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韓非子》的成語

學人智庫 時間:2018-01-15 我要投稿
【m.clearvueentertainment.com - 學人智庫】

  韓非子,荀子的學生,李斯同學。他創(chuàng)立的法家學說,為中國第一個統(tǒng)一專制的中央集權(quán)制國家的誕生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因口吃,加上不為韓王重視,退而著書,寫成《孤憤》、《五蠡》、《內(nèi)外儲》、《說林》、《說難》等著作,共計五十五篇十余萬言,輯為《韓非子》。后來,這些著作傳到秦國時,秦始皇嬴政為韓非深邃的思想拍案叫絕。內(nèi)心欽佩無比的秦王不禁感嘆到:不見韓非,死不瞑目。秦王為了得到韓非,便發(fā)兵攻韓索要,韓王安只得把韓非送到秦國。這讓同在秦國為相的李斯甚是嫉妒,怕韓非得勢會對自己宰相的地位構(gòu)成威脅,便設(shè)計害死了韓非子,這樣韓非子在秦國不到一年,還沒有來得及踐行自己的理論,就在踐酷的政治斗爭中不幸被害。真是防火防盜防同學啊!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他的政治韜略成了后世歷代君王的治國要略。其實《韓非子》不僅是治國要略,里面也包含大量的寓言故事和成語,其中大家所熟知的“矛盾”便是韓非子發(fā)明的,一起學習學習出自《韓非子》的其他成語吧!

  日慎一日

  讀音: rì shèn yī rì

  釋義: 慎:謹慎。一天比一天謹慎。形容做事十分小心。

  出自: 《韓非子·初見秦》:“戰(zhàn)戰(zhàn)栗栗,日慎一日!

  用法: 八年于茲,業(yè)業(yè)兢兢,~。 ◎《舊五代史·梁書·末帝紀下》

  蠶食鯨吞

  讀音: cán shí jīng tūn

  釋義: 象蠶吃桑葉那樣一步步侵占,象鯨吞食那樣一下子吞并。比喻用各種方式侵占吞并別國的領(lǐng)土。

  出自: 《韓非子·存韓》:“諸侯可蠶食而盡,趙氏可得與敵矣。”

  造句: 在乾隆時代,英吉利滅東印度,據(jù)孟加刺,漸肆其蠶食鯨吞手段,兼并那東、中、南三印度之地。(清·彭養(yǎng)鷗《黑籍冤魂》第二回)

  用法: 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比喻一點一點被吞食

  近義詞: 鯨吞虎據(jù)

  比物連類

  讀音: bǐ wù lián lèi

  釋義: 連:連綴。連綴相類的事物,進行對比。

  出自: 《韓非子·難言》:“多言繁稱,連類比物,則見以為虛而無用。”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指進行排比歸納

  近義詞: 分門別類

  法不阿貴

  讀音: fǎ bù ē guì

  釋義: 法:法律;阿:偏袒。法律即使是對高貴的人,有權(quán)勢的人也不徇情。形容執(zhí)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出自: 《韓非子·有度》:“法不阿貴,繩不繞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造句: 做到法不阿貴可能會遇到種種習慣勢力的阻撓,因此,我們一定執(zhí)法守法,堅決頂住歪風邪氣的侵襲。

  用法: 主謂式;作分句;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近義詞: 鐵面無私 法網(wǎng)無情

  反義詞: 徇私枉法 貪贓枉法

  負薪救火

  讀音: fù xīn jiù huǒ

  釋義: 背著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除災禍,結(jié)果使災禍反而擴大。

  出自: 《韓非子·有度》:“其國亂弱矣,又皆釋國法而私其外,則是負薪而救火也,亂弱甚矣!薄妒酚洝の菏兰摇罚骸捌┆q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造句: 若聽諸葛亮之言,妄動甲兵,此所謂負薪救火也。(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 適得其反

  以黨舉官

  讀音: yǐ dǎng jǔ guān

  釋義: 按照朋黨關(guān)系來選拔官吏。

  出自: 《韓非子·有度》:“今若以譽進能,則臣離上而下比周;若以黨舉官,則民務交而不求用于法。故官之失能者其國亂。”

