的良言,腳下的道路便會更加平坦。
[三國演義讀后感800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