  去甚去泰

  讀音: qù shèn qù tài

  釋義: 指做事不能太過分。

  出自: 語出《老子》第二十九章:“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薄俄n非子·揚權(quán)》:“故去甚去泰,身乃無害。”

  用法: 惟靜惟默,澄神之極;~,居物之外。 ◎唐·姚元崇《口箴》

  一棲兩雄

  讀音: yī qī liǎng xióng

  釋義: 比喻兩雄對峙,勢不并存。

  出自: 《韓非子·揚權(quán)》:“毋弛而弓,一棲兩雄。一棲兩雄,其斗(喭頁)(喭頁)!

  唯唯諾諾

  讀音: wéi wéi nuò nuò

  釋義: 諾諾:答應的聲音。形容自己沒有主意,一味附和,恭順聽從的樣子。

  出自: 《韓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諾諾,先意承旨,觀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造句: 他思念父母面上,一體同氣,聽其教誨,唯唯諾諾,并不違拗。(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二)

  用法: 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近義詞: 唯唯否否 唯唯連聲

  反義詞: 強頭倔腦

  觀貌察色

  讀音: guān mào chá sè

  釋義: 觀察臉色以揣測對方的心意。

  出自: 《韓非子·八奸》:“優(yōu)笑侏儒,左右近習,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諾諾,先意承旨,觀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先意承旨

  讀音: xiān yì chéng zhǐ

  釋義: 先意:超先想到;承旨:遵從意旨。原指不等父母開口就能迎合父母的心意去做。后指揣摸上級意圖,極力奉承。

  出自: 《韓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諾諾,先意承旨,觀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薄抖Y記·祭義》:“君子之所為孝者,先意承志,諭父母于道!

  赤地千里

  讀音: chì dì qiān lǐ

  釋義: 赤:空。形容天災或戰(zhàn)爭造成大量土地荒涼的景象。

  出自: 《韓非子·十過》:“晉國大旱,赤地千里!

  造句: 說者謂當兵燹之余,污菜遍野,版籍蕩然,人民死亡,赤地千里。(清·阮葵生《茶余客話》卷三)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形容旱災、蟲災等十分嚴重

  近義詞: 寸草不留 不毛之地

  反義詞: 郁郁蔥蔥

  靡靡之音

  讀音: mǐ mǐ zhī yīn

  釋義: 靡靡: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樂。指頹廢的、低級趣味的樂曲。

  出自: 《韓非子·十過》:“此師延之所作,與紂為靡靡之樂也!薄妒酚洝ひ蟊炯o》:“北里之舞,靡靡之樂!

  造句: 從此以后,以管弦的情緒代替了鼓的情緒,結(jié)果都是“靡靡之音”。(聞一多《時代的歌手》)

  用法: 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含貶義

  近義詞: 亡國之音

  反義詞: 鈞天廣樂

  危如累卵

  讀音: wēi rú lěi luǎn

  釋義: 比喻形勢非常危險,如同堆起來的蛋,隨時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出自: 《韓非子·十過》:“其君之危,猶累卵也!薄妒酚洝し额〔虧闪袀鳌罚骸扒赝踔畤,危于累卵,得臣則安!

  造句: 大名危如累卵,破在旦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三回)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形容十分危險

  近義詞: 千鈞一發(fā) 危在旦夕

  反義詞: 安如磐石 穩(wěn)如泰山

  靡靡之樂

  讀音: mǐ mǐ zhī yuè

  釋義: 指柔弱、頹靡的音樂。

  出自: 《韓非子·十過》:“此師延之所作,與紂為靡靡之樂也……先此聲者,其國必削。”《史記·殷本紀》:“于是使師涓作新淫聲,北里之舞,靡靡之樂!

  用法: 三代之衰,邪音間起,則有爛漫~興焉。 ◎北齊·魏收《魏書·樂志》

  亡國之聲

  讀音: wáng guó zhī shēng

  釋義: 指淫X靡的音樂。

  出自: 《韓非子·十過》:“此亡國之聲,不可遂也。”

  用法: 今也匹夫之徒,曾無意于先王之制,而習~,豈能保其六七尺之體哉。 ◎《孔子家語·辨樂解》

  勢不兩存

  讀音: shì bù liǎng cún

  釋義: 指敵對的事物不能同時并存。

  出自: 《韓非子·孤憤》:“故資必不勝而勢不兩存,法術(shù)之士焉得不危?”

  用法: 得報懇惻,知與休久結(jié)嫌隙,~。 ◎《三國志·吳志·陸遜傳》

  相與一口

  釋義: 串通一氣,異口同聲!俄n非子·孤憤》:“朋黨比周,相與一口,惑主敗法,以亂士民!

  色衰愛弛

  讀音: sè shuāi ài chí

  釋義: 色:姿色、容顏;弛:松懈,衰退。指靠美貌得寵的人,一旦姿色衰老,就會遭到遺棄。指男子喜新厭舊。

  出自: 《韓非子·說難》:“彌子色衰愛弛,得罪于君!

  用法: 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事以密成

  讀音: shì yǐ mì chéng

  釋義: 事情因為嚴密謹慎而成功。

  出自: 《韓非子·說難》:“事以密成,語以泄敗!

  曠日離久

  讀音: kuàng rì lí jiǔ

  釋義: 耗費時日,拖延很久。猶言曠日持久。

  出自: 《韓非子·說難》:“夫曠日離久,而周澤既渥,深計而不疑,引爭而不罪,則明割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飾其身,以此相持,此說之成也。”

  米鹽博辯

  讀音: mǐ yán bó biàn

  釋義: 比喻議論廣博細雜。

  出自: 《韓非子·說難》:“米鹽博辯 ,則以為多而交之!

  余桃啖君

  讀音: yú táo dàn jūn

  釋義: 比喻愛憎喜怒無常。

  出自: 《韓非子·說難》:“昔者彌子瑕有寵于衛(wèi)君。衛(wèi)國之法,竊駕君車者罪刖。彌子瑕母病,人間往夜告彌子,彌子矯駕君車以出,君聞而賢之口:‘孝哉,為母之故,忘其刖罪。’異日,與君游于果園,食桃而甘,不盡,以其半啖君,君曰:‘愛我哉, [下續(xù)示例]

  用法: [上接出處] 忘其口味及彌子色衰愛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嘗矯駕吾車,又嘗啖我以余桃。’故彌子之行未變于初也,向以前之所以見賢,而后獲罪者,愛憎之變也!

  清廉正直

  讀音: qīng lián zhèng zhí

  釋義: 清白廉潔,為人正直不阿。

  出自: 《韓非子·奸劫弒臣》:“我不以清廉方正奉法,乃以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是猶上高陵之顛,墮峻溪之下以求生,兇不幾矣!

  用法: 親自問殺人賊,全不論~,倒不如懵懵遇癡。 ◎元·孫仲章《勘頭巾》第三折

  優(yōu)柔寡斷

  讀音: yōu róu guǎ duàn

  釋義: 優(yōu)柔:猶豫不決;寡:少。指做事猶豫,缺乏決斷。

  出自: 《韓非子·亡征》:“緩心而無成,柔茹而寡斷,好惡無決,而無所定立者,可亡也!

  造句: 他做什么事都沒有主見,是一個優(yōu)柔寡斷的人。

  用法: 聯(lián)合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近義詞: 猶豫不決 舉棋不定

  反義詞: 當機立斷 斬釘截鐵

  生殺予奪

  讀音: shēng shā yǔ duó

  釋義: 生:讓人活;殺:處死;予:給予;奪:剝奪。形容反動統(tǒng)治者掌握生死、賞罰大權(quán)。

  出自: 《韓非子·三守》:“使殺生之機,予奪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薄盾髯印ね踔啤罚骸肮蕟始、朝聘、師旅一也。貴賤、殺生、與奪一也。”

  造句: 干這種職務的人大半是帶工的親戚,或者是在地方上有一點勢力的流氓,所以在這種地方,他們差不多有生殺予奪的權(quán)利。(夏衍《包身工》)

  用法: 聯(lián)合式;作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 草菅人命

  反義詞: 壯烈犧牲

  鬻寵擅權(quán)

  讀音: yù chǒng shàn quán

  釋義: 憑借寵幸以賣弄權(quán)勢。

  出自: 《韓非子·三守》:“鬻寵擅權(quán),矯外以勝內(nèi),險言禍福得失之形,以阿主之好惡!

  變古易常

  讀音: biàn gǔ yì cháng

  釋義: 改變過去的法制和習俗。

  出自: 《韓非子·南面》:“不知治者,必曰:‘無變古,毋易常!

  盡智竭力

  釋義: 用盡心力!豆茏印ぞ枷隆罚骸傲t臣盡智竭力以役其上。”《韓非子·飾邪》:“至夫臨難必死,盡智竭力,爲法爲之!

  萬全之策

  讀音: wàn quán zhī cè

  釋義: 策:計策、辦法。極其周到的計謀、辦法。

  出自: 《韓非子·飾邪》:“而道法萬全,智能多失。夫懸衡而知平,設(shè)規(guī)而知圓,萬全之道也。”

  造句: 必思一萬全之策,方可無虞。(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二回)

  用法: 偏正式;作主語、賓語;指最好的解決辦法

  近義詞: 錦囊妙計 萬全之計

  鑿龜數(shù)策

  讀音: záo guī shǔ cè

  釋義: 鑿龜:鉆灼龜甲,看灼開的裂紋推測吉兇;數(shù)策:數(shù)蓍草的莖,從分組計數(shù)中判斷吉兇。指古人用龜甲蓍草來卜筮吉兇。

  出自: 《韓非子·飾邪》:“趙又嘗鑿龜數(shù)策而北伐燕,將劫燕以逆秦,兆曰大吉!

  蓋世無雙

  讀音: gài shì wú shuāng

  釋義: 蓋:壓倒,超過。才能或武藝當代第一,沒有人能比得上。

  出自: 《韓非子·解老》:“能御萬物則戰(zhàn)易勝敵,戰(zhàn)易勝敵而論必蓋世!

  造句: 這么大的鉆石,真是蓋世無雙。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形容獨一無二

  近義詞: 舉世無雙 絕無僅有

  反義詞: 無獨有偶 屢見不鮮

  根深柢固

  讀音: gēn shēn dǐ gù

  釋義: 比喻基礎(chǔ)深厚,不容易動搖。

  出自: 《韓非子·解老》:“柢固則生長,根深則視久!

  根深蒂固

  讀音: gēn shēn dì gù

  釋義: 比喻基礎(chǔ)深厚,不容易動搖。

  出自: 《老子》:“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薄俄n非子·解老》:“柢固則生長,根深則視久!

  造句: 但我總還想對于根深蒂固的所謂舊文明,施行襲擊,令其動搖,冀將來有萬一之希望。(魯迅《兩地書·十一》)

  用法: 聯(lián)合式;作謂語;比喻基礎(chǔ)牢固

  近義詞: 堅不可摧 積重難返

  反義詞: 搖搖欲墜

  和璧隋珠

  讀音: hé bì suí zhū

  釋義: 比喻極珍貴的東西。

  出自: 《韓非子·解老》:“和氏之璧,不飾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飾以銀黃;其質(zhì)之美,物不足以飾之!

  輕舉妄動

  讀音: qīng jǔ wàng dòng

  釋義: 輕:輕率;妄:任意。指不經(jīng)慎重考慮,輕率地采取行動。

  出自: 《韓非子·解老》:“眾人之輕棄道理而易忘(妄)舉動者,不知其禍福之深大而道闊遠若是也!

  造句: 主公宜避兇就吉,不可輕舉妄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六回)

  上不著天,下不著地

  讀音: shàng bù zháo tiān,xià bù zháo dì

  釋義: 比喻兩頭沒有著落。

  出自: 《韓非子·解老》:“上不屬天,而下不著地!

  用法: 復句式;作定語、分句;含貶義

  近義詞: 前不著村,后不著店

  若烹小鮮

  讀音: ruò pēng xiǎo xiān

  釋義: 意為治理大國要像煮小魚一樣。煮小魚,不能多加攪動,多攪則易爛,比喻治大國應當無為。后常用來比喻輕而易舉。

  出自: 《老子》:“治大國,若烹小鮮!薄俄n非子·解老》:“治大國而數(shù)變法,則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貴靜,不重變法。故曰:‘治大國者若烹小鮮!

  用法: 夫百姓,魚獸之類也,上德治之,~,與天地同操也。◎漢·王充《論衡·自然》

  萬不失一

  讀音: wàn bù shī yī

  釋義: 形容絕對不會出差錯。同“萬無一失”。

  出自: 《韓非子·解老》:“治鄉(xiāng)治邦蒞天下者,各以此科適觀息耗則萬不失一!薄妒酚洝せ搓幒盍袀鳌罚骸绊n信曰:‘先生相人何如?’對曰:‘貴賤在于骨法,憂喜在于容色,成敗在于決斷,以此參之,萬不失一。’”

  用法: 舵工素以海習,雖卒遇颶母浮椒,亦~云。 ◎清·龔翔麟《珠江奉使記》

  莫辨楮葉

  讀音: mò biàn chǔ yè

  釋義: 莫:不;辨:分辨。不能分辨楮葉的真假。比喻模仿逼真或以假亂真。

  出自: 《韓非子·喻老》:“宋人有為其君以象為楮葉者,三年而成。豐殺莖柯,毫芒繁澤,亂之楮葉之中而不可別也!

  目不見睫

  讀音: mù bù jiàn jié

  釋義: 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沒有自知之明。也比喻只見遠處,不見近處。

  出自: 《韓非子·喻老》:“智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

  造句: 遠求而近遺,如目不見睫。(宋·王安石《再寄蔡天啟》詩)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含貶義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讀音: qiān lǐ zhī dī,huǐ yú yǐ xué

  釋義: 一個小小的螞蟻洞,可以使千里長堤潰決。比喻小事不注意會造成大亂子。

  出自: 《韓非子·喻老》:“知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熾焚!

  象箸玉杯

  讀音: xiàng zhù yù bēi

  釋義: 象箸:象牙筷子;玉杯:犀玉杯子。形容生活奢侈。

  出自: 《韓非子·喻老》:“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則必旄象豹胎!薄妒酚洝に挝⒆邮兰摇罚骸凹q始為象箸,箕子嘆曰:‘彼為象箸,必為玉杯!

  用法: 聯(lián)合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一飛沖天

  讀音: yī fēi chōng tiān

  釋義: 鳥兒展翅一飛,直沖云霄。比喻平時沒有特殊表現(xiàn),一下做出了驚人的成績。

  出自: 《韓非子·喻老》:“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薄妒酚洝せ袀鳌罚骸按锁B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一鳴驚人

  讀音: yī míng jīng rén

  釋義: 鳴:鳥叫。一叫就使人震驚。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xiàn),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出自: 《韓非子·喻老》:“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造句: 一鳴驚人,實在是出乎意外。(郭沫若《革命春秋·創(chuàng)造十年續(xù)篇》)

  病入骨髓

  讀音: bìng rù gǔ suǐ

  釋義: 病到骨頭里。形容病勢嚴重,無法醫(yī)治。也比喻事態(tài)嚴重,無法挽救。

  出自: 《韓非子·喻老》:“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鍼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不恥最后

  讀音: bù chǐ zuì hòu

  釋義: 因為跑到最后而感到可恥。比喻凡是只要堅持到底,就能達到目的。

  出自: 《韓非子·喻老》:“夫誘道爭遠,非先則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調(diào)于馬,此君之所以后也。”

  造句: 記得韓非子曾經(jīng)教人以競馬的要妙,其一是‘不恥最后’。(魯迅《華蓋集·補白》)

  用法: 動賓式;作謂語;含褒義

[出自《韓非子》的成語]